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饺子蘸老抽还是生抽(实用20篇)

我们都知道北方的主食是以面食为主,而北方人过年的第一财也是饺子,这是为什么呢?以下就是问学吧小编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浏览

245

文章

660

篇1:立冬吃饺子有哪些寓意

全文共 2263 字

+ 加入清单

立冬表示冬季的开始,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又是一年的立冬节气了,你们知道立冬吃饺子有什么寓意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立冬吃饺子有哪些寓意_立冬吃什么水果养生,希望大家喜欢。

立冬吃饺子有哪些寓意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北方地区,就喜欢利用饺子来作为立冬进补食物。

在古代的中医学上的解释: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既然要养精蓄锐,必须要进行食补来增加冬季各类的免疫力,所以选择简单易得的饺子作为食补材料。

为什么立冬吃饺子不冻耳朵

1、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这句古老的谚语,也有朋友可能对此有些迷惑。仔细看看那两边翘翘,滚滚的饺子,长的是不是有点像身体上的某个器官?没错,就是耳朵。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是我国医圣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

2、冬吃饺子——交子之时

“交”就是交替、交接、交换的意思。这饺子一般都什么时候吃?立冬、大年三十,这可都是新旧两个东西交接的时候啊。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的交接,而立冬则是秋天和冬天交接的时节,所以,“交”子之时的饺子是不能吃。

3、吃饺子不冻耳朵

这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一来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名医,不是还有句老话,叫做“吃啥补啥”吗,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冬天到了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

立冬吃什么水果养生

1、苹果

立冬节气干燥,吃苹果是润燥的好方法。苹果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苹果酸鞣酸和细纤维等,苹果还富含糖类和钾盐,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健脾、养心益气等功效,能促进胃肠蠕动,调理肠胃,治便秘助消化,并能保持血糖的稳定,起到降低胆固醇、预防胆结石的功效。

2、柿子

中医认为,柿子性寒、味甘而涩,具有润肺化痰、清热生津、涩肠止痢、健脾益胃、凉血止血等多种功效,冬季多燥,对于人体出现的口鼻咽喉干燥等症,适食柿子可获效。柿子能及时补充人体养分及细胞内液,起到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作用。而且柿子中的有机酸等有助于胃肠消化,增进食欲。

3、菱角

菱角嫩时皮脆肉美,食之有清香之味。菱角作为水果生食,能清热生津,消暑解热,除烦止渴;熟食能益气健脾,祛病强身。成熟时肉厚甘美,是一种高热量的食品,营养价值可与栗子媲美。秋游时,可以买些红菱角生吃,既可以解渴,又能消除疲劳。

4、鲜枣

立冬以后,人们会长期处在室外严寒和室内温暖的交替环境中,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此时,不妨吃点应季的冬枣,能够为机体补充提高免疫力的维生素C。因为冬枣的维生素C含量尤其丰富,达352毫克/100克,是苹果的70倍,梨的100倍,有“活维生素丸”之美誉。缓解压力可每天吃3至5颗鲜枣。

5、梨

梨是冬天最为常见的一种水果,中医认为,梨中含苹果酸、柠檬酸、葡萄糖、果糖、钙、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吃梨有润喉生津、润肺止咳、滋养肠胃等功能,最适宜于冬春季节发热和有内热的病人食用。尤其对缓解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等症较为适宜。

6、桔子

橘子含水量高、营养丰富,含大量维生素C、枸橼酸及葡萄糖等十余种营养物质。据研究,每天吃3个桔子,就能满足一个人一天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食用得当,能补益肌体,特别对患有慢性肝炎和高血压患者,多吃蜜桔可以提高肝脏解毒作用,加速胆固醇转化,防止动脉硬化。

7、石榴

石榴被认为是对女性最有益的水果,石榴富含天然雌激素,有保持皮肤密实防止起皱的功能,它还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让你的皮肤看上去更年轻和清爽富有弹性。石榴自然生成的α羟基酸会改善皮肤质地和皮肤表面,石榴除养颜外还有抗衰老作用。

