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风海流分布(推荐20篇)

我国有很多地方都有窑洞,那么具体在哪些地区呢?下面小编来告诉大家。

浏览

377

文章

445

篇1:专八分值分布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分值分布是:1、听力理解有讲座、会话、新闻,1分一个,共20分;2、阅读理解,1分一个,共20分;3、人文知识,1分一个,共10分;4、改错,1分一个,共10分;5、翻译有汉译英、英译汉,10分一个,共20分;6、写作20分。

考试目的:

本考试的目的是全面检查已完成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课程的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标准以及英语专业知识的要求。

考试时间、对象与命题本:

考试在英语专业第八学期举行,每年一次,考试对象为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本考试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组织有关命题专家命题,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考试的实施。

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属于标准参考性教学检查类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听、读、写、译四个方面的能力以及英语专业知识。

考试形式:

为了有效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即兼顾考试的科学性、客观性,本考试采用多种考试形式,以保证考试的效度和信度。

考试内容:

听力理解、阅读理解、人文知识、改错、翻译、写作,整个考试需时185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羌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 羌族主要分布在什么省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羌族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黑水等县以及绵阳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

羌族源于古羌,以牧羊著称于世,今甘肃、青海的黄河、湟水、洮河、大通河和四川岷江上游一带是古羌人的活动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羌人所建的义渠国与秦国进行了170多年的战争,后迫于秦国的压力,进行了大规模、远距离的迁徙。宋代以后,南迁的羌人和西山诸羌,一部分发展为藏缅语族的各民族,一部分发展为现在的羌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景颇族在哪个省 景颇族分布在哪个地区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景颇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景颇族的先民早期生活在康藏高原南部,后由于战争才迁至现在的居住地。

景颇族是一个以农业为生计的民族,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粟米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油菜、八角、草果、香茅草等。族人多数居住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半山腰或山间的小平地,少数居住在坝区边缘地带。主食以大米为主,竹筒饭、鸡肉稀饭是景颇人喜爱的特色主食。景颇族热情好客,客人进家,无论认识与否,主人都会招待食宿。景颇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各支系民歌种类繁多,内容十分广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全球火山分布特征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和火山都反映了地球表层的构造活动,因而地震活动区往往也是火山活动区,那么,全球火山分布特征有哪些呢?

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火山是炽热地心的窗口,地球上最具爆发性的力量,爆发时能喷出多种物质。危害有:火山泥石流、熔浆流等。

火山是一个由固体碎屑、熔岩流或穹状喷出物围绕着其喷出口堆积而成的隆起的丘或山。火山喷出口是一条由地球上地幔或岩石圈到地表的管道,大部分物质堆积在火山口附近,有些被大气携带到高处而扩散到几百或几千公里外的地方。

火山的形成是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主要是地球内部存在的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状态下衰变,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无法散发到地面,温度不断升高,直至把岩石融化,形成地球内部的高温融化状态。这些岩浆一旦冲破地壳喷出地面,就形成了火山。

火山主要分布于四个带上:(1)环太平洋带;(2)地中海-喜马拉雅带;(3)大西洋中脊带,其他地方火山较少.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最活跃的地区是哪里的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海雾的分布情况如何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出海打鱼最害怕的就是碰见海洋灾害,海洋灾害,是指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海啸和海雾,既然这些灾害很难避免,为了减少最大的损失,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做好防范工作,比如不去海雾高发地区,那么大家知道海雾的分布情况如何吗?今天就由的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疑惑。

全球各海区的海雾,类型虽然很多,但其中范围大、影响严重的,首推平流冷却雾,而以中高纬度大西洋的纽芬兰岛为中心和以北太平洋千岛群岛为中心的两个带状雾区最为显著,以南印度洋爱德华王子群岛为中心的带状雾区也很突出。其次便是大洋东岸低纬度信风带上游的雾,如太平洋东岸的加利福尼亚外海和秘鲁外海,大西洋东岸的加拿利群岛以南的海域和纳米比亚外海,都是这类雾区。这些海域的海雾多在春夏盛行,尤以夏季为最。其特点是雾浓,持续时间长,严重的大雾可持续1~2个月。平流蒸发雾多见于冷季的副极地或冰山和流冰的外缘水域,雾层薄,形似炊烟。但当它在春秋季节与平流冷却雾在中、高纬度海域交替出现时,也常构成大片浓雾区。至于散布在世界各海域(或湖泊)的零星雾区,大多有地区性,难成体系,且不一定属于同一雾型。

