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血压用药的十大误区(推荐20篇)

药物在体内都有一定的半衰期,当镇痛药达到一定剂量水平时,增加用药剂量并不增强镇痛效果,反而会因为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视力障碍等,因此,不要盲目多次服用,而应征询医生意见,换药或者适当合用其他药物。苏子和老龄化人口的逐渐增多骨关节炎患者越来越多,骨关节炎可影响某个关节的所有部分,引起肌肉疼痛、炎症或行动不便,且骨关节炎患者多合并骨质疏松。而秋冬季节的到来,容易引发骨关节炎,在骨关节炎用药方面,不少患者存在着误区。

浏览

2977

文章

32

篇1:高血压防治的误区有哪些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高血压的危害性是十分严重的,有时候血压的突然飙升会让患者面临生命威胁,尤其是很多的老年朋友会出现高血压,再加上高血压需要长期的服药控制,所以,在这个控制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认识和治疗误区,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高血压防治的误区有哪些?

1.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顾虑,担心血压会因此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引起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诱发相应并发症。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只要平稳地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减轻症状,也可减轻各种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2.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

3.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

4.血压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

5.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

6.不用药亦可降压。

7.新药、贵药就是好药。

8.忽视血压监测和记录。目前的降压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其中一项便是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血压的监测并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治疗高血压会出现哪些心理误区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是潜伏在人们身边的无形杀手,很多的时候高血压已经来临可是患者却不自知。直到症状显现才会有所觉察。在高血压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经常陷在一些误区里。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分析一下高血压患者的几种心理误区。

1、对高血压不够重视

由于高血压比较常见,且在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很容易被大家忽略。虽有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但一经休息即可缓解,不容易引起人们重视。

2、患者保健意识差

经过调查,中年知识分子患病率明显高于工人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知识分子缺少体力活动和有规律的生活,更没有时间运动、保健,整日忙于工作。长期的持续紧张使许多人患上高血压。

3、不良生活习惯难以克服

很多的高血压就是因为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可是在发现患有高血压以后,患者并没有及时纠正,仍然维持以前的习惯,这就导致了患者血压的不稳定。

4、治病就得靠药

很多的高血压患者太依赖与降压药,觉得只要按时服药就可以万事大吉。降压药确实可以使血压下降,可它是通过改变体内的生理、生化活动来使血压下降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药物对身体会产生副作用了,而且这种被动的治疗还受机体主观因素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情绪激动时,所伴随的血压升高,单用降压药的效果很差,若加上控制情绪,甚至不用药,只要情绪控制即可使血压明显下降。

因此,想要更好的稳定血压,必须要从日常的生活习惯开始,只有护理工作做得好,才能够使降压药的作用降低,从而就可以降低药量,随之减少的还有降压药的一些副作用。希望广大的高血压患者都能够早日康复。

如果你对老年人心理特点?老人不肯带孩子的心理?怎样了解老人心理?怎样治疗老人心理问题?丧偶老人的心理问题有哪些?丧偶老人的心理特点?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特点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血压的误区 人人都有必要了解

全文共 1705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是我们生活当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很多人对于高血压的认识都有所欠缺,那么高血压的误区到底有哪些呢?高血压吃什么食物好呢?下面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误区一:高血压没有办法预防

很多人会觉得,如果家人或近亲属患有高血压,不管我做什么,早晚都会得高血压。

这种认识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在生活当中还是要注意饮食,要知道很多疾病都是不注意饮食而吃出来的。

确实,高血压有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或近亲属患有过高血压,那么与其他人相比,你患有高血压的可能性更大,但只是风险大,并不意味着你一定会得高血压。其实高血压的解决方法是非常简单的。只要把血管疏通,清除血管中的垃圾,把血液净化,血压自己就会恢复正常。建议服用至善大豆肽蛋白片,清除血管垃圾,溶解血栓。把心血管疾病的根源清除掉,身体自己恢复正常。如果你不从源头上解决,否则就是终生吃药来控制血压。

误区二:低盐饮食就是炒菜少放盐

炒菜少放盐只是低盐饮食的一个方面。

除了这个,在其他方面,我们也要注意。

比如:

注意其他高盐的调味品,比如酱油、蚝油等;

少吃腌制食品;

在买零食的时候也要注意其中的钠含量。

误区三:高血压,没有症状就不用管

其实这也是不对的,高血压肯定要在平时就多控制,做菜少放盐,多注意运动,即使不能根治也能有所缓解。

高血压如果不加以控制或者控制不佳,会损伤全身各处的大小血管,导致心脑血管病变、肾功能异常等健康问题。

一旦等出现各种症状再进行控制,可能已经对健康造成了损害,错过了控制高血压的最佳时机。

上述这些误区是很多人都有的,但是这些错误的认识反而会害了我们自己,所以一定要正确的认识高血压。

误区四:有症状才是高血压

高血压在早期,很多人可以没有症状。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即高血压患者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只有约50%。

之前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它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逐渐破坏人体的动脉、心脏等器官。一旦出现症状,就是心梗、中风等危及生命的急症。

误区五:葡萄酒有益心脏,想喝多少就喝多少

其实关于葡萄酒是否对心脏有好处,学术界还有争议。但是过量酒精摄入带来的风险,是肯定的。

所以,有高血压的人,能戒酒,尽量戒酒。如果戒不掉,请少量饮酒,不管是葡萄酒、啤酒、还是白酒。

误区六:医生给我量血压就够了

正常状态下,一天之中人的血压是会波动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更明显。

在医院中,医生给测的只是一时的血压。在家中监测并记录,能更好的反映血压变化的情况,在就诊时,把数据给医生看,能给医生提供更好的信息。

尤其是刚刚开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在家里的血压情况,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目前的治疗方案是否合适。

误区七:血压正常,就可以停药了

原发性高血压是不能被根治的,绝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服药。

血压正常是药物控制的结果,并不是高血压被治好了。一旦停药,血压很可能出现反弹,有些药物还会出现严重的停药反应。

所以就算血压已经保持稳定很长时间,不要随随便便自己停药,可以先问问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药量,同时严格监测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血压吃什么好?

