0

金顶祥光的,景色描写一段话(汇集20篇)

浏览

2827

文章

31

篇1:三衢道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三衢道中描写什么景色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三衢道中》描写的是初夏时节。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曾几,是当时作者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下的,抒发了作者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作品原文及翻译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翻译: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赏析

《三衢道中》是作者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下的,描写的是初夏时节的景色。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几处景物 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什么景色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惠崇春晚景描写了六种景色,分别是竹、桃花、春江水、鸭、篓篙、芦芽,第四句中的河豚是作者想象的。全诗描写了早春二月时节的春江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礼赞之情。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

诗的首句描写了竹叶和桃花,二者红绿相映,将那花竹交错、红绿掩映的“桃花报春”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次句的“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点出现在是早春时节。

诗的三、四句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使整个画面充满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是什么景色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是西湖晴天和下雨时的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苏轼的组诗作品,是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所作,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将西湖不同时期的美景描绘了出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宋·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译文

早晨迎客,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只可惜傍晚的时候下了一些雨,客人喝了酒,很快就醉去了

只可惜醉酒的友人没能领会到下雨之时的西湖美景。如果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美丽风景,那么,你应该敬守护西湖的“水仙王”一杯。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下雨天的时候,西湖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山行这首诗描绘了什么的美景 山行描写怎样的深秋景色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山行》一诗描绘了山林在深秋时的美丽景象,全诗主要通过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等意象,勾勒出一幅色彩浓丽的深秋枫林图,晚霞与枫叶互相辉映,让诗人陶然而醉,舍不得离开,表现出诗人对红枫的喜爱,抒发了诗人对秋色的赞美之情。

《山行》的赏析

《山行》是一首秋色的赞歌,描绘了一幅充满秋意的图景。首句描写了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停车坐爱枫林晚”描绘出美丽的枫林。全诗咏物言志,不仅歌颂了大自然的秋色美,也体现了豪爽向上的精神。

《山行》的原诗

唐代: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秋晚的江上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秋晚的江上描写的景色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诗人把眼光从江上转移到江边的芦苇。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从飞鸟的双翅到江面,到芦苇丛中,眼前的景物是一片红色。构成秋天黄昏江上一个美丽的画面。

整首诗富于旧诗词的情调,寥寥数笔,即勾画出一幅静中见动、声色俱备的美丽图景,同时又有诗人自己的风格,就像最末两句,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静夜思描写的是冬天夜晚的景色吗 静夜思描写的是不是冬天夜晚的景色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静夜思》描写的不是冬天夜晚景色。《静夜思》创作于公元726年九月十五日,当时正是秋天。彼时李白26岁,在扬州的一间旅舍里创作了这首诗。李白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

《静夜思》的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赏析:

全诗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诗人在月色如霜的秋夜所见之景,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漂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宿建德江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宿建德江是描写哪个季节的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宿建德江描写的是秋天日暮降临时江边的景色,作者是孟浩然。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客居异乡的孤寂,抒发了诗人对家乡故人的思念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赏析

诗的首句点题,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准备。次句的“日暮”与首句中的“泊”、“烟”有联系,点明日暮时分,船需要停靠,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后两句借景抒情,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将作者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清平乐村居通过描写哪些平常景象 清平乐村居的景色有哪些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清平乐·村居》通过描写茅檐、小溪、青草、锄豆 、织鸡笼、剥莲蓬这些平常景象,将农村生活真实的反映了出来,表现出诗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

这首《清平乐·村居》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诗中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秋晚的江上描写的景色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秋天黄昏时分的江景,此时倦鸟披着夕阳的霞光归巢,在江面上展翅高飞,白色的芦苇也被夕阳的余晖染红了。诗人在寥寥数笔之间,就勾勒出一幅静中有动、声色俱全的秋景图。