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海雾分布不均匀,出现的季节也不完全一样。渤海的海雾只出现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沿海水域;黄海全海区基本上都有雾;东海的雾多出现于中国沿岸,日本西南海域和琉球群岛几乎不出现海雾;南海的雾只局限于中国沿岸水域。山东半岛东岸、朝鲜半岛西岸和舟山群岛为3个多雾中心。海雾的时间变化,南海始于1月中旬,终于4月中旬,雾期为3个月;台湾海峡始于2月中旬,终于6月中旬,雾期为4个月;东海始于3月,终于7月中旬,雾期为4~5个月;黄海始于3月中旬,终于8月中旬,雾期为5个月。可见在空间分布上,雾区随纬度的增高而扩大;在时间变化上,雾期也随纬度的增高而延长。至于在近海水域,则岛屿雾恒多于岸滨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哪三大地区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部国土面积的2/3,而我国森林又多分布于山地和丘陵。山地的自然条件随海拔增高而出现明显的垂直分布,并对森林植被的分布及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以及垂直地带性相互交织,构成了我国森林分布的宏观格局。那么,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哪三大地区呢?

小编了解到,我国森林分布三大林区:

1、东北林区:最大的天然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蓄积量占全国1/3)蓄积量占全国。

2、西南林区:第二大的天然林区(喜马拉雅山南坡、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喜马拉雅山南坡、横断山区)(林木蓄积量占全国1/4))。

3、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比重大东南林区(赣、闽、台)。

另外,我国森林有以下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

由于地势、地貌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自然环境可大致分为东南、西北两大部分,其界线自北向南大约北起漠河—大兴安岭—吕梁山—六盘山—青藏高原东南缘一线,此线西北部多为地势高峻的高原、草原和荒漠,年降水量少于400mm;其东南部则多为低山丘陵及中山地貌,年降水量一般大于400mm,因而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在我国东南部森林区,随着自北向南热量的递增,森林植被依次出现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雨林。在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植被的水平地带性表现不完整,仅在新疆的温带荒漠地区呈南北分异;以天山为界,天山以北的准葛尔盆地为温带荒漠带,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为暖温带荒漠带。

此外,由于我国受东南季风的作用,从东南向西北,植被呈经度地带性分布,大致在昆仑山—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从东到西、从东南到西北,也就是从沿海的湿润区到内陆的干旱区,植被依次为落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草原和荒漠。

2、垂直分布

由于我国山地众多,气候复杂多样,森林分布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具明显的垂直带谱。植被的垂直带谱通常与其所在地以纬度为起点的水平地带性植被相似,但是,垂直带是从属于水平地带性的,两者之间并非完全相同,仅是相似而已。这反映了山地垂直带谱对其所在区域自然条件依存关系。例如:亚热带的山地寒温性针叶林与北方寒温带针叶林相似,然而在植物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区域历史等方面均有所差异。

山地森林垂直分布规律主要受山体所在地气候和山体高度、山脉走向二坡向、土壤基质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并反映其特征。因此处在同一水平地带气候范围内的山地森林,其垂直分布规律基本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胡杨林在什么地方 胡杨林分布在什么地方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全世界90%的胡杨在中国,中国90%的胡杨在新疆,新疆90%的胡杨在塔里木河流域, 10%的胡杨主要分布在伊吾县淖毛湖。世界三大胡杨林是塔里木河流域胡杨、伊吾胡杨、内蒙古额济纳旗胡杨。

伊吾胡杨林是世界三大胡杨林中年代最古老、面积最集中、造型最奇特的原始胡杨林,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额济纳旗的中心位置—额济纳绿洲,这里是胡杨的故乡,也是大漠的居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密、存活最好的“第三纪活化石”40余万亩的天然胡杨林。胡杨林是塔里木河流域典型的荒漠森林草甸植被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山族一般分布在哪里,你了解清楚了吗?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高山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它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那么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哪里呢?

高山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可分为秦淮、曹、排湾三种语群,没有本民族文字,散居于内地的高山族通用汉语文。

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高山族的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高山族地区处于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森林复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的美誉。

高山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浅源地震分布在哪些区域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构想和学说,那什么是浅源地震呢?浅源地震一般是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地震。它发震的频率最多,对人类的影响也最大,若以释放的能量多少来比较,百分之八十五是浅源地震。在大陆上,浅源地震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因此地震灾害主要由浅源地震造成,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浅源地震分布在哪些区域吧?

