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雄安龙头股前五名优秀13篇

浏览

5326

文章

13

篇1:姚安龙华寺

全文共 1640 字

+ 加入清单

安龙华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姚安龙华寺,俗称-寺,位于姚安县城北12公里的光禄镇西山麓。西山形如游龙盘旋,山仞重峦突兀,此山民间称龙华山。

龙华山,郁郁葱葱,栗树、茶树、菩提树、苍松翠柏,竞相耸立,高峻挺拔,龙华寺就在险峻的丛林之中。龙华寺原址名卧佛庵,始建于公元907-923年(即后唐天祐年间,蒙诏世隆时期)据清郡人河南光山县蔡龙松所撰《重修龙华山-寺碑记》载:“一日夜间,因有神僧到此拜佛,半夜即去,由此,大理僧人知聪即结庵于此,勤修戒律,开山创寺,后人称为古刹。”

13世纪时,蒙古兵灭大理国,相国高泰祥殉国,其女菩提痛国破家亡,兄弟离散,于卧佛庵出家,将出生时印度僧人所赠的菩提树籽植于寺后,以卜兄弟聚散存亡,九籽生长良好,后兄弟九人果无恙,终得团聚。兄高长寿得授姚安路军民总管府总管,改建卧佛庵,更名-寺,并造菩提像供奉。

明初,有商崖禅师在此开设佛堂念佛,各地名僧盘龙、古庭、宗风、振续等七百余人云集于此。其后又有智聪、明转亦先后至此,龙华寺便成了滇西地区的佛教圣地之一。明末,有寂空和尚从四川来姚安讲学,专精戒律,各寺僧侣相助,拔给田亩地租,布施金银,扩大寺宇。

1638年,旅行家徐霞客曾旅游到此,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和风物景观曾简笔描述。龙华寺当时的住持和尚寂空为他敬奉午餐,并留他在后轩歇息。

龙华寺经康熙五十七年(1717年)火毁,土司高映厚及住持和尚寂空重修。光绪二十年(1894年)又毁,邑人马驷良及住持觉安和尚再建。重建时基址未动,按原样复修。但两次火毁都未涉及大悲殿(圆通楼)及后轩,故圆通楼及后轩仍为明代建筑。

龙华寺建筑庄严雄伟,中轴线居中,系古代宫殿式建筑,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山门为牌楼式建筑,门两侧有清人由云龙题书楹联一副:“佛生极乐世,山辟大唐年”,横额为“龙华古刹”。两侧佛龛内有哼哈二将泥塑。入内为一长方形小院,可从两侧再入二院,二院中有一长方形花台,花台植树一株,人称菩提,实则榆树。院两侧为钟鼓楼,三重檐,左右对峙,楼阁高耸,雕刻精细,彩绘夺目。由两侧上台阶为中厢,或称过道(过厅),近前为一栅栏,其旁为水池,南北长约10米,宽约5米,池水清幽,可视鱼游,水池两侧为两个花台,正中为一佛龛,龛内塑菩提女,为宋未大理相国高泰祥女。两侧为清人赵鹤清撰收楹联:“灭国痛流离视元段兴亡帝业侯封成泡影,出家全孝义参法王得度名山佛子铸金身”。横额为“果证菩提”。像后龛内直书梵文一行。沿水池两侧再上阶梯即为正殿院落,院的四角为四个花台,台内植金桂、柏树、玉兰。院中靠水池近处有一碑亭,与菩提女佛龛融为一体。亭两侧有碑,其一为云南省盐运使代理省长由云龙撰,记载龙华古刹的传说及毁建史迹。从院落两侧上正殿,殿外走廊宽敞。边缘以大理石屏栏镶嵌固住。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栋宇巍峨壮观,殿内塑有三世佛盘坐莲台上,两侧文殊、普贤、达摩、紧那罗、阿难、迦叶塑像,均为清代遗物,庄严肃穆。佛龛系木质雕刻装饰,众多的历史传说故事栩栩如生。砖雕遍布建筑的各个部位,为省内其他的建筑所罕见。

