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霉菌毒素高温能去除吗视频(精彩三篇)

浏览

319

文章

3

篇1:怎么去除玉米霉菌毒素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玉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其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在国际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玉米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由于不当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导致霉菌在玉米中污染和繁殖。玉米中大量霉菌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同时由于霉菌产生的多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和潜在的危害。

处理玉米中的霉菌及其毒素

一、物理脱毒法

1、水洗法:将发霉的玉米磨成碎粉,倒进缸中,加入3-4倍的水,然后进行搅拌静置浸泡,每日搅拌换水2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

2、脱胚去毒法:将玉米磨成1.5-4.5毫米的小颗粒,加5-6倍的清水后进行搅拌、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

3、用石灰水浸法。将发霉玉米粉碎成直径1.5-5毫米的小颗粒,然后将过120目筛后的石灰粉按0.8-1%的比例掺入发霉玉米中,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1分钟,然后静止0.5-5小时,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一般去毒率可达91%以上。

二、化学脱毒法

1、碱煮处理法。按每1000克发霉玉米加入清水3000克,再加入500克苏打粉或1000克石灰共煮,待煮到饲料裂开时,让其冷却,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到没有碱味时即可使用。

2、中草药熏蒸法。用含芳香油的中草药如山苍子油在60℃条件下熏蒸发霉玉米,对黄曲霉毒素有解毒去毒的作用。栓皮能加速黄曲霉毒素的氧化而解其毒性。

今天小编对怎么去除玉米霉菌毒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霉菌毒素的危害有多大以及其他食品污染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食品安全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霉菌毒素高温能去除吗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霉菌毒素主要是指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它们可通过饲料或食品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或慢性毒性,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组织、造血组织及皮肤组织等。霉菌毒素是一类低分子化合物,性质非常稳定,可耐高温,即使加热到340℃也不会将其分解和破坏。下面小编带您了解一下霉菌毒素的常用处理方法。

霉菌毒素的常用处理方法

1.营养解毒法

营养解毒法可起到一定的解毒效果,但可能造成营养的不均衡,导致有些营养物质缺乏,同时价格偏高。

⑴抗氧化物质的添加:如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和硒等,缓解霉菌毒素对细胞的作用。

⑵蛋氨酸的添加:肝脏解毒的基础是谷胱甘肽,蛋氨酸是谷胱甘肽的主要成分。

2.吸附法

⑴葡聚甘露聚糖法:效果一般,费用较高。

⑵活性炭法和硅酸盐法:只对黄曲霉毒素有效,对其他毒素无效。且在吸附霉菌毒素的同时也吸附了大量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目前应用效果较差,而且添加量太大,占饲料空间太多。

3.酶制剂

利用酶的降解作用破坏霉菌毒素或降低其毒性,但其成本高且酶不耐热,特别是制粒过程中易失活。

今天小编对霉菌毒素高温能去除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霉菌毒素的危害有多大以及其他食品污染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食品安全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霉菌毒素中毒的症状及去除方法

全文共 1094 字

+ 加入清单

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种类繁多。目前有记载的约达35000种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非致病性霉菌,有些已被用于酿造业、制药工业等。只有少数霉菌在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有毒代谢产物或次生代谢产物,称为霉菌毒素。最常见的产毒性真菌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镰刀菌属、麦角菌和穗状葡萄菌等,其中最常见的、研究最多的是黄曲霉毒素,其他如展青霉京、猪曲霉袁、岛青霉素及杂色曲霉素等也引起人们的注意。

霉菌产生毒素的先决条件是霉菌污染基质并在其上生长繁殖,其它主要条件是基质,主要是食品或饲料等有机质的种类、水分、相对湿度、温度以及空气流通情况等。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霉菌毒素中毒症状去除方法

(一)霉菌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的特点

(1)发生中毒与某些食物有联系,检查可疑食物或中毒者的排泄物,可发现有毒家存在,或从食物中分离出产毒菌株。选用合适的动物模型,可重现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

(2)霉菌毒素中毒症发生往并有季节件和地区性,但无感染性。

(3)霉菌毒素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不是复杂的蛋白质分子,不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无免疫性。

(4)人和家畜家禽一次性摄人含有大量霉菌毒素的食物,键社会发生急性或亚急性中毒,长期少量摄人会发生慢性中毒和致癌。

(5)霉菌毒素食物中毒易并发维牛素缺乏症,但补充维生素无效。

去除霉菌毒素的方法主要有几种1、剔除霉变粮粒。因毒素主要集中在霉变的粮粒中,凡表面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变质的花生米和玉米,都有可能污染黄曲霉毒素。在食用前应仔细挑选,剔除霉变粒。2、提高加工精度。稻谷污染黄曲霉菌后,米中的毒素主要集中在米糠层,如果在稻谷加工时,将糙米碾得精一点,尽量除去米糠层,可降低大米中毒素的含量。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有54~72%集中在皮层和胚中,如在加工时提取胚,可除去大部分毒素。用含黄曲霉毒素的玉米制成玉米淀粉,毒素的含量仅为原有含量的1%。3、水洗去毒。将污染上黄曲霉菌的大米用清水反复搓洗五六次,一直洗到水清时再煮饭,可除去大部分毒素。4、加热去毒。蒸煮、爆炒或油炸可减少一部分黄曲霉毒素。轻度污染的花生米,爆炒可使黄曲霉毒素b1、c1含量分别减少65%和62%;若用油炸,可使黄曲霉毒素bl、cl含量分别减少69%和67%。大米煮成米饭,一般能破坏20%的黄曲霉毒素。用高压锅煮米饭,去毒效果比普通锅煮饭好。

我们常见的真菌毒素中毒症状有哪些?常见的真菌毒素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厌食,偶有腹泻等。虽然不同的真菌毒素还有各自不同的症状,但主要症状都是相似的。大家可以多多关注。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掌握更多的食物中毒方面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