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鲁班红军烈士墓在哪里【热门20篇】

浏览

6327

文章

724

篇1:红军红一军团政治部旧址邓小平旧居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红一军团政治部旧址邓小平旧居)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邓小平旧居位于正宁县宫河镇王录村,北距G211线1公里,现有院落1处,窑洞5孔。

2009年8月,县政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原址按原貌投资99万元对旧居进行了维修保护,并修建了82平方米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正宁纪实文化浮雕墙,2010年6月修复竣工并布展对外开放。窑洞内现有展牌28面,收集文物60件。累计共接待各级各类参观者人数达3万人次。

1937年2月22日,红一军团进驻正宁、宁县一带,红一军团团部驻宫河镇宫河村北头大地窑,政治部驻宫河镇王录村,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住农民王度(王振元)家。1937年上半年,中央召开了一、四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批判张国焘的错误,中央委托杨尚昆、罗瑞卿和邓小平同志三人负责,开会地点就在宫河王录村。1937年4月17日至20日,红二方面军政委、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任弼时曾在宫河镇主持召开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及援西军、庆阳步兵学校(中国抗日红军教导师)团以上干部会议,代表党中央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议》。1937年8月上旬,红一军团奉命撤离正宁、宁县,开往陕西三原参加改编,奔赴抗日前线作战。

邓小平同志在王录村住了将近5个月,他精干练达,平易近人,生活十分简朴,宣传革命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深受群众拥戴。1991年6月,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夫人林家楣女士在正宁检查工作时,前去邓小平旧居参观、追忆历史。1980年该遗址被中共庆阳地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旧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4月被庆阳市委命名为庆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09年12月被庆阳市委、庆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庆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2月被市纪委命名为庆阳市廉政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碑角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碑角革命烈士墓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碑角革命烈士墓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坑口镇赤水村。始建于解放初,1988年烈士后人出资捐建墓碑。坐北向南。墓地由陈芳烈士墓和一座烈士纪念碑组成,占地面积25平方米。陈芳烈士墓在前,水泥批荡抄手墓,黑色花岗岩墓碑,高0.7米。宽0.35米。烈士纪念碑为砖牌单间,歇山顶,龙船脊,黄色琉璃瓦顶,宽0.4米,长3.45米,高3.06米。两边砖柱铺马赛克,正面镶嵌黑色云石。碑上刻有碑记及伍学桢、蒙茵、陈芳、张菁四位烈士的生平。1948年9月中旬,国民党粤西桂东当局调集两省十一县的兵力围剿广宁四雍游击根据地。在与数十倍于己的顽敌斗争中,反围剿失利。由于四雍区常备民兵中队长陈鸿芬叛变投敌,造成伍学桢、陈芳、蒙茵、张菁等20多人先后被捕并牺牲。烈士遇害后,当地群众收葬了烈士遗体。碑角革命烈士墓富有革命纪念意义,是广宁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坑口镇:坑口镇位于广宁县西北部,古水河中游,东接螺岗镇,南与南街、古水镇毗邻,西与怀集县坳仔、甘洒镇接壤,北和赤坑镇相连,东经112°20′北纬23°42′,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1公里,镇政府离县城21公里。全镇总人口30851(其中农业人口28863人,非农人口1988人),下辖12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33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81平方公里(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央红军长征旧址群——桂阳旧址群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红军长征旧址群——桂阳旧址群为郴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央红军长征旧址群——桂阳旧址群(含梨山纪念亭、王当举旧居、燕塘村门楼、永济桥、红军墓、书房阁)位于桂阳县方元镇燕塘村、四里镇芹溪村,时代为清—1996年。

2018年,中央红军长征旧址群——桂阳旧址群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建筑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外延5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延10米处。

燕塘村:燕塘村(Yangtan Cun)燕塘村辖燕塘、党家塘、石山脚共三个然村。是原燕塘乡人民政府所在地。2011年末全村总人口1612人,耕地面积1412亩,林地面积4216亩。丘陵地形,地势略为东高西低。耕地面积1412亩,其中水田面积1012亩,旱地面积400亩,以种植烤烟、水稻、玉米为主,2012年烤烟种植面积700余亩,水稻种植面积10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红军攻城遗址

全文共 1187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攻城遗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攻城遗址位于沙县风岗街道滨河路城区。

