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长安发源多少年(经典20篇)

浏览

7733

文章

333

篇1:长安之星面包车雨刮器尺寸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雨刮器一定要切记千万不要干刮,干刮就是无水操作,不喷玻璃水,或者在非下雨天气直接启动雨刷器。那么,长安之星面包车雨刮器尺寸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吧!

长安之星2代雨刮器的尺寸原厂的配置是:

主驾驶18寸、副驾驶18寸;是U型的接口,买通用型的雨刮就可以用了。建议买无骨的雨刮,外形美观、价格实惠,还容易更换。

雨刮器挑选方法:

1、先弄清楚您的车用的是哪种规格的雨刮器,可参考随车手册,看清上面注明的雨刮器型号;

2、要注意支杆连接至雨刷摇臂的方式是否匹配。因为有的支臂是用螺丝固定到摇臂上,而有些则是用凸扣锁死的;

3、将雨刮器拉起来,用手指在清洁后的橡胶雨刷上摸一摸,检查是否有损坏以及橡胶叶片的弹性。若叶片老化、硬化,出现裂纹,则此雨刮器不合格;

4、在试验时,将雨刮器开关置于各种速度位置处,检查不同速度下雨刮器是否保持一定速度。特别是在间断工作状态下,还要留意雨刮器在运动时是否保持一定速度;

5、检查刮水状态,以及刮水支杆是否存在摆动不均匀或漏刮的现象。如果出现以下三种情况,说明此雨刮器不合格。

一是摆幅不顺、雨刮器不正常跳动;

二是橡胶的接触面与玻璃面无法完全贴合,而产生擦拭残留;

三是擦拭后玻璃面呈现水膜状态,玻璃上产生细小条纹、雾及线状残留。

6、在试验时应注意电动机有无异常噪声,尤其应引起注意的是当雨刮器电机“嗡嗡”作响而不会转动时。这说明雨刮器机械传动部分有锈死或卡住的地方,这时应立即关闭雨刮器开关,以防烧毁电机;

7、有些人认为雨刷片的长度越长、刷的面积越大、视野越好。其实,雨刮器片并非越长越好。加长雨刷片长度虽然可以增加视野可见的范围,但相对地也会增加雨刮器马达、雨刮杆的负担。当然,要加长当然可以,但要保证绝不能妨碍雨刮器的正常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唐朝之后为什么不定都长安

全文共 290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我国古代史中的都城,西安绝对算得上一号。西安是一座文化底蕴极其丰厚的城市,在古代被称之为长安,而如今我们说的长安仅仅只是西安的一个行政区。西安有着“13朝古都”的美誉。这“十三朝”中的秦、(西)汉、隋、唐都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可以说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907年,在这1100多年里,长安都是我国的经济与文化中心。但是为什么自唐朝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王朝将都城放在长安了呢?

在探知长安被甩出“都城圈”之前,先来了解一下,长安为什么会成为都城的热选城市。

上图_ 黄河流域地图

一、经济与文明优势

在周王朝及以前时期,我国的经济中心完全是在北方,主要是在黄河流域,所以说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母亲河”。那个时候黄河相对“温顺”许多,河水也清澈很多,黄河两边有大把适合耕种的良田。在无与伦比的的优势条件下,必然孕育以农耕为主的华夏文明。所以在完全以农业为经济主导的时代,黄河流域有着绝对优势的经济地位。

正因如此,中原地区成为了华夏大地经济与文明的中心。

然而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并没有在黄河流域,黄河孕育出的强大的经济基础又与长安有什么关系?虽然长安不沿着黄河,但是却沿着黄河最大支流——渭河。这条横穿关中平原东西的大河,不但源源不断地给黄河添加水利助力,更是冲刷出关中平原这么一块巨大的宝地。

上图_ 左图示意长安城的位置,右图示意长安城周围的河流和水渠分布

这块宝地拥有着黄河流域同样的特征,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同样孕育着农耕文明。而且,西周文王、武王时期的都城就在关中平原之内。但随着周成王时代都城的东迁,再加之这里毕竟置身黄河流域之外,关中地区一度被中原各诸侯国所忽视。然而,随着秦国的崛起,大本营关中平原,又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其都城咸阳(长安附近)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政治地位更是空前提高。而继秦帝国之后的西汉,同样是占据了关中平原之后而统一全国,并且定都长安,关中平原的政治地位得以延续。这为长安拥有“首席都城”之地位打下基础。

上图_ 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分区图

二、地理优势

相对于经济与政治,地理上的优势,才是让长安能够成为“首席都城”的第一要因。

长安所在之地——“关中”,绝对是一块易守难攻的宝地。因为关中四面环山且十分险峻,在秦汉时期,想要进入这块平原地区,唯有翻越崇山峻岭。而在这延绵千里的山岭之间,方便行军的,唯有四个地势相对平坦的峡谷通道。

上图_ 关中四塞(东面是潼关、西边是散关、北面是萧关、南面是武关)

如此,只需要在四道峡谷之中,占据险要地理位置修建关隘,就可以轻松抵御敌军的入侵。这四个关隘分别是:

1. 位居西北的萧关,乃通往西北甘、宁之要道;

2. 位居西南的大散关,乃联通汉中与巴蜀之要道;

3. 位居东南的武关,乃通往南阳盆地的必经旱路,也可以直插荆襄水路要塞;

4. 位居东侧的先函谷关,后潼关,故又称函潼关隘,此关口比邻黄河,是抵御水旱两路进攻之要塞,这个关口也是关中连接中原的主要通道,因此尤为重要。

正是有了这四个要塞关隘的保护,在那个辎重运输困难的年代,想要突破关中平原的防御体系谈何容易。再加之,相对稳定与充裕的经济基础,使得关中平原成为建立都城的理想之地,而位于渭河等几条河流流域汇聚之地的长安,就成为了关中平原的最佳地点。长安也就成为继秦帝国之后,各大王朝首选的建都之地。

上图_ 长安地理位置示意图

那么既然长安及所在的关中平原地区优势如此明显,为何会最终被王朝摒弃,而最终跌落“都城神坛”?

实际上,恰恰是因为经济与地理上两大优势的丧失,而导致长安失去了首都地位。若二者比较之,经济地位的下降则更为关键。

先说地理优势的丧失。

前文提及,关中平原的优势在于易守难攻,防守住四大关隘,似乎关中则可高枕无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地理的进一步探索与认知,通往关中的道路已经不再是局限于四关。至少,从汉中通往关中就开发出了四条通道。

更可怕的是,从中原通往关中平原已经不再需要必经潼关,从山西南端(今郓城一带)可以渡过黄河直插关中。这条道路简直成了关中平原防御上的噩梦,唐高祖李渊灭隋,梁太祖朱温灭唐都走的这条路线。关中平原已经不再是无法攻克之地。

上图_ 梁太祖朱温(852年—912年),开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

其实,地理优势地位的下降,更多是表现在经济地位下降之中。

在我国封建王朝统治时代,都城必定是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城市,长安自然也不会例外。由于人口的飞速增长,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的农业产出能力,已经无法满足长安及周边地区人们的生活需求。面对这样的窘境,从其他地方调配物资支援长安,乃是唯一选择。

经过东汉、三国,尤其是南朝时期,江淮以及江浙地区得到了大力开发与长足发展。等到了隋唐时期,南方已经成为了国家的经济支柱,尤其是粮食产量,更是远高于北方。因此,江淮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长安需求物资的主要来源地。

