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1004

文章

4

篇1:什么是陷落地震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陷落地震地震种类的一种,根据地震的分类属于自然地震。因岩层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称陷落地震。主要发生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布的地区。这是因为易溶岩长期受地下水侵蚀形成了许多溶洞,洞顶塌落造成了地震。此外,高山上悬崖或山坡上大岩石的崩落也会形成此类地震。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布的地区,时常会发生塌陷地震。这类地震为数很少,约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虽距地表较浅,但危害性较小。

陷落地震的形成

由于地下水溶解了可溶性岩石,使岩石中出现空洞并逐渐扩大或由于地下开采形成了巨大的空洞,造成岩石顶部和土层崩塌陷落引起地震。地震能量主要来自重力作用。陷落地震主要发生在石灰岩或其他岩溶岩石地区,由于地下溶洞不断扩大,洞顶崩塌,引起震动。矿洞塌陷或大规模山崩、滑坡等亦可导致这类地震发生。

陷落地震的影响

陷落地震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且震源浅,震级也不大,影响范围及危害较小。但在矿区范围内,塌陷地震也会对矿区人员的生命造成威胁,并直接影响矿区生产;因此对这种地震也需加以考虑。

今天小编对什么是陷落地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有哪几种类型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君士坦丁堡是怎么陷落的?揭秘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悲壮

全文共 3941 字

+ 加入清单

君士但丁堡这座城池建立于公元前660年,是一座拥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城,前生便是希腊人所建立的城市“拜占庭”。公元330年,君士但丁大帝将首都迁往拜占庭,这里便成为了东罗马的重要城市。迁都到此之后,这座城市便进行了大力发展和建设。自此君士但丁堡成为了一个不亚于旧都城罗马的新都城,屹立于欧亚大陆的节点之上。直到公元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攻陷为止,君士坦丁堡开启了它长达11个世纪的辉煌历史。

作为基督教世界里,坚不可摧的城市。君士坦丁堡既有其身为罗马帝国首都的地位,更重要的它拥有着崇高的宗教地位,是基督教世界抵抗东方伊斯兰教的坚实壁垒。而通过一次次的冲突、战争,君士坦丁堡一次次的巩固了神学的统治地位。这看似无坚不摧的局势,最终还是被历史的进程所摧垮。坚实的城墙不能抵抗火炮,就像拜占庭已然逝去的昔日的光辉最终也会消逝,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注定是开启文艺复兴时期、乃至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的必要条件。

必然的新都城,拜占庭的光荣

拜占庭,作为希腊流动人民所建立的城市,原本并不受到罗马贵族的认可,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在该地建城的原因有三点:

一为,其得天独厚的战略地位。本身坐落于山丘之上的城市,其三面依次被马尔马拉海、赫勒斯滂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和金角湾这三处水域所包裹,而西面便俯瞰色雷斯平原。如此易守难攻的地形,扼守着由黑海到爱琴海的唯一通道。因此便具备了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为,拜占庭地区作为欧亚大陆的交汇处,各国商人往来此地,是重要的商业隘口。笔者认为在交通手段相对落后的古代欧洲时期,商人因为需要经陆路经商而必须要在君士坦丁堡商下榻,也由此使得君士坦丁堡成为了欧亚大陆之间最为活跃的商业中心地带。

三为,自从戴克里先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后,在四帝共治的政体下,东罗马地区的的政治中心就基本位于欧亚大陆交界处。

政治的走向以及对军事和商业的重视,君士坦丁堡正式基于这三个方面,才被建设出的。

拜占庭帝国的崛起是基于"四帝共治"所造成的罗马帝国区域化,庞大的罗马帝国最终依照方位,分裂为两部分。为了更为精确地定义分裂后的罗马,东罗马帝国一般被称为拜占庭帝国。而拜占庭帝国首都则定为君士坦丁堡,一直贯穿到帝国结束为止。