1脱脂牛奶

脱脂牛奶是钙质和维生素D非常理想的来源,这两种物质的有机结合能够帮助降低3%至10%的血压,这个比例看似不大,但是它还能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降低15%,因此,综合来看,脱脂牛奶是非常理想的降压食物。

2菠菜、新鲜葵花子、豆类

说起这些食物,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可能并不会把它们和降血压联系起来。实际上,菠菜、新鲜葵花子、各种豆类,如黑豆、白豆、绿豆、利马豆、菜豆、芸豆都含有镁,是降低和保持血压的重要物质。

3火麻生态茶

火麻生态茶是精选广西巴马长寿乡生长于石山区的火麻仁,火麻仁晒干剥壳研磨成粉配合其他原生态药用植物加工而成的养生茶,对于高血压患者有特殊的疗效。每天取3~5g生态火麻茶冲泡饮用,能有效降血压。

4、烤白薯

白薯的降压功效主要归功于钾,因为钾和钠是影响血压高低的重要元素,如果血液中钾元素少,那么钠的比例就会增多,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结语: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有高血压,这和平时的饮食喜欢有着很大的关系,在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饮食,要控制盐的摄取,那么对于高血压的误区有哪些?大家看了上述小编的介绍都有所了解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血压老人饮食有哪些误区

全文共 1718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控制好高血压,对减少和防止患者重要脏器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正确治疗高血压病,除了使用降压药以外,饮食疗法也十分重要。那么高血压老人饮食有哪些误区呢?高血压老人如何安全饮食呢?下面就来讲讲相关的老人饮食安全知识。

误区一:植物油多吃没关系

很多高血压患者都知道,控制血压要减少脂肪,少吃肥肉、少吃动物油,而对植物油不加以控制。对此,提醒大家,其实,植物油和动物油提供的热量是一样多的,食入植物油过多,自然产生热量也多。

“每2克脂肪可产生9千卡热量。”专家表示,过多的热量会迅速转化成脂肪储存,体重就会增加,血压会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高。并且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过多摄入会增加机体的过氧化物,加速衰老。此外,多吃植物油并不能使血中原有胆固醇降低,却可使胆结石的患病率比吃普通饮食高2倍,因此植物油多吃也是无益的。高血压患者每天烹调所用植物油以不超过25克为宜。

误区二:无需限制糖的摄入

研究表明:如果长期摄入高糖食物,高尝试状态下的血糖就会因机制利用不完,经肝脏转化为脂类物质,引起血脂水平相应升高。尤其是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可促进血管壁的沉积,造成血管壁损害及硬化程度加重,一方面可使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增高,另一方面可因小动脉硬化程度加重,小动脉口径变得狭窄,增大外围阻力而使血压升高,并阻碍降压药物的发挥,由此可导致血压的持续性升高,对病人的健康维护十分不利。

此外,长期摄入高糖食物,波动的血糖可影响胶原纤维的降解,引起心肌细胞内的胶原纤维积累,促使心肌肥厚的程度加重,进一步减退心室舒缩功能,成为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的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病人同样需要重视糖的限制问题,特别是存在体重超重和肥胖的高血压病人,即使没有糖尿病也要适当限制糖的过多摄入。豆浆粉、袋装麦片、黑芝麻糊,耦粉等冲调饮品,其含糖量在60%左右,高血压患者应谨慎食用。

误区三:绿茶能降血压,多饮无妨

一项医学研究发现,喝绿茶可以减少高血压发生的机会。每天喝绿茶120克以上,持续超过1年,发生高血压的概率就比不喝茶的人减少四成以上。这项研究使有些高血压患者误以为喝绿茶可以降低血压,多多益善。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高血压患者饮茶必须适量,而且忌饮浓茶。因为浓茶(头泡茶每克用沸水量少于50克的茶为浓茶)中所含的茶碱量高,还可以引起大脑兴奋,不安、失眠、心悸等不适,从而使血压上升。另外,绿茶含有10%的鞣酸,不但能与铁质结合,还能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一种不易消化吸收的鞣酸蛋白,导致便秘症的产生,易引发血压升高,饮茶最好以80-85度的温开水随泡随饮,不要冲泡过度或放置过久,且每次不宜过浓。服用降夺药的高血压患者,最好在服药两三小时后再喝茶,以免影响药效。

误区四:不咸的食物就不会吃到“钠”,可以多吃些

不少高血压患者都知道应少吃盐,所以很少吃咸的食物,但不少高血压患者喜欢吃冰激凌、巧克力、饼干等甜食,认为这些食物中不含盐,可以多吃些。对此医学专家表示,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不能从口感的咸淡来判断‘钠’是否摄入过量,对高血压的防治中‘隐性盐’更不容忽视。”专家表示,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盐,不光是我们看到的拿小勺炒菜做汤放在锅里的,其实“隐性盐”无处不在。人们常吃的甜食,如巧克力、果脯、冰激凌、饼干、面包等都含大量的钠盐,因为甜食加盐会更甜,也就是说加工的甜食都含大量的盐,天然水果除外。另外,在食品加工中加盐也是为了防腐,尤其像挂面、方便面、火腿、瓜子、豆腐乳、香干、泡菜的制作过程中都加许多钠盐。

“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病呈正相关,食盐销售量大的地区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专家说,我国北方居民食盐量较大,平均每人每天摄入12克左右的食盐。也有证据表明,如果能限制盐的摄入量,不仅可使降压药物的剂量减少,还可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大大减少降压药物的药品费用和不良反应。高血压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单纯限食盐就有可能使血压恢复正常。所以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高血压,必须限制食盐也就是限“钠”盐,每人每日控制在3至6克都是有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血压治疗的误区有哪些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越来越多的人患上高血压,高血压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要注意预防和治疗,专家表示,高血压患者在家庭治疗当中会产生很多的误区,必须引起重视。那么高血压治疗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1、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

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病人的年龄、脏器的功能情况,将血压降到适当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过度降低血压。

