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青少年心理疾病需要药物治疗吗【推荐20篇】

口臭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WHO已将口臭作为一种疾病来进行报道。那么,青少年心理疾病需要药物治疗吗?

浏览

3030

文章

35

篇1:青少年心理障碍治疗方法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存在,对青少年的成才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因此,青少年要及时克服心理的障碍,争取早日成才。建议家长多普及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下面跟一起来学习克服青少年心理障碍治疗方法

青少年心障碍理治疗方法主要从学习方面治疗,(培养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法)、教育补习和强化训练(针对性技能训练和特殊教育)、药物治疗(合并其他情绪问题等的)。许多学习障碍的儿童青少年随着生理发育和教育进程,问题会得到缓解,因而不易被发现,但不容忽视的是,有时由于学习阶段的问题,会使孩子今后出现一些继发的问题,如厌学、情绪障碍等。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孩子,若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疗的机会就比较大,改善也会显得明显。家长可以通过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强化训练的方法,必要使可以辅助一定的药物治疗。在实际生活中,要强调几种方法综合适用。而且需要家长、老师、心理医生的配合,既要控制住症状,又要从认知状态和行为模式上去根本改变这些孩子。情绪障碍如果能够积极地进行治疗,大多症状都可以得到缓解。

以上是为大家提供的青少年心理障碍治疗方法,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这里还有更多的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校园安全知识等你来学习,欢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如何治疗老年人心理疾病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有的因为本人的自信心不足,自惭形秽,自认为智力减退,而实际上并非如想象的那么严重。老年人的智力是逐渐下降的,一般认为18岁时智力达到最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的,老人生理特点对心理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胆小谨慎,不敢想不敢闯不敢担风险,生怕打破平静的生活和平衡;易孤独,由于离开了岗位相对减少了同他人的联系,极易产生孤独感,依恋和交际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忧郁寡欢;嫉妒多疑,同年、同在一岗的同志相比较显示出较大反差,于是一方面加剧了自卑感,另一方面也容易滋生嫉妒心理;童稚心理,下面来看看如何治疗老年人心理疾病吧?

1、让老人重新参与工作

刚退休或病休的老年人多数尚有工作能力和学习要求,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对这样的老年人如不给以工作和学习的机会,自己又不能创造这方面的条件,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2、让老人入读老年大学

老年大学可以让老人不再害怕孤独和衰老,不再封闭自己。在学习交流和众多的活动中,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品质得到提高,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和舞台,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也创造了快乐。

3、对老年人多多付出关爱

人到老年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社会的关心、单位的照顾、子女的孝顺、朋友的交往、老伴的体贴,从而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靠,不会感到孤独寂寞。

4、鼓励老人加入社区社团

很多老年人都有一门手艺,动手能力可能不如以前,但是教一两个学生绰绰有余,这样既可以发挥余热,报效社会,也可以减轻无所事事的孤独感。加入社区团体,可以结交新的朋友,做一些休闲娱乐的活动,有利于改善孤独感。

5、建议老人多运动身体

老年人可以多参加一些健身运动,比如慢跑、快走、太极拳、健身舞等。通过对身体的锻炼,增加心肺功能,自然会消除不良的心理情绪。

6、维持和睦的家庭环境

老年人都希望有个和睦的家庭和融洽的生活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年轻人尊敬、孝顺老人,家庭成员间和睦相处,邻里关系融洽,彼此互敬互爱、互帮互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7、向老人宣传健康知识

老人因体能衰退而表现出对健康的自信心下降。一旦身体不适或罹患疾病便会惴惴不安,加上行动不便、就医困难,更会加重忧虑,担心病情发展,甚至不治。重病卧床或住院的老人往往还会产生濒死的恐惧感。有的老年病人担心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而寡言少语、忧虑。因此,对于患病老人除了关爱体贴之外,进行及时而有针对性的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对康复十分有利。

8、支持丧偶老人求偶

丧偶的老年人独自生活更会感到寂寞。子女都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完全依靠子女照顾也非长久之计,而且在某些意义上任何人都代替不了老伴的关心和照顾,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青少年自杀心理分析治疗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青少年自杀事件在心理分析治疗案例中并不少见,许多心理障碍严重时都会导致患者自杀,其中抑郁症患者是自杀率最高的,另外精神分裂症、毒品成瘾等精神卫生问题也很容易导致病人自杀。那么青少年自杀的心理障碍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和自杀心理形成可能有这样一些原因:一方面,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发育阶段,对挫折和压力的耐受能力比较差,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差,应付压力的技巧不妥当。在遇到比较大的心理压力或刺激时,很容易选择自我毁灭行为。

另一方面,目前社会对青少年的心理支持系统存在很多不足,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过于忙碌无法管理子女的家庭等都不能给孩子们很好的心理支持,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需求,缺少心理支持的青少年容易选择自杀来处理压力或心理刺激。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青少年的自杀行为中有比较多的模仿成分。他们通过影视剧、媒体宣传、追星模仿等途径了解了自杀行为,然后因为要挟别人或一时冲动而突然实施自杀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拖延症有哪些表现?拖延症需要药物治疗吗?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拖延症,是指将计划完成的任务无限期的稍后延迟完成的一种个性行为。不少拖延症的症状表现如下:

2

做事拖沓,计划完成的任务总是“明日复明日”,很少能完成。

3

缺乏自信心,拖延症做事老是担心犯错,缺乏自信心,所以很容易出现自卑以及自我否定的情绪。

4

胆小懒惰,拖延症总是会沉浸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幻想中,总有雄心抱负想要改变现状,却又由于胆小懒惰,总是满足于当下,停滞不前。

5

只想不做,缺乏执行力。拖延症往往都是只说不做,当事情来临时,总是草草应付了事,不愿意花过多精力,所以执行力也偏低。

6

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长期的拖延症很容易引发焦虑和抑郁,所以有拖延症的朋友切不可掉以轻心!

7

想要改掉拖延症,就要在认知层面上改变自己拖延的思维习惯。先从小事做起,能今天完成的事情就不要拖到明天甚至更久,慢慢地,你就会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8

忽略掉自己不积极,不愿意的情绪,强迫自己完成任务,训练自己的意志力。

9

为自己定下一个小的目标,确定方向,落实行动,改掉拖延的坏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怎样治疗学生心理疾病

全文共 1138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心理疾病还是存在很多种类型的,每一种类型都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考试焦虑症,那么对于考试就会产生负面情绪,使得学习成绩下降,所以说像这些心理疾病都需要治疗的。怎样治疗学生心理疾病?首先要找到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才能找到正确的治疗办法。

1、心理疾病之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抑郁症的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焦虑、忧郁等症状,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有下面几种。不要自责,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很简单,当知道自己患有抑郁症时,不要责怪自己,积极配合治疗,尽量放松自己心情,不要整天沉浸在自己消极的思想里。参加活动,多参加户外活动,多和朋友交流,和家人倾诉,不要整天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尽量进行一些家务劳动,或欣赏音乐,令自己身心得到放松,这样可有效帮助治疗抑郁症。良好的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定时定量进餐,戒烟戒酒,要按时起床,多做一些可以令自己心情舒畅的事情,多锻炼身体。

2、心理疾病之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强迫症的表现在于反复做一些刻板的动作,对自己的行为反复怀疑等,治疗强迫症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个:增强心理素质,患有强迫症的患者大多是心理素质比较差,意志不强,不能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要治疗首先应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还应增强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强迫症。转移注意力,强迫症患者当发现自己强迫性的思维出现时,应立刻转移注意力,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喜爱的事上,去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这样可以避免强对迫性思维的注意,也可避免心理矛盾和痛苦。顺其自然,淡化自己对强迫性思维的注意,不要将强迫症看成是很可怕的疾病,它不是疾病,只是一种心理习惯,不要在意它,不要因它而给自己带来心理矛盾,而令自己造成焦虑情绪,只有淡化它,才能令自己阻断它带来的恶性循环。

