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长津湖战役中的冰雕连(优秀20篇)

浏览

2674

文章

284

篇1:维斯比战役是怎样的?雇佣军暴打民兵

全文共 1410 字

+ 加入清单

维斯比位于波罗的海哥得兰岛的西部,是整个哥得兰岛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波罗的海的商业贸易中心,所以这个位置在中世纪的时候便成为了著名商会汉萨同盟的重要城镇。维斯比有着大量来自北欧各地的商人,而哥得兰岛的其他部分属于瑞典王国。当地的农民和城镇市民经常会时不时的爆发一些冲突,因此维斯比城加强了城防,防止那些农民的掠夺。而这岛上极其不团结的气氛却让那些觊觎财富的侵略者有机可乘。

野心勃勃的丹麦国王瓦尔玛德·阿道戴刚刚统一了丹麦之后,准备扩张自己的势力,想要虐夺更多财富。而当时维斯比的大量财富就是这位丹麦国王的首要目标了。为了虐夺维斯比,瓦尔玛德雇佣了2000多名装备极其精良,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的雇佣兵,组成了一支在当时规模不算差劲的劫掠军。1361年7月22日,瓦尔玛德带领着劫掠军在维斯比以南的40公里位置登陆了,开始向着维斯比城进发。

不过当时哥得兰岛上的人早就已经收到了瑞典国王的警告。在哥得兰岛上小地主的领导下,哥得兰人破坏了一部分必经桥梁,而丹麦的劫掠军只能选择绕路而行。就在途径迈斯特比附近的一条小溪的时候,大约有1500民的哥得兰民兵伏击了丹麦劫掠军,意图是想要阻止丹麦人的前进步伐。民兵本来想着是借助溪流附近的沼泽地来困住丹麦劫掠军的,但是无奈当时正值夏季,天气十分炎热,沼泽地都干涸了。经验丰富的雇佣兵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和经验优势成功的低档并且反杀了伏兵,造成了数百民兵的死亡。

丹麦的劫掠军一路粉碎哥得兰人的抵抗,于7月27日兵临维斯比城下。虽说昔日维斯比城内的人与哥得兰的农民矛盾四起,但是毕竟都是在一个岛上生活的人,现在有外敌入侵,必须一致对外。在一些瑞典贵族的动员下,哥得兰人组织了一支大约2000人的民兵团前往支援维斯比城。在丹麦劫掠军刚刚抵达维斯比城下的时候,民兵团就背对着城门对丹麦劫掠军展开突袭。通过考古学家对当年战场上的遗骸来看,这些民兵当中有3分之1的人不是年龄过大,就是年龄过小,甚至还存在残疾人。

面对从头装备到脚的板甲衣和一体猪面盔的雇佣兵以及骑士,仅仅只有少部分小地主装备铁甲的哥得兰民兵团是根本没有胜算的。战争一开始的时候劫掠军就已经射出了大量的箭矢,已经给民兵造成了严重的伤亡。最后再拍上经验丰富的步兵,一路推进,民兵团遭到疯狂屠杀。战斗仅仅只持续了2个小时,大约有1500-1800民兵被杀,剩下的人四散逃窜。而丹麦这劫掠军边死伤推测大约在100-300人之间。

或许有小伙伴们就会问了,民兵团为何不进城防守呢?原因是维斯比的市民们太过于的自私,没有大局观。他们的想法是让民兵上去消耗劫掠军的人数,就算是打输了,也相信劫掠军也会损失严重,自己再上去收割即可。这样即削弱了哥得兰农民,又击溃了丹麦劫掠军所以自始至终都没有开城门。然而事实上,民兵遇见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的雇佣军完全不堪一击,雇佣军根本就没有造成多大的伤亡,攻城的实力依然存在。

维斯比的商人以城镇市民在城墙上目睹了城下的大屠杀,一个个全部都吓傻了,既没开门,也没有出城支援。之后经过了几天的围城,这些商人为了避免自己的财富再受到更大的损失,这些商人与市民觉得筹集大量的赎金交给丹麦国王。但是丹麦人想要的哪仅仅只是这些?他们后来还是进程洗劫了教堂与修道院,最终还是满载而归回到了丹麦。时至今日,我们今天还能看待维斯比城下出土的战死民兵的骨骸,这些骨骸上还带着各种各样的刀伤,足以想象到当时的屠杀有多么的血腥可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上甘岭战役美军炮轰有多密集?美军在上甘岭战役中倾尽了多少枚炮弹

全文共 1107 字

+ 加入清单

1952年10月20日5时,联合国军在30架飞机以及强大的火炮支援下,以三个营的兵力开始向志愿军的阵地开始反扑了。双方军队激战了一天,志愿军方面伤亡惨重,武器弹药也大多耗尽,仅仅只剩下597.9高地的西北山脚4号、5号、6号阵地还在志愿军的掌控之中,其他的全部失守,之后志愿军转入到坑道之中继续坚守。战斗打到此时,联合国军前后已经投入了17个营的兵力,志愿军方面也投入了21个连队的兵力。双方在两个连的阵地上来来回回反复的争夺,战斗异常的激烈,这便是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

经七昼夜激战,共歼敌7千余人,志愿军4_5师也遭受较重伤亡,表面阵地被毁,基本阵地弹药补充不上,志愿军退守坑道,以保持有生力量,准备持续战斗。上甘岭战役的第一阶段作战在此时结束。第二阶段中,坑道内外的志愿军相互配合,坑道内的部队继续与“联合国军”展开争夺斗争,坑道外的部队负责保障供给。密切地配合,为决定性的反击赢得了准备的时间。

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上,“联合国军”共投入了3个多师,共计6万多人,200辆坦克,300多门火炮,3000余架次飞机,共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投掷了5000多枚炸弹,将山头削平了两米,但是志愿军所守阵地寸土未动,战役以“联合国军”的失败而告终。“联合国军”遭遇上甘岭战役的挫败后,美国空军还进行过“空中地面协同作战实验”,被称为“斯麦克行动”,攻击志愿军防守的205高地,也以惨败收场,这也是范弗里特在朝鲜的最后一次作战。

在上甘岭战役之中,志愿军将士们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勇气和巨大意志力。当时将士们在坑道之中都互相留下地址,写好遗书拜托战友送回家乡。美军的炸弹疯狂呼啸,坑道被炸的短了五六米。就仿佛在坐船一样,时刻都是天旋地转。但是没有一个人想过要投降,更没有一个人想离开阵地。

美军的封锁日益严酷,外面的炸弹让坑道里面的志愿军根本不可能获得任何补给。所以志愿军只能开始喝尿,而且喝尿还得趁热,如果尿液时间长了就没法喝了。十五军的师长崔建功为坑道里面的将士送去了最后的18个苹果,然而没有任何一个人动一口,全部送给了伤员。然而伤员手里转了一圈,这些苹果还是送了回来。在那个时候,一个苹果可能就意味着一个生的希望。大家都放弃了生的希望,宁可战死渴死也绝对不会苟且偷生,他们都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

奋不顾身是爱国主义的最高展示。爱国感情中最深最强最高的表达是献身精神,这是对祖国无比热爱的表现。战争必然会有牺牲,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激烈的战斗,在前线的志愿军每天都要面对生死,只有对祖国无比深沉的爱恋,才会“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我们应当永远缅怀这些先烈,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红军进漳战役总指挥部旧址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进漳战役指挥部旧址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进漳战役总指挥部旧址位于南靖县丰田镇凤安村,年代为1932年。

简介:1932年4月16—19日,由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总部及红四军指挥部设于此,毛泽东居此,指挥了攻克漳州的十字岭、风霜岭等关键战役。旧址又称下店伙大厝,坐西朝东,由前厅、厢房、主堂和北护厝等组成,占地面积830平方米。前厅和主堂均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墙体承檩,悬山顶。山墙上保留有“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反对拉夫的张贞”等红军标语。

2013年,红军进漳战役总指挥部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旧址四周各外延15米。

凤安村:凤安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抗日战争各大战役

全文共 12921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战争中有十大战役比较有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各大战役,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发。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具体分析

淞沪会战

简介

战果

淞沪会战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粉碎了他们的妄想。它是我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

这次战役,日伤亡6万多人,被我军击毁击伤飞机200多架,舰船20余艘。但是我军以落后的武器死守被日军优势火力控制的战线,加上指挥失当,伤亡重大,有大约30万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上高会战

简介

"上高战役"闻名中外,又称"锦江会战"。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歼灭日军16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缴获日军军马2800余匹,辎重物资无数。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将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蒋介石对担任攻击主力的74军甚为满意,特以军委会名义授予74军"飞虎旗"一面,此为国民革命军中最高奖励。

背景

当时,日寇企图拔掉驻守在上高的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这颗钉子,于元月份开始,盘踞在南昌的日军,陆续将派往鄂西及武汉的部队调返原驻地,并积极补充兵员,增加给养。日军积极进行渡河及夜战演习,并有侵华日空军第3飞行团主力先后飞抵南昌机场。日军拟兵分三路,总兵力约6.5万人,配有战车40辆,飞机150架,以第11军团司令官园部和一郎为总指挥。

战斗过程

1941年3月15日,圆部和一郎指挥2个师团、1个独立混成旅团,由安义、南昌等地分3路向上高地区进攻,企图攻歼国民党军第9战区第集团军主力。

安义;中路日军第34师团占领高安后,向官桥、泗溪等地继续攻击;南路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一部在独城、经楼地区被国民党军第49军阻击,主力被阻止在灰埠,被迫渡江北上与第34师团会合。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于19日下决心:利用既设阵地,逐次抗击,诱日军进入上高地区予以围歼。当即电令:"严饬各军积秀对敌猛攻,务将深入之敌,歼灭于高安锦河南北地区。"为了增强罗集团的攻击力量,第战区长官部抽调王陵基川军陈良基、傅翼两个师由三都导区兼程南下。各军慑于军律之森严,又知援军即将到达,士气大振,奋勇争先与敌搏斗,围歼日军第34师师团之战于上高地区展开。

日中路军第34师团本已陷入绝境,而第34师团夺取上高的野心却未死,自19日经余程万师阻止于泗水东岸泗溪附近后,20日第34师团又采取锥形突入之战术,集中大炮十余门、飞机30余架,集中轰击泗水西岸唐、港西罗地区,阵地被毁,敌军遂乘机分由档口、港西罗强渡,廖奇龄师一部奋勇堵塞缺口,激战至夜,敌军大队拥至致塘坎附近,阵地被突破。廖奇龄乃率所部于21日午夜转移于白矛山、莘树下、苛舍之线与余程万师的潘家桥、云头山、磊家山的斜交阵地,及石拱桥、下坡桥徐楼的预备阵地相衔接,以确保上高城。是时,第34师团主力为斜交阵地所吸引,激战竟日,仍未突破。

参战各军在薛岳、罗卓英严令督导下,无不奋勇赴战。王耀武为切断日军第34师团后路,21日命李天霞萧清锦江南岸残敌,率部挺进高安。不料当晚独立混成第20旅团亦集结所部,于22日昧爽亦发起攻势,李师前锋甫出石头街即遇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主力复由锦江北岸渡过河,经卢家圩来犯,以一股绕攻腊烛山,一股由石头街西胡家南渡,抄袭李师侧背,并以飞机9架、大炮4门自北向南轰击。李师不敌,退守石头街西南高地。王耀武接报后,立即变更部署:命李天霞师主力向左转用;命控置在印塘附近的军直属野战补充团急趋华阳,堵敌西犯。野战补充团以1小时15华里的速度,冒天空9架敌机扫射和帮军阻截,于7时许抢占据华阳及其东北无名高地。9时许敌军大至,在10余架飞机轰炸配合下猛扑华阳、全团官兵浴血战斗,敌军死伤累累,阵地屹然未动。独立混成第20旅团攻不下华阳,乃以主力转向况家,会合白车头南渡的千余人沿江急趋熊坊,意图迂回我军左翼,补充团当派第1营附迫击炮1连向左延伸,与敌演成丁字形的遭遇战。敌再增援反扑,并以一部绕袭熊坊南端,国民党军拚死抵抗,敌又未得逞,乃施放大量烧夷弹和毒气。战至前半时熊坊失守。李天霞乃派右翼的两个团先赴援,午夜又收复熊坊。同时石头街、鸡公岭亦为李师攻克。日军独立混成第20旅团陷入背水为阵的窘境。

双方激战至24日凌晨,粉碎第34师团对聂家及白茅山的攻势。上午,第34师团又将锦江南岸调来的独立混成第20旅团残部3000余人投入战斗,日军第3加强团亦出动飞机70余架协虞,投弹1700余枚,廖师阵地大部摧毁,敌人两度乘隙突入,均被击退。午时,敌机轮番轰炸,敌步兵曾乘隙由下坡桥突入,赖步兵指挥官李翰卿率所属军士队数度逆袭,反复肉搏,日军死伤累累,终将敌人驱逐出下坡桥。至此日军第34师团已攻击乏术,陷入绝境。

原先罗卓英命令各军以高安为前进目标,围歼日军。由于战斗情况变化,于22日午,复命各军改向上高东北地区前进。23日午,刘多荃、李觉两军分途进据石头街、官桥街、杨公圩,迫近灰埠、高要,对第34师团包围之势已成。酉时,罗再下令各军,再度缩小包围圈,向敌人作求心攻击。24日已时,李觉军张言传师收复南茶罗,复向毕家猛攻,进至介子坡、坑口冷一线。唐伯寅师亦进抵土地王庙,继攻泗溪。王陵基军傅翼、陈良基两师亦展开于荷舍、雷市一线,由北向南攻击前进。至此将第34师团压缩在南北10华里,东西30华里的椭圆形包围圈内。而毕家为大贺指挥部所在地,已置于国民党军猛攻之下,遂致日军全线动摇。

第34师团为免于全军覆没的厄运,急忙向第11军司令官圆部求救,圆部立即命令人第33师团增援,并派其参谋长木下勇偕同作战主任参谋山口中佐、大根大尉就地指挥各部,掩护第34师团逃回南昌。

