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青海的民族风情和风俗(通用20篇)

是什么?暑节气来源于我国的星象文化,古人根据自然节律变化来判断时节变化,并认为农历六月的炎热分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小暑由此而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青海的民族风情和风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浏览

3355

文章

1000

篇1:侗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侗族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2282 字

+ 加入清单

侗族(侗语作Gaeml)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侗族人口总数为296万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侗族在老挝也有一个分支,叫“康族”。

侗族有自已的语言,多通汉语。原无文字,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有自已的民间戏曲——侗戏。

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

侗族的风俗习惯

“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三江县富禄等地侗族群众常于夏历3月3日或2月2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姑舅表婚较为流行,姨表兄妹和辈分不同的不能通婚。女子婚后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解放前,侗族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封建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子,妇女禁触铜鼓;男人或长辈在楼下,不准上楼。侗族姑娘在婚后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积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男子继承家业,无继承人的可招赘养子。

丧葬一般同汉族,行土葬。个别地区还有停葬习俗,人死入殡后将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与死者同年同辈的都死亡以后,才一同择日安葬。

侗族的民族饮食

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好客习惯。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富有特色。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寨中鱼塘四布。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住“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

大部分地区日食三餐,也有部分地方有日食四餐之习,即两茶两饭。两茶是指侗族民间特有的油茶。油茶是用茶叶、花、炒花生(或酥黄豆)、糯米饭,加肉或猪下水、盐、葱花等为原料(有的地方还加菠菜竹蒿),制成的汤状稀食,既能解渴,又能充饥,故常称“吃油茶”。

日常蔬菜十分丰富,除鲜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腌成酸菜。如:酸黄瓜、酸萝卜、酸刀豆、酸蕨菜等。侗族日常菜肴以酸味为主。不仅有酸汤,还有用酸汤做成的各种酸菜、酸肉、酸鱼、酸鸡、酸鸭等。相传腌酸菜始于宋代。

制作酸菜有坛制和筒制两种,坛制是指将淘米水装入坛内,置于火塘边加温,使其发酵,制成酸汤,然后用酸汤煮鱼虾、蔬菜,做为日常最常见的菜肴。

民间经常食用的虾酱也多以坛制作。腌鱼、腌猪排、牛排及腌鸡鸭则以筒制为主。筒有木桶和楠竹筒两种。制作腌鱼以入冬最佳,腌渍时间越长,其味越醇。鱼虾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鲜食。

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爱饮酒,所饮酒类大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度数不高,淡而醇香。

侗族的重要节日

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

吃社饭:(二月春社之日)侗族有吃社饭之俗,但不搞什么活动。做社饭的方法是用野菜、野蒿、腊肉、花生、胡萝卜……和多种蔬菜切碎搅合糯米同蒸,加入油盐即成,吃起来别有风味,其功能是防疫去瘟,促进健康。

过冬节:也就是“冬至”,这天所有侗族地区地人们都过侗年,相当于过春节,各地区活动热闹非凡,有赛芦笙、多耶、侗戏、对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广西南宁没能回家过侗年的朋友,每年的“冬至”这天在南宁的很多侗族同胞们都会聚集在一起欢歌、交流。

播种节:聚住在湘、桂、黔交界边境的侗族人民,每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都要举行传统的播种节盛会。由于人们的爱好不同各个村寨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寨子在这天放花炮;有的踩芦笙,坐歌堂;有的走亲邀客。而最风趣的是“舞春牛”。接着农耕队还要表演谷种农事活动。整个表演场地被当成一块田,扮演农民的几个人,有的背犁耙,有的荷锄头,还有的背竹篓。他们把田坎、耕田、插秧、收割,动作逼真、优美,用歌舞表现了侗家田间耕作的欢乐气氛。

新婚节: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卯日是侗族人的“新婚节”,常有数十对青年男女在这一天成亲,类似今天的“集体婚礼”。贵州剑河县小广、化敖等地还保留此风俗。

架桥节:相传侗族祖公祖奶因架桥发子发孙,架桥的日子正好是二月初二。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把这一天定为架桥节。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东乡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佤族·纳西族·羌族·土族·仫佬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兹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珞巴族·汉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青海大环线自驾安全吗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西宁是环线游的开始和结束之地,西宁往返会节省很多体力和时间,一辈子可能就来一次大西北,美丽旅程建议从西宁开始,那么青海大环线自驾安全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自驾游安全知识:

青海大环线非常美丽,受到了很多自驾游爱好者的前往,但是青海大环线自驾游还是很危险的,因为会经过高原地带,所以出发前一定要多了解一些自驾游要当心哪些风险等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高原行驶注意事项。

高原地区气压低、空气稀薄、气候多变,内地人初到高原会出现胸闷、气短、头晕、易疲劳等高原反应。如果是驾驶员出现上述症状应当靠边停车,短暂休息一会,不要活动、少说话,必要时吸点氧,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会逐渐适应的。

提醒您:虽然自驾危险性非常大,但是多了解一些自驾游安全知识可以有效保障我们的人身安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达努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达努节是什么民族的节日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达努节,又名二九节、祖娘节、祝著节、瑶年,是我国瑶族的传统节日,举办时间为农历五月二十九日。

