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鲁班烈士陵园守墓人实用20篇

不知不觉,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到啦,清明节是进行春祭,扫墓祭祀、缅怀祖先,踏青郊游的肃穆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鲁班烈士陵园守墓人,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浏览

7800

文章

555

篇1:同德烈士陵园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同德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仁和区同德烈士陵园始建于一九五六年,占地面积七千一百三十三米,现葬有一百一十四名烈士,其中十七名是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七年在同德境内蕨笈坪、蘑菇山、冷水箐、光头山一带崇山峻岭剿匪中牺牲的烈士。其次九十二名是一九六七年以来为修建成昆铁路及攀枝花基地建设中英勇献身的烈士,其余五名为和平年代牺牲的烈士,年龄最大的四十二岁,最小的十六岁!

该园于一九九五年被攀枝花市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零一一年被四川省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零一二年被攀枝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命名为廉政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英山烈士陵园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英山烈士陵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英山烈士陵园位于黄冈市城陵园大道。1956年兴建,占地90亩,建有民族特色的纪念馆、高大的纪念碑、高31米的六层双六棱塔和3个亭阁。

英山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碑上刻有毛泽东“为国牺牲,永垂不朽”的题词;-“英灵永在”;-、-“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敬题:王任重“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铁拳,推倒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用血肉换取了中国人民的解放,革命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园内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着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建国时期为国英勇就义牺牲的烈士们的遗物、和历史的文字记载,王孰闻、陈卫东、彭干臣等革命烈士的遗像及悲壮英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松江烈士陵园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松江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松江烈士陵园的前身是坐落在县苗圃桃园内的侯绍裘、姜辉麟烈士纪念碑。1986年5月,经松江县人民政府批准定名为“松江烈士陵园”。为了更好的褒扬革命英烈事迹,从2011年开始,历时两年,松江烈士陵园完成了整体改建。

改建后的烈士陵园占地面积30.172亩,建筑面积约为2399平方米。纪念碑高20米,由四片呈下垂状的红旗组成,表示对革命烈士的深切缅怀;墙体为红色,象征着烈士们用抛洒的热血将其染红;碑体上黑底金字“死难烈士万岁”六字系毛泽东同志的手迹。现配有2000平方米的祭奠广场,并且在1652平方米的纪念馆内,重点介绍松江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2位烈士光辉事迹;整体搬迁的墓区面积达到了约900平方米,安息着172位烈士,其中大革命时期4人、抗日战争时期12人、解放战争时期20人、抗美援朝战争时期79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57人。

松江烈士陵园内的侯绍裘(由陆定一同志题字)、姜辉麟(由陈云同志题字)、顾桂龙(由陈云同志题字)烈士纪念碑是松江县人民政府命名的县级保护文物;1999年松江烈士陵园被命名为“上海市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评选为“上海市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2012年被评选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车墩镇南门村联络公路753号

邮编:201613

电话:67832810 67832810-203(传真)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6:30

公共交通:公交32路、34路、松米线、朱松线至联络公路松金公路站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皖南事变为烈士陵园位于泾县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而修建,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

整个陵园由入口纪念碑、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四个纪念性空间序列,配以皖南事变史料陈列室有机组合而成。以-亲笔题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为中心,结合山形地势,将各纪念建筑组成为一个完整有序、庄严肃穆的有机整体。

陵园入口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阙,以数字寓意新四军的四,七米高隐喻皖南事变悲壮惨烈的七天七夜,形成纪念性空间的第一序列。

进入陵园后,沿台阶向上三十米,是一个不规则的小型广场,正对面的挡土墙上镶嵌着叶飞题写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字碑,点明陵园的主题,形成了纪念性空间的第二个序列。

从广场右转,建有五十米长的九十级台级的神道,五十米寓皖南事变50周年。九十台阶分为三个层次,寓有当年九千新四军将士分三路纵队东进抗日。沿神道拾级而上,通过神门便进入纪念碑、纪念廊、凭吊广场和无名烈士墓组成的第三空间序列。纪念碑位于纪念广场和神道的中轴线上,高12.36米,宽27米,黑色磨光花岗岩碑面,镶嵌着-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

题词。碑身弧形,舒展高耸,以简洁巨大的形体,象征着先烈们磊落坦荡的胸怀,崇高伟大的献身精神,碑的下方为一尊汉白玉雕刻的花环。

纪念廊里排列着九根具有皖南传统特色的圆形巨柱。其中只有两根是完整的,余下都是高低不平的残柱,寓意当年九千健儿大部殉难,只有两千人胜利突围。七个单元的纪念廊和九根纪念柱,还象征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发展成为七个师九万余人的抗日队伍。