龙华寺除正殿、两厢、过道、钟鼓楼外,还有两耳、后轩、圆通楼等大小房屋百余间。寺外古柏参天,青翠碧绿,是县内至今保存较好的古代建筑群之一。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为“龙华会”,三天会期内有大姚、永仁、牟定、南华、祥云、宾川、攀枝花等地群众纷纷而至,日达数万人。1981年9月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楚雄州姚安县城北12公里的光禄镇西山

类型:古迹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元

光禄镇:光禄镇位于姚安县北部,距县城12公里。是云南省开发较早的古城镇之一。古镇座落在光木山麓的缓坡上,座西北面东南。背靠光木山,左面有小邑后山,右面有高陀山。在光木山和高陀山之间,有大康郎菁,溪水常年不断,经古镇流入蜻岭河。古镇山环水绕,绿树成荫。光禄古镇历史悠久。汉武帝元封2年(公元前109)年,就在这里的旧城村高陀山筑建弄栋城。唐、宋时期,城镇规模多次扩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安龙白及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安龙白及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龙白及是贵州黔西南州安龙县的特产,黔西南是康体养生之州,是旅游度假之州,是人文风情之州。独特的生态气候条件造就了黔西南州丰富的生物物资资源,有石斛、天麻、白及、灵芝等2000多种药用植物,是贵州省中草药药源宝库之一。安龙县依托科研优势,建立符合GAP、GEP标准的白及中药材种植基地,有序推动白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要招才引智,引进国内外优势资源,加大科研投入,加快高端产品研发,全力创建“绿色、高端、优质”的“酒中茅台,药中白及”品牌,迅速占领市场高位。希望安龙县在专注产品、专注市场、着力打好一产二产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大健康”横联三次产业,努力打造健康旅游、健康服务、康体健身等一批业态,着力构建“大健康”全产业链。希望各方在合作中,充分挖掘、释放、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多方联动,让利于民,最大限度发挥“大健康”产业助推脱贫的中流砥柱作用。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现辖行政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安龙招堤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安龙招堤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招堤位于安龙县城东北,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堤的两侧垂柳成行,荷花池53000多平方米,曲桥300米,观荷亭和朱楼画廊数幢,联为一体。堤边有明代“十八先生墓”、清代“十八先生墓”、咸丰同治年间回民起义领袖-祥、马河图合葬墓、南明永历帝故宫、明御校场、清代试院、武庙石碉等古迹。

交通安龙是黔、滇、桂三省(区)交通要道,南昆铁路旅客列车停靠安龙站。公路东与贵黄路连接,距贵阳300公里,往西64公里到马岭河峡谷,69公里到兴义。贵阳长途汽车总站(延安西路32号)每天8:00、9:00、10:00、17:00有班车开往安龙。

地址: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顺城街

电话:0859-5210737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

门票90人民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安龙丝娃娃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安龙娃娃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的特产。“丝娃娃”是因为一张小薄皮面饼包了很多“丝”而得名。又名素春卷。脆生生、凉悠悠、酸溜溜、辣呼呼、味道十分诱人。

安龙县丝娃娃:丝娃娃产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是贵州最常见的一种小吃。在薄薄如纸的有如手心的大米薄饼里,裹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因其形状颇似被裹在“襁褓”中的初生婴儿,因此而得名“丝娃娃”。然而,说到安龙的“丝娃娃”,那可是不一般,它在保留了其原始的工艺外,还加入了一些自创的做法。制作“丝娃娃”的过程很精细,除了要将米面粉制作做成薄纸状小圆饼,还要分别装入小盘中,尤其是它的那碗汤特别有讲究,这汤是取绝于酱油、醋、味精、麻油、姜沫、葱花、煳辣椒等各种作料混合而成的,其味道独特,色香俱全。

