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隋朝萧后是谁(优秀20篇)

浏览

5979

文章

37

篇1: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时间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隋朝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跨越地球十多个纬度,贯通于古代中国最为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地跨省份多达八个,是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它开凿于公元605年,完工于公元610年,隋朝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公有以下三个历史阶段。

隋朝大运河的前身是由公元前5世纪由吴国开凿的邗沟,它从如今的扬州附近的邗沟将长江水引流向北,经高邮、淮安等地进入淮河,进而成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江河。

隋朝大运河由于公元7世纪初定都洛阳的隋朝开始修建。于公元605年开通济渠,将洛水东引进入黄河,再引黄河水至如今的河南荥阳北,经郑州等地与邗沟相通。又于公元608年开凿永济渠,北上天津、河北涿郡。公元610年,开凿了一条长约400km的江南运河,从江苏镇江直达杭州,至此,隋朝大运河全部开通,全程达2700多km。

而后,隋朝大运河历经山河变迁到了元代。在元代将全国政治中心迁移至北京后,为缩短隋朝大运河的航线,与公元1283-1293年间,先后挖通了通惠河、会通河、济州河,将运河缩短900多km,改为直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隋朝前面是什么朝代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隋朝前面是北周。称呼"北周",是因为地处北方之故,"北周"称呼具有专指性,以区别其他建号为"周"的政权。 同时北周还有"后周" 和"宇文周" 的称呼。

隋朝(581年—618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建立隋朝。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南下灭陈后,中国又重新进入大一统时期。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隋朝末年,炀帝(杨广)过度消耗国力,引发了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最终亡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句丽只是一个割据政权 隋朝200万大军为何打不下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高句丽只是一个割据政权,为何还打不下来?

隋炀帝是一个极其自负之人,因为这种自负的心态在面对经常性出现的农民起义也没有反思,反而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些小麻烦,完全不需要在意,这才导致后期的失败。

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准备之后,隋朝从全国各地去调了大概100万的主力军队,准备进入到辽东战场,隋炀帝把这100多万的隋朝大军直接分成24路,准备通过陆地的方法去进攻。隋朝名将单独率领一支军队,选择通过海陆的方法进攻,直接朝着平壤方向进攻。

高句丽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真的直接就吓傻了,要知道那个时候就算所有的人加在一起也估计只有400多万,总有能够拿起兵器的男人加在一起,估计都没有超过100万。这一边的百万大军可并不是胡乱凑数字,而是真正的百万精锐。这中间有一大部分都是当年的老兵,这也让无数的人都觉得有一些害怕。

绝对的实力面前,无论是什么样的技巧,无论是什么样的战术都会显得有一些苍白无力。隋炀帝还有许多隋朝的高级官员,好像并不是这么想,就这么浩浩荡荡的来到这里,然后却不想遭遇了一个难题。

高句丽直接利用辽河的优势,在渡河的阶段发起突袭,导致隋朝的这些军事伤亡惨重。最后在人数的优势上能够反败强行的碾压,更是突破了辽河,可是这一次的战斗最终面临失败,也让隋朝的大军感觉到颓废。

这么多的人居然没有办法打败,这么少的人在此时也会觉得心中有一些不甘,甚至还会觉得这或许就是命中注定。在作战的过程中军心真的相当的重要,一旦军心垮掉,后期想要获胜就有较大的难度。隋朝在对战的过程中面临失败,这可能就是中间主要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繁盛一时的隋朝

全文共 192 字

+ 加入清单

繁盛一时隋朝

1.大运河的开通:

(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隋朝前是哪一朝代?是怎么样的一个朝代?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长河渊源流长,每一个朝代都在某一时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带动历史进程,驱动国家往更强大的方向发展,才创造出现在伟大刚强的中华民族,历史课本里告诉后人先辈是如何一砖一瓦造就如今的辉煌。那么隋朝前是哪一个朝代呢?