主碑和无名烈士墓组合在一起,同时利用碑身的建筑空间,形成了第四处纪念性空间序列。烈士墓的祭台上,燃烧着常年不息的火焰,象征着烈士的生命之火永不熄灭。

陵园的史料陈列室内有总书记和总理分别为纪念皖南事变五十周年的题词:“青山埋忠骨,精神育后人”,“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皖南事变殉难烈士浩气长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长城抗战烈士陵园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长城抗战烈士陵园为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九军抗日(长城抗战)烈士陵园,位于遵化市西25公里石门镇,紧靠邦宽公路。陵园坐北向南,占地58.5亩,据说当时的陵园砖瓦木料取之于蓟县的傅恒墓。原大门上方横悬“二十九军抗日烈士陵园”十个一尺见方的大字巨匾,于1937年被日本鬼子毁掉。内建瓦房10间,专供烈士家属们扫墓时食宿及办公等。

内葬将士单人墓280座(后有18座干部尸骨送往南京,又有部分已迁走)。烈士中,有参谋邓志昌,因知塘沽协定而气死的;时任山西司令太寿山儿子太永祥;抗倭名将戚继光后代戚德言;张英的战友、江苏省阜宁县小尹庄的尹良民(时任排长)等。

陵园的北侧建有大坟墓,直径约两米,高约2.4米,内葬36麻袋不全的尸体(传说内有一营长残肢),系从冷口、喜峰口、罗文峪等处拾得的。

其中大坟墓之碑尚在原地无损,此碑高2.4米,宽0.8米,厚约0.3米。碑之阴面无字。阵亡将士公墓碑碑文——额书:永垂不朽;上款: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建;中书:阵亡将士公墓。下款:中华民国廿四年四月日张桐林王醒民监修.

在这座墓园的院落里,还矗立着两座新近修建的纪念碑,都是由原西北军将领之后人所共同集资修建的大理石石碑,一座石碑的正面载有:遵化市长城抗战烈士陵园简介,石碑的后面载有:中国陆军第二十九军长城抗战史略。另外一座石碑载有原29路军军长宋哲元将军亲笔书写的十个苍遒大字:宁为战死鬼,不作--奴。抒发了以宋哲元将军为首的国民革命军第29路军全体将士们同仇敌忾、矢志报国的拳拳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

全文共 3064 字

+ 加入清单

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位于一六一团11连(塔斯特村)南侧,距“小白杨”哨所东北方向500米,由于之前建设面积小,面貌陈旧,布局结构不合理,绿化面积少,建筑设计缺乏灵气,墓碑艺术比较差,不能很好的衬托烈士和兵团军垦人屯垦戍边、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了加强屯垦戍边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经兵团民政局、发改委批准,对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进行全面改扩建,把军垦烈士陵园建设成集纪念、教育、宣传、游览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主义军垦文化精品,使其成为一座有军垦文化积淀,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绿色、生态、安详、和谐的军垦烈士陵园。

一、孙龙珍烈士简介

1962年5月,奉党中央、中央军委、兵团党委的命令,近3000名军垦战士,冒着“伊塔事件”尚未散去的硝烟,从兵团工二师奔赴塔城地区裕民县执行代耕、代牧、代管“三代”任务。“高举旌旗奉献爱国心,征程边疆铸就兵团魂”,从此拉开了九师屯垦戍边的历史帷幕。

1969年6月10日,苏军侵入我国领土、武装挑衅,绑架牧工。年仅29岁的十二连孙龙珍为捍卫祖国的尊严,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为国守土的史歌。

孙龙珍牺牲后,她的英雄事迹在多部省级、国家级的书刊、报纸、电视台上刊登、播出。同年,6月14日,兵团党委追认孙龙珍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8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授予孙龙珍“革命烈士”称号,9月15日,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作出《开展向孙龙珍同志学习》的决定。1970年,为纪念孙龙珍烈士,农九师党委组织创作歌剧《孙龙珍赞歌》在全师演出,其主题歌《我爱祖国我爱边疆》传唱至今。

1972年裕民县民政局在牧一队的南山坡上建立了“孙龙珍烈士纪念碑”。1983年9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给英雄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1988年8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为“孙龙珍烈士纪念碑”重题碑文。

一个英雄、一座丰碑;一个英雄、一个为国戍边的传奇。

几十年戍边起起伏伏,几十年屯垦众志成城。九师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大力弘扬龙珍精神,在西陲莽莽国境线上种政治田、放政治牧,筑起了“一道永不移动的有生命的国土屏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热爱军垦、牢记使命、扎根边疆、献身国防”的龙珍精神。

二、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的建设

为传承烈士遗志,弘扬龙珍精神,1999年至2004年,一六一团在兵、师、团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重新修建了烈士墓,并重新撰写了碑文,基地周围打了水泥地坪和围栏。并在孙龙珍同志生前所在连队,新建了以学习、训练、教育为一体的“孙龙珍屯垦戍连陈列馆”,收集了实物、图片、文字材料近200余件(幅)。2004年,被兵团党委确定为兵团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民发(2009)36号文件,“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被列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2009年,国家民政部批复建设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项目,根据师发改发〔2009〕220号文件《关于下达一六一团孙龙珍烈士陵园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和师财建〔2009〕332号文件《关于下达2009年重点烈士纪念设施基建支出预算的通知》。烈士陵园是传承烈士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爱国热情的重要平台,师团党委、各级民政部门对陵园建设十分重视,把陵园建设做为文化工程、政治工程来抓,委托新疆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投资210多万元在原址扩建了,面积2367平方米的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修建了汉白玉栏杆、墓碑、军垦浮雕墙,以及陵园绿化、道路等附属设施,该项目2011年5月竣工验收。该陵园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浮雕墙左侧雕刻着龙珍精神:热爱军垦、扎根边疆、牢记使命、献身国防。