1934年1月2日,中革军委电示红3军团于3日开始向福建西部的沙县地域进发,并于10日协同红7军团遂行进攻闽敌卢兴邦部及占领沙县任务。8日下午,彭德怀发布《三军团向沙县前进的命令》,以第5师、军团直属队、第6师为右纵队,取道龙湖、夏阳,于10日达到富口宿营;第4师为左纵队,取道龙湖、铜岭、白莲、瓦溪,于10日到达夏茂宿营。

沙县城东南两个方向有沙溪和东溪作为天然屏障,县城设有东南西北9个城门,四周筑有近4700米又高又厚的城墙,十分坚固。当时,城内守敌是国民党军卢兴邦部新编第52师第10团全部、第11团之1营、炮兵营之一部,共约两个团的兵力。他们为了加强防御,将城外30米内的建筑物全部拆除,形成开阔地,又环城挖了一条1米多深、2米多宽的护城壕。此外,他们还在城墙四周布置5道电灯,沿城每隔几十公尺再加一盏汽灯,把整个城廓照得如同白昼。妄图凭借沙溪天然屏障、坚固的堡垒和严密的设防以抗衡。

12日,红3军团开始进攻沙县城,红5师担任主攻,红6师担任助攻,红4师置于沙县东北部的青州,阻击延平来援之敌。是日晚,部队开始在东西北门3处挖坑道,准备爆破城墙。14日,红3军团司令部获悉延平敌约1个师有增援沙县企图,以一部兵力围囤县城之敌,继续坑道作业,红4师、红6师一部于15日抵达青州、芹山一线,有效地将援敌阻止在青州附近,有利于围歼沙县之敌。16日,军团长彭德怀和政治委员杨尚昆于管前司令部发布《红三军团关于先期攻取沙县准备侧击援敌的命令》,22日4时,担任主攻任务的红5师和红6师主力进入出发阵地;5时20分,引爆沙县城坑道内0-,由于炸点偏离原定目标,攻城受挫。彭德怀、杨尚昆决定继续进行坑道作业,准备再攻。25日晨,红3军团遵照彭德怀、杨尚昆命令,对沙县守敌发起总攻,5时25分,利用坑道作业爆破成功,西门城墙被炸开一道20多米宽的缺口,红军攻入城内,与敌展开巷战,全歼国民党军第52师2个团及师直属队,共毙伤敌军700多人,俘敌1300多人,缴获炮8门、--支2000多支、-10.8万发、炮弹2万多发、无线电台1部,兵工厂1座,以及大量的食盐、粮食、布匹等物资。

红军攻城遗址古城墙原为沙县城区古城墙的东门、西门、南门。古城墙始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全长约7000米。城墙高近7米、宽约4米,花岗岩石墙基,砖砌墙体。设4个大门:东为迎恩门,南为延福门,西为永安门,北为昌乐门,有门楼。南面城墙临溪,从西到东依次辟有小水门、师古门、庙门、文昌门等4个小南门。现城墙仅余南面沿河部分,残长1000多米。城门仅存小水门、庙门两处。部分城墙被埋于现文庙路、滨河路下,沿河尚能看到部分墙体及垛口。

红军攻城遗址古城墙于1984年8月被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沙县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界石铺红军长征旧址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界石红军长征旧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界石铺红军长征旧址位于平凉市静宁县界石铺镇继红村,由红军楼和张家大院2部分构成。红军楼始建于光绪十三年(1887),建筑面积162平方米,土木结构,坐南朝北,四开间,面阔13.5米,进深12米;张家大院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占地面积880平方米,由门前铺面、前院东西厢房和后院三部分组成。1935年10月3日至5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静宁时曾在此驻扎;1936年9月18日,红一方面军一部在陈赓率领下进占界石铺,并在此组织成立农民协会。是三大主力红军长征静(宁)会(宁)地区胜利会师的重要见证。

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红色通道旗杆底座中心为基点,向东北延伸98米至纪念馆东北墙角,向西北延伸84米至纪念馆西北墙角,向西南延伸76米至纪念馆西南角,向东南延伸100米至纪念馆东南角。

继红村:继红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万丈坑红军烈士墓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万丈坑红军烈士墓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万丈坑红军烈士墓