误区2、采用传统的服药方法

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清晨醒后变化最大,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上升2~5千帕,中午过后,血压会自行下降。这种血压变化规律致使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间发生脑中风。

传统的每日3次的服药方法没有考虑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只是一味地考虑降低血压,结果使清晨时的血压控制不理想,而下午和夜间常使血压偏低,新的服药方法每天清晨醒后1次性服药。可以有效地防止清晨醒后的血压剧烈变化,使血压处于比较平衡状态,因此效果较好。

误区3、单纯依赖降压药,不做综合性的治疗

高血压的病因较多,因此,治疗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少盐,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

误区4、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

高血压病人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下一定成正比,有些病人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病人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这是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加上脏器官损害程度有时候与血压高低也不一定完全平等。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

误区5、血压一降,立即停药

病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结果在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还要再使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而不应断然停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血压急症救治中的误区有哪些

全文共 1945 字

+ 加入清单

构成高血压急症的决定因素是血压增高的程度,特别是血压增高的速度和是否存在急性心、脑、肾、眼等器官损害,这些较血压增高的绝对值更为重要。高血压急症患者往往伴有上述器官的功能障碍,不及时、适当地降压,可引起不良的后果。然而,在高血压急症救治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误区。所以,高血压患者及家庭成员了解一些高血压急症的现场急救及血压降至何种程度才适宜等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高血压急症救治中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1:血压降得越低越好

关于高血压急症的治疗,降低血压的益处是十分明显的。抗高血压治疗可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率35%~40%,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20%~25%。但有些患者家属,往往急于把血压尽快降下来,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殊不知,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并不要求把血压迅速降至完全正常水平,更不是把血压降得越低越好。当高血压患者平均动脉压降至120毫米汞柱时,即可出现心、脑、肾、眼等器官缺血性损害。因为长期严重高血压患者需要比正常人略高的血压才能保证脑循环最低限度的血流灌注量,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顺应性差(即血管内容量随压力升高管壁扩张的能力,如血管壁增厚,则顺应性降低),如果过快、过度地降低血压,反而使心、脑、肾和视网膜的血流量急剧减少,引起失明、昏迷、抽搐、心绞痛和肾小管坏死。

高血压急症患者降压的原则是要根据治疗前血压水平,使收缩压下降50~8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30~50毫米汞柱为宜。此外,根据病情差异应强调降压治疗的个体化,如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应避免降压治疗,除非合并心衰、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缺血、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或收缩压大于2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110毫米汞柱时才适当降压。因急性脑卒中时迅速降压的危险和益处尚不清楚,应把血压控制在中间水平(160/100毫米汞柱)为宜。

误区2:忽视一般治疗

当高血压患者在家发生高血压急症时,家属能否正确处置对患者的救治效果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第一目击者,首先不要惊惶失措,因为这会影响患者的情绪。而此时患者的情绪变化可以使血压骤升而加重病情。患者出现焦虑不安时,家属不但要安慰患者,还应帮他服用安定等镇静剂;同时把患者放在一个正确的体位。高血压脑病患者一般都肥胖,颈粗短,容易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发病时若有呕吐物或痰液,也容易阻塞呼吸道。对于这类患者,正确的体位是:患者侧卧位或平卧位,把头转向一侧,以便患者痰液和口腔分泌物的清除。

不幸的是,很多患者家属并不知道体位的重要性,一旦患者发病首先把患者抱在怀里,或采取半卧位,或使患者高枕卧位,这很有可能造成患者窒息或加重病情。正确的做法如图所示,即一手放在患者肩部,另一手放在患者的膝部,两手同时用力使患者身体沿一个轴线转动。对于昏迷的患者,千万不要给其喂水,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有条件时也可以给患者吸氧。在有条不紊地做以上一般处理时,等待救援人员或救护车的到来。这些看似很简单的一般处理,却能赢得时间,有利于后续的治疗,大大减少高血压急症患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

误区3:用药不对症

很多高血压中风患者家中备有牛黄降压丸,危急时刻首先服用。其实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宜用平肝泄火类药物,特别是牛黄降压丸。中医药认为,高血压治疗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或益气健脾化浊为主。中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宜用长生降压液、还精煎等。应用中药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缺血性脑病的中医治疗多用祛风通络、护肝止痉古方,如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丸、补阳还五汤和地奥心血康、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可用醒脑静注射液、β-七叶皂甙钠来抑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用生脉注射液控制和稳定血压,用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活血化瘀。

在用西药治疗时也要注意药物的作用特点和副作用,如β受体阻滞剂在降压的同时减少脑血流量,利血平、甲基多巴、可乐定等在降压同时影响患者神志,故应慎用或禁用。

高血压急症的预防措施

高血压急症要尽早治疗、个体化治疗、整体治疗、长期治疗,以便恢复功能、重返社会。救治高血压急症,最好是未雨稠缪,以预防为主,千万不要“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那么怎样预防高血压和高血压急症呢?首先要认真改变生活方式。有资料统计,节制饮酒、戒烟、坚持适量体力活动(特别是规律的有氧活动,如快步走,每周4天,每次30分钟以上),可使收缩压下降4~9毫米汞柱;膳食适当限制盐的摄入,每天6克即可,可使收缩压下降2~8毫米汞柱;进低脂和饱和脂肪酸少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超重或肥胖者要减轻体重,保持正常体重也有益于降压。讲究心理卫生,这不仅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其他心血管病乃至糖尿病治疗不容缺少的基础。高血压患者均需认真、持久地将上述各项措施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已经服降压药物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随诊,听从医生的嘱咐,不要自己随便减药、停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血压患者常见误区

全文共 1296 字

+ 加入清单

一是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这样做往往不准确,特别是长期患高血压者,由于对高血压产生了“适应”性,所以即使血压明显升高,也无任何不适。如仅以自我感觉来决定是否服药,那样贻害无穷。正确的做法是,患者应主动定期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

二是用药不规则。有些病人不能坚持服药,有时服药,有时又不服,导致血压不稳定,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长期受损。

三是血压一正常,即停药。这种不正确的服药方法,导致了血压出现升高―降低―升高的不稳定情况。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出现较大幅度的起伏,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正确的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可以增减药物品种或服药剂量,而不应断然停药。