但是,从江淮到达长安,这条“物资补给线”上,简直是困难重重。这困难一方面来自长安地处西部,与东部江淮距离遥远,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关中平原四年环山的险峻地形。

上图_ 隋唐大运河

在唐朝,借着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物资从扬州上船出发,到达洛阳就得半年,这只是完成了一半的行程,这半程相对轻松,因为全是水路。物资再从洛阳转至长安,那就更费劲了,得先靠陆运,将物资绕过黄河天堑三门峡,再进入渭河水运至长安。这一套下来,成本高到惊天,时间更得一年开外。这种经济上的制约,已经让关中平原易守难攻地理的优势,完完全全地变成了交通极其不便利的大劣势。

如此低效长距离的物资运输,更加致命的问题就是,一旦发生战争,敌人只需要掐断你的物资运输线路,都城长安就会瞬间崩溃。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就是率先占领了洛阳,掐断了长安的粮道,这招釜底抽薪几乎让唐王朝崩溃。

为了缓解长安物资供应的压力,隋唐的前几位皇帝都不得不采取长安与洛阳两地奔波的执政方式。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隋炀帝和武则天都不愿意待在长安了。换句话说,隋唐时期的长安,名义上是首都,但是其地位已经比较尴尬了。

上图_ 游牧骑兵

此外,还有这个重要因素,也令长安不能够再作为王朝都城,那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已经由西转东。

秦汉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主要集中在西北,贺兰山与阴山成为了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战斗的前沿。但是,随着两汉时期对匈奴等民族的强力打击,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相继入侵,并在中原北方建立政权之后,西北这一片的游牧民族要么是在战斗中消亡,要么就是被汉化而融入中原,西北一侧的入侵问题得以缓解。

而在唐朝之后,五代十国时期,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开始崛起,最具代表的就是契丹、女真与蒙古。而北方抵御入侵战争的前沿,也从贺兰山与阴山,转至太行山与燕山一带,所谓“燕云十六州”成为战略要地。而关中地区的战略地位则进一步下降,甚至黯然失色,一落千丈。

上图_ 燕云十六州

总而言之,长安以及所在的关中平原,在唐朝之后,所有的优势都荡然无存,自然也不再可能成为首都。但随着当今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西安这座历经沧桑的历史名城,再次成为经济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西安的再次腾飞,指日可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长安诺董若萱有历史原型吗?董若萱历史原型是怎样的?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在《长安诺》这部剧当中,董若萱这个角色石由杨超越所饰演的,相比别人在乎的是杨超超在剧中的造型和主演人设,演技才是真正的考验,如果杨超越不能在这部剧中表现出色的话,很有可能会遭到网友们的吐槽。所以杨超越一定要钻研钻研自己的演技,以免在剧中的发挥不好,目前这部剧还在紧张的拍摄中,要想知道杨超越有没有演技,我们还是等待上映开播吧。

杨超越出演新剧《长安诺》的消息颇受热议,她也成为了101女团组合中出演电视剧的第一人了。长安诺杨超越角色介绍《长安诺》杨超越饰演董若萱这一角色,据悉该角色是以历史上的董鄂妃为原型塑造的。《长安诺》这部剧虚构出了一个大盛国,故事围绕贺兰茗玉的一生展开。

茗玉与当朝皇子萧承睿相识相恋,经历了后宫残酷的斗争后,她从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成长为一代贤后。虽然杨超越加盟该剧引起了诸多网友的关注,但她饰演的董若萱并不是剧中女一号,饰演茗玉的赵樱子才是妥妥的女主。历史上,董鄂妃出身名门,贤良淑德,深得顺治帝宠爱,怎奈自古红颜多薄命,董鄂妃年纪轻轻就消香玉陨,死后被皇帝追封为皇后,风光大葬。董若萱既然是以董鄂妃为原型,最终结局有可能会是悲剧。

《长安诺》是杨超越走红后首次触电荧屏的处女作,从网上曝光的路透图来看,高颜值的杨超越扮上古装毫无违和感,在华丽头冠的衬托下,还挺有古代后妃的感觉。从微博评论来看,粉丝们都十分期待杨超越的表现,不少路人表示,看着杨超越感觉她是有演技的,对杨超越的角色抱有很高的期望。杨超越一路走来是公认的运气好,还因运气太爆棚而被网友冠以“锦鲤”称号。有她的加持,《长安诺》这部剧会不会成为爆款呢,等电视剧正式播出就能检验成绩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长安是多少朝的古都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是13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安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现今西安城的旧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首。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周、秦、西汉、隋、唐等13个朝代或政权在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中国城市建置市与坊分设典型。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西安简称镐即源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海宁海塘长安段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海宁海塘长安段为海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海宁海塘长安段位于长安镇境内,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

海宁海塘位于海宁市境内,西起与余杭区交界的翁家埠,东至高阳山与海盐县的海塘相连,长53.6公里,塘面平均宽10米,占钱塘江北岸海塘总长33.5%,海宁海塘保护的完整性、真实性,对全面展示潮文化具有积极贡献,代表了海塘建筑技术的最高成就

2010年8月11日,海宁海塘长安段被公布为海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长安镇:海宁市辖镇。1958年建长安公社,1961年改为县直属镇,1992年长安乡并入。面积43.1平方公里,人口5.2万。沪杭铁路横穿镇境。辖褚石、东陈、盐仓、鹿耳、天明、虹金、新民、蔬菜村、老庄、东关、万渡、卫国、肖王、金桥、牧港、渔民16个村委会。工业以生产白厂丝、机械、电扇、铜铁挂锁、皮革服装、金属压延等为主,农业以粮食、络麻、油菜等种植和蚕茧生产为主。长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平昌长安古道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平昌长安古道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米仓古道,是穿越米仓山连接陕西汉中与四川北部的道路。主要有四条线路,分别沿通江、冷水河、喜神河、白岩河、东河河谷到四川。几条线路均需翻越川陕交界的米仓山,所以通称米仓古道。

《辞海》1979年版载:“米仓道,在今陕西南郑县,位于川陕交界,东与大巴山相连。自南郑经此山为入蜀要道,路皆险峻,古称米仓道。古代用兵,自陕入蜀,多出此道。

米仓古道的第一条路线:即历史称谓的汉中古道(又称长安古道),是“米仓古道”在今平昌辖地的统称。它是米仓古道的第一条也是最东面的一线。所谓汉中古道,即是陕西汉中通往四川的古道。此路从汉中经通江过平昌(古时称江口),由水陆两路抵绥定(今达州市)再下重庆。现在残存的道路痕迹还历历在目,不少题记佐证了古人开山劈石、修路造桥的丰功伟绩。平昌西兴乡天堂村北1.5公里处,明万历乙卯年(1615年)咸安袁雪庵书刻的高1.18米、宽0.7米、笔画宽0.9米的“长安古道”和位于江口镇的清光绪年间(1883年)廖纶题书的“群山开路让人行”及《石峡颂》:“天开灵奇,重峦叠嶂,岗抱双环,路开一线,树老石悬,竹修烟暗,宿鸟晨飞,流萤夕璨,水汇岷江,云连秦栈,剑阁夔门,东西相间,玉垒铜梁,秀分厥半,拾级连登,置身霄汉”均可佐证。

保护范围:岳家—西兴—土垭—佛楼段沿途青石板道路及梯道边沿向两旁各外延5米、西兴天堂村油坊沟石壁石刻以岩体外延1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葫芦丝发源于哪儿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其音色独特淳朴、外观朴实,受到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葫芦丝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来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其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与古箫一样,可用于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来的箫、笛非常相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激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长安十二时辰里有多少军队?如何区分各种不同的禁军?

