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陈情令的名字是什么意思精选11篇

浏览

5464

文章

11

篇1:三寸丁谷树皮是什么意思?为何武大郎又会叫这个名字?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三寸丁谷树皮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小编反正是孤陋寡闻了,第一次听说这个说法,所以小编就要问了,这个三寸丁谷树皮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而且这个说法还在武大郎的头上有出现过,所以这个武大郎又为什么叫三寸丁谷树皮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为什么吧,看看其中的具体原因吧!

“三寸丁”,把武大郎的低、矮夸张地写了出来,同时也隐含了对武大郎不像男人的嘲笑。男人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是高大、威猛的。武大郎中的“大”,除了排行第一外,在此处也隐指“高大”的意思。构树低矮,枝叶繁茂,木质松软,主干细矮、多节、软棉,做木料,百无一用;做木柴,多烟不燃。在农村是没人种、没人用、没人管的野树。用谷树来形容武大,其实是说武大郎的没用,不能支撑起这个家,不能像男人一样,成为这个家的顶门杠,不是男人。

“三寸丁”意思是没用的男人,古代的尺比现在小,约为23厘米,“糓”是一种树的名字,树皮当时是造纸的原料,没有别的用,“糓树皮”意思也是没有用。因“糓”左下角是木,与“榖”左下角是禾字形相近,误当成一字,现在“糓”简化为“谷”就成了“谷树皮”。“三寸丁,谷树皮”水浒中写道:人见他为人懦弱,模样猥衰,起了他个浑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

无论怎么说,从武大郎在水浒中的表现来看,他就是一个身材矮小、长相丑陋且头脑智商都有问题的人,所以称其为三寸丁谷树皮,正是恰如其分。至于“谷树皮”,在古代,这个“谷”是简化字,谷(当作毅),毅树,树皮粗操,形容丑。武大郎浑名的后三字应是“毅树皮”,形容武大郎皮肤很差,皮糙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月上重火名字什么意思 剧情为什么不吸引人

全文共 1538 字

+ 加入清单

《月上重火》目前正好播出一半,有的观众却觉得剧情越来越不吸引人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部剧结合了古装、武侠、悬疑等元素,但核心还是讲述上官透和重雪芝之间的爱情故事。一般重点是儿女情长的剧集,都会有个基本公式,近期类似的剧实在太多,所以《月上重火》就显得有些审美疲劳了。如果放一段时间再看,可能会有动力一些。关于剧名是有哪些含义,下面就来了解看看吧。月上重火名字什么意思

首先,这个剧名和男女主角的名字有关,男女主的名字分别是上官透和重雪芝,和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名字也不是相同的,《月上重火》的上和重字就分别代表了上官透和重雪芝,这部剧的主要剧情也是围绕着两人逐渐展开的,所以这个名字的第一层含义应该是想突出男女主角身份。

再一个《月上重火》包括的还是剧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地点,分别是月上谷和重火宫,月上谷中有男主角上官透,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地方。而重火宫又是女主重雪芝从小到大生长的地方,也是上官透、夏轻眉、穆远等人爱恨情仇的根源之地。

这部剧的名字也包含着男女主感情的变化,从重雪芝离开重火宫和上官透离开月上谷后,两人的命运以及情感纠葛就已经注定,两人的感情是在月上谷确定的,在灵剑山庄短暂的分手,最后到重火宫两人又再续前缘走到一起,这么复杂的感情都被包含在剧名中了。

该剧的名字其实还象征了最后一层含义,其实月上重火的意思是月亮上空燃烧着重重火焰,原本皎洁明亮的月亮变成了血红色。通过这个也暗示着重雪芝和上官透的虐心爱恋,从现在的剧情来看两人之间也不过是只有一点点小的误会,但是据小编了解后期的剧情真是无比的虐心。

上官透被幕后黑手击落悬崖并被囚禁,而重雪芝也是无奈之下和穆远成亲,所以说该剧的悲剧也即将来临。罗云熙在剧中饰演的上官透虽然表面上看上去十分潇洒,但是小编觉得他与润玉和容齐这两个人物的悲剧程度差不多,小编真是看不得罗云熙的虐心苦情剧,但是终究也是避免不了这样的结局。

真心希望大家能够提前打好预防针,只有先承受了男女主角的痴心虐恋才能迎接来雨后的彩虹。你们还知道《月上重火》有哪些含义吗?你们喜欢看罗云熙的虐心剧吗?月上重火剧情为什么不吸引人

《月上重火》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爱情故事,只不过这个爱情故事中间经历了些许波折,让观众看起来大都有种受虐的感觉,一边希望主角重火宫重雪芝和月上谷谷主上官透能赶紧和和美美的在一起,一方面又恨不得骂死编剧和原书作者。