浮雕右侧雕雕刻着祭孙龙珍烈士的内容:丰碑矗立苍穹,热血铸就英灵,昨日寸土不让,今朝遍地花红;兵团儿女堪歌,岁月书写功名,万里边防巩固,齐绘盛世美景。

墓碑正面雕刻内容:孙龙珍烈士之墓

墓碑背面雕刻内容:孙龙珍烈士简介

墓碑高1.69米(意为1969年),碑体厚0.3米;

墓碑基座:长2.9米(意为孙龙珍烈士逝世时年龄29岁),高0.4米,厚0.55米。

三、突出爱国主义主题,发挥教育辐射功能

兵师党委把孙龙珍军垦烈士纪念设施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并引导、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以孙龙珍烈士为榜样,时刻牢记“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扎实有效的开展爱国主义、屯垦戍边传统教育,大力培育兵团精神和民族精神。

近年来,为了积极开发好“红色资源”,充分发挥烈士陵园、烈士陈列馆等教育阵地作用,拓展教育方式,通过举办为成人宣誓、入队、入团、入党宣誓等系列活动。各级党政组织每逢清明、“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到孙龙珍烈士陵园开展公祭活动,缅怀革命功绩,弘扬烈士精神,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传承中华民族气节血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烈士的敬仰之情。

据不完全统计:烈士陵园、烈士陈列馆运行以来,前往孙龙珍烈士陵园开展公祭活动,每年达100余场(次),,受教育的各级党员干部达8000人(次),社会各界人士达12000余人,到烈士陈列馆参观学习的社会各界人战士达30000余人(次)。

四、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的保护措施

(一)管理有序,保护到位。保护管理好、保护好烈士陵园、烈士屯垦戍边陈列馆是对烈士的最大安慰。做好烈士陵园和陈列馆管理和保护工作,其意义不仅在于褒扬烈士、教育群众,更在于维护边疆稳定、构建社会和谐。烈士陵园管理保护工作是一项政治鲜明、政策性强的特殊工作。师团领导把管理好、保护好烈士陵园、烈士陈列馆作这优抚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尽的职责,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措施,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依法管理好、保护好烈士陵园、陈列馆的建筑物,不断提升管理保护水平,做到常安排、勤部署,并制定安全应急预案,不定期组织武装部、安委会、派出所、工会等部门,对消防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限期整改。

(二)发挥好孙龙珍民兵班的作用。在孙龙珍烈士牺牲的40多年里,用烈士命名的民兵班民兵继承烈士遗志,常年驻守在边境一线,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戍边,忠实履行屯垦戍边神圣使命,为维护边疆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多项殊荣和多次表彰,被誉为新时代边防线上的“花木兰”、“孙龙珍”和“铿锵玫瑰”。孙龙珍民兵班战士常年义务承担着烈士陵园保护和讲解的任务,并制作文明用语、环境保护、爱护公物等一系列的警示牌,定期组织民兵班战士到烈士陵园,打扫卫生、浇灌花草,为前来瞻仰和掉念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人性化环境。

在新的历史时期,九师人高举维稳戍边的伟大旗帜,以“龙珍精神”为引领,认真处理好“三大关系”,发挥“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用青春、智慧和热血谱写着一曲曲维稳戍边和“三化”建设新的篇章。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孙龙珍(1940-1969)孙龙珍烈士是兵团百万军垦战士的杰出代表。1940年出生于江苏泰县,1959年支边进疆,1962年报名参加了“三代”工作队来到裕民县。1969年6月10日的傍晚,前苏军挑起事端,越过布尔干河在我方控制区十一连三角地绑架了正在放牧的职工张成山。消息传到连队,孙龙珍不顾6个月的身孕,拿起铁锹和同志们一道冲向三角地营救战友。途中苏军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屏边烈士陵园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屏边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云南屏边烈士陵园位于县城城郊,这里安葬着解放初期为解放屏边开展剿匪斗争、为捍卫祖国荣誊开展守土卫国战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部队官兵、地方干部、民兵、干警等烈士1046名,涉及十九个省、市、自治区,326个县(市),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县城东南面的称为水冲子烈士陵园,西北面称为大龙树烈士陵园,占地面积共50000余平方米。园内青竹翠柏相互掩映,五彩缤纷的鲜花四季常开。一条条宽敞的水泥道盘旋而上,一座座坟茔整齐地排列园中。烈士墓为长方体状,墓前竖有大理石墓碑,碑上刻有烈士姓名,生卒年月及简要事迹,气势庄严、肃穆。整个陵园有手托0包炸毁敌人雕堡的战斗英雄李成文;有抓起爆筒跃入敌群与八名敌人同归一尽的战斗英雄李水波;有在子弹打完后只身跃入敌群,夺过敌人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击毙敌人二十余人后壮烈牺牲的战斗英雄徐泽贵;有驾驶着正在燃烧的汽车,开足马力,把敌人火力目标引向自己,保住了团指挥所、四个连队以及炮车和弹药车的战斗英雄杨建章。屏边烈士陵园因有这样的战斗英雄而闻名于世。