1、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中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2、欧亚地震带:

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中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3、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

此地震活动带蜿蜒于各大洋中间,几乎彼此相连。总长约65000km,宽约1000——7000km,其轴部宽100km左右。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的地震活动性较之前两个带要弱得多,而且均为浅源地震,尚未发生过特大的破坏性地震。

4、大陆裂谷地震活动带:

该带与上述三个带相比其规模最小,不连续分布于大陆内部。在地貌上常表现为深水湖,如东非裂谷、红海裂谷、贝加尔裂谷、亚丁湾裂谷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日本的地震带分布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为西太平洋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组合的一部分。全国68%的地域是山地。日本最高的山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国都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据统计,世界全部里氏规模6级以上的地震中,超过二成都发生在日本。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西缘,犹如坐在一把摇晃不停的椅子上,每年发生的有感地震高达1000余次。本世纪以来,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已超过50次。其中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摧毁了东京房屋的73%,横滨建筑物的96%,死亡人数达14万,使人们至今谈起仍为之色变。1993~1995年,日本先后发生6次里氏7级以上大地震。1993年1月15日北海道的钏路市发生7.5级地震;同年7月12日北海道奥尻岛发生7.8级地震;1994年10月4日和9日北海道的钏路市又先后发生7.9级和7.3级地震;同年12月28日本州岛北部青森县附近海域发生7.5级地震;1995年1月17日阪神地区的7.2级地震;2011年在东京附近海域发生9级强烈地震引发海啸等。因而,日本当之无愧地享有"火山地震国"的称号。

今天小编对日本的地震带分布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哪些地区是地震的多发地带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灾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生活的身边,经常会有一些危害,这时就需要我们多加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去掌握,例如说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这就需要我们去掌握,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灾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旱灾

是我国一种主要的气象灾害。在一些地区虽有一定的水分条件,甚至降水丰富,能够满足大量人口与经济的需要,但是若在一段较长的时段(几个月甚至几年)降水异常偏少,以致于不足以维持该地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需要,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死亡的事件,这就是旱灾。旱灾分布很广,不仅是多雨地区的严重自然灾害,甚至在半干旱地区也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旱灾是我国占第一位的气象灾害,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旱灾在我国分布虽广,但程度并不同。相对来说,我国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等旱灾最为频繁。旱灾还可引起一些次生灾害,如引起农林灾害中的森林及草原火灾和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土壤沙化。

雨涝

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我国古代典籍中通常将连续的大、暴雨记为“霖雨”、“淫雨”。“霖雨如注”、“淫雨不绝”即为连续的大暴雨。雨涝是气象灾害之一,它是长期降水或瞬时大量降水(如暴雨、大雨)而产生的大量积水造成山洪暴发、河流泛滥、内涝洪水,从而使庄稼歉收或绝收、交通及通讯受阻、海难、人畜疾病及伤亡,这种灾害叫做雨涝。

我国是世界上出现暴雨较多的国家之一,降雨量集中且强度较大。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往往在几天内降雨量就达到或超过常年平均降雨量。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因此雨涝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间性。雨涝主要影响我国的东部和南部,尤其是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地区。我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涝多发区。我国雨涝时间分布特点是南部早,北部晚。

雨涝的次生灾害有:农林灾害中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灾害中的洪水、内涝、巨浪、风暴潮。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为大家简单介绍的,如果大家有想了解更加详细的,可以关注,上面有很多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生活,就是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环境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海流作用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海流对海洋中多种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和地质过程,以及海洋上空的气候和天气的形成及变化,都有影响和制约的作用

1.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2.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鱼类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诱饵;两种海流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活动,使得鱼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规模渔场,如纽芬兰渔场和日本北海道渔场;有些海区受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从而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

3.海轮顺海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暖寒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此外,每海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4.海流还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是,其他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更大。

总结:故了解和掌握海流的规律、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和长时期的气候变化,对渔业、航运、排污和军事等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01年中国五级以上地震分布

全文共 1057 字

+ 加入清单

5级地震属于中强震,可在小区域内对设计、建造不佳或偷工减料的建筑物造成大量破坏,但对设计、建造优良的建筑物则只会有少量的损害。

2001年中国五级以上地震分布

1)2001-1-11台湾南投发生5.1级地震;

2)2001-2-14四川雅江发生5级地震;