“丝娃娃”价格便宜,素菜脆嫩,酸辣爽口,开胃健脾,有益身体健康。因此,在安龙小吃一条街上,虽有有两、三家卖“丝娃娃”的摊点,但每到夜幕降临,每家的摊点上却都是宾客满座,人们围坐在桌前,在温馨逸人的夜色中,细细品尝着龙城的这一独特小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安龙特色驴打滚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糯米糕裹上黄豆面、或者是其他东西做成的炒面就叫驴打滚,是安龙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糯米面加水(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揉成汤圆状,蒸熟,根据个人口味,加上配料就可以了。驴打滚的吃法很多,可以是甜的、咸的。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安龙金银花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安龙金银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8年,安龙县已种植金银花14万亩, 2万亩进入花期,产干花460吨,创产值1840万元。预计到2010年,安龙将有6万余亩金银花进入盛花期,按现行价格计算,年可创产值6000万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150元。

按一亩喀斯特山地可以种植70棵金银花植株、每棵金银花植株可涵养水分约200公斤计算,一亩金银花可涵养水分14万吨,20万亩金银花可以涵养水分280万吨。安龙县石漠化地区森林植被由原来的41%提高到70%,净增了29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比过去下降45%,80%以上的土地石漠化得到进一步治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贫困面貌。大水井,这个曾经乱石横生的石旮旯,如今满山尽是绿色,焕发出勃勃生机。

2009年7月7日,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到德卧镇大水井村调研石漠化治理工作,当了解到该村村民通过在深石山区种植金银花户均收入达到了2.4万元后,王富玉高兴的说,大水井村因地制宜,在深石山区种植金银花,不但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路,还为喀斯特地区治理石漠化工作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和做法,这种模式在全省都值得推广。

“家有千笼金银花,不愁手中没钱花。金花银花吐鲜苔,五月花开幸福来。姑娘不愿往外嫁,外省媳妇跑进来”。如今,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的大水井村民,口中传唱的歌谣已经发生了嬗变,石旮旯里种下的希望之花,已盛开成了朵朵致富之花、生态之花、幸福之花。

“靠山吃山,谁说这一方水土养不了我们这一方人?我们还要把金银花种得更好,让环境变得更好,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能在这儿好好生活,好好享福!”这是大水井村人的心声,也是安龙43万干部群众的心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安龙凉剪粉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安龙凉剪粉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的特色小吃。安龙县凉剪粉粉皮洁白剔透、光滑。闻起来香而不浓,吃起来油而不腻,味道非常鲜美爽口。

凉剪粉,是安龙县的一种寻常小吃,因粉皮是用剪刀剪而闻名。在制作时会把粉皮卷成一圈,又可称为凉卷粉。

安龙凉剪粉历史悠久,据传已有上千年历史。安龙凉剪粉的主料粉皮是用当地产的大米经科学配制、加工而成,米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剪粉的质量和口感。优良的粉皮透明、柔韧且筋丝好,不易断裂,口感极佳。用剪刀把粉皮剪成小条放入碗中,加入调料即可食用。凉卷粉的作料极其丰富,主要有:姜水、蒜水、西红柿水、花椒油、红油(辣椒油)、葱末、酸菜、绿豆芽、韭菜、酥黄豆(或花生酥)、味精、酱油、盐、醋等。

凉剪粉的粉皮制作要经过浸泡、磨浆、勾兑、蒸熟、冷却等程序。其制作工艺是将优质的大米放入水中浸泡一夜,然后用石磨把大米磨成米浆,在铁盘中刷少许的熟油,然后放入一定数量的米浆,搅拌均匀了,双手握住铁盘,不停地把米浆浪开,这是一道颇为讲究的工序。如果米浆敷得太厚,做出来的粉皮就不好吃,甚至会粘牙;太薄的话,蒸熟后的米皮又无法从铁盘中剥出。把米浆浪好了,就可以将铁盘置于蒸笼中,用大火蒸5至10分钟,取出,米浆即成粉皮了。最后将粉皮剥下,挂在竹竿上晾晒,冷却,叠在一起,这时凉剪粉就完全做好了。做好了的粉皮薄如纸、白如雪、柔韧且筋丝好,不易断裂,用剪刀把粉皮剪成小条放入碗中,加入调料即可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安龙饵块粑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本县传统食品,用特产粳米经浸泡、初蒸、冷却喷水、复蒸后加工而成,形似江南年糕,但比年糕略大。安龙耳块耙色白脂丰、柔软适口,加糖或甜酒煮食,清香爽口;与肉丝、香肠或绒鱼丝、牛干巴爆炒,滋味纯美。( 安龙县)