第33师团接令后,即派其步兵旅长荒木正二指挥步兵215联队附一个山炮大队为右纵队;以步失214联队为左纵队;自率师团主力为中央纵队,于24日分别自牛行、奉新等据点出动,再犯五桥河、村前街,然后分别向棠浦、官桥急进。25日晨,第33师团猛扑正在向北翼包围日军的张方传师阵地正面之坑口冷、介子坡、南罗茶猛扑,接应第34师团突围。张师力战不胜,陷入腹背受敌的危境,乃于黄昏撤至土地王庙附近,与唐伯寅师取得联系。接着樱井师团猛攻唐师凉山脑、桐子坑阵地。时李觉不在前线,张言传以副军长身份指挥作战,鉴于形势对本军不利,乃自动率所属两个师向凤凰圩、庄坊撤走,使第33师团进入官桥与第34师团会合。为接应第34师团突围,独立混成第20旅团24日后亦回到高安。26日,独立步兵第104大队西进,27日向龙团虚前进,占领收容阵地,掩护第34师团退却。

26日晨,罗卓英对张言传独率两个师脱离战斗,已接获非正式报告,但考虑到王耀武军在上高东西正面出击有进展,锦江南岸残敌已大部肃清,而来援的川军、东北军又赶到战场,中国兵力仍优于日方,遂决心施行第二次包围战,彻底歼灭第34师团。遂于已时,严令张言传、唐伯寅两师恪遵前令,于官桥附近尽力者截,防敌突围与增援;命令余程万师经潘家桥北攻击前进;廖龄奇和宋英仲两师以官桥为目标奋勇进击;王克俊师于官桥以东攻敌侧背;傅翼师向江家洲以南;陈良基师经常浦转向东南,索敌猛攻,迅速聚歼残敌,以竟全功。

27日,第34师团在第33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0旅团接应下,突出中国军队包围圈,按师团司令部、行李、独立山炮队、伤员运输队、野战医院、后卫部队的行军序列,向土地王庙方向东进,残兵败将极其狼狈。罗卓英为彻底歼灭逃敌,于午夜下达总攻击命令:各部于28日午,以官桥街、南茶罗为目标,猛烈攻击,彻度歼灭残敌。

28日子时,王克俊师经杨公圩向官桥挺进,适遇第34师团东退大队,王师当即据杨公圩南北高地亘磨子岭之线阻击,鏖战竟日,将敌遏阻于暇蟆碑、虎形岭一线,自高安来接应的独混第20旅团一部亦被阻击于龙图圩附近。担任正面攻击任务的廖龄奇师于是日追至长岭亘蛮眉高地之线,咬住第34师团后卫,发生激烈战斗。午间李天霞师一部赶到,于上罗象、山源李、方头脑一线展开,袭抚敌右侧背;余程万师一部亦进抵龙形山,迂回官桥街南,残敌乃退据市内顽抗,经廖师猛攻,面市内与敌格斗至酉时,全歼守敌600余人。同日,罗卓英于申时对外围各军亦下达南北夹击,迅速解决杨公圩、龙图圩附近残敌后,即行勇猛追击命令。

29日午,薛岳饬刘多荃督率王铁汉、王克俊、陈良基三师为右追击军,沿湘赣公路经高安、大城追击敌荒木支队;李觉率张言伟、唐伯寅、宋英仲三师为左追击军,沿伍桥河奉新大道迫击第33师团。是时独混第20旅团2000余人正固守龙图圩、杨公圩一带袭击我军,日军飞机前来轰炸,以掩护第34师团溃逃。王铁汉、王克俊两师攻之于东,张言传、唐伯寅两师压迫于西,敌伤亡惨重。30日午,遂放弃该两据点分股向东北溃去,其一股600余人逃至村前街附近,正陷入张言传师主力阵地,当予迎头痛击,大部就歼。至此,外围残敌基本肃清,刘、李两路追击军遂遵薛岳电令追击前进。

31日子时,陈洪时挺进第2纵队收复高安,王铁汉师收复祥符观;是日晨张言传、宋英仲两师克复奉新;未时王铁汉师又克夏西山、万春宫;3日各军分途追击至大城及干州街附近,由于日军已龟缩进原阵地凭险固守,罗遂下令停战斗。

战果

这一战役,重庆国民党军统帅部公布的战果为:毙伤日军少将步兵旅团长岩永、大佐联队长浜田以下1.5万余人,军马2800余匹,各种火炮10门,步枪千余支,粉碎日军吹嘘的"攻必克"狂言,国民党军为抗日战史中难能者。日军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1975年编著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一书字里行间透露了大贺茂此次冒险的狼狈相:"28日凌晨2时,负责野战医院警卫的炮兵第八中队,终于在土地庙村西端遭到优势的重庆军攻击,致使该中队在处理了火炮后,全体壮烈阵亡。"樱井师团掩护大贺退却,并遭到中国军队的痛击:"28日渡过泗溪进入东岸,翌29日虽开始向后撤,但出发不久遭到据守尽,处于不能射击的状态。以后接到了空投弹药,经过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重重苦难,于4月2日,返回了原驻地。"

意义

上高会战,是国民党军唯一一次在人数不及日军(由于吃空饷、部分编制不存,国军总共只有约40000人,日军也只有70000余人)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上高会战的胜利,得益于中国军官良好的战斗素质和正确的战斗指挥,来源于全体官兵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中国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和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这次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斗志!炎黄子孙奋勇抵御外侮的这段光辉业绩必将彪炳史册,百世流芳!

《上高会战奏捷》-罗卓英

又报前线战鼓催,

寇气直犯上高来。

休夸扫荡侵三路,

且看包围奋一锤。

诸葛阵图终有价,

临淮壁垒不容开。

应知万马埋轮日,

莫使虾夷片甲回。

南京保卫战

背景

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令第八号》"命令:中支那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南京",详细部署则命令按"参谋总长指示"办。于是,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11月8日,日军分路直逼南京,11月30日,广德失守,日军逆向南京右侧背迂回,形成对南京东南至西南面的包围。

战斗开始

1937年12月1日,江阴要塞失守。4日,日军完成了对南京东面的包围。这样,南京的第一道防线江宁、牛首山、淳化、汤山、龙潭之线已暴露在敌军面前。

1937年12月9日,南京南郊秦淮河畔炮声连绵不断。日军以坦克为前导攻克高桥门,向光华门进逼。夜色中的光华门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第一旅第二团团长谢承瑞上校望着远处一言不发。此时已不用言明,每一个士兵都知道,大战就要来临。

朱宣咸作品《战火》

朱宣咸作品《战火》

10日上午,日军占领大校场的通光营房,炮轰光华门。谢承瑞团长指挥部下依托城墙坚决还击,并将战况向教导总队总队部汇报。总队长桂永清中将命令,炮兵团立即入城,设阵地于明故宫,支援谢团。炮火中的日军依然不断冲锋,至下午三时,已推进到护城河一线。晚八时,一支十余人的日军敢死队冲入光华门外城城门洞内。谢承瑞团长向在午朝门督战的桂永清总队长建议火烧日寇。获得批准后,谢团长亲率士兵运送汽油到外城箭楼。半夜时分,将汽油灌进城门洞并投下火种。霎时浓烟滚滚,枪炮声声。火还未熄,谢团长命令打开城门并率领一排战士反击。城门洞中的日寇不是被烧死就是被击毙。光华门阵地安然无恙,而谢承瑞团长冲锋在前,被火焰灼伤。受伤的谢团长撤回阵地后又一次向巍然屹立的光华门望去。他保住了光华门,但他不知道就在不远处的通济门,71军87师259旅旅长易安华少将已经以身殉国。

通济门的战事是在10日下午爆发的。城墙在炮火中倾颓,259旅的将士们与日军殊死搏斗,终因缺口太大,阵地失守。259旅喘息未定,71军军长王敬久的电话就打到了前线指挥所。命令259旅和261旅迅速恢复原阵地。易安华旅长手持军令,没有半点犹豫就叫通了261旅旅长陈颐鼎少将,相约黄昏反击。尽管他清楚,他的部队已在几个月前的淞沪会战中大伤元气。

黄昏来临,暮色中的滚滚硝烟使得天空愈加昏暗。攻击的信号升空,易安华旅长亲率一个加强团向东北方向的敌阵穿插。陈颐鼎旅长率261旅两个加强营由北向南猛攻。日军前锋被夹在城墙和259、261旅出击部队之间,易、陈二部又被夹在日军前锋与日军后援之间。混战之中,只听得到枪声和喊杀声。战至深夜,突入之敌被全部消灭。但易安华旅长头、腰、臂受伤多处大量失血壮烈殉国。年37岁。

11日,日军的进攻重点转向中华门外的雨花台。负责防守雨花台的是右翼阵地88师262旅和左翼阵地88师264旅。从9日到11日,雨花台阵地不断受到日军的进攻。262旅和264旅凭借地形殊死抵抗,寸土未失。日寇的进攻在11日达到最激烈的程度。日军的攻势在源源不断的增援下丝毫未减,雨花台守军的伤亡越来越大。262旅旅长朱赤少将和264旅旅长高致嵩少将手中再也没有一兵一卒可供投入战斗,而且他们没有任何援军。战斗进行到12日凌晨,伤亡惨重的守军依然牢牢控制着雨花台。日军暂停了进攻,调集重炮和飞机轰炸262旅阵地。炮火越来越密集,山上的工事在轰炸中成为废墟,坚守山岗的262旅将士们一批批阵亡。炮声停止后,蜂拥而上的日军步兵再也没遇到抵抗。守军262旅全军覆没,旅长朱赤少将殉国,年37岁。此时?264旅的坚守更加艰难。日军在炮火的支援下已冲上阵地,与守军短兵相接。混战持续到下午,枪声和喊杀声逐渐停息。264旅阵地失守,旅长高致嵩少将阵亡,年39岁。

雨花台失守,日军取得了制高点,继续向中华门进攻。至12日,守军74军51师302团团长程智殉国。但中华门守军依然死战不退。下午5时许,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召集各军师长开会,司令长官唐生智下令撤退。撤退令下达后,各军师长大多未回部队,只是打电话将命令下达后就各自跑掉。失去了指挥的撤退转瞬间就成了溃退。守军各部纷纷退向挹江门,形势大乱。

清凉山宪兵指挥部,宪兵副司令兼首都警察厅厅长肖山令少将命令分散在各处的宪兵、警察部队集结撤退,身边只留下宪兵教导团的两个营维持撤退秩序。等到肖山令完成撤退的善后工作到达江边时已是深夜。此时,还有成千上万的士兵在望江兴叹。肖山令果断命令大家寻找一切可利用的东西,迅速过江。在他的指挥下,散兵们扎起木筏开始渡江。突然,中山大道上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日军已追了上来。肖山令见敌军来势凶猛,便指挥未过江的散兵向两侧撤退,自己亲率宪兵掩护。最终殉国。年35岁。

战斗结束

在大多数部队溃退之时,紫金山教导总队阵地依然战斗激烈,光华门上第二团仍然在竭力反击。当撤退令下达到第二团时已是13日凌晨。教导总队立即奉命转移。伤病交加的谢承瑞团长就在此时牺牲在阵地上。年33岁。

此战,中国军队以10万之众浴血奋战,英勇地反击了日本侵略军。 但日军以8个师的兵力分兵进逼,使守军处于三面被围。背水一战的不利地位,再加上军事当局在组织指挥上采取消极防御,使守军处处设防被动挨打,最后决定突围又未拟定周密计划,致使大量部队困于城内,惨遭日军杀戮。

作战中,中国军队伤亡约5万余人。

影响

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平民和战俘进行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国际法庭认定至少20万以上,中国学者考证为30万以上。分析南京保卫战的资料可以发现,国民党军队真正在战斗中阵亡的不多。多数死于混乱的撤退中以及日军的大屠杀中。

徐州会战

背景

1937年12月,侵略华东的日军侵占南京后,第13师北渡长江,进至安徽池河东岸的藕塘、明光一线;侵略华北的日军第2集团军从山东青城、济阳间南渡黄河,占领济南后,进至济宁、蒙阴、青岛一线。日本大本营为打通津浦铁路(天津-浦口),使南北战场联成一片,先后调集8个师另3个旅、2个支队(相当于旅)约24万人,分别由华中派遣军(1938年2月18日由华中方面军改编)司令官畑俊六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指挥,实行南北对进,首先攻占华东战略要地徐州,然后沿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西取郑州,再沿平汉铁路(北京-汉口)南夺武汉。中国军队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先后调集64个师另3个旅约60万人,以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区,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以确保徐州。

战斗过程

徐州以南地区作战 1938年1月26日,日军第13师向安徽凤阳、蚌埠进攻。守军第11集团军第31军在池河西岸地区逐次抵抗后,向定远、凤阳以西撤退。至2月3日,日军先后攻占临淮关、蚌埠。9~10日,日军第13师主力分别在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进攻。第51军与日军展开激战,伤亡甚重,12日向澥河、浍河方向撤退。第五战区以第59军军长张自忠率部驰援,进至固镇地区,协同第51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同时,在淮河南岸,以第21集团军第48军固守炉桥地区,第7军协同第31军迂回攻击定远日军侧后,迫日军第13师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第59、第51军乘势反攻,至3月初恢复淮河以北全部阵地。第21集团军和第31军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双方隔河对峙。

徐州以北地区作战 2月下旬,日军第2集团军开始分路南犯。东路第5师从山东潍县(今潍坊)南下,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第3军团第40军等部节节抵抗。第59军奉命驰援,3月12日到达临沂北郊的沂河西岸,协同第40军实施反击,激战5昼夜,重创日军,迫其向莒县撤退。西路日军第10师长濑支队(相当于旅)从济宁地区西渡运河,向嘉祥进攻,遭第3集团军顽强抵抗,进攻受挫;濑谷支队(相当于旅)沿津浦铁路南进,3月14日由邹县(今邹城)以南的两下店进攻滕县(今滕州)。守军第22集团军第41军英勇抗击,伤亡惨重,苦战至17日,该军守城的第122师师长王铭章殉国,滕县失守。

台儿庄地区作战 3月20日,日军第10师濑谷支队南进连陷临城(今薛城)、枣庄、韩庄后,不顾第5师和第10师长濑支队在其两侧进攻受阻,孤军深入,向台儿庄突进,企图一举攻占徐州。李宗仁以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率部固守台儿庄,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率部让开津浦铁路正面,转入兰陵及其西北云谷山区,诱敌深入,待机破敌。3月23日,日军由枣庄南下,在台儿庄北侧的康庄、泥沟地区与守军警戒部队接战。24日起,日军反复向台儿庄猛攻,多次攻入庄内。守军第2集团军顽强抗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第五战区以第20军团主力向台儿庄机动,拊敌侧背,与第2集团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并令第3集团军进至临城、枣庄以北,断敌后路。日军为解台儿庄正面之危,速以第5师坂本支队(相当于团)从临沂驰援,进至兰陵北面的秋湖地区,即被第20军团第52军卷击包围。4月3日,第五战区发起全线反攻,激战四天,歼灭日军濑谷支队大部、坂本支队一部共万余人。其余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