1985年云南省烈士陵园管理现场会在这里召开。1986年被评为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绿化先进单位。1988年被云南人民政府列为云南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国家民政部定为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6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9年高大的新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

每天,这里都有游客、党政干部、群众到此参观、游览。逢清明时节和重大节假日,成百上千的青少年、各界人士、人民群众不约而至,来到这里举行悼念仪式,入党、入团宣誓、扫墓等爱国主义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龙泉市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龙泉市革命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龙泉市革命烈士陵园座落在龙泉市区北隅安清山,始建于1959年,总占地面积36.2亩,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

建园以来,在一条中轴线上建有门楼、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广场和革命烈士纪念碑、第一三四共三任浙西南特委书记宋孟平烈士纪念碑和许信琨、张麒麟烈士墓,还有在解放战争时期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七位烈士墓。

早期,广东省委委员、广州市委书记、省港大罢工组织者之一季步高烈士纪念亭和纪念碑,粟裕大将部分骨灰敬撒纪念碑和龙泉籍知名人士、原总参政治部顾问、少将李逸民将军纪念碑,还建有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房,接待处和厕所。

革命烈士纪念馆分两层共四个展厅,以史实介绍、照片、革命文物等形式,详实的记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龙泉地方组织的发展历程和龙泉人民的革命斗争历史。馆内陈设86幅革命烈士的照片画像和150多件革命历史文物,供人们瞻仰。

陵园的中心位置是一座由八根从低到高的柱子组成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最高一根柱子21米,为白色,代表旗杆,其他七根为红色,代表红旗。纪念广场的东边建有一座纪念墙,上面刻着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金色大字。

龙泉革命烈士陵园是浙江省较早的一座革命烈士陵园,同时也是丽水市最早的一座烈士陵园。1982年被龙泉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五年被列为浙江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龙泉市革命烈士陵园建成50多年来。经过1982年、1992年,2005年三次整修,特别是2013年又进行了全面改造。现在的龙泉市革命烈士陵园焕燃一新,园内环境优美、满园苍萃、灯火通明、庄严肃穆,真正成为瞻仰革命烈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市民休闲、红色旅游的新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峨眉山市烈士陵园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峨眉山市烈士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峨眉山市烈士陵园占地28亩,由纪念广场、纪念碑、纪念墙和烈士墓区四部分组成。烈士陵园于2013年开始建设,总投资1000余万元。烈士陵园现有烈士墓160个,安葬烈士136位。

纪念墙由三组雕塑组成。选取峨眉历史长河中三个重大政治事件为内容创作而成。

第一组《党的艰苦斗争》由《星星之火》、《抗日救亡》、《反对内战》、《迎接曙光》四幅构成。展现了峨眉地下党辉煌卓越的历史。

第二组《武装起义》由《秘密商议》、《筹备起义》、《英勇就义》、《前赴后继》四幅构成。展示了1935年1月峨眉武装起义这一历史重大事件,彰显了先烈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第三组《解放峨眉》由《迎接解放》、《征粮救灾》、《清匪反霸》、《巩固政权》四幅构成。展现了峨眉解放初期的艰苦斗争历程。

三组十二幅画面,浓缩成峨眉革命斗争艰难岁月的历史长卷。

烈士陵园内共安放了136位烈士。时间跨度从1935年至2012年,包含了峨眉地下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印边境、中越边境保卫战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各时期牺牲在全国各地的峨眉籍烈士和牺牲在峨眉境内的外籍烈士。

他们中有红岩英烈陈俊卿,峨眉武装起义烈士唐杰、苏宗祥、唐凯,有在平叛中荣立一等功的庞海银,有在抗美援朝中荣立大功的张启银、张有元、黄九林、王光远,有在龙池平叛中光荣牺牲的傅汝霖,还有年仅24岁就为国防建设献身的“国防科技英模”丁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白洋烈士陵园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青山绿水、苍松翠柏点缀其周围,琉璃盖顶的墓室,青石砌成的墓壁,为革命英烈在此安息,也为后代儿孙来此瞻仰,构筑了一个庄严而肃穆的环境。这座始建于1966年,后又经两次重修的烈士陵园,现在是慈溪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七一”期间,来自各地的工人、农民、学生都聚集于此,祭奠革命英烈,缅怀先烈功勋,激发爱国主义情思。