3、心理疾病之焦虑症的治疗方法,焦虑症的症状表现为焦虑、担忧、不安和恐惧等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对某些事物过于担忧,治疗焦虑症有下面几种方法。自我反省,患有焦虑症的患者应当自我反省,将潜意识中感到痛苦的事情说出来,可以向家人,向朋友倾诉,也可以利用写日记、吟诗等方式发泄,进行倾诉和发泄后,可有效减轻焦虑症状,饮食疗法,很多患有焦虑症的患者都是由于营养不足引起的,因为身体无法正常处理各种营养素,所以造成焦虑症的发生,所以,补充各种营养素很重要,合理的饮食和均衡的营养是治疗焦虑症的妙方之一。心理疗法,患有焦虑症的病人可以利用心理疗法进行治疗,这个方法是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以达到痊愈的效果,患者也应该拥有自信,将自己的自卑感消除,最终将焦虑症驱逐出去。患有心理疾病最主要是要令自己拥有自信,放松身心,就一定可以治愈。

所以说不同类型的心理疾病都有相应的治疗办法,不过效果都不错,可以按照小编介绍的建议去进行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心理疾病应该怎么治疗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电休克治疗,对于较严重的抑郁症,躁狂症等患者采用此方法来辅助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病情。

2

药物治疗,目前成为主要治疗手段,效果显著,例如锂盐治疗躁狂症,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治疗抑郁症等。

3

心理分析疗法,专业的心理医生通过挖掘病人无意识的心理过程,破除潜抑作用,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

4

认知领悟疗法,通过解释使求治者改变认识,得到领悟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同样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

5

系统脱敏疗法,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治疗时间较长,循序渐进,适用于焦虑症,恐惧症等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青少年健康的心理需要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也有一部分青春期的男女生晋级为初中生了,投入到崭新的初中生活中,有的孩子可能会游刃有余,有的却感觉力不从心。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变化是很大的,家长一定要了解初中生的心理需求有哪些?

青少年健康的心理需要1、爱和成人关心的需要。对于“心理上的断奶期”的初中生,要从依赖成人抚养教育为主转变为独立从事各项活动的成年人,需要成人(教师、家长)的关爱和关心,得不到成人的爱就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担心失去成人的爱时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

青少年健康的心理需要2、自尊和受他人尊重的需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

青少年健康的心理需要3、自主和独立的需要。进入少年期的儿童产生了“成人感”,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以为家长和老师的话都是正确的,他们要求老师在学习上引导自己探索,在生活上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

青少年健康的心理需要4、求知和学习成就的需要。学习是初中生的主导活动,它的状况如何,会影响其他活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是他们最大的需要。

更强的学习竞争可能导致初中生的班级里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成绩好的学生组成一条战线,成绩差的学生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关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些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治疗骨质疏松用药物需要注意什么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步入老年以后,人的身体机能就慢慢的衰退了许多,很多的老年人遭受了骨质疏松的伤害,这个给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制造了许多的麻烦,令老人的子女们感到相当的担心。而药物治疗是比较常见的骨质疏松的治疗办法,那么,治疗骨质疏松用药物需要注意什么?对此请看下面的介绍。

1.需要注意过量的补钙对身体不好,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是因为体内的钙质缺乏,所以大量的补钙,事实上,过量的补钙会造成身体内的高钙血症,导致身体的一些不良反应,比如严重便秘,进行性口干、持续头痛、食欲减退、烦躁、精神抑郁、口中金属味、疲软等。后期表现有倦睡、意识模糊、高血压、心律失常、恶心呕吐、尿量增多等。由此可见,任何药物都要一分为二,不能掉以轻心。

2.骨质疏松对于男女来说在用药上有很大的区别,女性骨质疏松往往是由于绝经后造成的雌激素缺乏造成的,所以可以在治疗骨质疏松的时候补充雌激素,而男性则往往通过补充双磷酸盐来治疗骨质疏松,当然双磷酸盐女性也可以服用,但是女性治疗骨质疏松多采用补充雌激素的方式进行。

3.服用双磷酸盐要小心。双膦酸盐有助于抑制骨质流失,提高骨密度,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但人体在吸收药物时有局限性,一些因素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如果不注意服药方法会使疗效下降。所以在服用双磷酸盐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要与一些比如咖啡、橙汁等一些食物混用,同时需要多喝一些水服用,不要让其在食道内停留过长时间,因为双磷酸盐会损伤食道黏膜,引发溃疡,形成瘢痕,甚至引起食道狭窄。服双磷酸长期服用达到四年以上的,可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因此,长期服药的人,半年或一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

4.可以采取一些联合用药的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比如钙剂+维生素D;钙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雌激素+“1”:即雌激素+维生素D、雌激素+双膦酸盐或雌激素+降钙素等。

治疗骨质疏松药物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由于骨质疏松的患者的具体的情况有差别,因此对于每位患者的用药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别,患者们一定要谨遵医嘱,按时按量的服药。此外,平时不要过多的补钙,过量的补钙的话会给患者带来其他的麻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需要注意哪些老人心理疾病

全文共 1744 字

+ 加入清单

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各界需要提上日程的事情。一份科普资料表明,由于大脑功能的退化和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建设尤其重要。人在一生中不断地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也在不断增加,老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在不断地增多,那么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1.1、离退休综合征:是指在离退休后出现的适应性障碍。这种应激因素对心理、心身方面的干扰,使一些老年人在一个时期内难以适应现实生活,并且出现一些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由此而引起其它疾病的发生或发作,严重地影响了健康。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不知所措;烦躁、敏感、失眠、心悸。绝大多数人在一年内能基本恢复,对性情急躁而较固执的老年人则所需时间较长。

1.2、衰弱综合征:由长期烦恼、焦虑;脑、脑损伤;离退休后,生活及居住环境太静,与周围人群交往少,信息不灵;各种疾病引起的脑缺氧等因素导致。常表现为疲乏、头晕、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稳、不易入睡、多梦易醒、醒后不解乏。有时晨起头痛、眩晕,情绪不稳。

1.3、空巢综合征:“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中老年人独守空屋的特点,尤其是老人单身家庭,西方国家称之为“空巢”。这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如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时,上述消极感会加重,久之,会减低身体免疫功能,为疾病敞开了大门。

1.4、:经常处于明显的焦虑状态,对心身健康有很大影响。常因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疑病症;退休后经济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儿孙上班上学时的交通安全;社会治安问题等引起。容易焦虑的老人衰老过程可加快,助长、的发生;当急性焦虑发作时,可引起脑卒中、、眼压骤升而头痛、失明;或发生跌伤等意外事故。

1.5、抑郁症:老年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躯体不适为主,多发50-60岁,80岁后少见。表现为情感障碍、思维活动障碍、精神活动障碍、意志行为障碍、躯体症状。

2、老年人患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2.1、老年人感知觉、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下降,情绪趋于消极

老年人感知觉敏锐度逐渐下降,身体机能状况越来越差。根据个案访谈对象来看,老年人看待问题更倾向于主观判断,且难以接受其他人的劝告,进而使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等出现失调;个人情绪也会因自身无奈接受身体老化及老年时期遇到的重大事件,情绪、情感趋于抑郁、焦虑等。

2.2、老年人意志力薄弱

老年人普遍容易受到一些生活事件的打击,尤其是有关事故、死亡的新闻、亲友的离世等,普遍表现出回避、逃避的态度,消极抑郁。

2.3、老年人自我价值认同度低

通过个案访谈发现,多数老年人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这也是其不愿与子女同住及选择安老服务中心的主要原因。此外生活中的各项事务对老年人而言也都是考验。在实地观察中还发现,老年人很难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阅历获得他人乃至社会的尊重与认同。这些状况加速老年人自卑心理的出现,形成较低的自我认同感。

2.4、老年人身体状况

一般来讲,老年人普遍随着年龄增加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老年人身体有各种疾病其安全需求未得到满足,其心理就会失衡,容易形成错误的认知。