起初两人因为奉天英雄大会而相识,重火宫的秘籍《宫神九式》被偷,少公主重雪芝无奈之下只能出逃,在出逃期间重雪芝多次遇到危险都是由上官透解救的。

于是慢慢的两个人开始心生爱慕,谁想到感情刚刚萌生,却知道原来上官透的父亲曾经写过两本专门对付《宫神九式》的武功秘籍,两人因为父辈的原因分开。

后来武林上出现了利用《宫神九式》杀人的神秘人,两人暂时放下爱情,开始一层一层调查,并且找到了真正危害武林的幕后黑手,也就是穆远,最后穆远跳下了悬崖,武林浩劫结束了,两个人也因为经历了这些波折与危险让彼此的心变得更近了,开启了幸福的生活。

演技、剧情和颜值三者都在线是该剧让大家看了就欲罢不能、又爱又恨的最大原因。

女主由新进小花陈钰琪出演,男主则是由出演小鱼仙倌而大放异彩、声名鹊起的罗云熙主演,两者不管在颜值、演技上都是可圈可点的,许多原著党看了一集电视剧之后就表示值得追,肯定会追。

另外,该剧的电视剧情节跟小说之间是很匹配的,整体的还原度很高,在小说中用文字所描述出来的,那些原来是靠着人们自己想象的画面,后期也通过动态的呈现展示了出来,让人们的想象得到了完满。

总的来说,《月上重火》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看了之后大多人都会开始向往这样的爱情,陷入两人的爱恨纠葛中无法自拔,甚至还会自动进行角色代入,在电视剧中以自己喜爱的角色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爱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江疏影名字中的疏影出自哪首诗 疏影是指什么意思

全文共 388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韩国人好像又又又在搞事情哦,他们说这个江疏影的名字是韩国名字,我们也不想理这样的事情了,直接拿证据说话,而且江疏影本人也拿出了证据了,哈哈,所以韩国人你们的脸蛋疼吗?那么这个江疏影的名字出自于哪首诗呢?江疏影的疏影又指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学习看看!1、江疏影的疏影出自哪首诗

江疏影的疏影出自:《山园小梅》这一首诗,这一首诗是北宋的林逋写的。2、《山园小梅》全诗

作者:北宋-林逋

《山园小梅·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山园小梅·其二》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3、疏影是指什么意思

疏影的意思就是稀疏的影儿。4、《山园小梅》全诗翻译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梅花像剪碎的丝绸点缀着酥酪般的枝干,要画出那姿态和布局确实为难。

整个白天直到日薄西山都可以尽情享受春天的温暖,等到夜晚霜寒露重时应该会胆怯吧?

清新鲜艳的梅花只能让隔壁的僧人爱惜,被人冷落也不愿让城里的俗人来观赏。

回忆过去在梅花盛开、酒旗飘拂的江南路上,微风吹过,梅花簌簌地坠到马鞍上。5、《山园小梅》全诗赏析

《山园小梅二首》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这首组诗突出地写出梅花特有的姿态美和高洁的品性,以梅的品性比喻自己孤高幽逸的生活情趣。作者赋予梅花以人的品格,作者与梅花的关系达到了精神上的无间契合。

第一首诗开头先写梅花的品质不同凡花。颔联从姿态和香气上完美地表现出梅花的淡雅和娴静。颈联从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侧面加强前一联描绘出来的梅花的美。最后说可以亲近梅花的,幸喜还有低吟诗句那样的清雅,而不须要酒宴歌舞这样的豪华。

第二首诗首联写梅花像是剪碎的丝织品,自然且画不出来。颔联写梅花享受春晚日落而受不住寒冷霜夜,表达出诗人对梅花的无比深情。颈联把“邻僧”和“俗客”对举,用以赞美梅花孤高绝俗的品性。尾联描写落下的梅花打着走在江南路上吟诗者的马鞍,以此作结,饶有情趣。

第一首诗一开端就突写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它是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丽动人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了。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作者虽是咏梅,实则是他“弗趋荣利”、“趣向博远”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其诗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如果说首联是作者对梅花所发的感喟,那么颔联则是进入到对梅花具体形象的描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尤其是“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形成;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极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朦胧月色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更何况是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使之陶醉。这两句咏梅诗,在艺术上可说臻于极至,故一直为后人所称颂。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己《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