达努节最重要的活动是打铜鼓、跳铜鼓舞,最佳的舞者还能得到“鼓王”之美誉,除此之外,还有斗鸟、赛弓箭、赛马等活动。入夜,会将所有的火把、灯笼点亮,还会跳只有瑶族人才会跳的“兴郎铁玖舞”,包括猴鼓舞、猎兽舞、开山舞、南瓜舞、采茶舞、丰收舞、花伞舞等。舞罢,青年们还会对歌,有的男女青年因对歌而订下了白头之盟,老年人则集体唱起了密洛陀颂歌,用歌声来表达对密洛陀的敬意,每唱完一段便集体举杯畅饮、欢呼,一直到深夜仍不肯离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六禁忌有哪些 初六风俗介绍

全文共 1018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过得还在很是快啊,时间一晃就到正月初六了。按照老说法就是“过了正月初五,年就过完了”。不过在大年初六这一天还是有着非常多的习俗和禁忌的。那么在大年初六这一天又哪些禁忌,有哪些习俗呢?下面吾爱诗经网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正月初六适合出门吗

“三、六、九,往外走”,相信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说法,一过了初五,年过完了,在外打工的人便开始踏上返程的路,开始了新一年的辛勤劳动。但是今年春节有些特殊,受到新型肺炎的影响,春节假期延迟到正月初九,所以今天很多在外打工、上班的人依然在家中,但是也有少数农民已经开始返城。

2、正月初六有哪些习俗

2.1、挹肥: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正月初六这天,人们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而这一天也表示旧时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2.2、送穷:初六送穷鬼。相传穷神为姜子牙的老婆,民间称丧门星、扫帚星。为了防止春节期间穷鬼进家,家家户户门上挂红挂笺防穷鬼。正月初六"送穷"也是我国古代民间的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意思就是祭送穷鬼,又称"穷子"。

这一天,家中主妇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鬼,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叫做送穷神。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12是6的二倍,可称六六顺。民间流传着“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俗语,其形象很受老百姓欢迎。所以,老北京人将正值本命年的男孩,以刘海打扮,背着5个用白纸或彩纸剪成的小人上街,谁抢到就算谁抢到了财神,被抢者叫扔掉穷鬼。

2.3、开市:大年初六,大部分商家酒楼开始营业,而且要燃放鞭炮图个吉利和红火热闹。开市当天,大门上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有的人家在初六开市前,找一个“全人”即丈夫、孩子、公婆都有的妇人,来到各屋转一下,嘴里说吉庆话,如“开市大吉、吉庆有余、事事平安,多赚银子多赚钱,金子银子赚一炕”等。

3、正月初六有哪些禁忌

大年初六,六六大顺,没有任何禁忌。按照“三六九,往外走”的传统习俗,邻里恢复串门交往,大家尽可和亲朋好友们相聚,一切恢复如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除夕有什么风俗习惯

全文共 3187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第二天就是春节了。除夕有很多特色习俗,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那么除夕有什么风俗习惯?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除夕的传说故事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即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春节前一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相传古时候有个可怕的怪兽名字叫夕,平时隐居深山,但是每到腊月三十那天,他就会跑出来,到附近村子里吃牲口、吃人。人们想了许多办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顶用。年年岁岁,牲口被夕吃没了,人也逐渐稀少了。后来老百姓忍无可忍,只好去求灶王爷。

灶王爷深知夕的厉害,自忖不是夕的对手,于是决定借腊月二十三回天宫述职的机会上天庭搬兵。可是玉皇大帝本着多一事少一事的态度不愿意管这件事,旁边的诸路神仙也都犯懒不愿意抻头。灶王爷就设法讨好玉帝,因为身上也没带礼物,只有随身带的几个糖瓜(我们都知道灶王爷最爱吃糖瓜),就拿出来给玉帝吃,说是人间特产。你别看玉帝整天山珍海味的,这么原生态民俗的小吃他还真没吃过,结果一吃就把牙给粘住了。玉皇这个急呀,想着赶紧吧牙上的糖瓜弄下来咽下去。灶王爷趁这个时候跟玉帝说搬兵的事,玉帝这时候哪有心情管这个事呀,也不管灶王说什么,一概点头。你想他牙被粘住说 不出来话呀。他点头那意思就是你说什么都好,赶紧把这玩意给我弄下来是真的。灶王爷一看玉帝点头了,赶紧给玉帝端了杯热茶,趁机问:“您既然答应派兵了, 那您看派谁去呀?”玉帝喝了热茶,把糖瓜泡软了,总算张开了嘴,一张嘴头一句话就是说:“黏呀!好黏呀!”旁边那些神仙正害怕玉帝点自己出这趟差呢,一听这句话,又拿犯坏的,就趁机抓住话头说:“玉帝有旨,派年随灶王一同下界除夕。”

敢情天宫里还真有个叫年的。这年是谁呀,乃是神农的小儿子。灶王爷一看,还是个小娃娃呢,这怎么打得过怪兽呀。小孩不高兴了,说你还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是骡子是马咱拉出来溜溜。灶王爷也没办法,奉旨只好带着年回人间。临走,这年还带了两件玩具,一块红绸子、一个竹筒。

三十晚上,夕又来捣乱了,年和夕展开了一场大战,年就拿出红绸子和竹筒。原来这不是一般的红绸子和竹筒。年在天上的时候和托塔李天王的儿子哪吒三太子是好朋友,这两件法宝就是从哪吒那里借来的,红绸子是哪吒的混天绫,竹筒是火尖枪变化而成,能够喷火。年用这两件法宝把夕赶跑了。