笔者以为,基于四帝共治所造成的区域化,除了对罗马帝国带来了东西方的分裂,也同时将双方带向了两个不同的道路。西罗马帝国被哥特人把持后,东罗马帝国便不再对其进行军事援助。面对高卢人以及其他蛮族(针对西罗马人而言),西罗马帝国被不断渗透。而且,奴隶制度使得西罗马帝国生产力和创造力持续低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贸易的中心又偏离了意大利中部。至此,西罗马帝国可谓经济萧条,军事落后。最终在公元476年灭亡。与之相对的,占据优势经济地区的东罗马帝国还可以在于蛮族的对峙中取得一定的优势。

也行新的政治制度的确使得罗马帝国有安稳的度过了100余年,然而这也是为100年后所留下的政治隐患吧。

君士坦丁堡的危机

君士坦丁堡,在建都之后的1100余年里,基本没有任何势力对其进行过大肆的掠夺和破坏。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却1最终占领了君士坦丁堡。这一战也被称为君士坦丁堡战役,是不同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因威尼斯总督从中作短暂攻取君士坦丁堡的重大战役。

君士坦丁堡战役是由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兵挑起的。从1452年开始,新任苏丹便允许士兵逐渐攻取君士坦丁堡的周边城市,渐渐地孤立了君士坦丁堡。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为了能贯彻自己的信仰和教条,悍然发动了针对拜占庭的决定性战役。以近10万军力,在新式火炮和各种热武器的运用下,对仅有8千守军的君士坦丁堡发动了攻城战。

土耳其人先后使用了各种战术,例如以火炮、攻城锤、投石器等对城墙进行攻击;填平君士坦丁堡城墙外深100英尺的战壕并且使用云梯企图入侵城内;甚至还在城墙外挖掘坑道。但是无论土军使用什么战术,都被城内的拜占庭军队打破了计划。至此,穆罕默德二世改变了战术,采取由水路攻击君士坦丁堡的策略。

土耳其军队的火炮在对金角湾展开突袭后得以发挥它的巨大优势,火炮对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和仅有的近20艘战船分别进行轰击。与此同时在分散了拜占庭军队的战斗力后,土军又从西面的陆墙打开了缺口,入侵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区

奥斯曼土耳其的胜利是必然的。笔者感到拜占庭帝国过于轻自己的敌人,也过于依附于信仰了。有史料记载,当1453年5月22日,天空出现罕见的月食后,君士坦丁堡的守军认为这是神谕,预示着战争即将宣告失败。所以,在土军真正发动总攻击前,拜占庭人就已经具备士气低迷的征兆了。果然在其后,仅仅因为将领负伤逃亡便军心涣散来看。过于看中所谓神谕的拜占庭人,在心理上会很受制于周遭环境的变化,这将直接影响自身的战斗力。而土军却并没有这一方面的顾虑,因此会表现得更自然一些吧。

君士坦丁堡之战,是信仰之间的战争,也是新时代和旧时代的战争。热兵器的出现早已打破了中世纪的战斗风格。面对先进的武器,庞大的舰队和大量同盟的无视和背叛,我想面对这种状况没有人会说是君士坦丁十一世的软弱或施政不明造成的。拜占庭后期的君主都励志挽救帝国,他们采取了对欧洲诸国和平的态度,希望借此凝聚基督教的力量再次击退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但是,历史或许已经决定了君士坦丁堡只要它才有资格以它的衰败告诫世人故步自封是多么的不该。

拜占庭的末日,欧洲世界惊醒

穆罕默德二世在进攻君士坦丁堡的决战中,使用了有计划的投入士兵并分为多次进行攻击的战术。首先,由装备粗糙、训练状态较差的辅助兵进攻,以可以预见的失败来削弱君士坦丁堡守军的作战能力,然后投入了安纳托利亚人对已经轰击了近一个月的城墙缺口进行集中攻击,当土耳其军突入城市后,虽然被守军击退,但是苏丹最为精锐的新军也已经蓄势待发了。守军随着将领负伤逃亡后,失去了意志力变得恐慌。最终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阵亡殉国而失败。君士坦丁堡也结束了自己作为中世纪标志的历史使命。

拜占庭的失败或许是注定的,面对实力越发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习惯于相互掣肘的欧洲贵族们依然认为经历了1100年屹立不倒的君士坦丁堡即便会有危险也绝对不是能够轻易陷落的。而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之时,除了威尼斯人以外没有任何援军向君士坦丁堡推进,威尼斯人的援军也仅仅是行至半路便得到消息进而回撤。

