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整首诗【精品三篇】

浏览

180

文章

3

篇1:故乡今夜思千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故乡今夜思千里表现手法赏析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故乡今夜思千里”运用了对写法,意思是千里之外的亲人此刻必定在思念着自己,写出诗人自己的想象,更突出他的思乡之情。“对写法”是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这种“主客移位”的方法,可以使主人公的思归之情显得更加具体充实。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译文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

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赏析

诗的第一句点明作者在除夕仍羁旅天涯,“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孤寂。诗的第二句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因身在客中,故称“客”。

诗的第三句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是表达的更加含蓄委婉。诗的最后一句运用了“对写法”,感叹岁月无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赏析 月是故乡明佳句赏析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是白露时节。“月是故乡明”在写景的同时还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感怀。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的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然有兄弟但是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打听不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赏析

诗的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了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信,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意思是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露从今夜白 "既写景,也点明时令。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但作者所写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其深刻的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对故乡的感怀。正因为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才使得这句诗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这句诗出自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