2.5、老年人消极的个性特征

具有积极乐观个性品格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能够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通过自我开放缓解内心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调查还发现老年人普遍具有忧心的特点,他们会忧心各种与他们生活有关或无关的事情或者人,在与他人交流不足的情况下,导致老年人内心负担加重,情绪低落。

2.6、老年人及交友状况

俗话说老小老小,越老越小。老人真像这句话所说,变得像小孩一样任性、固执、暴怒和健忘,这样在心理医生眼里就可能成为一个心理疾病患者。

既然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那么值得大家重视,那么遇到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怎么办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你对老人该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老人心理健康要素?哪些因素会影响老人的心理健康?老年人心理健康五原则?心理健康是老人长寿的基石?老人心理健康注意四有五要?等有关老人心理健康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心理健康保持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孕前需要治疗哪些疾病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女性患有下面的任何一种疾病,那么,怀孕计划就要往后延了,因为,只有治疗好这些疾病,才能怀上一个健康的小宝宝。那么孕前需要治疗哪些疾病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孕前需要治疗哪些疾病

1.精神病

怀孕危害:精神病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疾病,精神分裂症孕妇所生的后代中患有此症的为正常孕妇所生后代中的20倍左右。躁狂、抑郁型的精神病遗传至下代的机会更大些。此外,精神病患者妊娠时仍需服用治疗精神病的药物,这些药物,如三环抗抑郁药物,均对胎儿有不良作用。因此,从疾病的遗传性及孕期用药的安全性角度来讲,精神病患者最好再治疗好后,再进行怀孕。

2.高血压

怀孕危害:我们都知道,患有高血压的孕妇很容易出现妊娠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妊娠高血压会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在血压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方可实施怀孕计划。在孕期还要注意保健,采取低盐饮食,并定期做好检查和咨询。

3.贫血

怀孕危害:如果女性在怀孕前就患有贫血,那么怀孕后的早孕反应就可能相对强烈,影响到营养的吸收。再加上有宝宝来分享大量的营养,贫血会变得更加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女性心理疾病如何治疗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和现象。那么女性心理疾病如何治疗你知道吗?今天,小编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进行讲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相关知识吧!

一、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很多女性都存在的心理问题,导致这一情况的产生原因有很多,较为常见的有压力过大、生活工作节奏快,或者是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等,这些都是导致女性神经衰弱的原因。除了以上这些之外,还有就是感情婚姻方面的因素,比如像家庭关系不和谐等,这些不良的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也都会诱发神经衰弱。对于这部分女性而言,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知道如何去调整不良的情绪,以及如何去释放压力。还有一部分女性是因为长期过度紧张,思想负担重等负面情绪所导致的神经衰弱,这个时候放下所有的负担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治疗神经衰弱。

二、焦虑症

很多女性在受到挫折,以及亲人病故、人际关系冲突等刺激下都会导致焦虑症的出现。而焦虑症最常见的症状有心情沉重,缺乏安全感等,并且还会经常预感到有最坏的事情将要发生,常常还会伴有莫明其妙的大祸临头感。除了精神以及心理方面的表现之外,还有出现躯体症状,比较常见的有手指麻木,四肢发凉,胸部有压迫感等,食欲不振也是其中的症状之一。

三、强迫症

女性心理疾病还有一种就是强迫症,对于这种心理疾病治疗方法,首先应该了解强迫症的原因。调查研究发现,现代女性多半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强迫症,而原因多半是因为现代女性比较好强所导致,不好强就不能做好工作,因此这部分女性经常会努力的要求自己达到某个成绩,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强迫症的出现。

面对强迫症,女性朋友在平时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调整来进行治疗,比如应该学会适度,任何事情适度就好,没有必要非得做到最好,这样会给自己造成过重的负担。

四、攀比心理

在女性中最常见的就是攀比心理,你可能不知道其实这也是一种心理疾病,而对于这种心理疾病治疗方法,最好的方法便是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并且还要注意平衡心态。可以说女性攀比思想比男人要严重,不仅比吃、穿、用,甚至还比家庭,一旦没有别人优越就会产生失落的情绪,如果长期有这种情绪的话就会造成精神紧张,烦躁激动,情绪不稳,忧虑多疑,易怒等情况。

除了在心理上会有所表现之外,同时还会表现在生理上,比如像感觉忽冷忽热,眩晕头痛,失眠耳鸣,心慌手抖,四肢发麻等。

五、更年期综合症:

心理疾病在女性更年期的时候更容易出现,而且精神因素是“更年期综合症”的重要发病条件。经过一项调查研究发现,有44%的女性在进入更年期后会出现心胸狭窄,敏感拘谨,沉默寡言,爱生闷气等情况。因此专家建议女性,在更年期阶段一定要注意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这对预防以及治疗心理疾病非常重要。

面对心理疾病治疗方法,不同的心理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最重要的还是自身心理的调节,保持平和的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青少年心理疾病时代悄然来临

全文共 5054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中小学生离家出走、厌世轻生的悲剧屡屡发生?为什么往往等到悲剧发生了,家长、老师和社会才表示出莫大的意外和惊讶?悲剧的症结在哪里?悲剧又向笔者们敲响了什么警钟?

就在今年高考前不久,笔者参加了陕西省的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走访了现场会举行地的全国少儿工作先进集体——西安碑林区教委和部分教育专家。在采访中,上述问题的答案渐渐清晰,这就是心理健康。

昨天,高考落下帷幕,那些从考场里出来的学子们流露出各异的神情。看着他们,笔者思绪飞扬,久久不能平静。

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危机。

十多年前,我国第一例未成年人弑母事件披露后,社会舆论大哗,对教育的反思由此揭开序幕。但是,那时并没有提出“心理健康”的概念。这一事件,也并没有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上产生应有的影响。

西安市教委主任李广瑞说,过去我们对中小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从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分析得多,而从心理上分析得少。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思想问题去解决,显然是不妥当的,难以对症下药,收到实效。

他说:“我们过去以简单、呆板、僵化、千篇一律的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一切,使得中小学生在竞争力、情绪、情感、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等心理素质方面,往往处于一种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危险状态。”

西安市教委1995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小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的达35.99%。北京的调查表明,每10名中小学生中,就有1名心理障碍者。曾让许多人羡慕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据称有三分之一不能完成学业而遭淘汰。而从全国的调查情况看,中学生有较强自信心的比例只有43%,抗挫折能力强的仅占38%,意志力强者占20%。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博士主持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按照国际标准分别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省市区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我国小学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考虑到中国中小学生巨大的基数,这一心理异常的比例也是触目惊心的。

在这次调查中,有一些问题尤需我们关注,像在初中生和高中生中,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很差和较差的比例在人际关系六项调查指标中都排一、二位;小学生的“孤独”、“考试焦虑”、“敌对”以及初中生和高中生的“交往焦虑”、“敏感性”、“考试焦虑”、“敌对”等严重的情绪问题,在情绪状况调查的八项指标中都排前列。

国家有关部门对北京小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在过去10年间,小学生中的行为问题从8.34%增加到10.9%,儿童青少年的行为问题有明显增加趋势。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一项关于青少年犯罪的调查也表明,1997年至2000年间由于心理畸变引起的“激情犯罪”显着增多。

在江苏、浙江等人文传统十分浓厚的地方,相继发生了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因为考试原因杀死父母的事件。花季少男少女的暴力事件,更是层出不穷,充斥着各地报纸的社会新闻版面。同时,一项调查表明:自杀已经成为我国未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专家指出,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上,如此严重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危机还是第一次出现。一个心理疾病时代正在悄然来临。严峻的形势迫使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浮出水面。

值得欣慰的是,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已经开始了意义深远的探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在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下,心理健康教育正在走进越来越多的校园和家庭。

西安市碑林区地处西安南部,目前有中学37所、小学54所、在校中小学生9万余人。这里大中专院校云集,科研院所林立,是陕西省的素质教育实验区。碑林区教育局局长薛振虎对记者说,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该区的广大老师逐渐深刻地认识到,在新时期的教育工作中,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他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看作是德育工作的延伸,归根到底还是我国正在倡导的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如果轻视或者漠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很难落到实处,智育和德育等方面也很难有大的突破。