《秋晚的江上》的简介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20世纪20年代,刘大白受旧诗词的影响很大,这首诗在格律上还些许遵循古典诗歌原来的要求,除了是用白话来抒写之外,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往往和旧诗词没有多大差别。

《秋晚的江上》的原文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山行哪两句是描写秋天的景色 山行表现秋景的诗句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山行描写秋天景色诗句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表达了诗人对秋景的喜爱之情。《山行》这首诗通过对秋色的赞美,体现了一种豪爽向上的精神,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第一句中的“寒”点明了现在是深秋季节,“远”说明了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诗的第二句描写的是诗人在山行时候所看见的风景,山里的人家使深山充满生气。

诗的第三句表明了作者对深秋景色的喜爱之情,甚至想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里的风光。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使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表现出了大自然的秋色美。

杜牧简介

杜牧是我国晚唐著名的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杜牧的诗大多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由于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所以他从小就关心国事,他的诗歌中表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在读他的诗歌的时候,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爱国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描写秋天景色优美句子有哪些

全文共 1263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秋天是带来丰收的季节,是看着树叶慢慢变黄变少的季节。我想我的朋友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可能会担心如何写出美丽的秋景。接下来,让我们带领你欣赏美丽的秋景。

秋风吹来,树上的叶子像蝴蝶一样慢慢地落在地上,铺上一层金色的地毯。

森林里的树是真的!有黄叶、红叶和绿叶。树在空中飞来飞去,就像蝴蝶在空中飞翔。

秋姑娘来到公园,她把桂花吹醒,把秋菊吹醒,桂花的香味让路人止步往返,秋菊的绚丽让大家陶醉。

操场上的草,不再像春天那样绿,而是都黄了,聋了拉着头,远远望去也别有一种美。

秋雨过后,果园里的水果都戴上了珍珠项链。用手摇树枝,珍珠项链都掉了下来。

金秋的阳光温暖宁静,金秋的微风温暖柔和,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金秋的田野遍地金黄。

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静静地挂在西南天边。寒冷的月光洒在地上,是那么的暗淡,银河的星星却越来越灿烂。

秋后的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出来,只剩下一片蓝天;除了夜游,什么都睡着了。

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天那么害羞,夏天那么坦率,冬天那么内向。

一进果园,随风飘来一股果肉的香味,啊!真香!你看,红柿子、黄鸭梨、绿橙都成熟了!

我喜欢秋天,我喜欢大自然中所有美好的东西。我热爱生活,我想让我的生活像秋天一样丰富多彩,硕果累累。

秋天五彩缤纷。看一看,田野里的水果有这些颜色:红、黄、蓝、绿、绿、橙、紫。像彩虹的颜色。

秋女孩来到果园,她向苹果吹了一口气,把苹果变成了红色,像小灯笼一样挂在树上。她把梨变成了黄色

枫林为地球铺上了红色的地毯。秋风吹拂,枫叶响起,仿佛在鼓掌庆祝丰收。看,菊花,它们开得多么温暖!

校园里有几棵梧桐树,已经变成了深红色。秋风一吹,落叶就像蝴蝶。它们在天空中快乐地飞舞,不时改变舞姿。

十月十月,树上稀疏的叶子像干烟叶一样干燥。大地母亲敞开宽广的胸怀,仿佛拥抱着回来的孩子,落叶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甜蜜地与土壤睡在一起。

秋天,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金色的季节,像盛开的春天一样向往,像炎热的夏天一样热情,像冬天一样迷人。

黄澄澄的稻穗垂着沉重的穗头,棉桃像小树,绽放着鸡蛋般的花絮。啊,不是稻田,是金海;不是棉田,是银色的世界。

秋天,杨树的叶子是黄色的,挂在树上,像黄色的花朵;落在空中,像黄色的蝴蝶;落在树旁的河里,就像一艘金色的船。

秋天,红苹果打开绿叶往外看;像小红灯笼一样的枣子挂满了枝头;像紫玛瑙一样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下,真迷人!