安龙饵快粑就来自于黔西南安龙布衣族、苗族地区。采用本地特产优质“老红香”晚米,该米米质特殊,天然纯香,生长期较长,约在180天,并在秋高气爽的时节成熟,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因此它的晶质特征好,该米米质结构紧密,腹白度小,透明度较大,富有光泽,煮熟的饭吃起来,质地细腻,粘稠适中,松软可口,它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含量比较丰富,就是产量低,在当地属米中之王。 该产品经过祖辈传统工艺,借现代工具精制而成。 无任何色素、防腐剂等。其食用方便,可(炒、煮、油煎、烤)等方法食用,煮后柔软细嫩,光滑爽口,香气怡然,风味更是独具特色。

安龙有“大米之乡”的美誉,其美誉的来历不单是因为这个地方大米的产量高,同时也因为这里出产的大米有区别于其它地方的香味。聪明勤劳的安龙人用当地的大米做成的美食多得令人目不暇接,其中饵块粑属于数一数二的特产美食。

“饵块粑”是用安龙特色的本地晚米作原料,通过精心加工而成,在安龙有着悠久的历史,逢年过节打“饵块粑”已成为安龙县广大群众的一种传统习俗,除部分耗时费力的工序已改用机器而外,其它工序都保持着传统的风格。安龙特产的大米经过浸泡搓洗之后,再进行蒸煮,然后通过机器加工,便形成了热气腾腾的耳块粑,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而今,“饵块粑”已是安龙的一种特色美食商品,产品远销省内外,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广安龙安柚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广安龙安柚,是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龙安乡的著名特产,该品叶片椭圆浓绿,翼叶倒卵形。果皮黄橙色,汁胞粉红色,肉质脆嫩,酸甜适度,汁多,无核或少核。

广安龙安柚源于广安区龙安乡群策村村民唐延文家屋后的两株53年生柚树,由广安市广安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选育而成,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柑桔名特产品。zrk

广安龙安柚在上世纪90年代曾连续3年被评为省优果品,连续4次获全国优质柚类评比金杯奖,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 2008年,龙安柚获准成为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从而成为少数几个柑桔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zrk

广安龙安柚树势中等,树姿半开张,树冠圆头形。枝条粗壮而软。叶片椭圆浓绿,翼叶倒卵形。花白色,花瓣4-5瓣。果实中大,长圆锥形或梨形,平均单果重1298.2克,果顶平正。果皮黄橙色,汁胞粉红色,肉质脆嫩,酸甜适度,汁多,无核或少核。可溶性固形物11.5-12%,每100毫升果汁含总糖7.9-9.7克,酸0.93-0.95克,VC55-63毫克。11月中旬成熟。 龙安柚-无核或少核。zrk

广安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2℃,年平均日照时数1123.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87.8mm,年均相对湿度84%,无霜期长达332天。龙安乡境内土壤多属砂溪庙组灰棕紫色土,矿物质营养较为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是柚生长的最适宜区。zrk

广安龙安柚产量表现:丰产稳产,定植3年试花,4年结果,10年左右进入盛产期,亩产可达2000公斤以上。zrk

广安龙安柚栽培要点:采用大壮苗定植,行株距5米×4米,亩栽35株左右。肥水管理幼树采用勤施薄施,结果树采用“促施花前肥,适施稳果肥,重施壮果肥,足施采果肥”原则。修剪上保持树势中庸,掌握“外重内轻,上重下轻”原则。采取断根,拉枝,环割等控长促花措施。并注意利用生长调节剂进行促花保果。zrk

广安龙安柚种植区域:适宜在川中丘陵“甜橙适宜区”种植。zrk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南安龙峰寺

全文共 1598 字

+ 加入清单

安龙峰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南安龙峰寺

位于南安县官桥镇黄山村。

龙峰寺始建于隋大业四年(608)。相传宋初扩建成为三殿二落,寺两侧有钟楼、鼓楼各一座,寺前有一八卦莲花放生池,规模宏伟,住寺尼姑百人之多,称“百姑庵”。元代,百人尼姑四处躲避灾祸,寺庙被掠夺焚毁;元泰定年间(1324-1328)重新修建。经明清两代,又恢复先前气势,但清朝后期和解放前,又遭到破坏。

