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血压用药的几个误区是什么汇集20篇

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的,对于美容这件事来说也是如此,若时常采用不正确,不适合的方法来进行各类美容工作的话,不仅会使肌肤表面出现痘痘,粉刺,毛孔粗大等问题,严重的还可能会使角质层变得越来越薄,影响到整体的肤质健康。今天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美容的误区有哪些?以帮助进行避免。

浏览

6727

文章

32

篇1:高血压防治的误区

全文共 1002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的病因有很多,如肥胖、饮食中盐过多、缺乏活动、心理紧张等都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治疗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高血压防治误区

1、“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

一般来说,大约有50%的早期高血压病人可以完全没有任何症状,这种高血压其实潜在的危险更大!因为,有症状的人,会促使他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有助于病情的控制;而没症状的人,只是由于个体差异,对高血压不敏感,因而忽视了治疗,但血压高所造成的危害在持续着,结果很多人直到出现心衰、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后才去治疗,悔之晚矣。所以只要诊断患有高血压病,都应该进行认真地治疗。

2、“血压高了吃药,血压不高不吃药”

许多患者服药总是断断续续,以为血压高了才需要吃药,结果血压反复波动,心脑血管事件有增无减。造成用药中断的因素很多,其中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对高血压病必须长期治疗认识不足,误以为血压一旦降了下来便可以停药了,担心用药时间长会引起不良反应。这种误区极为有害,应当消除。要知道,高血压病目前尚不能治愈,是由于药物的作用血压才降至正常,一旦停药,血压会很快恢复至原来的水平。因此,高血压病患者一般需要终身用药。但最近的医学信息认为,从某些选择性的病例里,小心地逐步戒断药物是可以做到的,这部分病人一般没有并发症、没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被长期控制在正常的水平、最好是那单服一种降血压药物者。但这最好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千万不能自行停药。

3、“血压低于140/90mmhg就可以”

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以为血压降至140/90mmhg就足够了。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据国外研究的最新资料显示,55岁时正常血压者在以后生命过程中90%发生高血压。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事件之间的关系是连续性的,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年龄40-70岁的个体血压从115/75至185/115mmhg的整个范围,收缩压每增加20mmhg或舒张压每增加10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倍增。血压越高,未来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和肾脏疾病的危险越大。美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nc7的新分类正是基于这一关系,修订了血压分类,列出了高血压前状态,将预防干预措施前移,干预力度加强。因此,目前主张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当然病人应可以耐受,没有其它任何不适表现,尽量控制在135/85mmhg以下,对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时,血压水平应低于130/80mmhg以下,这样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血压药长期吃 高血压十大用药误区

全文共 2689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现在,高血压年轻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各种因素,如肥胖、饮食不规律、经常熬夜加班、精神压力大,等都是导致高血压的原因。下面和本网去了解一下吧!

高血压不是感冒

高血压不是感冒发烧,吃点药就好了,高血压不能治愈,得了高血压,除了生活方式调整外,药物治疗才是最重要的,而且需要终身服药,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但是,中国有句古话“是药三分毒”,就是说药物的副作用是很难完全避免的,尤其是对于高血压这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很多人中老年朋友对于吃药很抗拒,怕伤身体,能不吃药就不吃药。

那么,高血压药长期吃,危害到底大不大呢?

严格的说,所有的药,不管时中药、西药、中成药等,都是有副作用的,但是不一定每个人每次使用都会表现出来。药物的副作用有大小之分,比如,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要比乳酸菌素片要大。

目前临床使用的降压药,大体上有六类,普利类、沙坦类、β受体阻滞剂、地平类、利尿剂等,每一类药物都有其副作用,比如利尿剂可以导致低钾,普利类会导致干咳,但是这些副作用是很容易避免或被纠正的。

新上市的降压药,已经把药物的副作用控制在最小的限度了,在治疗疾病选择药物的时候,医生会综合考虑,治疗同一疾病药效接近的情况下,首选副作用小的药物。

只要遵医嘱用药,按说明正规用药,尽管是终身服药,也不会对身体有大的伤害。而高血压如果得不到控制,会带来很多并发症,冠心病、脑出血、心肌梗死、肾衰等,都是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

当疾病带来的伤害大于药物副作用的风险的时候,使用药物治疗就是值得的。不能因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不敢用药。

高血压十大用药误区

一、根据症状估计血压高低,凭感觉用药

有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不适症状,高血压就不用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感觉”。

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二、不愿意过早服药

很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用药。这都是非常错误、而且十分危险的观念。

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除非早期的轻度高血压,通过严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压达标者不需要用药外,其他患者都是越早服药治疗获益越大。

血压升高的主要危害是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损害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功能,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肾损害,其远期预后越好。不要等到发展到心、脑、肾脏器损害时再用药,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三、降压治疗,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高血压和伤风感冒不同,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通过综合治疗被控制,这就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降压药。“坚持服药是高血压患者的长寿之路”。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

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小心地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一般只对那些能够严格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可以减药量。在减药的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压的变化。

四、只服药、不看效果

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再也不用担心了,不关注自己的血压值,不定期测量血压,这样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另外,降压原则强调个体化用药,其中一项便是坚持定期对血压进行监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联合用药,才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

五、自行购药服用

有些人患高血压后,不按医嘱服药,而是按药店的推荐用药,或者偏信广告中的“好药”;有些人认为价格越贵的药越是“好药”,一味追求那些新药、特药;有些人看别人服用什么降压药有效,就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自行购药服用,这些做法都是盲目性的,有害的,也不安全。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每种药物降压机制各不相同,都有其适应证,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降压药物的选择一定要经医生根据病情,作必要的化验检查,兼顾到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伴随的靶器官损害的情况,选择能有效降压、对患者无不良影响而且能保护靶器官的药物。在医生指导下治疗,才是合理的治疗方法。

