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鲁生烈士墓(精彩20篇)

我们徒步来到烈士陵园给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抛头、洒热血英勇献身的先烈们扫墓,沉痛悼念英雄们,表达我们对先烈们诚挚的敬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鲁生烈士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浏览

3914

文章

232

篇1:陆龙飞烈士墓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龙飞烈士墓为金山区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陆龙飞,又名龙春,1907年生于金山区枫泾镇长安村。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受党委派,回到家乡开展农民运动。与共同任教的中共党员袁世钊一起白天上课教书,晚上走村串户,宣传反封建反恶霸的革命道理,发起农民成立农民协会。1927年秋,中共江苏省委派陈云同志回家乡青浦。陆龙飞、袁士钊很快与陈云取得联系,同青浦小蒸革命力量汇合在一起,组建农民革命军,陆龙飞任枫泾农民革命军指挥。1928年1月11日晚,他与其他同志一起发动了震惊江浙五省的“枫泾暴-动”,并以“中国共产党江苏省松江县第一独立支队”的名义处决了当地民愤较大的7名恶霸地主,焚烧了他们的田单、契据、债券、并将没收的大米、银元分给贫民。1月12日清晨,农民暴-动的消息不胫而走,广大贫苦农民奔走相告,到处赞扬农民军的声威,“共产党,扒平工,财主人,泪汪汪,一夜杀掉七只狼”的歌谣,也随之传遍枫泾周围和邻县农村。1月19日临晨,农民军被国民党军队突袭包围,陆龙飞率领同志们与敌人展开激战,并掩护同志们突围,最后因弹尽力竭而被捕。在狱中他坚持斗争,表现出了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1928年1月26日下午,陆龙飞同志在枫泾文昌阁英勇就义。

地址:枫泾镇西三里塘西北

电话:57353488

陆龙飞(1906-1928),生于枫泾镇长安村。一九二五年在松江二中求学时,受著名共产党人侯绍裘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受党组织派遣,他以教员身份作掩护,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斗争。他与袁世钊等一起建立了中共枫泾独立支部,并组织贫苦农民,成立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数千人,一时成为浦南革命活动的中心。党的“八·七"会议后,与青浦的革命力量汇合在一起,建立了农民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张玉清和朱成之烈士墓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张玉清朱成之烈士墓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玉清和朱成之烈士墓在沐川县烈士陵园,沐川县烈士陵园建于1989年,坐落在沐川县城西南狮子山,占地14.5亩。

1935年1月,原中共嘉定中心县委委员赵启民(分管-)化名张啸涛直接领导马边河一带的农-动。2月23日,凤村乡天宝山的农民首先举行武装暴-动-。暴-动-失败后,工作转移到高笋,同党员朱成之、钟复兴、张玉清等加紧发动群众,组织工农武装,建立“川南工农革命委员会”和“四川第四路红军游击队革命军事委员会”两个机构,并打制大刀长矛,绣制举义红旗,拟抄标语布告。5月10日,一百多人的暴-动-队伍兵分两路出击预定的目标,打击了恶霸地主,占领了乡公所,但遭到敌人的武装镇压。暴-动-失败后,张玉清在外躲避回家时,被国民党乡长开-打成重伤后离开人世;朱成之被捕送往屏山关押,不屈不挠,死于监狱。1988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张玉清和朱成之同志为革命烈士,1989年迁葬于沐川县烈士陵园。

1988年12月,沐川县民政局命名为县历史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四川省民政厅批准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刘立平烈士墓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立平烈士墓位于乐山市市中区明月烈士陵墓中。明月烈士陵墓于1982年建于乐山城区牛咡桥附近,1999年迁移至乐山市中区九峰镇明月村境内,占地3亩,2000年,将分散在全区范围内的烈士墓碑集中搬迁至此,包括刘立平在内的革命烈士墓碑44座(其中23座为无名烈士)。

刘立平,乐山市市中区演武街人,生于1915年2月。1937年9月参加成都“星芒社”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38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因形势恶化,疏散回乐山工作,失去组织关系。1942年冬,去成都找党组织关系时被逮捕。1943年初被送往重庆五云山“战时青年训导团”受训。在狱中与进步青年坚持斗争。同年秋,敌人强迫受训人员举手同意“--宣言”时,拒不举手,并继续传阅革命书刊,同敌人作斗争。1944年冬,经保释出狱。1949年10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与难友分析时局,共同对敌人作斗争。于1949年11月17日在乐山城区较场坝新码头壮烈牺牲,临刑时高呼“共产党万岁”。