8、荸荠

每年的十一二月份是荸荠盛产的季节,荸荠皮色紫黑,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既可作为水果,又能当蔬菜,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北方人则视它为“江南人参”。中医认为,荸荠是寒性食物,既可清热泻火,又可补充营养,对于发烧初期的病人有非常好的退烧作用,每次10个左右即可,但高烧期间则不宜食用。

9、板栗

当气候开始转凉时,人们体内的气血也开始收敛,而在这个季节内,吃栗子进补最为合适。这是因为栗子性味甘温,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特别适用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肾虚所致的腰酸膝软、肢体不遂、小便频数者食用。

10、柚子

柚子被称为“天然水果罐头”,是一种皮厚耐藏的水果。它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有机酸,以及钙、磷、镁、钠等人体必需的元素,能预防感冒、促进消化。中医认为,柚子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是冬季养肺和缓解感冒后咳嗽的好水果。

11、猕猴桃

100克猕猴桃中的维生素C含量为62毫克,而一个中等大小的猕猴桃重量约为160克。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维生素C的量为100毫克。如此看来,每天吃一个猕猴桃,就不用担心自己维C摄入不足了。有研究证实,猕猴桃有助于消化牛奶蛋白和牛肉蛋白等多种常见蛋白质。因此,吃多了大鱼大肉时,不妨吃个猕猴桃来帮助消化。

12、甘蔗

甘蔗是含水分很高的水果,它的水分含量占甘蔗的84%,在干燥的冬天补充水分是必不可少的,其次甘蔗的含铁量在众多水果中可是名列前茅的。它拥有滋补清热的作用,作为清凉的补剂,对于治疗低血糖,大便干结,小便不利,心烦口渴,反胃呕吐,肺燥引发的咳嗽气喘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好吃不过饺子下一句是什么?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舒服不如倒着

好吃不过饺子”的下一句原话是“舒服不如倒着”,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没有戏言那么顺口,但俗语自然有它独特的魅力,是人们用时间探索总结的经典。

起初,饺子名为“饺饵”,是张仲景专门给病人发明的一道“药膳”,专门让人在冬日里包上羊肉以及多种驱寒的药材来食用,从而“驱寒护体”。饺子一经推出,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普遍喜食饺子,正如民间老话“好吃不过饺子”。它的下一句原话是“舒服不如倒着”,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没有戏言那么顺口,但俗语自然有它独特的魅力,是人们用时间探索总结的经典。

倒着的意思就是躺着,在过去的农村,农民经常为了吃穿奔波,每天干农活可以说是早出晚归,体力活的艰辛相信很多人深有体会,而在干活的过程中如果有机会躺着,那绝对是幸福的一件事情了。

即便实在干活结束,回到家吃完饭后,最舒服的事情也不过是躺在床上,让自己完全放松下来,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在一天忙碌过后,才可以舒服地躺在床上。古人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饭过后,疲劳一天的人们依偎着热炕头,谈天说地家长里短,实在是非常惬意。这句话实际上表达了古人简单朴实的生活,知足常乐的境界。

扩展资料:

在过去的年代里,农村的生活很贫穷,像饺子这种食物只有过年过节的,或者大场合才能吃上一顿,而且那时就觉得吃顿饺子就是非常奢侈的了,平时农民的生活都是土瓜玉米面饼子。

难得吃上一顿白面饺子就是人间美味了,哪像现在天天大米白面的人们都吃腻了,玉米粗粮都成了好东西了。所以这句俗语也是为了表达人们对饺子这种食物的最高称赞,就是没有比饺子再好吃的食物了。这也就是“好吃不过饺子”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冬至北方吃饺子南方吃什么?看完你就知道了!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北方吃饺子,南方较为普遍的是吃汤团、粉糍粑等甜食,除此外还有桂花酒酿、腊味糯米饭及年糕等。

冬至日,我国北方地区的人有吃饺子和馄饨的习俗,吃馄饨寓意破阴释阳,表达冬至的新旧交接宇宙混沌状态,更意味亲自开辟世界;而吃饺子又俗称“安耳朵”,民间习俗认为冬至日不吃饺子,在接下来的寒冬会冻耳朵,也不利农事收获,除此外,民间有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张仲景的传说。