全文共 2856 字

+ 加入清单

看《长安十二时辰》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比较高程度的去了解唐朝时期的一些习俗、制度等。在剧情中出现过非常多的不同军队名称,比如张小敬的不良人,崔器的旅贲军,还有诸如守捉郎、右骁卫等,名字一多,不了解这些历史的人可能就会看得有些迷惑,那么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唐朝时期的军队制度。

《长安十二时辰》热播之中,无数人的视野被带回盛唐长安城。繁华表象之下,多方势力暗中争斗。反映在明面上,则是刀枪剑戟间的角力。

龙武军、右骁卫、旅贲军,看的人未免有些眼花缭乱。真实历史也确实如此,唐代长安城驻有“北衙六军”、“东宫十率”和“南衙十六卫”等几支军队,构成可谓相当复杂。

那么各路人马分属哪支队伍,又如何分清他们?这里就不妨研究一下“唐代前期的禁军制度”,或许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代的中央禁军有“南衙禁军”和“北衙禁军”,南北之分主要因为其驻扎位置不同。唐代长安城中,皇城与宫城位置居北。专门屯驻北边皇家禁苑内的军队被称为“北衙禁军”。而宿守于宫城南面和皇城的军队则被称为“南衙禁军”。

关于二者职责,根据陈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的概括:北衙禁军是“卫宫之军”守卫皇帝,南衙禁军为“卫城之军”守卫长安。此外,东宫还有一支专职守护太子的“东宫十率”。它在机构、职能上比拟南衙禁军,只是规模上稍小(关于东宫十率是否属于南衙禁军,尚有待讨论)。

南衙十六卫军

先来说右骁卫所属的“十六卫”。十六卫军,组织严密、兵力强盛,是唐代前期禁军的主导力量,也是隋唐府兵制的结晶。其草创于西魏、北周时期,经隋代发展至唐初达到完备与鼎盛。

十六卫,顾名思义共分为十六个卫,分别是: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

其中前十二卫除了五府三卫的卫士(多是勋贵子弟),还统辖有府兵(折冲府)。他们的任务即“掌握以保卫宫城南部及皇城内百官衙门的禁军”。如此,它们既是府兵的领导机构,又是卫戍长安的禁军。

值得注意的是,此十二卫对天下“折冲府”只是遥领。真正打仗时会有皇帝委派的将领负责战时指挥。二者相互制约,使得府兵散于天下,却仍由中央控制。

不同于前十二卫,后四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不辖府兵,任务也稍有不同。左、右监门卫执掌的是诸门禁卫,这点从名字上看得出一二。

左、右千牛卫专职侍卫皇帝。人员选拔也比较特殊,至少是四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才有资格入选。且待遇优厚,最次也是七品官阶。当然,根据时代的不同,十六卫的名称也在不断变化之中。了解隋唐的人多少都知道程知节,他曾执掌的左屯卫军即后来的“左威卫”。又例如《神探狄仁杰》中提到的李元芳的千牛卫大将军,在唐初的武德年间又被称作左右备身府、左右府。

太子党——“东宫十率”

太子势力有几何?东宫十率,顾名思义是东宫太子执掌的一支队伍。它的编制和模式均比拟“十六卫军”,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支“小·十六卫”。东宫十率分别是: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左、右监门率;左、右内率

与十六卫军相似,东宫十率的前六率辖有军府,军号分别是超乘、旅贲、直盪。而左右监门率和左右内率府与十六卫军监门卫和千牛卫一样,负责东宫诸门禁卫和侍卫太子。

许多人会疑问,太子掌握一支“小·十六卫军”会否引发变故?事实上“东宫十率”所掌握的府兵人数远小于十六卫军。左、右率府下辖“亲·勋·翊三府、广济等五府”。左、右司御率府下辖“郊城等三府”。左、右清道率府下辖“绛邑等三府”。合计不过十几府,与十六卫所掌的六百多折冲府相比可谓实力悬殊。

某种程度上讲,“东宫十率”的作用除了守护太子,再者就是为太子将来培养武将班底。而且唐代的太子并不好做,无论是唐高祖、太宗或玄宗,太子命运都不可谓不艰难。

太子所在的东宫与太极宫只有一墙之隔。实际上太子入宫却要绕道城北,通过玄武门进宫。正因此李世民才能在玄武门设伏虽然“东宫十率”是否算是南衙禁军,尚有待讨论。但毫无疑问,“十六卫”和“东宫十率”都是唐代初期长安城中最主要的军事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十六卫和东宫十率中的监门卫、千牛卫及监门率和内率都不辖府兵。所以有时会被“忽略”掉,只提及作为府兵领导机构的“十二卫和东宫六率”。

皇帝亲兵——北衙禁军

龙武军为何盛气凌人?这里讲讲龙军所属北衙禁军。如果说南衙十六卫属于正儿八经的国家军队,北衙禁军完全就是皇帝的私人武装。北衙六军起于守护玄武门一带的“北门屯兵”。贞观年间,经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的唐太宗,深知玄武门等北门防务的重要性。

于是,在整顿府兵制的同时,又设置了“北衙七营”和“玄武门左右屯兵”。屯营兵称为“飞骑”,从中挑选百人为皇帝的贴身警卫,号“百骑”。

唐高宗龙朔二年,左右屯营按南衙十六卫的编制,改为左、右羽林军。自此北衙禁军正式脱离十六卫,成为直属皇帝的独立军事力量。而龙武军则由屯营中“百骑”发展而来。左、右羽林独立成军后,“百骑”编制继续保留,并在武周和中宗时期逐渐发展为“万骑”。

终于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万骑”的编制从羽林军中分出,变身成为左、右龙武军。所以作为玄宗亲设的队伍,所以龙武军格外的受重视。随着“均田制”遭到破坏,以其为依托的府兵制和十六卫渐渐衰落。到唐玄宗时期,南衙十六卫军的战力已大大下降,而北衙禁军无论地位还是权利都远在十六卫军之上。

最后关于左、右神武军,唐玄宗在设置龙武军时,曾设过左右神武军(万骑),但不久又废弃。所以神武军真正成军是在唐肃宗至德二年时,号“神武天骑”。以往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被称作“北门四军”。再加上左右神武军,便合称“北衙六军”。

作为皇帝的私人武装,“北衙禁军”对唐代政治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陈寅恪先生曾论述到:“自高祖、太宗、至中宗、玄宗,中央政治革命凡四次,俱以玄武门之得失及屯卫北门禁军之向背为成败之关键”。

以左右羽林军为例,光宅元年武则天调羽林军入宫,废除唐中宗易如反掌。神龙元年,张柬之在取得羽林军的支持后,又推翻了武周...可谓“得北衙者得天下”。

《长安十二时辰》中不止一次暗示了“转盛为衰”的信号。唐高宗、武周和唐玄宗时期,唐朝对外战争频繁,人员损耗巨大。这导致由府兵为主要组成力量的南衙禁军兵员逐渐不足。十六卫军自此势衰。