在2000年重新修复龙峰寺中,陆续发现古代该寺的40余件南宋初期遗物。

根据遗物,可初步判断原先该寺规模比较庞大,估算大约占地将近4000多平方米,由三大殿组成,与当地的说法一致。在一块石槽上依稀可见一行字迹:“绍熙三年(1192)内子□正月主持沙门□道置造”,分析当时营建该寺的是和尚并不是尼姑。从遗留下来的地基看,大殿当时由7开间构成,面积大约460多平方米。在出土遗物的两侧也发现一些地基,按宋代的寺庙结构应该为居住区,可见该寺规模。

--------------------------------------------------------------------------------

龙峰寺,因其地有潜龙隐凤之势,故初号龙凤亭,俗称今名。又因寺前一古井,其水甘洌,四时不涸,故又名龙津少林寺。位于南安三十五都罗山之麓,地属圍山乡。主奉三世尊佛及观音大士,次祀少林列祖。其规为重檐歇山顶五开间三进三通门,四周设回廊,两侧翼堂互对,环列为屏障。坐镇壮观,秀峦耸于后,佳木环其傍,承天地之滋养,沐日月之精华,真乃潜龙隐凤之洞天福地也。

考其史,溯始于宋初乾德四年(966)丙寅季春,泉州少林游方僧依印识地理,见其地有潜龙隐凤之势,因而结庐苦修。迄太祖宝三年(970)庚午仲春,端赖乡绅耆郭重诚、黄逸儒、萧清源、曾公明等君襄助,始改土木构。太宗端拱二年,郡贤曾会应主持僧素勋之邀,匾曰“龙津少林寺”。仁宗天圣九年(1031)辛未泉州少林寺名僧悟道入主是寺。励精图治,激浊扬清,苦节成务,泾渭分明,于景祐三年(1036)丙子季春,缘化鸠众修葺是寺,增殿堂廊庑、禅堂、演武厅等。时兵部常侍郎吕晏额曰“妙法宏传”,而制置使欧阳纬则匾云“慧灯永亮”,并联曰“南天秀岳依印天山;曹洞宗风祖灯续焰”。淳熙三年(1176)丙申仲秋,住持僧了悟又新。宋末元初,僧俗武林弟子抗元,为国捐躯者十六位,青史留名。景炎二年(1277)丁丑年十一月二十六,悉遭兵毁。逮及元大德十年(1306)丙午仲春,僧福常缘化重建,寓苏禄国乡胞李海峰,倪清池襄助毕工。迄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甲子仲春,寓京都乡绅郭景福、黄丰黎、曾宏达偕旅两广巨商萧云观、吴可逸、陈建初、吕毓慧等君捐题,延僧子默董乃事全拆卸重新起盖,其中轴线依次有照墙、山门、钟鼓二楼、天王殿、圆通殿、大雄殿、藏经阁,并分别东西南北院,各院宗师自掌门户,然辖属寺主。其所练少林七十二艺者,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如千斤脚、流星腿、腿踢功、打木人、铁沙掌等;待一定基础后,再练硬功和轻功,如纵身上房、灸针指、铁头功、轻身术、金刚掌、铁布衫等。然斯寺农禅武功兼备,时人称善。时郡贤礼部主事陈章应回乡省亲,游于此,见斯时禅风丕振,联曰“山以凤名喜见祥云瑞霞;寺因龙象欣闻暮鼓晨钟”。宣德三年(1428)戊申九月,住持僧本范偕乡耆郭彦昌、曾闻翔捐题缘化庀修。正德九年(1514)甲戍六月风雨飘摇,瓦砾不无浸漏,住持僧周济爰请檀樾董事鸠资庀葺。时乡贤浙江道御史黄秀华联曰“龙腾华夏千禧临福地;凤舞南天万德俱庄严”。而邑人广东参政傅宾凤书曰:“龙德庄严;峰林锦绣”。至于南京户部侍郎吕图南则额云“真如妙相”。