走进田野,就像在金色的海洋中。在阳光下,天地融为一体,到处都是金色。

秋天,不是常说是金色的吗?的确,她给大自然带来了丰硕的果实,给包括人在内的许多生物带来了无数的食物来延续生命。

秋天来了,水果成熟了。黄澄澄是梨,红是萍果,亮是葡萄。一阵凉风吹来,水果点头,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有人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今年秋天,我收获的是无奈和孤独。

秋风不温不火。在秋风的抚摸下,那些金色悄悄离开树枝,在风中旋转几次,温柔地告别岁月,奔向大地,开始孕育另一种活力。

秋风,凉丝丝,吹拂着花草树木,仿佛,─温暖的母亲轻轻地哼着催眠曲,把孩子送到甜蜜的梦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惠崇春晚景描写了江面早春时节的景色,作者通过对竹、桃花、春江水、鸭、篓篙、芦芽的描写,描绘出了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早春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描写的景色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所作的一首题画诗,诗中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立春描写春天景色的散文

全文共 3550 字

+ 加入清单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表明着春天来到了。春天来了,小朋友们在春天尽情玩耍的同时还要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哦,那么关于春天美丽景色的作文应该如何写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推荐几篇吧。

立春描写春天景色的散文篇1

一个人独自静静地坐着,让思绪四处弥漫。有时,快乐相随,浑身感觉轻松与悠然。心情如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春天。一些些绿意爬上心头,惬意与安慰袭上心头。有时,忧郁爬上心头,心口像堵住了一块石头,气喘与烦恼侵入心里,忧伤似漫天粉尘,跌宕不止。但是,好在有春天,春的色彩把心伤涂抹掉。于是,心也变得轻松起来,自己慢慢地融入了春天里。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走出家门,沐浴在阳光里,去寻找春天的痕迹,找寻栖息的帐篷,准备住进春的心里,感受春色醉人。只见,大地伸开双手,把我拥入怀抱。思春的情怀在处处飘泊,恋春的感情在四面八方流浪。我与春大胆地沟通,投入春景当中,观赏着春的子子孙孙,游览大自然的迷人画卷。

草儿是春天的信笺,捎上春来的消息,写满了惹人沉醉的情书,描绘着春的光彩。春扑面而来,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略带着清新的泥土气味,荡漾在寻找春天的我旁边,悄悄地传递春回大地的音讯。春,把自己清纯的脸孔呈现在眼前。我捕捉了春的纯真与无暇。

林间,江南的许多树木亭亭玉立,茂密的叶子在随风抖动。翠绿欲滴的色彩在向人们打招呼,把春天带到眼睛里,让我投身于绿的空间里。新叶争先恐后地冒出来,在树枝上诉说着青色的传奇,书写着一篇篇春的动人故事。

竹林里,春笋在脉脉含情中破土而出,早就渴望加入到迎春的队伍中,让自己攀援在空中,一节一节地剥落外衣,在偷偷地往上长,直到接近理想的蓝天,成为人见人爱的竹子,打扮春天,提升了春天的热度,为春天涂抹上一笔新的绿意。

烟雨蒙蒙,春雨密密麻麻而下,供给大地足够的水分,滋养着无数郁郁葱葱的生命。点点滴滴,滋润着每一寸土地,滋长着大地上的一草一木。视野的世界里,春雨如毛发,洋洋洒洒地,在风中摇曳,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飘落。春雨钟情大地的执着,含着丝丝缕缕的爱意,扑入春天的心间。

小溪在春雨里涓涓地流动,带着些许的泥土,奔流东去。那带黄色的水四处流淌。响动的声音吹奏着一首让人欢腾的曲子,犹如置身于音乐的氛围里。欢快的节奏,灵动的旋律,唱响了对大地的喜爱,表达了对土地的深深情意。小河热闹地流动,把一幅动态的画面呈现,永不停止前行的脚步,频频回首与我们挥手再见,然后又急急忙忙地流去。春天的赞歌也在这里演唱,传出奇妙的心声。