徐州附近地区作战 中国最高军事当局令第五战区集中兵力于徐州附近,准备再次聚歼日军。日军改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对方,主力向西迂回,企图从侧后包围徐州,歼灭第五战区主力。1938年4月18日,日军第10、第5师分别从山东峄城(今属枣庄)和临沂西北的义堂地区南进,对守军第2集团军和第20、第3军团及第27军团第59军实施牵制性进攻。守军顽强抗击,至月底,将日军阻止在韩庄、邳县(今邳州)和郯城一线。5月5日,日军开始从南北两个方面向徐州西侧迂回包围。在南面,第9、第13师从蚌埠地区分别沿北淝河、涡河西岸北进,至13日,陷蒙城、永城(属河南)后,向江苏萧县、砀山(今均属安徽)进攻;第3师由蚌埠进入大营集地区,向宿县(今宿州)进攻。在北面,第16师由山东济宁渡运河,至14日,连陷郓城、单县、金乡、鱼台后,向江苏丰县、砀山推进;第14师从河南濮阳南渡黄河,陷山东菏泽、曹县后,直插河南兰封(今兰考);同时,第10师将韩庄、台儿庄地区的作战交由第114师接替后,在夏镇附近渡过微山湖,向沛县(属江苏)进攻。由于日军已形成对徐州的四面合围态势,5月15日,中国最高军事会议决定放弃徐州。16日,第五战区命令各部队分别向豫、皖边界山区突围。19日徐州陷落。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6月6日占领开封。为阻止日军前进,蒋介石9日下令在郑州东北花园口附近炸开黄河大堤,河水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南泛。日军被迫向黄泛区以东地区撤退。会战结束。

战果

此役,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区,粉碎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在台儿庄地区作战中,第五战区采取积极防御战法,以一部担任内线防御,另一部置于外线作战,攻防结合,灵活机动,获得大捷。随后,最高军事当局不顾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调集大军在徐州附近,企图与日军决战,因而使会战在后期陷于被动。尽管如此,这次会战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

武汉保卫战

保卫目的

武汉是平汉,粤汉两铁路的衔接点,又是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

重要。自南京失守后,这里成了全国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的中心。

战斗过程

日本侵略者妄图攻占武汉,控制中原,进而支配整个中国.1938年6月后,中日双方在武汉外围展开大战.日军以华中派谴军司令畑俊六为总指挥,分兵5路进犯,另派波田支队及海军陆战队协同海军第3舰队沿长江西上.我军为保卫武汉,由第9战区司令陈诚指挥,依托幕阜山,九宫山,庐山等山脉构筑陆地防守;在江北,由第5战区司令李宗仁指挥,依托大别山,富金山等山脉构筑陆地防守;并在马当,湖口,武穴和田家镇等江防要塞设防.

1938年6月11日,日军溯长江西上,进攻安庆,拉开了武汉会战的序幕.7月26日,日军攻陷九江,我军第29军团退守庐山两侧,全歼日军第145联队.10月上旬,薛岳兵团又歼敌4个联队,挫败日军突破南浔路的企图.在长江以南,长江沿线和长江以北地带,皖西及豫东南等各战场,我军官兵英勇抵抗,在马当,瑞昌,万家岭,马头镇,田家镇,固始等战斗中,将士浴血奋战.但,由于我方单纯防御,逐次使用兵力,防线一再被攻破.我军于10月25日撤出武汉.

武汉保卫战

影响

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战线大到皖,豫,赣,鄂4省数千里地,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战线之长,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是抗战中任何战役所不能比拟的.会战后,日军由于战线延长,兵力与资源不足,不得不放弃"速战速决"的企图,抗日战争逐渐进入相持阶段.

长沙会战

背景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发动了3次长沙会战,但均遭失败.

战斗过程

1939年9月中旬,日军以10万多兵力,在舰艇,飞机的支援下,从赣北,鄂南,湘北向长沙进攻.第9战区代司令薛岳指挥约20万兵力参战,利用赣北,鄂南,湘北的有利地形节节阻击,并以有力部队侧击,各个击破的战术,挫败了日军的进攻.至10月上旬,日军损失惨重,向北败退.此役,敌伤亡达2万余人.

1941年9月,日军第2次进攻长沙.日军集结12万人,兵分两路.其左翼由平江至株州一线包抄我军第9战区的主力部队,另一路沿粤汉路正面攻打长沙.第9战区司令薛岳指挥13个军约17万人,利用有利地形,在正面逐次抵抗,将日军主力诱住长沙东北和东面山地前,反击而歼灭之,同时以7个军的重兵集团威胁左翼日军的侧翼和后方,日军狼狈逃窜.此外,我第5第6两战区的部队向汉口以西一线的宜昌,荆门也发动了反攻.会战结果,日军伤亡2万余人,不得不于10月中旬撤回出发地.

战果

1941年12月,日军第3次进攻长沙,调集兵力12万余人.第9战区投入兵力有13个军,约17万人.十月二十四日,日军强渡新墙河向南进犯;渡捞刀河后,于1942年1月1日向长沙猛攻.我长沙守军连续打退日军3天的猛攻,战斗空前激烈.日军死伤惨重,且粮弹将尽.这时,我长沙外围的部队,向长沙合围.日军不得不下令分路突围.我军乘胜堵击,侧击和尾追,扩大胜利战果,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

昆仑关会战

背景

日军为切断中国由南宁至越南河内的国际交通线,并在南宁地区开辟其海军向内陆作战的航空基地,1939年11月15日,日军在钦州湾登陆.中国当地守军进行抵抗后退守防城,钦县今钦州.日军主力登陆,16,17日连陷防城,钦县,并分两路向南宁进犯.东路沿小董,百济,西路沿钦邕公路,次日占领南宁.12月1日,日军陆,空协同,向南宁以北的高峰隘阵地猛攻,我守军伤亡甚大,阵地失陷.在昆仑关方面,我守军苦战后失去阵地,转移至宾阳,黄圩地区.

战斗过程

鉴于南宁在战略上的重要性,我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调集重兵,并以部分空军战车部队支援,决心以反攻作战收复南宁.北路军由徐庭瑶指挥,从宾阳方面向昆仑关进攻;东路由蔡廷锴指挥,从灵山,陆屋向邕江南岸及邕钦路作战,阻止日军丧增援,西路由夏威指挥,向高峰隘攻击,并阻击南宁出援之敌军。经过反复激战,昆仑关终为我军攻克。日军残部退守九塘。

战斗结果

1940年1月上旬,日军由粤北抽调兵力到桂南进行反扑.1月27日,日军由南岸突破邕江,进占永淳.我守军与日军展开激战,克复永淳.到2月8日,日军相继攻陷昆仑关,进占宾阳,上林武鸣等地.此时,日军兵力分散,后方空虚,补给困难,时时遭受攻击,遂于2月9日起开始南撤.我军乘势不断给日军以打击.至11月30日,先后收复龙州,南宁,钦县,镇南关(今友谊关)。历时一年的昆仑会战结束.

百团大战

简介

1940年8月,华北敌后战场的八路军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从战略上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先后集中了105个团,在彭德怀副总司令的指挥下,对敌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史称百团大战.

战斗过程

1940年8月20日至9月10日,为战役的第1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对华北日军的主要交通线进行总破击,重点是正太铁路全线,同蒲,津浦,平汉,平绥等铁路的一路分,发及深入我根据地的主要公路.

从1940年9月20日至10月10日,为战役的第2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乘胜扩大战果,除继续破袭交通线外,重点是拔除交通线两侧及深入抗日根据地内的敌据点.

战果

日军华北方面军遭到我连续两个阶段的沉重打击后,深感威胁严重,遂调集数万兵力,从10月上旬起,对我军实施报复性"扫荡".我军此后即转入反"扫荡"斗争,又予敌痛击.

历时3个半月的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拔除据点2900多个,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缴获各种炮50余门、各种枪5800余支(挺)。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代价。日军在遭受打击后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并从华中正面战场抽调2个师加强华北方面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报复作战。

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胜利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给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滇缅之战

简介

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深入缅甸与日军作战失利后,一部分撤到印度境内.后又陆续空运补充一部分中国军队到印度,接受美国的装备和训练.同时从缅甸撤到滇西的远征军,经过整顿,补充和训练,于1943年4月在云南楚雄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陈诚任司令长官.6月,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成立,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任副总指挥.两军准备从印度和我国云南西部同时向侵占缅甸和我滇西的日军进行反攻,并打通中印公路.

战斗过程

1943年10月,揭开了缅北滇西反攻的战幕.其时,日军的缅甸方面军有11个师团,近30万人马.中国驻印军从印度的列多发南地区出发,身侵缅日军攻击.我官兵经一年多作战,先后赢得了胡康河谷战斗,孟拱河谷战斗以及密支那等战役的巨大胜利,在中国远征军的配合下,攻克八莫,南坎等地,亲乘胜向滇西畹町推进.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天险,从滇西开始反攻。将士们坚持血战8个月,连克日军重兵防守的腾冲,松山,龙陵,芒市等重要城市。1945年1月下旬,终于和中国驻印军在畹町胜利会师。

战果

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以数万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反攻作战的完全胜利.这场胜利,打通了中印公路,解除了日军对中国战场西侧的威胁,打破了日军对美援华物资的封锁,同时减轻了盟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在国际上博得了崇高的荣誉.

相关影视

著名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就是以中国远征军向缅北滇西进行反攻的事迹进行拍摄素材的。

湘西会战

简介

在中国正面战场上,中国空军首开反攻的先声.我军和美空军协同作战,不断袭击日本空军的重要基地,多次与敌40架以上的战斗机激战,并取得胜利.同时,频繁轰炸敌人的地面部队和各种军事目标,从海南到东北敌占区,从日本本土到南洋的敌海上交通线,都在我严厉打击之下.中国取得了制空权,为全面反攻的胜利奠定重要基础.

战斗过程

1945年上半年,日军在中国广阔的战场上已陷入全面被动和被包围歼灭的狼狈境地.这时,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已拟定出中国战区总反攻计划,调整了战斗序列,我正面战场从抵挡敌人进攻转入反攻.1945年3,4月间,日军为破坏我靠近前线的野战机场,纠集重兵向湘西发动进攻.

1945年4月8日,敌第6方面军的第20军主力一部,在空军的配合下向湘西进犯,企图占领芷江空军基地.我军除第3,4两个方面军担任防御外,并将在缅北作战的新6军空运到芷江参加任总作战.我军对日军从逐次阻击到截击,夹击,将日军分割包围.在中国战区的中美空军,也集中力量于芷江方面.由于制空权完全被我牚握,日军陷入了手足无措状态,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新任总司令冈村宁次被迫于5月8日下令停止攻击,狼狈逃窜,我军乘胜反攻。

战果

至六月七日,日军所占地区全部收复,并毙,伤日军24000余人,取得了湘西会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八年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政府组织了二次大型会战、一千多次重要战役和一万三千多次中小战斗,在这全民抗战中,中国人民伤亡惨重,伤亡将士高达340余万,其中阵亡将军多达208位,还包括了2位集团军总司令。惨烈的十次战役是:1 一 淞沪会战 2 二 平型关大捷 ;3 三 南京保卫战 ;4 四 徐州会战 ;5 五 武汉保卫战; 6 六长沙会战 ;7 七昆仑关会战 ;8 八百团大战 ;9 九滇缅之战 ;10 十湘西会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四平战役纪念馆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四平战役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平战役纪念馆位于吉林省四平市英雄大街60号,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正门上方镶嵌着“四平战役纪念馆”七个镏金大字,为-同志亲笔题写。

该馆初建于1958年时称“四平市展览馆”。此后该馆多次易名(1961年改称“四平市博物馆”,1963年称“四平战役纪念馆筹备处”,1965年称“四平市博物馆”,1973年恢复“展览馆”名称,1980年更名为“四平市博物馆”),1987年最后定名为“四平战役纪念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蒋介石是如何评价上甘岭战役的

全文共 1630 字

+ 加入清单

上甘岭大捷,对于朝鲜战争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此时在台湾的蒋介石知道此消息之后便给出了一个最为真实的评价,他淡淡的说道:“这世界上没有人是中国解放军的对手!"那么蒋介石为何要做出这样一个评论呢?下面就随着吾爱诗经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952年第15军奉命接替第26军在五圣山执行正面防御任务,死守上甘岭及周边散布的537.7高地。为了顺利完成防御任务,15军军长秦基伟带领全军干部1200余人与26军学习防御作战经验,并商议交接事宜,经过指挥员的反复研究决定,在战中使用积极防御,坚持持久作战,全力消耗与消灭敌人,保存与提高自己的战术指导方针,并制定出了周密的防御计划。

在接受防御任务后,最善于防守的崔建功带人勘察了上甘岭的地形,他很快发现了上甘岭的关键战略地位置,上甘岭597.9 高地和 537.7高地的意义非常重大,要想在这两座正面迎敌的山头扎下根,就必须挖坑道抵御敌军的进攻,建立地下联通的防御工事。

15军专门召开了修筑坑道的会议,会议上要求统一规格构筑防空、防炮、防毒、防雨、防潮、防火、防寒的地下坑道。但是修地下坑道的时候遇到了大难题,修筑坑道的时候,我军正面就是敌军,相距不过100米,当我们在地下疯狂的挖上一夜时,在白天就能被敌人发现新土的痕迹,哪里有新土,敌军就对着新土的位置进行射击,刚刚修建好的堑壕挺不过一个小时。

最后,作战科的王福新预先用石灰画出了要修筑坑道的位置,整体的坑道面貌之后,全体的战士都出动在夜间把坑道的轮廓挖出来,并要求每一段只挖30厘米,且一定要把挖出来的新土堆在坑道上面,每天挖一点,逐渐加深。因此,美军在第二天白天看到的是对面阵地上满满的到处都是新土,这下他们傻眼了,枪也不知道往哪射击了,

从15军部队进入阵地以来,全军上下认真贯彻了积极防御,保存实力的作战方针,在修筑坑道的时候,白天保存实力,晚上埋头挖坑道,并且收集敌人击落的炮弹片和坦克的零件,自己作出了铁锤数千把,钢钎两千余根。还冒着敌人炮火的攻击下,收集未爆炸的炮弹,经过拆卸,收集的近四千公斤的炸药,不得不敢赞叹中国志愿军在战场上展现出来的智慧以及大无畏精神

