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血压患者如何安全过冬(精选3篇)

10种吃了会快乐的食物:深海鱼,香蕉,葡萄柚,全麦面包,菠菜,大蒜,南瓜,低脂牛奶,鸡肉,樱桃。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高血压患者如何安全过冬,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583

文章

3

篇1:高血压患者如何安全度夏

全文共 2994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夏季会有所降低,很多人便不再注重保养了。其实高血压患者在夏季更应该保健身体,有什么好方法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推荐高血压患者安全度夏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高血压夏季注意事项

1、坚持监测血压

牢记夏季高血压降中多变的规律,不要放松对血压的监测观察。如能经常自测血压最好,不能自测者也应每3~5天去诊所测一次血压,最长间隔不要超过l周。如果发现随气温骤变,血压波动明显时,间隔时间就要缩短些。如果发现昼夜峰谷差值较大或波动不规律,应去医院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了解血压的波动规律,并按医生意见采取措施。

2、补充负离子

空气负离子对人体多项机能产生良好的生物效应,它能穿透人体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大脑皮层功能,使兴奋和抑制过程趋于正常,从而改善人的睡眠,起到镇静、镇痛、振奋精神等作用。如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胃肠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等,使用空气负离子治疗后,效果较为明显。

医学研究表明对人体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是小粒径负氧离子。因为只有小粒径的负氧离子才易于透过人体的血脑屏障,发挥其生物效应。大自然中的空气负离子之所以造就众多长寿村,是因为小粒径的负离子比例高,小粒径的负氧离子由于活性高、迁移距离远从而在长寿地区上空形成负离子浴环境。

3、注意降温避暑

夏季血压波动主要是因为炎热造成的,所以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对策就是避暑降温。可以采取制冷造凉、避暑纳凉、散热降温等措施。现在制冷办法很多,高血压患者应会科学使用空调,室温不要调得过低,保持在27~28℃就好,要保持室内温度恒定。其中,最值得提倡的是浴水散热之游泳。游泳不仅可带走体内过多的热量,有降温除暑之效,还可消耗过剩的营养,降低血脂、血糖,减少脂肪储存,有强身健体之功。

4、根据血压调整药量

一般来说,血压没有过分降低,仍要继续维持剂量服药。一些人夏天血压明显偏低,这时仍服用冬天的剂量容易使血压降得太低,于是就容易出现诸如头晕、脑供血不足、浑身无力甚至导致脑梗死或心绞痛发作。因此,在炎热的夏季,高血压患者要经常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然后把这些记录及时告诉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监测的结果来调整用药剂量。但是患者绝不可以自己随意改变用药。

5、多饮水,防脱水

正常环境温度下,人一天约需水2300毫升,排泄水量总计也为2300毫升左右,出入水量维持平衡。然而在夏天高温环境里人体的水分排出量可达到约3300毫升,大运动量锻炼时体内排出水分则高达约6600毫升。因此,要达到体内的水平衡,就要根据排泄量调整饮水量。饮用白开水或含盐不超过l%的低盐水能有效补充水分。当然也可通过吃水果、蔬菜来补充。

应注意的是,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应该养成口渴前就饮水的习惯;经常少量多次饮水,而不是一次大量饮水;运动前后称体重,每丢失体重0.5千克,就要补充2~3杯水;尿色深时多饮水;睡眠时也会丢失水分,睡前醒后饮用一杯水。

高血压患者安全度夏的方法

1、多饮水

正常环境温度下,人一天约需水2300毫升,排泄水量总计也为2300毫升左右,出入水量维持平衡。然而,在夏天高温环境里人体的水分排出量可达到约3300毫升,大运动量锻炼时体内排出水分则高达约6600毫升。因此,要达到体内的水平衡,就要根据排泄量调整饮水量。饮用白开水或含盐不超过l%的低盐水能有效补充水分。当然也可通过吃水果、蔬菜来补充。应注意的是,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应该养成口渴前就饮水的习惯;经常少量多次饮水,而不是一次大量饮水;运动前后称体重,每丢失体重0.5千克,就要补充2~3杯水;尿色深时多饮水;睡眠时也会丢失水分,睡前醒后饮用一杯水。

2、注意降温避暑

夏季血压波动主要是因为炎热造成的,所以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对策就是避暑降温。可以采取制冷造凉、避暑纳凉、散热降温等措施。现在制冷办法很多,高血压患者应会科学使用空调,室温不要调得过低,保持在27~28℃就好,要保持室内温度恒定。其中,最值得提倡的是浴水散热——游泳。游泳不仅可带走体内过多的热量,有降温除暑之效,还可消耗过剩的营养,降低血脂、血糖,减少脂肪储存,有强身健体之功。