这位长期从事教育管理的官员指出,繁重的课业负担、现行的考试制度和评价手段给学生心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处于青少年期的学生心理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复杂微妙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关系、家庭关系,以及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和躁动,使得他们“心有千千结”,内心充满了困惑后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解决“小小少年为何烦恼”的一位良药。

在过去八年里,碑林区教育部门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培训了专门的师资力量,不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在区教育局的统一组织下,各学校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每天都有好心情”、“还学生尊严”、“笔者能行”、“悄悄话信箱”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最近,他们的经验作为过去10年中国妇女儿童工作主要典型之一,受到在北京举行的第五次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儿童发展问题部长级磋商会议的代表们的高度好评。

一位教育专家评价说,在目前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水平如何,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是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亟需杀出重围。

前不久,内蒙古几个十五六岁的初三学生因为小小摩擦发生厮打,致使其中一人身中数刀,不治而死。而此前不久,同样是在内蒙古,一名16岁男生为了一个小小的误会,用刀捅死了自己15岁的同宿舍同学。一些教育工作者沉痛地指出,青少年正处于人格重建和心理极易扭曲的危险期,心理扭曲如不及时矫治就会导致心理障碍,形成各种程度不等的心理疾病,这些病态心理轻者影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重者助长了青少年犯罪。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不少专家指出,目前在全国不少地方,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很不到位,中小学心理教育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不少中学从教师到领导对心理教育的意识还十分淡薄。另外,全国目前尚缺少权威的中学生心理教育的教材,更谈不上建立起一套完善、科学的心理辅导和治疗体系。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的专家说,目前我国的教育还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学大纲”为主体。在学校和社会上还普遍存在着以分数和升学率来衡量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功利主义”思想。在很多地方,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没有愉快感,是被动的、被迫的。同时,学校和家庭较少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也不重视生活技能的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受到重视,学校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严重脱节。

专家指出,中小学时期是一个人智力、情感及意志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每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基础。中小学生的学习、行为问题不仅影响其本身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影响周围的人,且其中相当一部分问题又会带到青少年乃至成人阶段。如果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在短期内杀出重围,其累积的负面效应将不堪设想。

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教育专家分析说,心理上的狭隘、自私、惟笔者独尊、好占上风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内因,而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则是不容忽视的外因。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王德炳教授说,发生在青少年学生中的恶性事件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心理教育与心理健康问题。精神病研究专家孔祥泉教授说,在我国,目前大多数人对健康状况的认识还片面停留在身体器官有无病变的层面,心理健康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位旅居海外的华裔心理学家不久前公布的一项研究发现认为,一些华人的精神病实际上教育有着重要的关系:不少华裔家长从小打骂子女,骂子女的话往往用得很绝。有人骂子女愚蠢,有人甚至叫子女去死。华裔父母希望通过打骂显示自己的权威,对子女进行彻底的控制。在完全缺乏温暖、经常被打骂的家庭中成长的子女,会对自己彻底失去信心。

与此相反,西安市碑林区的实践则证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威力。该区教育局在一份文件中,要求教师坚决杜绝对学生的不良刺激,要求教师“走进心灵”,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坚持正面引导,调动学生自笔者教育、自我改正的积极性,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主动接近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弄清症结,提供帮助。作为“走进心灵”活动的成果,全区每学期学习困难生的转化率都在86%以上,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令人鼓舞的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在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教育部1999年发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比陆地更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心灵。未来的国际竞争,将不但是知识和创新的竞争,也必将是“心灵”的竞争。帮助我们的下一代塑造更坚强、更广博、更健康的心灵,应该是人们全社会的一项光荣任务。

中国孩子心理挺健康

研究显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想象的严重,中学生优于小学生

究竟我国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多重?是否像某些报道中说的那样有1/3甚至75%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4月1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通过鉴定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显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真正称得上心理有问题的中小学生只占到其总数的10%。这个课题自1997年11月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以后,先后在北京、河北、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地的400多所中小学中展开调查,对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这次“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给出了关于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现状的具体结果。课题着重是从中小学生的思维、自我概念、自我监控、动机和归因、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情绪发展、人格发展、人际关系等九个方面的内容来考察的。结果显示,总体上来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而且中学生心理状况优于小学生。

按照“心理基本健康”、“有中度心理行为问题”和“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三个档次的标准来看,小学生的比例依次为78.9%、16.4%、4.2%;初中生的比例依次为82.9%、14.2%、2.9%;高中生的比例依次为82.7%、14.8%、2.5%。具体来看,小学生存在问题最多的是人际关系,达到了36.7%,其次是情绪状态31.2%,自我控制21.3%,动机14.3%,自我概念11%,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8.6%;而在初中生中,这个比例却发生了明显变化,自我控制上升为主要问题,达到32.6%,而人际关系反倒排到了后面,仅有9.4%,其他依次为情绪状态24.4%,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14.7%,自我概念9.9%,动机9.2%;高中生与初中生的状况基本相似,只是在具体比例上略有浮动。

另外,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表现出明显的年龄阶段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比例要高于小学生,这是与以前的调查结果不同的。对此,主持课题的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副教授解释说,现实中,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见得真的好于小学生,只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都有了发展和提高,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事情严重程度的认识会有差异,小学生认为严重的问题在中学生眼里或许并不严重。而当小学生有严重的感觉时就是容易出现问题的时候,也恰恰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时候。而家长和教师往往对此却忽视了,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使孩子的心理问题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我一直提倡我们应该“蹲下来”看孩子,一定要“蹲下来”。

最后沃建中副教授还强调,心理转变是个内化的过程,而我们现在心理研究的误区就在于没有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心理教育没有真正进到孩子们心里去。“我们要以发展教育为主题,致力于提高孩子本身的心理素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有了问题才解决问题的层面上,要把提高心理素质当成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来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导致磨牙的因素 治疗磨牙要心理和药物治疗双管齐下

全文共 1935 字

+ 加入清单

当你在和另一个睡觉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身边的这个人在夜里会不自觉的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其实这就是磨牙的声音,声音会时大时小,有时还会不定时的出现,为什么有些人睡觉会有磨牙的习惯,而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在小宝宝的声音,在他们长牙的期间就会出现,可是除了儿童以外,就连一些成年人晚上睡觉还会有磨牙的习惯,这到底是为什么,到底什么因素导致有磨牙的现象,磨牙应该怎样治疗。和本网一起来看看吧。

1、牙齿咬合因素

咬合关系不协调被认为是磨牙症的一个主要因素,包括错牙合、缺牙、牙齿缺损或过长、单侧咀嚼等。正中牙合或侧向牙合早接触是最常见的磨牙症始动因素。在换牙期,大部分儿童由于咬合关系不协调,接触高点致使上下牙齿不能很好地吻合,于是患者常会出现一种下意识的意念,想使多数的牙齿紧密接触,在熟睡中这种白天的意念就会变成咀嚼肌痉挛和收缩而引发夜间磨牙。

2、神经因素

研究认为,夜磨牙症是睡眠障碍中的一种表现,它的出现和睡眠中的轻度觉醒异常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化学方面的研究显示,磨牙症的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信息传递的介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异常改变有关。

3、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紧张是导致磨牙症的原因之一,情绪紧张、过度疲劳、思想有压力或儿童白天玩得过于兴奋或过度紧张等往往会造成晚上不能平静入睡,即入睡后虽然大脑皮质的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但仍有一部分处于兴奋状态,致使咀嚼肌收缩而发生磨牙。磨牙症患者常有焦虑、心理不成熟等特征,且焦虑程度越高,磨牙症的发生频率越高。

4、全身因素

肠道寄生虫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不平衡、过敏性疾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尿酸增多症、甲亢、膀胱应激症等都有可能引起磨牙症。当儿童积食、消化不良,使胃肠道内的细菌所分泌的毒素吸收后刺激到大脑皮层,使其兴奋或抑制过程失调,造成夜磨牙。

5、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儿童期的磨牙症往往持续存在,遗传因素不可忽视。

磨牙应该如何治疗?