而且从武周时期开始,府兵卫士的地位大大降低。本应保护长安、侍卫皇帝的卫士,经常被派往权贵之家充作僮仆之役,为人所不耻。

再加上大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兵役、徭役而逃亡,折冲府兵额严重不足。为了维持军力,募兵开始进入军队。唐玄宗开元十一年招募的长从宿卫十二万人,取代府兵成为南衙十六卫的主体。

又过了些年,折冲府没了,“府兵制”才彻底消亡。《新唐书》记载:玄宗天宝八载(公元749年)五月九日,因“折冲诸府至无兵可交,李林甫遂请停上下鱼书”,玄宗下诏“停折冲府”。

不过,虽然府兵制寿终正寝,但十六卫军编制仍在。千牛卫仍是皇帝的亲近侍卫,金吾卫仍然担任巡逻、警戒、依仗任务,甚至还参加了后来的“甘露之变”。但是它的地位与职能却早已为“北衙禁军”所取代...最终在风烛残年中走向消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长安十二时辰闻染真的是反派吗?后期或许会有反转

全文共 1665 字

+ 加入清单

闻染在《长安十二时辰》里面,至少到目前为止,并不是一个讨喜的角色,因为她所做的一切都太偏激了,因为自己遭遇过不公,所以就恨长安,就想要毁掉长安,不在意长安城里面那些无辜的百姓们,甚至还不断的帮助狼卫。很多人都不喜欢这个角色,但是闻染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而且在后期,很有可能会出现反转,闻染的立场,其实很可能会随着张小敬而变化的。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女性角色众多,而闻染算是众多女性角色中戏份相对较多的一个。电视剧中闻染由女演员王鹤润饰演,这个女演员看过《知否,知否》的一定不会陌生,她饰演的是盛华兰,盛家大姐。

《知否,知否》里盛如兰明理大方,谁都不得罪,是让人挑不出毛病的大小姐,而到了《长安十二时辰》闻染却是一个处处捣乱的熊孩子,一出场便是拐骗将军女儿给狼卫做人质的戏份。一个20岁的小姑娘却想帮助危害长安的狼卫,包括后来还把狼卫带出城和龙波汇合,实在让人匪夷所思不得好感。

所以,闻染一出场就是让人生厌的角色。特别是张小敬为捉狼卫在前线拼命,李必为捉狼卫在险恶的官场斗智斗勇时,入戏的粉丝们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闻染的身上,说她是熊孩子坑队友。看弹幕,观众对她非常不友好了,有人说闻染走哪哪团灭,有人说闻染想烧长安,制造更多像她一样的受害者,有人说闻染对反派最有用,看得出观众对闻染的愤怒已经溢出屏幕了。

然而原著党对闻染却没有那么片面,因为读过原著,对闻染这个角色的认知更加全面。《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严谨的作品,作者不会设置一个无缘无故捣乱的熊孩子来坏张小敬和李必的大事。

小说中的闻染是一个命运坎坷但又机智勇敢的女孩子,她做的一切都是为父亲报仇。她的父亲闻无忌和张小敬是同生共死的战友,原著里,永王李璘想将闻染占为己有,最后逼死了闻染的父亲,闻染看着父亲死在了自己的面前却无能为力。而张小敬也是为了闻染和她的父亲才杀了几十口子人,成了死囚犯,如果不是李必委以重任给他,张小敬还在死牢里了。

而看时间线,闻染出场的时候张小敬还在死牢里,她的所作所为不但是为父亲报仇,也是为张小敬报仇,毕竟,她一个弱女子也是救不了张小敬的,可以说她所有的偏激都是为了给亲人复仇,来抵抗当权者的罪恶行为。

所以当她看到了张小敬已出狱时,开始在善恶中摇摆,努力辩大局,分善恶,关键时候担起了重任。纵观大局,闻染这个角色是很重要的一条线索,她迷惑狼卫,冲撞乱流,打破了狼卫的格局,并深入敌人内部,为后续剧情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所以她是对剧情发展很重要的角色。

目前,闻染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被观众讨厌的人设,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闻染一定会识大局,认清自己的内心,帮助张小敬捉狼卫。而闻染这个角色,有张力,有反转,有铺垫,在戏剧里都是好看的一个角色。

在马伯庸原著的《长安十二时辰》中,闻染是小说中的女主,个性刚柔并济,经历坎坷曲折,她是张小敬战友闻无忌的女儿,离世后便由张小敬照顾抚养,两人如亲如友,正因此她是张小敬心中最亮的希望。在剧的改动中,为了增加人物的厚度,王鹤润饰演的十九岁闻染更具主动性,闯狼窝,送人质,在乱局中冲撞,带着小愤青的属性,成为剧中最神秘最关键的钥匙。

剧中,王鹤润所饰演的闻染出场英气十足,没有娇弱的第一观感,还闯狼窝,迷惑狼卫,引狼熊混战,高阶智担属性也在线。王鹤润扮演的闻染善恶难辨的诠释一度引发讨论。剧粉分析:“冲破长安乱流的一定是闻染这把关键钥匙,面对张小敬她是小说中的模样,面对全局她是一个真实的少女,闻染改编成功,人物的厚度出来了。”

除了人设背景层面,王鹤润饰演闻染的过程中将闻染的双面间谍属性充分展现,十九岁少女对于善恶的摇摆,对于情感的收放,都把控得当,诠释了一个立体的闻染。面对不同角色,王鹤润的微表情变化丰富,能接住实力演员的戏,在90后小花中也算难得。

在《长安十二时辰》之外,王鹤润还出演过《知否》端慧温婉的盛华兰,《扶摇》中狠辣果决的佛莲等,每个人物虽然都出场不多,但和闻染气质均不同,从表情到动作都能区分开角色,可见王鹤润做足了功课。她善恶难分的闻染后期将如何破局,长安第一棋子的落子又将引发什么样的结果,值得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长安十二时辰圣人是谁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十二时辰》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唐玄宗晚年时期,剧中的“圣人”也就是历史上的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756年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

早期的唐玄宗,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从各个方面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但是后期的唐玄宗却犯了糊涂,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再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唐朝十分重视道教,他们不仅把老子、庄子这些道家的代表人物称神、称圣,还将道教列为国教。在唐玄宗时期,圣人的数量有那么几位,比如唐玄宗、安禄山、史思明等人,都曾被称为“圣人”。

人们之所以会把唐玄宗称为“圣人”,是因为他在执政前期开创的开元盛世,百姓们对他的功绩感到钦佩,将其称作“圣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长安十二时辰何孚为什么要装傻?何孚真实身份揭秘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靖安司出现了内鬼,李必只能一个个调查自己的手下,但到目前为止依然一无所获。不过从预告片我们能得知,何执正的养子何孚并不是一个傻子,他多年以来都是在装傻,但李必并不知情,所以这个内鬼很有可能就是何孚。不过何孚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他究竟有何目的?作为何执正的养子,难道何执正对这件事也毫不知情吗?感觉后续剧情是越来越扑朔迷离了。

何孚真实身份揭秘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最近几乎刷屏了朋友圈,不只是剧情引人入胜,更是为观众完美还原了一个大唐!而在最新的剧情当中我们可以得知在易烊千玺饰演的男主靖安司司丞李必身边出现了内鬼,这让李必不得不去怀疑身边的手下。

注:以下内容为原著剧透哦。在靖安司这个职场里,有一个装疯卖傻的傻子,就是李必最尊敬老师的养子何孚!他每天都待在老师身边,李必和老师谈话也不避讳他,因此很多的计划基本都被这个何孚听了去,他对这个小角色根本就没上过心,谁能想到和龙波串伙的是个傻子呢!