万丈坑红军烈士墓在龙家镇光辉村一溶洞旁,距县城82公里。建于1956

年8月,墓座西北,向东南.细錾青石精砌。长4.7米,宽3.2米,高2.1米。前墓壁

前顶部正中,雕一五角星徽,凸出描红,星徽下方.框立一长方形青石墓碑,镌刻"红军烈士之墓"6个描红大字;墓前有石台阶2级.周围有水泥栏忏。此外,墓的左、右、

前方,有纪念石碑5块,记载着红军战士牺牲经过和人数等。

1982年12月10日,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5月1日,在该墓竖文物保护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曹盛福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曹盛福革命烈士墓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曹盛福革命烈士墓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上曹村(乡集镇所在地)寨上。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宁化着手开展建党建政工作。1931年7月,在红12军的指导下,首批成立了曹坊、禾口、淮阳(今宁化县淮土乡)三个区苏维埃政府。

曹盛福于1930年参加革命,1934年5月至10月任曹坊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在任曹坊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期间,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扩红支前运动,组织青壮年参军参战,大力支援前线,尤其在扩红支前工作中取得较大成绩。1934年10月,因坏人告密,在曹坊上曹老虎坑被敌人逮捕,押解到李田河排审讯,面对敌人的诱降和严刑拷打,大义凛然,威武不屈,誓死保守党的秘密,被敌人用梭镖刺死。残忍的敌人将曹盛福的头颅割下,将尸体抛入河中,壮烈牺牲,时年33岁。

新中国成立后,曹盛福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其英名列入《福建省宁化县组织史资料》、《宁化革命纪念馆烈士英名录》。曹盛福烈士后人于1953年6月在上曹寨上东北山腰为其建造烈士墓,占地面积10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2009年7月重修烈士墓,石混结构,墓堂水泥抹面,整体保存完好,并在墓地左侧立1.5米高大理石碑,阴刻曹盛福烈士生平事迹。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曹盛福于1930年参加革命,1934年5月至10月任曹坊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在任曹坊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期间,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扩红支前运动,组织青壮年参军参战,大力支援前线,尤其在扩红支前工作中取得较大成绩。1934年10月,因坏人告密,在曹坊上曹老虎坑被敌人逮捕,押解到李田河排审讯,面对敌人的诱降和严刑拷打,大义凛然,威武不屈,誓死保守党的秘密,被敌人用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红军攻克三河尖战斗遗址

全文共 1069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攻克三河战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攻克三河尖战斗遗址位于固始县城北25公里处三河尖镇黄营村。

1932年2月,红四方面军取得了鄂豫皖苏区红军反围剿战争中第二大战役商潢战役胜利后,红四军北上围攻固始,攻克淮河重镇三河尖。三河尖地处淮河中游,航运发达,是大别山山货、农副产品外销和日用工业品购进转运的货物集散地,商贸云集,贸易繁荣,素有小上海之称。国民党不仅在三河尖驻守一个营的正规军,还驻有税警营、警察等武装。按照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命令,红十军王宏坤团,十二师一部由十二师师长陈庚指挥,攻打三河尖。按照命令,红军在固始独立团和赤卫队配合下,分别从固始东南黎集和西南瓦庙集出发,在夜幕掩护下,沿史河、灌河向北直奔三河尖。经一夜急行军,红军于拂晓前在桥沟集地区集结。王宏坤前锋团在青泥滩消灭敌人一个连,俘虏80多人。在三河尖西南制高点大王庙坝头一带红军将四十五师凤鸣营全部消灭。

红军攻克三河尖后,打开了巨商富豪的粮库,开仓济贫。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共产党的政策,镇压了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和反动官吏,工农群众欢欣鼓舞,庆祝胜利。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三河尖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区苏维埃政权象雨后春笋般在淮河岸边建立。这一胜利使鄂豫皖根据地向北推进了几十公里,扩大至淮河两岸。红军在当地赤卫队的帮助下,将缴获的大批食盐、粮食等物资装上一百多只木船、竹排,沿着史河、灌河逆流而上,运往鄂豫皖苏区腹地。

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8月22日,刘邓大军三纵在-司令员的率领下,进抵淮河北岸黄岗寺,23日午后,解放军前卫团一营和炮兵连直插三河尖,在我军强烈炮火攻击下,敌四十六师全线溃败,我军胜利抢占三河尖东西两岸。部队征调百余只木船和一艘“民生号”轮船,抢渡淮河。23日午夜,三纵两万多人马和辎重从三河尖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