隋朝前是南北朝大分裂时期,也预示着中国历史上一段民族融合的到来,前承接东晋十六国,后跟着隋朝,始于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没于589年隋朝灭陈国,后面隋唐则登上历史舞台。南朝分为刘宋、南陈、南齐、南梁四个朝代;北朝分为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南北两朝虽长期处于朝代更迭的状态,但是始终相对平衡,史称南北朝。

隋朝前是南北朝,这时期九个国家处于战乱更替时期,同时也为后期一次民族大融合奠定基石,为历史添上无法磨灭的一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隋朝灭亡和什么因素有关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主要原因和迁都洛阳,开科举考试以及创建大运河有一定关系。三大原因结合在一起,导致当时世家大族开始反抗这类做法,会影响到世家大族的利益,因此会选择反抗,而当时的隋朝实力自然是无法改变一切,无奈之中只能进入到衰败的阶段。

迁都洛阳

大秦朝创建后,为监视世家大户,就开始下令天下贵族都迁移到首都咸阳。这一个惯例一直都会延续到隋朝,此时关中已经成为天下中心。要想摆脱世家,对于中央朝廷的质疑开始转移政治中心,希望离他们远一些,有效减少影响。但这一个做法显然就会使得政治中心慢慢离南方更近一些,导致世家们倍感不满。开始选择站起来反抗,希望维持自身权利,避免受到太多影响。

开科举

从汉朝开始一直进入到隋朝,中央朝廷主要引进人才,是以推进制为主,各方有声望的大家族都会挑选对自己有益的人才,在政治治理上会考虑到世家大族利益,而并非是国家的利益。这种选举的制度显然对于中央政治有所影响,隋炀帝想要打破这一则规矩,开始推出科举制度,希望寒门出贵子,平衡当前的官员影响力,但这种做法势必会被排斥。

开凿大运河

隋朝的主要政治中心是在关中,而大部分的财富是世家和皇族一起共同拥有。隋炀帝当时主要是长时间停留在扬州,和南方政治势力之间,相对比较亲近,在当时交通比较差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水运。后期开始选择创建大运河。世家可以得到一定好处,但影响力自然会较大会导致自身影响力逐渐的稀释,慢慢的会被世家大族厌弃,开始针锋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隋朝大运河开通作用是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隋朝大运河开通作用是加强中国南北的沟通,促进沿河城市的繁荣。它把南北用水道连起来,组成水网,把几大自然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钱塘江)变成一个大水系。大运河沿线的城镇借助大运河的便利条件,发展的更加兴旺。大运河促进了沿线城市扬州、杭州、西安、洛阳、开封的发展。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会稽、宁波。从先秦到南北朝,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凿了大量运河,其分布地区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西到关中,南达广东,北到华北大平原,都有人工运河。这些人工运河与天然河流连接起来可以由河道通达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这四通八达的水道为后世开隋唐大运河奠定了基础。大业元年至六年,隋炀帝动用百万百姓,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了隋唐大运河。此后,唐、北宋长期开凿、疏浚、整修隋唐大运河,使得隋唐大运河可以继续使用。

隋唐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巨大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隋朝多少年?

全文共 4209 字

+ 加入清单

38年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随后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即位后,令宇文恺营建东都洛阳,并于大业二年(606年)颁布诏书迁都洛阳。隋文帝在位年间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隋炀帝在位时期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但因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朝灭亡,享国38年。

大隋开国 北周虽然灭北齐后国力兴盛,但是北周宣帝宇文赟奢侈浮华,沉湎酒色,政治腐败,还同时拥有五位皇后。外戚杨坚乘机将北周重臣外遣,朝政逐渐由他掌握。 大象二年(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病死,刘昉、郑译矫诏以杨坚为总知中外兵马事,扶持年幼的北周静帝宇文阐,以大丞相身份辅政。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与益州总管王谦等人不满杨坚专权,联合叛变反抗杨坚,但被杨坚所派的韦孝宽、王谊与高颎等人平定。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是为隋文帝,国号隋,定都大兴城(今西安),北周覆亡。