不过何孚为何要大乱长安呢?原来,何监的心愿是让太子登上帝位,而何孚为了尽孝道,才想着趁圣人赏灯大会上行刺他,然后推太子上位,所以何孚整乱长安的目的是为了太子,所以在后期,李必察觉一切和太子有关时,不禁疑心太子知晓此事。

不过其实太子对于这件事是毫不知情的,他在赏灯时被人塞了张纸条,纸条上写:李必有难,想救他就离开宴会。太子为了发小李必甚至放弃了这么重要的宴会!

何孚并不是傻子

《长安十二时辰》里面的吃戏不多,而且大多都在张小敬的身上,吃火晶柿子和水盆羊肉可把很多网友给馋坏了,因为雷佳音吃的太香了,都让人好奇这些食物会有多好吃了。在吃戏上,这部剧唯一能比张小敬相比的就是何孚了,和驴一块吃萝卜看得我目瞪口呆,拍个戏这么拼吗?

都说何孚是个傻子,也只有傻子才会和一只驴吃一块萝卜,但是我们看何孚和驴吃的也挺香的,我觉得这并不能说他傻吧,也许他是真喜欢这条驴才会把萝卜给驴吃的。看这条驴一身白的毛发,虽然比马小了点,但依然俊逸非常,不像是普通的驴,何孚喜欢它也不奇怪。

而且我们已经从预告中知道了,何孚并不是一个傻子,也许他就是用这种行为来掩饰自己,避免别人发现他其实并不傻。不过这何孚的吃戏确实是好,和驴同吃一块萝卜都不嫌弃,反而吃的很香甜,把看这一段的观众都看好奇了,萝卜有这么好吃吗,还吃的那么香。

看这段戏的时候,其实我根本没注意千玺和何监说了些什么,而是全看何孚和驴兄弟的萝卜吃播了,你一口我一口的都把肚子里的馋虫勾起来了。因为我以前也吃过萝卜,但是我觉得萝卜有一股辣味,所以不太好吃,用萝卜做的我只有萝卜素丸子比较能接受,像这样生吃我都没有想过,难道唐朝的萝卜特别甜吗?

何孚演这段戏的时候不知道心里会不会膈应,但是看他和驴吃的那么好,必须说一声太敬业了。有点奇怪的是看到何孚这样生吃萝卜,我也有点想念萝卜的味道了。大家看到这一段,有没有咽口水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长安十二时辰右刹是谁?右刹真实身份揭秘

全文共 1203 字

+ 加入清单

曹破延终于是醒了,而李必也抓住机会想问出右刹的下落。李必已经知道狼卫也是被利用的一方,真正的幕后黑手还没有显形,所以右刹便成了十分关键的线索。不过李必也对张小敬隐瞒了何孚的事情,不知道李必接下来到底是有什么打算,不过何孚既然故意放走李必肯定是有他的目的。此后的案件感觉越来越扑朔迷离了,可能更大的危机还在等着李必。

林九郎发现事态严峻,吩咐吉温让李必接着查,有必要时还可以施以援手。戌初已到,张小敬在姚汝能身上闻到了闻染的味道,向他问起闻染的下落,姚汝能说不能告诉他闻染的下落,因为他觉得张小敬对闻染有私心,不是全力在为靖安司办案,而张小敬说闻无忌死前留下话让自己照顾闻染,自己当初杀了熊火帮众人之后原本打算带她离开,但念及为了保护长安牺牲的旧友,希望她留下来见证长安变得更好。张小敬拜托姚汝能给自己一些时间查真凶,同时将闻染交给李必看护。

曹破延恢复了力气,从病床上爬起来掐住了李必,但李必表示自己可以保他的家人,曹破延这才放了他。李必说狼卫从一开始就被别人利用了,招惹大唐的结果只有狼卫的家人会付出代价,背后的人坐收渔翁之利,此话让曹破延十分愤怒,告诉他是右刹骗了大家来到长安城。李必承诺会将曹破延的项链和尸骨送回家乡,随后曹破延告诉了他一句十字莲花,便彻底死去了。姚汝能来到牢房,发现大家都倒在地上,元载和王韫秀神志不清,而闻染不知所踪。

李必让徐宾着手去查十字莲花,随后回到景龙观时恰巧遇上姚汝能说闻染跑了,张小敬表示自己需要护着闻染,办完事自己会解决她的事。李必相信张小敬,让他帮忙找右刹和十字莲花,张小敬劝李必休息一会,但李必表示长安城情势危急,自己无法入睡。徐宾查到十字莲花是景寺的标志,而右刹可能就躲在某一处景寺中,檀棋由兴建靖安司时的旧事推断右刹会选一处四通八达的住所,而李必由此推断出他可能在义宁坊,张小敬当即向李必借了檀棋随自己一同去义宁坊查探。二人一同来到义宁坊景寺,路上有传道士赠送十字与祝福,张小敬心生一计,假称檀棋是自己的夫人,说她梦见了十字莲花,特来景寺寻梦中金甲仙人所描述的大德,所以向传道士打听,传道士说寺中僧人颇多,可带二人一同进去寻找。

鱼肠并未找到闻染,但打听到她离开了火场,回来告诉了龙波。传道士带二人进了景寺,引见给了执事伊斯,檀棋将说辞与他再讲了一遍,伊斯表示此处乃是大秦景寺,不是波斯寺,而他们所寻的西域长老确有此人,可给二人引见,但需要先做一场告解,随后便将二人锁进了告解室。鱼肠认为右刹不是可靠之人,龙波表示自己已经派了人去处理,鱼肠大怒,此时闻染回来找龙波,恰好遇见鱼肠,照面就给了她两个耳光。檀棋在告解室里说自己推演出景寺有大劫,才把张小敬拉来化解,伊斯偷听到了,闯进来问化解之法,正好被张小敬抓了个正着,二人将实情告知于他,伊斯随即将右刹住的房间位置告诉了他们。右刹原本在收拾行李打算逃跑,但窗台突然走进一蒙面之人,拿着刀要杀他。右刹该不会就这样死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长安十二时辰原著和电视剧内奸分别是谁?内奸是一样的吗?

全文共 2220 字

+ 加入清单

靖安司众人已经在排查内奸了,这个内奸是右相安排过来的,自然会向林九郎汇报靖安司的一切动作,但是他隐藏的非常好,甚至可能一直都在误导别人,不管是观众还是剧中人物。那么在小说原著当中,这个内奸究竟是谁?在电视剧里面会不会进行改动?原著和电视剧里内奸是一样的吗?什么时候才能抓住内奸?