为了防止自己走后,夕再来作恶,年把红绸子剪成许多小条分给大家帖在大门上。又教百姓们做爆竹,点燃后跟喷火竹筒一模一样。从此夕被吓得再也不敢 到村子里来了。为了纪念这件事,百姓们把腊月三十这一天叫除夕,就是把夕除掉了的意思,而把正月初一叫年。渐渐地,民间有了过年的风俗。每年腊月三十,家家门上贴红绫,后来变成 贴春联,另外还要放爆竹、穿新衣服庆祝。过年民俗也一直延续到今天。

除夕风俗习惯1、接神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

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

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除夕风俗习惯8、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除夕风俗习惯3、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岁成为全国的共同年俗。

除夕风俗习惯4、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除夕风俗习惯5、隔年饭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除夕风俗习惯9、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

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除夕风俗习惯7、祭祖

据民俗专家、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介绍,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除夕风俗习惯10、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字究竟该怎么贴没有统一的标准。

除夕风俗习惯2、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

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除夕风俗习惯6、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丑陋的风俗:印度童婚怎么行房

全文共 1133 字

+ 加入清单

印度童婚是印度当地的一种婚姻习俗,这种陋习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进步,印度政府也通过了禁止童婚法,但并未奏效。那么,印度童婚究竟是如何行房的呢?对女童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到城市文化中了解吧。

印度孩童在结婚以后,如果女孩小于十一二岁,是需要在娘家生活的。等女孩过了十二岁,就必须去夫家生活了,承担沉重的家务和生男育女的重任。一般来说,童婚并不会立即圆房,但圆房是迟早的事情。但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婚俗来说,这样的风俗丑陋的,是邪恶的,是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

在每年5月的结婚旺季中,印度数百个地方都在举行大型的儿童集体婚礼。这种婚礼和正常婚姻一样,经过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最后举行正式结婚仪式。婚礼也和成年人的婚礼一样,3、4岁的孩童穿戴整齐,戴项链和手镯在大人指点下,绕“圣火”3圈。

她们干着与年龄不相符的家务,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经常遭夫家指责和打骂。有的十几岁就做母亲。守寡的少妇不许改嫁,要穿最粗劣的衣服,不准参加任何娱乐活动。

童婚在印度曾经是种主要的择偶方式。在中世纪晚期的印度曾经流行一种约定俗成的观点,即理想的婚姻是新娘的年龄为新郎年龄的三分之一,也就是产如果24岁的小伙子要结婚的年龄为他的理想的新郎是8岁的女孩。而实际上我们在一些有关印度婚姻习俗的书籍中可以见到,有些父母在女孩不到9岁时就将孩子嫁出去。

这种童婚现象在近50年来虽然遭到印度政府的明令禁止,而且印度也有童婚的法律,但是童婚在印度的一些地区仍有大量存在。印度的拉贾斯坦邦的玛尔地区,每年的4月都要举行儿童婚礼,称为阿卡蒂节。让女孩子在发育之前结婚,父母死后可以升天,这也是节日的意义。

在所说是从印度人中分离出来的吉卜赛人,以及阿拉伯、非洲的一些民族中也广泛流行着这种童婚。在吉卜赛人中,过去结婚年龄一般是在十四五岁,童婚也是主要择偶的方式之一。在也门、阿曼的一些地区,也盛行小新娘的习俗。

造成这种童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的原因还是来自于宗教的、社会制度和嫁妆水准方面的影响。在古代印度,宗教和以等级制度为支柱的社会制度都维护童婚的存在。一方面在许多印度教经典中有提倡童婚的存在。

一方面在许多印度经典中有提倡童婚的规定,而在所谓的高级种姓之间也顺应这种需要有着从婴幼儿时期就婚嫁的风气;另一方面童婚可以活动大量的嫁妆,在印度想把女儿嫁出去就需要有丰富的嫁妆,甚至包括房地产和大量金钱,而到一定年龄还嫁不出去的女儿,会受到人们耻笑,就是在现在童婚所需嫁妆只有成人嫁妆的1/4,被喻为是廉价的婚姻形式,所以它的存在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你可能也喜欢:

非洲结婚习俗,太不可思议了!

日本结婚习俗有哪些?“白无垢”是必备

欧美结婚习俗,看看哪边的婚礼更浪漫

农村的结婚习俗有哪些?基本大同小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辽宁省特色民族饮食有哪些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据了解辽宁地区由于气候环境与物产状况的影响,辽宁人的口味嗜好,有自己的特点:嗜肥浓,喜腥膻,重油偏咸。那么大家知道辽宁省特色民族饮食有哪些吗?下面请大家来寻找答案吧。

辽宁省特色民族饮食有哪些?小编分析如下;

1、沈阳西塔大冷面,西塔大冷面属朝鲜族特色风味,冷面刚中有柔,夏季来上一碗,除暑解渴;冬令时节吃上一碗,凉到心底,暖在心头。再加上点辣白菜,更是与众不同。对于味道主要分2种:咸口的和甜口的。

2、大连海鲜焖子,焖子几乎已经成为了大连人的一个情结的一道特色小吃。

3、鞍山牛庄馅饼,牛庄馅饼是泛指辽宁省海城市这一地区传统做工馅饼的一种统称,它从当地老百姓的日常食品中来,以其外皮薄、酥、嫩,内馅种类繁多,口感鲜香著称,在北方的传统美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4、抚顺麻辣拌,辽宁周边也有相应的麻辣拌出现,不过最正宗的都在抚顺。