南下灭陈 隋灭陈之战形势图隋文帝意图南灭南朝陈,采纳高颎的策略,干扰陈的农业生产,破坏陈的军事储积,使陈损失惨重。隋文帝于隋与突厥之战胜利后,开皇七年(587年)十月废除西梁。次年发动灭陈战争,隋文帝命晋王杨广为行军元帅、秦王杨俊、河清公杨素为副帅、高颎为参谋、王韶为司马,兵分八路攻南朝陈。 杨素率水军从巴东顺长江东下,与荆州刘仁恩军联合占领延州(今长江西陵峡口、湖北枝江附近)等上游陈军防御。由公安东援建康之中游陈军也被杨俊军阻于汉口一带,为下游隋军创造有利条件。下游隋军主力乘陈朝欢度元会(即春节)之机分路渡江。行军总管韩擒虎、贺若弼两军钳击建康,与宇文述军包围建康。 开皇九年(589年)二月,隋军攻入建康,俘陈后主,陈亡。开皇十年(590年)九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隋朝完成了全国统一。 开皇之治 隋文帝杨坚隋文帝倡导节俭,节省了一定政府开支、废除了一些不必要的苛捐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从此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隋朝建立的统一。

政治方面,隋文帝统一后,一方面躬行俭朴,一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巩固政权的措施。由于杨坚明白”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长者”之道理,所以由他统治时开始,就提倡生活节俭,宫中的妃妾不作美饰,一般士人多用布帛,饰带只用铜铁骨角,不用金玉。隋文帝曾想用胡粉和织成的衣领,居然搜遍宫殿,都找不到。躬行节俭,使人民负担得以减轻,有利于各项措施的推行。任用官员不限门第,唯才是举,通过考试以取士。隋文帝整饬吏治,曾派人巡视河北五十二州,罢免贪官污吏二百余人,裁汰了地方冗员约十分之三。他还宽简刑法,删减前代的酷刑,制定隋律,简要刑律,“以轻代重,化死为生”。 经济方面,沿袭北魏的均田制,颁布均田法,定丁男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妇女则分露四十亩。又减免赋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如改成丁年龄为二十一岁,受田仍是十八岁,服役少三年。又改每岁三十日役为二十日,减调绢一匹(四丈)为二丈等。此外隋文帝下令重新编订户籍,以五家为保,五保为闾,四闾为族。开皇初有户三百六十余万,平陈得五十万,后增至八百七十万(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八百二十万,比唐朝的最高值略多)。为积谷防饥,隋朝广设仓库,分官仓、义仓。官仓作粮食转运、储积用,义仓则备救济之需。文帝又致力建设,在原长安城东南营建新都大兴城;开凿广通渠,自大兴引渭水至潼关,以利关东漕运。 学术文化方面,隋文帝大力提倡文教,广求图书。他鉴于前代长期战乱,官书散佚,所以下诏求天下之书,凡献一书缣一匹。经一、二年,图书大备,整理后凡得三万余卷。为广置人才,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也促进了教育、文学的发展。为明全国教化,恢复华夏文化之正统,下诏制订礼乐,以提升国家的文化素质。 军事方面,鉴于南北朝晚期,突厥藉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时侵扰北周、北齐。故隋立国后,隋文帝便派兵攻打突厥,后来更采用离间分化策略,促使突厥分为东西两部,彼此交战不已,隋则得以消除北顾之忧。 正由于上述措施的推行,在隋文帝统治的二十多年间,政治较为清明,人口显著增加,府库较为充实,外患较少,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开皇之治”,该时期为隋朝的鼎盛时期。 皇位交替 隋文帝晚年颇受诸子的困扰。先是软禁三子秦王杨俊;接着在开皇二十年(600年),将长子太子杨勇贬为庶人,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仁寿二年(602年),隋文帝将四子蜀王杨秀贬为庶人。