四是“盲目治疗”。有的患者长时间一味服药而不定期到医院检查,这样易产生药物副作用或耐药性。不同的病人需根据其病程、年龄、个体差异、脏器功能等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药和适当的药量。

五是单纯依赖降压药,不做综合性治疗。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治疗上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清淡、少盐,适当地参加文体活动,减轻体重等。

六是认为降压药属于“顶药”,服不服药没有多大差别。在高血压的患者中,80%以上的患者均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必须用药物来控制血压,以减少和推迟脏器的损害,延长寿命。因此,正确的做法是,认清降低血压的意义,积极控制高血压。

七是盲目长期服用一种降压药,将服药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不讲究实效。任何药物长期服用都会降低疗效,产生耐药性,并易出现药物副作用。此外,不同的病人,需根据其病程、年龄、个体差异、脏器功能等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千篇一律或长期服用一类药物,不加更改,不明血压高低,实际上也是一种“盲目或无效治疗”,所以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病情的需要及时调整药物。

八是不求医,自行购药治疗。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将高血压的治疗简单化了。目前,市场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多达几十种,各有适应症和一定的副作用,病人的情况也各不相同,科学地、合理地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自行购药服用,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九是自认为血压只是偏高,不值得治疗。一般来说,成年人的血压超过140/85毫米汞柱,即可认为患有高血压。但部分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处在上述的边缘状态,因此往往不被重视。事实说明,这种程度的高血压同样对机体会产生危害。正确的做法是除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外,还应给予包括药物在内的综合性治疗,当然选择何种药物是值得推敲的,如初期阶段,可先服用一些调解植物神经平衡的药物或利尿剂等。

十是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老年人(指60岁以上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主要指心、脑、肾),稍偏高一点的血压,有利于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自身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反而得不偿失。血压究竟降至多少为宜,应因人而宜,不可一律追求正常血压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走出高血压治疗六误区

全文共 1737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是多种病残的直接原因,但若能正确防治,可使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在重视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然而,目前不少人对药物治疗的认识存在着误区,影响了血压的有效控制。

误区一 明知有病不愿吃药

有些病人虽然已被确诊为高血压病,但自觉没有什么特别难受的症状,或对吃药感到厌烦,或担心吃药“上瘾”,或担心药物会有副作用而拒绝服用降压药,使得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控制血压的目的是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防止心脑血管意外、肾病等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血压在150/90mmHg左右、血压轻度偏高的患者可以先不吃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进行调控;但如果观察3~6个月后,血压仍控制不好,就必须用药物控制。而血压高于150/90mmHg的患者,必须用药物控制血压。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副作用是可逆的、轻微的,只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应该是安全的。因此高血压患者不要害怕药物治疗。

误区二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许多高血压患者只在自己感到不舒服时才服降压药;还有的患者测量血压不高就不吃药,等到血压升高后再服药。其实,这些做法都是很不科学的。降压药吃吃停停,会引起血压忽高忽低,上下波动。有研究证实,血压经常波动对人体危害很大,甚至比轻、中度高血压本身的危害还要大。需要指出的是,高血压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尚没有任何办法和任何一种药物能从根本上治愈高血压,因此需要终身用药物控制。在目标血压达到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按有效的维持量长期服用,切忌自觉症状良好后便突然停药。

误区三 跟着别人经验用药

在门诊可以经常看到一家多个高血压患者吃同样药的情况,结果有的血压控制较好,而有的控制不好。还有些高血压病人不到医院去看医生,而是跟着别人的经验自己到药店买降压药。实际上,一方面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分型很多,每个人因年龄不同、自身高危因素不同、合并性疾病不同,对药物的反应性、适应性和耐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另一方面目前的降压药品种很多,各种药的性能也各不相同。因此,高血压病人不能用同一个固定的模式服药,而应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所以高血压病人首先应到医院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包括血液、尿液、心电图以及一些生化和其他血压血管方面的检查,让医生正确评估高血压患者的整体现状,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误区四 吃药盲目追新求贵

门诊常见有的病人点名要药,让医生开广告上推荐的新药,或者要“最好、最贵”的药。事实上,降压药和其他所有的药一样,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有些广告吹嘘某种药可以包治百病,甚至可以根治高血压,那纯粹是一种误导,千万不可轻信。

误区五 自作主张不断换药

有不少病人不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而是自作主张,换来换去,结果导致血压大幅波动,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究其原因,有的是降压心切,想立竿见影,吃药3天效果不明显就换药;有的是吃药后有不良反应,害怕副作用;也有的是受周围高血压病人的影响,如前面说的,别人吃什么药自己也盲目跟着吃。其实,任何药治病都有一个过程,有的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用比较温和,从服药到理想平稳控制血压一般要1~2周的时间,在此期间不要来回换药。有时候血压控制不理想不一定是药不对,也可能是剂量不对,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对药物的剂量进行调整,千万不可自作主张不断换药。

误区六 恨病吃药超量服用

由于老年人的心脑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硬化,血管腔也相应变细,血流减少,一般主张选用小剂量、较缓和的降压药,并在l周内每日观察药后血压变化的情况,最终选择一个最佳有效的维持量。老年人降压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对较高的血压已经适应,突然降得过低反而会引起不适,出现一些不良症状,导致重要脏器缺血和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发生脑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老年人用药一般主张用长效药,单一用药。如果单一用药血压控制不好,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配伍,联合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低剂量降压药物,使之优势互补,增加降压效果。但切忌自作主张过量用药或盲目地把几种降压药一起使用,这样可能会导致血压降得过低、过快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而且,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反而可能降低治疗效果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血压治疗的六大误区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误区之一。高血压病人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有些病人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病人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这是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加上脏器官损害程度有时候与血压高低也不一定完全平等。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

误区之二,立即停药。病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结果在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还要再使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而不应停药。