5、锦州沟帮子熏鸡,沟帮子熏鸡始于清光绪年间。沟帮子熏鸡之所以好吃,主要在于选料精良,而从选鸡到熏成要经过十几道工序。熏制好的沟帮子熏鸡,不仅观色泽枣红明亮,闻起来味道芳香,吃起来更是肉质细嫩,烂而连丝,咸淡适宜,而且营养丰富。

6、铁岭牛肉火勺,提起牛肉火勺,身为铁岭人恐怕无人不知。早在二十年前,吃一顿牛肉火勺那也是让人津津乐道的事。其选细嫩牛肉、大葱、鲜姜、香油和馅,用稍有颗粒的沙子面做皮。

7、盘锦河蟹,盘锦内陆地势低洼平坦,沟渠纵横,河蟹的产量居全国之首。说到吃蟹,就不得不说说河蟹的做法。除了最常见的蒸煮外,还有一种更为原汁原味的吃法生卤。

8、葫芦岛绥中石磨豆腐,绥中石磨豆腐是当地的特色名吃,在当地农家就能吃到。

以上是辽宁省特色民族饮食,去辽宁旅游的小伙伴们有口福了。下期旅游饮食安全小知识讲座中小编给大家总结我国的饮食习惯风俗有哪些,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回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全文共 1406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古老文明的民族大家庭。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回族你知道有哪些习俗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揭秘回族人的习俗,欢迎阅读。

回族为什么禁食猪肉

这得从古阿拉伯的习俗说起。犹太教、伊斯兰教创立之前,在阿拉伯半岛就已经有禁食猪肉的习俗,因为阿拉伯半岛气候炎热,且多为沙漠,不利于猪的生长和发展,猪的传染病很多。所以当时阿拉伯半岛上的闪米特人以牧羊、驼为主,不养猪。古埃及人也视猪是不洁和厌恶之物。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一书中记载埃及、中东的所见所闻:“在埃及人的眼里,豚是一种不洁的畜类,如果一个人走路时偶然触着了一只豚,他立刻要赶到河边,穿着衣服跳到河里去,即使牧豚人是土著的埃及人,也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说明古埃及人当时禁猪很严格,不但不吃猪肉,连摸、碰猪都不行,而且对牧猪人也讨厌。

回族饮食习惯

主食以米、面为主,肉食方面禁忌颇多。禁食猪肉、狗、狼、虎、驴、猫、鹰、鹞等;禁食自死之动物血;禁饮酒。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有的也食用骆驼肉,食用各种有鳞鱼类,如北方产的青鱼、鲢鱼、鳇鱼等。鸽子在甘肃地区的回族中被认为是圣鸟,可以饲养,但不轻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征得伊玛目(宗教职业者)同意,可作补品食用。 回族长于以煎、炒、烩、炸、爆、烤等各种烹调技法,风味迥异的清真菜肴中,既有用发菜、枸杞、牛羊蹄筋、鸡鸭海鲜等为主要原料,作工精细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贵品种,也有独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西北地区的回族民间还喜食腌菜。

回族饮料较讲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洁净的水均不饮用。忌讳在人饮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饮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区回族的盖碗茶很有名。宁夏回族还饮用八宝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

回族服饰

回族服装大体与汉族相近,但在头饰上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回族男子一般戴白色无沿小帽,表示清洁不染;妇女头戴圆撮口帽,戴盖头(也叫搭盖头),一般把头发、耳朵、脖子都掩盖起来。盖头有少女、媳妇和老年妇人之分,少女戴绿色的,媳妇戴黑色的,老年妇人戴白色的。老年妇人的盖头较长,少女、媳妇的较短,只披到肩上。盖头上有的还绣有花边和图案。妇女服装为右衽大襟短上衣,着长裤。年轻人喜欢在前襟、胸前绣花,在衣服上镶色、滚边。男的头戴回回帽,有白的和黑的两种。上着对襟短上衣,穿白长裤、白袜子,喜欢在白衬衣外套坎肩。回族男子很注意胡须的修饰。男子一般在二十几岁开始留胡须,因教派不同,形式不同,有的只留下巴相,也叫山羊胡,有的留全脸胡。

妇女护头面的头巾,源于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的影响。遮住两耳、脖子和头发,只将面孔露出。青年妇女一般戴绿色的,盖头较短,只披到肩上;老年妇女一般戴白色的,盖头较长,直披到腰际。

回族风俗习惯

回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古老的文化。特别是回族习俗文化,绚丽多姿,引起世人关注。回族以汉语为共同语,但在宗教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他们又夹杂着大量只有穆斯林内部交流的词汇或短语。凡是回族居住地,在乡村,总是一片片一块块地集中在一定堡子、寨子或山村;在城镇,又总是集中在一定的地段和街道。在宁夏、回族大都住平房、窑洞、砖瓦房等等。房屋一般向南。回族住房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便于清扫。回族不崇拜偶像,穆斯林家屋内墙上特别是礼拜堂内不贴人像。

在回族的聚居区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一般主要举行宗教活动,也是进行宗教教育、传播宗教知识的学校。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一般都是阿拉伯式的,也有中国古典式或两种风格混合的,由礼拜殿、水房和经堂三大部分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腊八节有哪些风俗 腊八节有什么习俗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八节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民间传统节日。在古代,每逢节日当天,天子国君要举行腊祭,祭祀八谷星神,庆贺丰收,祷祝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吃腊八粥。到了现代,在华北大部分地区,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在安徽省黟县地区,腊八当天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腊八豆腐,这种豆腐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味,非常适合用来招待宾客。在陕西关中地区,腊八节的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一碗腊八面。