相对于较为统一的北方,南方则没有那么统一,较为普遍的是冬至日吃汤团、粉糍粑等甜食,在冬至日这天,人们会用米面制成的圆形的汤团,取圆形象征天与阳,寓意年终团聚,而江浙一代除了吃汤团以外,还会食用桂花酒酿;苏州的人则会吃团圆饭;广东部分地区会吃汤圆以及腊味糯米饭;台湾地区也是吃汤圆,不过把汤圆称为“冬节圆”; 而从明末清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冬至是吃年糕,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寓意年年长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吃饺子蘸什么醋

全文共 162 字

+ 加入清单

饺子可以说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美食了,自古以来,人们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吃饺子来以示团圆。吃饺子的时候很多人总会想要蘸一些醋吃。因为醋不仅能够调味,还能够增加饺子的味道。大部分人更喜欢陈醋特有的酸味,会选择蘸陈醋来吃。其实陈醋或者白醋都可以的,关键是看个人口味。重口味的搭配上蒜泥、辣椒油会更加美味哦!吃饺子蘸醋还有助于消化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冬至要吃饺子吗 这样包的饺子很好吃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说立冬要吃饺子,又有人说冬至要吃饺子,其实只是地区不同所以有不同习俗而已,在北方,冬至是要吃饺子的,冬至吃饺子就是为了纪念张仲景救世济人的美德和他高超的医德。

冬至要吃饺子吗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冬至就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候马上来临,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始于“医圣”张仲景。因为当时冬天他所在的百姓很多人的耳朵被冻坏了,所以他尝试着把牛羊肉和一些驱寒的药物放在一起煮熟,然后再用面皮包成了耳朵形状,等煮熟后送给被冻伤的老百姓食用,想不到百姓吃了饺子后血脉通畅,两耳变暖,冻伤好了。所以现在冬至吃饺子就是为了纪念张仲景救世济人的美德和他高超的医德。

这样包的饺子很好吃

包饺子之前,要将韭菜切碎拌入肉泥里边,大家一定要记住得是,包饺子之前拌入馅儿里。不然菜在肉里研制的太久,盐会把水分腌制出来的,这样的话饺子在煮制的过程中就会变得非常容易烂,肉馅里边加水也是有讲究的,最好是五分肉馅儿,两分水,最好是分开加三次,每次都倒入花椒水按照一个方向搅拌,这样的饺子馅儿搅拌的均匀,做出来也非常好吃

茴香饺子的做法

食材:茴香苗750g、面粉800g、猪肉馅600g、油30g、生姜一大块、花椒1小茶匙、酱油20g、精盐1.5茶匙。

1、茴香苗择洗干净,晾干水分。面粉和成柔软适度的面团饧着备用。

2、花椒、生姜用水煮开晾凉后捞出花椒和生姜。

3、把花椒生姜水浇入猪肉馅中,边浇入边搅拌肉馅。

4、因为用茴香苗做馅,肉馅的松软程度要搅拌成稀糊程度,用筷子挑起肉馅,肉馅能流动的程度最好,不然饺子馅太干,没有多汁的口感。

5、把茴香苗切碎放入肉馅中,调入熟油、精盐、酱油拌匀入味。

6、面团饧到柔软油润后再次揉匀。把面团揪成小剂子,擀成饺子皮包入调好的饺子馅,捏成饺子。

7、包好的饺子下到开水锅里。

8、中间分多次点入凉水。

9、盖锅煮馅开锅煮皮,待饺子白胖、鼓胀后,即可捞出大快朵颐了,来点老陈醋调蒜泥就饺子。哦,别忘了,再来一碗饺子汤……

胡萝卜鸡蛋馅

1、胡萝卜用刀切成胡萝卜丝,然后切成小粒

2、锅中放油烧热,放蛋液滑炒

3、将切好的胡萝卜丁倒入炒锅中,继续翻炒至胡萝卜颗粒软烂

4、加入适量的五香粉、盐和均匀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夏至吃饺子吗?夏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饺子虽然是一种普通的食物,但是我国的很多节气都有吃饺子的习俗,例如冬至吃饺子等。那么,夏至吃饺子吗?夏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夏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夏至食品

