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长津湖战役冰雕连的悲壮精彩20篇

浏览

560

文章

287

篇1: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对美国有哪些影响?两场战役分别花了多少钱?

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二战以后,美国又参与了两场非常重要的战役,一次是朝鲜战争一次是越南战争,这两次战役也是让美国重新审视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部署。其中越南战役影响了美国的发展,把原本顺风顺水的美国拖回了现实的轨道,相信大家也看过很多以越南战争为背景的电影,整个过程非常惨烈。虽然美国在军事力量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美国在越南实行的策略完全失败,而且国力发展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二战之后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美国军队并未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先后发起了几十场大大小小的战争,有的是直接出兵,有的是背后扶持代理人的形式参与。

战争不仅会有流血、死亡,还很烧钱,自二战后至20世纪末,美国人先后直接参与了三场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即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这些战争的开支无一例外都是天文数字,三场战争分别花去多少钱?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从美军仁川登陆开始,到板门店停战协议签订,战争耗时达四年之久,美国共投入兵力120万人。在美国华盛顿“朝鲜战争老兵纪念碑”上刻有54246人的总死亡数字,包含因车祸等原因死亡的1万余人,受伤12万人左右。

美军在这场战争中消耗各种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战争经费达830亿美元。考虑到通货膨胀等因素,相当于21世纪初的3400亿美元左右。

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国际局部战争,战争前后持续近20年。从最初的美国人出钱、出枪,到后来亲自赤膊上阵跟北越军队厮杀。在越南战场上美军投入兵力最高峰时达60万人。

除了原子弹没用之外,所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在越南战场都用了个遍,美军经常搞地毯式轰炸,由此,光是弹药消耗就是二战的3倍之多,最后美军还是灰溜溜的离开了越南。

越南战争是美军二战后最失败的一场战争,58202名军人死亡、303616人受伤,前后耗资2500亿美元,加上物价因素,约合21世纪初的7380亿美元。此战大大削弱了美国国力,在同苏联的争霸对决中进入守势。

海湾战争

这场战争是美国人花钱最少,获利最大的一场战争。伊拉克战争科威特后,以美军为首的联军发动了“沙漠风暴”行动,这场战争持续了42天,以联军的胜利而结束。

美国官方称,海湾战争总费用为610亿美元(也有说法是700亿美元),但是仅盟国就为美军提供了530多亿美元的战争费用,其中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其它海湾国家支付360亿美元,德国和日本支付160亿美元。整场战争,美国人只承担了全部作战经费的20%,即120亿美元。不但取得了战争胜利,还团结了一批盟友,试验了最新的高科技武器与作战方式,可谓是一本万利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开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以表示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

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

破釜沉舟出自于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而项羽破釜沉舟,在各诸侯军龟缩于壁垒中时带头以楚军猛攻秦军,带动诸侯联军歼灭秦将主力,如此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瓜岛战役前夕日军空袭美军,为何美军无一伤亡?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1942年夏季,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意外建截取了一封日本的军事情报,情报上显示日军在所罗门群岛的瓜岛上修建了一座飞机场。若是日军将瓜岛上的飞机场建成的话,这不仅仅能让日军推行自己的太平洋“南进”计划,同时还可以切断美国本土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运输线。为了能够阻止日军的这一项计划,美军决定开始对瓜岛展开登录行动。担任主攻任务的是美军第1海军陆战师,总指挥是范德格里夫特少将。

但是,就在美军向瓜岛前进时,日军却察觉到了美军的动向。日军第8部队司令三川军一中将命令日军第25航空队,对美军展开袭击。三川军一派出了27架贝蒂式双引擎轰炸机,以及负责护航的零式战斗机,对前往瓜岛的美军实施了空袭。不过,由于这些日军飞机是在执行其他任务的途中紧急受命进攻美军舰队,因此他们的燃油根本不够在到达瓜岛后再返回拉包尔,而且这些飞机携带的是炸弹而不是鱼雷,很难进攻舰船。所以,日军的这次攻击虽然干扰了美军登陆,但是并未造成严重损失,海军陆战队没有人员伤亡,因此继续向瓜岛挺进。

8月7日晚,11000名美国海军陆战一师登陆人员进攻瓜岛。当时,在瓜岛上的日军,主要是负责修建机场以及基地的工兵部队,战斗力并不强。因此,海军陆战一师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瓜岛的机场。当时,机场的跑道有四分之三完工了,许多建筑设备和建筑材料都完好地堆砌在一旁。更有意思的是,日军做早饭的锅还挂在熄灭的柴草上面,未吃完的饭团都还放在桌上。

海军陆战队坐收渔翁之利,接管了日军卡车、施工设备、燃料、建筑材料、大量食物甚至包括一台制冰机。就这样,美国海军陆战队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日本人辛辛苦苦干了50天的机场。为了纪念在中途岛海战中战死的陆战队飞行英雄——亨德森中校,美军将这个机场改名为“亨德森机场”。

日本为了在瓜岛修建机场,不惜血本地建造了很深的地下掩蔽部、机械厂、发电厂、甚至还有无线电台,却在机场即将完工之际被美国海军陆战队一举拿下。日本天皇下令:务必要夺回机场!而这个任务,被交到了辻政信的身上。

辻政信,日本有名的参谋之一。他曾经参与策划了诺门坎事件和马来战役,参加了淞沪战役和缅甸战役。辻政信这个家伙阴险狠毒,狠到什么地步呢?有传闻说,他曾经生吃过战俘的人肉,所以他有个绰号叫“豺狼参谋”。那么,他会制定怎样的作战计划呢?关注“湖北卫视大揭秘”头条号,明天继续为您解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瑟乔夫卡战役是怎样的?揭秘瑟乔夫卡战役经过

全文共 1752 字

+ 加入清单

在宁静的勒热夫地区的山林之中,远处战线上交火的声音时隐时现,德军第78步兵师在进行了1941年夏季的一系列进攻行动之后,此区域在1942年便转变为了区域防御。该师距离变成二战时期德国唯一一个以突击风暴所命名的步兵师还有着一段时间。而此时此刻78步兵师的作战情况要远远比其他德国步兵师战绩要高出许多,虽然在编制上甚至连一线的四团五营编制师火力还要差上许多。第78步兵师麾下的霍斯特战斗群特别作战小队前去执行摧毁敌人的火炮阵地的任务已经过去五天,他们联系中断生死未卜。

“我们成功摧毁了敌人炮兵阵地后,才发现山谷的密林之中潜伏着敌人一个步兵师单位,他们迅速封锁了方圆10公里林区对我们进行搜索,试图把我们消灭,此时唯一能做出的决定就是分散突围返回战线,将特殊情况报告给上级部门。

我把原本78人特战小队分成四组,各带20个人突围由各个下级经验丰富的军官带领,经过短暂平静的第5天后第六天开始森林开始出现交火的声音,此时我率领的20个人的小队幸运的没有遇到任何敌人,在距离防线6公里地方停下伪装休息,我的小组已经在森林中连续急行军将近18个小时,没有吃上一点食物。

我们潜伏在草丛之中周围的坏境几乎融为一体,开始进行短暂休息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此时队员们紧张疲惫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6公里意味着只有一天路程我们就平安的返回阵地了,但即使这样身为一名上尉指挥官却丝毫感觉不到一刻的轻松。霍夫曼狙击手下士是舒尔少尉手下的一名精兵在战线上狙杀人数已经达到31个人他也是整个侦查二连第三个人获得一级战斗十字勋章的军官,就在我们在放松消息时,他已经在我的部署下爬到树顶上进行警戒。

短暂休息了20分钟后我下令继续突围行军,刚刚起身反坦克步枪手维尼下二等兵,被突然一声枪响击中颈部,鲜血喷洒而出溅得我满脸都是他的血,他痛苦挣扎着我紧紧按住他被打掉半边血管直到他不在挣扎。密集子弹开始向我们扫射过来,顿时几个士兵受伤倒地,在树顶的霍夫曼下士连开了三枪后,也被击中从树顶上掉落下来,我指挥着剩下士兵全面撤退,一边背着霍夫曼下士,他在耳边轻轻告诉我三个字打掉了,之后就没有在开口说话了,确认霍夫曼下士阵亡后,我拿起他的狙击步枪,带上剩下十二个向丛林一处高地进发成功占领有利地形后,正个小队还有一挺MG-34机枪可以使用,4挺冲锋枪,子弹充足使我我决定不在逃避,准备与追击而来的敌人做最后一次战斗。

看着眼前这12个士兵我又想起了1940年我刚当上少尉在法国驻军的一段日子,当时的78个人如今只剩下我一个,而现在又陷入密林的困境的之中,愤怒和绝望变成我拼死一战最后信念。苏联红军大量步兵向高地发起冲击,在我充足的火力压制下,打退他们一次又一次进攻,迫击炮密集迫击炮在我们周围落下,我拿这狙击步兵连续射杀冲上高地十几敌军的士兵,20分钟打战斗在高地下面密密麻麻躺满了敌人的尸体,我回头看了下来高地上士兵,此时除机枪手还在战斗外,还剩下一名身受重伤的士兵,密密麻麻的敌军已经在次冲了过来,身后响起重炮声音,使我有些诧异但很快一枚又一枚重炮在敌人周围落下,身后响起引擎声数辆装甲车和主力部队越过我的身边对敌人发起的猛攻。援军居然有援军我瘫坐在地,看着友军部队成功击退的了敌人。”