在我国北方,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青海玉树杂多县发生6.2级地震,幸好震中在无人区

全文共 1417 字

+ 加入清单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县城部分房屋开裂,县城主要道路交通堵塞。地震也影响了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地区,几个村庄和城镇感觉强烈。一所学校的警卫死于地震。医院诊断这个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此外,当地政府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地震直接造成的人员伤亡的信息。

地震损失不是很严重。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确定,17日15时14分,青海省玉树县扎多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北纬32.81度,东经94.93度)。

记者从青海省地震局了解到,截至17日19时,6.2级地震共记录到155次最大震级为4.2级的余震。来自各种来源的消息显示,到目前为止,除了一些房屋出现裂缝和损坏,没有人员伤亡的报道。

“地震发生在杂多的上拉苏断层和莫云结多断层的交汇处。震中位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和西藏的交界处,海拔4700多米青海省地震局副局长哈辉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杂多6.2级地震中人员伤亡的报道,但是阿多镇政府的一些房屋出现了裂缝,阿多镇离震中最近。

地震发生时,杂多县城镇强烈感受到地震,居民外出一段时间以避免地震,县城主要道路出现交通堵塞。

据杂多县政府工作人员称,目前在县政府所在地萨胡滕镇加索卡路的一些居民家中发现了3厘米宽的裂缝,一些房屋的窗户被打碎。为了安全起见,地震发生后,该县所有学校立即关闭,学生被疏散到操场。

哈辉告诉记者,由于地震地区人口分散,其他情况正在进一步了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震造成的损失不是很严重。

地震震级大,损失小

据报道,杂多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和台湾网络中心举行视频会议,进行了震后趋势分析。

根据历史地震序列、构造活动特征与地震活动性的相关分析,初步认为这次地震主要是一次残余地震,余震活动水平约为5级哈辉说,所谓盈余

大地震后,后续余震的强度将逐渐减弱,破坏力将逐渐减弱。

根据哈辉的分析,这次6.2级地震的震源深度只有9公里,余震频繁。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是震中位于无人地带,周围牧区人口密度小。

“地震区的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2人,因此人口密度很小,破坏性损失自然会更小。”哈辉表示,2010年玉树“4.14”地震后,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中当地房屋的设防标准有了很大提高,这也是地震造成的损失不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杂多县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面积3.5万平方公里,人口3万多,主要是藏族。县城所在地萨胡滕镇距玉树藏族自治州首府玉树市近200公里,距省会西宁市1002公里。

根据青海省地震局对人口热数据的初步分析,震中周围20公里以内的人口极为稀少,50公里以内有1.2万人,100公里以内有1.3万人。

地震频率正常吗

来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消息显示,地震发生在唐古拉地块的杂多-上拉苏断裂和莫云-杰多断裂的交汇处。由于有历史记录,在震中100公里范围内总共发生了15次5级或5级以上的地震,包括2次6级或6级以上的地震。

青海省地震局预报中心副研究员涂红说,自1900年青藏高原有详细的地震记录以来,青藏高原一直是地震高发区,平均每1.1.7年发生一次6级以上地震。

“从大面积的分析和历史数据,结合应力区的研究,应该说这个地区5级以上地震的频率是正常的。”屠鸿说。

涂洪告诉记者,根据青藏高原的特点,青海省地震局将对该地区较大震级的地震进行对比研究,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评估,严格执行设防要求。如果新农村建设完全按照有关标准进行,那么像这次这样大的地震应该不成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铜仁民族风情园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铜仁民族风情

铜仁民族风情园地处铜仁市北郊锦江河畔。2009年3月,投资3000万元,占地24193平方米,其中仅看台就达16606平方米,可容纳观众24000多人,舞台上能让3000名演员同时演出。2009年4月28日、30日,铜仁民族文化风情园文化广场作为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主会场,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魅力梵净山》大型综艺节目和贵州卫视《魅力梵净山•桃源铜仁美》大型情景歌舞演出在这里举行,韩磊、毛阿敏等众多歌星登台献艺,让文化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在这个舞台上通过电视向全国观众展示了神奇的梵净山、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铜仁人民的热情与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令人神往 最具异度风情的国家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繁华的花花世界中,有着许多惊喜:造物主的奇思妙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类的文化更迭等等,总是让人想了解更多。“水上都市”威尼斯、“花都”巴黎、“上帝之殿”金庙这些异度风情你领略过吗?下面就让城市文化带你一起了解一下最具异度风情的国家吧。

威尼斯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著名的旅游与工业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区的首府。威尼斯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的中心,被称作“亚得里亚海明珠”,十字军进行十字军东征时也曾在这里集结,堪称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威尼斯市区涵盖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威尼斯泻湖的118个岛屿和邻近一个半岛,更有117条水道纵横交叉,这个咸水泻湖分布在波河与皮亚韦河之间的海岸线。

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宛若默默含情的少女,眼底倾泻着温柔,其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在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威尼斯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美誉,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城”等美称。

水是威尼斯城灵魂,蜿蜒的河道、流动的清波,水光敛艳,赋于水城不朽和灵秀之气,晨光暮色中,城光水色相得益彰,更加庄严肃穆,诗情画意。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里,招手叫一支“贡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夜色中,领略这水上古城永恒魅力。

你可能也喜欢:

全球十大恐怖胜地之墨西哥诡异娃娃岛

全球十大壮观坑洞 地狱无门你偏要来

最穷的地方最美?中国最穷的地方排名

中国最古老的城市排名,是文化发祥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云南居住在山区的民族有哪些饮食特色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饮食习惯风俗有哪些使我们外出旅游要学习的知识。一提到云南特色,肯定很多人首先都想到的是云南少数民族,其实云南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众多的民族,悠久的历史以及灿烂的文化,造就了云南得天独厚的美食特色。那么云南居住山区的民族有哪些饮食特色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一旅游饮食安全知识。

云南的少数民族一年四季以大米为主食,以包谷、木薯、土豆为补充。以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瑶族、基诺族最具代表,副食品种类繁多,日常食用的蔬菜分为两大类:栽培蔬菜和野生蔬菜。栽培蔬菜多为外来引进种植,凡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蔬菜已成为各民族食用的习惯。

对蔬菜的烹调加工,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瑶族、基诺族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他们栽培或是野生蔬菜都有生吃或是熟吃的习惯,生吃的类型有:直接生吃、凉拌、舂碎吃、腌制四种,直接生吃的蔬菜要配以沾水或者调料制作的酱,如:番茄酱、辣椒酱、菜酱等等。哈尼族除黄瓜、鱼腥草生吃,蔬菜腌制外,其他的蔬菜都不生吃,这是在吃蔬菜方面最大的不同之处。熟吃的类型有:煮、炒、蒸、烧烤、熏烤、舂制、油炸。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瑶族、基诺族对蔬菜的烹调加工主要以煮吃为主,都配以沾水。烧烤在野外就可以解决吃饭问题,制作材料就地选取。

对肉食类的烹调加工,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瑶族、基诺族在食用时有两种方法,生吃或是熟吃,哈尼族不食用生的肉、血。生吃的主要是家禽、家畜的血以及精肉,生血以加配料调成白旺,生肉、鱼肉、水生动物累、昆虫累、加配料制成剁生或是酱(螃蟹酱),另一方面腌制成酸肉或者酸鱼等生肉食物。肉食的烹调熟吃方法基本一样,但也有不同点,就是这些不同点成为了民族饮食习惯的差异性或特色,瑶族的黄瓜煮干巴,基诺族的蔬菜煮虫蛹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没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北戴河欧式风情街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欧式风情街位于北戴河区保二路,保二路在改造前,道路两侧建筑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破损严重,路灯、垃圾桶等设施陈旧老化,牌匾、门牌号杂乱。为提升北戴河核心旅游度假区的整体形象,2008年底,北戴河强力启动保二路欧式风情街建设规划,并将其列入今年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重点项目和国庆60周年献礼工程,总投资3500万元将其打造成为集观光度假、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一站式旅游天堂。

保二路位于北戴河区著名景点老虎石公园北侧,北与东经路相连,南与西海滩路相接。该地段不仅暑期游客较为集中,而且是集购物、游泳、餐饮、观海于一体的繁华地段。保二路在设计上依据了北戴河的特点、历史、人文,同时考虑现存建筑实际情况及商家经营业态,延承了北戴河多国建筑的地域文化特点,通过合理运用欧式建筑形式、符号及色彩,营造浓郁的西洋文化氛围。

建筑上,延承了建筑体量小巧、风格各异、木制格窗、廊柱高台、坡屋面、虎头窗、清水砖墙等特点。绿化上以乔木为主,做到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的协调统一。亮化上充分考虑了海滨城市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确定夜晚灯光颜色以黄色为基本色调,红、白、蓝色为点缀色。牌匾、门牌号打破过去传统,建筑牌匾、招牌布置与道路绿化、道路照明和其他市政设施位置统一考虑,避免了相互干扰,做到简洁明了。

浓缩版的“凯旋门”、古朴素雅的欧式塔楼、罗马哥特式的商铺造型、欧式风格的小吃海鲜排档……改造后的保二路,成了欧式风情一条街。保二路欧式风情一条街自开街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近百万人次,实现了北戴河区城市功能与景观的新提升。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保二路。

乘车线路:秦皇岛市内乘15、22等路公交在老虎石公园站下车南行可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盘点:青海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全文共 1184 字

+ 加入清单

青海的悠久岁月里,有着许多民族在这里留下他们的痕迹。更多的是在这里世代留存了下来,造就了如今青海文化的多元性和地域性。青海这个美丽的得房交织着不同的民族特色,不同的地域的民风民俗,最好的体现就在传统节日里。

土族波波会

土族波波会于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在青海互助县的土族乡村举行,“波波”为土族语,意为法师作道场,俗称跳神。其主要仪式有:竖幡、跳神、招魂、放幡、卜卦等。放幡时,众人围观抢“粮蛋子”和杆头馒头,得馒头者生“状元郎”,得“粮蛋子”者可攘灾避祸。

“花儿”会

“花儿”会于每年农历六月举行,“花儿”是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广大地区的民歌。“花儿”又称“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据说,“花儿”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回、汉、藏、东乡、土、撒拉等民族的喜爱。

热贡藏乡六月会

每年的农历6月15日到28日,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举办六月会,主要活动有:祭神、上口扦、上背扦、跳舞、爬龙杆、打龙鼓,最后是法师“开山”。舞蹈分为三种类型:舞神、舞龙、舞军,场面恢宏壮观,舞姿潇洒粗犷,各村轮流举办,节日盛况空前。

那达慕大会

每年的7、8月份举行,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其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