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可见林逋点化诗句的才华。

作者写尽梅花姿质后,掉转笔头,从客观上着意泻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霜禽,一作冬鸟,一作白鹤,白鸟。依据林逋“梅妻鹤子”的情趣,还是当“白鹤”解释为好。前句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来赏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先偷眼”三字写得何等传神!作者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又是何等细致!后句则变换手法,用设想之词,来写假托之物,意味深邃。而“合断魂”一词更是下得凄苦凝重,因爱梅而至销魂,这就把蝴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顶端。通过颈联的拟人化手法,从而更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幽居之乐。联中那不为人经意的“霜”、“粉”二字,也实是经诗人精心择取,用来表现他高洁情操和淡远的趣味。

以上三联,作者是把梅当作主体,诗人的感情是通过议论、叙述、拟人等手法隐曲地体现在咏梅之中。至尾联主体的梅花转化为客体,成为被欣赏的对象。而作者则从客体变为主体,他的感情由隐至显,从借物抒怀变为直抒胸臆:“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在赏梅中低声吟诗,使幽居生活平添几分雅兴,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真是别具风情,根本不须音乐、饮宴那些热闹的俗情来凑趣。这就把诗人的理想、情操、趣味全盘托出,使咏物与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进步。

第二首诗开头两句是说梅花像是剪碎了的丝织品,上面涂了油酥,正反面有深有浅,多么自然,画是画不出来的。这里用精细轻薄的丝织品绢和油酥制品来比喻悔花的滋润柔美,十分传神。这在宋代诗词作品中一不乏其例,如苏轼《腊梅》诗中就有“天工点酥作梅花”的句子。“向背”、“稀稠”描绘了在白天丽日高照下的梅花风姿。接下去说梅花在整个白天直到日薄西山这段时间里,可以尽情地享受春天的温暖,但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在严霜的侵袭下,梅花可能要受不了吧。梅花本来是以其经霜耐寒的品格受到人们称赞的,“霜深应怯”的顾虑似乎大可不必,但正是这不必要顾虑的顾虑,才能表达出诗人对梅花的无比深情。

五、六两句是赞美梅花孤高绝俗的品性:清新鲜艳的梅花只能让隔壁的僧人爱惜,尽管它被冷落,但还是不愿让城里的人来观赏。把“邻僧”和“俗客”对举,是因为佛门弟子信奉清净无为的教义,往往和隐逸之士的思想非常合拍,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政治上遭到挫折后,就以“诗佛”自居,“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看破红尘,成为佛门信徒。二十年足迹不进城市的林逋也是如此。末尾两句是说:回忆过去在梅花盛开、洒旗飘拂的江南路上,微风吹过,梅花簌簌地坠到马鞍上,叫人情不自禁地吟起诗来。以此作结,饶有情趣。

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这组诗单言山园小梅,实非易事,但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其成为一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绝也。

诗人具体写梅画梅时,虚实结合,对比呈现,使得全诗节奏起伏跌宕,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静相宜,观景如梦如幻,充分体现了“山园”的绝妙之处,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一点,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精神品格。此二绝也。

作者以梅自况,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一贯追求,然而也颇具特色。单就“疏影”一联而言,欧阳修说:“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已《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王士朋对其评价更高,誉之为千古绝唱:“暗香和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因为这联特别出名,所以“疏影”、“暗香”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梅词的调名,如姜夔有两首咏梅词即题为《暗香》、《疏影》,此后即成为咏梅的专有名词,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这只说到了其一,更为重要的是梅在林逋的笔下,不再是浑身冷香了,而是充满了一种“丰满的美丽”,很有精神,很有力度,也很温度,很有未来。正因为如此,该诗才有着强烈的现实感,让人感到很真实,回到它的起始状态,作为“梅妻鹤子”的林逋,写出此种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诗句来,是一种富有力量的心灵审美。此三绝也。

作者写出此种妙句,亦非唾手可得。宋初另有相当多的诗人,偏重以苦吟的写作方法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达或是失意怅惘、或是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这主要是继承了唐代贾岛、姚合一派的风格,林逋就是这些诗人之一。另外,这组诗格局未免太小,后面自命清高的标榜,也实在有唯恐不为人知的味道。6、作者林逋简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曹操为什么小名叫"阿瞒"?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在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枭雄曹操有一个小名叫做阿瞒,有些标题也会直接拿“曹阿瞒”来代替曹操。“瞒”这个字听起来可没有那么好,毕竟代表着欺骗、隐瞒的意思,那么为什么曹家会给曹操取一个这样的小名呢?这个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在看古代典籍的时候,是很少看到古人的小名的,因为小名一般是家族之内才用的昵称。但有两个人的小名很有名,一是曹操,小名吉利,也叫阿瞒;另一位就是刘禅,小名阿斗。别看刘阿斗成就不大,人家这名字倒来的大气,据说当时刘备做了一梦,气吞北斗,因此给儿子起名阿斗。那曹操为什么小名叫做阿瞒呢?