“麦粽”与“夏至饼”: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冬至馄饨夏至面: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风俗活动

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上车饺子下车面条是什么寓意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的俗语,包含着老一辈人民的生活智慧,在农村处处有俗语,其中有一句是“上车饺子下车面条”,那么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关于上车饺子一说,是表达对被送人的尊敬。现在的我们对饺子已经看得不为重了,平时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吃到它,但是在过去不行,只能在重大节日或是祭祖、敬拜天地鬼神等隆重场合时才可以享用,因此,在人们即将离别时,以饺子相送,表达了对人的尊敬。

另一种说法是,饺子的外形非常的像元宝,一般家人出远门不是上班就是做生意,反正都是生活所迫才会分离,所以吃饺子也意味着升官发财的意思。关于下车面一说,寓示从此不再分离。面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而且它的花色品种繁多,在民俗中,面条象征“长”和“常”,寓意着子孙绵延,富贵长寿,亲人回到家后第一顿饭吃碗面意味着长长久久的意思。

俗语理解

“上车饺子下车面条”就是要外出的人,或者家里人要出远门,走之前农村的家庭吃的最后一顿饭,会包一顿饺子吃,而家人回家后,家人准备一碗热汤面,这是一种农村的小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为什么立冬要吃饺子

全文共 1406 字

+ 加入清单

立冬节气是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那么,为什么立冬要吃饺子呢?让小编来为你解答:

吃饺子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拜师

冬季里,好多村庄都举行拜师活动,是学生拜望老师的季节。入冬后城镇乡村学校的学董(学校管理人员),领上家长和学生,端上方盘(盘中放四碟菜、一壶酒、一只酒杯),提着果品和点心到学校去慰问老师,叫做“拜师”。有些老师人家,在立冬或冬至这天,像过大事一样,设宴招待前来拜师的学生。在庭房挂孔子像,上书“大哉至圣先师孔子”。学生在孔子像前行脆拜礼,口念:“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后孰如孔子!”然后学生向老师请安,礼毕,学生分头在老师家中做一些家务活。

为您推荐

立冬习俗相关

冬学

冬天夜里最长,而且又是农闲季节,在这个季节办“冬学”是最好的时间。冬学非正规教育,有各种性质:如“识字班”,招收成年男女,目的在于扫盲;“训练班”招收有一定专长的人,进行专业知识训练,培养人材;“普通学习班”主要提高文化,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冬学的校址,多设在庙宇或公房里。教员主要聘请本村或外村里人承担,适当的给予报酬。

立冬时节的习俗

立冬吃饺子的习俗

据说,饺子早在三国的时候就有了,不过那会的饺子跟现在的馄饨差不多,煮熟以后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直到唐代以后,饺子才变得和现在一样。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阳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纷纷被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于是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

由此,这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一来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名医,再来,咱不是还有句老话,叫做“吃啥补啥”吗,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冬天到了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

贺冬 亦称“拜冬”

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地菜馅饺子怎么调馅?地菜和饺子馅肉的比例是多少?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吃地菜馅饺子的最好时期,我们可以去田野采摘地菜,在家自己动手擀皮包饺子吃。那么地菜馅饺子怎么调馅?地菜和饺子馅肉的比例是多少?

地菜馅饺子怎么调馅

食材:荠菜500克、猪五花肉馅250克、鸡蛋1个

辅料:姜末适量、盐2茶匙、油100克、鸡精少许、料酒1小勺、蚝油2勺

步骤1.荠菜采摘洗净,用开水烫焯一下,稍软即可捞出。

2.用刀切碎,放入调馅盆中,备用。

3.将4-5勺熟花生油放入荠菜馅中(荠菜喜油,可根据各自喜好,多加或少加都行),调匀后,备用。

4.将鸡蛋磕入小碗中,打散,放入热油锅中,翻炒成蛋穗状,盛出,备用。

5.将切好的猪五花肉馅、炒好的鸡蛋碎放入装有荠菜的盆中,加入姜末

6.倒入1小勺量的料酒,去肉腥。

7.倒入2勺量的蚝油,调味。

8.加2茶匙的盐,调味。

9.加少许鸡精,增鲜。

10.调拌均匀,制成荠菜肉馅。

11.面粉加水和匀,揉成面团,饧30分钟。

12.下剂子,擀饺子皮,备用。

13.取饺子皮,包入馅心。

14.制成饺子生坏。

15.锅内加水煮沸,入饺子生坯,煮熟即可。

小贴士:

食用时,可根据喜好,选择调配醋、蒜蓉、辣椒油的醮料食用。荠菜水饺别煮太过,打二道冷水即可。

地菜饺子馅肉的比例

地菜饺子馅肉的比例是鲜肉:地菜=2:1,这种比例做出来的地菜饺子油而不腻,厚度大小刚刚好,闻起来也特别的香。

地菜馅饺子的做法

1.五花肉去皮洗净

2.干木耳泡发洗净待用

3.地菜洗净待用

4.五花肉剁成泥

5.加入鸡蛋顺一个方向搅拌均匀

6.搅打至上劲

7.地菜入开水锅焊烫一分钟

8.木耳入开水锅煮2分钟

9.捞出切小丁

10.地菜切碎

11.加入葱花和姜末蚝油香油拌匀

12.最后加盐调味

13.包成饺子

14.水开下入饺子

15.准备小碗,准备香醋和香油

16.浇入饺子水

17.盛入煮好的饺子开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为什么过年需要吃饺子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北方的小朋友们在过年期间肯定吃了不少饺子吧?饺子作为团圆喜庆的象征,可是餐桌上的常客。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呢?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食品的原因

一是按照古代的习俗,饺子是过年祭祀后食用的食品。过年时,讲究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

二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三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喜气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四是饺子本身就好吃,民间有“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的俗话。

为什么过年要吃饺子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

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过年吃饺子的传说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

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荠菜包饺子必须焯水吗?荠菜包饺子要焯水吗?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荠菜是包饺子的一种常见的馅料,和其它的蔬菜类相比,荠菜做馅儿包出的饺子味道要好得多。那么,荠菜包饺子必须焯水吗?荠菜包饺子要焯水吗?

荠菜包饺子必须焯水吗

用来包饺子的荠菜必须焯水。如果直接使用,馅料加盐后,荠菜会渗出大量水分,容易泡软饺子皮。

正确的初加工方法是,新鲜荠菜择去枯叶杂质,洗净泥沙控干。锅中水开后放入荠菜,烫至颜色深绿时捞出,投入冷水浸泡凉透,滤去水分剁碎。荠菜根也可食用,不要废弃。

荠菜包饺子的做法

做法一

制作材料

主料:小麦面粉500克,荠菜600克

辅料:虾皮50克

调料:盐5克,味精3克,酱油5克,大葱10克,植物油30克,香油10克

制作流程

1、先将荠菜拾去杂质,用清水洗净。

2、荠菜切碎,放入盆中。

3、荠菜盆加入虾皮、精盐、味精、酱油、葱花、素油、麻油,拌匀成馅。

4、把面粉用水和成软硬适度的面团,揉匀。

5、搓成长条,切成小面剂,擀成饺子皮。

6、包馅捏成生饺子。

7、下入沸水锅内煮熟,捞出,装入碗内。

8、蘸上调料,即可食用。

做法二

材料

主料:面团(约2杯面粉量)

馅料:荠菜500克、猪肉馅400克、绍酒1大匙、葱末、姜末、盐巴适量、香油适量

制作方法

1、荠菜择除老叶及根,洗净后放入加有少许盐巴的开水内氽烫,捞出后马上入冷水浸泡。

2、猪肉馅再剁细,拌入所有调味料后,放入加了油的热锅中煸炒至八分熟。

3、沥干水分的荠菜切碎,放入晾凉的肉馅中拌匀,加入香油。

4、饺子皮做好后包入适量的馅料并捏好形状。

5、水开后下饺子,煮至浮起时,反复点水两次即可捞出食用。

操作注意事项

1、荠菜比较“吃”油,所以要多放些肉馅及香油否则吃起来就会干涩,口感不好。

2、荠菜不仅味美,营养也极丰富,是春天不妨多吃的柔肝养肺的食品,但是因为荠菜中含有草酸,所以吃的时候用热水焯除对身体会比较有益。

3、我个人因比较喜欢吃口感还比较脆的菜饺子,所以会将肉馅做事先的煸炒加工来缩短煮的时间,其实也可以直接用生的肉馅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新年包饺子的寓意是什么?具体都有哪些?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1、团团圆圆:

因为包饺子当中有和面这个流程,并且和面中的“和”字与“合”谐音,而饺子中的“饺”与“交”谐音,这两个字都有着又有相聚的意思,所以在新年包饺子有着着全家团聚合欢的美好寓意

2、招财进宝:

由于饺子的形状很像古代的银钱元宝,因此在新年包饺子有着招财进宝的美好寓意。此外在煮饺子的过程中还要依次加入三道凉水,让饺子再滚三滚,这代表着人们希望自己来年财源滚滚的美好愿望。

3、更岁交子:

饺子的谐音是交子,有着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到来的寓意,根据民间说法包饺子的时间一般在大年三十期间,也就是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在这一天包饺子寓意着新旧交替,也代表着人们已经送走了旧年,并做好准备开始迎接新年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立冬为什么吃饺子 立冬习俗普及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我国自古就有立冬吃饺子的习惯,那么立冬为什么要吃饺子呢?

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则是秋冬季节之交。民间有“每逢交子之时,饺子不能不吃”的饮食习俗。于是立冬之日,饺子更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佳肴。在古代的中医学上的解释:立冬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既然要养精蓄锐,必须要进行食补来增加冬季各类的免疫力,所以选择简单易得的饺子作为食补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灌汤水饺和普通饺子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灌汤水饺普通饺子的区别在于灌汤水饺馅里面有汤汁而普通饺子没有。

制作灌汤水饺的主料有面粉、温水、五花肉、肉皮冻、蟹肉、蟹黄、酱油、猪油等,辅料主要有料酒、香油、白糖、葱花、姜末、盐、味精、胡椒粉等。做灌汤饺子的最重要一步就是要让肉把茭瓜汤吸进去后不出汤,做一遍可能做不好,需要多做几遍。

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是“娇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每逢春节必吃的年节美食。相传是中国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现在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有一句民谚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为什么饺子煮熟了会浮起来?饺子煮多久才熟?

全文共 1139 字

+ 加入清单

饺子是中国传统美食,很多人都喜欢吃。那么煮饺子的时候,为什么饺子煮熟了会浮起来?饺子煮多久才熟?煮饺子的小技巧都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下吧~

为什么饺子煮熟了会浮起来

这个可以从饺子的平均密度来解释。当饺子没有煮熟前,此时饺子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饺子是下沉的;当饺子煮熟时,由于内部充斥着水蒸气,饺子的体积增大,此时饺子的平均密度减小,当饺子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饺子便处于漂浮状态,所以,煮熟的饺子会浮起来。

饺子什么时候下锅

一般人煮水饺都会等到水滚了,才把水饺放下去,不过,其实直接用冷水也可以煮水饺,比起滚水煮水饺,不但时间短、省气,而且不用怕会将水饺皮煮烂。只是用冷水直接煮,只限“冷冻水饺”。

开火准备煮水饺,水还没滚就把水饺往锅里放,接着放着不管,等到10分钟过去,一颗颗饱满的水饺就能上桌了。如果等水滚才把冷冻水饺丢进去,外面100度,里面可能零下10几度,一加热起来,常常皮熟了,但肉还没熟,但如果用冷水煮就不会有这种问题。

水饺多是猪肉馅,最怕不熟会有寄生虫,但想把水饺煮熟又怕煮糊了,因此才会想出用冷水煮水饺,特别是平常煮水饺不但要多花5分钟等水滚,放水饺时又怕热水溅起烫到手,比起来冷水煮水饺好处多多。