陆三清楚地知道蚍蜉有三百桶伏火雷,这里可以确定他是蚍蜉的人,而不是右相安插的内奸。那电视剧里右相安插的三女是谁?会是安国柱吗?会是小说中的庞录事吗?应该就是他。

从剧里的情节可以看出,他一直在带节奏,说张小敬心意难辨,鼓吹众人罢工自保,胁迫李必放弃张小敬。右相一直在找靖安司的把柄,张小敬就是他们想栽赃的一个目标,而让内奸在靖安司内部制造谣言、散播舆论就是他走的一步棋。林九郎很善于利用人心,圣人看到严太真手中破茶盏而对郭利仕产生怀疑就是他玩的一个手段。

另外,徐宾说要查延州墨料,安国柱说可以查,查到了,他看一下,说对得上,意思是这些石脂都在那三辆车上了,已经炸没了,他很兴奋,高兴地对大家喊不用再查了。之前也是他一直在带节奏喊着要下班,这些行为的最终目的都是破坏这里的正常工作,防止太子立功,为右相争取时机。

所以,猜测,三女既不是姚汝能,也不是陆三,而是安国柱。可是,为什么叫三女呢?是编剧想误导观众增加悬疑感故意取的名?还是说,这三女就是安国柱的一个小名?又或许,陆三有两重身份,既是蚍蜉又在帮右相做事?这也很矛盾,因为蚍蜉和右相是两个对立的阶级。还是继续看剧吧。

小说中,内奸有两个,一个是右相安插的人,一个是蚍蜉的人,当然蚍蜉后头还有大人物。这个蚍蜉就是大内通传。李泌通过姚汝能设了个局,说姚汝能和内奸一定有交集,让他仔细想想,内奸心虚一定会有所行动,以此来诱出内奸。这一段已经是在李必逃出龙波之手回到靖安司之后。而在龙波一伙炸靖安司之前徐宾早已揪出右相安的内奸,就是庞录事。

徐宾是怎么发现庞录事是内奸的呢?他有个习惯,就像我们整理东西也是整理思绪一样,他常常也会摆弄案几上的文房四宝,借此来推敲思路。他也把案几上的东西都各归其类,井井有条之后,还真有了一个思路。这个思路很简单,无论内奸是谁,都必然要面临一个问题:如何把情报传出去。另外从情报来源和泄露速度上也可以做辅助判断。

根据前几次的泄密内容推断这个内奸是中层,因为级别太低无法知道私密信息,例如王韫秀被绑架的消息,而这几次泄密内容涉及的私密级别又不算高,所以可以锁定中层。然后徐宾做了一个“犯罪心理画像”:

一、他能在靖安司的两个门——正门(通往十字街)和角门(在东方向,通往京兆府)通行无碍;二、他能接触到靖安司的最新动态,但只到中层。

这样就筛掉大批小书吏,只剩一些主事、录事级。姚汝能救了闻染带回靖安司,李必发现他们抓错了人,徐宾故意放出这个消息用来诱出内奸,两个内奸都有所行动了,但他们不是同一伙的。

申时,庞录事从角门走出来,手持竹籍。角门可以通往京兆府公廨,那里有靖安司今天需要调用的各种卷宗。他没有直接去司录参军的衙门,而是拐了个弯,钻进正厅和围墙之间的马蹄夹道。他拿出一团纸卷时徐宾出现了,但他说是来上厕所,这是厕纸,徐宾看了纸上确实没有要传递的消息。

徐宾早已想到这个传递也许不是点,而是线。也就是说,很可能是通过一条传递链,由庞录事和其他守门的人组成的传递链。所以他抓了守门的和庞录事对质,庞录事才承认了自己是右相的人,崔器叛变是经他手传递的消息。

现在第一个内奸出来了,就是庞录事,但他不承认抓错闻染和王韫秀这件事是他传递的消息,所以还有其他内奸。这时徐宾突然想到,除了门还有另外一条传递消息的通道——水渠。光德坊三渠入坊,经过靖安司的后花园。通过水渠传递可以理解,但是纸会湿的呀,不过涂了油就不会了。

于是徐宾立刻赶往水渠,企图截住内奸或者接应的人。但这时候,龙波带领的黑衣人却出现了,不仅射杀了徐宾身边的不良人,徐宾也被从渠道里爬上来的黑衣人一拖,摔倒在地,不省人事。这一段电视剧里没有,看看电视剧是如何改编的。右相府中,林九郎和吉温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他们把安插在靖安司的内奸称为三女,所以大家有猜测这个三女到底是姚汝能还是通传陆三。

剧中和崔器直接接触,劝他投身右骁卫的是姚汝能,所以姚汝能是有嫌疑的。小说中姚汝能不是内奸,后来在抓内奸上还有巨大贡献,而且有自己的一条很完整的成长线,所以电视剧应该也不会改成内奸。另外,狼卫在修政坊的大本营被端了之后,太子就急急忙忙呈报给皇上表功,并让姚汝能来告诉李必,那剩下的两个狼卫不用再抓了,因为狼卫有没有抓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今天让皇上知道太子是能干的,就行。

但这时候李必是不明白的,还是执着在抓狼卫,因为这涉及到百姓的安危。从姚汝能的言语中可以听出,他是懂得太子意思的,所以,他是真心为太子办事,不太可能是右相的人。那通传陆三是不是右相的人呢?应该也不是。徐宾学霸从气味上发觉石脂货单的特别,有清香味儿,他说这是新出的徽州黄松墨,而靖安司用的就是这种墨,那就是说,这个货单很有可能是内奸伪造的,而且就在靖安司。这时候陆三就往外走了,徐宾跟了出去。

其实这之前徐宾对陆三已有怀疑,因为陆三说的话——恩必报,债必偿。守捉郎的惯用句式。守捉郎后台还有人,这是后面的剧情。还有一点,我不太确定,也许那纸上清香是徐宾的一计,他给大家闻,其他人哪里一下就能分辨,不过是虚张声势,陆三见此情况必迅速去传递信息,徐宾才最终确定。接下来,陆三就对徐宾下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长安大学在吉林省录取分数线

全文共 2719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吉林省长安大学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根据吉林省2020年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吉林省长安大学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如下: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540分,最低录取分线13267分;理科最低录取分线559分,最低录取分线10135分;文科最低录取分线569分,最低录取分线1784分。2、长安大学2020年全国最低录取分数线统计表招生省科目年录取分数线录取分数线北京不限2020年本科574132-436北京物2020年本科57213-436天津不限2020年本科A63083798476天津物2020本科A天津物或化2026876A河北理科2020本科629150922415河北文科2020本科60727031465河北理科2020本科A山西文科202758187210537A山西理科2022年572069142A内蒙古文科2027152583057A内蒙古理科2020A5494552内蒙古理科2020A内蒙古理科20220B5021606452辽宁文科2020本科605261272辽宁理科2020本科5921714-359辽宁理科2020本科581261750359辽宁理科2020本科5691759A吉林理科2020A5910135717吉林理科2020A黑龙江理科202754013265A黑龙江文科2025A黑龙江理科2020B2015年2015年2015年2015年2015年2015年2015年2018年2015年2015年2018年2015年2015年2015年2020年2020年2020年2015年2015年2015年2015年2015年2015年2015年2015年2015年2015年2015年2015年2015年2015年2020202年2015年2015年202015年202015年20202025年2015年202025年2015年2015年202025年20202025年2020202025年202020202015年2020202025年20202020202020202202025年202025年202025年202025年2025年2020202025年2025年20202020202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5年202025年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5年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5年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

长安大学直属教育部,是教育部、交通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大学,世界级学科建设大学。2000年由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于20世纪50年代初合并而成。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有校本部、渭水、太白山、梁山两个教学实习基地,校园面积3745亩。校本部毗邻西安大雁塔,渭水校区位于国家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大学成立60多年来,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业为主、理工结合、人文社会科学与基础学科协调发展、培养公路交通、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专业人才为特色的高校,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为国家培养了26万多名毕业生。