仁寿四年(604年)七月,隋文帝卧病在床,杨广写信给杨素,请教如何处理隋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至了隋文帝手上。隋文帝大怒,随即宣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正在此时,宣华夫人陈氏也哭诉杨广在她来途中意图非礼她,使隋文帝顿悟,拍床大骂:“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急忙命人传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知此消息后将柳述、元岩抓入狱,并让右庶子张衡入隋文帝寝殿侍疾并将隋文帝周围的侍从打发走。不久后隋文帝驾崩。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 步入盛世 隋炀帝在位前期国力仍然强盛,隋炀帝继位之初便决定营建东都洛阳并于继位第二年即大业二年(606年)颁布诏书迁都洛阳,以洛阳为中心开凿沟通中国南北的隋唐大运河,修驰道与筑长城,带动中原与南北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与商贸发展,并对四周展开征讨,扩大了隋朝版图。然而由于隋炀帝过于急功好利,这些举措相反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破坏。 由于长安地处偏西,粮食供应困难。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派杨素、宇文恺等人于洛阳兴建东都,以掌控中原与江南经济,在洛阳周边的洛口、回洛等地兴建国家粮仓以备荒年时所使用,洛阳宫城建成后,隋炀帝于大业二年(606年),迁都洛阳。由于每月要役使民丁两百万人,隋炀帝又注重洛阳都城的完善奢华,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为了沟通江南经济地区、中原政治地区与燕、赵、辽东等军事地区的运输与经济发展,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推动了隋唐大运河的建造,大运河带来许多益处:将中国众多水系连接起来,形成贯通南北的运输网络;带动沿岸城市的发展,兴起了许多工商业城市,其中江都发展成为隋朝的经济中心之一;促进各个地区的文化发展与民族融合,这使得中华文明加速成为有机体的整体东方文明。 然而,由于隋炀帝急促兴建大运河,消耗大量人力财力,为人民带来很多负担。掘河的民夫,经久不息地劳动,加上疾病侵袭,死亡人数占全部一半以上。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开凿通济渠的同时,带后宫、诸王、卫队等大量人群沿运河巡视南方,沿途之上,花费许多资金,征调许多人民。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巡视北方时,征调北方人民经太行山开凿驰道达并州(今山西太原),并向附属的突厥启民可汗要求突厥民众协助开凿驰道。隋文帝时期,在朔方、灵武等地修筑长城。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出巡榆林动员壮丁百余万人,于榆林至紫河(今内蒙古、山西一带)开筑长城以保护突厥启民可汗。 在政治制度上,隋炀帝改革官制与租调制度,并开始设进士科,最终形成科举制,这些都属创新的典章制度。隋炀帝大业前期是公认的隋朝全盛时期,即使《隋书》也将前七年和后七年分开来写,以示区别。 群雄并起 隋炀帝多次发动战争劳民耗财,最终引起隋末危机。大业七年(611年),山东、河南大水成灾,漂没四十余郡,王薄率众于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发动叛变,抵制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唱出著名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当时民变范围大多集中在山东地区,不久被隋军镇压。大业九年(613年),刘元进据吴郡,自称天子,同年被灭。直到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举兵起义,达官子弟踊跃参加,带动全国各地纷纷发动叛变,隋朝统治集团开始分裂。 河南有翟让、李密的瓦岗起义军。大业十二年(616年),翟让在李密建议下,攻破要塞金堤关(今河南荥阳),打下荥阳诸县。大业十三年(617年),瓦岗军又攻破距都城洛阳的粮库兴洛仓。由于李密擅长作战,翟让让位给他。李密自封魏公,国号魏,以洛阳洛口为根据地。随后占领回洛仓,直逼都城洛阳城下,然而内部猜忌使得李密杀翟让等人,最后投降越王杨侗。 河北有窦建德的起义军,大业十二年(616年),窦建德领导河北叛军转战河北各地,占据河北冀州部分地区,两年后自封夏王,国号夏。 江淮地区以杜伏威、辅公祏较强。大业九年(613年),两人在齐郡(今属山东)举兵叛乱,随后南下江南。大业十三年(617年),占领高邮,切断江都(今江苏扬州)与北方的联系。杜伏威自称总管,以辅公祏为长史。 走向覆亡 隋廷在此局势下迅速的土崩瓦解。早在616年,隋炀帝命越王杨侗留守东都洛阳,自己率众前往江都(今江苏扬州)。他下令筑丹阳宫,计划迁都丹阳(今江苏南京)。跟随他的大臣卫士多是关中和中原人,不愿意长居江南,加上江都粮尽,人人北逃中原。大业十四年(618年)4月11日,宇文化及、司马德戡与裴虔通等人发动叛变,杀了隋炀帝,拥立隋炀帝侄子杨浩为帝。 不久宇文化及又弑秦王杨浩自封许帝,建国许。隔年被唐将李神通与夏王窦建德联合剿灭。大业十三年(617年)5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第三个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李渊自任丞相,进封唐王。 大业十四年(618年)6月12日,李渊逼迫隋恭帝禅位,6月18日,李渊正式称帝,国号唐,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中原地区得知隋恭帝死讯后,6月22日,洛阳都城留守“七贵”拥立隋炀帝次孙越王杨侗为帝,改元皇泰即隋哀帝,又称皇泰主;次年(619年)5月23日,王世充罢黜隋哀帝,两个月后弑之,隋朝亡。 620年,东突厥的处罗可汗派人迎接萧后及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来东突厥,立政道为隋王,把留在东突厥境内的中原人交给杨政道管治,建立“大隋”,史称后隋,“有众万人,置百官,皆依隋制,居于定襄”。630年,唐朝出兵灭亡东突厥,另外分兵攻破定襄,后隋才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隋朝大运河的建造时间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大业元年至六年(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动用百余万百姓,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隋朝大运河。此后,唐朝时期长期开凿、疏浚、整修,故又称“隋唐大运河”,之后的各个朝代继续维护,使得隋唐大运河至今可以继续使用。

