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鸡的饲养环境和饲养方法精彩4篇

鹌鹑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动物,那么大家知道如何饲养鹌鹑吗?接下来这篇指南将告诉你答案。

浏览

1445

文章

4

篇1:饲养巴西龟的方法 巴西龟需要什么样的饲养环境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巴西龟的饲养方法为寻找合适的养殖环境、进行饲喂管理以及定期换水;饲养环境包括要选择适宜的容器、布置合适的晒台和灯具、还要保持良好的水质和温度。巴西龟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陆龟,被广泛饲养为宠物。它们通常生活在河流、湖泊、沼泽和草地等环境中,是非常适合家庭饲养的龟类。

1

巴西龟需要舒适的饲养盒,以确保能够休息、活动和进食,可以选择玻璃缸或水族箱作为器皿。对于幼龟而言饲养盒应该更小,因为要更小的空间来活动。要包含水池、沙滩和一些树枝或岩石,以便在日常活动中找到不同的环境和活动。此外,应该保持清洁和卫生,经常更换清洁水和去除粪便。由于是杂食性动物,所以能食用蔬菜、水果、虫子和小型哺乳动物。在饮食中,尽量避免给予过多的高脂肪食品和肉类,正确的饮食有益于健康和预防龟壳软化病。

2

巴西龟需要充足的日光和温暖的环境来保持健康,良好阳光照射的窗户或者是日光灯都能提供光照和温暖。另外,需要温暖的区域来充分进行消化,要保持在28-30℃之间。热源设备、加热灯或底部加热器能有个温暖的环境,龟壳是它最重要的器官要保持干燥和清洁。当在水中游泳时,水会渗透到龟壳的裂缝中导致软化病的发生。因此,在进食和游泳之前要确保龟壳的干燥和清洁,以便预防发生。

3

它们需要安全的环境避免受到外来的干扰或伤害,在周围设置防护设备避免逃跑或被其他宠物攻击。同时禁止人为破坏,以创造安全和稳定的环境。这是非常适合家庭饲养的宠物,但是在养之前要了解基本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环颈鹦鹉的饲养方法 环颈鹦鹉的生存环境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环颈鹦鹉饲养方法环颈鹦鹉的生存环境

环颈鹦鹉的饲养方法

绝大部分的鹦鹉寿命都很长,环颈鹦鹉也不例外,饲养的好环颈鹦鹉寿命可达30年左右。在野外环颈鹦鹉喜欢栖息在各种森林和各种型态的开阔乡村地区、刺丛平原区、干燥的森林地区、开阔的次要林区、草原等地区。

在亚洲它们栖息在海拔1600m以下的地区,在非洲则是在2000m以下,时常出现于农耕区、市郊区、公园、花园、甚至城市中的公共场所;有时候会前往果园和咖啡园觅食,在许多地区均被当成农业害鸟。但在昆虫旺盛的季节环颈鹦鹉又是农民们的好帮手。环颈鹦鹉能很快的适应新环境,喜爱沐浴,啃咬力强,提供玩具与树枝等供它们啃咬。

环颈鹦鹉的生命力比较强,对周遭的变化不会显得太敏感,因此饲养这种鹦鹉还是比较简单的。环颈鹦鹉的说话能力不如同类的大型鹦鹉,但饲养一岁左右便会开始模仿声音与说话了。

环颈鹦鹉食物上不要只喂食单一种子饲料,鹦鹉主要以种子、坚果、浆果、植物嫩芽、花朵以及花蜜等为食;偶尔会前往农耕区的果园和谷类作物田中觅食,造成稻米相当程度的损坏。

环颈鹦鹉的生存环境

环颈鹦鹉(月轮)是常见中型鹦鹉,一般在鸟店看到的绿色月轮成鸟都是来自野外的野生鸟,一般鸟店都会将一大群关在一起,黄、蓝、白色则是较常见的变种,环颈鹦鹉的变种非常多,在野外的变种已不少,然而在人工养殖经基因改造后变种更多,各种颜色的变种价格也都不尽相同,但市面上少见的变种不多,一些珍奇的变种价格往往十分地高,饲养容易,幼鸟也常见,是入门者可考虑的选择之一,鹦鹉养殖业中数量很多,野外数量也不少,分布的面积非常广阔,环颈鹦鹉是十分普遍的种类,有4种亚种。

饲养环颈鹦鹉并不困难,生命力强且对周遭变化不会太敏感,能很快的适应新环境,喜爱沐浴,啃咬力强,提供玩具与树枝等供它们啃咬,食物上不要只喂食单一种子饲料,各种蔬菜水果、核果、混合种子等各种食物应该都在日常生活中供应;公母鸟外表有明显差异,能轻易判断,在2至3岁时公鸟的颈部会出现一圈明显的环状颈圈,母鸟则无,说话能力虽然不像大型鹦鹉来的清晰,但许多手养鸟在一岁时或更早会开始模仿声音与说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鬃狮蜥饲养方法及环境布置

全文共 1630 字

+ 加入清单

鬃狮蜥(详情介绍)

鬃狮蜥是比较合适新手饲养的品种,鬃狮蜥对环境的要求及对食物的选择上也并不复杂,但是鬃狮蜥毕竟是比较大型的蜥蜴品种,所以需要一个比较大的饲养环境,这里我们要说的是环境的布置方法及喂食。

