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血压患者做哪些检查(实用两篇)

浏览

2668

文章

2

篇1:高血压患者必做的身体检查有哪些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生活中不少的老人意识到每年一次的体检对自己健康的益处,所以,也会为自己制订一份合理的体检计划,特别是患有疾病的老年朋友们更会重视一年一次的体检,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高血压患者必做的身体检查有哪些?

体检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一般的体格检查,包括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肝病科的专科检查;二是功能检查,包括心电图、X光、B超(包括肝、胆、脾、肾和生殖系统)等影像学检查;三是生化检验,包括血、尿、便三大常规及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乙肝五项的化验检查。此外,还有肿瘤三项(甲胎蛋白、EB病毒、癌胚抗原)检查,及前列腺癌、宫颈癌、乳腺癌的早期筛查等。

高血压患者必查项目之一:肝、肾功能检查

高血压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往往要通过长期服药来稳定血压,而药物多是经过肝脏肝脏来代谢的,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查肝功能,来看看药物对肝脏有无影响。同时,肾脏是受到高血压伤害的脏器,所以检查肾功能,有助于及早规避肾脏伤害,避免出现肾功能衰竭。

高血压患者必查项目之二:血脂检查

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有血脂高的情况发生,它们都有可能导致动脉硬化,检查血脂,有助于帮助高血压患者了解血脂情况,并做出相应应对方法。

高血压患者必查项目之三:血糖检查

做血糖检查一方面可以规避动脉硬化风险,另一方面有利于控制血糖,进而有利于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患者必查项目之四:尿常规检查

高血压病人早期肾损伤,可能变化不大,但是已经出现微量蛋白尿,做尿常规检查,有利于查看高血压肾病的程度。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老年朋友们一定要坚持定时进行体检,这样我们就能及时的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到有病治病,没病防病的保健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血压患者要重视的检查有哪些

全文共 1925 字

+ 加入清单

得了高血压患者都比较重视测量血压,以评估降压药物的疗效,而其他一些检查项目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不能不说是自我保健中的一大缺陷。笔者在此提醒高血压患者,至少有三个项目属于定期必查之列,一项也不能少,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高血压患者要重视的检查有哪些?

一查血小板

高血压患者查血,除了查血脂、血糖外,近年来专家特别强调做血小板聚集试验的重要性。举个例子,丘先生是一名退休工程师,患有高血压,几年来一直坚持定期查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然而3个月前,头昏、头痛加重,医生给他做了血小板聚集试验,发现高出正常值1倍。这个结果意味着他很可能有血栓形成,而血栓一旦形成就容易堵塞心脑血管,引起心脑血管病变,如心肌梗塞或脑梗塞而危及生命。于是,丘先生在医生的建议下接受了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时消除了血栓形成的“定时炸弹”,逃过了心脑血管发生意外的劫难。

医生点评:血小板聚集试验目前尚未推广,不少高血压患者还不知道有这么一项检查,更不知晓这项检查有何意义与价值。目前虽然也查血小板,但还停留在血小板计数和出、凝血时间上,这些检查主要反映体内的凝血机制是好还是差,不能显示高血压患者的致命性隐患——有无血栓形成的危险以及危险的大小。只有血小板聚集试验算得上比较敏锐的“侦察兵”,能及时将血栓这个“定时炸弹”侦察出来,让医生提前采取“排雷”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那么,血小板的聚集性为什么会增高呢?概括起来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诱导物增加,如肾上腺素、凝血酶、血小板激活因子等都可以激活血小板,进而诱导血小板聚集反应增高;二是血小板的数量增多和功能增强。如果又合并有高血脂、高血糖等情况时,更容易引起血管内血栓形成。不难明白,有多种危险因素合并的高血压患者更有必要做血小板聚集试验,并针对查出的问题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二查尿

血压一旦升高,众多器官便成为了遭受“攻击”的靶子,医学上形象地称这些器官为“靶器官”,诸如心、脑、肾等。比较起来,心、脑等“靶器官”受害后,多少都有些蛛丝马迹可寻,从而引起患者与医生的警觉。肾脏则不然,不仅受害几率更高,而且损害相当隐蔽,患者与医生都难以觉察。

医生点评:肾脏与高血压关系极其密切,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一方面,高血压可以直接造成肾脏损害;另一方面,肾脏疾患(如肾炎)又是导致血压升高的一大祸首。一般说来,未经控制或控制不好的高血压患者5~10年(甚至更短时间)就可发生轻度或中度肾小动脉硬化,但在早期可无任何症状,致使病变暗中恶化,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成为重症。到那时症状虽已明显,但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给人留下“亡羊补牢”之憾。

有没有较早发现的办法呢?专家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定期到医院查尿。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早期,肾脏仅有肾小动脉痉挛,查尿可能查不出什么来,以后随着肾小动脉持续痉挛,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与闭塞,使大量肾小球和肾小管因慢性缺血而发生萎缩,继之形成纤维组织增生,肾功能随之减退,则蛛丝马迹逐渐显露出来,如多尿、夜尿增多、尿液清淡等。检测尿比重值降低,且固定在1.010左右,进而可检测到尿蛋白、红细胞与管型等改变。当高血压病发展到晚期,残存的肾单位发生代偿性肥大、扩张,部分患者的肾动脉内膜纤维素样变性,同时引起肾脏出血、栓塞及肾小管急性坏死,意味着病情发展到了尽头——尿毒症。

因此,高血压病人定期查尿,不仅可以较早地“侦察”出肾脏病变情况,推测高血压的病情程度,还可以作为判断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此外,尚有助于医生发现原有的肾脏疾患,作好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可谓一举多得,何乐不为呢?

三查眼底

文学家将眼睛喻为灵魂的窗口,可在医学家的心目中,眼睛更是某些疾病的窗口。就说高血压吧,刚才已经谈及,早期肾脏受损表现在肾小动脉硬化。可肾脏深藏于体内,你怎么能看到呢?眼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因为眼底视网膜动脉与肾动脉同属动脉系统,可以通过视网膜动脉的病变程度来判断肾脏的病变情况,而眼底动脉是医生在体外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而且只需借助于一个简单的眼底镜即可达到目的。故高血压患者定期请医生看眼底,医生可根据眼部的改变及时了解高血压的进展情况,并相应调整治疗方案,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

高血压分级

高血压的眼底改变可分为4种程度不等的情况,医学上称为4级:

第1级:视网膜动脉功能性狭窄或伴有轻度硬化,主要发生于第2分支及以下的分支。

第2级: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比第1级明显,动脉管径狭窄不均,并出现动静脉交叉压迹现象。

第3级:除视网膜动脉狭窄与硬化外,尚有视网膜水肿、棉絮状斑、硬性白斑、出血斑等视网膜病变。

第4级:除第3级改变外,尚有视盘水肿。

眼底病变级别越高,高血压病情越重,“靶器官”受害的程度也越厉害。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半年检查1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