1984年7月16日,乐山地委组织部批复,恢复他的党籍,党龄从1938年秋算起。1986年3月28日,四川省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2010年9月,乐山市中区对明月烈士陵墓进行修缮改造,新建石刻浮雕壁画,青石板地面铺装以及绿化,无保护级别和利用级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杨兆成烈士墓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杨兆成烈士墓为安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杨兆成烈士墓位于怀宁县月山镇广村村,年代为1926年。

2012年10月23日,杨兆成烈士墓被公布为安庆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月山镇:月山镇位于安庆市北郊,毗邻安庆市宜秀区,距安庆市区18公里,距离怀宁新县城16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6°45′,北纬30°31′。面积70.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0公顷,其中水田722.4公顷。森林覆盖面2333公顷,水面53公顷。 月山镇得名镇内月形山,后简称月山。位于月山的风景山区莫过于奇隆村的禅庵山上禅庵寺,其山下的居民也是朴素无比,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陈赞贤烈士墓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陈赞贤烈士墓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赞贤烈士是南康东山陀圳(今金鸡镇陀圳村)人。是中国共产党赣南和南康县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是我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赣南工人运动的领袖。民国16年(1927年)3月6日晚,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身中18弹。武汉、南昌等地举行追悼会,4月3日赣州各界在卫府广场举行追悼大会,会后近万群众举行送殡仪式,由工人纠察队扶灵返乡,安葬在今金鸡镇坪岭村蓝田渡。墓坐东朝西,青砖砌筑,高2米,宽3.6米,占地面积约15平方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彭金华、彭荣华烈士墓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彭金华彭荣华烈士墓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彭金华、彭荣华烈士墓,坐落在湘潭县乌石镇彭德怀同志故居右侧100米许的小山之上。墓坪宽约200平方米。墓体总高4.1米。其中,基座长1.6米,宽1.2米,高0.9米。碑名略呈方形,高2米。顶呈棱形。碑外有护栏,长3.2米,宽2.9米。1983年7月南0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志题写墓名:“彭金华、彭荣华烈士之墓”。碑背镌刻《碑记》:“彭金华、彭荣华同志系彭德怀同志胞弟。金华同志生于1900年10月22日。1937年10月赴延安抗大学习,并加入中国0。次年回乡建立彭家围子党支部,任支部书记。荣华同志生于1903年12月12日。1938年入党,与金华等同志一起积极进行革命活动。1940年,-反动派指使潭株警备司令部,伙同湘潭县政府及地方恶霸带领枪兵三十余人,于十月四日凌晨到彭家围子搜捕,荣华同志当场被枪杀。金华同志被抓走,七天后被秘密杀害于易家湾凤形山。当时即合葬于此,一九七九年十月重修此墓,一九八三年七月0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志为两位烈士墓碑题字。一九八九年三月,湘潭县人民政府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菊花台抗日九烈士墓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南京中华门外菊花台上有抗日烈士墓。墓园坐落在台的正南坡,墓丘面南,9座墓排成一字,似摺扇形,每座墓丘均以混凝土浇筑,平均长2.65米,宽1.85米,略为高出地面。这里松柏长青,象征着烈士们坚贞的爱国情操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为后人所景仰。各墓均书刻墓主人的职衔和姓名,这九位抗日烈士的名字是:中国驻马拉总领事馆总领事杨光泩、领事莫介恩、领事朱少屏、主事卢秉枢、随习领事萧东明、随习领事衔领事杨庆寿、随习领事姚竹修、甲种学习员王恭玮,以及驻山打根领事馆领事卓还来。他们都是原国民政府派驻菲律宾的外交人员。

1941年12月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偷袭珍珠港,第二天便出动飞机向菲律宾进攻。很快在南吕宋、中吕宋登陆,马尼拉市陷入包围之中。1942年1月2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了马尼拉,随即对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人员,进行“共存共荣”的宣传,展开了诱降和逼降活动,要中国驻菲使节“改弦易辙”,承认汪伪政权,一同效忠日本天皇。日方这种无理要求,当即遭到领事馆全体人员的拒绝。随后日本宪兵悍然逮捕了杨光洼、奠介恩、朱少屏、姚竹修、萧东明、杨庆寿、卢秉枢、王恭玮8人,将他们扣押在菲律宾大学美术系院内。两个月后,他们被移送到圣地亚哥监狱,在那里日本侵略者继续胁迫他们,还企图通过他们向当地华侨0-巨款,当这些无理要求都被拒绝之后,便对他们施用种种酷刑。但他们坚贞不屈,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日寇终于在1942年4月17日,残酷地将他们秘密杀害于马尼拉郊外的义山,1945年7月6日卓还来则被日寇秘密杀害于山打根机场。