瞒这个词可不好,比如隐瞒、欺瞒,都不是什么好词,都有撒谎、遮掩、欺骗的意思。给孩子起个什么名不好,干嘛起这样一个名字呢?

据《礼记》的有关记载,古人出生三个月之内,父母为其命名;男子二十而冠,这个时候要起字,名与字相表里。一个人刚降生之时,父母往往要给孩子起个“乳名”,也叫小名。当时,新生儿死亡率高,为了孩子好养活,大人一般会为孩子起一个“贱名”,诸如阿猫、阿狗之类。比如西汉大文豪司马相如小名犬子,南朝刘宋高祖刘裕小名寄奴,北魏道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宋代宰相王安石小名獾儿。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小名叫做砖儿,是因为其母在如厕时生下了他,额部被一块砖头所伤。五代吴越国王钱镠小名婆留,因为他出生时,天生异象,其父觉得不祥,打算将其丢弃水井之中,但钱镠的祖母则坚决要养活他,于是便给他取了“婆留”这个小名。

曹操的父母完全可以给他起个大毛、二狗之类的小名,但阿瞒这个小名却不像贱名,因为瞒是个“坏”词,而不是“贱”词。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据亳州人说是这样的:曹操的父亲曹嵩原本是夏侯家的人,后来过继给了宦官曹腾。曹嵩后来生下了曹操,曹家欣喜若狂。不巧的是,此时的夏侯家生不出男孩了,曹家很担心夏侯家会把曹操给要回去,因此更是把曹操给藏了起来,也就是瞒了起来,日子一久,就索性叫阿瞒了。

但这个传说并不十分靠谱,一是夏侯家和曹家真正的关系是否真从兄弟没有定论,二是夏侯家本身是个大家族,男孩很多,完全没必要从曹家要回来。

那“阿瞒”这个名字是从哪里流传下来的呢?来自裴松之注的《三国志》,那裴松之又从哪里知道的呢?来自《曹瞒传》。而《曹瞒传》为三国时期吴国人所著,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书中描写的曹操多为负面,内容有很大的偏见内容大多奇怪浮夸,像小说一样,可信度极低。就在这本书里,蔑称曹操为曹阿瞒。有人猜测,曹操小名应该叫阿满,但是因为曹操生性多疑狡诈,计谋百出,再加上东吴人对曹操的偏见,干脆就叫他做“阿瞒”了。不过,这个阿瞒倒真是符合曹操的形象,于是也就被芸芸众生所欣然接受,再加上小说、评书的影响,就变得无人不知了。

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猜测,谁也不能去问问了。再说阿瞒也未必一定是坏词,就像我们经常叫宝宝“小臭臭”一样,其实也是昵称,据说唐玄宗的小名也叫阿瞒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街舞locking是什么意思?locking名字是怎么来的?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locking即街舞中的锁舞,起源于60年代,它由Cambell领衔的团队发明,是最早成型的街舞舞种。手腕手臂的快速旋转与指向,动作的突然定格,伴以各种拍手、跳跃及劈叉等技术为其主要特征。

锁舞(Locking,最初称为Campbellocking)是funk dance和街舞中的一种舞风,现今也与嘻哈(hip-hop)有所关联。锁舞依赖快速、明显的手臂及手部运动,搭配比较放松的臀部和腿部。这些运动通常又大又夸张,往往极具韵律感并且和音乐紧密接合。锁舞是相当表演导向的,经常借由微笑或高举双手击掌来与观众互动,有些动作在本质上相当具有喜剧性质。

Locking这个名字是由“锁”的动作的概念而来,这个概念基本上是指从一个很迅速的运动中凝固不动,然后停在一个特定的姿势,短暂地保持那样的姿势之后,又继续 恢复到原来的速度。锁的动作就会与许多相对快速而连续不断的运动产生一种强烈的对比。锁的动作向着观众或其他舞者施展,并且结合了默剧风格的表演。Locking包含了相当多的特技以及严苛的肢体活动,例如炸膝盖及劈腿。这些动作经常需要某种形式的膝盖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火神山雷神山名字由来 为什么叫火神山雷神山代表什么意思

全文共 145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最近在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事件一直都在持续,不管是网络还是电视的报道,都牵动着很多人的心,而在火神山和雷神山建造的两座医院,也是仿照非典时期建造的小汤山医院而建造的,专门为了抗击病毒建造的医院。不过这两座山的名字来历又是什么,为什么叫做火神山和雷神山?这两座山的名字有什么寓意,又寄托着人们对于抗击病毒的什么美好愿望呢?1.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

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是参照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在武汉职工疗养院建设一座专门医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医院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可容纳700-1000张床位。