误区之三。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清晨醒后变化最大,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上升2~5千帕,中午过后,血压会自行下降。这种血压变化规律致使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间发生脑中风。(早晨容易发生脑出血,而夜间则容易发生脑缺血。)传统的每日3次的服药方法没有考虑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只是一味地考虑降低血压,结果使清晨时的血压控制不理想,而下午和夜间常使血压偏低,新的服药方法每天清晨醒后1次性服药。可以有效地防止清晨醒后的血压剧烈变化,使血压处于比较平衡状态,因此效果较好。

误区之四。一些高血压病人希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会使病人感到头晕、乏力,还可诱发脑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

误区之五,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病人的年龄、脏器的功能情况,将血压降到适当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过度降低血压。

误区之六,不做综合性的治疗。高血压的病因较多,因此,治疗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少盐,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盘点治疗高血压常见的误区

全文共 1083 字

+ 加入清单

盘点治疗高血压常见误区

误区一:一些高血压病人希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会使病人感到头晕、乏力,还可诱发脑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

误区二: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清晨醒后变化最大,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上升2~5千帕,中午过后,血压会自行下降。这种血压变化规律致使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间发生脑中风。(早晨容易发生脑出血,而夜间则容易发生脑缺血。)传统的每日3次的服药方法没有考虑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只是一味地考虑降低血压,结果使清晨时的血压控制不理想,而下午和夜间常使血压偏低,新的服药方法每天清晨醒后1次性服药。可以有效地防止清晨醒后的血压剧烈变化,使血压处于比较平衡状态,因此效果较好。

误区之三:不做综合性的治疗。高血压的病因较多,因此,治疗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少盐,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

误区四: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病人的年龄、脏器的功能情况,将血压降到适当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过度降低血压。

高血压的信号有哪些

1、眩晕

高血压出现最多的症状,一般是长期高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血压波动等原因产生头晕的感觉,女性患者相对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发作。另外,反复的高血压会增强脑动脉的搏动感,进而对脑组织形成冲击和振荡,引起头晕。

2、头痛

这种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特点是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时引发恶心、呕吐,多因血压突然升高使头部血管反射性强烈收缩所致,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3、耳鸣

因为高血压会会引起内耳动脉硬化和痉挛,因供血不足使听觉神经功能发生退化。高血压引起的耳鸣主要表现为耳朵里会出现断续嗡嗡作响的声音,就像水车来回转那样低沉的声音,持续时间较长。

4、肢体麻木

高血压会导致肢体麻木,这是因为血压波动或升高时,全身小动脉出现痉挛,造成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或动脉硬化,引起肢体局部供血不足,特别是长期患高血压得不到良好控制时,症状会更加明显。

5、失眠

血压持续升高会导致大脑皮层和自主神经出现功能失调,间接影响睡眠质量,造成入睡困难、易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等失眠症状。同时,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活性增强,引起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同样会导致入睡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血压患者要注意什么用药误区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服药时间不正确也会给高血压患者带来极大的危险,这是患者朋友特别要警惕的,很多患者早上起床后血压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高血压患者要注意的用药误区,欢迎大家阅读。

高血压患者要注意的用药误区1

用药时间不对

服药时间不正确也会给高血压患者带来极大的危险,这是患者朋友特别要警惕的,很多患者早上起床后血压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因此吃降压药最好是早上起床就吃,晨练完或吃完早饭再吃药就有可能增加危险性。

高血压患者要注意的用药误区2

难受了才吃药

有些患者把降压药当成止疼药、止咳药来使用,只在出现头晕、头痛症状时才吃药,实际上这种服药方式是不正确,降压药简短不但不利于血压稳定,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容易对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高血压患者要注意的用药误区3

盲目跟风用药

有的患者听别人推荐什么降压药好,就选择来服用,结果服药不当导致了其它疾病发作。由于每个患者血压水平、危险因素、伴随的疾病都不一样,因此,治疗高血压需要制定的治疗方案也是有区别的。

高血压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不及时治疗也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平时吃降压药及时降血压是很有必要的。不少患者担心服用降压药会产生副作用,所以不敢服用,实际上服用降压药的副作用并不会出现在所有患者身上,因此,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最好不要随便停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治疗高血压存在哪些误区呢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肥胖的人士以及老年人依然已然成为高血压最为主要的患病人群,高血压现在治疗上方法比较的单一,即药物治疗。可是有很多人在患病之后在治疗上却有一定的误区,使得疾病康复的特别困难,那么治疗高血压存在哪些误区呢?

1、临界高血压不需要治疗,这是属于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之一。一般来说,成人的血压达到140/90毫米汞柱时,即为临界高血压。这种轻度高血压如果不及时治疗同样会对机体产生危害,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2、高血压的治疗误区还有就是用药不规范,很多高血压患者往往血压一下降,就立即停药这种不正确的服药方法会导致血压经常处于升高——降低——升高的不正常状态。血压长期处于这种不正常的波动状态,会严重地损害心、脑、肾等脏器的功能。

3、只使用降压药物治疗,而不擅于采取综合有效的办法进行治疗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顽固性疾病,治疗高血压单靠药物治疗不行,而必须采取更为有效的综合性措施,否则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这也是在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中需注意的。

通过上述内容介绍大家现在应该了解治疗高血压存在哪些误区啦吧,希望上述内容介绍能对高血压患者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专家将为您详细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治疗高血压期间容易走入哪些误区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是心血管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在饮食生活上存在着很多的注意事项。比如主食的选择。盐的摄入量。心理情绪对血压的影响等都是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的。另外,这些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防止高血压的重要方法。但人们在治疗高血压期间很容易走入误区使得病情没能好转,那么治疗高血压期间容易走入哪些误区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1.血压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

2.忽视血压监测和记录。目前的降压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其中一项便是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血压的监测并记录。

3.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

4.不用药亦可降压。

5.新药、贵药就是好药。

6.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顾虑,担心血压会因此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引起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诱发相应并发症。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只要平稳地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减轻症状,也可减轻各种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7.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

8.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几种心理误区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是潜伏在人们身边的无形杀手,很多的时候高血压已经来临可是患者却不自知。直到症状显现才会有所觉察。在高血压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经常陷在一些误区里。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几种心理误区。