六、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有的患者想依靠输几天液降压。除了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脑病、主动脉夹层等,需要静脉点滴降压药,以快速降压外,一般的高血压不需要输液治疗。有的患者认为输液能活血化淤,改善循环,预防血栓。其实平常输液对预防血栓是没有作用的。长期坚持规律地口服降压药并综合干预其他危险因素(必要时降糖、降脂、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等)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七、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有些人认为血压高了,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实不然。除非血压急剧升高导致了危险,必须快速降压。一般来讲,降压治疗要掌握缓慢、平稳的原则,4~12周达到目标值。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缺血性事件,甚至并发脑梗死等严重后果,尤其是老年人。

八、相信“灵丹妙药”可根治高血压

高血压一经确诊,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终生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能根治高血压,不必再吃降压药,这些都是伪科学宣传。

目前,全世界尚没有哪一种药物、保健品、保健仪器能够根治高血压。不管在何地何种媒体宣传的能根治高血压的“灵丹妙药”,都是虚假宣传,干扰高血压的规范治疗,非常有害,有的人因此而延误治疗,甚至丧命。

九、过分信任纯天然药降压

部分人认为西药不良反应大,纯天然药无毒无不良反应。某些人就利用患者的心理,宣扬某些天然药品的疗效,宣传高血压患者通过服用某些天然药降压,可摆脱西药不良反应的困扰。其实,天然药同样也有不良反应。大多数纯天然药降压的真正效果尚待研究确定,不要盲目迷信。

十、迷信保健品、保健仪器的降压作用

有些人认为“是药三分毒”,西药有不良反应,不愿意长期服用西药。有人就宣传鼓吹某些保健品、保健器具的“降压疗效”,可使高血压患者摆脱西药不良反应的困扰。

实际上,保健食品、饮品及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降压项链、降压帽、鞋垫等,大多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有的即使有,降压作用也很轻微,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还造成延误规范治疗的时间,最终危害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孕期对妊娠高血压有哪些认识误区

全文共 1094 字

+ 加入清单

怀孕期间女人们最害怕就是生病,生病了要吃药,怕对胎儿有严重的影响。那么,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全身各系统各脏器灌流减少,对母儿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那么孕期对妊娠高血压有哪些认识误区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孕期对妊娠高血压有哪些认识误区

误区一:即使得了妊娠高血压,等过了孕期也自然就会痊愈。

其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孕产妇特有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至产后两周。妊高征的主要病变是全身的小动脉发生痉挛,从而引起全身重要器官的血管痉挛,出现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这些妊高征最常见的症状。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虽然说,目前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和防病意识的提高,得了妊高征甚至发展到非常严重程度的准妈妈越来越少了,80%以上的发病者为轻度妊高征。但这并不表示,得了妊高征以后可以不加治疗和控制,因为如果应对方法不正确,很可能会导致一些非常严重的后果:胎死宫内、胎盘早剥、视力障碍、抽搐,甚至昏迷等。

误区二:只有高龄产妇才会患妊高征,35岁以下的孕妇不必担心。

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有以下情况的准妈妈是属于妊高征的高发人群,应该特别注意:

1、精神经常保持高度紧张状态的准妈妈;

2、生活在寒冷环境或气温变化过大的地区的准妈妈;

3、年轻初孕妇(低于18岁)或高龄初孕妇(高于35岁);

4、有慢性高血压、肾炎、糖尿病等病史的准妈妈;

5、营养不良或患有严重低蛋白血症的准妈妈;

6、体重超重的准妈妈;

7、有高血压家族病史的准妈妈。

误区三:只要多运动、注意休息,饮食平衡,就可以避免得妊娠高血压。

虽然说多运动、多休息、保持饮食平衡,能够保证大多数准妈妈可以健康地度过孕期,但根据遗传学的研究显示,妊娠高血压有家族遗传倾向,有妊娠高血压家族史的准妈妈要比无家族史的发病率高8倍。因此,休息和饮食的调整也不能完全杜绝准妈妈患妊娠高血压风险。

由于妊娠高血压目前没有有效的办法预防,也缺乏有效的预测手段,因此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十分重要。准妈妈除了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外,还要加强营养,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及叶酸的摄入,补充铁剂和钙剂。另外,还要特别重视经常测量血压,准妈妈应该要把产前检查时测出的第一次血压记住,作为血压的基础和以后测量的结果相对照。

日常生活中,准妈妈一定要充分休息,保证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专家建议,睡觉时左侧卧,可以维持正常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保证胎儿的供氧;另外还要减少站立,休息时把脚垫高,有利于减轻浮肿。同时注意适度的运动。而对于轻度妊娠高血压的准妈妈,最好每天卧床10小时以上,以增进血液循环,改善肾脏供血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血压患者易有哪些用药误区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许多高血压患者原来平稳的血压突然升高,而血压控制欠佳,容易诱发中风、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危及健康和生命。那么高血压患者易有哪些用药误区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误区一:无症状不服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虽然血压高,却无任何自觉症状,便以为不用服药。其实,即使是无症状的高血压,如果长期不服药,也会使病情加重,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高血压患者即使无任何自觉症状也应服药。

误区二:凭感觉服药

许多高血压患者仅凭自我感觉服药,感觉舒适的时候不测血压,就减量服用或不服降压药物。一旦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就加大药量。殊不知,血压忽高忽低或下降过快,同样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如果不监测血压而盲目服药,不仅不能控制血压稳定,还会使病情恶化,诱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误区三:选择药物不适当

首先是选药较陈旧,如有的人还在使用降压灵、维压静等药物,这些药物虽可降压,但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多,不宜作为首选药物。其次是选药时不注意因人而宜,搬用别人的经验,用别人的药方服药。甚至听从别人的建议随意加大剂量,这都是很危险的做法。

误区四:用药单一

大约2/3的高血压病人用一种降压药就可以使血压降到正常;1/5的病人须两种降压药合用,才能使血压降至正常;而另有1/10左右的高血压患者则需三种降压药合用。如果属于后两种情况,而只服一种降压药,血压自然很难降至正常水平。

误区五:间断服药

有些患者在应用降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便自行停药,结果没过多久血压再升高。如此这般,易使病情波动,治疗更加困难,如长期服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药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甚至猝死。