山谷反击战起因由于苏联2个步兵师增援山谷试图在德军的侧翼方面打开屏障,在德国战线司令部的部署决定派出78步兵师主力回防,另外增兵一个装甲师和一个步兵师发动一次快速反击打消苏军第苏军第33集团军向继续进发势头使得战局恢复到稳定状态,而第78步兵师的霍斯特战斗群,原本与此次反击行动无关,但第78步兵师的区域性战斗任务让特战分队卷入这场反击行动一切都是阴差阳错,因为大规模军事任务的部署一般情况下是绝密进行的。

“这场行动特战小队成功归队21个人只有伯达舒尔少尉的19人完好无损,手臂肩膀多处受伤最终我又躺进野战医院,而伯达舒尔少尉率领剩下的队员依旧在医院等待我的消息,这一场景又是那么熟悉,此次战斗任务后根据战功累计,我获得得全营第二枚骑士十字勋章,由师长保罗·沃尔卡斯将军亲自给我授予勋章。78步兵师整整一个多月战斗后于3月进入后方修整,迎来2个月假期。”

到5月份德国第4集团军汉诺威 I号进攻作战行动即将打响,德军在抵消了苏联红军1月到4月份的攻势后转入德军反击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青岛战役是怎样的?揭秘青岛战役经过

全文共 3658 字

+ 加入清单

1914年6月28日,在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中,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倒下了。而在他身后的世界则将迎来滔天洪水。同年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已经无法避免。而这场战争的战后不仅仅只是肆虐欧洲,也同样会蔓延到列强们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当中,这其中就包括了中国的青岛

日本早在1902年就与英国签署同盟条约。所以日本内阁在8月8日通过了参战决议,并在8月15日向德国下达最后通牒:要求驻扎胶州半岛的德国舰队应当在8月23日前全部离开,将胶州半岛交给日本。

随后日本陆海军闻风而动,位于横须贺和佐世保的第一、第二舰队先后开拔封锁胶州湾。同时还组成南遣支队对马绍尔群岛附近的德军进行扫荡。此举将帮助英国与整个协约国集团,将游历在本土外的德国海军舰艇歼灭。

陆军参谋本部也积极制定了攻占胶州湾的计划,并第一时间调动了神尾光臣中将的第18师团。日军以之为核心,组建了51000人的青岛要塞攻击军,由神尾中将担任军长。同时吸取日俄战争中旅顺攻击战经验,为攻陷要塞而特别组建了临时攻城炮司令部。下辖野战重炮第3联队与3个独立攻城重炮兵大队,共计装备攻城重炮和野战重炮各48门。其中包括日军1912年最新研制的四五式240mm攻城炮以及三八式150mm榴弹炮。

英军也派出了1个英国本土营和2个印度步兵连,共计1390人的陆军参战。一支以远东舰队旗舰“凯旋”号战列舰为首的海军分队也同时抵达。

海对岸的德国人也早已嗅到了战争的气味。在英国宣战的前一天,德军就在胶州湾开始了布雷作业。德国驻北京公使馆卫队也被紧急调往青岛,整个使馆只保留了40名警卫。青岛市还组织了105人的市民义勇军,最终凑出了4900人的兵力。青岛港内则有部分滞留的德军舰艇与少量远道而来的奥匈帝国海军部队。

但这里毕竟是德国苦心经营10年的要塞。他们以俾斯麦山为中心,建有5座永久性堡垒。每座堡垒都有2米的钢筋混凝土墙壁,并配备了2~5米深的断面壕沟与超过6米宽的铁丝网阵地。堡垒内部还配备了200-400人不等的守备队及40挺机枪。整个堡垒群的铁丝网长度超过6公里,并一共埋设了450枚地雷。自动隐身的第五国

就在四大列强的部队,正围绕胶州湾积极备战的时,北洋政府的态度却与列强们截然相反。著名的《申报》早已察觉到中国必然卷入这场战争。在1914年8月1日发表名为《欧洲战电》的时评,称全欧如果开战,则青岛颇为顾虑。后来又在8月6日发表的《欧洲战事与中国》,劝诫中国政府不要忽视世界大战的影响。

德国方面因为东亚舰队主力已经离开,所以准备与北洋政府秘密谈判,归还胶州湾。但日本也为了能够在战时放心使用胶济铁路而积极游说北洋政府,称占领青岛之后,会将之归还给。同时还恩威并济的进行威胁,迫使中国政府放弃了对德谈判。中国政府自知无力对抗列强。最终宣布“局部中立”,像清廷在日俄战争的表现一样,将青岛附近50公里区域划为列强交战区。

但日军并不满足于这区区50公里的交战区。9月2日,日本青岛要塞攻击军在渤海附近的龙口登陆。因为暴雨和龙口河洪水泛滥,日军花了24天时间才完成登陆并抵达即墨。10月6日,日军攻占济南与潍坊火车站两大枢纽,基本控制了胶济线铁路。

到9月20日,第二批日军在仰口海岸登陆。7天后,日本海军第二舰队抵达崂山。英军也从天津启程开赴崂山湾,并于9月25日前往即墨。一场牵涉4个国家的战役,就此展开。天空与海洋

9月27日,英日陆军抵达拱卫青岛要塞的浮山、孤山前沿,已经做好了进攻准备。第二舰队也趁势迂回到了青岛要塞的后方,与德军炮兵爆发了激烈的炮击战。“周防”、“石见”、“丹后”、“冲岛”与“见岛”这5艘日舰,配合英军“凯旋”号发射了超过800发炮弹。胶州湾内的奥匈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和“黑鼬”号炮舰也对日本陆军展开了猛烈的炮击。

随后日军野战重炮第3联队的24门三八式150mm榴弹炮,与海军重炮1中队的4门重炮也加入了战斗。德国海军陷入了绝对的火力劣势,最终有1艘巡洋舰、3艘炮舰和1艘大型鱼雷艇战沉。

9月28日,岸上日军自也在凌晨三点左右,借着夜色掩护,以两个中队的兵力向浮山发起突袭。但仅仅30分钟之后,他们就被德军发现。随后一直到5点30分,蒙蒙亮的天色提高了能见度,日军才终于确定了位于悬崖上的德军主阵地。

虽然阵地上的德军只有58人,但在短短10分钟之内,佐藤嘉平次少校与接替他的冈千太郎大尉就先后战死。日军士兵们也因德军重机枪和地形劣势而陷入了苦战。双方一直激战到了午时12点,日军在大股援军的火力压制与重炮队直接支援下,才终于攻占浮山阵地。日军共阵亡24人,超过100多人受伤。

9月29日,英日联军完成了对青岛要塞的合围。日军“周防”号与英军“凯旋”号战列舰开始炮击德军俾斯麦炮台,拉开了英日联军总攻击的序幕。德军也以平均每天1500发的炮击频率予以还击。

无线电、航空侦查等大量新技术被应用于炮击战中。日军的青岛要塞攻击军中,共计有9架飞机,空勤/地勤人员超过300人。双方甚至还爆发了东亚历史上第一次空战。

日军早在9月5日就出动“若宫丸”号水上飞机母舰与3架“莫里斯•法尔曼”水上飞机对德军进行侦查和袭击。而青岛德军仅仅只有2架“陶伯”飞机,其中1架还因为弗里德里希•穆勒斯科夫斯基中尉的失误而在8月坠毁。

10月13日,普吕肖夫中尉在飞行中遭到了日军4架飞机的围攻。日军飞行员不断用手枪向他开火。但德国飞机拥有100马力的充沛动力,远胜过日本“莫里斯•法尔曼”的70马力功率。因此日军围攻了快2个小时,也无法将之击落或者包围。最终普吕肖夫中尉爬升到了3000米高度,摆脱了日本飞机的围杀。在整场战争中,日军航空兵共计出击86架次,发射900发枪弹。投放炸弹44枚,也被德军射中59发。绝望中的突击

日本陆军不再像1904年旅顺战役那样猛冲猛打,而是对围攻战术进行了更新换代。通过加强炮击的手段,做到逐步推进。因为他们心里明白,青岛要塞孤立无援,陷落仅仅只是时间问题。德军初期尚能组织350人的突击部队发起反击。但随着士气与后勤的消耗,就只能一边儿炸毁炮台和起重机等设备,一边向着内圈的青岛逐步后退。

10月17日,青岛德军司令部向港内的S-90号大型鱼雷艇下令,让其向上海方向自行突围。17日19时,这艘老迈的鱼雷艇悄悄溜出了胶州湾的海面。

S-90号是一艘1895级大型鱼雷艇,满载310吨,配有三具450mm鱼雷发射管,由布伦纳艇长指挥。0时15分,这艘船突然发现了远处有一艘日军战舰。根据大小和烟囱判断为一艘轻巡洋舰/海防舰,这正是封锁胶州湾的“高千穗”号。

显然布伦纳舰长并不甘心这么默默无为的离开胶州湾,他下令低速迫近日舰并标定鱼雷射击诸元。当迫近到500米时,艇长下达了开火命令。两枚鱼雷以15秒间距先后发射。随后在300米距离上,第三枚鱼雷也破膛而出。

