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顺产尿失禁(最新两篇)

说起尿失禁,相信这是种非常让你感到尴尬的事情,但是它也是常见的现象,如果你想要彻底的治疗好尿失禁的话,就先要知道尿失禁的原因有哪些,你属于其中的哪一种。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尿失禁原因。尿失禁incontinence of urine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浏览

6016

文章

2

篇1:只有顺产妈妈才会出现尿失禁吗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只有顺产妈妈才会出现尿失禁吗?产后尿失禁是一种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据了解,妊娠期尿失禁的出现率为30%左右,产后尿失禁的发生概率为30%-40%,我国整个女性人群的尿失禁发病率为30.9%。然而,很多产后妈妈出现漏尿症状时,并未认识到这是一种疾病,更有甚者炜疾忌医,以至于一拖再拖,导致最后病情加重,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尿失禁是指无法用意识控制、不由自主的尿液漏出现象,是女性常见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几率也会逐渐提高。导致尿失禁的原因很多,先天体质因素、后天的怀孕和分娩、慢性肺部疾病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尿失禁,其中,孕产因素所导致的尿失禁占了不小的比例。

顺产妈妈才会出现尿失禁吗?

产后尿失禁多因阴道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导致盆底肌肉群拉伤所致。很多人认为,只要避免阴道分娩的过程,尿失禁就不会发生。事实并非如此。

专家表示,剖宫产同样也会导致产后尿失禁。因为怀孕期间的激素影响及子宫体积增加,会造成尿液增多,子宫也会扩大而压迫到膀胱、尿道,就会开始有尿失禁的症状。“妊娠期尿失禁发生的概率为30%多,产后发生尿失禁的几率在30%-40%左右,随着产后的恢复,尿失禁的几率会有所降低,但对着年龄增大,尿失禁的比例又会开始增加。我国整个女性人群的尿失禁发病率大约为30.9%。因此,并非只有阴道分娩的妈妈才会出现尿失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巨大儿顺产会得产后尿失禁吗

全文共 1168 字

+ 加入清单

十月怀胎生下一个近十斤的健康宝宝,不过这个大宝宝给妈妈带来了不少的烦恼。近日湖北一产妇在生产半年之内一直垫着尿不湿,因为只要有轻微的运动,即便是咳嗽也会导致漏尿。令新妈妈苦恼不已。专家解释,这是常见的产后后遗症之一,即产后尿失禁。那么巨大顺产会得产后尿失禁吗?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产后尿失禁指产后无法控制自己小便,轻微运动就易漏尿。常见于顺产时,胎儿过大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胎儿分娩时,时间过长,尤其是头部出生时对产妇的盆底韧带及肌肉的过度扩张,导致支持膀胱底及上2/3尿道的组织松弛,引发尿失禁。或者胎儿过大时必须采用钳产、阴道助产,也易导致盆地韧带及肌肉因牵拉太久而松弛。轻者产后需要做盆底康复来改善尿失禁,重者需听从医生建议治疗。

此外,孕妇产后如果不加护理,或者护理不当还可能引发以下几种疾病:

1、产后风湿

新妈妈产后最怕受寒,此时受寒可能会留下病根。某些产妇产后不及时除汗、饮食生冷、居住环境潮湿等很容易导致湿气入侵,引发产后风湿。常见症状表现就是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手脚、腰及肩膀都会出现抽搐、酸痛麻木感,怕冷发冷症状。疼痛持续时间短一般为12-72小时最长也不过3周而且多以大关节为主如膝肘肩等关节,疼痛易发生转化,有游走性的特点。尤其怕凉风,有刺骨寒冷感,关节及肌肉可出现钻风感。严重者,岁环境气味偏高,也需厚衣蔽体。部分新妈妈还伴有头痛、头晕、怕风、眼眶疼痛、眼睛干涩多泪等症状。

2、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的主要原因也与产妇自身护理不当有关。产后初期,子宫尚未完全复原,若此时进行一些剧烈运动,则很容易出现子宫脱垂现象。因此,在产后初期不宜剧烈运动,适当做些轻松的家务即可。

3、产后乳腺炎

产后乳腺炎主要发生在哺乳期,多源于哺乳方式不正确或者卫生处理不当引发。哺乳时应该注意排空乳汁,避免乳汁积聚,引发炎症;其次,哺乳前后注意清洁乳房,尤其是乳头,采用正确的哺乳方式,避免因婴儿吮吸导致乳头皮肤破裂,此外,沐浴时尽量少用相关清洁品,避免细菌入侵。此外,生理因素而言,哺乳期乳管开放细菌极易浸入,引发乳腺炎。

4、产后抑郁

产后家人的注意力多放在新生宝宝上,很容易忽略产妇的心情。产妇产后抑郁比例较大且易被忽视。研究显示产后抑郁与产后母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有着重要的联系。孕期,母体孕激素和雌激素上升用以保护胎儿健康发育,而产后七十二小时之内,激素水平会出现大幅下降。激素的快速而强烈的变化,会引发比青春期、更年期更为激烈的情绪变化,如头疼、轻微忧郁、无法入睡、容易掉发、手足无措等症状,这就是所谓的“产后忧郁症”。

除去身体上的疼痛,也许产后心理上的恢复才是妈妈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产后,妈妈们从兴奋状态转入疲倦,情绪从高亢转入比较低落,部分产妇会出现感情脆弱、焦虑,有时候有失眠、头痛等。严重的,可能日日以泪洗面,甚至有自杀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