误区六:睡前服药

人在睡眠后,血压比白天下降20%左右。如果睡前服药,两小时后血药浓度到达峰值,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从而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内积聚成块,阻塞脑血管,极易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血压用药的几个误区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一般大家也不重视,人们普遍采用的治疗方法就是长期服用降压药,但长期服用降压药也没有什么明显效果。其实不是降压药的问题,而是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高血压用药的几个误区

一、不按医嘱、未坚持报药。有的病人经常忘记服药或不按医嘱、服药不定时,随意增减药物及剂量。有的病人服药一段时间后,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于是不继续服用药物了。如此,用药停停服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是对健康不利的。为了保证按医嘱服药,病人自己首先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二、未治好原发病。有些病人患的是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增高的血压是这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如果未将原发疾病治好,单纯采取降压措施,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对于发病年龄较轻,特别是在30岁以下者,对于肾脏病史者,对突然血压增高而没有家族史者,要考虑到是否并有继发性高血压,或本身就是一个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对于这种病人,应首先治疗原发病,一旦原发病好了,血压也自然恢复到正常范围。

三、忽视生活调理,未消除诱因。引起血压增高的因素有许多。因此,欲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而必须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诱因(如生活无规律、过度劳累、睡眠不足、饮食中食盐量过高、吸烟、嗜酒、精神紧张、心情抑郁、缺少运动及肥胖等),否则,即使降压药物用得再多,往往也难以奏效。

四、用药不当。不同的高血压病人,因其发病原因及病情不同,其治疗原则也不相同的。目前,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机制复杂,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对待每一个人。时下,较普遍认可的原则是:按病情特点选药和联合用药。对于轻型高血压患者,在采用镇静药物,体育、物理疗法、针刺疗法等综合性措施无效的情况下,选择副作用小的中草药或中西医复方制剂。另外,一种药物测重的只是某一方面,如果将作用机理不同的药物联合作用,就可提高疗效。考虑到某种药物的用量如果较大,其副作用也可能较大,所以最好使用由小剂量多种降压药配伍制成的复方制剂。

所以,高血压患者想要自己的血压正常平稳就要正确的服药,然后再用其他的降压方法进行辅助,比如说,降压食谱,按摩,锻炼等。虽然单一的高血压不至于使患者有生命危险,但是高血压的可怕就在于它的并发症是足以致命,所以高血压患者不得不妨。

通过上述的内容可以看出高血压患者用药还有很多的误区,并不是血压降到正常水平就好,也不是一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就得立即服用降压药,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之下进行复用,或者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服用才能更好的进行高血压的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血压急症救治中的误区有哪些

全文共 1945 字

+ 加入清单

构成高血压急症的决定因素是血压增高的程度,特别是血压增高的速度和是否存在急性心、脑、肾、眼等器官损害,这些较血压增高的绝对值更为重要。高血压急症患者往往伴有上述器官的功能障碍,不及时、适当地降压,可引起不良的后果。然而,在高血压急症救治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误区。所以,高血压患者及家庭成员了解一些高血压急症的现场急救及血压降至何种程度才适宜等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高血压急症救治中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1:血压降得越低越好

关于高血压急症的治疗,降低血压的益处是十分明显的。抗高血压治疗可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率35%~40%,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20%~25%。但有些患者家属,往往急于把血压尽快降下来,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殊不知,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并不要求把血压迅速降至完全正常水平,更不是把血压降得越低越好。当高血压患者平均动脉压降至120毫米汞柱时,即可出现心、脑、肾、眼等器官缺血性损害。因为长期严重高血压患者需要比正常人略高的血压才能保证脑循环最低限度的血流灌注量,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顺应性差(即血管内容量随压力升高管壁扩张的能力,如血管壁增厚,则顺应性降低),如果过快、过度地降低血压,反而使心、脑、肾和视网膜的血流量急剧减少,引起失明、昏迷、抽搐、心绞痛和肾小管坏死。

高血压急症患者降压的原则是要根据治疗前血压水平,使收缩压下降50~8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30~50毫米汞柱为宜。此外,根据病情差异应强调降压治疗的个体化,如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应避免降压治疗,除非合并心衰、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缺血、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或收缩压大于2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110毫米汞柱时才适当降压。因急性脑卒中时迅速降压的危险和益处尚不清楚,应把血压控制在中间水平(160/100毫米汞柱)为宜。

误区2:忽视一般治疗

当高血压患者在家发生高血压急症时,家属能否正确处置对患者的救治效果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第一目击者,首先不要惊惶失措,因为这会影响患者的情绪。而此时患者的情绪变化可以使血压骤升而加重病情。患者出现焦虑不安时,家属不但要安慰患者,还应帮他服用安定等镇静剂;同时把患者放在一个正确的体位。高血压脑病患者一般都肥胖,颈粗短,容易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发病时若有呕吐物或痰液,也容易阻塞呼吸道。对于这类患者,正确的体位是:患者侧卧位或平卧位,把头转向一侧,以便患者痰液和口腔分泌物的清除。

不幸的是,很多患者家属并不知道体位的重要性,一旦患者发病首先把患者抱在怀里,或采取半卧位,或使患者高枕卧位,这很有可能造成患者窒息或加重病情。正确的做法如图所示,即一手放在患者肩部,另一手放在患者的膝部,两手同时用力使患者身体沿一个轴线转动。对于昏迷的患者,千万不要给其喂水,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有条件时也可以给患者吸氧。在有条不紊地做以上一般处理时,等待救援人员或救护车的到来。这些看似很简单的一般处理,却能赢得时间,有利于后续的治疗,大大减少高血压急症患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

误区3:用药不对症

很多高血压中风患者家中备有牛黄降压丸,危急时刻首先服用。其实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宜用平肝泄火类药物,特别是牛黄降压丸。中医药认为,高血压治疗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或益气健脾化浊为主。中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宜用长生降压液、还精煎等。应用中药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缺血性脑病的中医治疗多用祛风通络、护肝止痉古方,如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丸、补阳还五汤和地奥心血康、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可用醒脑静注射液、β-七叶皂甙钠来抑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用生脉注射液控制和稳定血压,用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活血化瘀。