尽管日军哨兵及时发现了鱼雷发射时的火光并第一时间吹号示警,但一切都为时已晚。第二枚和第三枚鱼雷,先后命中“高千穗”号舰首和舰尾,并引爆了搭载的补给用鱼雷。剧烈的爆炸将轻巡洋舰彻底撕碎。在100多米高的盛大烟火中,271名日军官兵与舰同沉,幸存者只有13人。

S-90号随后急转,高速脱离战区。虽然一发碎片打伤了舰体,但这位老水兵还是顽强的撑到了黄海上的非交战区。后来一次触礁让其彻底无法航行,德军水兵们只好弃船上岸并引爆了S-90号。他们被中国巡防部队发现后,抵达了德国驻南京领事馆,最终返回了祖国。传奇英雄

10月31日,英日联军向德军中央阵地发起了最后的总攻。已经弹尽援绝的德军绝望的炸毁了重炮、起重机与奥匈帝国的“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等多艘舰船。然后如同困兽般的进行了最后的抵抗。

战至11月7日,俾斯麦山在内的5座堡垒被全部攻陷。德国胶澳总督迈尔•瓦德克海军上校带领着1350名德军残部向英日联军投降。而那位以1打9的普吕肖夫中尉,则提前带着重要文件与瓦德克上校的儿子驾驶“陶伯”离开了青岛。他在距离青岛250公里处的地方迫降并烧毁了飞机,随后开始了一段比战役本身更传奇的逃亡。

瓦德克先是在上海遇见了自己的一位朋友。那位外交官的女儿向他提供了伪造的瑞士护照。随后他辗又转中国、日本、美国三个国家,回到了欧洲。1915年,他在直布罗陀被英军逮捕,并押往英国本土的战俘营。但他机智的乘坐一艘荷兰商船逃脱,成为了整场战争中唯一从英国本土战俘营逃脱的德国军人。最终他回到德国,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

同波澜壮阔的欧洲战场相比,青岛战役只是一场渺小的战役,小到可以装进口袋里。德军只有210人阵亡、150人病死。日本陆军倒是有349人阵亡、1459人受伤。英军更是只有16人阵亡。

这场战役牵扯到的5个国家也分别走上了各自的不同道路:

英国在4年的苦战之后,暂时捍卫了自己的世界霸权。

尝到对抗列强的甜头的日本,为日后在军国主义道路上加速前进,做好了心理准备。

德国远东殖民地与后来东亚舰队的覆灭,则成为了第二帝国崩溃的缩影。

始终参与战役,却没有多少存在感的奥匈帝国,在大战后寿终正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凉州战役纪念馆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凉州战役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凉州战役纪念馆原名凉州四十里堡战役纪念馆,位于凉州区永丰镇四十里堡村祖师宫院内。2008年7月成立,2011年11月13日更名为凉州战役纪念馆,占地面积2680平方米。由缅怀广场、纪念建筑物、烈士纪念碑、展馆、红西路军战斗遗址等组成,展柜14组,展板52块,文物82件,图书106册。

1936年11月14日,红西路军先头部队进入武威县境。21日,红30军进占四十里堡。红88师263团固守土堡,265团置于外边准备反击进攻敌人。22日,敌步骑总指挥马元海指挥步骑6个团与青海的5个民团,向红30军88师防地发起进攻。

马元海命令敌骑5师祁明山步兵旅马如林团和100师刘呈德团为主力,正面进攻红88师占据的土堡,其他部队为侧翼围攻。战斗开始后,敌人以民团为先锋,以正规军和重火器为掩护,向红军发动进攻。当敌军拥至堡寨墙下时,堡寨内的红军用轻重火器一起射击,同时派部队由两翼迂回,将敌人打得进退无路,死伤惨重。此后,马家骑兵潮水般涌来,在红军的阻击下,退下去又涌上来,战斗异常激烈。

激战至午后,敌人攻破土堡,成百上千的敌人冲了进来。危急时刻,红88师政委郑维山带领100余人的通信队(手枪队)冲进敌群,同敌人展开拼杀,敌人顿时大乱阵脚,红263团、265团指战员也趁势-,歼灭了冲入土堡的敌人。

1936年11月23日,敌人连续发起攻势,红军与敌肉搏拼杀,打退进攻。24日,敌大量增兵,再度发起进攻,红军英勇坚守,奋力拼杀,将敌击溃。晚上11时左右,红军放弃了四十里堡及其附近各堡寨,向永昌方向靠拢,西移至永昌八坝一线。

红30军在四十里堡血战3天,毙伤敌2400余人,自身亦伤亡500余人。红30军政治部常务书记蔡仁年及连营干部牺牲10多人。

凉州战役纪念馆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凉州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

永丰镇:永丰镇位于凉州区西部,旧名四十里铺,因境内有古建筑“永润宫”,解放后人民寄寓“乐业永丰”之意而得名。乡域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800亩。辖毛沟、永丰、沿沟、大路、四十里、四坝桥、朵浪、朵云8个村,6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582人。乡政府驻在四十里铺集镇。2001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297万元,财政收入8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5050万元,农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日美硫磺岛战役的前后经过是怎样的?双方伤亡如何?

全文共 3250 字

+ 加入清单

在世界历史的千年长河之中,战争在每一个世纪里都非常的频繁。就在上个世纪,世界上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硫磺战役就是其中的一种战役,虽然在当时交战双方没有涉及到中国。但是也是影响极大的一场战役。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着大家了解硫磺岛战役的前后经过吧。

硫磺岛战役双方是美国和日本。硫磺岛战役(1945年2月16日到3月26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和美军为争夺硫磺岛 (IwoJima)进行的一次激战,双方伤亡惨重,其中23,000名固守硫磺岛的日军里,只有1083人生还。美军则有6812人死亡,19,189人负伤。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最激烈的一场战斗。美军士兵在该岛折钵山上插入国旗的照片在美国广为印行,成为绘画、雕塑和邮票的图案。

1945年2月至3月,日军和美军为争夺硫磺岛进行了一场激战,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最激烈的一场战斗——硫磺岛战役。在这个仅8公里长、4公里宽的小岛上,美军苦战一个多月,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一共伤亡28686人,其中死亡6821人,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军死亡人数最多的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美军之所以伤亡惨重,除了日军具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和狂热的死拼到底的军国主义精神,美军情报机构对硫磺岛日军作战能力的错误评估也是重要原因。由于美军情报部门低估了日军的人数、武器装备以及防守能力,造成了美军在绝对优势兵力情况下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美军自从1944年7月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后,就开始建立航空基地,出动B–29重型轰炸机空袭日本本土。但马里亚纳群岛距日本本土近1500海里,B–29轰炸机只能携带3吨炸弹,在战斗机无法护航的情况下长途奔袭,在8000至9000米高度实施面积轰炸,效果很不理想。

而硫磺岛北距日本东京650海里,南距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630海里,几乎正处在两地的中间,岛上的日军不仅可以向东京提供早期预警,而且可以起飞战斗机进行拦截,甚至还不断出动飞机攻击美军在塞班岛等地的机场,更是大大降低了美军对日本本土战略轰炸的作用。硫磺岛对美军而言,简直是如鲠在喉。

如果美军占领硫磺岛,那所有的不利都转化为有利,B–29轰炸机从硫磺岛起飞航程可以减少一半,载弹量则可增加一倍;战斗机如从硫磺岛起飞,可以为B–29轰炸机提供全程伴随护航;甚至连B–24这样的中型轰炸机也能从硫磺岛起飞空袭日本本土;更重要的是硫磺岛还可作为B–29轰炸机的备降机场,供受伤的B–29轰炸机紧急降落或加油。因此美军对硫磺岛是势在必夺。

美陆军航空兵(即美国空军的前身)司令亨利·哈利·阿诺德上将于1944年4月17日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攻占硫磺岛的请求,参谋长联席会议随即同意这一请求,责成太平洋战区担负此项作战。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切斯特·尼米兹上将为就近指挥,将其指挥部从珍珠港移至关岛。

1944年10月初,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参谋人员制定出进攻硫磺岛的计划,参加作战的地面部队为第5两栖军,下辖海军陆战队第3、4、5师,共约6万人;所有参战登陆舰艇约500艘,军舰约400艘,飞机约2000架。

美军太平洋地区联合情报中心(简称JICPOA)是硫磺岛战役的主要情报提供机构,该机构于1943年9月成立于珍珠港,拥有来自陆军、海军以及海军陆战队的各类情报专家1767人,负责处理所有来源的情报资料。其任务是向美军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上将提供有关日军军事实力及动向的情报。

硫磺岛战役开始前几个月,驻扎塞班岛的美军第7航空队等部门就开始为联合情报中心执行照相侦察任务,但遗憾的是,第7航空队的照片后来被评估为对分析整个硫磺岛的日军部署情况没有任何价值。临近开战,美军第28侦察中队的侦察机以很低的高度冒险对硫磺岛实施了侦察,这次侦察拍摄的照片几乎覆盖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后来进行激烈战斗的所有区域。

然而可悲的是,情报中心却缺乏经验丰富的情报分析员对这些来自第28侦察中队的重要照片进行分析评估。因为按照美国海军的轮换政策,1945年1月,刚刚在关岛成立的高级情报中心抽走了联合情报中心所有有经验的照片分析人员,这为美军后来付出惨痛的代价埋下了伏笔。尽管缺少有经验的情报分析员,太平洋地区联合情报中心仍然于1945年1月10日推出硫磺岛战役情报报告。根据这份报告,硫磺岛上共有13500名日军。