明季福王命王观光佐郑国姓御清,而寺住持僧普德暗助郑师军饷。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迁界,祸及斯寺,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又遭洗劫,寺僧纷纷遁入永春德化深山密林避难。后因慑于上方淫威,无人敢言重修,圮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正安龙塘寺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安龙塘寺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正安龙塘寺,又称林溪龙塘寺,位于土坪镇石家坡村林溪寨东1公里,遵义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康熙十年(1671)。坐北向南。有冲天牌坊、山门、灵官殿、钟鼓楼、玉皇阁、配殿、大雄宝殿等,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大雄宝殿面阔五间、通面阔21.7米,进深一间、通进深15.6米,穿斗式封火山墙青瓦顶。殿内存乾隆二十年(1755)铸铁钟1口。玉皇阁面阔一间、通面阔7米,进深一间、通进深7米,穿斗式封火山墙青瓦顶。僧人墓塔,建于道光十七年(1837)。坐北向南,通高4.2米。攒角七层重檐式石塔。塔基平面为正方形,边长5米,高3.8米。塔基下为石地宫,长4米、宽3米、高1.1米。塔身平面为棱形,边长0.75米,高0.38米。塔刹已损毁。为县内最大庙宇,园内有300多棵古树。

龙塘寺位于正安县土坪镇境内,距土坪镇政府15公里,土坪镇位于遵义至正安县途中,距遵义90公里,距正安40公时,207省道从遵义经土坪镇至正安,交通较为便利,通讯网络较为方便。

土坪镇:土坪镇在正安县正南,辖区面积217多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18个村民组,现有人口4.68万人、1.17万户,是一个地域较大、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缓慢、贫困人口比例较大及社会、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边远乡镇。

近年来,该镇形成了以烤烟生产为支柱产业,走畜牧产业化道路,大力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绿色产业、现代种养业的经济发展道路,使土坪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安龙石斛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安龙石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龙石斛是贵州黔西南州安龙县的特产。安龙县积极培育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引资建成全国最大野生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时下,基地石斛长势喜人,如期开花,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2013年,借助坡脚乡丰富的山地林木资源优势,安龙引进安龙西城秀树龙林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在者贵村四组九头山建设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按照3000亩野生种植的发展目标,将铁皮石斛附生在野外树干上进行种植,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石斛生长对树木造成伤害。目前,“上树”铁皮石斛已达1100多亩,经过精心的培育,从今年4月底开始,顺利进入开花季节,干花到市场上卖6800(每斤)。

随着效益的逐渐显现,贵州西城秀树农林有限责任公司抢抓机遇,共流转了4000多亩林地,正在着手进一步扩大规模,届时,野生种植铁皮石斛年产值可达3亿元,辐射带动农户可达700户以上,此外,还可带动相关观光旅游的发展。

贵州省安龙县龙山镇、笃山镇、海子镇、洒雨镇、普坪镇、栖凤街道、招堤街道和钱相街道等五镇、三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同安龙眼

全文共 1795 字

+ 加入清单

龙眼是同安的特产,粒大、皮薄、肉厚、多汁、清甜爽口。 过去是上奉封建帝王的贡品,现在是中外游客竞相争购的佳果。同安是全国六大龙眼产地县之一,现有上百个品种,种植面积3000万平方米,生产的龙眼远销国内外。

安龙眼是传统的名优果品,具有四百多年栽种历史,系亚热带长寿果树之一。据《同安县志》记载,“龙眼”广东、兴化、漳州皆有之,而以本邑所出者为佳。因它是八月成熟,农历八月称桂月,且龙眼果实形圆,故名桂圆。亦因熟于荔枝之后,也称亚荔枝或荔枝奴。又有比目、骊珠、燕卵等别名,在同安一带都称龙眼。桂元(龙眼干)自古以来被视为滋补强壮良药。明代李时珍说:“龙眼大补”“资益以龙眼为良”。它具有开胃益脾,补血安神的功效,是治理贫血瘘黄、健忘怔忡、产后血亏、神经衰弱的珍贵补品。