人们从白洋湖湖堤公路往对岸看,老远就可以看见面湖依山的烈士陵园。走过42级台阶,就是烈士陵园的大门。两尊威武的石狮子守护在大门两侧,大门上方“革命烈士陵园”六个熠熠闪光的大字,给人一股浩然正气之感。大门东内侧,有一陈列室,里面有20几位烈士的生平事迹介绍。墓穴的前方,有一广场,植有松柏玉兰,可供人凭吊。两边有两个门,各有对联一副。东门为篆书联:“驱阴兴华夏,一片丹心终不灭;抗强寇保家乡,民间正气自长存”。西门为楷书联:“回溯峥嵘历程无有牺牲何来幸福,缅怀英烈风范易移山河永仰光辉”。横披是“流芳百世”。

春风化雨,芳草青青,湖山有幸,安埋忠骨。烈士的献身救国精神,将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永城市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永城市革命烈士陵园为永城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城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永城市西城区。

永城市是革命老区,为了弘扬革命精神,教育青少年一代,1955年经省政府批准,建永城市烈士陵园,于1957年竣工。烈士陵园位于永城市西城区宝塔路中段路北,占地60030平方米,建有纪念碑、陈列馆、烈士公墓等。烈士公墓安葬自抗日战争以来为解放永城地区而牺牲的革命烈士及在和平时期牺牲的永城籍烈士共186名。公墓分上下两层,上层安放着150名革命烈士遗骨,下层安放着36名烈士骨灰。陈列有盛税堂行医药箱、挂包和烈士题词等13件物品。自2008年始,已在永城东城区划地重建。

烈士陵园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山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中山革命烈士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山烈士陵园位于南朗镇长沙埔村,依山而建,于1960年3月落成。坐西向东,面临珠江口,总面积166675平方米。陵园门口建有牌坊,上 书-“中山革命烈士陵园”八个大字,为刘田夫题字。沿宽阔的墓道,右方建有光荣亭,左方建有花棚架。顺小径直通革命史迹陈列馆,主道正中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呈四角形,高10米,底周长20米,林锵云题写“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字,还写了碑志;欧初题写“永垂不朽”;谭桂明题写“浩气长存”,陵墓呈大圆顶,直径15米,埋葬365具烈士遗骸,谢立全为陵墓题写“革命烈士之墓”。

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市级爱国主义和党史教育基地,中山市“红-旅”的重点。位于伟人孙中山故居纪念博物馆东南面约1千米,从市区出发沿京港澳高速公路和广珠东线可直达,旅程25公里,由西往东还可从沿海高速公路可直达,交通十分便利。

中山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8年,1960年3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211.6亩(合140925平方米)。里面建筑有门楼、牌坊、纪念铜像、革命烈士纪念碑、光荣亭、革命烈士墓、革命史迹陈列馆等组成。在革命烈士墓内安放有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的1010位烈士中的322具革命烈士的遗骨或骨灰,供后人瞻仰,以达到“褒扬先烈,激励后人”的目的。

在革命史迹陈列馆内建有当年战争场景12个,各种图(照)片237张(幅),革命历史文物45件,宣传书刊10多种,展馆内容全部采用现代最先进的声光电自动控制,生动明了,引人入胜。馆藏内容详细记载了中山人民外受帝国主义铁蹄-,内遭“三座大山”压迫,劳苦大众在死亡线上挣扎,为国家的独立和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敌,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可歌可泣的战斗篇章。

中山革命烈士陵园自建园以来先后历经十多次维修、扩建和重新修整,现所有建筑物和墓道均用花岗石铺贴,园内庄严肃穆,绿树成荫,因是依山傍海而建,故空气特别清新,是一个缅怀先烈,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信息来源:中山市委宣传部

南朗镇:南朗镇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位于中山市东部,西靠五桂山,东临珠江口,北接中山火炬开发区,南连珠海市,与香港隔海相望。辖区土地面积218.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11万人,旅居海外侨胞近5万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37个国家和地区,是著名的侨乡。交通便利,京珠高速、中江高速、中拱公路、广珠城际轻轨和中山东部快线纵横贯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和县西梁山烈士陵园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和县西梁山烈士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和县西梁山烈士陵园地处马鞍山市郑浦港新区白桥镇境内,距和城约30公里,占地面积400亩,由大、小陀山组成。西梁山与芜湖的东梁山合称天门山,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诗仙李白《望天门山》这首诗而声名远扬,还留下了王羲之摩崖石刻“振衣濯足”四字而名噪千年。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九兵团三十军九十师二六八、二六九、二七零团奉命攻打西梁山,以牵制敌人兵力,为渡江战役创造条件,经过三昼夜激战,千余名指战员血洒西梁山,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建国后在此建造了烈士陵园,由人民英雄纪念碑,烈士塔、烈士墓、纪念亭、革命烈士纪念馆以及一些附属配套服务设施组成。纪念馆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按照历史时期分设5个展厅,陈列自大革命至改革开放以来和县籍与牺牲在和县的非和县籍烈士事迹。纪念馆运用文字、图片、实物、雕塑、油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及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年革命斗争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的目的和意义

全文共 1081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聚合寒食节,又临春分好节气。这时的天,不躁不寒,春风盎然,宜居宜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目的意义(一览),以供大家参考!