学校拥有22所教学院(系)、6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移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位授权点、80个本科专业,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备警官选拔培训基地。全日制学生3.5万余人,其中本科生2.4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万余人,留学生1000余人。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科研设备先进。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高校学科创新引进基地4个,教育部、交通部、自然资源部36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拥有世界上唯一的汽车综合试验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职教师21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1200余人,副教授1200余人,博士生导师184人,硕士生导师817人;国家级中青年专家5人,100多人入选国家*国家新世纪数百万人才项目、国家创新人才推广计划、教育部、交通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等高层次人才计划。

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科研项目1万余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2项,省部级一等奖30余项,其他省部级奖250余项;承担国家规划项目400多个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50余项。年科研经费超过7亿元。

学校编辑出版了《中国公路学报》、《交通工程学报》、《交通工程学报》(英文)、《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等8个学术期刊,其中1个是国家百强报刊,2个是国家重点建设期刊,2个Ei数据库收录期刊,五种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公路学报》、《交通工程学报》连续入选100种中国优秀学术期刊。

1956年,学校开始招收外国学生,在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越南、坦桑尼亚、也门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5000多名外国学生,现有1000多名外国学生。学校是中国最早承担援外教育和首批招收港澳台学生的高校之一。近年来,学校适应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加强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俄罗斯、乌克兰、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开展了教师互访、学生联合培训、合作科研、联合实验室等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主办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学校树立了育人为本、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面对新的历史征程,学校坚持高举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为基础,坚持弘毅、德育、创新的校训精神,坚持创新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按照工程优势突出、科学基础深厚、文科发展繁荣的学科布局,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科研水平,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继续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全面推进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长安日侵华炮楼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侵华炮楼为海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长安日侵华炮楼位于长安镇火车站,年代为抗日战争时期,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0年8月11日,长安日侵华炮楼被公布为海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长安镇:海宁市辖镇。1958年建长安公社,1961年改为县直属镇,1992年长安乡并入。面积43.1平方公里,人口5.2万。沪杭铁路横穿镇境。辖褚石、东陈、盐仓、鹿耳、天明、虹金、新民、蔬菜村、老庄、东关、万渡、卫国、肖王、金桥、牧港、渔民16个村委会。工业以生产白厂丝、机械、电扇、铜铁挂锁、皮革服装、金属压延等为主,农业以粮食、络麻、油菜等种植和蚕茧生产为主。长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古代长安是现在的什么城市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长安现在的陕西省的西安市。长按是西安的古城,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起点,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的中国城市,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中国城市建置市与坊分设典型。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汉高祖五年置长安县,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兴建长乐宫,高祖七年营建未央宫,同年国都由栎阳迁移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长安十二时辰吃的草是什么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十二时辰原著中龙波嚼薄荷叶,提神醒脑之类的。在电视剧中就很多人嚼薄荷叶子了。一个人无聊,嚼个薄荷叶解闷;初次见面,递给别人薄荷叶;高强度工作时,用它提神 …… 《长安十二时辰》中,空口吃薄荷叶的场景很多。按照电视剧呈现,剧中所食的薄荷叶颜色暗沉,且卷成一卷,不是新鲜的,而是干薄荷叶卷。长安十二时辰薄荷叶作用类似抽烟,提神醒脑,也类似口香糖,清新口气之类的。薄荷叶气味清凉,可以生吃或干吃,能短时清新口气,但不能大量食用。

有传言说作者本来是想写他们没事嚼一嚼槟榔的,但由于当时唐朝并没有槟榔,所以说写嚼槟榔会与历史不符,所以就干脆写嚼薄荷叶。从而来提神醒脑,这样更符合逻辑一些。这些是文章杜撰。虽然唐朝人也吃薄荷,但当时的 " 口香糖 " 应该是丁香更符合史实。

据传在武则天在位期间,有一个文学侍从,名叫宋之问,这个宋之问长的挺好看,仪表堂堂,风流倜傥而且有才华,所以说按理说他应该会得到武则天的欣赏,但是最后结果却并没有。反而武则天对他避而远之。他也不知道原因,于是他去从武则天近臣哪里得到消息。原来是因为他有口臭,所以武则天不喜欢和他待在一起。知道原因后的宋之问也是后悔不已,于是每次出门与人交谈或是面见武则天,他都会口含丁香,用来遮住口臭。所以最后来丁香也成了“口香糖的始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长安十二时辰的十二时辰是多长时间?真的只有十二时辰吗?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正在强势热播中,这部剧由热门小说改编,是人们爱看的悬疑加权谋风格的电视剧。该剧剧情紧凑,台词不错,加上演员演得好,所以这部剧的口碑很好。这部剧讲述的是长安城十二时辰内发生的事情,有观众就觉得疑惑了,长安十二时辰真的只有十二时辰吗?

这部电视剧是由同名小说改编的,讲述有坏人想以绑架和暗杀的方式毁掉繁华的长安城,一帮热爱长安的人士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城的故事。这部剧中很多人物是唐朝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很多看的起劲、入戏太深的观众觉得电视中的事情在历史上可能真的发生过。

长安十二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那就是24小时,一天一夜的时间,也就是这部电视剧描述的是长安十二时辰发生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长安十二时辰何孚为什么要杀李必?贺东是幕后真凶吗?

全文共 149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贺东,可能很多人一时之间还不能对上号,还有些弄不清楚这个人是谁,因为目前的剧情当中,似乎并没有出现过贺东这个人。但其实,很早之前他就出场过了,只不过很多人都没有在意过他,他就是何监何执正身边跟着的那个像傻子一样的养子,在剧中叫做何孚。但是任谁也看不出来,竟然跟随在何执正身边的这个人,才是真正的幕后真凶。

小说《长安十二时辰》里面贺东是整个阙勒霍多计划幕后主使。而李泌是靖安司的李司丞,负责整个长安城防。阙勒霍多对靖安司来说是必须要毁灭的计划,因为它的目标是炸毁长安城。

前戏――突厥狼卫的毁灭

曹破延作为首领带着十五名突厥狼卫执行阙勒霍多计划,目的是毁灭长安城,挑衅大唐。如今的突厥已经苟延残喘,连周围的小部落都难以压制,如同一头衰老的病狼,随时都有被取代的风险。

可惜乌苏米司可汗自不量力,一心想要报复大唐,重拾自己的威信。右杀贵人知道突厥迟早都要灭亡,便主动请缨到长安指挥。他把这些狼卫卖给了大唐的那个惊人计划,卖了个自己满意的价钱。

这些狼卫进入长安城,靖安司想要一网打尽,这也是整个计划幕后主事人想要的结果――引开靖安司一伙人的视线,这样他们的计划就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暗中进行。

为了继续追杀首领曹破延,李泌接受了徐宾举荐的人选张小敬。

张小敬在西域和突厥人打过交道,对付他们很有经验。又做了九年长安不良帅,对长安地形了如指掌,他是唯一可以救长安城的人。是的,他们和曹破延斗得你死我活,张小敬这个死囚为了长安城出生入死。

他们没有想到,这些精良的狼卫真的会死光。就算死光了也应该相信整个事件已经结束了。可张小敬觉得事情远还没有结束,因为猛火雷的数量太少,区区十五桶,焚烧长安城远远不够。