土乡纳顿会

农历7月12日到9月15日,在民和县最南部的三川地区举办,“纳顿”土语为玩的意思。节日期间,数十里的川道沉浸在欢乐之中,到外彩旗飘动,鼓乐喧天。人们穿上最好的服装从下川到上川,追随着纳顿,笑逐颜开,扶老携幼,探亲访友,畅谈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祝愿。

穆斯林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在当地清真寺举行,中国大多穆斯林聚众节日当天举行纪念活动,诵经、赞主赞圣,宣讲穆圣传教历史和圣训以及个人生平事迹等。还要宰牛羊集体设宴庆贺,表示对穆圣的缅怀。而“茂鲁德”意为“穆圣诞辰”,系新疆地区突厥语系穆斯林对“圣纪日”的称谓。

穆斯林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10月1日在当地清真寺举行,节日早晨沐浴盛装,喜气洋洋地赴寺参加会礼,并按规定交纳开斋捐,藉以完善全月斋功,周济贫穷,共度佳节。会礼结束时,互道“色兰(目)”,表示节日祝贺,并依礼俗宴请宾客,互赠节日食品。

穆斯林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再当地清真寺举行,过节前,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

你可能也喜欢:

“鸟的王国”青海湖鸟岛文化

走向世界的刀郎文化

福建民俗文化,你知多少?

古老的传统杂技表演艺术——达瓦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侗族的风俗 侗族的风俗有哪些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侗族风俗:1、节日,侗族一年中的各种节会活动不下百次,仅黔东南侗族地区一年之中就有各种节会活动84次,有全民族普遍过的节日,也有一村一寨、一族一姓的节日。2、婚恋,侗族社会青年男女社交自由。3、丧葬,侗族丧葬实行土葬。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信仰多神。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献中被称为"黔首",一般认为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侗族主要从事农业,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水稻已有悠久的历史,兼营林业,农林生产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侗族地区的万山丛岭中夹杂着许多当地称为"坝子"的盆地。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县、会同县、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抹黑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抹黑节是什么民族的节日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抹黑节是我国锡伯族、彝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举办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六。

节日这天,人们早上要吃“托火勒布达”,然后年轻人就成群结队,手里拿着准备好的浸了清油、沾上锅底烟的布或毡片,大家你追我赶的上街往脸上抹黑,也有成群结伙挨家串户去抹黑的,有的早上还未来得及起床,就被抹一脸黑。据民间的传说,抹黑节的用意是请求五谷之神免除庄稼的黑穗病,保证大丰收,在这一天,谁不往脸上抹黑,这一年就会不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守岁的文化内涵 守岁的风俗

全文共 1523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在古代被称为“团圆节”,守岁之时也是人们共叙亲情的“黄金时间”,守岁对于团聚的人们来说,是一顿亲情大餐,享受着人生最大的乐趣。而对于游子,客居他乡,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凸显几分凄凉,几分离愁,不由泪湿衣杉。

守岁的文化内涵-守岁的风俗

守岁的文化内涵

守岁是春节的一项传统习俗,也是过春节时的一项重要活动。守岁虽只为人们的一项娱乐活动,但却具有非凡的意义,正如宋人袁文在《瓮牖闲评》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守岁之事,虽近儿戏,然父子团圆把酒,笑歌相与,竟夕不眠,正人家所乐为也”。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上了年纪的人守岁,是“辞旧岁”,为的是守住即将过去一年中的最后时光,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一方面是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另一方面是为了和父母长辈一起守住时光,为父母长辈延年益寿。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

“守岁”顾名思义是守候新岁。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从古至今,“守岁”都包含了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意思。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描述的是守岁时的情景。通宵守夜,可以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除夕守岁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守岁的风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节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留下了许多广为传诵的诗句,如今品赏起来,仍然十分真切感人。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

除夕之夜也正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之时,因此在辞旧迎新之际,有很多少感叹日月如梭,更加珍惜大好年华。苏东坡的《守岁》诗:“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诗人将时光比作钻洞的长蛇,到了除夕,这条蛇留在洞外的只有一点点尾巴,无论怎样努力亦不能拽回来了。苏东坡告诉我们,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关键在于从今日开始努力,前景仍是光明的,告诫人们要珍惜大好年华,不要虚掷光阴。

除夕在古代被称为“团圆节”,守岁之时也是人们共叙亲情的“黄金时间”,守岁对于团聚的人们来说,是一顿亲情大餐,享受着人生最大的乐趣。而对于游子,客居他乡,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凸显几分凄凉,几分离愁,不由泪湿衣杉。

守岁的简介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守岁作为春节的一项传统习俗,也是过春节时的一项重要活动。

“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除夕之夜,万家灯火,乐叙天伦,通宵不眠,以待天明,谓之“守岁”。很多“守岁”诗记述了古代“守岁”的一些民俗风情,读来生动形象,让人向往。杜甫的“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向人们展示“亲人团聚,欢声笑语,使槽边吃草的马都受到了惊吓;而那红彤彤的烛光,竟吓飞了林中栖息的乌鸦”的画卷,带给人们强烈的反思。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点起明亮的蜡烛,男女老少欢聚在一起守岁。守岁是习俗,既有对逝去时光的眷恋之情,也寄托着对新生活的美好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西安到青海旅游攻略

全文共 2139 字

+ 加入清单

青海是一个很迷人的地方,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观光青海这个著名景点吧!