1.对高血压不够重视。由于高血压比较常见,且在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很容易被大家忽略。虽有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但一经休息即可缓解,不容易引起人们重视。

2.患者保健意识差。经过调查,中年知识分子患病率明显高于工人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知识分子缺少体力活动和有规律的生活,更没有时间运动、保健,整日忙于工作。长期的持续紧张使许多人患上高血压。

3.不良生活习惯难以克服。很多的高血压就是因为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可是在发现患有高血压以后,患者并没有及时纠正,仍然维持以前的习惯,这就导致了患者血压的不稳定。

4.治病就得靠药。很多的高血压患者太依赖与降压药,觉得只要按时服药就可以万事大吉。降压药确实可以使血压下降,可它是通过改变体内的生理、生化活动来使血压下降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药物对身体会产生副作用了,而且这种被动的治疗还受机体主观因素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情绪激动时,所伴随的血压升高,单用降压药的效果很差,若加上控制情绪,甚至不用药,只要情绪控制即可使血压明显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血压老人的健康误区有哪些

全文共 1428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很好地控制高血压,对减少和避免患者重要脏器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不少病人对待治疗尚有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因此影响了治疗效果,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高血压老人的健康误区有哪些?

一是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这样做往往不准确,特别是长期患高血压者,由于对高血压产生了“适应”性,所以即使血压明显升高,也无任何不适。如仅以自我感觉来决定是否服药,那样贻害无穷。正确的做法是,患者应主动定期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

二是用药不规则。有些病人不能坚持服药,有时服药,有时又不服,导致血压不稳定,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长期受损。

三是血压一正常,即停药。这种不正确的服药方法,导致了血压出现升高—降低—升高的不稳定情况。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出现较大幅度的起伏,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正确的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可以增减药物品种或服药剂量,而不应断然停药。

四是“盲目治疗”。有的患者长时间一味服药而不定期到医院检查,这样易产生药物副作用或耐药性。不同的病人需根据其病程、年龄、个体差异、脏器功能等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药和适当的药量。

五是单纯依赖降压药,不做综合性治疗。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治疗上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清淡、少盐,适当地参加文体活动,减轻体重等。

六是认为降压药属于“顶药”,服不服药没有多大差别。在高血压的患者中,80%以上的患者均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必须用药物来控制血压,以减少和推迟脏器的损害,延长寿命。因此,正确的做法是,认清降低血压的意义,积极控制高血压。

七是盲目长期服用一种降压药,将服药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不讲究实效。任何药物长期服用都会降低疗效,产生耐药性,并易出现药物副作用。此外,不同的病人,需根据其病程、年龄、个体差异、脏器功能等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千篇一律或长期服用一类药物,不加更改,不明血压高低,实际上也是一种“盲目或无效治疗”,所以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病情的需要及时调整药物。

八是不求医,自行购药治疗。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将高血压的治疗简单化了。目前,市场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多达几十种,各有适应症和一定的副作用,病人的情况也各不相同,科学地、合理地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自行购药服用,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九是自认为血压只是偏高,不值得治疗。一般来说,成年人的血压超过140/85毫米汞柱,即可认为患有高血压。但部分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处在上述的边缘状态,因此往往不被重视。事实说明,这种程度的高血压同样对机体会产生危害。正确的做法是除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外,还应给予包括药物在内的综合性治疗,当然选择何种药物是值得推敲的,如初期阶段,可先服用一些调解植物神经平衡的药物或利尿剂等。

十是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老年人(指60岁以上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主要指心、脑、肾),稍偏高一点的血压,有利于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自身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反而得不偿失。血压究竟降至多少为宜,应因人而宜,不可一律追求正常血压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医治疗高血压的误区有哪些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高血压治疗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都会选用降压快的西药进行治疗,这是由于大多数人受西医学的影响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西医降血压起效快,中药缓慢且无效。显然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中医治疗高血压的误区有哪些。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是由于人体阴阳气血失衡,导致阴阳偏盛偏衰而造成的。中药治疗需要因人而异,辩证论治。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仅是降压,而是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运行正常,从而让血压自然的降下来。

误二:中药降血压永不反弹所谓的永不反弹,是指血压永远不会再升高。这同样是不科学的因为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有很多,不单单只是暂时的血压降下来了,就意味着永远不升高了。

另外,研究发现,血压降下来后如果继使用中药维持治疗,再加上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血压确实会比较平稳,且反弹较少。

误三:中药治疗无副作用这是对中药的一种误解。前面我们说了中药治疗高血压是需要因人而异而进行辩证论治的,辩证的恰当,副作用自然就少,辩证的不当,一样会有副作用。

所以,一旦决定要中医治疗高血压,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选择有资质的中医,对症下药,减少治疗中的负作用。

误四:中药只能起辅助作用这是对中药的一种偏见。由于中药治疗高血压的实质是一种调节,需要一定的过程过程;而西药降血压效果比较快,容易让人产生信心。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中药只是辅助,不能有效抑制高血压。

但是,临床研究发现,在高血压治疗的不同阶段,中药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长期服用西药的患者就不能马上停止西药的治疗,更换中药,这时候中药就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反之,如果开始就服用一段时期的中药,或待血压平稳一段时间后,有计划地减少西药用量,中药就可上升为主要治疗药物。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误区:因此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只有走出了上述提到的几点误区,才会对高血压的治疗以及维持高血压患者的病情稳定以及身体健康才会有帮助。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不是仅仅通过药物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的,只有选对了治疗方法,才是维持血压稳定的最佳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血压患者易有哪些用药误区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许多高血压患者原来平稳的血压突然升高,而血压控制欠佳,容易诱发中风、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危及健康和生命。那么高血压患者易有哪些用药误区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误区一:无症状不服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虽然血压高,却无任何自觉症状,便以为不用服药。其实,即使是无症状的高血压,如果长期不服药,也会使病情加重,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高血压患者即使无任何自觉症状也应服药。