一条总长8800米,有着306条坑道,160条联络线,掩体2400个,粮食洞库 61个,弹药洞库 65 个的历史性工程的军事防御坑道,在3个月内完成了,这条坑道在战役打响后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美军看着我们一点点的将坑道修筑好,可是却没有办法,他们想尽了摧毁的办法,但是都被我军识破并粉碎。美军愤怒之下,使用密集的炮弹对着我军阵地无目的的狂轰乱炸,并且将连接五圣山的路线全部炸毁,企图断了我军对坑道士兵的后勤补给供应路线,美军对我军阵地实行强力封锁,坑道内的战士处境极为艰难。

在修筑坑道时只留了少数的透气孔,坑道内严重缺氧,空气无法流动,这些问题使得坑道的战士头疼,恶心,甚至是呼吸困难造成死亡。其实还有个最无法忍受的困难---缺水,严重缺水的士兵在渴了的时候只能在湿润的岩石上舔一舔。

士兵的生存耐力已经到了生命的极限,但是他们始终知道坑道就是阵地,阵地在人在,人不在阵地也要在,就是这种精神的支撑下,他们都咬牙坚持着。后勤部的同志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运输员,但是很多人还没到达坑道就已经倒在了前线阵地上,最后只有一点点的饼干,馒头被送到了坑道内,而坑道的战士却只能看着食物分泌唾液,因为没有水,喉咙已经咽不下任何东西,没有水,战士只能看着食物挨饿。

就是这些战士的不懈坚持,他们终于等到了反击的时刻,和反击队伍冲向了敌人的地面阵地,此时此刻的他们即使是倒在阵地的土地上都是笑着的,因为地面的空气太好,即使是充满硝烟味道的空气。

上甘岭战役历时43天,战况十分惨烈,最终获得胜利,上甘岭战役的坑道战,也创下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解放军战士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革命军人的优秀品质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解放军战士在上甘岭战役展现的智慧与惊人的毅力,难怪蒋介石都会发出世界上没有人是中国解放军的对手的感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凡尔登战役是哪两个国家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凡尔战役是德国与法国。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凡尔登战役以法国的胜利告终,德国企图一举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再次遭受挫折,损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无法及时弥补。它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

凡尔登是法国东北边境的战略据点、巴黎的东部门户,是法军整个战线的支撑点,法军统帅部也非常重视保卫这个战略要地。凡尔登筑垒地域正面宽达112公里,由法军第三集团军防守。筑垒地域由四道防御阵地组成,全纵深15到18公里。其中三道是野战防御阵地。第四道防御阵地由凡尔登要塞的永备工事和两个堡垒地带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一江山岛战役遗址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江山战役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全国大陆解放以后,国民党军队仍盘踞于岛上,妄图把一江山岛作为--大陆的跳板。1955年1月18日,我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作战,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内,一举全歼岛上的国民党军队,获得重大胜利,迫使盘踞在大陈、披山、渔山、南麂等岛的国民党守军仓惶逃跑。至此,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

一江山岛解放后,因大陈岛国民党军队很快撤离,一江山岛已基本成为荒岛,原岛上国民党军队的工事都基本以战后原样保存。现存碉堡、暗堡、炮位、堑壕、营房、埠头等150多处。

2004年底,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旅游总局公布浙江省台州市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为红色旅游景点,其中包括一江山岛战役遗址。2008年11月,一江山岛战役遗址被评定为椒江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7日,被评定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一江山岛战役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纪念碑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纪念碑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9年5月13日凌晨,解放上海战役在月浦打响第一枪。作为解放上海的重要实物见证,2002年5月,宝山区月浦镇人民政府在月浦公园兴建了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纪念碑。纪念碑坐北朝南,碑座采用红褐色的大理石,庄重肃穆,象征着指战员们火红的心和近两千名革命烈士的鲜血浇灌了我们月浦这块圣洁的土地。碑的主体是两位高擎红旗、手持钢枪、充满怒火的解放军战士雕像,象征着广大指战员为解放大上海、迎接新胜利而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战士的身边是被攻克的敌碉堡残垣,象征着月浦攻坚战的艰苦卓绝和战况的惨烈。纪念碑的背景是四季常青的松柏,象征着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彪炳千秋,万古长青。纪念碑碑高5.15米,标志着月浦镇于5月15日解放。纪念碑连花坛总高5.27米,象征着5月27日上海胜利解放。纪念碑对学生团体和个人参观免票,同时可为单位组织党员缅怀先烈活动、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以及青少年举行18岁成人仪式、入团(队)仪式等免费提供场地和帮助。

地址:龙镇路6号

邮编:200941

电话: 56649581

传真:56934207

开放时间: 4月至6月:5:00—18:00 ;7月至9月:5:00—19:00;10月至次年3月:6:00—18:00

公共交通:淞泾线、永罗线、172、宝山8路、宝山10路、宝山12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锡盖特堡战役是怎样的?苏莱曼大帝的最后一战

全文共 1427 字

+ 加入清单

至公元1526年莫哈奇战役之后,匈牙利就已经不存在国王了。匈牙利的贵族约翰·扎波利亚就自称为匈牙利的领主,但是奉奥斯曼苏丹苏莱曼大帝为宗主。另外有一批不愿意屈服的匈牙利人则是归顺于溺水身亡的匈牙利国王的小舅子,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费迪南二世的麾下。

踏足匈牙利平原之后,土耳其人不断地向西北试探。消灭神圣罗马帝国,使自己成为伟大的罗马帝国无可置疑的继承者,是苏莱曼大帝的无法抵挡的诱惑。1529年苏莱曼从布达要塞出发,试图攻下维也纳,但被雨雪天气击败,狼狈逃窜。土耳其人意识到,从匈牙利平原沿多瑙河进军,路途遥远,很难成功。于是,他们开始试图沿德拉瓦河朔流而上,从南部进入奥地利。在这个方向,神圣罗马帝国也修建了一系列堡垒,其中最著名的是锡盖特堡

锡盖特堡位于现在的匈牙利共和国西南,背靠麦切克山脉,南邻德拉瓦河。这个城堡本身地处平原,无险可守。但是建造者建造了三个相连的堡垒后又挖了一个人工湖,引入德拉瓦河的河水。从而将三个堡垒形成了三个连成一串的小岛,大大增加了进攻的难度。

1541年,锡盖特堡的驻军击退了土耳其人的第一次进攻。15年后,他们第二次击败了土耳其人。这个小镇的殊死抵抗着实激怒了苏莱曼大帝。年老的苏丹怎能咽下这口气,非要在有生之年挽回颜面。

1566年,苏莱曼大帝已经年过七旬。年老力衰的他坐在轿子上带领15万大军(也有说30万),发誓要扫平锡盖特堡这个“鼹鼠窝”。8月6人,土耳其大军已经兵临城下。苏丹派出使者招降把守堡垒的克罗地亚伯爵尼古拉·兹林伊。兹林伊手下只有2300名匈牙利、克罗地亚联军,但对招降使者嗤之以鼻,他下令用国旗、彩条装饰城墙,并用礼炮“欢迎”侵略者的到来。

经过一个异常干旱的夏季,人工湖的水位下降了不少。准备充分的土耳其工兵用树枝和土包填满余下的湖区。围攻的第3天,最外层的新城陷落,守军损失300人。20多天后,位处中间的旧城也陷落了。这时,兹林伊只剩下600人把守最后的内堡。苏莱曼再次派出使者招降,仍遭到兹林伊的拒绝。

城池失守其实已经是时间问题。守军召开大会,大家同意在失守之际,将士们要亲手杀死自己的妻小,以免遭到土耳其人的污辱。这600名战士在了无牵挂之后,要冲进敌阵杀个痛快。

被围的第36天,兹林伊脱下破损不堪的铠甲,换上结婚时穿过的华丽礼服,右手紧握父亲传下的宝剑,打开城门,率先冲向敌军。

但刚冲出不久,兹林伊就身中两弹,眼睛上也挨了一箭,倒地身亡。几分钟内,这600勇士非死即伤,损失殆尽。志得意满的土耳其禁卫军手持插了兹林伊头颅的长矛,冲进内堡中庭。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躲在火药库的年轻女人点燃了库里的火药,这座中世纪城堡顷刻化作一堆瓦砾,3000名土耳其禁卫军随之灰飞烟灭。

整个战役,守军2300人几乎尽数阵亡,土耳其人也损失了3万多人。

兹林伊并不知道,就在他冲锋的前夕,史上最伟大的土耳其苏丹——苏莱曼大帝已经病逝军中。他的继承者塞利姆二世被基督徒的顽强抵抗所震慑,他也没有乃父的才干。获得惨胜的土耳其人拔营回国。1568年,神圣罗马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在埃迪尔内签订了停战协议。

锡盖特堡保卫战是中欧世纪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兹林伊和他的600勇士的自杀式冲锋被分别用克罗地亚语和匈牙利语谱写成史诗,均成为这两个民族的文学源头。

如今的锡盖特堡在匈牙利的巴兰尼亚州。1994年,匈牙利和土耳其在此地修建匈土友谊公园,公园里有一组塑像,将当年在此地身亡的两军统帅——兹林伊和苏莱曼放在了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罗兰之歌是哪国的英雄史诗?解密龙塞斯瓦耶斯隘口战役

全文共 2640 字

+ 加入清单

在公元8世纪后期,法兰克帝国的实力在查理曼大帝的治理下是蒸蒸日上,越来越强大。由于握有西欧地区的大部分优质耕地,又屡屡在外战中获得胜利,终于靠俘获罗马教廷的芳心而荣升为帝国。但在边境的许多边区,他们的实际统治并不稳固,被迫容忍许多有二心的潜伏者。

中世纪手抄本上的《罗兰之歌》插图

这些潜藏的矛盾,最终在公元778年的龙塞斯瓦耶斯隘口战役中迸发。成为查理曼辉煌军事生涯中的最大污点,却也为后来流行于中世纪欧洲的骑士史诗《罗兰之歌》,创造了最好的现成素材。

法兰克王国的向南征服 始于罗马帝国崩溃前后

事实上,法兰克人在西南边区的矛盾,早在罗马帝国后期就已产生。在顺利控制今天的比利时与法国北部后,他们就不可避免的与坐稳南方的西哥特势力产生矛盾。虽然在关键性的武耶之战中获胜,却没法迅速建立起垂直管理模式。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偌大的法国南部,都由本地人支持的罗马化贵族继续统治。若非有来自伊比利亚的穆斯林势力帮忙夹攻,法兰克王国的向南扩张经常就可能变得非常缓慢。

查理曼的父亲丕平 靠篡位建立加洛林王朝

等到查理曼的父亲丕平当政,又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对法国南部的彻底征服。由于这位贵族子弟从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所以很自然的容易倾向于对罗马教廷示好。通过对北意大利的伦巴第人发动战争,为处在困苦中的教皇争取到小块领地,反过来也让自己的幕府同教会形成战略同盟。最后,将早已是傀儡的前朝国王掀翻,建立起赫赫有名的加洛林王朝。而急需军事力量保护的教会,也经常派传教士随法兰克军队移动。每当有新的区域被战略,就在传播宗教的同时,充当帝国的文官团体。

开始骑士化改革后的法兰克军队

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时刻,包括阿基坦在内的法国西南地区就损失惨重。其中既有早年就留下的罗马化贵族,也包括了更加桀骜不驯的巴斯克山民。在个别中心城镇的军民拼死抵抗之外,还有更多部落成员还会追随自己的首领去山里打游击。恰逢当时的法兰克军队,又在缓慢的推进骑士化改革,造成兵力规模上的锐减。所以对去了又来的山民是疲于应付。最后只能诉诸于军事恐怖主义,将许多城镇、葡萄园和农田摧毁,只留下小块教会的地产进行区域改造。这才迫使地方贵族停止对抗,心有不甘的向法兰克君主称臣。

率军进入意大利的查理曼

公元771年,查理曼在自己的兄弟猝死后,成为无可争议的法兰克统治者。但在他执政的初期,将主要的战略方向对准意大利和德意志地区,从而忽略了稳固阿基坦统治。直到自己被教会加冕为“罗马皇帝”,才将目光重新转回南方。在收到几个西班牙北部的阿拉伯首领求援后,他决心对穆斯林控制的伊比利亚半岛发动征服,并率领大军越过了高耸的比利牛斯山脉。

四处扩张的法兰克帝国

然而,法兰克军队在西班牙的战事也并不如预料的那般顺利。尽管有远在东方的阿巴斯哈里发承诺结盟,也获得了巴塞罗那地方长官的的臣服,还是在边上的萨拉戈萨遭遇顽强抵抗。在随后的围攻战中,尚缺乏相关经验的法兰克人,根本无力在技术上与更加数量的穆斯林抗衡。最后就只能在对方缴纳赎金的情况下,决心尽快撤回本土休整。但在他们能够回到故乡前,还必须通过地形极其复杂的比利牛斯山脉。所以,查理曼很有先见之明的下达了预防措施,故意将撤退线路安排到西部边界。随后命令部下先行拆除巴斯克首府潘普洛纳的城墙。但此举不仅没能将隐患消除,还直接引发剧烈的反弹效应。

位于比利牛斯山脉西端的 龙塞斯瓦耶斯隘口

为了报复法兰克人的暴行,至少有近万人的巴斯克武装被迅速集结起来。住在他们北面的加斯科涅领主,同样是抵抗到最后才投降的顽固派,自然会偷偷摸摸的给予相当援助。虽然没法同强敌在开阔地形上对抗,却可以通过对地形的熟悉,展开迅猛而难以被招架的伏击。尤其当查理曼将大部分远征军都训练为骑兵后,他们在山地环境下的作战能力实则是不升反降。

龙塞斯瓦耶斯隘口战役的双方布局图

当年8月15日,顶着罗马皇权桂冠的法兰克君主,首先率主力部队离开巴斯克地区。他们选择最近的龙塞斯瓦耶斯隘口,以最快速度跑回阿基坦境内。但大堆辎重和战利品却无法高速移动,只能由动作迟缓的车队慢慢运送。为了保证这些重要财物安全,查理曼派出不少精锐骑士负责押运,并指派包括罗兰在内的多位精英贵族负责指挥。不幸的是,早就蓄势待发的巴斯克伏击者,也将这些辎重设置为下手对象。所以让查理曼与法兰克主力军先行走远,以便集中力量进行围歼。