虽然航空侦察表明,从1944年秋季到这年初冬,日军在这一地区大量集结,可是联合情报中心的情报分析员仍然指出,“没有迹象表明日军守岛部队已经得到了加强”。事实上,日军自1944年马里亚纳群岛失守后,便开始大力加强硫磺岛的防御力量,截止1945年2月,日军在硫磺岛的陆军约1.5万余人,海军约7000余人,共约2.3万人,飞机30多架,以及大量的火炮等武器装备。

通过审阅航空照片,联合情报中心分析人员仅仅发现了硫磺岛上日军的105个主要武器配置点和119个重武器配置点。分析人员估计,在1945年1月,日军在硫磺岛上的武器装备主要包括以下部分:超过39门口径为75毫米或更大的火炮,24门口径为70毫米的榴弹炮,18门口径为81毫米到240毫米不等的迫击炮,10门口径为80毫米的岸防炮,超过54门高射炮以及其他33门各型防空武器,42至54门口径为37毫米至47毫米的反坦克炮,6个火箭发射阵地和40辆坦克。

到了2月,海军陆战队的情报使上述估计的数字增加了很多,但是与实际情况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然而美军仍然认为日军防御能力的加强并没有表明其已经超出了联合情报中心对硫磺岛日军防御能力的最初估计,因此,尼米兹上将和他的下属都没有意向改变美军的攻击计划。

事实上,日军此时在硫磺岛上已经拥有了361门口径为75毫米或更大的火炮,65门口径为81毫米到240毫米不等的迫击炮,33门口径为80毫米的岸防炮,200多支口径为20毫米至25毫米的高射机枪,67门口径为37毫米至47毫米的反坦克炮,70具火箭筒和22辆坦克。此外,日军还拥有94门口径为75毫米或更大的高射炮。在硫磺岛战役后期,美国海军陆战队还遇到了大量意料之外的防御工事,而联合情报中心在战前提供的情报中几乎没有提到这一点。在硫磺岛上,日军建造了大量使用机枪、火炮的预备发射点和碉堡。

但是联合情报中心在战前的情报报告中曾断言,分析人员在硫磺岛上只发现了39个碉堡,13个火炮隐蔽点和4个地下工事,以及170个步兵掩体,报告忽视了大量碉堡的存在。而海军陆战队在其2月份的情报报告中则指出,硫磺岛上一共有35个火炮隐蔽点,4个地下工事,332个碉堡。战斗结束后,联合情报中心和海军情报机构开始分析硫磺岛上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发现地图上到处都是没有被标出来的要塞,分析人员被迫花了很长时间去统计这些工事的数量。

联合情报中心在1945年6月10日提交的战后情报报告中专门拿出了一个章节来分析日军的火炮发射点和碉堡,以说明其庞大的数量和这些工事是如何被日军使用的。除了对日军兵力的误判,美军情报人员对硫磺岛复杂的地形也只字未提。高地、洼地和经过人工改造的天然的坑道洞穴成了日军天然的屏障,极大地迟滞了美军的行动。在战后报告中,联合情报中心这样描述美军一方的进攻:“在进攻这些地点的时候,我们看不见日军,他们大多隐蔽在洞穴或者岩右的缝隙中,人员分布疏散,但是相互间间隔不大,在全岛形成连锁防御。”

硫磺岛战役从2月19日开始至3月26日结束,日军阵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计23388入。美军阵亡6821人,伤21865人,伤亡共计28686人。美军海军陆战队的伤亡之高也是其在太平洋战争中绝无仅有的。美军还有一艘护航航母被击沉,航母、登陆兵运输舰、快速运输舰、中型登陆舰、扫雷舰、运输船各一艘以及坦克登陆舰两艘被击伤。毫无疑问,由于在这期间的情报失误使美军为攻占硫磺岛这一小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虽然这场血腥的较量也造就了许多美国英雄,但是,这种英雄的塑造模式是悲剧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迅雷游戏中神曲如何才能进行单人战役副本扫荡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迅雷游戏神曲只有已经通关的单人战役副本才能扫荡,未通关的副本扫荡按钮不会显示。玩家在扫荡过程中可以进行取消或者加速,扫荡消耗的黄金按单次收取,中途取消不会收取后面的黄金。扫荡中可以进行聊天,或者打开背包、占星、公会等弹出界面,但无法切换场景。

迅雷游戏是迅雷针对广大游戏用户推出的综合网络游戏平台。提供大型网络游戏、网页游戏、以及游戏辅助工具迅雷游戏盒子、游戏论坛交流服务。

迅雷游戏大厅的精选游戏下载功能可搜索到超过1000款游戏资源,查询、下载、安装更新升级为一体,能够协助游戏用户快速找到网上的游戏,一键式操作完成游戏查询、下载、安装过程,让玩家跳过复杂的配置直接享受游戏的乐趣。

迅雷游戏大厅包含了斗地主、连连看、桌球、中国象棋、五子棋、四国军棋、拖拉机、德州扑克等10余款棋牌休闲游戏,而且无需注册帐号登陆进入游戏,让你随时与3亿雷友一起互动PK。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疯狂斗地主!牌更好,炸弹更多,真正让你体验到极限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昆仑关战役博物馆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昆仑战役博物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昆仑关战役博物馆位于宾阳县思陇镇与南宁市兴宁区昆仑镇交界处,博物馆建筑总高23.176米,分地上一层、地下半层,地上一层面积3101平方米,分为序厅、浴血昆仑厅、前厅与缅怀厅等四个展厅和一个待建的多功能厅,并设有接待室和办公管理用房,地下半层,建筑面积452.5平方米,设机房、库房等,博物馆前广场东面设置的“魂兮归来”方尖碑阵,记载着-陆军第五军阵亡约3400名将士共有220个姓氏,博物馆正门外墙的V字型结构,用86吨大理石制成,象征胜利之意,博物馆正面外墙的五幅浅浮雕画像,由广西书画家张达平先生绘画,描述和表达了昆仑关战役的主题场景画面。

思陇镇:思陇镇位于宾阳县西南部,居抗日胜地昆仑关下,与二县一区(武鸣县、上林县、兴宁区)六乡镇(陈平、新桥、昆仑、罗波、巷贤、太平)相邻,距南宁市69公里,距县城20公里,面积173.1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9.8万亩,是典型的山区乡镇。南梧二级公路和宾武公路均途径全镇,是进入华南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全镇共辖15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212个自然村,人口6.3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一战圣康坦战役是怎样的?为何被称之为一战的库尔斯克?

全文共 1345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圣康坦战役,也可被称之为康布雷战役,这是一场英国和德国尽显装甲风范的一场战役。虽然说在这场战役当中,英国没有抓住战机,未能及时的投入强大的预备队将战术上的胜利最终发展成为战役上的胜利。不过当时英德双方的两军统帅以及后市的军事评论家门都对圣康坦战役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英国远征军总司令黑格评价道:“坦克在攻势作战中的伟大价值已获得具体证实。”

德国元帅兴登堡也中肯地评价道:“英国在康布雷的进攻第一次揭示了用坦克进行大规模奇袭的可能性。它们能够越过我们未遭破坏的堑壕和障碍物,这不能不对我们部队有显著的影响。步兵感到他们对坦克的装甲侧面实际上也无能为力。坦克一突破我们的堑壕线,防守者就感到他们的,后方受到威胁而被迫离开了阵地。”

尽管康布雷战役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其他几大战役那样广为人知,但它是大规模集中使用坦克的第一个范例(坦克使用的密度即便在二战中也是不多见的)。无论是突击力、震撼力还是推进速度方面都是空前的: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取得的战果也是十分显著的,在坦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此役也开创了以坦克为主导的诸兵种统一指挥下协同作战的先例(后人的战争史研究中也有将此役看做是合同战术形成的重要实战标志),奠定了装甲兵战术运用的基本模式,对随后的装甲兵的发展及其作战运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尽管康布雷战役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其他几大战役那样广为人知,但它是大规模集中使用坦克的第一个范例(坦克使用的密度即便在二战中也是不多见的)。无论是突击力、震撼力还是推进速度方面都是空前的。

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取得的战果也是十分显著的,在坦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役也开创了以坦克为主导的诸兵种统一指挥下协同作战的先例(后人的战争史研究中也有将此役看做是合同战术形成的重要实战标志),奠定了装甲兵战术运用的基本模式,对随后的装甲兵的发展及其作战运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18年8月的亚眠战役中,英法联军再次发动大规模的坦克突击,共投入670辆坦克,是一战中使用坦克最多的战役。发起进攻当日,联军坦克攻势凌厉,所向披靡,突破德军纵深11千米,歼敌2.7万人。9日以后,联军坦克数量由于损坏严重而剧减。至11日,只有60辆坦克可以参加战斗。

英法虽然在战役中损失坦克480辆,但实现了战役企图,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德国自此开始在军事上全面崩溃,直至11月11日被迫投降。战役中强大的坦克突击,在德军中起到了巨大的震慑作用,德国总参谋长鲁登道夫非常沮丧地说:8月8日是德国在这次战争中的“黑日”,是“开战以来最大的失败”。