九烈士异域献身,忠骸于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7月7日运回国内。南京各界人士集议,为了表彰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驻菲律宾总领事馆外交人员的爱国行动,决定在菊花台安葬九位烈士。当地人民群众李如华、陈嘉银等自愿将私有的17.64亩土地,无偿捐献出来,作为烈士茔地。同年9月3日,南京人民举行了公祭安葬仪式,将菊花台改为“忠烈公园”,现在称为“九烈士墓园”。

“九烈士墓园”在1972年曾遭到严重破坏,墓身和墓碑被炸毁。1982年根据江苏省副省长吴贻芳提案,经江苏省暨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拨出专款,由雨花台区人民政府进行修整,恢复原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张涤痴烈士墓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张涤痴烈士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张涤痴烈士墓,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新店镇永红村。

张涤痴(1885--1930),又名张渺,威远县永民乡人。毕业于四川陆军测绘学校,参加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6年经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受党组织安排回到威远,在县内以周绍基、傅品三两家为联络点开展革命活动,先后建立起农协会、青年益民社、妇联会、店员工会、船员工会等党的外围组织,积极发展党员,壮大革命力量。1928年经省委批准,成立中共威远县委,张涤痴任第一任县委书记,领导人民开展抗租抗捐斗争。1929年2月,二十四军军部派员来威远坐镇收款,以“抗交军粮”罪名逮捕张涤痴,激起群愤。各界团体上千人举行--,省参议员胡素民先生出面调停,县知事公署被迫答应张涤痴提出的取消粮税要求,并释放张涤痴,抗捐斗争取得全胜。1930年7月张涤痴策划“荣威暴-动”,因泄密被捕,10月5日上午被国民党枪杀于荣县,牺牲时四十五岁。

张涤痴烈士墓坐北朝南,冢为椭圆形,高1.3米,墓台用三层条石砌成弧形,前立石碑,上刻“永垂不朽”及墓主生平事迹。具有较高的革命纪念价值和文物价值。

信息来源:县史志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太丘战斗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太丘战斗革命烈士墓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太丘战斗革命烈士墓位于永城市太丘镇。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李弥兵团残部9辆坦克及数万军队突围到太丘一带,被豫皖苏地方武装包围。豫皖苏三分区六团二营和太丘区队在华北六分区部队的配合下,共围歼李弥兵团残敌10000余人。

太丘战斗革命烈士墓位于太丘镇太丘中学院内。有水泥粉刷外表的拱券形墓冢一座,烈士纪念碑一通,坐西朝东。碑文记载了从淮海战场上溃逃的残敌一二五师在太丘附近几个村庄被豫皖苏三分区六团二营和太丘区队围歼的经过,并纪念豫皖苏三分区六团二营连长李春堂、战士宋慎田等30余烈士。

1990年永城县人民政府拨款立碑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三棵榆树镇沿江村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三棵榆树镇沿江村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县三棵榆树镇沿江村东部公路旁边,距村中心1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三棵榆树村7.5公里。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300平方米,1946年10月形成,2003年7月整修。

1946年10月,按照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的指挥,国民党军沿沈阳、抚顺、新宾一线进犯通化。10月中旬,国民党五十二军一九五师攻占新宾以后,继续向通化进犯。10月19日,其进占新宾旺清门。我东北民主联军三纵队七师二十团、二十一团趁敌立足未稳,于当夜向敌发起攻击,在新宾县旺清门和通化县英额布区三棵榆树村下排屯一带,与进犯的国民党五十二军一九五师五八四团二营展开激战,一举击溃来犯之敌。通化县三棵榆树镇沿江村革命烈士墓安葬着此次战斗中牺牲的李成才、吴志安、毛功勋、贾福余等6名战士。

1946年10月形成,利用于1968年12月,遗址得到保护和利用。(中共通化县委党校提供)