隋唐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巨大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

在古代,河运有天然河运和人工运河两种。天然河运给人类带来了交通运输的方便,既省力,又经济,一苇之航,只要水力可以胜任,就能随水道所至而达到其沿岸的各地。

陆地上的运输虽不受河道的限制,可以随意所之,但除开平地之外,山陵丘壑,处处都存在着运输的困难;而且从运输量上讲,车辆和船舶的差距很大,用力也很悬殊,两者比较,自然是河道运输的优点大。

当然,天然河道的运输也有它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这就是河道要随着地势的高地而定,而且河道有一定的流向和流程问题,距离河流远的地区,就得不到方便。这样,就出现了人工开凿运河的办法,来补充天然河道的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为什么史学家常把隋朝与唐朝合称为“隋唐时期”?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隋朝唐朝是两个朝代,为何史学家常把它们合称为隋唐时期

是因为这两个时期相对来说比较相似,隋朝以及秦朝早就已经进入到盛世的阶段,同时也很快进入到灭亡的阶段。唐朝还有汉朝也同样会继承皇朝的基础,而且一直都会不断的发展自身的实力,现在也变成了一个非常伟大的皇朝。

隋朝还有唐朝,本来就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朝代,史学家也会非常喜欢,把两个朝代完全的放在一起,史学家也一直都会称呼,这也是因为隋朝存续的时间相对比较短,而且也会有两个接连出现的朝代。

隋朝的强大可以和唐朝对比,如今的创造经济价值早就已经超过盛世唐朝。按照古代宗法制的继承原则,杨勇也同样是帝王的不二人选,可惜杨勇也同样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处境。

孤独皇后一起来都不喜欢仰泳,在对方的建议之下就选择改立杨广为太子,杨广之前全部都是伪装,在杨坚病重的时候一起来都会为非作歹。在杨坚死亡之后,马上就会变本加厉,也同样会恢复原先的一幕。

另外一边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早就已经展现出国家不一样的实力。杨广也会明白隋朝的底质比较强大,所以就会选择大兴土木,一直都会发泄自己的私欲,另外一方面也同样想要展现国家的实力,但是很可惜最终用力过猛,理想真的非常丰满,可是现实却相当的骨感。