一战中在车场进行维护保养坦克的是中国劳工。早在1916年10月,英军坦克部队总部在艾里斯的率领下由博凯斯纳迁至贝尔米古尔并在附近建立了坦克修配厂、车场以及供500名中国劳工居住的房舍。

一战欧洲战场上中国劳工的由来是这样的:大战爆发后,中国北京政府对德宣战加入了“协约国”一方,议定“以工代兵”提供10万以上劳工,而实际上在议定之前已经有很多劳工被招募到法国战场。1917年9月来自青岛地区的500名中国劳工到达英国坦克兵驻地,提供各种战地服务。据史料记载,单在英军中服务的中国劳工总数达17万人,在法军中就更多,有万余人牺牲在战场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图尔战役的起因是怎样的?图尔战役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全文共 2125 字

+ 加入清单

文明的冲突与利益的诉求,自古以来都是两个部落或是民族、国家之间战役的根本原因之二。不同的两个文明之间产生碰撞,若是无法很好的接纳、理解、沟通的话,那么就会出现一种非常极端的相处方式,那就是冲突,冲突就会引起战争,而战争通常是以毁灭另外一方为目的的,抑或将其文明传承者加以武力威胁,使之归顺于自己的这个文明制度。

而对于利益冲突而引起的战役,则其动机也便相对简单,战争的出发点也仅仅只是从国家之间土地、经济、军事等角度的利益出发,对于中世纪时期的战役而言,则多是以武力侵略,掠夺其他国家的土地、补给、劳动力,从而起到巩固本国的综合实力的最终目的。

而对于发生在中世纪,起到决定西方文明命运一战的图尔战役而言,其战争的出发点也同样是离不开上述的两点。

图尔战役,又名普瓦提埃战役,是发生在中世纪时期法兰克王国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一次战役,并最终是以法兰克王国的胜利而结束。这次战役在整个西方文明历史大典上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它在一定程度上为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日后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安全且稳定的环境。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图尔战役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战役的过程。

公元7世纪阿拉伯民族在复兴者穆罕默德传播的伊斯兰教下变得团结一致,在稳定其内部的基础下,对半岛以外的地区开始征服,并不断传播着伊斯兰教思想,历史上称此次为“伊斯兰教的开拓时期”。

依靠着心中的信仰,崛起于沙漠之中的阿拉伯铁骑势如破竹、所向披靡,通过着长达一百多年用汗与血的打下的基础,阿拉伯民族完成了建立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如此一个庞大帝国的壮举。但这种披荆斩棘的势头最终于终结于法兰克帝国。于公元后八世纪二十年代,阿拉伯军队跨过了比利牛斯山,一路披荆斩棘攻入了法兰克王国的阿基坦地区。

并于公元八世纪三十年代展开了对高卢地区的侵略。紧接着阿拉伯军队进军普瓦提埃,史上著名的图尔战役正式打响。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博弈,基于双方势均力敌,战场异常胶着,在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之后,最终阿拉伯军队的将领战亡,穆斯林溃不成军,慌乱而逃。这场战役,对于欧洲的历史以及宗教思想文化来说有着的决定性作用。

他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阿拉伯帝国的实力,使之再也没有余力对西方文明世界发起任何的侵略手段,同时也遏制住了伊斯兰教由半岛向外扩张的势头,在一定上保护了西方基督教的发展。

倘若当时的法兰克帝国并未拥有反击穆斯林的力量,那西方欧洲的格局,也将会被从本质上所改变,现在我们在欧洲所看到的的那些教堂,估计都要被一座座清真寺所替代;我们所听闻的《圣经》也将会被《古兰经》所替代。由此可知,图尔战役在一整个世界史上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对于这场战役来说,促使阿拉伯铁骑直指法兰克帝国的原因可谓有些错综复杂,纵观阿拉伯帝国在伊斯兰教的熏陶下成立的那一刻,出于周边各国文化的差异,穆斯林开始崛起掠夺周边国家,在征服了周边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包括耶路撒冷、埃及等地区的期间,穆斯林还与信奉西方基督教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在夺取小亚细亚地区的军事目的上进行不少战役。

在夺取耶路撒冷以及与东罗马帝国的这些摩擦也便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第一次摩擦碰撞,两大文明之间的冲突,也使得这两方谁看谁都不顺眼,渐渐的由战役双方的矛盾,就上升成为了文明思想方面上的矛盾,这便由单纯的利益诉求进阶到了文化冲突。

紧接着穆斯林在征服了北非之后,便很快就将阿拉伯铁踏向信奉基督教的西班牙王国。随即这势如破竹的铁骑又越过了比利牛斯山,攻入了今日法国的南部和中部。

并且,随着战争进程的推后,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的仇恨,文明之间的激化越来越深,阿拉伯帝国的伍麦叶王朝还曾在欧麦尔二世的统治下采取过一系列歧视和压迫基督教徒的政策,意在强烈打压着基督教的存在。

就这样穆斯林浩浩荡荡的从阿拉伯半岛横跨三大洲,一路打到了法兰克的图尔,其实这一路上都是在对文明的压迫下,然而图尔战争实质更多是由于利益上的诉求,毕竟在一路狼吞虎咽之下打下的宏大板块,谁又不愿意多占那么一寸地一亩田呢,当初对基督教此类异教徒的打击也的那股仇恨感已经是早宣泄的差不多。

这一路上打打杀杀也已经是出尽了伊斯兰教的风头了,也不存在多大的因为文明之间的不合而引发的这场战争,因为当时双方的实力一看便知,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可谓是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因而基督教在中世纪这个时期起到的仅仅只是保护自己本教不会遭受迫害而接受的一场场侵略战争。

因此,真正诱导图尔战役发生的原因则是在为了进行更大的利益诉求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场包含着文明冲突色彩的战役。而正是阿拉伯人对利益的贪心,阻止住了终结了他继续在欧洲大陆扩张的势头。这场战争的实质也便是一场由利益诉求而引起的带有文明冲突色彩的一场战争。

而正是阿拉伯人欠缺对战场距离、兵力、武器装备的考虑,使远征欧洲大陆的阿拉伯铁骑疲惫不堪,并且靠骑术与长矛的穆斯林对于法兰克帝国的重甲防守一筹莫展,再加上在战争后期,穆斯林不愿丢弃从周边掠夺的沉重财宝。

而这些所有贪利心理诱导下的表现,也在无意间揭示了阿拉伯帝国日后的发展走向,而此次图尔战役的失败,也标志着“伊斯兰教的开拓时期”由兴转衰的事实。而从中得益的无疑便是顽强的基督教人民,他们靠着团结顽强的斗志,为日后基督教的兴盛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山城堡战役旧址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城堡战役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山城堡战役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山城乡,距县城45公里。现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山城堡战役是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于11月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亲自部署,彭德怀前线指挥,一、二、四三个方面军联合作战,在宁夏海原、预旺和环县山城堡一带与国民党军蒋介石嫡系胡宗南部决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次著名战役。山城堡战役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是红军长征最后一战,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最后一战。这次战役的胜利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根据地的进攻,改变了红军面临的被动局面,促使了“西安事变”的爆发,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国内革命战争,宣告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彻底失败,实现了国内和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83年9月,环县建成了开国上将萧华题写的“山城堡战役纪念碑”;2009年,规划修建占地面积136.5亩、总投资7600万元的山城堡战役纪念园,当年建成了中央军委副主席-题写碑名、高28米的“山城堡战役纪念碑”;2010年建成入口牌楼。年接待观众4万人次。

2019年10月7日,山城堡战役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馆长:刘永杰

联系电话:0934-442636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扶眉战役马超岭战场遗址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扶眉战役马超岭战场遗址位于宝鸡市扶风县杏林镇南坡到马超岭。

1949年7月12日8时,第一野战军60军及183师攻入扶风,从游凤经菊花村攻克杏林镇,然后沿天绛路向南出杏林镇乘胜追击。国民党军上了隔河相望的马超岭,凭借地理优势,负隅顽抗。60军为了避免正面攻击伤亡太大,立即从两侧冲上南原,截断敌军后路,展开了白刃格斗战。歼敌177师、247师各一部,其余敌向西逃窜。60军乘胜追击,恰逢西来之敌反扑,被60军隐蔽在公路两侧的机-连交叉扫射,伤亡惨重被迫后撤。60军一鼓作气攻克绛帐车站和绛帐镇。

杏林镇:杏林,相传宋代医家石泰住此为人医病,痊愈者栽杏树为报,久之杏树成林而得名。杏林镇区位于扶风县的东大门,距县城15公里,东与武功县相连,南与杨凌示范区相临,西接太白乡,北连召公镇。镇区长宽均为6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8%。镇人民政府驻杏林北大街145号。杏林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古往今来,人才辈出。西汉名将马援、马超的故乡就在杏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伊普雷战役是怎样的?伊普雷战役毒气造成了多达伤亡?