2020年1月24日,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相关设计方案完成;2020年1月29日,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建设已进入病房安装攻坚期,预计2月5日可按期交付。

武汉雷神山医院,床位1300张。

2020年1月25日,武汉市决定建造武汉雷神山医院。

2020年1月28日上午11时中国铁塔完成了武汉雷神山医院通信基站基础设施新建及改造任务。2.火神山和雷神山有什么来历

将于2月3日前建成交付使用的火神山医院,其“火神山”并非属地的原名,它是近日被建设者们赋予特殊意义的最新命名。原来,楚文化传说中的湖北乃古楚之地,而楚国人被认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祝融(帝喾)则是黄帝的子孙。人的肺部五行属金,火克金。而荼毒人类肺部的新型冠状病毒惧怕高温,火神正好能驱瘟神,于是“火神山”之名应运而生。

至于雷神山,也是对应着中国民俗文化的传说:雷神是惩罚罪恶之神。凡有违背人伦法理且犯下不可饶恕罪责者,则将遭受五雷轰顶而毙亡。这便是“雷神山”一名的来历。

今天的中国,举国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一场防控阻击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民战争正在取得胜利,此刻有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加盟”,人们的精神力量更加充分。3.建设历程

火神山医院

2020年1月23日下午,武汉市城建局紧急召集中建三局等单位举行专题会议,要求参照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在武汉职工疗养院建设一座专门医院——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相关设计方案将在24日完成,预计于2月3日前建成投入使用。

2020年1月24日凌晨,医院建设指挥部已调集了35台铲车、10台推土机和8台压路机抵达医院建设现场,开始了土地平整等相关准备工作。

2020年1月29日,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建设已进入病房安装攻坚期。现场4000余名工人,近千台大型机械24小时轮班继续抢建。场地平整和回填全部完成,板房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约90%;300多个箱式板房骨架安装已经完成,约400个场外板房完成拼装;水电暖通、机电设备等材料全面到位,已同步开始作业。

预计2020年2月5日,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可按期交付。

雷神山医院

2020年1月25日下午3点半,武汉市防疫指挥部举行调度会,决定在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之外,再建一所“小汤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预计2020年2月5日建成。

已完成建筑总平面、6个护理单元的基础图以及水电总图,并已提供施工单位现场施工。

预计2月2日可整体移交军方管理。

2020年1月28日11时,中国铁塔湖北武汉市分公司“雷神山突击队”顺利完成了武汉雷神山医院通信基站基础设施的新建及改造任务,待运营商安装设备后将在医院工程主体交付前提供服务。

2020年1月28日,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成立临时党委。截至当天,雷神山医院项目医疗隔离区管线沟槽开挖、贝雷梁安装全部完成,并启动土方回填、HDPE膜施工,医护人员住宿区开始搭设板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阿曼达什么意思 为什么这么多人爱这个名字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起名的时候都会在起一个英文名字,几乎都是寓意好的视屏或者可爱的,活泼的,寄托希望的名字,那么阿曼达是很么意思

阿曼达是英文Amand翻译过来的读法,意思是值得爱的,一般是用于人名,父母给孩子起这个名字是希望孩子可以值得被人爱。

Amand的意思是有爱的,被爱的 可爱的、值得爱的,Amand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女性形式的AMANDUS。然而,它不是在中世纪使用,在17世纪,它是由作家和诗人,直接基于拉丁阿曼达可爱,值得爱。

阿曼达这个名字好像和艾米丽一样有一种魔力一般,但凡是名字里有这两个词的超模都是颜值爆表,身材超级火辣,超模阿曼达帕里斯,性感深入人心;女演员Amanda Seyfried阿曼达·塞弗里德颜值爆表。

阿曼达是英文Amand翻译过来的读法,意思是值得爱的,一般是用于人名,父母给孩子起这个名字是希望孩子可以值得被人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智熏裙是什么裙子?名字有什么意思?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智熏裙在网上出现的频率太高了,到底是什么裙子能让万千少女这么着迷,接下来说一说智熏裙是什么意思

智熏裙是从网红邱智熏穿衣风格中衍生出来的裙子,好比从晚晚衍生出来的晚晚风。

网红邱智熏的穿衣风格和晚晚类似,多为莫兰蒂色系穿搭,给人以温柔、高雅、气质的感觉,但晚晚风多简约素雅,无太多修饰,邱智熏则有较多的蕾丝、褶皱、系带等元素,风格更加繁复、精致,穿上如穿行于朦朦胧胧的古典柔光轻纱中,时慵懒、时浪漫、时活泼,如欧洲中世纪油画上的女郎,如梦似幻,智熏裙指的则是带有欧洲中世纪风格的,莫兰蒂色系,有蕾丝、系带、褶皱等精致小细节的裙子。

智熏裙的意思是以邱智熏的名字命名的裙子,指的则是带有欧洲中世纪风格的,莫兰蒂色系,有蕾丝、系带、褶皱等精致小细节的裙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世界七大洲的名字都是什么意思?原来都不是这么叫的!