红军攻克三河尖战斗的青泥滩、大坝遗址尚存,三纵渡淮码头沿用至今。每年当地数万名青少年学生和党员干部在此举行各种活动,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遗址已成为固始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河尖镇:固始县辖乡。1950年建三河尖区,1961年设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37公里,东西北三面与安徽省接壤。面积73平方公里,人口3.1万。通公路。史河、泉河在乡北端汇入淮河,有望岗码头。辖建湾、三淮、黄营、王家楼、汤岗、蚌山、翁棚、黄寨、王棚、-、常岗、望岗、周营、韩井、万围、港口、谷营17个村委会。工业有柳条编织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会宁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会宁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会宁红军会师纪念地位于中国甘肃省中部的会宁县古城,它是历代为兵家必争的重地。

会师旧址的主要建筑有:始建于明洪武六年的红军会师楼及古城墙;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文庙大成殿以及-同志亲笔题名的三军会师纪念塔;-元帅亲笔题名的“会宁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红军长征将帅碑林等。

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会宁城,标志着万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胜利。当时,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1958年将西津楼改建为红军“会师楼”。

纪念地于1986年建造了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而在会宁县大墩梁和慢牛坡还修建有红军长征纪念碑,借以纪念那些在中国红军万里长征中英勇献身的壮士。

1996年,国务院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中宣部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国家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塘前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塘前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塘前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位于连城县塘前乡塘前村,年代为1934年。

简介:原为宝鉴堂,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约1433平方米,建筑面积642平方米。由门楼、天井、下厅、上厅及左右横屋等组成,布局呈对称分列,地面为三合土,整体结构保存较完整。 1934年7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经过塘前就住在宝鉴堂,屋内现完整保留“打倒帝国主义”“打土豪分田地”等红军标语。

2018年,塘前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塘前村:塘前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马骏烈士墓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马骏烈士墓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马骏烈士墓于1984和1987年分别被朝阳区和北京市政府列为重点烈士名墓及文物保护单位。95年,北京市和朝阳区先后投资200多万元,修缮烈士墓,并在朝阳区范围内捐款塑造了马骏半身铜像,最后建成了面积为200M2的仿古式建筑——马骏烈士纪念室,并按照设计方案逐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安排和设置了富有教育意义和时代气息的展出内容:马骏烈士的生平简介、事迹介绍、图片资料、马骏烈士的使用过的物品展示等,照片及真实实物均由马俊的家属提供。

马骏烈士墓位于日坛公园内。

民国十七年(1928年)因叛徒出卖,在北京被张作霖杀害。牺牲后葬于日坛公园内。1951年北京市政府隆重公祭并重修其墓。墓碑由郭沫若题书。1987年再次重修,墓碑改由邓颖超题写。同时马骏夫人杨秀蓉的遗骨移葬于东侧。墓为汉白玉石砌筑,台基四周环以白石护拦。近年朝阳区再次修整此墓,并建成青少年教育基地。

乘车路线

乘29路车到日坛公园站下车,或乘1、4、57、特1路到日坛路站下车向北

马骏 (1895-1928),字遹泉,号准台,曾用名马天安、张子良。回族。吉林省宁古塔(现黑龙江省宁安县)人。1903年进私塾读书,1906年转入清真学堂,1910年就读于江沿二等学校。1912年夏,入吉林省立一中。1915年8月,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同周恩来等同学组织和领导了学校的反帝-,抨击-的"二十一条",成为-的中坚力量。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沟村中央红军医院旧址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小沟村中央红军医院旧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小沟村中央红军医院旧址

时代:1936—1937年

地址:志丹县双河镇小沟村

保护范围:东至李良东家窑洞西侧,南至旧址本体外扩10米,西至旧址本体外扩50米,北至旧址本体外扩20米。

2018年,小沟村中央红军医院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双河镇:双河镇位于志丹县城南7.5公里处,北靠周河,南连永宁,西接旦八,东临安塞。全乡辖的17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2126户9636人(农业人口9415人)分布在周河两岸“一川两岭”289.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乡总土面积43.38万亩,其中现耕地56490亩,人均8亩(“三田”面积28245亩,人均3亩),林地面积10.4万亩(经济林57490亩,人均6亩),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周介甫烈士墓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周介甫烈士墓为炎陵县文物保护单位。