3)2001-2-23四川雅江发生6级地震;

4)2001-3-2台湾南投发生5.6级地震;

5)2001-3-5西藏玛尼发生6.4级地震;

6)2001-3-12云南澜沧发生5级地震;

7)2001-3-24新疆和静发生5.1级地震;

8)2001-4-10云南施甸发生5.2级地震;

9)2001-4-12云南施甸发生5.9级地震;

10)2001-4-27台湾南投5.1级地震;

11)2001-4-28西藏定日5.2级地震;

12)2001-5-24四川盐源5.8级地震;

13)2001-6-8云南施甸5.3级地震;

14)2001-6-13台湾苏澳东北海中发生5.5级地震;

15)2001-6-14台湾苏澳以东海中发生6.4级地震;

16)2001-6-19台湾台南嘉义以东发生5.5级地震;

17)2001-6-19台湾台南嘉义以东发生5.4级地震;

18)2001-7-10云南楚雄发生5.3级地震;

19)2001-7-11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发生5.3级地震;

20)2001-7-15云南江川发生5.1级地震;

21)2001-7-17青海兴海发生5级地震;

22)2001-7-26青海治多杂多交界发生5.7级地震;

23)2001-8-7台湾南部海中发生5.4级地震;

24)2001-9-4云南省景谷发生5级地震;

25)2001-9-11台湾苏澳发生5.1级地震;

26)2001-9-18台湾台南发生5.2级地震;

27)2001-10-27云南省永胜发生6级地震;

28)2001-11-14新疆青海交界(新疆境内若羌)发生8.1级地震;

29)2001-11-15青海格尔木发生5.3级地震;

30)2001-11-19青海格尔木发生5.7级地震;

31)2001-11-20青海格尔木发生5.6级地震;

32)2001-11-30新疆青海交界发生5.1级地震;

33)2001-12-8青海格尔木发生5.4级地震;

34)2001-12-23台湾地区发生5.2级地震;

35)2001-12-28台湾花莲以东海中发生5.5级地震;

今天小编对2001年中国五级以上地震分布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地震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太阳辐射的分布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太阳辐射所传递的能量,称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的50%处于可见光区;43%处于红外区;7%处于紫外区。

在地球大气上界,北半球夏至时,日辐射总量最大;冬至时,北半球日辐射总最小,极圈内为零,南北差异最大。南半球情况相反。春分和秋分时,日辐射总量的分布与纬度的余弦成正比。

在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是不均匀的,到达地表的全球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基本上成带状。全年全年太阳辐射量获得最多的是南北纬23°26′之间。一年内太阳有二次直射赤道,只有一次直射回归线,分别是春分和秋分。两条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四季炎热,太阳辐射充足;南北纬23°26′的南回归线(或者北回归线)到南纬(或者北纬)66°34′的南极圈之间是温带,气候冬天寒冷夏天炎热,四季分明。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是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弱,从东向西增强。南极圈或者北极圈以内是寒带,一年四季太阳辐射少,气候寒冷。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特别是在大陆荒漠地区,年辐射总量较大,最大值在非洲东北部。

今天小编对太阳辐射的分布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四六级分数分布 考了有用吗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英语四级总分710分,分为作文、听力、阅读、翻译四类,作文106.5分,占15%,听力248分.5分,占35%,阅读248分.5分,占35%,翻译106分.5分,占15%。六级作文占总分的15%,快速阅读占总分的10%,翻译占总分的5%。四、六级分数分布

大学英语六级作文占总分的15%,即106.5分。快速阅读占总分的10%,即71分。听力占总分的35%,即2488分。.5分,答题时间为35分钟。阅读理解,总分为1777分。.5分。完形填空占总分的10%,即71分。翻译,占总分的5%,即35分.5分。六级总分710分。

大学英语四级总分710分,分为作文、听力、阅读、翻译四类,作文占15%,106.5分;听力占35%,248分.5分;阅读占35%,248分.5分;翻译占15%,106.5分。四六级有用吗?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在夏令营中明确表示,他们的英语成绩很好,至少标准是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此外,在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经济和金融夏令营资格中,你甚至明确表示,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超过550分和580分。毕业后,一些单位也要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对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生态农业分布在哪里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到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生态农业主要分布于欧洲的德国、英国、法国、荷兰、土耳其等国;美洲的美国;亚洲的日本、菲律宾、中国等国家。各国大都制定了专门的政策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例如奥地利于1995年即实施了支持有机农业发展特别项目,国家提供专门资金鼓励和帮助农场主向有机农业转变;法国也于1997年制定并实施了“有机农业发展中期计划”。