误区二:凭感觉服药

许多高血压患者仅凭自我感觉服药,感觉舒适的时候不测血压,就减量服用或不服降压药物。一旦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就加大药量。殊不知,血压忽高忽低或下降过快,同样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如果不监测血压而盲目服药,不仅不能控制血压稳定,还会使病情恶化,诱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误区三:选择药物不适当

首先是选药较陈旧,如有的人还在使用降压灵、维压静等药物,这些药物虽可降压,但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多,不宜作为首选药物。其次是选药时不注意因人而宜,搬用别人的经验,用别人的药方服药。甚至听从别人的建议随意加大剂量,这都是很危险的做法。

误区四:用药单一

大约2/3的高血压病人用一种降压药就可以使血压降到正常;1/5的病人须两种降压药合用,才能使血压降至正常;而另有1/10左右的高血压患者则需三种降压药合用。如果属于后两种情况,而只服一种降压药,血压自然很难降至正常水平。

误区五:间断服药

有些患者在应用降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便自行停药,结果没过多久血压再升高。如此这般,易使病情波动,治疗更加困难,如长期服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药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甚至猝死。

误区六:睡前服药

人在睡眠后,血压比白天下降20%左右。如果睡前服药,两小时后血药浓度到达峰值,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从而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内积聚成块,阻塞脑血管,极易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血压药长期吃 高血压十大用药误区

全文共 2689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现在,高血压年轻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各种因素,如肥胖、饮食不规律、经常熬夜加班、精神压力大,等都是导致高血压的原因。下面和本网去了解一下吧!

高血压不是感冒

高血压不是感冒发烧,吃点药就好了,高血压不能治愈,得了高血压,除了生活方式调整外,药物治疗才是最重要的,而且需要终身服药,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但是,中国有句古话“是药三分毒”,就是说药物的副作用是很难完全避免的,尤其是对于高血压这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很多人中老年朋友对于吃药很抗拒,怕伤身体,能不吃药就不吃药。

那么,高血压药长期吃,危害到底大不大呢?

严格的说,所有的药,不管时中药、西药、中成药等,都是有副作用的,但是不一定每个人每次使用都会表现出来。药物的副作用有大小之分,比如,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要比乳酸菌素片要大。

目前临床使用的降压药,大体上有六类,普利类、沙坦类、β受体阻滞剂、地平类、利尿剂等,每一类药物都有其副作用,比如利尿剂可以导致低钾,普利类会导致干咳,但是这些副作用是很容易避免或被纠正的。

新上市的降压药,已经把药物的副作用控制在最小的限度了,在治疗疾病选择药物的时候,医生会综合考虑,治疗同一疾病药效接近的情况下,首选副作用小的药物。

只要遵医嘱用药,按说明正规用药,尽管是终身服药,也不会对身体有大的伤害。而高血压如果得不到控制,会带来很多并发症,冠心病、脑出血、心肌梗死、肾衰等,都是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

当疾病带来的伤害大于药物副作用的风险的时候,使用药物治疗就是值得的。不能因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不敢用药。

高血压十大用药误区

一、根据症状估计血压高低,凭感觉用药

有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不适症状,高血压就不用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感觉”。

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二、不愿意过早服药

很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用药。这都是非常错误、而且十分危险的观念。

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除非早期的轻度高血压,通过严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压达标者不需要用药外,其他患者都是越早服药治疗获益越大。

血压升高的主要危害是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损害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功能,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肾损害,其远期预后越好。不要等到发展到心、脑、肾脏器损害时再用药,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三、降压治疗,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高血压和伤风感冒不同,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通过综合治疗被控制,这就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降压药。“坚持服药是高血压患者的长寿之路”。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

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小心地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一般只对那些能够严格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可以减药量。在减药的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压的变化。

四、只服药、不看效果

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再也不用担心了,不关注自己的血压值,不定期测量血压,这样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另外,降压原则强调个体化用药,其中一项便是坚持定期对血压进行监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联合用药,才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

五、自行购药服用

有些人患高血压后,不按医嘱服药,而是按药店的推荐用药,或者偏信广告中的“好药”;有些人认为价格越贵的药越是“好药”,一味追求那些新药、特药;有些人看别人服用什么降压药有效,就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自行购药服用,这些做法都是盲目性的,有害的,也不安全。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每种药物降压机制各不相同,都有其适应证,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降压药物的选择一定要经医生根据病情,作必要的化验检查,兼顾到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伴随的靶器官损害的情况,选择能有效降压、对患者无不良影响而且能保护靶器官的药物。在医生指导下治疗,才是合理的治疗方法。

六、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有的患者想依靠输几天液降压。除了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脑病、主动脉夹层等,需要静脉点滴降压药,以快速降压外,一般的高血压不需要输液治疗。有的患者认为输液能活血化淤,改善循环,预防血栓。其实平常输液对预防血栓是没有作用的。长期坚持规律地口服降压药并综合干预其他危险因素(必要时降糖、降脂、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等)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七、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有些人认为血压高了,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实不然。除非血压急剧升高导致了危险,必须快速降压。一般来讲,降压治疗要掌握缓慢、平稳的原则,4~12周达到目标值。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缺血性事件,甚至并发脑梗死等严重后果,尤其是老年人。

八、相信“灵丹妙药”可根治高血压

高血压一经确诊,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终生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能根治高血压,不必再吃降压药,这些都是伪科学宣传。

目前,全世界尚没有哪一种药物、保健品、保健仪器能够根治高血压。不管在何地何种媒体宣传的能根治高血压的“灵丹妙药”,都是虚假宣传,干扰高血压的规范治疗,非常有害,有的人因此而延误治疗,甚至丧命。

九、过分信任纯天然药降压

部分人认为西药不良反应大,纯天然药无毒无不良反应。某些人就利用患者的心理,宣扬某些天然药品的疗效,宣传高血压患者通过服用某些天然药降压,可摆脱西药不良反应的困扰。其实,天然药同样也有不良反应。大多数纯天然药降压的真正效果尚待研究确定,不要盲目迷信。