在用西药治疗时也要注意药物的作用特点和副作用,如β受体阻滞剂在降压的同时减少脑血流量,利血平、甲基多巴、可乐定等在降压同时影响患者神志,故应慎用或禁用。

高血压急症的预防措施

高血压急症要尽早治疗、个体化治疗、整体治疗、长期治疗,以便恢复功能、重返社会。救治高血压急症,最好是未雨稠缪,以预防为主,千万不要“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那么怎样预防高血压和高血压急症呢?首先要认真改变生活方式。有资料统计,节制饮酒、戒烟、坚持适量体力活动(特别是规律的有氧活动,如快步走,每周4天,每次30分钟以上),可使收缩压下降4~9毫米汞柱;膳食适当限制盐的摄入,每天6克即可,可使收缩压下降2~8毫米汞柱;进低脂和饱和脂肪酸少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超重或肥胖者要减轻体重,保持正常体重也有益于降压。讲究心理卫生,这不仅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其他心血管病乃至糖尿病治疗不容缺少的基础。高血压患者均需认真、持久地将上述各项措施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已经服降压药物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随诊,听从医生的嘱咐,不要自己随便减药、停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血压老人饮食有哪些误区

全文共 1718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控制好高血压,对减少和防止患者重要脏器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正确治疗高血压病,除了使用降压药以外,饮食疗法也十分重要。那么高血压老人饮食有哪些误区呢?高血压老人如何安全饮食呢?下面就来讲讲相关的老人饮食安全知识。

误区一:植物油多吃没关系

很多高血压患者都知道,控制血压要减少脂肪,少吃肥肉、少吃动物油,而对植物油不加以控制。对此,提醒大家,其实,植物油和动物油提供的热量是一样多的,食入植物油过多,自然产生热量也多。

“每2克脂肪可产生9千卡热量。”专家表示,过多的热量会迅速转化成脂肪储存,体重就会增加,血压会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高。并且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过多摄入会增加机体的过氧化物,加速衰老。此外,多吃植物油并不能使血中原有胆固醇降低,却可使胆结石的患病率比吃普通饮食高2倍,因此植物油多吃也是无益的。高血压患者每天烹调所用植物油以不超过25克为宜。

误区二:无需限制糖的摄入

研究表明:如果长期摄入高糖食物,高尝试状态下的血糖就会因机制利用不完,经肝脏转化为脂类物质,引起血脂水平相应升高。尤其是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可促进血管壁的沉积,造成血管壁损害及硬化程度加重,一方面可使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增高,另一方面可因小动脉硬化程度加重,小动脉口径变得狭窄,增大外围阻力而使血压升高,并阻碍降压药物的发挥,由此可导致血压的持续性升高,对病人的健康维护十分不利。

此外,长期摄入高糖食物,波动的血糖可影响胶原纤维的降解,引起心肌细胞内的胶原纤维积累,促使心肌肥厚的程度加重,进一步减退心室舒缩功能,成为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的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病人同样需要重视糖的限制问题,特别是存在体重超重和肥胖的高血压病人,即使没有糖尿病也要适当限制糖的过多摄入。豆浆粉、袋装麦片、黑芝麻糊,耦粉等冲调饮品,其含糖量在60%左右,高血压患者应谨慎食用。

误区三:绿茶能降血压,多饮无妨

一项医学研究发现,喝绿茶可以减少高血压发生的机会。每天喝绿茶120克以上,持续超过1年,发生高血压的概率就比不喝茶的人减少四成以上。这项研究使有些高血压患者误以为喝绿茶可以降低血压,多多益善。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高血压患者饮茶必须适量,而且忌饮浓茶。因为浓茶(头泡茶每克用沸水量少于50克的茶为浓茶)中所含的茶碱量高,还可以引起大脑兴奋,不安、失眠、心悸等不适,从而使血压上升。另外,绿茶含有10%的鞣酸,不但能与铁质结合,还能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一种不易消化吸收的鞣酸蛋白,导致便秘症的产生,易引发血压升高,饮茶最好以80-85度的温开水随泡随饮,不要冲泡过度或放置过久,且每次不宜过浓。服用降夺药的高血压患者,最好在服药两三小时后再喝茶,以免影响药效。

误区四:不咸的食物就不会吃到“钠”,可以多吃些

不少高血压患者都知道应少吃盐,所以很少吃咸的食物,但不少高血压患者喜欢吃冰激凌、巧克力、饼干等甜食,认为这些食物中不含盐,可以多吃些。对此医学专家表示,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不能从口感的咸淡来判断‘钠’是否摄入过量,对高血压的防治中‘隐性盐’更不容忽视。”专家表示,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盐,不光是我们看到的拿小勺炒菜做汤放在锅里的,其实“隐性盐”无处不在。人们常吃的甜食,如巧克力、果脯、冰激凌、饼干、面包等都含大量的钠盐,因为甜食加盐会更甜,也就是说加工的甜食都含大量的盐,天然水果除外。另外,在食品加工中加盐也是为了防腐,尤其像挂面、方便面、火腿、瓜子、豆腐乳、香干、泡菜的制作过程中都加许多钠盐。

“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病呈正相关,食盐销售量大的地区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专家说,我国北方居民食盐量较大,平均每人每天摄入12克左右的食盐。也有证据表明,如果能限制盐的摄入量,不仅可使降压药物的剂量减少,还可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大大减少降压药物的药品费用和不良反应。高血压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单纯限食盐就有可能使血压恢复正常。所以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高血压,必须限制食盐也就是限“钠”盐,每人每日控制在3至6克都是有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血压的误区 人人都有必要了解

全文共 1705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是我们生活当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很多人对于高血压的认识都有所欠缺,那么高血压的误区到底有哪些呢?高血压吃什么食物好呢?下面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误区一:高血压没有办法预防

很多人会觉得,如果家人或近亲属患有高血压,不管我做什么,早晚都会得高血压。

这种认识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在生活当中还是要注意饮食,要知道很多疾病都是不注意饮食而吃出来的。