1、心理和行为学治疗

(1)心理治疗确实有精神心理因素的作用,使颌骨肌肉张力过度。消除紧张情绪,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合理安排工作。必要时口服安定片(有依赖性)。

(2)减轻大脑兴奋睡前休息放松、做适当的体操、避免兴奋性食品和吸烟、改善睡眠环境等有利于减轻大脑的兴奋状态。调动患者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的心理作用来减轻牙的发生。作用很小。

(3)肌肉松弛疗法颌骨肌肉过分紧张是引起磨牙症的原因之一,治疗中解除肌肉过度紧张是控制磨牙症的必要手段。常用的方法有:肌肉松弛仪的应用;体疗,进行咀嚼肌的生理功能训练;按摩;视听暗示等方法。作用很小。

2、生物反馈疗法

(1)睡眠中唤醒刺激通过生物反馈,使患者在磨牙发生时被声音等电信号惊醒从而暂时停止磨牙。有学者对嘴唇进行暂时性的传入电刺激,结果对控制磨牙症有效。但这种方法干扰了患者和同居人的睡眠、效果不长期。

(2)味觉生物反馈有学者将有令人厌恶味道但安全的液体密封置入胶囊中,将其配戴与患者的上下颌后牙之间的舒适位置上,当患者磨牙时,胶囊中的液体会挤出到达口腔,恶劣的味道产生的强烈刺激通过生物反馈机制产生作用,使磨牙动作停止。

3、牙齿咬合的治疗

(1)调整牙齿的咬合关系通过调磨少量牙体组织,去除咬合干扰,建立咬合平衡关系,以达到牙颌、咀嚼肌、颞下颌关节三者间的生理平衡,消除磨牙症。对于有牙合畸形的患者先进行正畸或进行修复。纠正单侧咀嚼、咬铅笔、常嚼口香糖等不良习惯。

(2)咬合板的使用制作一个牙垫,晚上睡前戴在牙齿上,早晨取下,缓解肌肉紧张。目前最容易被医师和患者接受,防止牙磨损效果明显但并不能治疗磨牙症。

4、药物治疗

(1)肉毒杆菌毒素主要着眼点是试图调整牙颌面运动障碍和肌肉张力失常。局部使用肉毒杆菌毒素(BTX)对治疗运动障碍有效。将BTX注射入常年磨牙患者的两侧嚼肌中,结果多数患者在注射后立刻至4周内开始停止牙齿磨动,但也有患者出现吞咽困难。

(2)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使用L-多巴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可明显减轻磨牙者的磨牙次数,但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失眠、心律失常、精神病发作等。只在对磨牙症进行药物治疗时其他治疗无效时才可考虑。

(3)其他药物治疗针对肠道寄生虫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不平衡、过敏、维生素D缺乏、儿童积食、消化不良等疾病给予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以去除引起磨牙的可能原因。

总结:以上就是一些宝宝会出现磨牙情况的因素,特别是在宝宝的长牙期间若是出现磨牙的现象就要给他们从小要重视,可是有些还是遗传的因素这些不可忽视。可若是成年人一直有磨牙的习惯,也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因为这件看似比较小的事情,其实对身体也有一定的危害,要找出病因才能从根本来解决磨牙的情况,否则当你和心仪的另一伴睡在一起的时候这种小事会影响到别人对你的感受,那就得不偿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老人疾病需要药物和自我康复相结合效果好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到了晚年之后就会经常的生病,那么就要经常的赤炎,因老年患者器官衰退,解毒和代谢机能降低,故对药物治疗反应各异,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为患者拟定治疗方案时,护士应熟悉药理知识,依据病情提出用药建议,按所用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等设计科学用药护理程序,其实老人疾病需要药物和自我康复结合效果好。

用药前,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做到正确给药。用药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如静脉输液给药时,应按要求控制滴速,一旦出现药物反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用药后,严密监测药物疗效,记录必要的数据,为医生提供第一手材料。

老年人患有疾病要进行一定的药物治疗,但是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要进行自己的康复训练,不然的话达不到自我的康复。

饮食与营养

由于老年患者消化机能减弱,胃肠功能发生紊乱,咀嚼困难,对饮食有特殊要求,即色美味香,易消化吸收,富营养,及少食多餐。在饮食营养护理中,鼓励患者大口喝水,小口吃饭,荤素兼吃,不嗜烟酒,让患者适量食用新鲜水果,多吃新鲜蔬菜,以增加维生素摄入量。并可让老年患者经常食用花生、核桃、葵花籽、栗子、虾皮或虾仁等,以弥补每日膳食中硒摄入量的不足。老年患者应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

老年患者睡眠时间短入睡困难,易受环境、情绪等因素干扰,影响睡眠质量,睡眠不足既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又会影响疾病康复进程,故应做好入睡前护理,避免声、光、寒冷等的刺激。对因病影响睡眠的患者应及时对症处理心脏病患者晚餐不宜吃饱,避免增加心脏负担,防止因饱餐诱发心绞痛对入睡困难的患者,可服用适量镇静剂。老年患者每日睡眠可保持最佳精神状态。

加强运动锻炼

老年人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脂肪代谢,防止肥胖,锻炼思维,延缓衰老,对长期卧床患者,有计划地变换体位,活动四肢,做深呼吸等床上运动,同样能达到健身目的。在为老年患者护理中,要针对病情设计运动方式、方法和控制运动量,防止盲目运动或不科学运动,以加重病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老年性如何治疗心理疾病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老年人一般都是自己生活,和子女一起生活的人很少,有的时候很多老年人都会缺少子女的关爱,觉得很孤单,有的就会选择养个小动物,但是也有的会想不开,时间长了,心理就会出现一些小的问题,会产生很多的心理疾病,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找找治疗老年性心理疾病的方法都有什么。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老年性如何治疗心理疾病方面的知识。

心理学家认为老人们“足不出户,闭门思变”是造成情绪波动的主要因素,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组织老人们参加群体活动。一位心理学家创造了一种“书法疗法”,要求老人们印刷体一笔一划地写一定数量的美术字,写好后进行评比,优胜者发一些小奖品,由于老人们专心致志地写字,性情就比较稳定了。

绘画对于郁抑型的老人来说,是种好疗法,四五个平时沉默寡言的老人围成一组,各自用笔任意作画,半个多小时后,再开展竞赛评比。结果,老人们的郁抑心情被驱散了,话匣子也被打开了。

旅游是解除老年人心头烦闷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最好是参加老年旅游社。这样,每出门一次,就结交了一批朋友。旅游总要走路,而走路对老年人来说是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此外,每次旅游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回味无穷,特别是留下的照片可供老年人有一段相当长时间的美好回忆。此外,旅游总是与森林分不开的,而森林则是氧气的制造厂,是阴离子的发生地。科学家证明,阴离子进入人体,不仅能促进新陈代谢,使呼吸及脉搏变得均匀、血压下降,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保持老人较旺盛的精神状态。在美国、德国和法国等先进国家,已经办起了不少“森林医院”,它除了对精神郁抑的老人能改变精神状态外,对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哮喘、神经衰弱患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老年人出现心理疾病的原因基本都是由于自己缺少关爱和关注导致的,现在子女工作都比较繁忙,老年人也要理解自己的孩子的不容易,平时老年人可以参加一些夕阳红的项目,多结交一些老年朋友,这样自己就不会觉得孤单了,也可以一起结伴去旅游,这样对于心理治疗的效果都很好。

如果你对老人怎样预防心理疾病?盘点导致老年人患有心理疾病的原因?老人便秘或是心理疾病的信号?老人心理疾病不容忽视?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疾病预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儿童心理疾病如何预防与治疗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心理疾病如何预防治疗?儿童因为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内心较为敏感,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较为激烈,同时又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和词汇量的欠缺,使得孩子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也无法跟大人有效沟通。那么当患者是儿童这个群体时,心理医生一般是怎么治疗心理疾病呢?