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

生态农业思想起源于古老的中国,中国自春秋时期就懂得用地养地的道理,以及物理杀虫、人工除草等做法。1924年生态农业在欧洲才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后,法国、德国、荷兰等西欧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有机农业运动,并于1972年在法国成立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开展生态农业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玛雅农场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典型,1980年,在玛雅农场召开了国际会议,与会者对该生态农场给予高度评价;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均有了较大发展。建设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

今天小编对生态农业分布在哪里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态农业模式有哪些种类以及其他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壁虎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壁虎是一种爬行动物,和蜥蜴类似,它的生存能力很强,能够适应很多不同的气候环境,包括干燥的沙漠、危险的丛林等等,因此壁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2

但壁虎又是一种季节性的动物,其只能生存在设施11度以上的环境中,因此壁虎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存在亚热带地区的壁虎在冬天时往往会躲起来冬眠。

3

我国的壁虎主要产于长江以南的地区,尤其多见于沿海的省份。那里气候环境比较温暖湿润,壁虎的食物比较丰富,比较适合壁虎居住。

4

我国北方也分布有很多的壁虎类型,例如分布于我国中部的多疣壁虎等等,这些壁虎常常会出现在居民房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菩萨鱼寿命一般是多久,主要分布范围?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菩萨寿命一般有2-3年,想要菩萨鱼活的久一点,可以注意下菩萨鱼的生长环境。菩萨鱼的寿命和生长环境、饲养者的管理方式等都有关,饲养的比较好的话,寿命会相对比较长一些。饲养的不是很好,环境比较差,鱼的寿命自然就会比较的短。

菩萨鱼又被称为中国斗鱼,常见于稻田、水沟、池塘等水流速度较慢的水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南地区。在我国的鱼类中菩萨鱼的攻击性是非常强的,经常会和其它鱼类产生冲突,能够进行群养,但最好选择大小均匀的进行养殖。

菩萨鱼的鱼体仅有5-6厘米,肉质相对较粗,用来食用的话口感略差,但是鱼的整体颜色比较艳丽,能够被人们当成观赏鱼来饲养,观赏价值是比较高的。它们的食物主要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红虫,红线虫等都是可以的,所以家里饲养几只菩萨鱼也是比较容易的,它的适应性非常的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西安地裂缝分布状况

全文共 1256 字

+ 加入清单

西安裂缝分布

1.陕西师范大学-陆家寨地裂缝带

西起潘家庄,途经长延堡、陕师大、西安植物园、岳家寨、东至陆家寨。出露总长度3.32km,总体走向NE70°,总体倾向南,倾角70°-80°,其西段潘家庄至长延堡地段地裂缝倾向北。

2.大雁塔-北池头地裂缝带

西起唐家村,途经含光路、长安路、大雁塔,东至北池头村。整条地裂缝贯通较好,出露总长度5.12km,总体走向NE85°,倾向南,倾角80°。

3.陕西宾馆-小寨地裂缝带

沿乐游塬黄土梁南侧发育,西起陕西宾馆,途径木塔寨、丁白村、小寨、后村、铁炉庙,东至纺织城国棉六厂。陕西宾馆至万寿路南段地裂缝连续出露,总长度为12.80km,总体走向NE75°。倾向南,倾角84°,发育带宽度可达55m。陕西钢厂至国棉六厂段为隐伏和推测地裂缝。

4.沙井村-秦川厂地裂缝带

沿交通大学黄土梁南侧发育,呈NE80°展布。西起沙井村,经西斜七路过街天桥、南二环立交桥、冶金学院北院、铁路分局、微波厂、秦川厂,东到纺织城国棉四厂北。沙井村至秦川厂段,出露总长度11.38km,地裂缝连贯性好,走向变化较大,局部走向NE45°-SE65°,主地裂缝南倾,倾角75°-80°,其西段次级地裂缝在含光路至西斜七路过街天桥段为北倾。发育带宽度35-70m。秦川厂至国棉四厂段为隐伏和推测地裂缝。

5.黄雁村-和平门地裂缝带

沿南稍门、古迹岭、动物园一线的黄土梁南侧发育,走向大致为NE70°。西起甘家寨、途径黄雁门、南稍门、西安煤矿设计院、兴庆公园、西光厂家属区、黄河纸箱厂,东至灞河热电厂。出露总长度10.40km,地裂缝倾向南,倾角72-80°。发育带宽度55-110m。