清明节扫墓习俗的意义

1、 孝敬祖先,缅怀先人

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中国人都非常注重孝道,而祭祖又是和孝道相挂钩的,所以清明扫墓祭祖是慎终追远、孝敬祖先的一种表现,是人们借以表达感恩之情,体现血脉相连的亲情之爱的一种活动。

2、 铭记传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清明扫墓祭祖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还关乎国家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扫墓祭祖是孝道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传承了中华民族“孝”的精神,万人同祭万姓祖,是敦亲睦族的表现,同时使人们追本溯源,不忘本分。而海外侨胞、华裔清明回乡扫墓则表达了其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有利于巩固民族的感情。

3、 尊重生命,敬畏历史

清明节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缅怀先人,祭祀先祖是人们尊重生命的表现,同时也是对过往历史的一种敬畏,对先人奋斗和辛劳的敬重,在个人与家庭传续的同时将国家与文明的历史一并传续下去。

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的目

激励后代

在这个虚拟的纪念空间里永久记载着祖祖辈辈的光荣历史,让散居在全球的后人都可在这个平台上了解祖辈光辉业绩及其未竟之业,以此激励后代不断追求和努力奋进。

传承文明

流传几千年的祭奠习俗本来就是因时而异。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祭扫习俗也需与时俱进。网络祭奠是传承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优良传统,发扬重亲情、重家庭、重孝道的传统美德的现代的、科学的方式。只要祭扫的本义不变--诚心祭奠,祭扫的方式并不重要。

促进和谐

网络纪念馆是一个超时空的网络祭奠和沟通平台,用户不仅可以向先人表达敬意和孝思,而且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加强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沟通,增进了解、强化亲情、维护团结,增强凝聚力,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清明为什么要扫墓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冬至后的第108天,一开始与扫墓祭祖无关。扫墓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墓祭是贵族活动,在古代,平民百姓没有墓,只有贵族才享有墓。到了秦汉时期封建等级没有那么森严,老百姓有坟地后才仿效贵族举行祭奠活动以缅怀先人,称之为家祭。到汉代以后,墓祭才逐渐形成风俗。

扫墓又与寒食节有关。“寒食墓祭”大约在南北朝时形成习俗,据《旧唐书·玄宗纪》记载:“寒食节上墓拜扫礼经无文,但近代相沿,积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节无不祭扫。”唐玄宗则把“寒食墓祭”作为国家礼俗确定下来,一直沿袭至今。但是后来寒食节那天严禁烟火,因此扫墓祭祖便推迟至与寒食相距一两天时间的清明,久而久之,两节合一。于是清明扫墓祭祖便成为了传统的习俗,并流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竹沟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确山县城西30公里的竹沟镇丰碑路,这里曾经是民主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一块重要革命根据地,素有“小延安”美誉。这里先后走出了刘少奇、李先念-、张震等6位党和国家领导人,40多位省、部级领导干部和100多位将军。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8年,196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为竹沟革命烈士陵园题词,文革时间陵园受到破坏,二期工程停建,78年复建,1982年国务院副总理张爱萍为陵园亲笔题写了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园名,该园占地面积188亩,依山而建,植被茂密,与竹沟湖紧密相连,省道411公路和新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这里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点之一。-期间遭到破坏,1962年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陵园得以重建。园内主要纪念设施有:竹沟革命烈士公墓、烈士墓园、竹沟革命纪念碑、竹沟革命纪念亭、竹沟惨案陈列厅、中原烽火陈列厅、碑林和革命老战士墓园及竹沟惨案浮雕墙等。1987年陵园被国家命名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1993年被河南省委宣传部等3家单位命名为“全省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1997年又被河南省委宣传部等4家单位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以“褒扬先烈、教育后人”为宗旨,每年都有上万名党员干部、社会群来此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德育观教育。2009年又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目前,竹沟烈士陵园正在向着园林化道路迈进,以烈士褒扬为主,形成集宣传、教育、游览等多功能一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阵地。

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丰碑路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竹沟镇:竹沟镇位于确山县西30公里处,全镇辖15个行政村,2.8万人口,总面积185平方公里,是一座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日臻完备,服务体系完善的新兴小城镇,也是革命老区,素有革命圣地——“小延安”之美誉。竹沟镇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现已查明有各种矿藏23种,其中铁储量100万吨,铅、锌储量240万吨,石灰石、水泥石2.5亿吨,莹石10万吨,石英石90万吨,花岗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歌乐山烈士陵园旅游攻略

全文共 1050 字

+ 加入清单

乐山烈士陵园位于沙坪坝区歌乐山麓,系国民党政府时期“国民党军事调查统计局”总部、电台、监狱所在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歌乐山烈士陵园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歌乐山烈士陵园介绍:

歌乐山烈士陵园位于沙坪坝区歌乐山麓,系国民党政府时期“国民党军事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总部、电台、监狱所在地。

二战后期,曾在此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歌乐山烈士墓、烈士纪念碑和展览馆于1954年修建,1984年改名。1984年7月改称现名。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东西长约7公里,纵横约10公里。在这个“特区”周围完全用碉堡、岗亭和铁丝封锁着,任何人也不能通行。

它名义上是以中美联合对日作间谍战、中美交换情报为幌子。实际上,完全是一个训练法西斯刽子手的机构,对中国共产党员和抗日民主人士进行大量的搜捕和迫害。国民党统治时期,这里是关押和杀害革命志士的人间地狱。“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曾被囚禁于此,著名共产党人罗世文、车耀先、江竹筠,爱国将领杨虎城、黄显声等均在这里惨遭杀害。

歌乐山烈士陵园旅游攻略:

门票多少钱?歌乐山烈士陵园门票价格:免费

最佳旅游时间:春秋最佳。避开重庆燥热的夏季。

交通:乘801、882、821、210 、708、501 、504、508 、508、504、505、467 、215 、227、221 、808、805 、265、209 、248、805等路公共汽车到【烈士墓】站下可达。

开放时间:08:30~17:00

建议游玩时间:1-2小时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烈士墓

主要景点:

白公馆——原是四川军阀白驹在重庆沙坪坝郊区的别墅,20世纪30年代,他为了养小妾而修建。1938年,军统局用30两黄金将其买下。1939年军统将其改为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称军统重庆看守所,主要关押国民党政府认为级别较高的政治犯。 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白公馆内犯人被迁移至渣滓洞。白公馆改名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供美方人员居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美合作所撤销,美方人员回国,白公馆才又恢复为看守所。并且军统将西南的军统集中营,息烽监狱、望龙门看守所、渣滓洞看守所合并,成立了白公馆看守所,后称国防部保密局看守所。

陈列总馆——浮雕北面是陈列总馆,占地面积1159平方米。基本陈列为“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史实展,以490张图片、108件实物和“一一、二七”大屠杀半景画,详细披露了国民党军统集中营和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黑暗凶残的内幕,生动翔实地介绍了杨虎城、叶挺、江竹筠、罗世文、车耀先等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建立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斗争事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水市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水市革命烈士陵园为宁远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水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永州市宁远县水市镇水市圩,宁远县城南18公里处,为纪念红军烈士以及1950年在三二九-暴-动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立。

1949年11月17日,宁远县和平解放,但是一小撮-分子不甘心失败,妄图死灰复燃,梦想夺回他们失去的天堂。以郑元赞(国民党团长、县长)、欧平成(军统特务)、欧隆(国民党营长)为首,组织了中国国民党华南铲共总司令部-组织,进行-活动。1950年3月29日,“华总”-组织在宁远二区的水市、和平、下陂等地进行-武装-。王昆、郭金生、龙进星、欧燕、赵岐山、石朝生、蒋化坤等7位革命干部惨遭杀害。3月31日,宁远县委依靠广大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清匪反霸和镇压-运动,参加三二九--的犯罪分子,除首犯郑元赞潜逃台湾外,其余全部逮捕归案,欧成平等114名主犯被依法镇压。郭金生、石朝生、欧燕、何班长、龙进星、赵岐山等6位烈士的忠骨安葬在二区水市烈士陵园内。1964年,红军长征牺牲的11位红军烈士的尸骨也从水市田家、小南海、天堂太阳洞迁到水市革命烈士陵园内安葬。

水市革命烈士陵园占地面积约20余亩,大门上方书有“革命烈士陵园”横额。烈士陵前,立青石墓碑块,高2.5米,宽0.95米,上 书“革命英雄永垂不朽”楷体阴刻大字。碑后排列烈士墓,依次为龙进星、欧燕、赵歧山、11位红军战士(姓名遗失),郭金生、石朝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何班长(名字不详)。沿墓道而上为八角五级烈士纪念塔,塔身镶有“革命先烈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的石碑。陵园最高处建有纪念亭,为单檐六角六柱飞檐混凝土结构,亭中有石桌、石凳,可供小憩。

水市革命烈士陵园于1996年11月被宁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宁远县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8月被永州市委宣传部公布为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寿县革命烈士陵园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寿县革命烈士陵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寿县革命烈士陵园:由北伐名将曹渊之子曹云屏(原广州市政府秘书长)发起倡议并筹资、寿县财政配套兴建。陵园始建于1993年,园内烈士纪念塔高23米,纪念塔连同附属建筑物共占地4488平方米;陵园烈士事迹陈列室陈列着革命烈士们的照片及其光辉事迹。2014年,整个陵园进行了扩建,对纪念塔、革命烈士陈列室实施了维修,并对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进行重新布展。同时在纪念塔以东新建了36座烈士墓。寿县革命烈士陵园是国家AA景区,也是淮南市青少年革命传统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广西壮族自治区烈士陵园