确实,高血压有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或近亲属患有过高血压,那么与其他人相比,你患有高血压的可能性更大,但只是风险大,并不意味着你一定会得高血压。其实高血压的解决方法是非常简单的。只要把血管疏通,清除血管中的垃圾,把血液净化,血压自己就会恢复正常。建议服用至善大豆肽蛋白片,清除血管垃圾,溶解血栓。把心血管疾病的根源清除掉,身体自己恢复正常。如果你不从源头上解决,否则就是终生吃药来控制血压。

误区二:低盐饮食就是炒菜少放盐

炒菜少放盐只是低盐饮食的一个方面。

除了这个,在其他方面,我们也要注意。

比如:

注意其他高盐的调味品,比如酱油、蚝油等;

少吃腌制食品;

在买零食的时候也要注意其中的钠含量。

误区三:高血压,没有症状就不用管

其实这也是不对的,高血压肯定要在平时就多控制,做菜少放盐,多注意运动,即使不能根治也能有所缓解。

高血压如果不加以控制或者控制不佳,会损伤全身各处的大小血管,导致心脑血管病变、肾功能异常等健康问题。

一旦等出现各种症状再进行控制,可能已经对健康造成了损害,错过了控制高血压的最佳时机。

上述这些误区是很多人都有的,但是这些错误的认识反而会害了我们自己,所以一定要正确的认识高血压。

误区四:有症状才是高血压

高血压在早期,很多人可以没有症状。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即高血压患者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只有约50%。

之前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它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逐渐破坏人体的动脉、心脏等器官。一旦出现症状,就是心梗、中风等危及生命的急症。

误区五:葡萄酒有益心脏,想喝多少就喝多少

其实关于葡萄酒是否对心脏有好处,学术界还有争议。但是过量酒精摄入带来的风险,是肯定的。

所以,有高血压的人,能戒酒,尽量戒酒。如果戒不掉,请少量饮酒,不管是葡萄酒、啤酒、还是白酒。

误区六:医生给我量血压就够了

正常状态下,一天之中人的血压是会波动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更明显。

在医院中,医生给测的只是一时的血压。在家中监测并记录,能更好的反映血压变化的情况,在就诊时,把数据给医生看,能给医生提供更好的信息。

尤其是刚刚开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在家里的血压情况,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目前的治疗方案是否合适。

误区七:血压正常,就可以停药了

原发性高血压是不能被根治的,绝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服药。

血压正常是药物控制的结果,并不是高血压被治好了。一旦停药,血压很可能出现反弹,有些药物还会出现严重的停药反应。

所以就算血压已经保持稳定很长时间,不要随随便便自己停药,可以先问问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药量,同时严格监测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血压吃什么好?

1脱脂牛奶

脱脂牛奶是钙质和维生素D非常理想的来源,这两种物质的有机结合能够帮助降低3%至10%的血压,这个比例看似不大,但是它还能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降低15%,因此,综合来看,脱脂牛奶是非常理想的降压食物。

2菠菜、新鲜葵花子、豆类

说起这些食物,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可能并不会把它们和降血压联系起来。实际上,菠菜、新鲜葵花子、各种豆类,如黑豆、白豆、绿豆、利马豆、菜豆、芸豆都含有镁,是降低和保持血压的重要物质。

3火麻生态茶

火麻生态茶是精选广西巴马长寿乡生长于石山区的火麻仁,火麻仁晒干剥壳研磨成粉配合其他原生态药用植物加工而成的养生茶,对于高血压患者有特殊的疗效。每天取3~5g生态火麻茶冲泡饮用,能有效降血压。

4、烤白薯

白薯的降压功效主要归功于钾,因为钾和钠是影响血压高低的重要元素,如果血液中钾元素少,那么钠的比例就会增多,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结语: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有高血压,这和平时的饮食喜欢有着很大的关系,在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饮食,要控制盐的摄取,那么对于高血压的误区有哪些?大家看了上述小编的介绍都有所了解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血压用药误区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用药一段时间后,血压平稳,就觉得没事了。实际上,除了继发性高血压是可以治好的,大多数的高血压是原发性的,必须终身用药才能稳定病情,减少并发症。一旦中途擅自停药或减药,病情发生反复,血压突然升高,将造成靶器官更大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那么高血压用药误区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不随意”

高血压用药谨记

天热出汗多,有些高血压病人会呈现血压比以往偏低的状况,因而随意减少降压用药。专家表示,高血压用药要维持稳定,即使血压出现一定的起伏,患者也不要自行调整用药。这样容易造成血压波动较大或骤然升高,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如果本身已有严重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忽高忽低容易造成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或主动脉夹层等疾病发生直接威胁生命。血压低时如果出现头晕、乏力等应尽快咨询专科医生。血压可能波动较大,会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高温天气建议多喝水,出汗多时适当补充盐分,最好每天记录血压的结果,等随诊时再向医生咨询是否变动药量。

高血压用药误区

1、选择药物只看价钱,不看药物的含量。比如有些药房卖的降压药很便宜,但药物中有效成分剂量却不同。如果光顾着便宜,达不到一定的用药剂量,就很难把血压控制好。

2、用药一段时间后,血压平稳,就觉得没事了。实际上,除了继发性高血压是可以治好的,大多数的高血压是原发性的,必须终身用药才能稳定病情,减少并发症。一旦中途擅自停药或减药,病情发生反复,血压突然升高,将造成靶器官更大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3、用保健品或饮食疗法代替药物治疗。对轻度或偶尔因疲劳导致的血压升高,使用这些方法或许有一些效果。但已经确诊为高血压的病人,靠喝降压茶、戴降压手表和降压卡片、吃芹菜这些方法不仅不能控制好高血压病情,还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4、根据单次血压计的结果改变用药量。高血压病人基本上人手一台血压计,很多人血压高就加药,血压低就减药。这种人为、较快的剂量调整会影响机体自身的调节作用,使血压更加不稳定。