春天犹如微笑的少女,呈现真诚的笑颜,展露吸引人的体态优美,浮现动人洒脱的活泼。在绿草如茵里,在春光灿烂里,在诗人的篇章里,春天一直在欢呼跳跃,她的语言脱口而出,叙说动人的风光。春天,在青蛙鸣叫声中呐喊,在农民的耕耘中,到处闪现一片片水光银镜。人们播下翠绿的禾苗,播种生命,为了歌声不断的好日子,为了甜蜜舒畅的美好希望,为了明天,为了将来。

春天,在我的亲昵的举动里,与我紧紧依偎着,与我彷如密切亲友,彷如至爱亲情,彷如我的最爱。春天,不断行走在我的梦里。

立春描写春天景色的散文篇2

花开花落,刹那。

叶盛叶枯,转瞬。

风起风息,片刻。

云卷云舒,须臾。

似乎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都只有短暂的生命,只能在那光耀闪烁的瞬间,才让人得以将心扉暂且打开。可是,有一个精灵,她能用温暖驱走严冬,她能令嫩绿代替枯黄,她能让冰冷的心重新燃烧起生命的火焰,她能让病残之躯重新跳起欢快的舞步。她就是春。

春天有她自己的故事。远古的时候,只有夏、秋、冬、春天只是个无所事事,四处飘零的精灵。后来,这个精灵在飘零的路途上碰到一棵柳树,柳树痛苦地抱怨:“寒冬一过便是燎人的夏天!没有时间抽穗,没有时间饱满!没有一个柳芽绽放、柳枝飘摇的季节!”于是精灵来到上帝面前,她请求做一个季节,一个把时间留给柳树的季节。上帝笑了:“除非你永驻人间!”精灵悟不透,上帝决定让她试一试。精灵便把自己叫做春。

花儿在鸟的啁啾声里展颜,脸上尚残留着娇羞的露珠;叶芽悄悄地萌发,偷窥着花儿娇美的脸庞,忙不迭地显出可爱的嫩绿作为陪衬;碧空的白云瞧见了,取笑芽子的多情,舒舒卷卷,聚聚散散,已经乐翻了天;颇有封建意识的风婆婆看到了,想狠狠地鼓起腮帮吹打一番,却终究怜爱花的美丽和叶儿的稚嫩,只是轻轻吹拂,以示“警告”,但这“警告”之下怎藏得住丝丝温柔?好了,花朵也笑,叶芽也笑,连白云也笑,婆婆忍不住了,“扑哧”一声,把慈祥的皱纹放映在了湖面上,一漾,一漾……

呶,山坡上有人哩。赤脚小丫头,背着竹筐,时不时俯下身去,细眉微颦,伸手摘下什么。忽儿舒眉一笑,将手中的蘑菇轻巧地掷进竹筐。哈,采蘑菇的小姑娘!山花儿烂漫,小姑娘忽然俯身一嗅,摘下一朵,献给了正在唱歌的溪水……

有的人说,春天很美,一切都生机勃勃,看了,心旷神怡;闻了,沁人心脾;听了,荡气回肠。也有的人说,春天好看是好看了点儿,可是太过轻浮,少了分量在里头,不踏实。其实,春天分量很足,有韵味儿。当你心灰意冷时,不妨去看看春天,春天里的活气能点燃你的思想;当你累于尘世俗界时,也不妨去看看春天,让她帮你洗净铅华,回归自然。

你会去品味吗?拈下一片花瓣,放进嘴里细细咀嚼,直到一丝甜意从舌底泛起。拔起几根狗尾巴草,略略摆弄,幻化成一只只小动物。轻折下一截柳条,抽出木条,只留下柳条皮儿作嘧儿,唧唧嘟嘟吹出纯真的快乐……平静点儿,安心点儿,把自己放进春天的怀抱,有份轻松,有份肆意,有份温暖,让你觉着春天是个充实的季节,内涵丰富,可以依靠。