巴斯克人的伏击 让法兰克辎重队猝不及防

到了傍晚,由罗兰负责的辎重营终于开始通过隘口。除车队前后两头的骑士分队,大部分人都限于空间狭窄,不得不以单纵队的形式居于车辆左右。原本就只有3000人的队伍,也因此被削弱的兵力更为稀薄。加之山谷内实在不适合策马奔驰,让骑士们的许多优势都无法被发挥出来。

狭窄的山谷地形 让法兰克骑士无法从容应战

看准时机的巴斯克人,便义无反顾的从两侧密林中杀出,瞬间就让法兰克对手陷入混乱。由于有若长的车队存在,罗兰的大部分手下都被人为的分隔在一小块区域内。他们不仅无法支援其他位置上的同伴,也不可能在力不从心时撤退,只能在原地迎接数量众多的愤怒山民。后者除了有弓箭手和少量装备较好的贵族武士,大部分人都用两支轻型投矛为主要武器。在击杀胯下坐骑或骑士本人后,又会用匕首发起小队围攻,根本不给对方以多余的抗争机会。加之伏击者又提前在前面的道路上部署障碍物和更多部队,使得辎重营根本无法向逐渐远去的主力求援。

罗兰本人也没能在伏击圈中幸免

虽然法兰克骑士都有严格的步战训练,却还是架不住这样凶残的快速进攻。能给他们提供支援的力量,仅仅是负责车队运转本身的征召附庸。但这些人大部分只是用弓箭的布衣,比之骑士老爷们更难以抗衡近距离搏杀。因此,包括罗兰在内的大分部贵族,就只能凭自己的一身武艺做最后抗争。积怨已久的巴斯克山民,也根本不准备留下活口,最后将3000人的辎重营全部斩杀。

愤怒的巴斯克人 将整支法兰克辎重队都屠杀殆尽

查理曼在事后才意识到自己遭遇惨败。但考虑到大军已在西班牙战场上多有损耗,便只能暂时阁下所有的报复计划。在之后的西南战略中,他将更多的利用地域矛盾和文治手段,对比利牛斯山脉的两头实施彻底教化。

中世纪的《罗兰之歌》手抄本原件

至于那些在龙塞斯瓦耶斯隘口战役中殒命的贵族,也被他当做宣扬尽忠精神的诗歌题材。大量的吟游诗人,开始在各地不断传唱《罗兰之歌》,最终在数百年后发展为书面文学。只不过到那个时候,巴斯克人因皈依基督教而不适于充当反面角色。因此,罗兰的英勇过去就被改造为对西班牙穆斯林的殉道事迹,并成为最知名的中世纪骑士史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甘诺鲁瓦山战役经过 葡萄牙为何战败

全文共 2923 字

+ 加入清单

17世纪初期,印度半岛以南的斯里兰卡岛中的原住民与葡萄牙殖民者形成了对立状态。原本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僧伽罗原住民在沿海葡萄牙殖民者的强压下,其势力不断集中到了内陆山区中据守。但只要他们还能延续旧式的佛教信仰,并努力维持基层动员体系,就不担心自己会被入侵者给彻底征服。甚至在数次大规模交锋中夺取优势,对拥有先进武器的强敌实施反杀。发生在1638年的甘诺鲁瓦山战役,便是这种现象的集中体现。

早期的斯里兰卡全岛地图

早在上世纪末的1594年,作为僧伽罗人最后阵地的康提王国,便在丹图尔战役中大获全胜。不仅消灭了近400名葡萄牙士兵,还顺带将企图扶持傀儡君主的敌方将领杀死。稍后更是把大分部俘虏的眼镜刺瞎,放回海岸边的科伦坡城去以儆效尤。至此,葡萄牙人不再敢轻易派兵进入岛屿内陆执行任务,并屡屡为己方控制区的民变而寸步难行。

大战失败的葡萄牙人 转而采取封锁与袭扰战略

然而,这次来之不易的胜利,并未缓解康提王国的战略压力。新的葡萄牙总督已迅速调整策略,转而将对土著领地的广袤乡村展开针对性打击。通过数支小分队的协同打谷草,再辅以小型战舰的海岸封锁,实现了过去用大规正规军所不能企及的良好效果。加之对北方泰米尔地区的逐步征服,初步实现了对斯里兰卡大部分区域的松散控制。由于不能保护治下村庄与农田,康提君主的权威也在很多区域内遭严重削弱。最后不得不同科伦坡当局签订和平协议,还始终不敢同稍后抵达的丹麦东印度公司结成攻守同盟。

1620年代的葡属锡兰控制范围

即便如此,渴望能独占锡兰全岛的葡萄牙人,还是无法将蜗居岛屿腹地的僧伽罗势力给彻底摧毁。他们在1603-30年间,又两次出动大规模部队东进,还是因补给困难或土著仆从跳反而遭至惨败。倒是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拉贾辛格王子,依靠危难关头的从容应对而攫取到大量支持。等到自己在1635年成为康提国王,又加紧同新来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进行联合谈判。但消息很快被科伦坡城的守将卡斯特罗获悉,从而开始筹备对斯里兰卡内陆的最后一轮大规模进攻。他先是拘禁了为拉贾辛格二世服务的土著商团,接着又将国王赠与友人的大象扣压下来。最后还借故处死了1名僧伽罗官员,使得双方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至冰点状态。

屡次击败葡萄牙军队的 拉贾辛格二世

当年3月19日,卡斯特罗率领900名葡萄牙士兵离开科伦坡,踏上直逼康提的艰难征程。为凑出这样规模的部队,他不仅从命令各殖民据点要贡献人手,还不惜将远至马六甲的守备队也大量抽调过来。考虑到后勤供给与无可争议的规模差距,卡斯特罗又征召了5000名由印度人、马来人和本地土著组成的雇佣兵部队,作为直属精锐的仆从卫队。拉贾辛格二世也很快通过斥候得知了这一消息,同样在自己的领地内进行大规模动员。但他依然对挡住强敌缺乏必胜信心,还期望通过和谈来缓和局势。直到被对方辱骂为“小黑人”,才出于贵族式的自尊而下决心要硬抗到底。

葡萄牙人笔下的僧伽罗武士训练

不过,拉贾辛格二世并不准备在自己的首都打一场保卫战。数代人的经验积累足以证明,传统的亚洲式城墙很快抵御先进火炮轰击。不断从印度次大陆进口的大批火枪,也很难让土著枪手在正面排射中压制欧陆同行。唯有提前选择好预设战场,用缜密的规划部署伏击阵地,方能对不适应在林中进行长期行军的殖民者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康提军队的人数虽一直有稳定的缓步增涨,却还是不经抵抗便直接从都城中撤出。大量百姓也纷纷逃往周遭定居点避免,把空荡荡的城市完全留给了葡萄牙人。

位于斯里兰卡内陆的 康提城

到了当月下旬,先前还志得意满的卡斯特罗,也开始因不得要领而怒火交加。眼看随军携带的口粮就要告罄,附近村舍又找不出能供应近6000人的日常所需物质,便下令从对手的都城搬师凯旋。临行前还不忘让属下在完成劫掠后到处纵火,以摧毁全城的方式向僧伽罗君主示威。但后者早已在返程必经之路上的甘诺鲁瓦山开建阵地,只等缺乏预警的入侵者去自投罗网。除原先通过贸易到手的火绳枪外,一些来自来自次大陆的印度教与穆斯林志愿兵,也带来了要依靠支架才能稳定发射的巨型枪械。这种武器也很快会在后来爆发的战役中发挥巨大作用。

正在进行土木作业的僧伽罗民夫

这年3月27日,身心俱疲的葡萄牙远征军抵达甘诺鲁瓦山附近,立即被横在眼前的树木给挡住去路。因为早已对遭遇类似的危险有一定心理准备,卡斯特罗的原计划就是要尽快上山建立稳固营地,从而避免之前的屡次遭伏困境。但过于庞大的队伍规模,在道路极其狭窄的区内行动非常迟缓。所以到太阳落山都没能抵达,只得在原地草草躺下休息。早已遍布在周围的僧伽罗士兵,则不断朝大部队的方向打冷枪。更多民夫也在抓紧时间伐木,用快速制造的野战工事封锁整片区域,甚至将通往康提城废墟的道路给彻底堵死。

葡萄牙人和他们的亚洲雇佣仆从

次日上午,预感情况不妙的卡斯特罗下令全军加速撤离,抢占适于防守的高处扎营。但此举不仅难以挽救属下的命运,反而让整支部队进一步钻入伏击者预设的包围陷阱。康提方面早已部署了许多由穆斯林雇佣兵带来的大型火枪,对缺乏林地作战经验的葡萄牙人尽请射击。每当某处的伏兵位置暴露,就可以在同伴的火力掩护下完成迅速转移。对方却只能停在原地还击,并且很难发现那些真正具有危险的移动目标。因此,尽管装备了几门火炮,还有不少精于射击的枪手,依然在极端不利的地形上饱受摧残。直到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才得以安全控制住甘诺鲁瓦的山头。

使用各类枪炮的康提火器部队

与此同时,大批使用冷兵器的僧伽罗士兵也发起冲锋,重点扑向那些战力较为羸弱的雇佣民兵。在混乱中将他们与葡萄牙本队隔开,并尝试以更多人力进行重点攻击。亚洲仆从们很快挡不住这种猛攻,纷纷丢下手头的辎重开始跑路。稍后又意识到自己根本无路可走,只能硬着头皮向卡斯特罗的方向突围。此举也正中康提军队下怀,让他们顺利掐断了敌方补给,并驱赶众多溃兵向伏击圈内聚拢。由于人数太多且山地空间有限,很快就乱成一团而无法有效作战。更要命的是,他们已经将许多弹药和口粮补给都丢给了伏击者。

葡萄牙军队与僧伽罗人的交战场面

迫于无奈,卡斯特罗派人向拉贾辛格二世提出休战请求。但这位康提王国历史上的著名君主,并不打算对仇敌们网开一面。反而派手下怂恿为对方阵中的雇佣仆从们尽早撤离,免得在最后的强攻中陪葬。受此影响,许多斯里兰卡本地的僧伽罗人纷纷抛下葡萄牙宗主,也让山头的防御兵力遭大幅度削弱。但依然有不少成员选择留下,迎接属于自己的那份命运裁决。

残存的葡萄牙守军在僧伽罗人的进攻中团灭

到了第三天,拥有数万之众的康提军队开启全面进攻,向困在山头的残部发动大规模冲锋。由于葡萄牙士兵的弹药趋于耗尽,只能靠手中的佩剑、枪托和戟进行厮杀。包围他们的僧伽罗人则可以继续用枪炮实施火力掩护,直到负责攻坚的民兵完全控制那里,并将所有战死者的头颅都割下来堆成京观。除33个人和稍多一些的仆从被俘外,包括卡斯特罗在内的4000名士兵悉数战死。他本人所用的佩剑,也在日后被拉贾辛格赠送给自己的荷兰盟友。

手持各类冷热武器的僧伽罗士兵

由于甘诺鲁瓦山战役的惨败,斯里兰卡的葡萄牙势力彻底转入衰落阶段。各据点不仅将无力维持攻势,甚至要不断面对荷兰-僧伽罗联军的长期围攻。至于那些被白白消耗掉的外省援军,也为数年后的马六甲陷落埋下伏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那罗霍斯岬角战役经过 罗马共和派的覆灭

全文共 4176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43年,随着后三头同盟的建立,疆土庞大的罗马再一次被推到了内战的边缘。此时年轻的屋大维已经完全掌控住了意大利半岛,暂时任由着安东尼统领着高卢地区,同时让雷必达在突尼斯地区建立幕府。与之为敌的布鲁图斯等共和派残部,也再度东逃至巴尔干半岛,靠劫掠爱琴海两岸的希腊城市筹集资金。

然而,凯撒旧部们的麻烦还不止于此。老对手庞贝的儿子塞克斯图斯也再度发难,趁乱占领了疏于防备的西西里岛。随即在长达数年的时间内,不断以封锁粮道等举动威逼本土。最终遭三位巨头的联手绞杀,才落得兵败身死的凄惨下场。策略精准的冒险行动

内战结束后 小庞 一度被赦免并担任地方舰队指挥官

早在公元前45年的前次内战过后,塞克斯图斯-庞贝就成为家族中硕果仅存的独苗。他的父亲老庞贝曾为共和派独当一面,最后却遭见异思迁的托勒密埃及暗算而死。兄长也因继续在北非和西班牙对抗凯撒,最后被强敌抓获处死。自己则凭借家族威望获得赦免,但也因此被委派去马西利亚指挥地方舰队,被迫从此远离罗马核心政治。

不过,事情的发展很快在后一年便有了剧烈变化。由于凯撒在元老院被共和派贵族刺杀,使得所有人都将目光聚焦在意大利本土。远在外省的塞克斯图斯也未能躲过权斗风暴,因出生不好而被首都新贵们列入清除名单。于是就当机立断的率领舰队出海,准备将至关重要的西西里岛控制起来。那里是埃及遭吞并前的罗马主粮产地,却因位置过于孤立而没有太多部队防御。加之后三巨头和共和派残部都没有完成海军动员,自然为这种军事冒险制造出宝贵的空窗期。

独特的地理位置 让西西里岛在罗马时代很少存在外患

事实上,罗马自公元前2世纪的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后,就对西西里岛采取分而治之的统御模式。临阵倒戈的东部大城叙拉古,因遭到长期围攻而损失惨重,索性将大部分土地都分配给退役老兵享用。其他一些有过抵抗的次要城镇,无论居民来自希腊或迦太基,都毫无例外的沦为纳税重灾区。反之,若市民在大军抵达后立刻投诚,则可以成为拥有相当自主权的委任统治地。只有像墨西拿等少数与罗马维持长期盟约的北部城市,才被允许成为有完整自治权的小型保护国。至于岛上的关键性粮食产业,也被全部对口送往罗马,成为政客收买公民垂青的物质基础。

因此,西西里大部分区域都开始超额耕作农地,并因此遭遇到劳动力不足问题。好在罗马共和国在稍后连战连捷,不断将东地中海的奴隶送到当地促进生产。时间一长,全岛就有相当比重的常住人口,是在历次战乱中失掉自由的可怜农奴。任何野心家若找准时机来煽动他们,都可以在瞬间聚集起可怕的力量。小庞贝也正是看到这些因素,才决定从今日的法国南部跨海而来。只用身边的小股死忠部队,就顺利占领了北部重镇墨西拿,从而让整个西西里都迅速匍匐在自己脚下。