行程安排

第一天:

西安乘飞机赴青海,下飞机后入住酒店。

第二天:

早餐后,乘车远观青海天然的农牧区地理分界线【日月山】,体会当年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望茫茫草原掷日月宝镜决心赴藏的心境。车览相传用文成公主思乡泪水,汇成的一条小溪。形成“众河皆向东,唯此向西流”的今古奇观――倒淌河。沿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公路――青藏公路,抵达中国最美的湖泊【青海湖】(不含电瓶车20),游览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可自费乘坐游船110元/人,游览青海湖,后乘车返回西宁。

第三天:

早餐后,车赴门源万里油菜花海,人们都说无法言传的大美,青海七月无法复制的大美,在于青海的门源。七月的门源油菜花海,波腾起伏,一望无际的金黄炫彩斑斓,仿佛给门源涂上了一层富丽堂皇的色彩,蜂飞蝶舞,百里流金,不同于南方的油菜花,更显气势磅礴。金黄的色彩、洁白的雪山、错落的村庄交相辉映,成为每个摄影爱好者必去的地方。沿途欣赏连绵起伏的山脉草地,途径亚洲第一隧道达坂山隧道,隧道口海拔3792米,穿过隧道到达的就是如画一般的祁连大草原,感受牛羊漫山遍野的仙境,后到【达坂山观景台】(停留时间大约10分钟),俯瞰门源县全景,感受银盆金花的美景,后前往门源县城青石咀用中餐,午餐后抵达【门源油菜花观景台】(游览时间1.5分钟),零距离接触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身临其境的感受油菜花海的芬芳,如果有时间游客也可以自愿自费前往地球之肺的湿地参观花海鸳鸯风景区(游览时间40分钟),游览结束后返回西宁入住。

第四天:

早餐后,参观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距离市区40公里约40分钟车程,游览约2小时),先有塔后建寺而得名,欣赏闻名于世的壁画、堆绣、酥油花三绝。后乘车前往【贵德阿什贡丹霞地质公园】,是以自然地貌景观和地址遗迹为主要特征,辅以多样生态景观和丰富人文景观的一个综合性地质公园;公园内阿什贡七彩峰丛地貌多姿多彩,秀丽壮美;麻吾峡风蚀地貌鬼斧神工,变幻无穷;黄河景观美轮美奂,如花似锦;龙羊峡谷陡峭险峻,气势磅礴。前往举世闻名的【贵德黄河奇石苑】,参观黄河水孕育下的七彩石,与土结缘,感受深厚的土文化。参观【黄河少女公园】地球人都知道自古黄河水是黄的,能见到清澈的黄河水仿佛是一种奢望,贵德境内近百公里长的黄河水清得更是让人不敢相信,近百公里的黄河能清水常流,有人将贵德黄河称为“黄河少女”,雪山下的黄河水是清的,黄河湿地的水是清的,贵德的黄河水,并不像其他地段的黄河那样浑浊,它清澈见底,虽无那般雄伟气势,但也不缺乏神韵。

茶卡盐湖

茶卡盐湖,也叫茶卡,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附近。地理坐标为东经99°02′-99°02′,北纬36°18′-36°45′。在茶卡盆地的南面有鄂拉山,北面有青海南山,与青海湖相隔;盆地东西长80km,宽30km,面积2400km2。茶卡盐湖位于茶卡盆地的西部,长15.8km,宽9.2km,面积154km2,湖面海拔3059m;盐湖的边缘呈放射状展布的茶卡河、莫河、小察汗乌苏河等河水直接入湖,并且在湖区东部泉水发育,以地下水的形式补给茶卡盐湖湖盆。

青海湖

青海湖又名“措温布”,即藏语“青色的海”之意。位于中国青海省内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内流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游览胜地。2012年7月30日,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的遥感监测结果显示,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青海湖面积持续8年增大。2014年10月20日9时50分,青海湖海心山北侧出现“龙吸水”壮观场景。

简介

青海省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简称青。青海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省内行政区划为2个地级市,6个自治州,3个县级市,47个县,省会为西宁市。有藏、回、蒙古、撒拉等43个少数民族,人口518万。

黑马河

黑马河,即黑马河乡(Hei Ma He Xiang),位于青海省共和县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148千米。1953年改为黑马河乡,1968年改为黑马河公社,1984年复称黑马河乡。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0%。面积0.1万平方千米。辖加卜龙、直合去乎、文巴地、然去乎4个牧委会。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寺内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七夕乞巧风俗 各地乞巧习俗

全文共 2420 字

+ 加入清单

不同的地方在七夕这一天都会有不一样的七夕乞巧风俗习惯。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的差异也是非常大的,不过都是表达好的寓意。那么各地七夕节风俗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各地乞巧习俗

七夕乞巧

在旧的风俗中,在农历的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的时候,就会有穿着新衣服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这就是“乞巧”。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古代乞巧习俗

在汉朝,妇女把一种小型蜘蛛(古称果子)放在一个盒子中,以其织网疏密为巧拙之征。到唐朝时,则将蜘蛛放在瓜上。而到了宋元时期,则视水中针影占拙巧。细长则巧,散则拙。

现代的乞巧的方式大多为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一些小的饰品,然后再摆上一些瓜果乞巧,但是各个地方还是有所差异的。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

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州、邹城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浙江乞巧习俗

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这一天会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然后再将其炸成“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

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若穿好的,就称为“得巧”。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乞巧习俗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福建乞巧习俗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应节食品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何为七夕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结语:读了上文相信大家对于各个地方七夕节的风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都非常的有趣并且充满了吉祥的寓意,都希望生活能够过的更好,更富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