6.西北大学-西光厂地裂缝带

沿槐芽岭黄土梁南侧发育。西起东桃园,经劳动南路、西北大学、甜水井、中山门、西京医院,东到西北光学仪器厂,出露总长度5.38km,总体走向NE30°,倾向南,倾角85°。发育带宽度24-55m。

7.劳动公园-铁路材料总厂地裂缝带

沿劳动公园黄土梁南侧发育。西起兰空干休所,经劳动公园、无线电十一厂玉祥门南、莲湖公园、城墙东北角,东至铁路材料总厂。断续出露,总长度4.35km,总体走向NE75°,发育带宽度15-45m。

8.红庙坡-八府庄地裂缝带

沿龙首塬黄土梁南侧发育。西起星火路,经红庙坡、西安味精厂、八府庄水泥制管厂,东到秦孟村。出露总长度9.90km。总体走向NE80°,倾向南,倾角86°。发育带宽度44-60m。

9.大明宫-辛家庙地裂缝带

沿光大门黄土梁南侧发育。西起大明宫遗址,经西安耐火材料厂、陕西重型机械厂福利区、辛家庙北村、东至新房村。出露总长度4.00km。总体走向NE75°,倾向南,倾角75°。发育带宽度达15m。

10.方新村-井上村地裂缝带

位于光大门黄土梁上,西起方新村,东至井上村,全长0.8km,总体走向NE80°,发育带宽度达3m。

今天小编对西安地裂缝分布状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裂缝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苔原分布

全文共 915 字

+ 加入清单

苔原绝大部分都围绕北冰洋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自泰加林以北直到北冰洋沿岸形成连续的苔原带,并进入北冰洋中的岛屿。

灌木苔原和北极苔原之间的广大地区生长的是苔藓地衣苔原,这是最典型的苔原,苔藓多生长在低湿地中,地衣多生于较干的砂质土上,在北美洲,地衣苔原的分布最广泛。苔藓地衣苔原间点缀着小灌木,灌木从南向被逐渐稀疏,苔藓地衣苔原中沼泽池塘面积也很大。北极周围的很多山地上还有山地苔原,山地苔原是北极苔原带沿山地向南方的延伸,可以到达温带的高山上。在多山的亚洲东北部和北美西北部都有较大面积的山地苔原,在阿拉斯加等地,山地苔原直接和北极苔原带相连接,亚洲东北部的一些山地苔原则与北极相距遥远,中国长白山和阿尔泰山上的山地苔原是亚洲最靠南的苔原,也是中国仅有的两片苔原。

相比之下,南半球没有大面积的苔原带,只有南美洲最南端的福克兰群岛、南极洲的最北部少数无冰区和南大洋的一些岛屿有类似苔原的植被。南极地区最普遍存在的是在厚厚的冰盖覆盖下的冰原。南极冰原没有植被和土壤,不存在大型的植物和陆地动物,算不上是真正的陆地生物群落,但多种海鸟和海兽都到南极来繁殖后代。

地球上其余的冰多集中在北极附近的格陵兰岛,格陵兰岛的大陆冰盖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平均厚1600米,最厚处达3400米,在北部与北冰洋的永久浮冰相连,这里的环境与南极相似,但由于与北极广阔的苔原带相邻,出现少量大型陆地动物,北极熊等动物也会到浮冰上活动。陆地冰总共集中了世界上淡水的85%,对地球上的环境有巨大影响,但同时这里也是地球上生物资源最贫乏的地方。除大陆冰盖外,地球上高山和高原上的各种冰川汇集了剩下陆地冰,面积共约50万平方公里。山岳上的冰川形成于高山雪线以上,这里积雪的速度超过了融化的速度,冰川的末端冲到雪线以下逐渐消融,有时冰舌可以冲过树线,直达森林之中,在阿拉斯加,冰川的末端则已经冲到了海里。在雪线之上并不总是覆盖着冰雪,还有不少裸岩或石山,这里同样是荒凉而无植被的不毛之地。

总结:欧洲和北美西部受暖流影响,苔原带比较狭窄,分布得很靠北。苔原带在亚洲和北美东部要宽阔很多,而且可以向南延伸很远,达到相应于北欧夏绿阔叶林的纬度。

编辑推荐:苔原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