但是身为欧洲第一坚城的君士坦丁堡陷落,还是使欧洲各国有所警惕,甚至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比邻的威尼斯全线进入了备战。这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了君士坦丁堡对于欧洲各国来说就像心中的希望,这样的存在出现了不可逆转的问题,各国之间自然不会无动于衷。

拜占庭帝国的终路,为欧洲各国做出了表率。一个故步自封不知变通。在大难临头前,国民还只在乎仪式和礼拜的国家,完全没有危机意识的国家又怎么能不衰败呢?

中世纪的结束,文艺复兴和大航海到来

苏丹默罕默德二世,将已被攻取的君士坦丁堡当做了首都,并且自诩为罗马帝国正统的继承人。中世纪的伊斯兰教徒,本身没有像基督教徒一般极为排斥异教分子,他们有时愿意去包容异教徒。而对于苏丹而言,除了宗教以外最重要的是国家的安定。所以,即便是土军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但是城区里的东正教会依然被保留了下来。而通过两军交战间隙,君士坦丁堡中,有大量的希腊学者外逃向西方,把流传于君士坦丁堡的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作品、科学成果和各类知识传播了出去。

而最为受到希腊学者青睐的便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意大利从公元11-12世纪便的城邦时代,便开始接纳学者的光顾。学者们为意大利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艺术文化。大量学者因拜占庭帝国的毁灭而流入欧洲各国,其实也标志着中世界向近世开始演化,新的时代的开始。首当其冲的便是曾经神秘的,掌控者人民生活和精神的神学开始被质疑。

崇尚神而认为信仰可以拯救自己的人们也因为君士坦丁堡的失败开始摆脱神学的束缚。对于逐步提倡的个人价值和尊严越发具备影响力,"每个人都是现实生活的主人"这样的思想意识最终被升华而出。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击败拜占庭帝国,成为跨越三大洲的庞大国家后。依托其疆域的广阔性,向来往商旅收取重税的行为也使得商人们心生抵触情绪。因此商人和冒险家们也开始试图通过水路来重新保障自身的利益需求。这也从侧面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大航海时代就此拉开了序幕,各国对海上权力的竞争进入了新的高峰时期。

结语:笔者以为,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其实也正是打开新时代走向的必然现象。如果君士坦丁堡依然坚不可摧,就没有人会去考虑教会的黑暗,没有人会去质疑自己是否仅仅是被操纵者信仰和精神。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和贵族之间是相互利用的,贵族通过教会获取统治地位和信仰支持,从而让人民可以无条件的信任自己拥护自己。教会则借此提高自己的权威性和扩大宗教的影响力。但是这二者在遇到同样教条鲜明的伊斯兰教时,往日的优势不在了。无论是十字军的东征、双方长达几个世纪的决战,都没有彻底兼并对方。而每一次的冲击对信仰都是挑战。

也许,君士坦丁堡陷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古典文艺的再次崛起,伴随着被公开的各个方面的技术水平提升。也行直到那一刻,一直封闭在君士坦丁堡的往日荣耀下的学者们,他们生命中最为神圣的时刻才到来了。文艺复兴,促进了人民思想意识的觉醒,也为早期得到欧洲资本主义做出了思想上的准备。同时,在文艺复兴对于文化的传播弘扬的同时,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在迅速进行着。由此,欧洲迈入了文艺复兴时期,新时代的黎明照耀在欧洲大地上。

拜占庭帝国的崩溃,一方面使得希腊学者们流亡他国传输了文化和技术;另一方面,也让急需开辟新市场用以缓解贸易压力的商人们,不得已尝试了新的方式。至此欧洲的航海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新航路的开辟也使得新大陆被发现了。世界格局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贸易带来的收入和影响蔓延了整个欧洲世界,资本主义的萌芽开始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陷落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陷落地震地震种类的一种,因岩层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称为陷落地震。陷落地震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岩层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称陷落地震。主要发生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布的地区。这是因为易溶岩长期受地下水侵蚀形成了许多溶洞,洞顶塌落造成了地震。此外,高山上悬崖或山坡上大岩石的崩落也会形成此类地震。陷落地震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且震源浅,震级也不大,影响范围及危害较小。但在矿区范围内,塌陷地震也会对矿区人员的生命造成威胁,并直接影响矿区生产;因此对这种地震也需加以考虑。