儿童心理问题较为普遍

通常儿童的心理问题分为一般性和严重性两类。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包括口吃、尿床、逃学、不吃饭、说谎、好动等。而特殊性的儿童心理疾病,则包括自闭症、适应障碍、癫痫、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等。当孩子出现上述病症时,家长就需要多加关心针对儿童患者怎么治疗心理疾病的问题了。

儿童心理问题预防重于治疗

一方面父母要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对他们好奇、喜欢模仿、创新思维的特点应给予理解。经常将孩子的心理特点、行为方式与同龄的孩子对比。另一方面,父母还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科学的家庭教育。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力求一致,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在家庭教育中,对儿童不应有求必应,而应从小培养儿童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精神。

当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急切地想知道怎么治疗心理疾病。对此心理专家表示,当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到医院治疗。由心理医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达到治疗目的。对儿童心理问题的治疗,常用的方法有行为治疗、认知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感觉统合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家长的配合必不可少。

由于儿童的心理特点、病因和症状表现与成年人在出现心理问题时的表现截然不同,这给心理医生在考虑怎么治疗心理疾病时增加了难度。而家长对孩子症状表现的描述越细致精确,对孩子的疾病确诊和治疗就越能达到对症治疗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为何心理疾病难以治疗?

全文共 456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就让小编为各位分析一下为何心理疾病难以治疗?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有些心理疾病十分难以治愈,比如忧郁症啥的,一旦患上最好及时就医

操作方法

1

首先根治的含义是什么呢?如果指不再复发,前面也有人讲了,这是不可能的,任何治疗手段,任何病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如果指的是这一次患病的症状被完全消除,那么这个问题才能进行讨论。

看看现在药物治疗或者说医学手段治疗的效果,大部分疾病是不可能被根治的。只有大部分的感染性疾病、外伤能被根治,其余的如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各种退行性疾病也都是无法根治的。所以在这个范畴来看,心理疾病无法被药物根治也是正常的。有人估计能被治愈的疾病只有30%,剩下的都是只能减缓症状或者直接是无药可救的。

讲到药物的局限性,先来看看药物能做到什么。现在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药物,主要是依据神经递质假说的观点,即这些疾病的病因在于某些神经递质水平的失调,包括多巴胺(DA)、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等等。那么药物的作用就是改变患者神经系统中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这些神经递质和人的认知、情绪、意志行为都有关系,所以患者在服药之后会出现认知、情绪、行为上的一些变化,抑郁、焦虑情绪会减少,行为的主动性会增加,此外还能改善很多患者出现的躯体不适,如胸闷、心慌、食欲下降等等。

药物治疗最根本的问题是,神经递质的理论也只是一个假说,目前也不能确定究竟是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引起了精神、心理疾病还是精神、心理疾病导致了神经递质的变化,或者二者是相互作用。也就是说,药物治疗不是医学中最理想的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只能算是对症治疗。

其次药物治疗的副作用问题。同一种神经递质的受体有好几种,可能其中一种和情绪有关,其他的受体与认知、植物神经有关。现有的药物的选择性不够,在改善症状的同时,会引起一些认知、植物神经的症状。打个比方,现在的药物就像是一把可以开几扇门的钥匙,但是只有一个门后面是我们需要的东西,其他门里的都是不需要的东西,钥匙同时把几扇门打开了,在得到我们需要的情绪改善的同时,可能会出现思维速度减慢,汗多、便秘等等问题。

和心理学关系最大的局限如下。第一、药物改变的是心理活动方面的量,比如说负面情绪持续时间的减少,负面认知出现的频率减少。但是没有改变的是心理活动方面的内容。在人体的自愈能力下,一些患者能随着情绪的好转,将自己的认知逐渐改变到好的方面上,有些患者自愈能力不足,无法改变,对于这些患者,药物只能在使用时改善其症状,停用后,必然会重蹈覆辙。第二、药物无法帮助患者改变自己生活中的应激事件,这些事件必须靠患者自己或者再家属、亲友以及咨询师的帮助下解决,药物能提高患者做事的积极性,但是无法改变患者做事的行为模式,无法改变患者现有的人际关系,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药物是无法解决患者的应激源的。第三、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药物治疗会增加自己的病耻感,带来新的应激,形成新的心理负担,而医生与患者的交流不足,很多患者不能认识到服药的有益性,反而认为自己是不是疯了,是不是很严重。第四、服药治疗的行为会使患者获得病人的角色,身处这个角色中时,部分患者感到,自己的家人改变了对自己的态度,能得到他们的照顾,之前的问题也被搁置,甚至某些不良的行为得到了纵容,这些继发性获益都强化了患者的适应不良行为,导致他们继续扮演患者的角色。

PS:这里只是讲了药物治疗,其他的如电疗、经颅磁治疗等局限与此类似。虽然讲了药物的局限性,但是严重的患者是必须进行药物治疗的,这里并不想否定药物治疗的作用。

2

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抑郁症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但是找到合适的药物及剂量需要花费时间。

此外, 对于许多抑郁症患者来说, 多种药物尝试了都不见效, 症状仍然存在。这些人可能患有难治性抑郁症或顽固性抑郁症。虽然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精确定义仍有不少争议,一般认为难治性抑郁症指在两种疗法或服用两种抗抑郁药后,症状仍未能缓解的抑郁症。

为什么有些人患有难治性抑郁症?

患上难治性抑郁症有多种原因。一些人本身抑郁症较严重,难以治疗。此外,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Papakostas博士和Sheline博士说, 生理疾病和共病心理障碍——如药物或酒精滥用、进食障碍等,也使治疗变得复杂。严重的压力也会影响抑郁症的改善。

大量遗传、神经影像学和电生理学在研究难治性抑郁症的根本原因。研究人员可以确定的是:顽固性抑郁症不是一个大脑区域或神经递质系统的结果。

研究初步表明,患有抑郁症的人可能在脑额叶和颞区有异常,血清素调节功能紊乱。另外,位于大脑皮层中线的膝下扣带回部(Cg25)也与抑郁症相关。当一个人经历悲伤时,膝下扣带回部就会被激活。它还与其他参与情绪、动机和睡眠的大脑区域相连。当抗抑郁药发挥药效时,这个区域就不那么活跃了。一些研究人员猜测, 在难治性抑郁症中,膝下扣带回部可能继续活跃。Papakostas博士说,总体而言,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一个完整的难治性抑郁症成因理论。

另外,一些长期难治性疾病会被误认为难治性抑郁症。例如, Sheline博士讲, 甲状腺问题与抑郁症很像。双相情感障碍也类似难治性抑郁症。还有一种类似难治性抑郁症的疾病是长期轻度的抑郁症,被称为恶劣心境。如果一种治疗不起作用, 你的医生需要重新评估诊断。

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选择

Sheline说,药物治疗多少次无效,才需要进行更激进的治疗,目前还有不同意见。医生会根据不同患者情况来做决定, 患者需要知道足量足疗程是很重要的。每种抗抑郁药都有不同的治疗剂量范围, 药物剂量根据不同因素而定, 比如年龄。

Papakostas说,一般治疗周期是六周。如果有改善, 医生会建议病人继续服药6到12周。这就是为什么按照处方要求服药特别重要的原因。Sheline说,许多患者如果感觉好转,一周后就停止服药。这样,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观察改善情况。

遗漏或忘记服药会降低药物的功效, 使药看起来好像不适合你一样。同样重要的是要养成健康习惯, 例如从事体育运动和获得足够的睡眠, 以及管理压力。锻炼能改善情绪, 而压力和睡眠不足会加剧抑郁症。

如果一种抗抑郁药真的不起作用, 医生通常会开出不同类别的抗抑郁药。或者, 他们会开增强剂, 如锂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以提高抗抑郁药的功效。如果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都不见效, 还有一些其他选择:

电休克疗法 (ECT)