杨广一直以来都会肆无忌惮,也同样会给隋朝带来一定的反噬,其中风头最盛的必然就是杨广的表哥。唐朝也会选择继承隋朝的政治制度,无论是三省六部制,又或者是科举制度,全部都会和隋朝大同小异。隋朝留下来的粮食也同样会让唐朝进入到高枕无忧的阶段,而且隋朝的文化也照样可以和唐朝一脉相承,与此同时也能够有效保障唐朝军队的进攻能力。此时就可以有效提升作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隋朝前面是什么朝代?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南北朝时期的北周

隋朝之前的朝代是是北周,宇文邕是北周最后的皇帝。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在其侄子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史称北周。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帝。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

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智诛权臣宇文护,亲掌朝政,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隋朝的贡献及教训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1)贡献:①隋朝在前一时期民族融合和南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重新实现了国家统一。②隋朝在借鉴前代的制度的基础上,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唐朝及以后的历代王朝产生了重要影响。③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促进了运河沿岸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④隋朝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

(2)教训:①由于隋炀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隋朝在农民起义的大风暴中覆亡,其教训为唐初统治者所接受,促进了唐朝前期的繁荣。②统治者应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富裕,国家的政权才能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假如隋朝的太子杨勇不死,那么有没有后面的唐朝呢?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隋朝太子杨勇其实也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人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的死或许是改变了历史的,当然了历史当然是不能改变的我们只是做一些假设,话说如果隋朝的太子杨勇他不死,也没有失去太子之位,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后面的唐朝什么事了?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

这个问题不太恰当,前半句改成杨勇不被废或者杨勇继位,更合适一点。既然是假设,我们便不妨根据杨勇的行事风格和性格特点来推测一下,看看隋朝会走向何方,李渊是否还有机会。

杨勇不会像杨广那样折腾

《隋书》中有“勇颇好学,解属词赋,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和“勇多内宠”两点记载,由此可见,杨勇的性格较为宽厚、才学应该也比较出色,但有些好色,有些奢侈。

由此可我们可以进行推测,如果杨勇继位的话,不会像隋炀帝杨广那样折腾,从而导致天下怨声载道。而从隋炀帝杨广之后的行事来看,杨勇的才能应当要比杨广差一些,总体来看应该算是个守成之主。虽然比较好色,生活奢侈,但以隋朝的家底来说,短时间内还败不光。所以隋朝的统治应该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恐怕会导致主弱臣强的局面出现

我们知道隋朝是杨坚继承北周而来,而在南北朝时期,在门阀制度的影响下,士族的权力那是相当大的,例如杨坚的老丈人独孤家,就是北周内部极为强大的一股势力。到了隋朝时期,朝廷内部关陇士族的势力是相当强大的,主要有独孤氏、元氏、贺氏、李氏、裴氏、王氏、崔氏等关陇势力。

朝中士族权力过大并不是一个好现象,隋炀帝杨广创立科举制度,拓宽选仕范围,改变朝中格局,以及迁都洛阳,恐怕都有摆脱关拢士族束缚的目的在里面。那么杨勇是否会意识到这一点,是否有能力改变这种格局,我持怀疑态度。

如果这一问题不得到解决,主弱臣强的格局一定会出现,是否会因此产生叛乱,也很难讲。这恐怕会成为隋朝的一个重大隐患,如果士族一旦造反,天下会走向何方,谁也不知道。

综上所述,杨勇或许不会把天下搞的怨声载道,导致群雄并起。但如果士族权力过大这一局面得不到改变,迟早会生出乱子,一旦士族生乱,身为陇西豪门的李氏也未必没有机会。

因此,唐朝或许还会存在,只是几率要小一些,时间上也要晚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隋朝能够统一的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民族融合的基本完成,经济发展的要求,实力逐渐的强大,还有隋文帝的雄才伟略。民主大融合还会有效取消原先的分裂割据,可以轻松的促成国家的统一,缓和民族的矛盾,从客观上可以真正达到国家的统一。