全文共 3118 字

+ 加入清单

”洲” 本意是指水中的陆地,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写作”州”,后人加水部以区别州县之意,特指地球上陆地的大的划区。

大洲的概念其实出现很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欧洲人所知的地球划分为三部分——欧洲、亚洲和利比亚(即非洲北部地区)。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划分是在地理大发现,人类全面掌握了地球海陆分布以后划定的。

而在此之前,人类并不知道世界上各大洲的陆地情况。在人类历史的很长时间内,亚欧非大陆才是人类文明活动的主要地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七大洲对比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张,美洲、大洋洲、南极洲这些以前的“未知之地“才逐渐登场,进入人们的视野。

世界七大洲,除了大洋洲、南极洲还能从中文名称上看出一些意义之外,像亚洲、欧洲、非洲、美洲这些中文名称,基本都是音译过来的,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今天,地图会就简单梳理一下七大洲名称的来历。

亚洲(ASIA)

亚洲,全称“亚细亚洲”,英文为“Asia”。亚洲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它的名字也最古老。

一般认为,“亚细亚”这一名称来源于古代腓尼基人。他们生活在地中海东岸(大约在今天的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善于航海与经商。

为方便确定方位,他们把爱琴海(位于地中海东部,在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海域)以东的地区泛称为“Asu”,意即“日出之地”。

后来传到希腊,演变成“Ασία”,到拉丁语中的写成“Asia”。

地中海东部区域。土耳其所在的安纳托利亚半岛又称为小亚细亚半岛

所以,“亚细亚”最开始所指的范围很小,主要是今天土耳其亚洲部分的最西部。到公元前一世纪,“Asia”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政省的名称。后来范围又逐渐扩大,指代整个亚洲地区。

欧洲(EUROPE)

欧洲,全称“欧罗巴洲”,英文为“Europe”。和“Asia”一样,这个词也来源于腓尼基语。原词为“Ereb”,意为“日落之地”。

在希腊神话中,欧罗巴是腓尼基国王的女儿,被众神之王宙斯所爱慕。

神话中的欧罗巴公主

宙斯将她带到远方一块大陆共同生活,这块大陆也就以这位美丽的公主的名字命名。根据神话,欧罗巴也是欧洲最初的人类,也就是说欧洲人都是她的孩子。

欧亚分界线历史上一直都在变动,而使用时期最长的分界线是“黑海-亚述海-顿河”一线,近代史发韧的年代,才渐渐演变成“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这一线。

欧洲与亚洲的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与非洲的分界:直

可能有人要问,亚洲和欧洲都是同一片大陆上的,为什么要分两个洲呢?

这主要有文化、宗教、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更多的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非地理概念。古人地理知识有限,认为欧亚是两块大陆,加之两边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很多方面差异显著,最终便形成这样的格局。

非洲(AFRICA)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州”,英文为“Africa”。关于非洲名称的来源有很多说法。

希腊语“阿非利加”一词是阳光灼热之意。非洲地跨南北两半球,赤道从中部穿过,绝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

另一种说法是,“africa”一词是由阿拉伯文“afar”演变而来,意思是“尘土”,以该大陆的气候干燥,风沙大而得名。

还有一种说法是,侵入迦太基地区(今突尼斯地区,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的罗马征服者名叫“西皮翁·阿非利干”,为了纪念这位征服者,罗马统治者就把这片地区叫做“阿非利加”。

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战胜迦太基,成为地中海霸主

之后,罗马人又不断扩张,建立了新阿非利加省。

早先,这个名称只限于非洲大陆的北部地区。到了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在非洲的疆域扩大到从直布罗陀海峡,一直到埃及的整个东北部的广大地区。

于是,人们把居住在这里的罗马人或是本地人统称为阿非利干(African),意即阿非利加人。这片地方也被叫作阿非利加,后来逐渐泛指非洲大陆。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非洲与欧洲隔着地中海相望

美洲(AMERICA)

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称为美洲,全称“亚美利加洲”,英文为“America”,以巴拿马运河为分界线。

提到美洲,大家都熟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但是,为什么后人没有以哥伦布(Columbus)的名字命名这块儿新大陆呢?