ECT做法是把电极放在病人头皮上, 电极发出一个特定的电流引起大脑短暂痉挛。Sheline说,在20世纪50年代,因为在没有麻醉和高压的情况下进行, ECT的名声不佳。但今天, 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治疗。ECT实施全身麻醉, 电压被严格控制。Sheline 指出, 操作中还会通过减少脉冲来尽量减少副作用。有人担心ECT是患者被强迫进行的。Papakostas澄清说, ECT是自愿的, 需要病人的知情同意。

ECT确实有各种麻烦的副作用, 例如记忆力丧失和头痛。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病人们会犹豫使用这种疗法, Papakostas说。然而, Papakostas和Sheline 都认为, 大量的研究证实了ECT 的功效。Papakostas说,与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比, ECT可能效果更快, 成功率更高。ECT在所有激进介入疗法中,被证明有效的研究数据最多。

经颅磁刺激 (rTMS)

Papakostas说,这种疗法在研究数据质量上仅次于ECT。经颅磁刺激不需要麻醉或像ECT一样诱发痉挛。相反, 它创造一个磁场, 在大脑的特定区域产生电流。它通常用于轻度到中度抑郁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经批准了一种叫做 NeuroStar TMS的设备,用于治疗抑郁症。在一种抗抑郁药不起作用后可以使用它。

迷走神经刺激 (VNS)

2005年,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迷走神经刺激用于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该装置通过手术植入颈部左侧的迷走神经上, 发出轻微的电脉冲。如果你不明白,可以想象心脏起搏器的情形。它每五分钟发送30秒脉冲到迷走神经。

十多年来, VNS 一直被用于治疗癫痫症。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癫痫症病人情绪有改善,便开始研究 VNS 治疗顽固性抑郁症,。VNS 是否能有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尚不清楚。它可能对一些人有很大帮助,但对另一些人却没有。Papakostas说, 到目前为止, "对VNS 的研究数据不可与ECT或rTMS相比。”

没有找到治愈抑郁症的疗法会非常令人沮丧和感到绝望。但是,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同医生一道,你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对你有效的治疗。保持乐观是很重要

3

我曾患重度抑郁症、重度焦虑症、恐惧症、神经衰弱、强迫自杀思维等心理疾病。期间试过了几乎所有的治疗手段,西医药物、心理学、中医等等,均宣告无效。

最后我自己通过学习,用自己的方法彻底摆脱了所有的心理疾病。现在来看,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心理疾病难以治疗。

事实上我说“难以治疗”应该是带引号的。

用传统心理学和医学的角度,心理疾病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有效的方法,心理学无力,吃药几乎没什么效果,即使控制住一些症状,停药之后,绝大多数都会复发。确实是难以治疗。

说难以治疗是因为错了

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找到心理问题的本质,本质上心理问题有两大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错误思想观念和负面思维模式的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量状态太低,长时间处在负能量状态下的问题。

正确的方法治疗心理疾病很容易

实际上当我好了以后,并总结出超心理学——量子力学 能量状态的理论后。应用了这近两个月的效果来看,彻底颠覆了传统心理学和医学对于心理疾病的认知。

一个多月时间治愈了十几例严重的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躁狂症等心理疾病。治疗的时间几乎都在一星期以内,而且现在最先好起来的人已经好了一个多月,不但不存在复发,还等帮助其他人。

如果对超心理学感兴趣或者有任何疑问,点击右上角关注,查看头条号往期文章

4

最难治的心理疾病当属神经症。比如,强迫症、抑郁症、躁狂症等等。你知道为什么最难治吗?假如你是心理咨询师,你加入强迫症群,他们一般会拒绝你。为什么?他们已经习惯于痛苦,不想改变。这是神经症为什么那么难治的原因了。 换句话说;心理疾病里神经症这一类心理疾病最难治,难治就难治在来访者或者病人根本就不想解决问题!他们也痛苦、他们宁可一群病人在一起聊天、解闷、也不想从根本上解决心理问题。 所以,上帝也没办法。上帝只救自救之人。这类神经症患者很多从心灵深处根本就不想解决问题。所以,这才是最难治的心理疾病。只要来访者有强烈的求治愿望就不是最难的心理疾病。根本是来访者或者病人不想解决问题。这样治疗起来就难了。

5

可以类比下各类身体疾病比如感冒、发烧、骨折等等,没有任何方法能保证你将来不再产生这些问题,医生只能尽力帮你解决目前的病痛。大部分的心理疾病症状可以通过药物疗法、心理疗法、自我恢复 改善。所以药物疗法甚至是电击疗法确实是有效的,只是没有哪种方法能保证将来不再产生心理问题。至于手术疗法,现阶段基本不用于心理疾病的治疗,因为副作用太大。

总而言之,心理疾病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functioning level)及完全恢复患病前的状态(full remission)为目标,心理疾病是不能被“根治”(cured)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心理疾病自我治疗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全文共 2056 字

+ 加入清单

居住在城市里面的人有很多都被心理疾病所困扰。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压力大,导致焦虑、抑郁等等各种负面情绪。只有通过心理疾病自我治疗才能改善悲观的情绪。到底心理健康标准有哪些呢?

心理疾病自我治疗

积极的自我暗示

法国大作家大仲马说过:“人生是一串由无数的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总是笑着念完这串念珠”,当自己有焦虑情绪时,给自己以强有力的自我暗示,如“我能行”、“我一定能够成功”、“我看好我自己”等。积极地自我暗示,可以增加自信,克服焦虑。

适量的运动

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消除一些导致焦虑的化学物质,使精神放松,心情愉悦。当你感到焦虑时,索性什么都不要去想,去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游泳等,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有效的缓解了焦虑的情绪,使你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做下面的事。

做最感兴趣的事情

人们在做自己感兴趣事情的时候,都会全身心的投入,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因此,当你面临焦虑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如唱歌、听音乐、看电视、打篮球等等,当你做完这些事情的时候,你的烦恼焦虑早就无影无踪了。

情感宣泄

情感宣泄是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你可以把你的紧张、焦虑讲给亲人或朋友,让自己的内心得到调整;或者找一个适宜的地方,放声大哭或大笑,以宣泄自己内心的忧郁。

女性最常见的五种心理疾病

1、焦虑症

焦虑症是在家庭生活或工作中受挫折,亲人病故,人际关系冲突等较强的心理因素刺激下发病。

患者异常的心理表现是:心情沉重,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在危害自己,常常预感到最坏的事情将要发生,出现莫明其妙的大祸临头感,而经常心烦意乱,坐立不安。

同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躯体症状。如手指麻木,四肢发凉,胸部有压迫感,食欲不振,胃部烧灼感等。

2、忧郁症

任何人都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被这个病缠上。忧郁症的并发,通常都是几个生理和环境因素相互配合影响所造成的。除了心理和环境压力以外,忧郁症患者也因为脑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不足,而陷入沮丧情绪当中。

过去,心理病对社会或个人所造成负担和压力常常被忽视。但目前,心理疾病,包括忧郁症,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全球社会。如果人们仍然不愿意面对、正视忧郁症所能够造成的破坏,那么这个病症将更容易有机可乘,侵蚀无助的患者,把他们推向深渊。

3、癔病

癔病也称歇斯底里,大多由强烈的精神刺激,心理受到伤害导致大脑失调,呈现出心理变态。患有癔病的妇女表现出意识模糊,阵发哭笑,胡言乱语。反应强烈时,抓自己的头发,撕咬衣物,说唱谩骂,打滚,撞墙,无所顾忌。

患者还不同程度地出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如突然四肢抽动或全身挺直、失明、耳聋、失语等。此病患者大多数是壮年妇女,以农村妇女居多。

4、更年期综合症

女性的更年期又称绝经期,指最后月经来潮前后的一段时间。人的一生要经历两次性激素的波动,第一次波动是性激素的“涨潮”,它使人从稚童进入了青春期;第二次波动是性激素的“退潮”,它使人从壮年转入更年期。

5、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因长期过度紧张,思想负担重等负性情绪以及极度疲劳引起的大脑高级神经系统失调的一种疾病。

神经衰弱的异常心理表现是:经常头痛、头晕、烦躁、既易兴奋又易疲劳,夜间难于入睡,精神萎靡,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衰退,情绪激动等。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二、充分地了解自己

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三、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四、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五、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例如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也会感到很烦恼。

结语:人的一生是充满挫折和挑战的,所以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你感觉生活的特别压抑和苦闷,那么一定要及时的放松自己的情绪,学会让自己释怀!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美好和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 如何树立正确的心理

全文共 2388 字

+ 加入清单

心理疾病已经严重的困扰到社会各个年龄层。现在随着学习考试的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患上了心理疾病。那么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呢?对于青少年来讲,如何树立正确的心理呢?