沿江村:沿江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官庄烈士墓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官庄烈士墓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官庄烈士墓位于安庆市潜山市官庄镇,年代为现代。

2019年,官庄烈士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官庄镇:官庄镇地处潜山县东北角,位于桐、岳、潜、舒四县交界处,北靠合肥,东临巢湖,南接安庆,西望武汉,与安庆机场和安庆客货码头相距80公里,到沪蓉高速和京九铁路仅60公里。全镇总面积187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355个村民组,8535户,32800余人口。对外到舒城、桐城均有公路通车,内部村村通车,主干道均为沥青油路面,交通较为方便。境内有移动、联通基站各3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江坊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江坊革命烈士墓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江坊革命烈士墓位于清流县长校镇江坊村村口省道S204线和进村公路交叉路口。江坊革命烈士墓是为纪念该乡邹银荣烈士而建。

邹银荣,女,清流县堡里乡(现长校镇)人。1904年出生,1929年参加红军,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地方坚持斗争。1935年5月在执行任务中因叛徒出卖被捕,尔后被敌杀害于江坊村。1974年1月,当地人民政府为缅怀英烈、教育后人而修建了该烈士墓。江坊革命烈士墓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墓侧刻有两副楹联,内侧联为“继承遗志,革命到底”,外侧联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人民英雄万古长青”。墓碑正中题有“邹银荣烈士墓”字样。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江坊村:江坊村地处长校镇3公里处,南邻连城四堡乡,北邻长校村,耕地面积2946亩,林地面积13136亩。全村25个村民小组,由-坊主村和新江坊片区组成。2012年全村898户,人口3412人,属全县最大行政村,全村以江姓为主。江坊村始祖入闽于唐僖宗,年代在105世至106世期间,时任南建州刺史,宋赠诰命官人,生于唐文宗太和丁未元年(公元827年)。僖宗乾符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吴敦仁烈士墓和纪念碑

全文共 1969 字

+ 加入清单

吴敦仁烈士墓纪念碑为泉港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吴敦仁烈士墓和纪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林角村。

吴敦仁,生于1906年,涂岭林角村人。1921年秋,考入集美学校师范部,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1926年2月,参加共产党员王德彰、吴国珍领导的由多位进步学生组成的“集美同学回乡宣传队”,到惠安城关及山腰、坝头、大前黄、割山和涂岭等区乡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0月,随中共厦门特支、共青团厦门干事会和厦门大学党支部指派的王德彰、柯联定、吴国珍等人,回到惠安,筹备迎接国民革命军光复惠安。11月25日,北伐军进入惠安城,他和同志们一起举行军民祝捷联欢大会,组织演讲、--、演文明戏活动,反对--污史、土豪劣绅和封建会道门,开展减租减债运动。

1926年1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惠安县第一个支部——惠安支部的一名党员。1927年中共惠安县临时县委成立,任学生支部负责人。这个时期国共合作,他担任由共产党协助成立的国民党惠安县临时党部的组织干事,又担任县联合会执委,负责宣传股工作。还以县学生联合会的名义,和苏克明等8位同志在县政府机关组成钱粮监督委员会,对征收农民钱粮实行监督,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1927年4月“四一二”--政变后,他转移到惠安县北部涂岭农村,在鼎新小学担任教员,以教师职业为掩护,坚持开展农-动。4月下旬,与受中共闽南部委的指派前来惠安工作的共产党员施岑侬、许彩英接上关系,在涂岭组织发展“互助团”,会员有60人,并以互助团成员为骨干,创办农民政治训练班、农民夜校,向农民宣传革命思想,把穷苦的农民群众团结起来。7月14日,正式成立涂岭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农会会员和学生1000多人参加在林角埔召开的成立大会,施岑侬和吴敦仁在会上讲话。1927年8月中共惠安特别支部在涂岭成立,他任林角支部书记。涂岭农-动扩展到晋(江)、惠(安)、仙(游)3县交界三坪山区13个基点村,农会会员1200余人,农民自卫军500多人-,其中常备队21人。农会和农民自卫军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捐斗争,先后3次击退惠安、泉州国民党“田亩捐”局长带领的征税军队以及林寿国海军陆战队摧捐军队的进攻。12月1日,涂岭农民自卫军近千人编为2个营13个连队,更名为惠安工农革命军。1月16日,国民党海军陆战队杨献秋营300多人,从仙游园庄插进涂岭西部山区,妄图摧毁工农革命军。他和吴国珍、陈冬水等人得悉后,部署工农革命军在泗洲村溪谷间将敌军三面合围,经过2个多小时激战,大获全胜,毙敌30多人,俘敌70多人,缴获--械200多支,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1929年10月,他与中共惠安县委委员陈平山等恢复发展农民协会,坚持革命斗争。1930年6月,任涂岭区委负责人。7月6日,在中共惠安县委领导下,他和蓝飞鹤、吴国珍、陈兴桂、陈冬水等人,发动路口、涂岭、菱溪和“十八乡”的三朱、前烧等村近千名农民,联合开展武装反抗股匪汪汉民(柴水)征收烟苗捐的“抗捐拒匪”斗争,取得了胜利。7月,他任中共惠安县委委员,加紧开展武装暴-动-准备工作。