共和国晚期的罗马城福利 就仰仗西西里岛供应口粮内战中的第三股力量

小庞贝在西西里岛发行的银币

公元前44年,当屋大维还在与共和派结盟对抗安东尼,塞克斯图斯已开始在南方的西西里岛掀起一场平权运动。为迅速控制当地局势,并让自己在短期内获得足够兵力,他号召广大奴隶站起来挣脱枷锁。许多人也的确如其所愿,从富裕公民的农场中集体出逃,跑来加入这支从天而降的革命队伍。

随即,塞克斯图斯便以墨西拿作为自己的战争大本营,开始有步骤的扩充海军兵力。同时将不断整编完成的舰队派遣到意大利沿海巡弋,并在稍后又切断了送往罗马的全部供应。第二年,当预感到新的内战就要来临,又出兵攻打只有少数据点的撒丁。至此,整个罗马本土的重要生命线都遭这位前朝欲孽切断。虽然还有北非的雷必达可以为首都提供应急储备,却无法用商船突破划桨战舰的漫长的防线。而奴隶主们生产的手工业成品,也没法走海路送往周边倾销地出售。

小庞贝的战舰 不断在意大利水域拦截或摧毁商船

面对小庞贝的公然挑衅,屋大维和安东尼却暂时无暇顾及。因为在他们看来,最大的威胁必然来自东方,是那些真正完成二度武装的共和派元老。所以马上派人到西西里谈判,希望恢复粮食供应,以便平息首都过剩人口的暴动倾向。经过并不复杂的讨价还价,触底反弹的庞贝之子就被任命为西西里、撒丁和科西嘉三岛的统治者,被拥有时常5年的独断专行权力。后者也必须停止解放奴隶的破坏性举动,不在两位巨头东征时搞偷袭暗算。

因此,即便后三巨头同盟在公元前42年的腓立比战役中大获全胜,也没有立刻派兵收复西西里。相反,安东尼在屋大维的劝说下放弃高卢,专心成为东部各省的至高领袖。至于存在感最低的雷必达,也没有动力对塞克斯图斯动武,让塞克斯图斯得以在条约规定的时间内安然无事。唯有志在统御全局的屋大维,才有对其有充分的杀心。但在整顿完罗马本土的内务前,也实在是抽不出太多精力。

小庞贝的最大势力范围 包括西西里 撒丁和科西嘉围剿计划

聚集大量人口的罗马 必须从海上不断输入粮食

到了公元前38年,先前协议规定的5年期限已满,小庞贝自然期望能将固有格局保持下去。但屋大维却故意对此不置可否,引得西西里方面再度切断粮食供应。此举自然激起罗马城内的民愤,并使塞克斯图斯自己完全落入舆论攻击的下风。受此影响,那些依然要尊重选区居民意愿的罗马元老,也必然在朝堂上达成武力解决共识,彻底斩断了妥协主义道路。

然而,多年未有大规模战事的罗马,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就完成舰队重建工作。屋大维在当年就计划渡过墨西拿海峡,却因临时征调的船只经不起大风大浪而被迫作罢。因此在之后的2年时间里,只能继续与塞克斯图斯进行漫长的谈判,并逐步靠安东尼和雷必达的支援缓解粮食危机。当然,更要紧的是靠收买策略去逐步分化对方阵营,并瞒着对方发展海军力量。

小庞贝的单调策略 让屋大维成功占据舆论高地

于是从公元前37年起,屋大维的副手阿格里帕开始大规模扩编舰队。他故意选择位于罗马城以南的提托诺斯湖为秘密基地,并通过一条秘密建造的运河与地中海直接相连。每当来自西西里的侦察兵从海面眺望,都容易忽略这处逐渐产生的隐秘水道。屋大维的海军新兵却能在其中得到充分训练,并在更远的西北港口赶制大型战舰。阿格里帕还饶有兴致的以凯撒之名,将自己的杰作称为朱利叶斯港,并用20000名重获自由的奴隶充当划桨手。甚至还亲自动手改进古老的乌鸦座装置,以便让更多士兵能同时登上敌船。

此外,依然属于联盟的安东尼与雷必达,也出于各自的目的而参加了反攻西西里计划。前者为稳固自己的东方势力范围,正准备挥师远征帕提亚帝国。但因为那里的罗马殖民地数量有限,兵源又遭两次大规模内战削弱,就必须到屋大维的地盘募集新丁。所以拿出了120大小战舰,期望从高卢换取20000军团步兵。雷必达提供的部队数量已不见记载,但规模足以独当一面,从西南侧分散守军注意力。他也期望通过参加集团作战,为自己争取到更多地盘和经济利益。

后三巨头最终就解决西西里问题达成一致决战那罗霍斯岬角

阿格里帕训练海军的 提托诺斯湖

公元前36年7月,三巨头的舰队开始不约而同的向着西西里进发。阿格里帕与屋大维的300艘船会从利古里亚南下,并在隐蔽已久的提托诺斯湖附近装载部队,然后继续沿坎帕尼亚的海岸缓缓南下。提前抵达塔林敦的安东尼舰队,主要由其副手提图斯指挥,计划沿东面的大希腊区海岸南下。至于远在北非的雷必达,也亲自率军从新迦太基城上船,直接朝着西西里岛西部利利卑城进发。

由于联盟已提前收买了塞克斯图斯的得力助手梅纳斯,所以能兵不血刃的让科西嘉与撒丁驻军都按兵不动。小庞贝就只能在即将爆发的战争中独自应付一切。

屋大维与安东尼的舰队前进线路

当年8月,雷必达的非北舰队首先登陆西西里,却发现利利卑城的防御并不严密。这主要是因为塞克斯图斯从未争取到足够的罗马人支持,所以无法用有限的资源供养出太多部队。除父亲的旧部、奴隶和倾向共与人士外,基本全靠西西里当地人来撑起场面。所以能很快的用希腊裔和腓尼基裔海员扩充舰队,却不指望在更加残酷的正面交锋中占得先机。一旦有整支军团完成上岸,就很容易突破这类薄弱布置。

屋大维与阿格里帕同样清楚其中道理,所以在接近战区时还主动分兵。前者作为诱饵,继续尝试从墨西拿海峡直接横渡,也因此遭到对方海军的顽强阻击。结果不仅没能在东侧开辟登陆场,反而因失利而让自己身负重伤。但后者麾下的更多战舰,也顺利攻取西西里以北的小岛武尔卡诺,从而对全岛形成巨大压迫。当第一支西西里舰队赶来阻挡自己,就因规模差距太大而迅速落败。阿格里帕也顺势展开追击,向着靠近墨西拿城附近的那罗霍斯岬角进发。塞克斯图斯自知大难临头,将全部战舰聚拢起来予以阻挡,并特意留下大批步兵随自己坐镇岸上。

阿格里帕的舰队在战斗中优势明显

9月3日,双方主力终于在海平面上望见彼此,并直接将整场战争推向高潮。由于各自都有约300艘战舰,所以至少在表面上看是势均力敌。然而,基于前文所述的原因,小庞贝阵营大都只使用小型的3-4列桨战舰。战术也接近老式的希腊风格,要尽可能的使用弩炮火力远射,并依靠机动性和船艏的撞角实施周旋。问题就在于他们还处于守势的一方,根本没多少实施间接战略的余地。

阿格里帕的战舰则普遍不小于5列桨级别,上面载满渴望杀敌立功的军团步兵。由于同样安装着大量弩炮,根本不担心在接触前的对射中吃亏。等到敌舰被迫同自己靠近,又用重型化的乌鸦座锁死对方,随即以船上陆战队的数量迅速制胜。尽管只击沉28艘敌舰,却通过白刃战将对手的绝大部分船只占领。西西里舰队则只获得3艘战绩,最后也仅有17艘船得以逃离。

陆战队数量对罗马海军的胜负至关重要

事已至此,叛军和起义者还不准备放弃抵抗。他将阵容完整的数万陆军撤到岛屿东部,准备继续在希腊城市陶尔米纳死战到底。更多的奴隶也被武装起来,并建造或搜罗了近1000艘船只防御港口。

但当屋大维和阿格里帕的海陆军逼近当地,雷必达的部队也已横穿岛屿内陆抵达,安东尼派来的舰队也几乎不受阻拦的航行至此。整座城市便在近100000大军的强攻下迅速陷落,所有船只都在一边倒的屠杀中被摧毁,守军和市民的伤亡更是高达200000人之多。

后三巨头的联合进攻西西里路线

塞克斯图斯眼看自己失去所有希望,只等和少数人出海避难。他的逃亡轨迹是从西西里岛一路东进,直到爱琴海东岸的著名希腊城市米利都为止。但那里已经被划归安东尼管辖,后者也根本不乐于留下这么一个麻烦制造机器。于是,在没有任何审判的情况下,这位庞贝家族的最后苗裔便在被捕时遭处决。他的死不仅意味着家族陨落,也是罗马共和派集团的彻底倾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世界三大绞肉机战役是哪三个?详解世界三大绞肉机战役

全文共 9943 字

+ 加入清单

自古以来,战争一直都是最残酷的事情,因为只要爆发战争,那么就会尸横遍野,血流成河。20世纪上半页,人类经过人类有史以来最空前浩大的世界大战。在这两次大战期间,每一次战役的爆发,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死去,即便是那些能够活下来的人,也是是整天都笼罩在地狱般暗无天日的阴影当中。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世界上最可怕的三大绞肉机战役吧。一.凡尔登战役战争肇端,矛盾迭起

当时的主要矛盾国家基本上可以归为三对,分别是:

法德矛盾:

德国防止法国东山再起,疯狂的扩充军备武器。

俄奥矛盾:

此时的奥匈帝国十分害怕俄罗斯打着的各种旗号,生怕俄罗斯对自己发起进攻,同时也害怕南斯拉夫人民脱离奥匈帝国的控制。

英德矛盾:

此时的英国想要维持欧洲的生态平衡,不想看到德国太过强大。

当时最为强大的国家中,俄罗斯和法国都可以算作其中一个,所以,为了对抗东西方向的这两个国家,德国奥匈帝国以及意大利组成了所谓的三国同盟,他们三个国家想要结盟共同对抗俄法两国,同时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国以及奥匈帝国签署了著名的同盟条约,法国开始向美国提供军队以及军舰,而这三国同盟的核心位置便是德国。

面对三个国家的联合,俄罗斯和法国也不得不想办法对抗这一股强大的势力,在寻找其他盟友无果之后,这两个原本的死对头最终只能选择携手,所以在1892年,俄罗斯和法国达成了协议,在这个协议中他们规定,两个国家的任意一个国家一旦遭受三国同盟的进攻,那么另一个国家将全力以赴的支援。在俄罗斯法国结为盟友之后,俄法同盟以及三国同盟正式成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面,同时这也标志着,英德矛盾最终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象征,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终于在这个时候正式有了雏形。

1914年,奥匈帝国的皇储在萨拉热窝进行视察的时候被塞尔维亚的一名青年给射杀,此一事件,正式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一个月以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本次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正式宣战,随后事态逐渐扩大各个国家均向此地投入兵力,慢慢地演变为世界级别的战争。

本文要讲述的凡尔登战役属于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二阶段,两大军事集团都把1916年这一个关键性的一年当作战争的节点,在这一年出现了三大战役,分别是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以及夏季攻势,本文着重讲述凡尔登战役。烽烟四起,箭在弦上

凡尔登战役之所以能够打响,是源于1914年德国没有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所以在整个欧洲战场的西线,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了非常胶着的战壕对峙局面,无论是哪一方都不能前进哪怕一步,接着到了1915年,德国想要打破这一个尴尬的局面,于是几次发起了进攻,可是没有一次取得哪怕一点进展,当时德国的将军认为,如果此时加强对法国的攻击,那么就可以逼迫法国投入更多的军事实力,也许可以通过这一个方式,消耗法国的整体力量。

所以他把这一次战斗的地点选择了凡尔登要塞,此处的地理位置对于法国来说十分要命,是德国通往巴黎的主要干道,在这个地方有着巴黎钥匙的别称,如果在这个地方迫使法国人与自己进行正面战斗的话,可以令法国人流尽最后一滴血。在经过长期准备之后,于1916年2月21日,德国发起了著名的凡尔登战役,这一场战役也被后世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

在1916年初,德军总部于凡尔登处部署了大量部队,想要牵制住法国的主力部队,当时受领凡尔登进攻任务的是德国皇太子威廉下辖的第5集团军,此集团军中含有17个师、1204门火炮以及683门中型重型火炮。此时的德国总部信心十足,想要拿下这一个法国的命门,扬言让此处成为碾碎法国军队的磨盘,德国想要迅速的取得优势,于是仅仅战斗了4天就向整个法国军队倾泻了400多万发炮弹,整个山头都被夷为了平地。

在战斗的初期,德国部队与法国部队的部署相比,人数多了太多。在正面突击方向上,法国只有两个步兵师,而德国步兵师的人数则比法国步兵多了两倍,炮兵多了将近三倍,而火炮密度则是每公里50~100门,并且为了让整场战役有突然性,不让法国人有丝毫的准备,所以德军在同年一月的时候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佯攻。

就在战役打响的这一天,德国方面为了不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攻击意图,便用1200多门火炮对40公里的战线连续轰击了8个半小时,总计炮弹发射数量多达100万发,之后又以三个军的兵力发起总进攻,让先头部队用火焰喷射器清理敌军战壕,务必确认不留下一个活口。到了23日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德国军队就迫使法军向后撤离了5公里。

此时的德国仍然没有暴露出自己主要部队的攻略方位,在23日16:45分,德国的步兵师终于发起了进攻,在当天就占领了第一道防线,在此后的4天中,又不断的侵占着第二第三道防线,战线再次推进了5公里,法国人节节败退,好似就要输掉了这场战斗,法国所谓的战争命门已经摇摇欲坠。

这时的德国仿佛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战略目的,如果能够在此地牵制住法国的话,是再好不过的,如果能够拿下这个战略要塞,便能够扭转整个战局的局势,可是法国人能够在当时被誉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自然不是吃素的,时任第二集团军的法国部队司令贝当决定背水一战,他调动了所有可以调动的战略物资以及人员,决心在此处与德国进行最终的决战。