全文共 1718 字

+ 加入清单

广西壮族自治区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烈士陵园位于南宁市长堽路256号。

陵园始建于1961年,原名南宁佛子岭革命公墓,占地2500多亩。1974年更名为南宁革命陵园,1986年8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定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烈士陵园,邓小平亲自题写园名。

陵园坐南朝北,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排开,依照其功能可分为纪念区、游览区和祭奠区。其中,纪念区由陵园大道、中心纪念广场、广西革命纪念馆和解放、抗战、和平三大景区组成,是一座集纪念、游览、祭奠于一体的大型陵园。

陵园大道长约1080米,两旁竖立着反映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等历史时期的无名烈士形象雕塑24座。每座雕像的基座正面都刻有广西诗人题写的诗词。

中心纪念广场耸立着邓小平领导百色、龙州起义的纪念群雕。群雕高12.11米,宽39.8米。主雕是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的全身像,两边的副雕反映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军民并肩作战的感人情景。八根方柱耸立于群雕的左右,寓意八桂人民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气概。

广西革命纪念馆位于陵园中轴线中部,是一座两层楼房建筑,总面积5600平方米,馆内有《光辉的历程》(广西革命斗争史展览)和《八桂将星、八桂英才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爱广西专题展览》。广西革命斗争史展览通过数万文字、1000多幅图片和150多件实物,辅以声、光、电等手段,展示了自辛亥革命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到二十一世纪,广西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重点展出了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350多名著名英烈的事迹。同时展出从壮乡走出的开国将军和新民主主义时期在广西参加革命工作的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生平事迹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爱广西展览(广西革命纪念馆于2010年重新装修布展,将于2011年7月开馆)。

广西革命纪念馆的后方两旁,分别设置有抗日战争景区、解放战争景区和和平景区三大纪念景区。抗日战争景区由主体“大刀-”和副雕“铜墙铁壁”“苦难母亲”组成,体现广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抗击日军的艰苦历程。解放战争景区是一座散点布局的大型花岗岩群雕,由四个人物头像和一杆-组成,取名“黎明、胜利、永生”。四周有12块碑志,介绍解放战争时期广西11个游击区的斗争情况和广西战役概况。和平景区是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在剿匪、抗美援朝、保卫边疆、维护和平及抢救人民生命、国家集体财产中牺牲的烈士修建。

祭奠区位于陵园的北门,毗邻邕宾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方便群众祭扫。由大门、公祭广场、烈士名录墙和烈士墓区组成。

祭奠区的大门是一座气势恢宏的仿清石牌楼。公祭广场采用中轴对称的总体布局,面积为3600平方米。由纪念碑、六根艺术图腾柱和长明灯组成。纪念碑位于广场中心,高29.1211米,以百色起义纪念日为高度。主体从下至上雕刻着“苦难”、“战争”、“胜利”为主题的三组雕塑,反映革命前进的历程;碑体正面雕刻着“死难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基座的四周由《百色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平英雄》四组汉白玉浮雕构成。纪念碑前左右两侧各设三根艺术图腾柱,表现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具有代表性的广西革命圣地、纪念建筑物和人物;二是具有革命寓意的广西植物,如木棉花、竹子、松柏等。纪念碑前设有一个铜鼓造型的长明灯。

纪念碑后有一个小广场,广场上的烈士名录墙是一座高3.6米、长35米的围合式建筑,成自然山形。墙中心是以军功章为主体的浮雕,寓意革命烈士长眠于广西的山脉之中,与我们相伴永远,英烈精神犹如军功章一般光耀千秋。名录墙上雕刻着为广西革命献身的17360多名烈士姓名。在名录墙南侧设一座无名烈士碑,纪念那些为中国革命献身的无名英雄。

烈士墓区位于公祭广场后方的山坡上,共有250座,安葬着广西各个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供人们瞻仰祭扫。

广西壮族自治区烈士陵园于1985年8月被国务院列公布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2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11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镇江市烈士陵园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镇江市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镇江市烈士陵园坐落于风景如画的北固山前峰,建于1966年,现占地面积近百亩。鸦片战争时期,这里是当年镇江保卫战十三门古战场的遗址所在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江苏省省会和国民党军法会审处所在地。北固山下作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共产党人的刑场,洒满了数百名革命志士的鲜血,故素有“小雨花台”之称。同时,这里也是1937年镇江沦陷的见证地。作为镇江市重要历史革命纪念地,建园46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陵园先后建成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墓、烈士纪念馆、镇江革命斗争史浮雕墙、警示碑、“北固英烈”群雕、忠烈祠碑亭、北固英烈殉难地、“北固英烈”烈士诗文碑墙等多处革命纪念景点,值得一提的是烈士纪念馆内陈展了牺牲在镇江或牺牲在异地他乡的镇江籍烈士3000余位中的230余位烈士的先进事迹,其中赵声、李超时、郭纲琳、许杏虎等都是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烈士。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鼓楼一村119号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