不过,一定要是冷冻水饺才可以用冷水煮,若是现包的水饺用冷水煮,水饺皮当然会糊掉的。总之就是,现包水饺沸水煮,冷冻水饺冷水煮。

煮饺子小技巧

俗话说:敞锅煮皮,盖锅煮馅。敞开锅煮,水温只能接近100℃,由于水的沸腾作用,饺子不停地转动,皮熟后,再盖锅煮,温度上升,馅易煮透。大概10-15分钟左右,看它们飘上来了就熟了,最好在飘上来之后再放点凉水,再开锅捞出来,这样比较好吃~

饺子煮多久才熟

1、放饺子进锅后,饺子会沉下去,水煮开后,饺子会浮上水面,这时加一些冷水让饺子再沉下去,当饺子再次浮起时饺子就熟了咯~

2、饺子下到锅里,可以放少许盐在锅里同饺子一起煮,可以防止饺子粘在一起。放入饺子后的第一次开锅后,可以看到饺子会浮在水面。然后放入少许凉水,等待第二次开锅。水再次开了之后,捞起一个饺子,用筷子轻按,饺子会凹进去一小部分,抬起时,饺子很快鼓起来就证明饺子熟了。

3、还有一般现包饺子要看皮厚不厚。厚的,要像冷冻饺子的煮法一样。如果皮薄的,水开,饺子浮起就可以了。

饺子蒸多久才熟

一般蒸饺都是用汤面做的,蒸的时间主要是考虑到里面的馅子蒸熟为度,蒸的时间与包的个的大小,蒸的量多少有关。因为,凡蒸的面食的成熟时间要从食材吸热到饱和后才开始进入熟化过程,这就是从蒸锅开始冒大气起才是进入熟化过程。普通大小个的和刚刚包好的饺子上锅冒气约15分钟,个大一点的和速冻饺子要约20分钟,要想蒸得多一点可以设法中间放个杯支撑再加一层。冒气了再蒸5到10分钟。

饺子煎多久才熟

新鲜的饺子煎约15分钟,冰冻的饺子煎约18分钟。生饺子直接煎熟可不容易,一般都是煮熟了下回再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立冬吃饺子的原因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立冬饺子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饺子的外形和耳朵比较像,人们认为吃了它后,冬天的耳朵就能不受冻;另一个原因是交子之时,人们认为大年三十是新年和旧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所以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于是就有了立冬吃饺子的习俗。

饺子是源自于中国古代的角子,原名为娇耳,是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经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最初饺子是作为药用的。饺子又叫做水饺,不仅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以及地方小吃,还是一种年节食品,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立冬是每年的十一月七日至八日之间交节,该节气是季节类节气,代表着从此进入冬季,也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收藏以及休养状态,其气候也从秋天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天气候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荠菜饺子发苦能吃吗?荠菜饺子发苦怎么办?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荠菜饺子很多人应该都吃过,要比一般的白菜、青菜饺子的味道更好,但是荠菜可能处理不当包出的饺子会有苦味。那么,荠菜饺子发苦能吃吗?荠菜饺子发苦怎么办?

荠菜饺子发苦能吃吗

原因一:荠菜不苦的,有特殊的香味,你摘的应该是苦菜,跟荠菜很像,也是一种很好的野菜,一般春天摘了醮酱或者洗了直接晒干留着泡茶,败火的。

原因二:没有焯水。新鲜的野菜直接使用的话一般都会热水迅速焯一下,然后在快速放入冷水中泡一下,而且一般都会更换几次冷水哦!这样既能保证食用时候颜色好,容易煮熟而且还能有效去除菜的苦涩的味道!

家常做法

猪肉700克

材料:荠菜500克、韭菜200克、油适量、糖适量、盐适量、料酒适量

方法/步骤

1、所需食材,猪肉末,荠菜,韭菜。

2、荠菜摘洗干净,下入锅中焯水。

3、焯好水的荠菜备用。

4、韭菜切碎,荠菜剁成末。

5、猪肉末加盐,味精,糖,料酒,适量水搅拌。

6、搅好的肉里放入,韭菜,荠菜,拌成饺子馅。

7、面粉中加入少许盐。和成面团,醒10分钟。醒好的面,搓成长条,下成剂子。

8、锅中放水,水开后下入饺子,中间加三次水。

9、煮好的饺子,再来点醋,很好吃呀。

注意事项

1、判断饺子熟没熟的一个小窍门:看看饺子是不是翻着肚子都飘在水面上,一个个胀得很大。

2、在荠菜里加入一些白菜,可以缓解荠菜自身的野菜味道。

3、肉馅里记得加一点香油,会让味道更好。

4、拌饺子馅时放点糖,很提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冬至吃汤圆还是吃饺子

全文共 1441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自古就被重视,一直流传至今,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至吃汤圆还是吃饺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冬至吃汤圆习俗