周介甫烈士墓位于中村瑶族乡中村村。周介甫(1903-1928),1903年10月生于中村一富户。1926年湖南农-动兴起,周介甫在周南学校创办贫民夜校,组织青年农民学文化、学政治、练武术、唱革命歌,9月当选为首届酃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参与领导全县农-动斗争。1928年3月,在中村分田运动中,他把家里保存的土地契约全部拿出来当众烧毁,以示革命到底的决心。5月突遭挨户团包围逮捕,在押往县城途中惨遭杀害,葬中村圩背。

中村村:中村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兴文红军岩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兴文红军岩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岩位于兴文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兴文石海“大漏斗”岩壁,距离兴文县县城26公里。

1935年2月6日,红军长征路过兴文县,红一军团后卫部队一个战士为逃避敌人抓捕,跳下悬崖牺牲,当地百姓一直将红军战士跳岩牺牲之处叫作“红军岩”。

1996年,兴文县人民政府、兴文县石林管理处在红军岩下修建了烈士墓,刻上墓碑,岩壁上凿上张爱萍将军题写的“红军岩”三个大字。大理石墓碑及记述这段历史的碑文分外醒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黄洋界红军挑粮小路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黄洋界红军挑粮小路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洋界上有三条狭小崎岖、盘山而上的山间小路在此连结:一条北经茅坪村,与江西省的永新县相连;一条西连大陇村,可抵湖南省的炎陵县,另一条则南接井冈山上的大小五井村,直达当年主力红军的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中心——茨坪。

在黄洋界保卫战期间,敌人主要沿着茅坪与大陇的小路向黄洋界进攻。

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1928年冬天,毛泽东和朱德与广大红军指战员一起就是走着这三条小路,将大量的粮食从宁冈挑上了井冈山茨坪和大小五井一带。

信息来源:中国·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盛垭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盛垭革命烈士墓为保康县文物保护单位。

盛垭革命烈士墓位于马良镇盛垭村老荒坡,年代为一九三一年。

2012年,保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良镇:保康县辖镇。1949年划入保康县辖,1951年为五区,1958年改超美公社,1975年划出店垭改马良公社,1984年建马良镇。位于县境东南部。面积235.5平方公里,人口2.6万。保(康)宜(昌)公路穿过境内。辖马良街、深溪河、松岗岭、阮家湾、匾洞河、宋家湾、双坪、朱家湾、八斗坪、孟家湾、陈家湾、南垭、鸡冠河、长岭湾、盛垭、榨溪、曾家垭、水斗、松树包、苏家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栏杆石——红军第四路游击队战斗地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栏杆石——红军第四路游击队战斗地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栏杆石——红军第四路游击队战斗地,位于长宁县双河镇铜罗村与珙县交界处的大山坡上。

1929年5月10日,四川红军第四路游击队攻下长宁硐底镇,将没收的财物分发给赶场的群众后,向珙县方向转移,于11日晨,行进到长宁县犁头乡铜罗村与珙县交界的栏杆石休整。

长宁县团务局局长陈子方得悉硐底被袭后,急调-中队尾追至栏杆石,并纠集附近民团进行围剿。红军游击队留少数队员煮早饭,其余在王泽嘉的率领下,奋起还击,激战一个多小时,击毙了-中队长秦德武,有的-负伤溃逃,创造了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例。战斗胜利结束后,红军游击队庚即转移。

双河镇:【基本情况】双河乡幅员面积 33.68 平方公里,辖 1 个居委会和 8 个行政村 65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14095 人。耕地面积为 9830 亩,其中田 5160 亩,土 4670 亩。乡境内三山两槽一坝,最高海拔 953.4 米,最低海拔 367 米,深丘、浅丘结合型地貌,为厚层泥块状岩夹薄层沙岩,土壤多呈中性偏碱性。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均气温 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沙坝红军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沙坝红军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沙坝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兴文县大坝苗族乡沙坝村,小地名柏杨坡,距离兴文县县城31公里。

1935年2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从大河至大坝,兵分两路前往云南扎西(今云南威信),其中一路是红一军团经大坝到建武,在撤离大坝时途径沙坝,沿途所经过的“大菩萨”、“五十二步”(皆为小地名)都是当年红军与敌激战处。当时红军后卫部队在柏杨坡遭四个民团大队和敌人一个正规连伏击,红军牺牲30余人。