这主要是为了纪念大航海时代的另一位探险家——意大利人亚美利哥·维斯普奇(Américo Vespucio)。

为纪念亚美利哥发行的邮票

1499年,也就是在哥伦布踏足美洲7年之后,亚美利哥随同葡萄牙人奥赫达率领的船队从海上出发。他们沿着当年哥伦布所航行的线路,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也到达美洲大陆。

亚美利哥对南美洲东北部沿岸作了详细考察,并编制了最新地图。正是在他的探险考察之后,这块大陆才被确定是一个“新世界”。

要知道,哥伦布一直到去世(1506年),都不承认他去的是美洲——他一直认为那里是印度。

后人为了纪念亚美利哥的这一成就,于1507年将这片大陆命名为“亚美利哥”。 后来,依照其他大洲的名称构词形式,“亚美利哥”又改成“亚美利加”(America)。

起初,这一名字仅指南美洲。到1541年,地图制图学家墨卡托(Mercator)在绘制世界地图时,把北美洲也包括进来了。

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分界线,北美洲与亚洲隔着白令海峡,南美洲与南极洲隔着德雷克海峡

大洋洲(OCEANIA)

大洋洲,英文为“Oceania”,意即“大洋中的陆地”。曾被叫做澳大利亚洲,简称澳洲(现在澳洲一般用来指澳大利亚国家)。“澳大利亚”一词源于西班牙文,意思是“南方的陆地”。

“大洋洲”的名称最早出现于1812年前后,由丹麦地理学家马尔特·布龙命名。当时仅指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三大群岛,这就是狭义的大洋洲。

大洋洲这个洲名的概念和范围,比其他6个大洲要复杂一些,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公认的说法。

中国多数地理学家认为,大洋洲是指不属于其他大洲的太平洋岛屿的总称。包括奥大拉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4个部分。

亚洲和大洋洲的界限也一直就有争议,一般大致按照“帝汶海-阿拉弗拉海以西-哈马黑拉群岛以东” 这一带作为分界线。

有的地图会把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国界线作为洲界线。这样的话,几内亚岛就一分为二,似乎也不太合理。

亚洲和大洋洲分界

南极洲(ANTARCTICA)

南极洲,英文为“Antarctica”,源出希腊文anti(相反),加上Arctic(北极),意为北极的对面。

南极洲处在地球的最南端,绝大部分陆地位于南极圈以内。气候酷寒,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故又称“冰雪大陆”。

南极洲

在发现南极洲之前,早期的欧洲人(如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勒密等)认为世界的南方肯定存在一块大陆,并将其命名为“Australis”,意为“南方大陆”。

于是,探险家们纷纷南下去寻找传说中的“南方大陆”。结果“南方大陆”没找到,却意外发现了澳洲大陆。

当人们到达澳洲大陆时,以为这里就是“南方大陆”,于是就将其命名为“Australia”。所以,当后来南极洲被发现的时候,原先的“南方大陆”这一名称已经被澳洲占据了,只得另外起名。

关于谁发现了南极洲这个问题,目前并没有举世公认的说法。

有史可考的是,在1738~1739年,法国人布韦在航海时发现了南极附近的一个岛屿(今布韦岛),并记录经纬度。

1772~1775年,英国人库克船长(澳洲大陆就是他发现并占领,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的)到达南极附近的南设得兰群岛。

库克船长

到19世纪,美国人、沙俄人、英国人、法国人都纷纷踏足这片大陆,南极逐渐热闹起来。

结语

从七大洲的命名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名字都反映了人类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各个历程。从亚欧非三大陆,到如今的七大洲,人类不断在探索地球的未知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满名字的由来?小满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小满,绵绵的阴雨,迎来了又一个新的节气。俗话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小满名字由来?小满是什么意思

小满名字的由来

小满(grainbuds)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此时麦子开始成熟。

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

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是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小满以后,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注意防暑工作。小满节气之后更是疾病容易出现的时候。建议人们要有“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僮在名字中什么意思?“僮”字意思解读

全文共 1949 字

+ 加入清单

“僮”这个字到了现代出现的次数就不多了,所以很多人都对这个字会比较陌生,但是在古代“僮”所蕴含的意义就非常多了。“僮”单独出现和在人命中出现,意义是完全不同的。有人想在自己孩子的名字中加入“僮”这个字,可就要先把含义给弄清楚了。一般还是不建议把“僮”当做名字,因为没有什么特别重要和突出的寓意。下面就来了解下这个“僮”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吧。