3、根据血压调整药量

一般来说,血压没有过分降低,仍要继续维持剂量服药。一些人夏天血压明显偏低,这时仍服用冬天的剂量容易使血压降得太低,于是就容易出现诸如头晕、脑供血不足、浑身无力甚至导致脑梗死或心绞痛发作。因此,在炎热的夏季,高血压患者要经常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然后把这些记录及时告诉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监测的结果来调整用药剂量。但是患者绝不可以自己随意改变用药。

4、坚持监测血压

牢记夏季高血压降中多变的规律,不要放松对血压的监测,观察。如能经常自测血压最好,不能自测者也应每3~5天去诊所测一次血压,最长间隔不要超过1周。如果发现随气温骤变,血压波动明显时,间隔时间就要缩短些。如果发现昼夜峰谷差值较大或波动不规律,应去医院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了解血压的波动规律,并按医生意见采取措施。

5、老年人不可过度降压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因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

6、生活疗法不可放松

如果你已经养成了防治高血压的良好生活习惯,千万不要因为夏季血压有所下降而废弃。你应坚持科学地安排每天的24小时生活,消除危险因素,保持良好保健习惯。诸如:早晨缓慢起床,洗漱后饮白开水或淡盐水一杯,适当晨练,耐心排便,饮食清淡低盐,三餐八分饱,控制体重,睡前烫脚或泡温水澡,保持乐观情绪等,一年四季都要坚持,不可在夏季中断停止。

7、科学锻炼

锻炼是一年四季都不能少的,要科学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了防治高血压的良好生活习惯,千万不要因为夏季血压有所下降而废弃。应坚持科学地安排每天的24小时生活,消除危险因素,保持良好保健习惯。

高血压患者不能做的日常动作

1、不宜趴着读书

有的人喜欢趴在床上看书看电视,这对于没有高血压的人问题不大,但对于患有高血压的人来说则是一种很危险的事。由于长时间趴伏状态压迫腹部肌肉,影响人的呼吸,再加上腹部受压和腹肌收缩,容易导致血压骤升而发生意外。因此,高血压病人,尤其是年龄较大者,应禁止趴着看书看电视,且时间也不宜过长,不宜看惊悚的电影电视。

2、 不宜下蹲即起

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适宜的运动有益于降低和稳定血压,促进身体的康复,但有些运动是不宜的。除了高度的剧烈运动外,高血压病人还不宜做下蹲起来运动,以及快速摇头或跳跃运动等动作。这类动作有引起脑血管意外的危险。高血压病人以散步、体操、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为宜,运动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在运动中和运动后无明显疲劳不适感为宜。

3、 不宜紧扣衣领

穿着高领衣衫,扣子扣得紧,显得严肃和端庄,这对于正常人并非不可,但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却是要尽量避免的事情。高领紧扣,因长时间压迫颈静脉,造成脑血管供血不足,使脑细胞缺血缺氧,容易引起脑动脉硬化病人发生意外。因此,高血压病人要尽量少穿高领衣衫和紧扣衣领,保持颈部宽松,以利于大脑血液的循环。

4、 不宜听快节奏音乐

轻松优美的音乐,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功能,使人心情舒畅。如果音乐节奏过快,声音过大,就会形成一种噪音,强烈的刺激人体的感官,引起精神紧张,内分泌功能失调,血管收缩,微血管循环障碍,从而引起血压骤升,有导致心脑血管病突发的危险。

猜你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寒潮来袭,老年高血压患者如何安然过冬?

全文共 1377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冬季,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步入冬季后最关心的就是控制好血压,避免中风、脑溢血等危险情况出现。那么寒潮来袭,老年高血压患者如何安然过冬呢?小编为您普及相关的常识。

老年高血压患者如何安然过冬

正确用药

首先要注意的是,冬天降压药的服用需要请医生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及时地调整,原则:

1.如在夏季因血压降低已减少降压药剂量,随着冬季来临血压增高,应逐步恢复至原有剂量;如在夏季没有减少剂量,冬季应依据血压情况适当增加剂量。

2.应在血压高峰到来之前服药,凌晨血压较高的患者,建议每天醒来吃降压药。

3.高血压患者在冬季应慎用两类药:①利尿剂——因冬季饮水量相对减少,若大剂量使用利尿剂,人体内水分会大量流失,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②短效、速效降压药——如心痛定(硝苯地平),部分患者有血压升高时临时快速降压的习惯,殊不知此类药会使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大脑或心脏供血突然减少而诱发中风或心绞痛,十分危险。如果患者测血压较高,可以含化如卡托普利这类药物,半小时后使血压下降10~20mmHg就可以了,若仍然很高,请到医院请医生指导降压。