划分地震种类的方法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地震还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构造地震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房摇地动,这种地震占世界地震总数的85%~90%左右;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占世界地震总数的7%左右;诱发地震是由于人类活动如水库蓄水、矿山采矿、油田抽油注水等引发的地震;人工地震是指核爆炸、工程爆破、机械震动等人类活动引起的地面震动。

今天小编对陷落地震是怎么形成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有哪几种类型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柏林陷落后,盟军与苏军是如何对待德国平民的?

全文共 1224 字

+ 加入清单

1945年3月份,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尾声,纳粹德国已经无力东山再起。就在这个时候,6名美国大兵趁着夜色来到了一座德国人的村庄之中。他们在村中的一户人家中的壁橱里找到了年轻美丽的德国女儿夏洛特。之后美国大兵顶着夏洛特的脑袋强迫她为这些美军士兵们提供“服务”。夏洛特很清楚这些大兵想要做什么,她大声呼救,但是躲在暗处的母亲凯瑟琳只能继续选择躲藏,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女儿被蹂躏。因为她很清楚,她没有能力拯救自己的女儿,出去只能成为这些美国大兵的另外一个“服务”对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仅仅只有152名美国士兵被判处了强奸罪,其中29人被执行了死刑。当然这个数据并不是真实的,犯有强奸罪行的可不仅仅只有着152人,这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根据战后统计,美国士兵在德占区至少有1.6万名士兵对德国的女性以及儿童进行过暴行。在1945年7月20日,一群美军将8名妇女儿童强暴了,其中针对几位女儿的强暴则是当着她们父母的面进行的。不过当然了,父母的脑门子上都顶着枪。8月份又有17个妇女儿童在莫斯堡遭到了强暴,最小的女孩年仅7岁。

根据最后的数据统计,在二战结束后,占领德国的这段时间里,美军至少对20万德国妇女以及儿童实施过暴行。而法国士兵的报复行为则更让人触目惊心,由于先前法国被德国人击败,对德国人的报复也是更加可怕的。尤其是法属非洲军团的士兵,对于能够征服白人女性非常感兴趣。法军仅仅在斯图加特的2-3天的时间里就已经对几千名德国妇女实施了暴行。

对比与盟军,苏联对德国的报复则更狠。当然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只怪当年苏德战争时期,德国人对苏联人下手太狠了,导致苏联是整个二战期间死亡最惨重的国家。正常战争下来,苏联大约有2700万军民死亡,这还没有计算那几千万的受伤群体。德国党卫军在苏联人的土地上是肆无忌惮的屠杀,对苏联平民实施暴行,甚至导致乌克兰以及白俄罗斯等一些苏联核心城市人口骤减三分之一。这样的人口损失对于当时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是非常惨重的。

苏联人在反攻号召中说到:为每一座燃烧的村庄复仇,为每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失去丈夫的妻子复仇。总而言之就是,只要打到德国境内了,想怎么复仇就怎么复仇,完全不需要用道德来约束自己,更不需要对德国人民进行怜悯。对于苏联人来说,德国人与法西斯分子是没有区别的,同样都是杀人犯。只不过有些人去杀人,而有些人则是充当后援和帮手。

根据调查,苏联军队在占领德国之后,强暴了超过200万德国妇女,其中24万致死。仅仅在柏林战役之后就强暴了超过十万人,其中40%以上是被多次强奸,接近1万人被强奸致死。在当时德国很多地区,能够逃脱此厄运的女人不到10%。

不可否认,德国在战败之后,人民遭受的苦难是非常严重的。整个国家被他国占领,上千万的德国平民被驱逐回德国,德国人成为了整个欧洲最痛恨的人。除了盟军军队,欧洲各国的平民对德国人的报复也是非常狠的,在上千万德国人民漫长的迁移过程中,数以百万计的德国人都在路上死于了非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