早在五十年代,壮族学者黄现璠教授就指出:“僮”(壮族旧称)是南宋时的民族称谓。后来,他在1988年出版的《壮族通史》中说明“壮(僮)旧史书作‘僮’或‘撞’”时,曾引用“(南宋)淳祐间,宜州丁壮有:土丁、民丁、保丁、义丁、效丁、撞丁,共九千余人,而撞丁可用”一说。该史料源自南宋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李曾伯淳祐年间所上《帅广条陈五事奏》(李曾伯奏章皆见《可斋杂稿》《可斋续稿后》):“如宜(今广西宜州)、融(今广西融安)两州,则淳祐五年(1245年)亦有团结旧籍:在宜州则有土丁、民丁、保丁、义丁、义效、撞丁共九千余人,其猗撞一项可用。”这本属宋人宋事,可据可凭。可惜,同书又说“‘撞丁’是勇敢刚强的突击队,所以,‘撞丁可用’。‘撞’字,是作形容词用,显然不是什么部落的民族名称,且它仅仅是宜州许多民兵队伍中的一个队伍,因勇敢突击乃称之为‘撞丁’而已。”

《续资治通鉴》卷110也有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岳飞与杨再兴贺州之战“飞怒,尽诛亲随兵,责其副将王某擒再兴以赎罪。会张宪与撞军统制王经皆至,再兴屡战,又杀飞之弟翻”之说。此处,统制王经所领的“撞军”,比李曾伯所言“撞丁”早了一百多年。因此,又有说“撞军”是武装组织及其所属士兵。

《续资治通鉴》系清代史学家毕沅不满意徐乾学等所编的《资治通鉴后编》而重新修订,完稿于乾隆末。因为此书后出,毕沅见到了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徐乾学等在修书时未能见到的资料,该书又经邵晋涵、钱大昕等大家审定校阅,可信度较高。但此书初刻本仅一百零三卷。而毕沅卒于嘉庆二年,死后二年,因滥用军需案被抄家革世职,此书底板散失。嘉庆五年,桐乡冯集梧“买得原稿全部及不全板片,惜其未底于成”,于嘉庆六年补刻其余一百一十七卷,此书方成完璧。记载绍兴二年贺州之事的第一百一十卷,亦在补刻之中。毕沅所引资料,已不尽知其所出。然宋人所撰书稿中,记载贺州此事的不少,而说法不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光绪广雅书局刻本及中华书局1956年影印本之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三皆作“后军统制王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作“前军统制王经”;台湾大化书局1977年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清光绪三十四年许涵度刻印本《三朝北盟会编》皆作“粮军统制王经”。所以,王经到底是何军统制,还真不好确定。

其实,“僮”在南宋时就是民族称谓。

《帅广条陈五事奏》是李曾伯第一次任职广西时于淳祐九年(1249年)所上,邕宜民兵数量,却是他“近略检照邕、宜、融三州二、三年间案牍之所载”而得出的。此时,广西相对平静,李曾伯还能偷闲寄情山水,赋诗题名。奏文中“撞丁”系之前官员所言所书,李曾伯并未亲历亲见,只是人云亦云。未几,李曾伯调职离去。

宝祐五年(1257年),李曾伯复起为湖南安抚大使、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为广南制置大使、兼广西转运使,第二次任职广西。时元兵已据云南,并拟从西南近逼广西、包抄湖南。李曾伯倾全部精力于戎务,军政钱粮,事必躬亲。南宋以来,广西正规戍军不多,重压之下,多依靠本地民兵协防。李曾伯便与民间武装有了较多接触,对其构成也有了具体认识。

宝祐六年(1258年)李曾伯在《回宣谕团结奏》中奏报贯彻朝廷“广右团结之策”时有:“宝祐五年(1257年)内,前政经略徐敏子任内团结到邕、宜、融三州民屯峒丁共六万六千三百二十六人。”“宜州元团结到宜山、河池、天河、忻城、思恩五县保伍、民兵、义效、僮兵(笔者注:古代书少数民族称多加‘犭’旁。本文中皆依今例改为‘僮’)共一万三千四百五人。”“照得前政经略印应飞宝祐五年(1257年)九月内牒委文林郎、南宁军宜伦县今权宜州通判钟嶅,成忠郎、东南承十二副将田从龙,将宜州团结到保伍、僮兵人等逐一覆实点拣,分剔老弱强壮人数,未据申到。”同年底,李曾伯在《回两次宣谕及缴刘镇抚书》中谈及镇抚刘雄飞邕州守军病故者多,兵力短缺时说:“宜州则既移动张文彬军,见存戍军俞昱等一千二百余人,彼中僮丁可用,却令拣择强壮,本司与放一千人钱粮添助战御。”经过实际接触,他明白了,淳祐五年的“撞丁”,与宝祐六年所述的“僮兵”“僮丁”同是来自宜州这同一地域同一民族的同一队伍。事隔十几年,人们仍用“僮”来称呼她,说明这个民族,是成熟的、稳定的。因此在奏章中,李曾伯把“撞”改成了作为民族称谓的“僮”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