当春天悄悄离去的时候,她已永驻人间,留下甘美的韵味儿,流淌在每一个心灵之间,传递着这样一句话:“留给自己时间,让自己去萌芽,去饱满,去绽放,去飘摇,去做一个令人赞许的‘树荫。”

立春描写春天景色的散文篇3

甩掉臃肿的冬衣,可以穿花花绿绿的春衫薄衣,轻装上阵,风也轻了。 人舒展起来,肉体、筋骨和心情都舒展起来。春天在昏昏沉睡后悄然苏醒,苏醒后,她打着哈欠,精神一下子抖擞起来了。

春天应该干点什么,谈一场惊天动地的恋爱,肆无忌惮地在春天频繁约会,又或者在每个春天的夜晚兴风作浪无限风情,都是应该的,合乎情欲的。没有任何一个季节能像春天这样情势凶猛。桃花开了杏花开,梨花开了油菜花开,一茬一茬的花开得人晕乎乎的,心里甜酥酥的,这个时候多么适合接吻!和风细雨地接吻,海雨天风地接吻,春天的吻是清新的,散发着淡淡的薄荷味儿和阳光明媚的气息。

心情是轻快的,行云流水外加几分躁动,那分明是野性的呼唤。漫山遍野都在窃窃私语,满山遍野都在蠢蠢欲动,草木有情人亦有情,皆是自然之力。多少爱情故事在此拉开帷幕。多少处男处女被打破了,实现华丽转身。春天是个硕大的玻璃瓶,瓶中的冰已经化开,青春在潺潺的水流里发酵。私定终身的甜蜜,撕心裂肺的痛快,那种真切都绝非琼瑶剧所能比拟,会影响一生也说不定呢,于是那个春天成为一个人生命中不可轮回的、永不磨灭的、带着一些生动细节烙印的春天了。

春天实在不是读书的季节,只适合随便翻翻,翻翻而已。情绪的极具变化,心智的异常活跃都不适合读书。可,适合写东西,我每年都能在春天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思维跳跃之快是我无法预料的。我始终相信作品的好坏是有偶然性的,和节气情境心志都大为有关。一个婴儿降生了,这个作品的好坏,固然取决于父母的质地,倘若没有周密的铺垫和酝酿恐怕也会萌生意外,足见环境的重要。孔子的诞生据说是野合的结果,那个几千年前的春天,阡陌横野,花香弥漫,草长莺飞,在无人的郊野他们以天为帐,以地为床,饱含激情,缠绵一处,共同完成了一件旷世之作,这个作品融合了天地山川之精华,自然万物之灵气,孔子便成了智慧的化身。

春游多么令人期待!在旧时的庙会上,千 金小姐遇上翩翩公子,她面若桃花羞答答地望他一眼,他亦温文尔雅对她颔首一笑,一段姻缘就埋藏在彼此的心底,再经过曲折绵长的复杂演绎,便得出个圆满的结局。这是中国戏剧的基本模式。这模式自有它的合理性,也迎合了中国人好事多磨终归于团圆的普遍心理,只是过于冗长,过于纠结,少不得还会生出几分幽怨哀伤,毕竟戏里,亦不能深究。

信马由缰的春游倒是我推崇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写春游最好的段子了,每每读到总是心向往之,仿佛能感受到春风的和煦,人心的安闲和生活的情味。相较于今人,春游总是笼罩着商业的气息,路费多少钱,住宿多少钱,门票多少钱,真是无钱寸步难行。春游衍生出的代价变成一种奢侈,少了心情,也变了味道。