龙眼俗称“桂圆”,原产我国南方,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根据同安县志“灾祥”记载,同安栽培龙眼历史已达460多年,同安和集美区现存百年以上老树随处可见。1998年厦门市栽培面积已达17.7万亩,占全市水果总面积近75%,年产鲜果5000至10000吨(大小年)以上,其产量及产值均在各种水果之首。同安区为全国龙眼六大基地县之一,龙眼生产在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龙眼系无患子科龙眼属,南亚热带常绿乔木,著名的长寿果树。它的果实是果中珍品,含有多量维生素,矿物质和果糖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份。即可供鲜果,且可供焙干制罐或加工龙眼膏,是医药上的珍贵补品。李时珍说:“龙眼大补”,“资益以龙眼为良”。鲜果有开胃建脾,补益安神功效。其加工制品是治疗病后体虚,贫血痿黄,神经衰弱,产后血亏的理想补品。民间常以龙眼干配党参煎服,用于治气血亏损症,产妇分娩后服此汤剂可补气血、恢复元气,老弱病者在冬季常服此汤可补气血,抵卸风寒。此外,其果核可制酒、酒精及高级活性炭等工业品。龙眼花是优良蜜源。木材可雕刻精致工艺品。树株茂盛苍绿,又是优良的绿化树种。由此可见,栽培龙眼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同安龙眼品种资源丰富,有记载近50个品种品系,有以原产地命名的,有以成熟期迟早命名的,也有以果实形态颜色和风味命名的。传统主栽品种有适于焙干制罐的赤壳水涨两种。次为具有不同成熟期,风味独特的品种,简述如下:

赤壳:亦称有种,店仔种。树冠较矮化,百年老树主干多呈卷曲状,果惠长而紧密。果大型(平均粒重16克),魁粒率达85-90%。果壳厚,赤褐色,肉厚味清甜,焙干果壳不易凹陷破裂,制罐后果肉完美,为烤干制罐的好原料。其变异品系有白壳早种,后壁埔种,如按果穗形态分又有硬枝赤壳和软枝赤壳两种。在立地条件好,肥水充足气候适宜情况下,赤壳龙眼较易达到丰产稳产,否则较易出现大小年及果实大小不齐(谓公孙粒)现象。

水涨:又名有种,分为白壳有与红壳有两种。树型高大开张,果穗长大,果粒平均重15克,魁级率85%以上。果肉厚脆,味淡甜;适宜制罐,焙干也可,但果皮薄容易凹陷。水涨的特点是比较丰产稳产,适应性强,容易栽培,为我市近年扩种的热门品种。总面积已超过赤壳种。

早熟龙眼:在立秋前后成熟的龙眼品种有十多个。(比一般种龙眼早成熟约15-20天)。其中较有价值的有两种:一是“八一早”,于八月1日前后成熟。其果中大(约11克),肉厚质脆,味清甜适口,丰产性好,唯大小年明显,管理水平和气象条件要求较高;二是白壳早种,又名乌龙种,早白等。于八月上中旬成熟,果较大(达14克),肉厚质脆味甜,可食率高,抗病力强,丰产性好。早熟龙眼因具有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倍受果农欢迎,使之得到迅速推广,这对合理调整我市龙眼品种结构、延长鲜果上市供应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凤梨穗:为同安县祥桥乡特有的鲜食品种。其树形类似水涨,果穗长达半米,果粒中大,均匀美观,果皮薄,果肉厚而脆,味甜适口,鲜食最好。该种适应性广,丰产稳产,实为众龙眼品种中一枝独秀,今后可作为鲜食龙眼进一步推广。

特殊风味品种:首推凤梨味品种,其果实成熟后富有菠萝香甜味道,而且果大肉脆,可食率高。其他还有冰糖味,桂花味等不同风味品种,但消费者嫌果小肉薄。

龙眼生产上一般采用高压或小苗嫁接繁殖,用实生繁殖因易劣变,多不采用。龙眼根深叶茂,病虫害少,着果率相对较高,栽培比较容易。但要获得丰产稳产高效率,则必须掌握选育良种,水土保持,改土扩穴,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整形修剪,疏花疏果及防治病虫害等技术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