5、血压控制不好时,自行加大药物用量。高血压病人很多都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如有高脂血症、糖尿病、肾功能不好等,大量单一用药不仅副作用大,不能达到平稳降压,而且对靶器官的保护不够。而小剂量的多个药物的联合应用,既可以降低单个药物的副作用,又可以增加降压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几种心理误区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是潜伏在人们身边的无形杀手,很多的时候高血压已经来临可是患者却不自知。直到症状显现才会有所觉察。在高血压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经常陷在一些误区里。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几种心理误区。

1.对高血压不够重视。由于高血压比较常见,且在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很容易被大家忽略。虽有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但一经休息即可缓解,不容易引起人们重视。

2.患者保健意识差。经过调查,中年知识分子患病率明显高于工人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知识分子缺少体力活动和有规律的生活,更没有时间运动、保健,整日忙于工作。长期的持续紧张使许多人患上高血压。

3.不良生活习惯难以克服。很多的高血压就是因为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可是在发现患有高血压以后,患者并没有及时纠正,仍然维持以前的习惯,这就导致了患者血压的不稳定。

4.治病就得靠药。很多的高血压患者太依赖与降压药,觉得只要按时服药就可以万事大吉。降压药确实可以使血压下降,可它是通过改变体内的生理、生化活动来使血压下降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药物对身体会产生副作用了,而且这种被动的治疗还受机体主观因素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情绪激动时,所伴随的血压升高,单用降压药的效果很差,若加上控制情绪,甚至不用药,只要情绪控制即可使血压明显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血压防治8个误区

全文共 1591 字

+ 加入清单

1.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顾虑,担心血压会因此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引起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诱发相应并发症。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只要平稳地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减轻症状,也可减轻各种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2.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按现代高血压控制标准,凡合并糖尿病、高血脂、并发糖尿病、肾病时,目标血压水平应降得更低,应在130/80mmHg以下,这样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但目前许多人对此认识不足,未能采取积极措施达到目标水平,因而心脑血管事件仍居高不下。

3.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高血压的防治应是以非药物疗法,如调整生活方式、低盐、低脂、戒烟限酒及运动锻炼等,作为防治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理想或目标水平。但现实中许多患者过多依赖于药物而对非药物疗法不够重视,如边吸烟边降压者大有人在,既影响降压药疗效又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存在,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重视非药物治疗。形成良好生活方式,克服不良习惯和增强运动锻炼。

4.血压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许多患者服药总是断断续续,使得血压反复波动,结果心脑血管事件有增无减。造成用药中断的因素很多,其中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对高血压病必须长期治疗认识不足,因而形成一种误识,即血压一旦降了下来便以为可以停药了,担心用药时间长会引起不良反应。这种误识极为有害,应当消除,要明确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后仍要坚持用药,任何时候都不能随意中断用药,有些患者需要终身用药以保持血压的理想水平。

5.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高血压病为慢性经过疾病,治疗强调规律性和个体化、且不主张一下子将血压降得过快、过低,应当是逐渐降至理想或目标水平。但许多患者由于治疗心切,总想在一两天内就把血压降下来,如果用药几天后血压未能降至正常水平就更换药物。结果是药物频繁更换,一种药尚未起效前就已换用了另一种药物,总是“劳而无功”。血压形成波动和不稳定。另外,有些患者喜欢作用较快的短效降压药,而对长效降压药持怀疑态度,即便使用长效降压药,也要在先搭配短效降压药,以求所谓的保险及“先将血压降下来再说。”这些都是误区。其实,多年的高血压无需立即降,应该缓慢,平稳,并能在全日24小时平稳降压,对此,长效降压药可达此目的,因而老年高血压病人应尽量用每日一次的长效降压药。6.不用药亦可降压。这是近年来不少保健品及降压器具如降压表、降压帽、鞋垫等的广告中常用的一句话,事实并非如此。且不说这些器具的疗效并不可靠,就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来说,降压药治疗是最有效、有益的选择,不用药才是误区和不明智的。

7.新药、贵药就是好药。这也是一个极为普遍的误识。目前新型降压药发展很快,品种很多,如何选用是有讲究的。其关键在于遵医嘱办事,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道听途说,盲目追求新药、贵药,以为新药、贵药就一定意味着是“好药”。在医生指导患者用药时,应注意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尽可能为患者推荐服用方便、效果好、价廉的药物,使患者经济上承受得起,反对那种唯利是图的错误做法。

8.忽视血压监测和记录。在降压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因各种原因长期不监测自身血压变化,这也是一种误区。这是因为目前的降压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不是简单一句话,而是要做许多实际工作的,其中一项便是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血压的监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地联合用药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上,同时有利于医生更为准确指导患者用药。所以,高血压病患者应学会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也可用电子血压计进行监测,作好记录,定期与主治医师联系,以使降压达标率得到提高和用药实现“个体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血压治疗的误区有哪些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越来越多的人患上高血压,高血压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要注意预防和治疗,专家表示,高血压患者在家庭治疗当中会产生很多的误区,必须引起重视。那么高血压治疗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1、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

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病人的年龄、脏器的功能情况,将血压降到适当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过度降低血压。

误区2、采用传统的服药方法

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清晨醒后变化最大,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上升2~5千帕,中午过后,血压会自行下降。这种血压变化规律致使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间发生脑中风。

传统的每日3次的服药方法没有考虑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只是一味地考虑降低血压,结果使清晨时的血压控制不理想,而下午和夜间常使血压偏低,新的服药方法每天清晨醒后1次性服药。可以有效地防止清晨醒后的血压剧烈变化,使血压处于比较平衡状态,因此效果较好。

误区3、单纯依赖降压药,不做综合性的治疗

高血压的病因较多,因此,治疗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少盐,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

误区4、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

高血压病人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下一定成正比,有些病人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病人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这是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加上脏器官损害程度有时候与血压高低也不一定完全平等。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

误区5、血压一降,立即停药

病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结果在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还要再使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而不应断然停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血压患者要注意什么用药误区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服药时间不正确也会给高血压患者带来极大的危险,这是患者朋友特别要警惕的,很多患者早上起床后血压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高血压患者要注意的用药误区,欢迎大家阅读。