正确量血压

冬天天冷,很多人量血压时怕凉,会隔着内衣甚至隔着毛衣,认为差不了多少,但这是极不科学的,量血压一定要裸露胳膊测量才最准确,因为衣服会使动脉搏动的声音传导慢一拍,使听到血压比实际的低一点。而且不能图省事,仅把厚衣服撸上去,造成上臂部位过紧,使血压升高,在测血压前要休息5分钟,使测到的血压更准确。

注意血压监测

一天要选择早、中、晚不同的时间测血压2~3次,找到规律,血压变化要及时发现,注意监测,血压高了要及时调整药物,以减少心脑血管病危险。如果患者对自己具体的血压状况不了解,可以到医院做一个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这样对于治疗和调整药物会更合理些。如果有高血压合并有其他并发症,比如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这时候对血压的要求就更严格。如高血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的,理想血压最好达到120/80mmHg。

还有一些患者,总是希望能提前输些活血化瘀类的药物提前预防一下,史小青说,这种方法只有短期预防作用,真正保持稳定持久疗效的主要靠长期、规范的服药治疗。因此,对这种方法即不推荐、也不阻止,依患者的情况、意愿以及时间而定。

适宜运动

冬天的运动也要特别注意,老年人晨练的时间一般不提倡过早,最好在早餐后八、九点左右开始。早上运动前应先服降压药,吃完早饭,等吃的降压药开始起作用了,血压也开始正常了,太阳出来再做运动比较安全。如晨练过早,清晨的寒冷会使血管骤然收缩,导致血压迅速升高,可能引起心绞痛发作。另外,在清晨开门、窗时应站在门窗的侧面,避免突然接触冷空气。在户外运动要注意天气变化。

起居有度

还要特别注意生活方面的调理。冬天的饮食要忌高盐高脂肪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高盐会引起血压增高。少量喝酒有保暖御寒的作用,但一定要适量,酗酒会引起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脑出血。另外,冬天适当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是可以的,但动物性脂肪不能过量。心情舒畅对预防高血压也非常重要的。

通过以上介绍,希望老年高血压患者能够知晓冬季如何安全过冬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淡定的心态,遇事不要着急,健康才是最要紧的。大家平时可以多多了解一些老人高血压的症状及禁忌常识,来防范高血压的危害。希望本文的知识,对你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血压患者安全度夏的方法

全文共 1096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许多高血压患者原来平稳的血压突然升高,而血压控制欠佳,容易诱发中风、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危及健康和生命。那么高血压患者安全度夏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1、补充水分

夏季天热出汗多,易发生血液浓缩,诱发心脑血管血栓形成,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建议高血压患者一定要补充足够水分,即使感觉不太热时也要随时补水,特别是出汗多的情况下更应及时补充水分。无糖尿病的患者可适当多吃新鲜水果;有糖尿病的患者,应以清茶或凉白开水为主。高血压病人容易在清晨发生中风和心脏病,半夜醒来时适量进点水,降低血液稠度,对预防血栓形成有益。

2、坚持食疗

高血压患者进行饮食治疗,不但有利于降低血压,同时还能预防或纠正其他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出现。高盐和高脂肪都是导致血压升高的肯定因素。高血压患者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同时增加食用含钾、钙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牛奶及豆类制品。少吃以猪肉为主的多脂肪肉食,适量多吃些禽类及鱼类等含蛋白质丰富而含脂肪较低的食物。每天饮牛奶250克,每周吃鸡蛋不超过4个。限制饮酒或最好不饮白酒,每日饮酒量不超过20克。

3、调整药物

人的血压是波动变化的,一天中血压波动变化规律是6时与18时两个高峰。一年中,血压变化是夏季偏低。因此,高血压患者在夏季应调整降压药物剂量,避免血压过低,特别要减少利尿剂及含有利尿药成分的复合剂的使用。不过夏天血压测量正常的高血压患者,也不可停用降压药,因为夏季是高血压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较多的时候。有些患者血压降至正常后就自行停药,结果在不长时间后血压反弹升高。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有可能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4、正常睡眠

高血压患者夏天夜间睡眠质量下降时,会出现夜间血压升高,加重心脑血管的损害。因此,病人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保证正常睡眠。同时,夏天可选用长效而对正常血压影响不大的生理性降压药物,确保夜间血压正常,保证睡眠质量。

5、良好习惯

夏季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病人显得尤为重要。天气炎热,高血压病人要注意使用空调时室内与室外的温差不要超过#$为好,避免对着空调机直接吹冷风。若不注意,不仅容易发生感冒和肺部感染,而且易使人体血管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6、健康心态

不良情绪可对血压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均可不同程度影响血压。生活节奏过快、压力过大也是影响血压的常见诱因。此外,不良心境还常使患者产生嗜烟酒倾向,间接影响血压水平。夏季持续的高温会让人心情烦躁,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情绪中”,应该尽量保持宽松、平和、乐观的健康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