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

心理障碍

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最常见最典型也严重的要数青少年抑郁症,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和灾害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

如果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体验到心情不愉快、高兴不起来、烦闷;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突然变得乏味;思考行为能力下降、脑子变得迟钝了、注意力难专注集中、记忆减退;学习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人变“懒”了甚至厌学;对成绩下降变得无所谓或对什么都无所谓、;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甚至感到活着没意义、产生轻生的念头。

应及早求教于专科医生,通过心理上的辅助与治疗,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和疾病的进一步的发展。

交往恐惧症

对人的恐惧也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表现为见到异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脸红、怕跟人目光对视或怕被别人目光注视,控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或控制不住目光看对方的敏感部位,觉得别人能看出她(他)的表情变化和窘态,能洞察到他内心的想法等等。

于是时常主动避开他人,不与他人说话交流,影响和别人的交往,内心非常焦急痛苦,但往往因症状难于启齿而不敢就医,通常要到出来社会工作之后,感到实在无法忍受才寻求治疗,从发病到治疗已煎熬了多年甚至十余年,强迫症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学习压力

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

这其中不乏重点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压力常来源于他们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过分注重结果,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整个社会、整个学校都在比较的氛围中,要学生真正做到放弃比较,接纳自己的确不易。

考试焦虑、厌学及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力问题等,是青少年及家长前来咨询的常见问题。这些情况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父母关系发生突变等)时更为集中和突出。

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现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中小学生减压,希望情况会有所好转。

人际交往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一种精神需要。

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

一方面,他们要求独立,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缺乏信心,害怕挫折。

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自尊心又极强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体中感到压抑感和孤独感,被这种心理阴影笼罩而不能自拔。

家长、教师或心理工作者应帮助青少年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认知和态度,引导青少年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有失败,有可能丢面子,完善的人不存在,不要过分苟求苛刻自己,也不要对外界寄托过多过高的期望和幻想,在行动和实践中增强信心心培养技巧。

青少年如何树立正确的心理

1.停止拿自己与他人比较

比较你和别人拥有的事物会让你变得很悲哀。当你有辆更漂亮的车或有份更好的工作时,这种类型的比较能满足你的虚荣心,让你自我感觉良好,但这只是暂时的,因为这种心态最终会让你去留意那些比你拥有更多的人。到了那时,你就不会再感觉良好了。

另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是与自己比较。检视自己的成长和收获,评价自己的付出和所得,思考自己的经历和规划。这将使你变得更积极,情绪更稳定,因为你不再与他人比较,不会再为他有你无的事情感到嫉妒了。

2.培养丰富、洒脱的心态

人们之所以会嫉妒一个人,往往是因为他们缺乏这一项。自己努力了那么久没有效果,而别人却那么轻松的得到了这样的一个机会,于是你的内心开始不平衡了。

为了摆脱这种局限和破坏的心态,你可以让自己洒脱一点,告诉自己,新的机会随时都会有。洒脱的心态让你获得内在的情绪自由,并让你更放松更积极。

3.承认有嫉妒的心理

停止与嫉妒斗争,承认它,接受它。这也许听起来有点反常,但当你抵制一种情绪时,往往你却给了它更多的能量。相反,若你接受一种情绪,你便能随意地看待它,停止给它提供能量,最终这种情绪将会消失。

4.认清嫉妒的危害

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了自己、贻误自己。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5.正确认知

我们要懂得用可观的眼光去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别人取得了成绩并不等于自己的失败。

“人贵有自知之明”。强烈的进取心是人们成功的巨大动力,但冠军只有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争强好胜就一定能超越别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6.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以公平、合理为基础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对手之间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步;还必须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7.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语,在心理学上叫“感情移入”。当嫉妒之火燃烧时不妨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如何呢?”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别人,有利于以致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蔓延,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为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结语: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花朵,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将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积极地影响。所以青少年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积极阳光的去面对问题,这样你就会发现原来世界如此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青少年心理治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全文共 1317 字

+ 加入清单

青少年大多正处于叛逆期,对于青春期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容易带有抵触心理,因此对心理咨询活多或少的有些排斥。那么进行青少年心理治疗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对青少年施予心理治疗时,你或许已考虑青少年的年龄,心理的发展,所困扰的问题,客观环境等因素并于治疗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诸如就一些具体问题与青少年及家长进行协商(介入的人员、治疗的方式等)……尽管如此,你仍会经常面对如下的问题:

1、回避

青少年否认所存在的问题是最直接的回避反应、借此转移问题重心。青少年也可以承认他们的问题,但对之轻描淡写、漫不经心,倾向于宣称其问题无太大意义。青少年宣称已经康复,瞒骗治疗者。

在治疗中,这类反应可使治疗者看不到他希望了解的信息。所以,通过治疗者的经验和从学校、父母处得到的资料加以真实性判断,在不破坏信任关系的基础上与青少年讨论问题的性质并协商解决。

2、戒备心理

年轻人可能什么都不愿意告诉你,尤其是第一次会谈。他们根本不相信成年人,由于许多有意或无意的原因,他们感到恐惧、焦虑和抑郁。他们可能会觉得当他们告诉你做了什么错事时,他们将会被嘲笑、拒绝、不喜欢或不相信。年轻人还会觉得,当他们将情感和问题讲出来时似乎很愚蠢,这可能使他们简单地取悦和迎合治疗者,宣称一切都好了。多疑而又易受伤害的年轻人还会对治疗者最诚实、最善意的帮助表示怀疑,将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冲突完全掩盖起来。

这些强烈的内心矛盾可使交谈变得困难。治疗者要想解除病人的戒备心理首先要做到同情、关注与理解,清除青少年的顾虑。

3、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年轻人承认问题的存在,但拒绝承认自己应负有的责任。有的年轻人显得很成熟、很懂事的样子,对他们的问题能说出一大堆合情合理的理由。

处理此类情况,治疗者应不急于评判青少年的行为、要求其承担责任。这只会引起更强烈的抵触情绪。而应该引导其从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启发其对问题的认识。

4、沉默这是会谈中最难处理的问题,与青少年交往时经常遇到。治疗者要对沉默的原因作一个全面的判断,不要急于用交谈来填充沉默。

5、语言表达困难由于青少年认知功能尚不完善,情感体验也不丰富,有时难以准确地表达他们想说的和所感受到的东西。善于倾听、善于发现谈话真正的含义,有针对性的提问无疑可以帮助治疗者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收集有用的资料。也可采用心理测验工具协助探讨。

6、保密的问题保密原则是心理治疗关系中的主要原则之一,但对于青少年而言要有一定的变通。因青少年心理尚未成熟,自我的意识也不稳定,在其未到法定的成人年龄时,是需要监护人的。治疗者如想避免陷入两难的状态,就不要允诺做不到的事情,或可用非正面的回答去启发青少年对问题性质的认识和理解,提出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7、敌意“不用耽误时间了”、“治疗对我没有用”、“别烦我了”,甚至使用威胁性语言,这在治疗中常使治疗关系的建立困难起来。但我们知道,青少年实际上可能比所表现的更文明礼貌,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找到共同的话题,信任关系的建立往往比想象的容易得多。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青少年心理治疗也需要认真对待。面对广大青少年,家长和老师应多注意他们的异常行为,即使帮助他们进行排解并接受治疗,以防止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