1930年9月15日,正要举行武装暴-动-时,突然发现惠西蓝田股匪汪云龙带着二三十人-队窜入涂岭乡绅章寿卿家中,他同中共泉州特委军委书记、惠安红军总指挥、红一团团长兼政委陈平山一起,到章寿卿家中向股匪阐明共产党的主张,化阻力为助力,并以防意外,留在章家牵制股匪。陈平山率领第一团500多名战士进攻地主武装据点惠枫车站,因久攻不下,暴-动-失利。

惠安暴-动-失败后,国民党-派派出大批--民团,疯狂地“围剿”革命势力。他临危不惧,仍坚持党的工作。他和陈平山、吴国珍、陈冬水等对涂岭区委进行了整顿,并迅速在涂岭、驿坂、樟脚、陈田等地建立党支部和农会组织,大力开辟涂岭至三坪山区的游击活动区,坚持开展反抗国民党-政府征捐派税的斗争。一时间,使北起枫亭、园庄,南至驿坂,西至三坪纵贯30里地带一度成为武装游击“赤化区”。

1930年12月26日,吴敦仁外出活动后于傍晚回到家里。8时许,他正躺在楼下卧室里的床上看书,突然受到潜伏在窗外的被地主恶霸收买的匪徒的-击,胸部和肩胛多处中弹,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24岁。

2001年12月,泉港区人民政府将吴敦仁烈士纪念碑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洛江区委党史研究室

涂岭镇:涂岭镇地处泉港区西南部,与惠安、洛江、仙游三县区交接。全镇总面积157平方公里,占泉港区陆地面积的一半,下辖21个行政村、1个社区,人口5万多人。镇党委下辖39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总支部2个,党支部19个,社区党支部1个,直属单位17个,党员1524人。涂岭镇民风淳朴,辖区内秩序井然,社会安定稳定。涂岭籍在外工商企业和政界人士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不乏实力雄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廖玉璧烈士墓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廖玉璧烈士墓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廖玉璧烈士墓(岳池县)

廖玉璧烈士墓坐落在岳池中和镇官山坡上。前临滚滚渠江,后倚烈士故园太阳坪。坟墓高约2米,宽3米,长7米,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墓地周围是石砌栏干,栏外松柏长青,郁郁葱葱;栏内奇花异草,清香四溢。正中墓碑,高约3米,宽约7米,石料砌成,水泥抹面,细腻平滑。碑石正面左起为“廖玉璧烈士殉难五十周年及陈联诗同志病逝二十五周年纪念”撰文,正中雕刻着隶书大字:“廖玉璧烈士、陈联诗同志之墓”,右边开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1982年发给的烈士证明书及墓序全文。背面刻有烈士亲属名字。此墓原建于烈士家乡——太阳坪,1982年重庆市文联和岳池县人民政府将烈士忠骨移至现在墓地,重新竖碑建墓,并将其爱人陈联诗同志的骨灰合冢安葬,以慰忠魂。

保护范围:现围墙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李一之烈士墓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李一之烈士墓坐落在东莞市高埗镇上江城村村头东江河畔。

李一之(1904—1940),又名柏根,东莞市高埗镇上江城村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在学期间曾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春回家乡创立东圃小学,培养革命人才。

1938年5月,李一之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中校、作战科长兼游击基干大队长,出色完成了中共党组织交给的秘密任务,为粉碎顽固派企图消灭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的阴谋作出了重要贡献。1940年12月12日拂晓,他在东莞水乡秘密开展抗日活动时,不幸被日军逮捕,身上被连刺十几刀,宁死不屈,壮烈牺牲。