全文共 2002 字

+ 加入清单

在比利时弗兰德省有着一座叫做伊普雷的小城镇,在上个时期出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个小镇曾经是同盟国与协约国三次大战的战场,交战双方在此地伤亡人数达到了50万众。而化学毒气的战场“首秀”更是让这座小镇在战争史上留下了他的名字。

1914年10月,"奔向大海"作战结束,德军占领安特卫普后,协约国军队退守到伊普雷一线,为占领沿海港口,德军制定了攻占伊普雷突出部的作战计划。10月底,德军第四集团军在韦尔菲克——德勒蒙沿线展开,向伊普雷东南的英军阵地发起猛攻,并突破了英军的第一道防线,英军尽管伤亡惨重,但还是在法军的支援下重新建立了防御阵地,双方就此进入了拉锯战。德军对英军的防线进行了连续三个星期的狂轰乱炸,并集中一切力量,力求突破英军的防线,甚至一度派出未经训练的新兵投入战斗,这些缺乏经验的新兵在英军阵地的火力网前成片倒下,死伤惨重。后来德国人把第一次伊普雷战役称为"对无辜者的大屠杀"。到年底,双方各自损失了十余万人。从此,西线由机动作战转入了阵地战。

1915年4月22日,在德军的战线上升起了一道一人多高的黄绿色烟墙,这道烟墙随着风向,缓缓地飘向英法联军阵地。烟中带着一股刺鼻的怪味,英法联军的士兵被呛得喘不过气来,眼睛、鼻子和喉咙好像被酸性物质灼烧了一样刺痛,最后纷纷窒息倒地。那些在第二道阵地的士兵见此情景,纷纷丢下武器,爬出战壕,争先恐后地向后方跑去,跟在烟云后面的德军戴着简易防毒面具,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就突破了英法联军第一道阵地。

这种黄绿色的气体就是——氯气,此次战役,德军的目的就是为了试验这一秘密武器的威力,同时掩护部队向东线调动,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出现的毒气战(1915年1月3日,德军曾在东线战场向俄军阵地发射了1.8万枚含有液态甲苄基溴的炮弹,结果由于气温太低甲苄基溴没有气化,因此没有引起协约国的重视)。此役德军向伊普雷突出部的英第五军、法第二十军阵地连续施放了6000罐共16万千克的氯气,造成了英法联军1.5万人中毒,其中5000人死亡,导致英法军队的防线正面10公里、纵深7公里的地带无人防守,德军第二十六军冲向缺口,迅速占领朗厄马克和皮尔克姆,并向伊普雷一科米讷运河推进。

然而,德军并没有能够趁机突破整条防线,因为连德军自己也没有料到氯气会取得如此大的"战果",所以没有准备足够的防毒面具以及预备兵力。最终,德军的攻势被法军和加拿大军队组成的第二道防线挡住了。这次战役中,德军伤亡约3.5万人,而协约国方面为7万人。4月25日,德军以同样方式用氯气攻击了加拿大第一师的阵地,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5月24日,德国发动了一次更为猛烈的毒气战,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德军沿着3千米长的战线,在伊普雷西南方向再次倾倒氯气钢瓶,施放氯气,毒雾很快吞没了伊普雷。虽然协约国士兵吸取了一个月来的教训,使用上了防毒面具,但由于这次氯气浓度太高,很多士兵还是中毒晕倒。长达4小时之久的毒气袭击,让3500名协约国士兵中毒,丧失战斗力,德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伊普雷。5月26日,英军指挥部也下达了毒气袭击的命令,英军士兵打开了毒气钢瓶,氯气施放了出来,德军同样对化学战没有准备,不少德军士兵中毒倒下,幸存者也丧失了战斗力,成为了英军俘虏,从此化学战成为"一战"中的一种战争形式。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英法联军担心德国乘机向西线调兵,决定在伊普雷地区先发制人。在经过长时间准备之后,英法联军在7月底发动了第三次伊普雷战役(帕斯尚代尔战役),7月22日开始英军集中3300多门火炮对德军进行了十天的密集轰击,并动用了毒气炮弹。从7月30日开始,佛兰德地区的季雨连续下了两个星期,多年炮击产生的弹坑在绵绵不断大雨的帮助下,变成了一大片可怕的烂泥坑,德军第四集团军采用"弹性防御",把主力部署在纵深伺机反击,迫使联军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重大代价,同时,德军开始使用具有糜烂作用的芥子气炮弹,这是一种能引起人体生脓疱的烈性化学武器,它同泥水混合后可在施放后很长时间内保持持久的杀伤力。德军的新战术、新武器和恶劣气候再次迟滞了联军的进攻,双方再次恢复成对峙状态,直到11月20日,零度以下的气温和地上结冰才为结束这一战役提供了借口。

从1914年到1917年,双方在伊普雷进行了三次大的战役,都使用了大量的毒气,中毒总人数达130多万人,死伤50多万人。最初释放毒气的方法是在风向合适的时候将装着毒气的气罐打开,很显然,如果风向判断错误,这种方法就没有用了,再加上气罐一般都位于战壕前方,敌军的炮击很可能击碎它们,所以在实战中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在后来的战斗中,毒气改由火炮或迫击炮来释放。据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国都使用了化学武器,其种类达45种之多,毒剂量达13万吨。毒气攻击的显赫战果引起了交战各国的极大重视,各国竞相研制化学武器,并开始了化学武器与防化器材之间的角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惊艳绝伦全球最美十大冰雕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冬天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但是这和寒冷的冬天却又美得让人心醉。因为冬天的世界里,最盛产各式各样的冰雕,冰雕艺术,巧夺天工,尤其是出自大师之手,简直是美轮美奂。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城市文化一起来了解下全球最美十大冰雕吧。

斯特拉顿冰雕

该冰雕位于佛蒙特州,斯特拉顿山庄。冰雕高20英尺(约6米)其中包括31座附庸塔和瀑布。用于雕刻冰体由洒水装置工作17天完成,用于照明的冰灯重达9072吨,真可谓是大手笔。此外该冰雕晚上对游客免费开放。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可以聆听舒缓的音乐,放松身心。

凯米冰雕

该冰雕位于芬兰的凯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冰体建筑物。凯米冰雕有近20年的历史,占地面积约2.1公顷,起初它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凯米一同送给世界儿童的礼物,后来凯米每年都会翻修该冰雕以保证完整程度,但无论如何其中都会包括:宾馆,饭店和小礼拜堂。今年正好是凯米冰雕20周年,游客们可以尽情观赏冰雕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林肯冰雕

该冰雕位于新罕布尔什,它大约15米高。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尽情的滑冰,此外,夜晚的林肯冰雕最有吸引力,五彩LED灯的照耀下,美轮美奂冰的世界立刻呈现在大家眼前,让人流连忘返。

瑞士冰雪皇宫

该冰雕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峰站,少女峰站是欧洲最高的铁轨站,以至于这个冰雪皇宫是世界上最高的冰雕艺术品。皇宫里有拱形的房间,动物的雕塑品,甚至还有冰雪雕刻的家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是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是什么战役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是平型关之战,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个专有名词,指八路军115师3个团于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伏击日本第5师团21旅团辎重队,歼其1000余人的战斗。他是中国开战以来第一个歼灭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

平型关大捷不是也不能等同于平型关战役,第二战区组织的平型关战役基本是失败的,不能称为大捷,而八路军的伏击战是成功的,才可以称为大捷,两者不可混用。

平型关战斗经过

1937年8月28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表示抗战决心,把行营(前线总指挥部)设于雁门关下的岭口村一所窑洞,并同行营人员及八路军周恩来会商,制定了《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其“作战方针”为:“本军以利用山地歼灭敌人之目的,以主力配置于天镇、阳高、广灵、灵丘、平型关各地区,以一部控制大同、浑源、应县附近,以策应各方面之战斗,相机转移攻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纪念馆位于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汀泗桥(集镇)。

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分三路从广州誓师北伐。北伐军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系军阀吴佩孚节节败退。8月25日,由共产党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先遣队叶挺独立团进占蒲圻(今赤壁)中伙铺车站,切断了驻湘吴军沿粤汉铁路北撤之路。吴佩孚急忙纠集2。6万余顽敌重点驻守汀泗桥。此时,正逢秋汛,汀泗桥三面环水,东南靠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北伐中路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命令第4军主攻汀泗桥,第7军第一路直插蒲圻会攻汀泗桥,第8军一路沿长江南岸夺取嘉鱼侧击汀泗桥。8月26日凌晨4时,第4军从汀泗河南岸向驻守在北岸的塔垴山、石鼓山吴军阵地发起进攻。激战至中午12时,进攻受阻。午后,吴军1000余人在炮火掩护下出击。叶挺独立团奉命反击,经数小时激战,打退吴军反扑。27日凌晨2时,叶挺独立团以当地农协会员为向导,翻山越岭从小路绕到古塘角,南下汀泗桥,居高临下,从吴军背后发起攻击,占领汀泗桥东侧阵地,打乱吴军防御体系,吴军全线开始动摇。与此同时,第12师36团利用夜暗0汀泗河,攻占汀泗桥东南一线高地,于拂晓直取玛垴岭等主要阵地;第10师第29、30团也在拂晓向守军发起攻击,第28团向北迂回至朱家湾、山窝廖等地切断吴军退路。吴军腹背受击,沿铁路向咸宁方向溃退。叶挺独立团乘胜追击,于当日上午11时,攻占了咸宁县城(今咸宁市中心城区的永安)。28日上午,第4军全部抵达咸宁(今咸安),军长陈可钰称赞叶挺“具有军事天才,能见机进取”。此役共歼敌3400余人,缴获火炮4门,步枪1500余支。北伐军亦伤亡200余人,其中阵亡134人。第四军因此荣获“铁军”称号。