1973年8月1日,为纪念这些英勇牺牲的红军先烈,由当时的沙坝公社战斗大队修建了沙坝红军纪念碑,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平方米。纪念碑碑高2米,宽1米,碑座为2米高天然石灰岩,碑后石窟内掩埋部份烈士遗骨。

沙坝村:沙坝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群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群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群位于宁化县淮土乡上街镇凤山村,年代为1934年。

简介:由红军街(凤山村24-30号、31-33号、23、34、39、3、17号等7处古民居)和五通庙、王宅、红军井、红军看病所等四处建筑构成。1931年至1934年期间,红十二军、红三军团第四师等多支部队驻扎在凤凰山今凤山村等地,不少红军伤病员在红军看病所疗伤。凤凰山红军街,明末清初始建,沿街两侧现存59栋土木结构传统建筑,建筑临街一面均设有店铺、作坊等,街面以卵石铺设,设排水沟。1929年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从江西入宁化,路经凤凰山并在此处安营扎寨。1934年中央红三军团第四师及驻宁化各部队1.4万多红军在此集结待命,10月初踏上两万五千里长征。

保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2018年,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淮土镇:宁化县辖乡。1958年建淮土公社,1959年并入禾口公社,1966年再置淮土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口3.3万。省道福五公路过境。辖淮阳、田背、寒谷、吴陂、禾坑、青平、隘门、周坑、孙坑、水东、赤岭、凤山、团结、桥头、大王、梨树、仕边、竹园、五星、礿下2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烟叶、茶叶、水果、油茶。乡镇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位于靖远县鹿鸣园戏台西侧,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主展厅500平方米,临时展厅300平方米,馆藏文物360余件。整个展厅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生动、真实的展示了红军靖远渡河战役和靖远起义等内容。

193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发布《宁夏战役计划》,指示红一、四方面军共同夺取宁夏,完成打通国际通道任务。为此,红四方面军决定第30军为渡黄河先遣军,并负责造船。10月14日,红30军造船部队进入靖远境内,在大芦子一带寻找树木,收集棉花、桐油、铁钉等造船材料。并在这里组织工匠造船,训练强渡战士,侦探渡河地点,造船地点选择在祖厉河畔的张家崖湾,这里便于隐蔽,距离黄河较近,可穿越山沟直达红嘴子、虎豹口等处渡口。造船地点附近是祖厉河,木船造成后即能下水进行试渡演练。

1936年10月23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抵达大芦子,向红30军下达渡河命令。当日夜晚,红30军第88师前卫263团在虎豹口下游的红嘴子渡口组织0,因遇浅滩受阻,未能成功。随后,红军战士抬着木船,夜行转移到虎豹口一带的村庄和梨树林里集结待命。24日,政委李先念、军长程世才等化装成当地人,带领第88师团以上干部和263团连排干部,沿黄河岸侦察渡河地点,确定从虎豹口渡河。当晚10时许,红30军将事先准备好的7条大船和15条小船运到渡口。渡河先锋-士于此集结待命。11时,程世才下达渡河命令。经过20多分钟的强渡,船接近对岸时,被敌人发现。为阻止红军渡河,蒋介石急调河西马步青骑5师在靖远境内的黄河北岸设立防线。第1旅马禄部驻守北湾线,旅部设在北湾。第2旅韩起禄部驻防中和堡及三角城,旅部设在三角城。红30军迅速用机枪、迫击炮掩护,渡河先锋连的战士成功登上对岸,摧毁了敌军的4座碉堡,歼敌1个连,缴获了一次可供五六十人摆渡的大木船两只,一排排长李国忠在炸毁敌人碉堡时壮烈牺牲。

25日凌晨,红30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击溃马步青部韩起禄河防部队,消灭虎豹口渡河守敌韩起禄部一连多敌人。红30军263团渡河成功,控制了渡口,保证了大部队的顺利过河。消息传来,全军振奋。但由于国民党部队关麟征第25师突然开抵靖远,军情出现逆转,负责监视靖远县城国民党驻军并看守渡口的红5军被迫放弃虎豹口渡口,将船只运到下游的三角城渡口,是夜,红30军89师全部渡过黄河。随后,红5军、9军和方面军直属机关也于10月30日前全部渡过黄河。

2011年12月,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