一、民族融合的基本完成

北方各个少数民族早就已经被汉族同化,南方以及北方都会出现各族人民大融合的场景。民族大融合就会取消原先所造成的分裂割据,能够缓和民族的矛盾,可以有效促进与国家的统一。

二、经济发展的要求

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可以顺利的打破当前南北对峙的画面,因为长期面临分裂,长期面临战乱,所以就可能会导致民不聊生。南北政治上的斗争以及对立就可能会阻碍经济文化交流,会使得各地的人民就会产生更多的痛苦以及负担,所有的人民一直都会渴望着统一。南北方经济开始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具有着长足的发展,能够有效消除南北经济之间的差距,从客观上需要要求国家的统一。

三、实力逐渐的强大

自从在北魏实现统一之后,农业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隋文帝励精图治作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隋朝的经济、军事力量还有政治可以有效超越南方的国家,具有快速的打破南北的趋势,可以给隋朝统一提供了有效的条件。

四、隋文帝的雄才伟略

隋文帝审时度势,在成为皇帝之后,一直都会动用大军去讨伐成果,而且一路上更是用兵神勇,势如破竹,很快就能够打败对方。隋朝能够快速的灭掉,其他地方可以轻松的统一,这完全是因为兵力的使用上非常的得当,在经过一系列的操作之后,才能够拥有着后期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隋朝大运河的时间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代,运输工具有限,水上运输成为最便利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为了能将物品运输到更为广泛的地区,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开凿运河。智慧的古人们依据天然河流的走向挖掘河道,将不同的河流通过人工河道连通,就这样,一条人工调整后的水上运输路线就完成了。

从春秋末期开始,每个朝代都在进行运河的开通工作,前朝时期的河道在后面的朝代中被加以完善和延长。大运河的开通不仅带动了经济的繁荣,也加快了文化的交流,在军事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到了隋朝的时候,这项工作也在继续。公元605年,隋炀帝名人开始修建运河,隋朝大运河全长2000多米,它北面起始于现在的北京,南面到达如今的杭州,它是为古代最长的运河。

2014年,隋唐大运河还被列入世界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隋朝持续了多少年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它起于公元581年,止于618年,享国37年。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并迁都洛阳,以洛阳皇宫紫微城为正宫,大兴城为陪都,又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大业盛世”。

然而内外举措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在外发动兵变,李渊逼杨侑禅让,改国号为“唐”,隋朝至此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隋朝能够统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其中第一是均田制和府兵制。第二是政治上的对立,导致南朝受到影响。第三是隋文帝杨坚所产生的作用,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效果,废除了一些暴力的政治。隋朝的政治力量以及经济军事力量已经快速的提升,可以实现梦想。

均田制和府兵制

在目前统一的过程中已经发挥重要的作用,当时推行这一些制度,在基础上可以逐渐的扩大用兵,使得经济比较稳定,能够有效提升身份。此时许多的人都会选择加入到军队中,一时之间军队的人数增长,能够有效增强战斗力。和南朝进行对比,在那个时候因为士兵的身份比较低,国家之力没有办法有效得到提升,最终会导致南朝直接被合并。

在政治上的对立

当时政治上的对立会导致南北的文化交流以及经济交流受到影响,对两地的人民而言都会产生一种痛苦,所以希望能够尽快的实现国家统一有效结束南北分裂。这成为了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更是成为所有人的一种共同愿望。

隋文帝杨坚的作用

在南北统一的阶段,隋文帝杨坚就能够发挥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杨坚其实是北周贵族,后来会逐步的控制军政大权、会废除一些暴力的政治。始终都会提倡节俭,会得到无数人的认可。在他的周围已经形成了一种有力的集团,在登上皇位之后会开始逐渐的做出一系列改革,使得隋朝的经济军事力量还有政治都能够有效超过于南方,慢慢地可以有效打破当前南北的实力。在这一个阶段可以给南北朝的统一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慢慢地可以实现统一完成自己的毕生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强大的隋朝为何会突然走向灭亡呢原因有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强大隋朝为什么会灭亡