双方心里都明白,如果法国丢失了这一个战略要塞,那么接下来的战争可以不用打了,法国想要背水一战,德国自然也明白,双方都知道这将是一个艰苦的战争,于是,26日双方进行了惨烈的战斗,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出人意料,双方谁都没有得到便宜。

同时,在这几天战争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汽车运输事件出现了,仅仅在一周之内就有3900辆卡车在运送途中来回穿梭,而参与运送的人员多达19万物资多达2.5万吨。德国没有在第一时间拿下这一个战略要塞,就给了法国部队得以喘息的机会。法军在此时已经有大批援军加入了这场惨烈的战役中。

此消彼长,法军的救援部队已经赶到,而德国的后续支援没有跟上,并且前线部队弹药消耗殆尽,很难继续进攻,这就导致了德国部队后劲不足,没有办法继续突破法军的防线。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

此时的德国看到战况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便不再急于进行尖刀性的进攻,他们选择把战线拉长,整个战线被德国部队扩张到了30公里,并且将主要突击方向突然改变到了默兹河西岸,进攻方针也有原来的突击变为稳步缓慢前进。

对德国人来讲,在短时间内如果可以占领304高地和295高地就是一个极大的胜利,因为如果他们可以占领这两个战略要地的话,就可以解除来自西岸法国炮兵部队的威胁,并且,可以由西方作为突破口,缓慢的包围整个凡尔登要塞。

在这样的战术背景之下,德国在西方缓慢前进,同时在东方加强自己进攻的步伐,可是,任谁也没有料到法国方面的反击如此强盛,打了德国一个措手不及,德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之后,仅仅战略了几个小小的据点,可以说没有起到哪怕一丝一毫的战略性成功。

战争已经打到了这一个地步,是双方谁都没有想到的,可是已经成这个样子了,哪一方都战争已经打到了这一个地步,是双方谁都没有想到的,可是已经成这个样子了,哪一方都不能够退让,谁退让谁就成为战争的失败者。

所以在4月到5月期间,德国再次加强了对此地的进攻步伐,大量投入喷火器,窒息性质的毒气以及轰炸机,双方打的有来有回各个据点反复攻略与反攻略,每一个战略要点都被反复争夺。在6月初,终于让德国军队看到了一丝转机,德国连续7天对沃宝发起猛烈的进攻,企图切断此地与主力部队的联系,他们也确实成功了,沃宝守备部队于7日宣告投降。

在6月下旬,德国方面首次使用了化学性武器,用大量的毒气弹给法军带来了极大的伤亡,一度进攻到凡尔登要塞的三公里处,可是最终还是被顽强的法国军队给再次打退。

6月24日,法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放弃了第二道防线。德国成功占领了杜奥蒙要塞,法国当时的指挥官收到了要塞失守的报告之后,决定利用德国人求胜心切的不良心理,试图扭转局势,法国部队利用被他们称之为圣路的凡尔登公路,向要塞人员不断运输着后续部队以及战略物资,德国军队因为求胜心切,太过深入敌方,导致后续物资以及炮火支援无法及时跟上。

德国的前进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德国部队在此时已经中了法国人的计谋,丧失了整体炮火支援的他们已经无法做成任何事,此时的战争双方火力已经不对等,他们整体的主力位置完完全全的暴露于法军的眼中,德国在向前推进占领到杜奥蒙村时,已经丧失了4个团的兵力。

这就让他们感到后续力量不足,无法继续向前推进,面对这种情况,德国仍然不准备放弃,他们选择暂时不向前硬性推进,转而拿下霍姆山,在此之后又进行了三个月的激烈斗争,德国部队占领了凡尔登要塞周围的两个村庄,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当时的指挥官贝当将军想要保存实力,可是他的这个做法受到了总部的质疑,在战争如此胶着的情况下,暂时的防御就意味着战争的失败,所以他被解雇了,新上任的指挥官是进攻性极强的内维尔将军。

德国如果想要继续推进战线的话,就必须要拿下苏维要塞,所以,1916年6月22日这一天,德国开始向此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可是一直打了将近三个月,都没有把这个战略要塞给打下来。

1916年,索姆河战役正式打响,这就迫使德国军队将凡尔登要塞的兵力抽出一部分去应付北方的英法联军,战争从春季打到了秋季,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十分劳累,整体气势已经十不存一。同年10月21日,法国部队向侵略已久的德国部队发起了猛烈的反攻,使用的武器是新式400毫米口径的大炮,面对气势不足的德国部队,法国部队反而气势高涨,10月24日重新夺回了杜奥蒙要塞,12月11日德国部队终于退出了凡尔登要塞,而法国部队完完全全的收回了自己的战争防线。

白骨露野,罢战息兵

整场战争的结果是惨烈的,双方没有胜利者,法国方面损失54.3万名士兵,而德国方面损失了43.3万士兵,双方加起来将近百万人于这场惨烈的战役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也是为什么此次战役被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的原因。

对于德国人来讲,此次战役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目标,他们在战争的初期已经料想到会有伤亡惨重的情况出现,可是没有想到居然能打成如此可怕的境地。而且也没有达到德国最初预料的1:2伤亡比例,凡尔登要塞虽然到最后濒临崩溃,但是毕竟没有攻打下来。

如此残酷的战争给所有参战人员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心理阴影,参与战争的法国士兵,几乎全部具备想要叛逃的心理,面对这种情况,法国将领不得不答应手下的法国士兵,以后不再让他们参加与德国人相关的惨烈战役,才没有让叛逃真正发生。

这场战争,也让德国从一开始的优势,被法国部队消耗为劣势,他们本想借此机会牵制住法国的主要部队,可是反而被法国的凡尔登力量给紧紧缠住,最终这场战役导致了德意志势力的失败。二.诺曼底登陆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人为灾难!如果问二战最大伤亡的战役,根本数不着诺曼底登陆。二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例如苏联境内的几次大战役,哪一场伤亡都在五十万以上,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双方的伤亡更是达到了260多万。跟上述战役相比,诺曼底登陆战役是小巫见大巫了。但尽管如此,诺曼底登陆战役还是一场值得大书特书的战役。

不仅是因为它是20世纪最大的登陆战役,而且也是世界战争史上最有意义的登陆作战。如果说苏联境内的大战是希特勒的屠城表演,诺曼底就是希特勒的坟墓。

为了保证这场登陆作战的胜利,盟军拿出了几乎全部家当,先后押上了36个师,全部兵力接近288万人,其中陆军兵力就达到了150多万人。

战役从1944年6月6日一直打到7月底,盟军百万大军,数十万辆坦克、装甲车和运输车万辆,上百万吨后勤补给和战略物资,成功越过英吉利海峡,全面登陆阔别数年的欧洲。

在这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登陆战役中,德军和盟军的伤亡超过了24万人,双方的伤亡基本相当。在世界战争史上的攻守战中,一般攻击方的伤亡人数至少在防守方的一倍以上。所以,诺曼底登陆战役,盟军的伤亡虽然有10几万。但伤亡还是非常小,堪称非常成功的登陆作战。而且在这场战役中,德军40个师受到毁灭性打击,几乎被击溃。德军师以上的将领有20人被俘,而盟军方面没有一个将领被俘,只有一个将军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意外身亡,这是诺曼底战役唯一牺牲的盟军将领。

巨大伤亡的背后是武器装备的大量损失,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盟军摧毁了德军大量武器,其中各类战车1500多辆,各类火炮4000余门,各种型号飞机3000多架,坦克和装甲车1.2万辆,这些战果固然重要,但比这更重要的是的盟军在欧洲大陆的出现,彻底扭转了整个欧洲战局。从此之后,纳粹开始走向灭亡。

其实一开始德国人有机会打赢这场战争,沙漠之狐隆美尔在战术上还不是浪得虚名,他在诺曼底战役之前就做出了盟军将要登陆的判断。

所以,他在1944年4月就精心制定了"大西洋壁垒"计划。

在这个计划中,德军将在近海岸边部署五道防线,架设十万个木桩、钢架,其间扯上电网,后面是数万个混泥土壁垒和掩体。

在整个德国近海水域设下上亿颗地雷;在沿岸的陆地埋设百万颗地雷,地雷区后面则是10米间距一个数米高的木桩,之间用铁丝网连接,上面密布炸弹和触发雷。

如果这样的防线构筑起来,一旦美军的101空降师在滩头降落,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命运。

在这样的防线面前,盟军登陆盟军登陆中的第一波部队们将在登岸前就会全军覆没,第二波登陆部队上岸后也会遭遇无数个死亡陷阱,踏着泥泞的沙滩,踩着地雷,暗道碉堡里纵横交错的火力网、铁丝网上触及就会爆炸的炸弹和地雷。诺曼底就会成为一个超级绞肉机,大型屠宰场。

可惜,上帝没有眷顾日耳曼人,没有跟隆美尔充裕的时间。不然,诺曼底登陆战役的结果就会相反。

所幸德军诺曼底地区的德军总司令龙德施泰特早已丧失斗志,对隆美尔这个雄心勃勃的"大西洋壁垒"既无信心也没有兴趣,所以这个工程进度缓慢,中间干干停停,等于流产。

双方的军力对比:

西线德军当时拥有33个海防师,15个步兵师,8个装甲师,2个伞兵师,加上希特勒坐镇指挥的2个装甲师,总共不过50多个师,兵力不到80万人,这是德军在这里的全部家当而且这50多个师大多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战士老的上不了马,小的拉不开弓。不是老弱就是病残,就这些部队却要承担3000多英里海岸线的防守任务,

德军一个师布要部署在宽 50英里的防线上。

而海峡对岸的盟军却高达288万人。

所以说,诺曼底登陆战役没有开始结局就注定了。

由于诺曼底地区的守军力量非常薄弱,还由于德军高层在盟军具体登陆地点判断失误,实际上在两栖登陆的"D日"德军只有第21装甲师进行守卫。

所以在一期的登陆作战中,盟军虽然有伤亡但进展还算顺利,没有遭到太像样的抵抗,战争惨烈程度远远低于美军指挥官的预料。

在6月6日开始的"霸王行动"中,

英军伤亡630人。

朱诺滩加拿大军伤亡1200人。

黄金滩英军伤亡400人。

奥马哈滩美军伤亡4000余人。

犹他滩美军伤亡197人。

盟军在海滩上共计伤亡6500余人。

战争进入第二阶段:

在盟军登陆滩头并巩固登陆阵地之后,随即步步为营向内陆挺进,英美联合向对德军发动攻势。

德军五个步兵师和援军党卫军第9、第10装甲师等部赶到,诺曼底战役此时拉开大幕,达到白热化。战斗打得异常艰苦和惨烈,美军用了近一个月时间才攻克科汤坦半岛,而美军也付出了24000多人的代价,德军的伤亡也在3万多人。

蒙哥马利的英军在卡昂作战同样艰难,英军浴血奋战几天才往前推进了6.4公里,平均每小时进度不到一百米,而伤亡却高达5000人,每前进一公里就要付出几乎一千人的伤亡。

第二阶段又经过一周的血战,又有5000多名战士倒下,才推进了4.8公里,直到7月10日英军才结束战斗。

1944年7月6日,巴顿将军带领的美军第三集团军神兵天降,彻底改变了战场局面,德军防线进被撕开大口子,负隅顽抗的德军被打得抱头鼠窜。7月中旬前后,盟军在诺曼底战役大获全胜。三.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军与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中进行了非常激烈的巷战,激烈到什么程度呢?

当时苏军与德军争夺的甚至不是阵地,而是一栋栋已经残缺不全的楼房。往往一栋房屋能被苏德两军分别占领和争夺几十次,苏军夺回一栋房屋,德军就攻占一栋房屋;德军在白天强攻下一栋楼房,苏军在晚上又组织反攻去夺回这栋楼房。双方你来我往,你攻我守;以至于当时苏军内部广为流传的一句玩笑话就是:“我们占领了厨房,但客厅还在敌人手里!”曾经参加过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德军军官在日记中是这样描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斯大林格勒不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杀人炉灶……这里的街道不再是用米来计算,而是用尸体来计算。”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前,整个斯大林格勒中一共有80万居民,而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城中仅有不到8000的平民还安然无恙。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惨烈的巷战是这场极其血腥的战役的典型代表。双方总伤亡人数超200万人,整个战役持续199天,在城区巷战的1星期内,超过4万苏联市民丧生。就拿苏军守城的第62集团军来说,前后投入的增援部队共计2个军、24个师、16个旅、40个团及20个营,但这个集团军的总人数从未超过6万人,犹如一张血盆大口,让你有来无回。一个成建制的师顶上去,三天就没了,这只是62集团军的冰山一角,用惨绝人寰来形容,毫不过分。

最惨烈的巷战是发生在9月12日后的三天,对苏德双方来说都是最艰难的日子,德军不顾一切,步步紧逼。第62、64集团军顽强抵抗,城内已是一片废墟,兵员不停的减少。近卫第13师在马马耶夫岗与德军展开了拉锯战,由原来的1万人减员到2700人;步兵第42旅在伏罗希洛夫与德军进行了反复的拉锯战,战斗不到2天,仅剩650人,其中步兵不到200人;隶属57集团军的步兵244师出现在62集团军阵地时,只剩1500,其中兵力人数不足一个营,最后直至丧失殆尽。

在拖拉机厂保卫战中,近卫第37师投入战斗10天后,全师剩下几百人,其中步兵114团仅剩84人,117团仅剩30人,装备全部被打坏。不分昼夜的巷战,使许多师兵力所剩无几,苏军只能用掉队人员、工人分遣队及市民来补充兵员。会战结束后,第62集团军被改编为近卫第8集团军,修整后作为主力参加了后续的一系列会战,直到攻克柏林。

据一个德国老兵回忆:“对于车站站台,双方反复易手,死伤无数,他带领的一个火炮单元,同伴无一生还,我躲在掩体里看着俄军像旋风席卷而来,又像潮水一样退回。”他后来得了肝炎,为此兴奋不已,他将离开前线,被送回后方接受治疗!后来得知所在连队无一生还。

这场战役的惨烈、悲壮无处不在,正像《斯大林格勒》电影中的台词一样:

“顿河!顿河!我是大鲟鱼!请求炮火支援!请求炮火支援!坐标:xxxx”

“收到!...等等,大鲟鱼同志,这里显示是我们的地盘!”

“是的!但是德国人马上要攻进来了!请求炮火支援!立刻!马上!”