东莞市人民政府于1986年12月在上江城东江大堤旁边修建李一之烈士墓,并为烈士立碑。2004年12月,高埗镇政府因改造堤坝达标工程,把李一之烈士墓移至上江城村骨灰楼旁。新墓碑为锥型体,高2米多,正中用瓷片镶嵌烈士遗像,遗像下方刻有“李一之烈士墓”六个红漆字,墓碑底座正面刻着烈士生平事迹。新墓址紧靠河涌边,周围地势开阔平坦。(《高埗镇志》部黄佐邦)

上江城村:上江城村位于高埗镇最南端,隔东江南支流与东城相望,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莞潢路穿村而过,市政规划建设的跨东江梨川大桥更将上江城与市区连成一体,仅一桥之隔,为村十年规划“推进三旧改造,发展高层次第三产业,打造宜商宜居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增添强大动力,创造难得机遇。村辖区面积1.57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2273人,新莞人1.87万余人,7个村民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太平天国烈士墓

全文共 1233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天国烈士墓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天国烈士墓,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高桥镇屯粮巷村。于1945年开始修建,纪念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牺牲的先烈。

六百平方米的花岗石平台上,周围环以石栏,中央矗立着黑石墓碑,碑之两旁立石柱,上置盖顶(石制屋顶),颇似古代墓葬前的石阙。碑上刻"太平天国烈土墓",碑阴有记:"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历史条件下,太平天国除了担负起反对封建势力的任务外,更担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任务。太平天国的英雄们,为了完成历史所赋予他的革命任务,曾作了英勇的斗争。他们的战绩是辉煌的。1862年忠王李秀成胜利进军上海,在这里有力地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牺牲在这一次反侵略战争中的太平天国英雄们永垂不朽!"这是一九五四年修建时所撰。

碑后是墓台,呈椭圆状。墓地上种着松柏和常绿树木,充满了庄严、静穆的气氛。

一百多年前的高桥之战,壮烈牺牲的太平军战士的尸体都移到屯粮巷,来不及埋葬,后来农民们用土掩盖,堆成一座狭长的坟,当地人都唤作"长坟"。清兵和外国侵略军在高桥残酷烧杀,使这一带人民十分痛恨,从而益发增加对太平军的怀念。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每到清明节,总有人带了酒菜来供祭,还要烧锡箔。直到光绪十六年(1890),来的人太多了,受到官府注意,才下令禁止。此后,土坟有损坏,也没人敢修,以致杂草丛生,成为荒冢。

解放后,为纪念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一百周年,上海市文管会于1954年修复太平天国烈士墓,并建立石碑。1959年,将此墓列为上海市甲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革"中,墓碑遭到破坏。至1985年又进行重建,墓地亦扩大一倍,东西41米、南北11米,保护范围为墓地周围50米。

太平军三次攻打上海:

第一次,1860年6月,太平军进军苏常,并一举攻克苏州,成立苏福省。李秀成部继续东进上海县城,因英法联军助清军守城,数日未克,后由于嘉兴告急撤出战斗。

第二次,1862年1月,李秀成部第二次进攻上海,由杭州北上在今奉贤、南汇、川沙一带与由苏州经嘉定、青浦、宝山直逼上海县城的逢天义刘肇均等部呈南北夹击之势,上海官绅在洋泾浜设立会防公所(又称“上海会防局”),与英法联军共同会防。而且李鸿章率新组建的淮军6500余人,由安庆舶运登陆上海参战。淮军的第一次亮相就是在上海,导致太平军节节败退。

第三次,1862年5月,李秀成集结精锐部队试图-,由昆山太仓一线推进并一度攻占松江府城,但此时湘军水师已在天京城下,天王洪秀全几次诏催李秀成率军回援,至年底太平军全部撤至昆山。

屯粮巷村:屯粮巷村位于高桥镇中心偏北,是一个建制比较完整的自然村。“屯粮巷”的得名,源于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在此地囤积粮食。全村辖区面积0.7平方公里,有村民小组6个,全村总户数880户,总人数 2454人,其中农业人口 306人,非农业人口2148人,外加外来人口2934人,全村总居住人数达到 5388人。全村耕地面积348.86亩。2000年以来,屯粮巷村在高桥镇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柳南乡张家村烈士墓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柳南乡张家村烈士墓,位于柳河县柳南乡张家村村南约100米处,建筑占地面积1740平方米,保护范围