靖安司改朝换代

龙波:“好教各位知,我等乃是蚍蜉,今日到此是想撼一撼靖安司这颗大树。”龙波带人在靖安司各处喷洒延州石脂,不管是人还是物,把整个大殿都烧起来了……李泌自然是被龙波带走了。

靖安司的地位太敏感,这时候失火势必会引起各方人士的注意。李林甫一直以来就觊觎靖安司的掌控劝,眼下就是最好的时机,便派领吉温御史出任新任靖安司丞。

而张小敬成了勾结蚍蜉的内奸,杀死上司的凶手,绑架王韫秀的绑匪,全城通缉的对象。他成了他们的替死鬼……所有的人都只会感激吉温。靖安司是长安城的眼睛,把眼睛挖掉它就变成了一个盲人,敌人便可以为所欲为。

拼劲全力,长安城还是着火了

龙波就是萧规,和张小敬昔日同胞,曾经都是第八团浴血奋战的战友。萧规把这些遭遇朝廷不公平待遇的老兵聚集起来取名“蚍蜉”。他想要报复天子和那些文武百官,并利用突厥狼卫的手制定这个阴谋。

萧规本来是要杀死李泌的,可惜李泌从水渠逃跑了。这里看来马上就要引爆猛火雷,似乎李泌也没有留着的必要了。猛火雷还是燃了,张小敬恨自己错过了很多毁灭它的机会。目前来看只能破开比较多的口子,把那些石脂尽量喷出来,尽可能减少爆炸的危害。

张小敬利用萧规对他的信任成功的保住了天子,太真,永王的性命。援军已经到来,萧规也知道因为张小敬的缘故,烧杀百官的计划已经失败了。尔后他和张小敬一起掉进了护城河,重重撞在河底。在死之前,萧规让张小敬知道了幕后主使是贺知章所为……

贺东才是那个幕后人

贺东在发动阙勒霍多之前做了两件事,利用李泌把太子诱骗到东宫药圃,一旦天子死去,太子便可以堂而皇之的登基。把李林甫调去安业坊宅邸,所有的矛头都会指向他李林甫,承担所有的一切。

贺东是贺知章的养子,是个木纳的中年人,留在贺府一心侍奉养父,贺知章一心效忠太子,为了实现养父的心愿,搞出了阙勒霍多计划……贺东的计划败露后,他不想拖累整个家族,死是他唯一的选择。贺知章已经病入膏盲不能言语,有没有参与计划我们也不得而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长安十二时辰萧规和龙波什么关系?蚍蜉是什么组织?

全文共 1757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萧规这个人,在剧中已经出现了,只不过他用的是另外一个名字,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还以为是另外一个人。而蚍蜉则是一个组织,虽然没有端掉老窝,但是前面的剧情中已经有了暗示,那就是曾经出现过一句话当中就有蚍蜉,而说这句话的人,正是龙波。那么,龙波和萧规到底有什么关系,而蚍蜉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

李泌说张小敬是天真的人,萧规也说张小敬是天真的人。可纵观全书,恐怕只有萧规一人,是真正的天真。死守烽燧堡时,萧规曾对张小敬说“战死沙场马革裹尸,那是当兵的本分。能让这旗子在我们死前不倒,就算是不负君恩。”这是军人的血气。

那时的萧规是不惜用自己的血肉捍卫大唐国土的战士,他说宁愿死在这,也好过死在家乡的城头。这是何等执拗的爱国。可离开了战场的他,却亲人遇害,被逐离乡,亡命天涯。

他不是大唐的子民吗?他比不上长安的百姓吗?可有人站出来保护他吗?

在那些本该保护他的人眼中,他如同蚍蜉一般贱命一条,不值一提。没有人记得,自己脚下的太平土地,是他捻弓搭箭,死守不退,用命拼出来的。而同他一样的人呢?尚有千千万万。所以,萧规称自己为“蚍蜉”。

当张小敬问他这些年的遭遇时,他的语气淡淡的,仿佛在说发生在他人身上的平常事一样,他不再感到痛苦,因为他的痛苦已经写进了恨里。他恨朝廷的不公,也恨没有人能站出来,为他讨回一个公道。

于是他站了出来。他精心策划了一场惊天大局,为自己,为姐姐,为蚍蜉,也为闻无忌张小敬,讨回一个公道。他为自己取名龙波。有道是,“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为什么说他天真呢,“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纵使他炸毁了灯楼,杀光了那些位高权重的人上人又如何,凭蚍蜉之力,当真能给改朝换代吗?但是萧规不在乎。“曹随萧规”用在这儿可能不太合适,但是不难将马亲王为萧规命名时的想法与这个词套在一起。

萧规做的事,历代前朝糜烂之时,都有人做过的事。 张小敬要救长安百姓,可迫害长安百姓的到底是萧规还是朝廷?他张小敬李泌可以杀一人救百人,为何萧规就不能杀万人振朝纲以救天下呢。

萧规的失败不在于计划和旗帜的不完美,而在于杀皇帝救天下人只是他为自己想出的冠冕堂皇的借口。说到底,他的密谋中,藏着一己私欲。他想报仇,代价是长安。即使这能警示朝廷,但这一切的出发点,终究还是他内心深处的恨。

他是个多么天真的人啊,他以为他的袍泽张小敬的想法会跟他一样,他以为张小敬会理解他这一切所作所为,他以为十年西域兵的情分下,张小敬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会背叛他的人。

从两人在水力宫相遇那一刻起,萧规便不再是步步为营的龙波,他变回了那个有了依靠便毫无戒备的年轻弓箭手,可以轻易地将自己的后背交背交付给张小敬。

这大概是全书人性体现的最令人唏嘘感慨的地方。可最后大唐龙旗包裹住两人的身体,在斜阳总从城墙上跃下,他才明白,毁掉他的计划的,正是他最信任的人。十年前,龙旗裹住两人,向生;今日,同样的情景,却是向死。这或许是萧规一生中最讽刺的一幕。

鱼肠行刺,萧规将张小敬一脚踢开;灯楼燃烧的那一刻,萧规想到的是张小敬是否安全逃到水力宫;两人双双落水时,大唐的龙旗缠在萧规的脚踝和张小敬的腰上,将张小敬一并救上了岸。

更讽刺的是,李泌、姚汝能……长安城里几乎每一个人都怀疑过张小敬,除了萧规。而萧规,死在了他的怀里。萧规没有指责他的背叛,他只是疑惑和不解。当他明白张小敬的执拗却又大笑,此时他的心里已经没有恨了,那些恨又回到了最初的痛苦。

“人总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信任了你,你背叛了我,这都是活该。也好,让我死在自己兄弟手里,也不算亏。”“等到了地府,再让第八团的兄弟决定,我们到底谁对谁错。”他的笑声凄厉而尖锐。

第八团是他心头的朱砂痣,十年西域兵是他这一生中唯一一段能算进生命的时光。闻无忌有爱女,张小敬有长安,第八团对于萧规来说,要比其他人来得更都重要的多。

直到临死时,他依旧将张小敬认作他第八团的兄弟,依旧是他可以托付后背的兄弟。自始至终他都从未变成龙波。龙波不过是他自我保护的手段。他到底还是那个天真的萧规。

就算他大仇已报,皇帝已死,“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没有人,会给他一个公道。这就是长安。

王国维先生有词一首,“天末同云暗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廖落尔安归?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今朝欢宴胜平时。”送给萧规,蚍蜉撼树之震撼,不过须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