“我全都明白了。兄弟,永别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非常惨烈,它可以说是近现代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战役,因此也被称作是“红色凡尔登”。平均一秒就会有大约9人在战场上丧命,这也就是为何斯大林格勒战役会被称作是近现代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了。

为了誓死保卫斯大林格勒,斯大林下达了一道命令,即任何意图投降的人都要当场被枪毙。斯大林的“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要求:军队要在第一次进攻之后构筑第二道防线,并将举白旗的击毙。“准许”属下逃离战场的军官或被德国人拦腰截断的部队,如果重新返回前线,也要被送往惩戒营,并判处死刑。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近代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血腥的战役,远大于同时代其他战役交战双方的伤亡总人数。

第一,死亡人数庞大

苏军伤亡约有一百万人,计算量方面宣称德军死亡人数在150万人左右,而据西方自己统计,约在80万左右,他和德军之间的战争没有距离,都是看中间隔了多少具尸体,而原本居住在斯大林格勒的80多万居民,在战后仅剩7500多人幸存。

战争开始的几天里,德军就屠杀了40000多手无寸铁的普通人,还不算被打死和俘虏被杀的士兵,这还仅仅只是开始和战争的冰山一角而已,士兵上战场平均的存活率只有不到24小时。

第二,装备差距悬殊,寸土必争,分秒必争

战争起初,德军就派出了27万的集团军向斯大林格勒发起攻击,随着战争越来越惨烈,德军也不断向苏联补充兵力,而苏联此时日能够部署的兵力只有十二万人,而且飞机大炮坦克等重武器数量都远不及德军,双方装备差距大,德军已经占领了斯大林格勒的一半的工厂,剩下的另一半也在加紧生产武器,很多士兵都是背着枪在工厂工作,坦克一下了流水线就会立刻投入战争,著名的巴普洛夫大楼,在德军的疯狂攻击中,苏军凭借少量的人员和装备,打通了周围的地下通道,苦苦支撑了四个多月,这是德军没有想到的,苏德战场真正成了人类绞肉机。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非常著名的巷战,可谓是寸土必争。即便在一间民房里,你占领了卧室,敌人可能就在客厅,几乎是面对面的发生枪战。

当时苏军的伤亡的确惨重不得不将普通人作为士兵增加兵力,甚至是女人补充兵力,这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著名的女兵,她们不是舞蹈家,不是医生,她们只是端起冲锋枪保家卫国的普通人,最缺人的时候还会从死刑犯里补充兵力。

第三,天气原因

德国是知道苏联天气变化的,所以横扫欧洲的德国,原本想在苏联冬天到来之前就拿下苏联,没想到受到苏军的顽强抵抗,双方展开了一场长久的拉锯战,而远在异国他乡的德国士兵,因为难以适应苏联突然降低温度的天气,德军没有准备足够的过冬资源,士兵或生病而死,或直接冻死,还有很多是因为武器设备不能正常运作,导致在打仗时无力反抗,最终未战身先死。

他是苏联卫国战争中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斯大林格勒对于苏联的军工生产非常重要,为了守住自己的工业中心,苏联方面也背水一战,投入重兵死守。

这场持续了199天的战争,平均每天伤亡人数突破了万人,每小时要有400多人倒在战场上。

苏联统计,上战场的苏军士兵平均存活时间不到一天,每个军官在战场的上的寿命则不超过七天。战争中被屠杀的平民有统计的就有4万名,被杀的战俘就有将近10万,而且这还是在惨烈战况下极不完全的统计。

战后的斯大林格勒到处都是断壁残垣,没有一座完整的房屋。城外没有一寸平整的土地,到处都是弹坑。 苏联红军某步兵师的一名士兵在在日记中写道:

德军的飞机蜂拥而至,敌人的炮弹一发发在身边爆炸,在这样密集的炮火下,连一只麻雀都休想活命。放眼望去,大自然没一个生命能侥幸逃生。战友们被围困了三天,没有饮水,没有食品,我们不得不找残破的器皿来接自己的尿液解渴,嘴角都起泡了。指挥所里,所有的军人分不清谁是官谁是兵。大家都满身尘土,军用电话线路经常被炮火炸断,奉命去检修线路的人有去无回。

苏军士兵把斯大林格勒的街巷战称为缠斗战,——好多房子已经大部分坍塌了,可是双方士兵还在随时都会坍塌的房子里贴身肉搏。

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死并不可怕,怕的是受伤,一旦受伤就生不如死。

保卫斯大林格勒的62集团军只配备了一个救护队,由100多名女兵组成,大多数人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战地医护训练,甚至连简单的救护也不会,因为不知道多少卫生员牺牲,换了多少茬卫生员了。

妇女、儿童。由于炮火连天,他们不得不躲在下水道,地下室,或者郊区的洞穴里,没有粮食,更没有生活必需品,那些可怜的孩子壮着胆在轰炸和炮击间隙,从藏身的地方跑出去,从死去的战马身上割些也不知道不是是腐臭的肉来充饥,哪怕是捉到老鼠也会毫不犹豫捉住……饥饿让孩子们冒险去德军或苏军的军需仓库去偷窃,好多儿童被枪杀。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有上千名儿童因此被射杀。

1942年12月圣诞节后,被围困的德军第六集团军弹尽粮绝,士兵们每天只能领到不到200克面包。几个月衣服都没有换洗,每个人身上都爬满跳蚤,奇痒无比。遍地尸体喂肥了老鼠,经常有又累又困士兵在睡梦中被老鼠咬掉半个耳朵,或半截手指。

为什么要打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起因是什么?

在兵败莫斯科后,德军由于在战场上的过度消耗而导致的物资不足,迫使德军放弃了对苏联的全面进攻,同时北线和中央也被迫转入防御阶段。而在这同时,虽然苏联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但苏军在战场上的处境也不容乐观。虽然苏军在莫斯科战役后就开始进行局部反攻,但总的来说,德军总体还是占有战略优势。

而德军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将全部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了南线,意图在短时间内迅速消灭苏联或极大的消弱苏联的能力。苏联南线有着承担苏联一半以上石油供给和生产的高加索油田,还有将苏联与中亚地区连接着的伏尔加河以及大片的农田;其战略意义重大。因此倘若德军能够占领该地区,那么就能大大消弱苏联的实力,便可以达成在短时间内击败苏联的先前条件。

德军士兵在那个冬天里不是被冻死就是被冻残,还有不少人被冻疯,脱光衣服在雪地里打滚。整个斯大林格勒成了绞肉机,成了人间活地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安条克大帝之马格尼西亚战役是怎样的?误把自己当王者的青铜

全文共 1363 字

+ 加入清单

安条克大帝也被称之为安条克三世,他是塞琉古帝国中非常著名君主。若是没有在西方和罗马军团较量过的话,可以说安条克大帝堪称王者。他在东方征服的事业非常顺利,塞琉古大军从中东一路横扫到了中亚,甚至让希腊籍军人重新踏上了南亚次大陆的土地,因此在公元前205年安条克三世和亚历山大一样得到了“大帝”的称号。当年安条克三世甚至还收留了迦太基名将汉尼拔,试图让对方帮助自己战胜罗马。事实证明安条克三世完全是叶公好龙,他自认为是王者,对汉尼拔并没有重用。

公元前190年王者安条克三世在小亚细亚遭遇了罗马的西庇阿兄弟,双方在马格尼西亚展开了对决。这场会战中罗马一方的兵力是2个罗马军团、2个同盟军团以及帕加马(小亚细亚境内的国家,以矿产资源丰富著称)、亚该亚盟军(罗马人在希腊的盟友)提供的兵力,总数是3万人,战力最强的罗马人只有万余人。而塞琉古王朝动员了7万多人,在骑兵上还有明显优势,因此尽管对面有两个西庇阿(大西庇阿给他弟弟当高参),安条克三世依旧觉得自己可以打出王者威风。

“骑兵利旷野,步兵利险阻”,拥有步兵优势的罗马人一开始准备在弗里吉乌斯河(今土耳其库姆河)和赫尔墨斯河(今土耳其杰迪斯河)之间的狭窄地段同塞琉古军队PK。安条克三世不为所动,卢西乌斯·西庇阿(大西庇阿的兄弟,也是当年的执政官)只好把战场转移到安条克三世“满意”的地段。

会战开始前安条克三世把己方战斗最强的16000名希腊定居者当主力,部署在中央,形成了十个50×32(32是方阵的纵深,这和马其顿传统的16排纵深不同)的方针,以此对阵罗马一方最强的嫡系军团。为了加强胜算,他还把东地中海地区的大杀器——大象也堆在中央,在每个方阵中还部署了大量轻步兵和2头战象。他把加拉太重步兵、“近卫”骑兵、3000名定居者铁甲骑兵以及10000名银盾军放在右翼,和中央方阵一起围攻罗马军团。他的左翼由15000名轻步兵和3500名重步兵为主力,此外还有王太子率领的伙伴骑兵和3000铁甲骑兵,左翼的对手是老冤家帕加马国王统帅的3000骑兵和3000银盾兵。

会战开始后,安条克三世带着右翼优势骑兵碾压了对面120名罗马骑兵的抵抗,还和加拉太重步兵、银盾兵进行了战术配合把万余人的罗马军团打得阵型大乱。罗马老兵们经验丰富,溃而不乱,交替掩护着撤入大营。安条克三世想趁机攻入罗马大营,反而被罗马败军挡住。

塞琉古大军的左翼有三倍于对手的优势,加上此前的战绩优势,因此自信满满地让刀轮战车展开了冲锋。结果在狭长的战场上被罗马一方的轻步兵、轻骑兵的活靶子,不但造成了连环塞车,还向后冲己方重骑兵。塞车的后果是左翼的重骑兵也成了车祸受害者,纷纷被己方的战,造成了左翼的大崩溃。罗马军队左翼获胜后,迂回绕到了塞琉古中央阵线背后,和罗马中央阵线的步兵一起围攻塞琉古步兵方针。

在这种前提下,塞琉古中央防线的步兵采取了固守战略。罗马步兵经验老道,没有硬碰塞琉古一方的长枪方阵,而是不断投射标枪和石头,给对方慢性放血。结果是塞琉古大军的老兵们神经坚韧,反而是敏感的大象受不了攻击发了狂,弄乱了塞琉古军的方阵。罗马军团乘机猛攻,彻底击败了对面的同行。

在左翼、中央两条战线都失败后,安条克三世不得不撤出了战场。经此失败,他不但明白了自己并非战场上的王者,还让国势一落千丈,彻底失去了重建亚历山大帝国的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原野战军部署豫东战役会址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中原野战军部署豫东战役会址为襄城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原野战军部署豫东战役会址位于襄城县十里铺镇商庄,时代为现代。

1998年,中原野战军部署豫东战役会址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里铺镇: 襄城县辖乡。1958年成立十里铺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北汝河北岸,距县城5公里。面积77平方公里,人口6.8万。洛(阳)界(首)、郑(州)南(阳)公路过境。辖十里铺、王罗庄、王老虎、马园、四里营、仝庄、王庄、小张庄、余庄、鲍坡、单庄、侯村东、侯村西、西张庄、史庄、吕庄、二十里铺、鲁渡内、鲁渡外、鲁渡中、高庄、韩村内、韩村外、坡张、河汊赵、河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黄陂战役战场遗址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黄陂战役战场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黄陂战役战场遗址——黄陂战役战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主要战场之一,位于本县黄陂镇的西南部的黄陂、霍源、大龙坪、蛟湖、拿山、大园、安槎、黄陂镇北部的塘圩等行政村和二都乡上蔡行政村的佛岭、太源、新村以及乐安县的登仙桥、小龙坪等地带。这次战役发生在1933年2月下旬,-、-、彭德怀、聂荣臻、-等率领红军在此一带伏击-“围剿”部队,仅两天时间便歼灭-52师全部和59师师长李明在大龙坪村口被击伤,抬至蛟湖的苦咀坳村死亡。-59师师长陈时骥在霍源到大龙坪之间的螺峰山庙中被俘。至今,该地尚留有许多战争痕迹和红军书写的标语。198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为摄制反映聂荣臻生平业绩的影片,到霍源、大龙坪、蛟湖拍摄外景。1985年,这带被列为全省第一批名声风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围魏救赵出自什么战役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围魏救赵是桂陵之战。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截击战,在公元前354年,魏国围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派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国以精锐部队攻打邯郸,国内必然空虚,于是率大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这时在桂陵伏击,一举打败魏军,并且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的战法,成为了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答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不如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攻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围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直罗镇战役旧址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直罗镇战役旧址位于富县直罗镇直罗村一带。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国民党当局调集五个师的兵力,分东、西两路向我军进攻,妄图11月20日,敌一○九师沿葫芦河川,在飞机掩护下窜进了直罗镇。次日拂晓,红一军团由北向南,红十五军团由南向北,向直罗镇发起猛攻。上午11时,我军攻入直罗镇,敌师长牛元峰率残部500余人狼狈逃窜至寨子山,我军随即将其团团围困。当晚,敌军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增援,均被我军分兵阻击,不能前进。我军主力在向西迎击敌援兵时,于张家湾歼敌一○六师六一七团。

23日晚,寨子山残敌待援无望,仓皇出逃,师长牛元峰于逃跑途中被击毙,其余残敌全部被歼。直罗镇战役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共计6200余人,并缴获了大批0弹药。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役遗址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役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遗址

该遗址包括左坊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和登仙桥大捷旧址。

1932年12月国民党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1933年元旦,为了争取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在根据地消灭白点,巩固根据地,加速赤化金溪、资溪、余江、贵溪等地区,扩大中央革命根据地,朱德总司令率红一方面军在黎川县誓师,发起了金溪战役,总部驻扎在金溪左坊镇后龚村一带。金溪战役是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先声战,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朱德等灵活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典范之作,对争取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起决定性作用,打通了中央苏区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联系,壮大了红军队伍。此次战役被中央军委称之为“是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的先声”,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

1933年2月,周恩来、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依照毛泽东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从战争实际情况来确定红军的行动,化被动为主动。在作战中,充分发挥地方红军、群众武装和人们群众的伟大力量,袭扰敌人,--消息,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利用敌人寻找红军主力决战的骄纵心理,迷惑调动敌人,集中主力,选择有利战场,首创红军大兵团伏击战战法,以优势兵力先后展开了登仙桥——黄陂取得了重大胜利,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兵团伏击战的光辉范例。这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进一步丰富了红军的作战经验,表明了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的正确性,体现了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组织和指挥才能。

2019年10月7日,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左坊镇后龚村、乐安县谷岗乡登仙桥村

开放信息:对外开放

后龚村:后龚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