1929年10月,国民政府在当年的这个战场遗址上建北伐汀泗桥战役烈士陵园,园内有阵亡烈士墓、纪念碑、纪念亭。

2006年11月,咸安区投资兴建北伐汀泗桥战役纪念馆。2009年11月4日,正式开馆。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于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纪念馆于2009年5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古代10大以少胜多战役 第一名以2万兵力战胜70万

全文共 2508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并不是很多,毕竟当时双方在装备上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基本上只要人数占优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所以以少胜多的战役才会显得格外珍贵。像在我们比较熟悉的三国时期,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就是以少胜多的经典,但这次介绍的10大以少胜多战役过程更加艰难,有些是运气成了主因。不过实力和运气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只有做好准备的那一方最后才能迎接运气的眷顾。

古语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说明在古代,公认的认为战争就应该是以多欺少,才有胜利的机会;但是,也有极少数能够以弱胜强传奇;这十场战争就是其中佼佼者。

TOP、10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双方实力对比:曹操20万,孙刘联军5万。结果:曹操北撤,损失过半。

TOP、9 白沟河之战

1400年,建文帝军大将军李景隆率军60万人,号称百万人,进抵白沟河,谋攻燕王朱棣官邸所在地北平。燕王闻讯,率马步军20万人迎战。二十四日,燕师自苏家桥循河而进,遭到建文帝将平安所部万余人伏击,先锋官平安及大都督瞿能父子督师奋战,所向披靡。燕师死伤惨重,引军而退。

次日,朱棣复率军渡河求战,平安所部击败燕后军将领房宽部,降将陈亨中伤而逃。朱棣率精锐数干人冒矢突入阵中,杀伤建文帝军队甚众。是时,李景隆突然挥师绕出燕师背后,实施前后夹击。燕王三易其马,矢尽挥剑作战,几被瞿能所获。傍晚,瞿能复率兵搏战,俞通渊、指挥滕聚也领兵赴战,燕师惊惧。

时适旋风骤起,吹折李景隆将旗,军中为之相视而动。遂乘机以精骑突出绕其后乘风纵火,挥师猛攻,斩杀瞿能父子及俞通渊、滕聚等将领,平安为朱能所败,建文帝军队溃散,死伤10余万人。燕师追至月样桥,再败其军,杀溺蹂躏死者数万人。李景隆率余众逃往济南。

双方实力对比:朱棣20万,李景隆60万。结果:李景隆60万几乎损失殆尽,朱棣取得决定性胜利。

TOP、8 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双方实力对比:楚军五万,诸侯联军数十万;秦军四十万。结果,秦军全军覆没。

TOP、7 鄱阳湖之战

鄱阳湖之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双方实力对比:朱元璋20万,陈友谅65万。结果:朱元璋以伤亡万余代价全歼陈友谅。

TOP、6 兖州之战

兖州之战发生在192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东郡太守曹操在寿张地区击败黄巾军的作战。此战,曹操以少胜多,不仅取得了兖州根据地,而且收编精兵数万,成为曹操的基干部队,为曹操尔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结果:曹操招降了三十余万军队,整编为青州军。

TOP、5 阴晋之战

阴晋之战发生于前389年,秦国起兵50万讨伐魏国西河郡,被郡守吴起以少胜多击败秦军的著名战争。令人疑惑的是,阴晋之战却没有被《史记》及诸多史料所记载,仅在《吴子》一书中所出现,并且商鞅变法后的秦灭楚之战动用了全国的兵力也不过60万,甚至有没有此战都是令人怀疑的。

双方实力对比:魏国5万,秦国50万。结果:秦国大败,秦国退出河西之地。

TOP、4 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在公元前205年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双方实力对比:项羽3万,刘邦56万。结果:刘邦全军覆没。

TOP、3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双方实力对比:东晋8万,前秦80余万。结果:东晋以五千军队的伤亡换来了前秦的灭亡。

TOP、2 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这样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双方实力对比:绿林军1.7万,王莽43万。结果:王莽军全军覆没,王莽新朝也随之灭亡。

TOP、1 护步达冈之战

在金辽战争中,金军追击大败辽军主力于护步答冈的战略决战。此役,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此战,阿骨打歼灭辽军七十万,辽国主力尽灭。

双方实力对比:金国2万,辽国70万。结果:辽国70万几乎全军覆没,金国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第一次特莱战役 第一次特莱战役经过

全文共 2925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12世纪,位于北印度的各个地区都保守者突厥人的侵袭,犹豫加兹尼帝国的南下以及沙希亚王朝的溃败,让原本健陀罗-旁遮普防线彻底瓦解。但这些新来者在稍后又陷入中亚混战。于是,穆斯林与北印度传统王公的斗争,就被直接托付给各自的下一代继承者。

早期的古尔人 不过是加兹尼帝国的次级附庸

早在公元1011年,定居于在阿富汗中部的突厥小邦古尔,被处于鼎盛时期的加兹尼人征服。原本信仰佛教的他们,随即转化为穆斯林帝国的新兴生力军,王室也直接成为苏丹麾下的封臣。但随着北方的塞尔柱突厥反叛与加兹尼旧宗主的衰落,同处阿富汗山区的他们也自然而然的产生激烈矛盾。尽管古尔人曾三次起兵失败,还被对方斩杀过两位君主,还是在该世纪中叶稳住局面。最后成功完成逆袭,建立起横跨兴都库什山南北的新一代突厥化帝国。

以拉贾斯坦邦为基地的 乔汉王朝

与此同时,位于印度河中游的拉贾斯坦邦,也诞生了具有霸主特制的乔汉王朝。作为典型的印度传统势力,他们在众多小邦的混战中脱颖而出,并对德里和曲女城的王公都保持压制。由于突厥人的步步紧逼,其最高君主也成为反穆斯林阵营的首领。只是由于先前的加兹尼人势力衰微,才让激烈的冲突被延缓了较长时间。

成功兼并所有加兹尼领地的 穆仪兹丁

到了1175-86年间,古尔苏丹穆仪兹丁数次派兵南下。在拿下位于旁遮普中部的木尔坦城和南部的拉合尔后,基本完成了对前加兹尼朝余孽的清洗工作。但统领各突厥军团势力的刚需,让他们必须加紧对周边地区的侵占。考虑到此时的中亚大部分区域,还由花剌子模和西辽这两大帝国控制,南方的印度势必成为压力的最终宣泄口。

传统印度艺术风格中的普利特维拉二世形象

很快,穆仪兹丁派自己的首席法官哈姆扎担任特使,造访了乔汉王朝的都城沙坎伯。根据穆斯林史学家的描述,这位学识渊博的文官向印度国王传达了苏丹口谕。其内容无外乎是要求对方改宗伊斯兰,并且向崛起的古尔帝国称臣纳贡。但在印度教典籍中,贵为霸主的普利特维拉二世却直接嘲讽对方君主。不仅称穆仪兹丁是样貌丑陋的吃牛肉恶魔,还认为其过于白皙的长相是皮肤病所致,连说话的声调都像是乌鸦。这番尖锐的回复过后,双方战争的爆发也就指日可待。

古尔帝国与乔汉王朝的对峙

公元1191年冬季,号称100000人的古尔军队从旁遮普南下,蹂躏乔汉王朝的北部属地哈里亚纳邦。但印度人也很快集结了重兵防御,将完全以骑兵为主的突厥人挡在营地和主要城镇之外。许多地方神庙在关键时刻成为基层指挥中心,让各级刹帝利武士们得以迅速转入战时状态。几乎是全骑兵出阵的古尔人,则暂时对这种比较严密的体系缺乏制约手段。

战场所在的特莱要塞位置

眼看无法继续讨得便宜,穆仪兹丁便决定见好就收的返回北方休整部队。直到部队已经开拔,才发现对手普利特维拉二世也亲临现场,身边还簇拥着大量赶来支援的印度王公。于是就临时改变计划,决定用一场大规模会战予以歼灭,重现当年加兹尼帝国在白沙瓦之战中的辉煌。

第一次特莱战役中的两军布阵

当年11月3日,两军在哈里亚纳邦的特莱要塞附近拉开架势。穆仪兹丁根据突厥军事传统,将实际上可能只有12000人的骑兵分为前后两线。其中的第一线力量较为薄弱,大都是用于袭扰和诱敌部落轻骑兵。真正被寄予厚望的第二线部队,也根据需要被划分为左中右三个分队。以古拉姆近卫军为核心的古尔人本部,处于战阵的最中央位置。两翼则是来自信德、犍陀罗和旁遮普等地的附庸部队,其中既有加兹尼时代的突厥化骑兵,也不乏一些靠合作保留原有地位的印度教小王公。

古尔苏丹麾下 有不少加兹尼时代留下的突厥-印度士兵

普利特维拉二世也有号称200000的军队规模,但真正的作战人员可能只是这个数字的1/10。他们将1000头各级封建主提供大象,全部平均分配在最前线位置。后面才是来自拉贾斯坦、德干高原与恒河上游的地方骑兵,以及更多由他们随行带来的步兵。因为数量庞大且战场空间有限,这些北印度地区的军事精华也必须呈两线纵深配置。所以,普利特维拉虽然依照旧俗乘大象督战,身边也不缺少能提供掩护的步骑兵力量。