春天回到乡间寻找古人的遗风,约上五六个大人和六七个小孩倒是不难,可下河游泳是不可能了,污染早就波及了河塘,至于迎着风跳舞唱歌什么的,就更显怪异了。“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趣儿倒是可以体验一把,那就去田间放风筝,在灿烂春阳里把头仰起,把线拉直,奔走于旷野之上,也不失为一种天然的民间舞蹈。麦浪翻滚,面如舌舔,风怪调皮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赠刘景文描绘了什么的景象 赠刘景文诗描写什么景色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赠刘景文描绘的是秋末冬初的景象。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中作者通过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歌颂了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表达了作者对处在逆境中的友人的支持,劝勉友人珍惜时光,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了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诗的后两句议景,揭示了作者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描写冬天景色的优美句子

全文共 1352 字

+ 加入清单
1

1、当小雪花飘飘悠悠地落在地上,仿佛给大地盖上了毛毯;落在房屋上,想给房子披上了棉衣;它落在大树上时,想给树穿上了银装;它落在汽车上,像一层层白奶油。这情景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四周白茫茫一片,银装素裹,真是美不胜收啊!

2、这漫天飞舞的雪花,似羽毛、如玉屑,轻轻洒落,它们在天空中翩翩起舞,象烟雾一样轻灵,如柳絮一样轻软,它们那么纯洁,纯洁得晶莹透亮;它们那么轻盈,轻盈得悄无声息。每一片雪花就象一段悠扬、清新的音乐,似一首轻快、和谐的诗歌。

3、冬天的风,像一把喇叭,发出“呜,呜”的声音。小朋友们听到了,马上穿上厚厚的衣裳;小动物们听到了,都开始忙碌起来:有的在加紧运粮食,准备冬天的时候不挨饿;有的大吃大喝,因为它们要长时间不吃不喝,所以现在要贮存能量;大树听到了,脱下翠绿的衣服,换上金黄的冬装;只有松柏有所不同,它仍然穿着翠绿的衣服。

2

4、每当滴水成冰的时候,冬便化做一场纷纷扬扬的雪,去轻轻搂住庄稼,让它们享受隆冬时节的爱抚和温暖。它毫不留情地冻死危害庄稼的害虫,使农作物安心的成长。一旦春意萌动,冬便悄悄地消融自己化为甘泉,无声无息地流入泥土里,让小苗儿尽情允吸。可当春意正浓时,就再也找不到冬的踪迹了。冬天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满园春色,它是无私的。

5、冬雪数九寒天,冰封千里。整个世界成了只大冰箱,山冷得在颤抖,河冻得僵硬了,空气也似乎要凝固起来。

6、早上起来,冬雾弥漫。雾散之后,立即出现了一幅美景。那松树的针叶上凝着一层厚厚的白霜,像是一树洁白的秋菊。微几拂过,那黄黄的叶子纷纷落下。

7、我爱冬天——爱那洁白的雪。一片片雪花漫天飞舞,像那千万个洁白的小天使,透露给人们冬天的气息。雪是冬天的使者,它将会给人们带来福音。

3

8、冬天,大地散发出一种诱人的芬芳,那种比百鸟争鸣!包让人心醉比秋雨,更能让人透彻心扉那是美的带名词,更是让人沉醉的麻醉剂冬天!是万物枯萎的带名词,但它亦是万物苏醒前的报信鸟!那就是——雪。纷飞的雪一片片从头顶落下,你会感觉到一阵阵轻松,好似每一根神经,都在欢快的跳着跳着……

9、松树苍翠地站在白皑皑的雪地里,随着凛冽的西北风,摇晃着身子,发出尖厉刺耳的呼啸,像是有意在蔑视冬天。

10、冬天就是这样:既有粗犷的外表,又有内在的秀巧。它仿佛在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会获得最美好的东西。