一、鬃狮蜥饲养方法之环境布置

因为鬃狮蜥最大可以达到60厘米以上的长度,因此成体饲养箱最好大一些,至少要有80厘米以上的长度,能达到120*60*45(长宽高,单位:厘米)的长度是饲养一对成体最好的选择。幼体则可以选择适合体型大小的小一些的饲养箱,不需要这么大。因为鬃狮蜥是地栖的沙漠蜥蜴,所以饲养箱的宽广程度要比高度更重要。饲养鬃狮蜥垫材可以选用爬虫沙和报纸,我个人并不推荐使用树皮或者所谓的钙沙,因为树皮很可能会因误食造成肠道堵塞或者划伤,而所谓的钙沙并没有实验数据证明确实有效并且可能造成消化道内的酸碱度异常而导致消化问题。而幼体的最好选择是纸巾,加上一些沉木和岩块就可以布置出一个非常有味道的环境。

水盆并不是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因为他们主要是从食物中获得水分,但是我建议放一个水盆在饲养箱中,如果不能提供,则需要每2天在环境中喷水提供给他们补充水分。温度设定上白天热点区域可以靠加热灯或者陶瓷加热器加热到35~40摄氏度,阴凉区域最好在25度左右。夜间可以整体降温到25度左右。幼体则最好把温度全天稳定在26~28度左右比较安全。我的经验雄性鬃狮蜥最好要分开饲养,因为鬃狮蜥是领地性和等级观念很强的物种,雄性之间会因争夺领地和领导地位发生争斗,有时候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而处于弱势的个体往往也会因为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而导致健康问题。因此从安全考虑还是将成体雄性分开饲养比较好。

二、鬃狮蜥饲养方法之喂食

鬃狮蜥是典型的杂食性蜥蜴,对于各种活体饲料和蔬菜水果都是来者不拒,可以说是非常容易照顾的品种。幼体会比较偏向肉食性,需要每天早晚两次喂食。而到了成体则会偏好植物性饲料多一点,大概可以占到总食量的70%左右,喂食间隔也可以延长到每两天喂一次。喂食的总体原则就是食物的种类尽量多样,以便均衡各种营养。

鬃狮蜥(详情介绍)

三、鬃狮蜥饲养方法之光照

对于鬃狮蜥这类日间活动的蜥蜴来说,光照在他们的生活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并不仅仅体现在通过明暗的循环调节其生物钟上面。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自然光照是鬃狮蜥等日间活动的蜥蜴完成钙质代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这个过程简单来说是这样的:所有经由食物摄入蜥蜴体内的钙质,都必须要和维生素D3相结合才能够被生物吸收,但是维生素D3在蜥蜴体内只以维生素D3源(Pro-D3)形式存在,只有在自然光线中的UVB的参与下才能转化为维生素D3。因此,无法提供正确的光照会影响鬃狮蜥对于钙质的吸收,时间长了就会导致鬃狮蜥患上代谢性疾病,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缺钙导致的骨质疏松。严重时甚至可能会致命。

说了这么多,不难理解提供正确的光照是饲养好鬃狮蜥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如何提供正确的光照呢?一般来说,人工饲养环境下我们能够提供的选择无非是两种:自然的阳光和人工的UVB灯。自然阳光的照射肯定是最自然也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自然的阳光在穿透玻璃等介质的时候,其中的UVB射线会有不同程度的衰减,因此给蜥蜴做阳光裕的时候最好不要隔着玻璃。另外阳光直射往往会大幅提高温度,所以在日光浴的时候也要准备一个阴凉的区域让蜥蜴选择。由于鬃狮蜥每天需要8到12小时的光照,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冬天可能无法做到全年用自然光照,因此需要人工的UVB灯来做为补充。目前市场上有出售专业的爬虫用UVB灯,可以按个人喜好来选择,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鬃狮蜥是阳光强烈的沙漠中出产的品种,UVB灯需要选择8.0以上的适合沙漠品种的型号。而且因为UVB灯是会有老化和衰减问题的,因此每年需要更换新的。

在鬃狮蜥的饲养过程中,一般生病的几率不多,如果真的生病了,痊愈的几率也不大,所以要尽量在环境和食物上做好充足的准备,避免发生疾病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新西兰兔的饲养环境消毒方法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新西兰

新西兰兔的饲养中,每天都要做的就是环境消毒,每天常规的消毒、出栏后的清洗消毒、饲养场废料的有机处理,每一步都关系到阻隔饲养场的疾病传播,消毒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情况具体的来进行选择。

一、物理消毒法

1.清扫、冲刷、擦洗、通风换气;此类为机械性的消毒法,是最常用、最基础的消毒法,简单易行。机械性消毒并不能杀灭病原体,但可大大减少环境中的病原体,有利于提高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并可为家兔创造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

2.阳光曝晒有加热、干燥和紫外线杀菌三个方面的作用,有一定杀菌能力。在日光下暴晒2~3小时可杀死某些病原体,此法适用于产箱、垫草和饲草饲料等物的消毒。

3.紫外线灯照射:紫外线灯发出的紫外线可杀灭一些微生物。主要用于更衣室、生产区入舍通道等的消毒,一般照射不少于30分钟;

4.煮沸:煮沸30分钟,可杀灭一般微生物。适用于注射器、针头及部分金属、玻璃等小器械用具的消毒。

5.火焰消毒:这是一种最彻底而又简便的消毒法;用喷灯(以汽油或液化气或酒精为燃料)火焰直接喷烧笼位、笼底板或产箱,可杀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二、生物热消毒法

是利用土壤和自然界中的嗜热菌,来参与对兔粪尿及兔舍垃圾(饲草、饲料残渣废物)的堆肥发酵,利用其产生的大量生物热来杀灭多种非芽胞菌和球虫等寄生虫的消毒法;

三、化学药物消毒法

是利用一些对人、畜安全无害,对病源微生物、寄生虫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化学药物进行消毒的方法。此法在家兔生产中广为使用,不可缺少。理想的消毒剂应对人、兔无毒性或毒性较小,而对病源微生物有强大的杀灭作用,且不损伤笼具物品,易溶于水,价廉易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