面积1740平方米。

2009年10月,由乡政府和民政局共同出资修建。新建成的墓地在原有的基础上,新修建了围墙,并重新绿化了墓地,墓地内分上下层二个区域,上面为铺设的9级水泥台阶、一座纪念碑和二座烈士坟墓,下面为面积约700平方米的小型广场。墓内安葬着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在行军途中,遇到国民党飞机扫射,2名东北民主联军战士牺牲,后被当地群众葬于柳南乡张家村。

信息来源:柳河县委党校

柳南乡:柳南乡全乡面积为150.6平方公里,2000年全乡有3003户,共有人口12165人,其中男6394人,女5711人,劳动力6211人,现有土地面积36809亩,其中旱田31271亩,水田3080亩,森林面积138750亩,覆盖率为60%。全乡有果园7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3200亩,发展烤烟800亩,人参一万帘。全乡粮食总产量达144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赖水金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赖水金革命烈士墓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赖水金革命烈士墓位于明溪县城关乡坪埠村谢厝湾自然村县气象局北30米。

赖水金,男,汉族,福建归化(今明溪县)人,1882年出生于贫农家庭。1930年春,红4军到归化县,积极配合红军宣传队开展群众工作,得到教育和锻炼。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红军部队筹粮筹款,发动工农组织工会、农会。1931年7月,归化县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此后,他继蔡福钦之后担任县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1932年春,调任归化县苏维埃政府东南办事处主任,积极带领广大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1933年7月,配合红军东方军作战,收复县城。1934年1月,当选为归化县苏维埃政府土地部长。同年6月,任中共归化县委副书记,在他带领下,全县分田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军对苏区干部和群众进行--。赖水金与中共归化县委、归化县苏维埃政府机关人员和游击队就地坚持游击斗争。同年,由于叛徒告密,赖水金不幸被捕。当年秋,赖水金在县城东门外(今农科所后山)被国民党当局秘密处决,时年52岁。

新中国成立后,明溪县人民政府追认他为烈士,并修建了赖水金烈士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005年9月,中共明溪县委宣传部,明溪县城关乡党委、政府对赖水金烈士墓进行重修,以供后人瞻仰。重修后的烈士墓坐东朝西,水泥砖砌,大理石墓碑高2米,宽0.85米,墓坪宽8米、深6米,墓坪大理石碎片铺设,墓右侧有一大理石碑记载赖水金烈士简介。墓造型简洁大方庄严肃穆。

赖水金革命烈士墓于1995年11月被中共明溪县委、明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明溪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坪埠村:坪埠村地处县城北郊,距县城2公里,属明溪县老区基点村之一。全村共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734户2497人,外出务工经商520人,其0国160人;土地总面积14162亩,其中耕地面积2190亩、林地面积7276亩,果园面积130亩,烟叶种植面积630亩、收购1676担。 重点建设项目有坪埠新村建设和坪埠东路、实验小学迁建2项服务县“五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安口镇烈士墓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安口镇烈士墓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安口镇烈士墓,位于柳河县安口镇安口村西山,距乡村公路300米。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保护面积300平方米。烈士墓四周无围墙、无纪念碑,四边是玉米地,无人管理,荒草丛生。

这处是烈士墓1965年迁建的,有16座坟墓,有苍松围绕,墓园内没有立碑。墓园内安葬着1945年时任区政府的谭区长和6名区干部,还有9名四保临江时牺牲的无名东北民主联军战士。

安口镇烈士墓是镇里的党史教育基地。

安口村:安口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三棵榆树镇依木树村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三棵榆树镇依木树村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县三棵榆树镇依木树村东部,距村中心1.5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三棵榆树村4.5公里。占地面积3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30平方米。

1946年10月19日夜,我东北民主联军三纵七师二十团在新宾县旺清门孤角山和通化县英额布区三棵榆树村下排屯一带,与进犯的国民党五十二军一九五师五八四团二营展开激战,一举击溃来犯之敌。通化县三棵榆树镇依木树村革命烈士墓安葬着此次战斗中牺牲的罗兴、黄军士2名解放军同志。

形成于1947年3月,利用于1968年7月。遗址得到保护和利用。(中共通化县委党校提供)

依木树村:依木树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