隋朝在历史中存在的时间是很短的,那么,为什么在那个时代能够有能力结束五代十国战乱的隋朝,会像秦朝一样,只经历了两世就很快的灭亡了呢。

首先,隋朝确实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年代,所以,对于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百姓而言,最希望的就是和平生活了,但是隋炀帝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隋炀帝在位期间,因为高句丽的慢慢崛起,就选择了三次攻打高句丽,这使得百姓又陷入了战乱之中,自然是失去了民心。

其次,虽然隋炀帝曾是建立了科举制度,初心很好,为了让平民家庭也能够有出路,但是这样的政策却是确确实实的得罪到了朝廷的贵族,所以朝廷中多数人都是不喜隋炀帝的。

再者就是因为隋炀帝统治时期的兴修宫殿了,并且还挖掘了大运河,可以说那时候对于百姓而言是苦不堪言了,所以百姓不得已就选择了反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隋朝的石匠李春亲自设计了赵州桥缩句 隋朝的石匠李春亲自设计了赵州桥怎么改缩句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隋朝石匠李春亲自设计赵州桥”改为缩句是“李春设计了赵州桥”,缩句就是把长句改为短句,但意思不能变。无论多么复杂的句子,最后只剩下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宾语。

陈述句改缩句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不改变原句的意思,去掉修饰和补充说明的部分。例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缩写成“蝴蝶飞走了”。将修饰蝴蝶的词语去掉

2、保留主要成分,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写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句中的主要成分。

改缩句时要注意: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不破坏原句的结构并保证缩写后仍然是句子。而缩句的意义是,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隋朝萧太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隋朝时期的萧太后前后嫁过六位帝王,美貌无人能及,一些电视剧、演义小说还将她称为“萧美娘”,同时说她祸国殃民,典型的蛇蝎美人。这样的说法也许演义的原作者也是从别处听来的吧,不知道是从哪里流传开的。或许是因为她是隋炀帝的皇后,而隋炀帝的名声并不太好,因此连带着她也要背负骂名。那么,真实的萧太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古时候,女性的名字可以说是一个很不重要的东西,即便贵为皇后太后,萧太后也没有把自己的真实姓名流传下来,我们能知道的只有她本姓萧,那便称她为萧氏。萧氏出生在二月,被认为十分不吉利,前后被转交给她的叔父、舅父抚养。她的父亲是西梁孝明帝萧岿,母亲是张皇后。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要为自己的儿子杨广选妃,萧氏虽然长在民间,但是舅舅对她的教育非常好,读书识礼,懂些医术,再加上天生的贵族气质,顺利成为杨广的妃子,并生下长子。

虽然后来她可能也叹息过杨广的心机重重,想要与杨勇夺嫡,但是她别无选择,只能在杨广身后,帮他处理一些事务。杨广登基后,萧氏成为皇后,同时,杨广也知道自己的成功离不开萧氏,所以即便当时萧氏已经年过四十,杨广对她依然宠爱敬重。

再后来,隋朝覆灭,萧氏被叛军带到聊城,漂泊十多年,于贞观四年才被唐太宗迎回,并得到了李世民的礼遇。十七年后,萧皇后去世,享年八十一岁。唐太宗将她以皇后之礼葬于隋炀帝之陵。

很多人说,萧皇后因为美貌,在隋炀帝死后,被好几个皇帝看上,包括李世民。这些事情并不能有史料进行证明,尤其是唐太宗,迎回萧皇后时他才三十二岁,而萧皇后已经六十多岁了,与李渊差不多,他又怎么可能会对一个与自己父亲年龄相差无几的人动心?

而那些认为萧皇后蛇蝎美人的人,更是不知从何谈起。也许真的只是因为她是隋炀帝的皇后吧,但如果她不是什么好人,李世民又何苦将她寻回,并且礼遇有加,这些都是说不通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