高血压患者要注意的用药误区1

用药时间不对

服药时间不正确也会给高血压患者带来极大的危险,这是患者朋友特别要警惕的,很多患者早上起床后血压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因此吃降压药最好是早上起床就吃,晨练完或吃完早饭再吃药就有可能增加危险性。

高血压患者要注意的用药误区2

难受了才吃药

有些患者把降压药当成止疼药、止咳药来使用,只在出现头晕、头痛症状时才吃药,实际上这种服药方式是不正确,降压药简短不但不利于血压稳定,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容易对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高血压患者要注意的用药误区3

盲目跟风用药

有的患者听别人推荐什么降压药好,就选择来服用,结果服药不当导致了其它疾病发作。由于每个患者血压水平、危险因素、伴随的疾病都不一样,因此,治疗高血压需要制定的治疗方案也是有区别的。

高血压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不及时治疗也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平时吃降压药及时降血压是很有必要的。不少患者担心服用降压药会产生副作用,所以不敢服用,实际上服用降压药的副作用并不会出现在所有患者身上,因此,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最好不要随便停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老年高血压防治中的误区有哪些?

全文共 908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老年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2/3的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随着健康教育的普及,高血压的治疗率及控制率都明显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高血压的控制率还很低。这其中与我们对老年高血压防治的观念中还存在一些误区也有关。那么老年高血压防治中的误区有哪些?怎样才能正确防治高血压呢?

老年高血压防治中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肥胖者才会得高血压

肥胖是引发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还包括多种因素,如环境、遗传、适应性、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因此,无论身体偏胖或偏瘦,都可能由于超重之外的其他因素而引发高血压病,所以都应定期测量血压。

误区二: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事

相对于青少年来说,中年人患高血压几率比较大。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方面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生活节奏加快等,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青少年的发病率悄然增加。一项针对青少年体质调查的资料显示,男女学生中有相当数量者血压偏高。

误区三:有贫血的人不会患高血压

贫血患者会不会出现高血压呢,一般来说呢,贫血是不会出现高血压等疾病的。原因主要是贫血通常是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压积低于同年龄和同性别正常人的最低值,而高血压病则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指血压超过正常标准,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贫血患者同样也会患高血压病。

误区四:血压在每天中午最高

有的人认为中午体内血液最“旺”,单纯地以为中午血压最高。其实,正常人群及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都呈“双峰一谷”的变化,即一般上午8~9时、下午4~6时为两个高峰,凌晨2~3时为低谷。中午并不是血压最高的时候。

误区五:降压药会使血压越降越低

人体中存在着十分精致而又微妙的血压调节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同时,只要血压降至正常,医生都会酌情减少降压药量,适当的维持量不但不会使血压降得过低,还能有效地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只有认识高血压病,才能积极预防和治疗它,维护自身的生命健康。

总之,老年高血压要学会防治的正确方法而避免以上这些误区,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控制好自己的血压。有关老人高血压的症状及禁忌常识还在持续更新中,希望您继续关注本网站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治疗高血压常见的误区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治疗高血压时,患者可能会觉得只要没有明显的症状,就可以不吃药。孰不知没有明显的症状,此时血压在大幅度升高。由于自己忽视了治疗,从而产生了严重的问题。因此患者没有通过诊断,直接停止服用降压药。

1

很多患者在平时发现自己血压升高时,就开始吃降压药。孰不知自己降压药时间吃得太长,中途没有测过血压,从而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或者出现低血压。

2

有些患者在血压升高时开始吃药,当血压降下来之后,就开始停药。其实当患者停药之后,血压就开始升高。如果想要合理控制血压,千万不要这么做。

3

目前高血压难以自愈,可能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很多患者在服用药物时,担心吃了降压药就停不下来,其实我们需要合理的诊治。

4

不得不说,降压药的种类比较多,而不同的降压药维持的药性是不一样的。对于患者来说,有些患者不管什么降压药,每天只能吃一次,其实这是不可以的。再服用任何药物时,需要看说明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医治疗高血压的误区有哪些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高血压治疗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都会选用降压快的西药进行治疗,这是由于大多数人受西医学的影响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西医降血压起效快,中药缓慢且无效。显然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中医治疗高血压的误区有哪些。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是由于人体阴阳气血失衡,导致阴阳偏盛偏衰而造成的。中药治疗需要因人而异,辩证论治。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仅是降压,而是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运行正常,从而让血压自然的降下来。

误二:中药降血压永不反弹所谓的永不反弹,是指血压永远不会再升高。这同样是不科学的因为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有很多,不单单只是暂时的血压降下来了,就意味着永远不升高了。

另外,研究发现,血压降下来后如果继使用中药维持治疗,再加上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血压确实会比较平稳,且反弹较少。

误三:中药治疗无副作用这是对中药的一种误解。前面我们说了中药治疗高血压是需要因人而异而进行辩证论治的,辩证的恰当,副作用自然就少,辩证的不当,一样会有副作用。

所以,一旦决定要中医治疗高血压,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选择有资质的中医,对症下药,减少治疗中的负作用。

误四:中药只能起辅助作用这是对中药的一种偏见。由于中药治疗高血压的实质是一种调节,需要一定的过程过程;而西药降血压效果比较快,容易让人产生信心。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中药只是辅助,不能有效抑制高血压。

但是,临床研究发现,在高血压治疗的不同阶段,中药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长期服用西药的患者就不能马上停止西药的治疗,更换中药,这时候中药就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反之,如果开始就服用一段时期的中药,或待血压平稳一段时间后,有计划地减少西药用量,中药就可上升为主要治疗药物。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误区:因此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只有走出了上述提到的几点误区,才会对高血压的治疗以及维持高血压患者的病情稳定以及身体健康才会有帮助。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不是仅仅通过药物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的,只有选对了治疗方法,才是维持血压稳定的最佳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血压治疗的六大误区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误区之一。高血压病人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有些病人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病人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这是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加上脏器官损害程度有时候与血压高低也不一定完全平等。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

误区之二,立即停药。病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结果在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还要再使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而不应停药。