十、迷信保健品、保健仪器的降压作用

有些人认为“是药三分毒”,西药有不良反应,不愿意长期服用西药。有人就宣传鼓吹某些保健品、保健器具的“降压疗效”,可使高血压患者摆脱西药不良反应的困扰。

实际上,保健食品、饮品及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降压项链、降压帽、鞋垫等,大多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有的即使有,降压作用也很轻微,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还造成延误规范治疗的时间,最终危害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血压用药的几个误区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一般大家也不重视,人们普遍采用的治疗方法就是长期服用降压药,但长期服用降压药也没有什么明显效果。其实不是降压药的问题,而是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高血压用药的几个误区

一、不按医嘱、未坚持报药。有的病人经常忘记服药或不按医嘱、服药不定时,随意增减药物及剂量。有的病人服药一段时间后,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于是不继续服用药物了。如此,用药停停服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是对健康不利的。为了保证按医嘱服药,病人自己首先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二、未治好原发病。有些病人患的是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增高的血压是这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如果未将原发疾病治好,单纯采取降压措施,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对于发病年龄较轻,特别是在30岁以下者,对于肾脏病史者,对突然血压增高而没有家族史者,要考虑到是否并有继发性高血压,或本身就是一个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对于这种病人,应首先治疗原发病,一旦原发病好了,血压也自然恢复到正常范围。

三、忽视生活调理,未消除诱因。引起血压增高的因素有许多。因此,欲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而必须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诱因(如生活无规律、过度劳累、睡眠不足、饮食中食盐量过高、吸烟、嗜酒、精神紧张、心情抑郁、缺少运动及肥胖等),否则,即使降压药物用得再多,往往也难以奏效。

四、用药不当。不同的高血压病人,因其发病原因及病情不同,其治疗原则也不相同的。目前,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机制复杂,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对待每一个人。时下,较普遍认可的原则是:按病情特点选药和联合用药。对于轻型高血压患者,在采用镇静药物,体育、物理疗法、针刺疗法等综合性措施无效的情况下,选择副作用小的中草药或中西医复方制剂。另外,一种药物测重的只是某一方面,如果将作用机理不同的药物联合作用,就可提高疗效。考虑到某种药物的用量如果较大,其副作用也可能较大,所以最好使用由小剂量多种降压药配伍制成的复方制剂。

所以,高血压患者想要自己的血压正常平稳就要正确的服药,然后再用其他的降压方法进行辅助,比如说,降压食谱,按摩,锻炼等。虽然单一的高血压不至于使患者有生命危险,但是高血压的可怕就在于它的并发症是足以致命,所以高血压患者不得不妨。

通过上述的内容可以看出高血压患者用药还有很多的误区,并不是血压降到正常水平就好,也不是一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就得立即服用降压药,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之下进行复用,或者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服用才能更好的进行高血压的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警惕走进高血压误区有哪些

全文共 1383 字

+ 加入清单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是药三分毒”,所以,在自己的血压有所下降之后,便自作主张停止用药。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类似这种治疗误区在高血压患者中普遍存在,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警惕走进高血压误区有哪些?

1、血压高一点没什么关系,不必大惊小怪其实,大量观察研究证实,血压即使稍微高一点,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也会明显增加,对于高血压,千万别采取不在乎态度,一定要认真对待。

2、收缩压高一点没有什么危害,只要舒张压正常就可以了。长期以来认为高血压的危害性主要在于舒张压增高的观点应该纠正。因为,最新临床研究证实,收缩压增高的危害性远大于舒张压的增高。

3、老年人的血压增高是一种生理现象老年人的血压增高不是一种生理现象,老年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年轻人相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老年人高血压降压目标为收缩压150mmhg。指南又指出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但这一点在国际上有分歧,因为已经处于老化的心脏和血管更需要保护,老年人须要有和年轻人一样的血压水平。相同水平的高血压值对于老年人的危害性要大于年轻人。

4、心脑肾功能已经损害的病人不宜将血压降。过去曾经认为,心脑肾功能已经存在损伤的病人,血压应该高一点以便维持该脏器的血液供应,降低血压会加重缺血。当前的观点认为,对于心脑肾靶器官业已受损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更加需要积极降压,以便保护业已受损的器官,避免因血压增高而进一步恶化。

5、高血压是一个慢性病,只有长期坚持服药,才能有效减少其危害。停停吃吃,容易引起血压波动,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6、血压降到正常了就应该停药。等到高起来再服药。血压降到正常,只能说明药物的效果,不能说明高血压已被治愈。高血压通常需要终身坚持服药。血压稳定地正常以后,有时在严密观察下可以谨慎地小量减药,但不宜停药。否则,多数情况下血压会反弹。

7、要求迅速把增高的血压降至正常理想水平求降心切。要求把增高的血压迅速降至正常理想水平是不现实的,而且是有害的,特别是血压在180mmhg以上的高血压病人。因为机体已经适应了高水平血压,假如下降太快,会造成机体不适应反而出现新的症状,脏器供血会受到损害。治疗应该从小剂量降压药起步,使血压缓慢平稳下降,让机体得到新的适应和平衡,才是合理的。其实有些降压药效果,也不是立即发生的,需要耐心。当然有一种例外,那就是只有急性高血压病人(包括伴有急性靶器官损伤的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急症高血压病人)才需要住院尽快地将突然急剧增高的血压控制。

8、不断变换药物品种。“不要老是吃同样药物,以免失效。”具有这样观点的病人常主动地不断变换降压药物的品种。其实这是不对的。选择某些降压药物,获得满意效果后应继续坚持服用,一般不会失效,如有血压波动情况发生,应该寻找其他原因,包括感冒、发热、情绪波动、熬夜、过度劳累等都可导致血压波动。

9、尽量不吃或少吃药,因为“是药三分毒”确实,药物是一把双刃剑,用药不正确会带来问题。但请大家放心,经过严格审批上市的药物,基本上都是安全有效的,不必过虑。吃药犹如生病,都不依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客观的存在,一切根据需要来决定。只要需要,我们就应该在医师指导下吃药。

10、中药比西药安全,拒绝吃西药这个观点需要纠正。既然是药都有毒副作用,因中药的毒副作用而造成致残、致死的情况也有报道。我们提倡吃有科学验证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