冬至节气的时候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围坐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现在主要是在南方地区吃汤圆习俗较多一些。

冬至的历史渊源

古代祭天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周代的正月等于现代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

《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冬至的简介

最早的时候人们是不过冬至这个节日的,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而且还有着各种过节的风俗。

冬至吃饺子习俗

冬至节气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张仲景,他是南阳稂东人,他着作了《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现在主要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流传较广。

冬至吃汤圆还是吃饺子

北方饺子,南方汤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饺子宴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饺子来做宴席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有。当时,都城长安是唐朝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太平盛世之中,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饮食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唐代长安城里盛行一种高等级的宴席,叫做"烧尾宴",这是朝廷大臣官位提升后,进献给皇帝的丰盛的大餐。我们发现的一份唐代保存至今的“烧尾宴”食单里,发现有一道叫做“二十四气饺子”。就是根据二十四个节气,来包成不同形状、不同内容的饺子。所以我们认为今天的饺子宴可能是在唐代已经有了它的雏形。

近代饺子宴是二十年前出现在西安的。最初由108种饺子组成,发展到今天,它的数量早已突破了108这个数字。为满足不同客人的需要,西安饺子宴又分为迎宾宴、宫廷宴、吉祥宴、龙凤宴。既然是饺子宴,当然是由饺子做成的。不过,这宴席上的饺子,在形、色、味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材料选用、制作工艺,到组合方式、吃的方法,都增添了不少新的情趣。

在口味上,西安饺子宴打破了一般用猪牛羊肉和蔬菜做馅的传统,用料十分广泛。按照肉香型、酱香型、果香型、素香型等口味,形成了三百多种搭配组合。如果一天吃一种饺子,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品尝完饺子宴的全部花色。

在制作方面,饺子宴的饺子打破了单一月牙形、角儿形的传统,推出了花、鸟、鱼、虫多种逼真的造型。单从外表上看,这些饺子更像是件工艺品。翡翠芹香用芹菜做馅,花生蒸饺就是用果仁做馅。饺子宴使用的彩色面,在白面中添加了菠菜、胡萝卜等蔬菜的汁液,不仅增加了饺子的色彩,而且有利于身体健康。这些饺子的造型综合雕塑、捏塑、点缀等多种技艺,创作者必须对烹调技术和造型艺术都有浓厚的造诣,才能用看似平常的原料,制作出美味与美丽兼有的饺子。饺子宴的不少花色,是以中国的民间传说或历史典故为依据。“珍珠火锅饺子”相传就是深得清朝慈禧太后的喜爱。它选用鸡鸭鲜菇汤料,再配上珍珠大小的小饺子,用双龙紫铜火锅烹制。燃烧的火焰不断跳却,仿佛盛开的朵朵菊花,又被称为“太后菊花火锅”。如今"太后菊花火锅"已经成为饺子宴的压轴经典。在这宴席上,不论您吃到多少个饺子,都能听到表示祝福的解释。一个代表一帆风顺,两个预示双喜临门,还有四季发财,五子登科,七星高照等等。中国人代代相传的饺子,在这里构成了一桌桌精致的宴席,也开辟了一个让人们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窗口。俗话说:“迎客的饺子送客的面”,饺子宴已经成为西安的一大名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冬至饺子的来历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饺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在冬至时节向百姓舍药而流传下来的。民间谚语:“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每年农历冬至这天,饺子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有《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期,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来,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在他返乡的时候,正好是冬季天,他看到白河两岸的乡亲们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于是,张仲景就让他的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熬制“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像耳朵一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和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叫做“饺子”,每年冬至的时候吃饺子的习俗也就流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