4

11、我认出,那些雪地上凌乱闪烁的脚印,是诗;而被踩得黯淡板结的路,是散文。落在树上的雪,不是嫁接,而是塑造。披上雪纱的世界,终于出现了轮廓。

12、人们打一个喷嚏,“啊欠!”的声音就被冻结了;小猫抖抖自己的毛,抖毛的动作就被冻结了;跑接力赛的人们掉棒了,掉棒的那一瞬间就被冻结了;人们每看一样东西,看东西的目光就被冻结了;灯火渐渐亮了起来,可刚一开灯,光线就被冻结了;晚上,月亮出来了,可是比起前几天的月亮,这次的月亮还是没有变化,科学家研究了很久,发现月亮变化的过程已经被冻结了。

13、冬天是一个冷酷的杀手,他扼杀了许多可爱的小生灵。他使花朵凋谢,小草枯萎,落叶凋零,你看,那白杨的叶子在一夜之间全部落尽了,远远望去,好像是一条金黄的波涛上下翻腾,你听,花儿在风中叹息的声音,小草在月下哭诉的话语,是多么的无奈与悲伤。鸟儿们听见了它们的叹息与哭诉。躲到了没有冬季的南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鹿柴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全文共 192 字

+ 加入清单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原文内容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描写景色

《鹿柴》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夏末秋初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创造了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前二句写幽静,因声传神;后二句写幽深,以光敷色。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描写景色的词语有哪些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1

形容四季风景

春天: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草长莺飞、莺啼燕语、春回大地、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满园春色、百花齐放、繁花似锦、万紫千红、春和景明。

夏天: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烁石流金、炎天暑月、暑气蒸人、汗流浃背、七月流火、烈日当空、绿树成荫、铄石流金、夏虫朝菌、燕雁代飞。

秋天:

天高气爽、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果实累累、北雁南飞、满山红叶、一叶知秋、五谷丰登、芦花飘扬、金桂飘香。

冬天:

冰天雪地、白雪皑皑、鹅毛大雪、风雪交加、白雪茫茫、银装素裹、万里雪飘、天寒地冻、北风呼啸、滴水成冰、寒冬腊月、瑞雪纷飞。

2

形容繁荣兴盛景象

安居乐业、国富民安、 米烂陈仓 、欣欣向荣 、蒸蒸日上 、万贯家财 、民殷国富、 民富国强、民康物阜、物阜民丰、 财大气粗 、繁荣昌盛 、如火如荼 、欣欣向荣、川流不息 、安居乐业、热火朝天 、人欢马叫、万马奔腾、 根深叶茂 、百废俱兴、 欣欣向荣 、繁荣昌盛 、万古长青 、万古长春 、本固枝荣 、绵绵瓜瓞、如日中天、 日升月恒 、方兴未艾、 蒸蒸日上、 云蒸霞蔚、 气象万千 、百花齐放 、万紫千红 、盛极一时、天下太平 国泰民安 、河清海晏 、万幸胪欢、 海不扬波、 尧天舜日、 莺歌燕舞、 威凤祥麟、 比屋可封。

3

描写山水美景: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练腾空、 烟波浩渺 。

4

描写日月风云:大雨如注、滂沱大雨、 银装素裹 、皓月千里、 晨光熹微 、云雾迷蒙、风清月朗 、春风化雨、 暴风骤雨 、风驰电掣 、玉树琼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四面荷花三面柳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四面荷花三面柳描写的景色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四面荷花三面柳”描写的是济南大明湖的景色。这句诗出自刘凤诰的《大明湖小沧浪园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舫穿藕花。描绘的是位于山东济南的大明湖的美丽景色。

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出处

“四面荷花三面柳”出自刘凤诰的《大明湖小沧浪园联》,共有四句: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舫穿藕花。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句也见于《老残游记》中,书中老残在游山东济南大明湖时,见到了这副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对联中描绘出大明湖的美景,老残对此赞叹不已。《老残游记》是清末文学家刘鹗的代表作,以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揭露了深刻的社会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夜书所见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夜书所见描写的季节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夜书所见》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写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以及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这首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说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人咀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梅花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梅花》这首诗描写的是冬季的景色。《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原文如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春,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