乘坐战象出行的拉其普特人君主

战役开始后,穆仪兹丁首先派出突厥轻骑兵上前骚扰,企图以密集的复合弓火力激怒成群战象。但印度人显然是有备而来,在每头大象身边安排弓箭手掩护。加之古尔第一线部队的数量非常有限,整条战线又被拉的很长,让这次袭扰的效果非常差劲。普利特维拉也非常注重三线部队的移动节奏,坚决不让象队独自发起追击,而是要求全军以中速向前碾压。此举完全出乎突厥轻骑兵的预料,让古尔人的一线很快撤退到原先位置。

古尔帝国的突厥轻骑兵 在战斗中作为有限

穆仪兹丁发现情况不妙,立即命令中央的近卫军上前顶防。然而,就在他们与战象展开缠斗之际,众多印度土邦的步兵也抱团跟了上来。由于突厥人此行没有自己的步兵队伍,只能单纯的在马上迎击大股来敌。虽然个人技巧非常娴熟、战斗意志也十分高昂,却架不住对面合成化部队的连续进攻。因为有大批士兵保护,战象并没有因独自承受太多攻击而失去控制。相反,居于高处的武士还可以有选择的使用弓箭和标枪,点杀一些看似重要的敌方将士。大量步行弓箭手的火力输出,也让对面的突厥人应付不暇。他们跟前的步兵头领,则有效挡住了古拉姆重骑兵的迂回企图,与大象一起压缩敌人的活动范围。

被许多突厥化帝国视为武力核心的 古拉姆奴隶骑兵

当然,双方更多骑兵的两翼交手,也影响着战役的胜负归属。穆仪兹丁的藩属们虽然同样战力不俗,却要面对数量远多于自己的印度骑手。特别是来自拉贾斯坦邦的拉其普特人,也曾是早年南下的中亚征服者后裔。那些身上流淌着斯基泰、帕提亚、希腊、吐火罗甚至是部分突厥血统的刹帝利武士,或许难以同精锐的具装骑兵交锋,却不惧怕和只有轻装的骑射手抗衡。尤其在弓箭难以施展的近距离交锋中,拥有更多日常训练的刹帝利们自然比牧民更有优势。因此,印度联军很快在激战中获胜,将古尔人的两翼逐出战场。

拉其普特人的战象+骑兵组合

此时的穆仪兹丁却不准备就此放弃。因为麾下们尽管在各条战线都遭压制,却依然能有的放矢的保持进退,并无惨重伤亡和崩溃迹象。反倒是印度人的阵型出现松动,看上去是仍有翻盘机会。于是,在确定对方君主的所在位置后,立即率身边近侍一起发起斩首行动。期间,他用骑枪成功击中普利特维拉的嘴部,砸掉了后者的两颗门牙。但印度大君也从战象上掷出标枪,击穿突厥大佬的手臂。幸亏有身边的侍从帮忙牵马撤离,才让堂堂苏丹不至于沦为偶像崇拜者的战俘。

印度传统画作中的穆仪兹丁vs普利特维拉

然而,穆仪兹丁的狼狈退场,还是很快影响到整支古尔军队的士气。由于迟迟不能扭转被动局面,他们在人马匮乏后露出怯意。苏丹受伤的消息很快在各分队中传递,进而引发整体性的急速奔逃。好在印度人同样被厮杀搞的精疲力尽,才让他们得以安然退回到犍陀罗等地。但准备充分的他们,还是拿下来这场第一次特莱战役的胜利。穆斯林突厥们虽然损失有限,却饱尝到数百年来的最大败绩。

北印度联军 只是获得暂时的胜利

不过,还是有少量古尔帝国的残军,依旧据守着特莱要塞。普利特维拉自知没有全面反扑的能力,便在解散大部分人马后,继续用少量属下实施包围。双方都十分清楚,眼前的局面不过是暂时休战。更为血腥的较量,则会在来年的同一片场地上再度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别列津纳河战役是怎样的?揭秘法兰西大溃败

全文共 1888 字

+ 加入清单

在小雅罗斯拉维茨战役结束之后,由于法兰西军队没能够打开通往卡卢加的道路,所以就不得不沿着原先他们进攻莫斯科市的线路,也有是老斯摩棱斯克一线开始撤退,基本上可以说就是原路返回了。这一路上补给十分匮乏,沿途的道路、村庄都遭到了法军的洗劫与严重的毁坏,再加上一路上又有很多人死在了寒风当中,是的大量的非战斗人减员。而且时不时的还遭到游击队和哥萨克骑兵的攻击,损失十分惨重,补给线几乎被完全切断,士气已经完全降到了谷底。

并且原先是补给基地的斯摩棱斯克,原有的补给却已由之前驻军消耗殆尽,原先拿破仑也想撤往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但就在即将开拔之时,却传来明斯克已经被夺走。

至1812年11月,法军相继放弃了斯摩棱斯克、维亚济马、明斯克等多个据点,拿破仑不得已只好率军退往别列津纳河一带,以便从鲍里索夫城渡河。

一方士气如虹,一方残兵败将,战局已经没有逆转的可能,就看拿破仑能带走多少人了。

才开始撤退不久,就在克拉斯诺被挡住了去路,拿破仑动用达武军和近卫军才与欧仁亲王共同击退俄军。而内伊指挥的后卫部队也一度被俄军切断,经过一翻苦战才终于杀出重围,与主力会合,但在抢渡第聂伯河时,却又因冰裂而跌入水中溺死或冻死,原先六千人的部队仅剩八百人。

在11月16日-18日三天的交战中伤亡6000余人,被俘2.6万人,损失了几乎全部炮兵。被打散的法军残部,其中包括与维特根施泰因军团相对峙的部队均沿波里索夫大道向别津纳河方向撤退。

俄西线第3集团军和维特根施泰因军团各部在向别列津纳推进的途中,在波里索夫地区布成了一个“口袋”,使被俄军主力从东面迫退下来并陷入四面被围的法军陷入口袋内。

但是,由于彼得·克里斯蒂安诺维奇·维特根施泰因行动踌躇和齐查戈夫被敌人的佯动所迷惑,违反库图佐夫的命令,将本部主力从波里索夫向南调到了扎博舍维奇而造成错误,使拿破仑能够做好在斯图焦恩卡抢渡别列津纳河的准备工作。

11月21日,就在法军正撤退往河边时,却传来鲍里索夫城被奇恰戈夫攻占的消息,虽然不久后被乌迪诺军夺回,但原先被俄军烧毁的桥梁,却因为对方仍占据对岸而无法进行修复。更要命的是,天气居然回暖,冰河融化,别列津纳河水氾滥,大块浮冰顺流而下,使得法军无法跋涉过河。法军残部在此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机。

此时的法军仍有4万士兵和4万非战斗人员,而围追堵截的俄军有11万(其中库图佐夫亲自指挥5万军队)。

拿破仑临危镇定,他故意装出一副仍然要在鲍里索夫架桥渡河的样子以迷惑俄军,暗中却委派一名曾在华格姆战役中成功架桥的炮兵将军去更北边的上游河段寻找架桥位置,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点,法军将少量的哥萨克巡逻队驱散,夺取了该渡河点。尽管寒风凛冽,冰水刺骨,法军炮兵和工兵还是克服重重的困难,在11月25日建起了两座救命之桥,一座供步兵通过,另一座让火炮和运输车辆通过。

为了渡河活命,法军人人争先恐后,这两座桥上的拥挤状况简直是不堪入目。拿破仑为此还下过命令,要求必须减少辎重,所有将领及参谋军官指要有辎重车的,均应烧去一半,并将马匹交由炮兵使用。但是实际情况却还是很糟糕,许多人违命不从,结果大批官兵与骡马车辆挤成一团,不少人被推入河里淹死。而俄军从三面杀来,奇恰戈夫在南,威特根斯坦在北,库图佐夫在东,令法军陷入极度恐慌。附近的俄军还不时向桥上炮轰,更加剧了渡河时的混乱。

11月29日晨,维克多的后卫部队过桥之后,立即将桥焚毁,这才逃离了俄军的追杀。但是仍有一万多的掉队人员未能及渡河,以及四万余人的非战斗人员,结果大多被俘、被杀或溺死。

法军丧失了全部骑兵和几乎所有炮兵,只剩三万人退出国境。

在11月26-28日的别列津纳河之战中,33000名法军遭到64000名俄军的进攻,内伊和乌迪诺元帅在右岸拼命抵抗奇恰戈夫海军上将的进攻,力保桥头堡不失,保证拿破仑一世和残军逃走。内伊是最后一位离开俄罗斯的法国人。

经此一役,拿破仑丧失了所有骑兵和几乎全部炮兵,率领着残部近一万人逃离了俄国,只有在翼侧的麦克唐纳和施瓦岑贝格2军团保全了下来。

抢渡别列津纳河虽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败,但能从四面楚歌的险境之中逃脱,仍可算的上是拿破仑的一项杰出成就。12月5日拿破仑在斯莫尔冈将其残部交由缪拉指挥,自己则由科兰古等几名近臣陪同下,乘坐雪橇经华沙赶回巴黎。不久缪拉也甩摊子不干,把任务交给了欧仁亲王。

12月18日,他终于回到了杜伊勒里宫,并且迅速重整旗鼓。而俄军在追击的同时也遭受到了法军的强力阻击,尽管人数占优,但都是地方民兵和新兵蛋子,缺乏足够的精锐老兵,不断遭受损失,不得不停止追击的脚步。

双方此时再次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是真的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