误区之三。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清晨醒后变化最大,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上升2~5千帕,中午过后,血压会自行下降。这种血压变化规律致使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间发生脑中风。(早晨容易发生脑出血,而夜间则容易发生脑缺血。)传统的每日3次的服药方法没有考虑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只是一味地考虑降低血压,结果使清晨时的血压控制不理想,而下午和夜间常使血压偏低,新的服药方法每天清晨醒后1次性服药。可以有效地防止清晨醒后的血压剧烈变化,使血压处于比较平衡状态,因此效果较好。

误区之四。一些高血压病人希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会使病人感到头晕、乏力,还可诱发脑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

误区之五,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病人的年龄、脏器的功能情况,将血压降到适当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过度降低血压。

误区之六,不做综合性的治疗。高血压的病因较多,因此,治疗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少盐,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老年高血压防治的误区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当今社会,高血压的患者越来越多,而老年人占据了其中很大的比例。高血压已经是老年人生命的健康的最大危害,随着身体机能的不断退化,也越来越大,引发更严重的危害的概率也越来越高,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致死致残、心率衰竭这些直接威胁生命的疾病发生的机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高,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老年高血压防治误区

1.降血压的药都是理想药

降压不是评定药物疗效的唯一标准,也不是治疗高血压的唯一目的。降压同时还能保护靶器官,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影响脂质代谢和糖代谢,这类药物适合长期服用,才是最理想的药物。除此以外,还要能压制与高血压有协同危害的hcy升高,目前唯一同时治疗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的依叶片已经上市。

2.降压越快、越低,就越好越安全

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脑缺血、体位性低血压。除了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需要紧急降压外,其余高血压病人,即使血压水平较高的ⅱ、ⅲ期高血压病患者,也应平稳而逐步降压。另外,当人体处于静止状态,血压可自然下降20%,而且以睡后2小时最明显。倘若病人临睡前服了降压药,2小时也正是药物的高浓度期,可导致血压明显下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使病人发生致命性脑血管问题。因此,按人类生物钟用药,即上午9~10时、下午14~15时各用一次降压药更为安全有效。

3.血压降至正常就是治愈

有患者当血压降至正常后就认为已经治愈而停止治疗,结果血压又复发,这样治疗对身体非常不利。可依据患者不同病情灵活选药的具体化阶梯治疗方案,即所有药物初用时都应自小剂量开始,待血压下降至预定水平,且稳定一段时间(6个月)后,可减少用药种类、剂量,以减轻或消除副作用,并坚持治疗的顺从性。

4.自我感觉良好就不需要治疗

因为老年人有生理性退变,对高血压的应激反应不及时,其自觉症状不明显,自我感觉良好就自动停药且不再检查,直到发生严重的靶器官损伤(脑中风、高血压肾病、心肌梗塞等)。因此,自行停止治疗是有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血压老人的健康误区有哪些

全文共 1428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很好地控制高血压,对减少和避免患者重要脏器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不少病人对待治疗尚有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因此影响了治疗效果,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高血压老人的健康误区有哪些?

一是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这样做往往不准确,特别是长期患高血压者,由于对高血压产生了“适应”性,所以即使血压明显升高,也无任何不适。如仅以自我感觉来决定是否服药,那样贻害无穷。正确的做法是,患者应主动定期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

二是用药不规则。有些病人不能坚持服药,有时服药,有时又不服,导致血压不稳定,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长期受损。

三是血压一正常,即停药。这种不正确的服药方法,导致了血压出现升高—降低—升高的不稳定情况。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出现较大幅度的起伏,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正确的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可以增减药物品种或服药剂量,而不应断然停药。

四是“盲目治疗”。有的患者长时间一味服药而不定期到医院检查,这样易产生药物副作用或耐药性。不同的病人需根据其病程、年龄、个体差异、脏器功能等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药和适当的药量。

五是单纯依赖降压药,不做综合性治疗。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治疗上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清淡、少盐,适当地参加文体活动,减轻体重等。

六是认为降压药属于“顶药”,服不服药没有多大差别。在高血压的患者中,80%以上的患者均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必须用药物来控制血压,以减少和推迟脏器的损害,延长寿命。因此,正确的做法是,认清降低血压的意义,积极控制高血压。

七是盲目长期服用一种降压药,将服药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不讲究实效。任何药物长期服用都会降低疗效,产生耐药性,并易出现药物副作用。此外,不同的病人,需根据其病程、年龄、个体差异、脏器功能等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千篇一律或长期服用一类药物,不加更改,不明血压高低,实际上也是一种“盲目或无效治疗”,所以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病情的需要及时调整药物。

八是不求医,自行购药治疗。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将高血压的治疗简单化了。目前,市场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多达几十种,各有适应症和一定的副作用,病人的情况也各不相同,科学地、合理地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自行购药服用,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九是自认为血压只是偏高,不值得治疗。一般来说,成年人的血压超过140/85毫米汞柱,即可认为患有高血压。但部分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处在上述的边缘状态,因此往往不被重视。事实说明,这种程度的高血压同样对机体会产生危害。正确的做法是除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外,还应给予包括药物在内的综合性治疗,当然选择何种药物是值得推敲的,如初期阶段,可先服用一些调解植物神经平衡的药物或利尿剂等。

十是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老年人(指60岁以上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主要指心、脑、肾),稍偏高一点的血压,有利于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自身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反而得不偿失。血压究竟降至多少为宜,应因人而宜,不可一律追求正常血压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血压防治的误区有哪些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高血压的危害性是十分严重的,有时候血压的突然飙升会让患者面临生命威胁,尤其是很多的老年朋友会出现高血压,再加上高血压需要长期的服药控制,所以,在这个控制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认识和治疗误区,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高血压防治的误区有哪些?

1.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顾虑,担心血压会因此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引起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诱发相应并发症。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只要平稳地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减轻症状,也可减轻各种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2.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

3.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

4.血压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

5.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

6.不用药亦可降压。

7.新药、贵药就是好药。

8.忽视血压监测和记录。目前的降压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其中一项便是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血压的监测并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