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鹦鹉的外形特征(汇编十篇)

浏览

3849

文章

10

篇1:鸡尾鹦鹉的外形特征 鸡尾鹦鹉的简介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鸡尾鹦鹉外形特征鸡尾鹦鹉的简介

鸡尾鹦鹉的简介

鸡尾鹦鹉(学名:Nymphicushollandicus)在香港和台湾多称玄凤鹦鹉,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中型鹦鹉之一。野生种群产自澳洲,繁殖数量多使得它们相当的普遍,手养幼鸟十分活泼,喜爱亲近主人;鸡尾鹦鹉有许多的变种,较常见的是灰色、白色、珍珠等品种;据说鸡尾鹦鹉Cockatiel名称的由来是荷兰船员在澳洲发现它们时,以葡萄牙语称它们“cacatitho”,意思是“小型的巴丹”,因而得名,它们在全世界的总数量超过1百万只,而且数量仍继续地成长中,其族群十分稳定且安全。

鸡尾鹦鹉的外形特征

鸡尾鹦鹉身长32-33厘米,翅膀长度约16-18厘米,野生的顶冠长4-6厘米,饲养驯养的冠毛长4-11厘米。体重80-100克寿命20年,已知的活得最久达36周岁。是凤头鹦鹉科中的一种小型鹦鹉。类似于其他一些凤头鹦鹉(cockatoos)的特征,比如葵花凤头鹦鹉,鸡尾鹦鹉也有一个竖立在脑袋上的顶冠。除此以外,鸡尾鹦鹉和葵花凤头鹦鹉也具有其他一些相同或类似的特征,如面部的羽毛都会将嘴巴的两侧遮盖住,而这一特征在凤头鹦鹉家族以外的鹦鹉品种中很少具有。与大部分葵花凤头鹦鹉相区别的是,鸡尾鹦鹉具有长长的尾羽,尾羽的长度大约相当于身长的一半左右。而鸡尾鹦鹉具有显著特点的顶冠会在受到惊吓或兴奋的时候直立起来,顶冠呈现倾斜状态则表明鸟儿此时处于比较放松的精神状态。

鸡尾鹦鹉的羽毛一般是中度灰色的,身体下部颜色比较浅,橙色脸颊,翅膀上有白色的大羽斑。雌性鸡尾鹦鹉的翅膀下缀有一排黄色的小点,但雄性鸡尾鹦鹉则没有这一特征。存在一些其他种类的突变,例如具有淡黄色羽毛的黄化鸡尾鹦鹉。雌性的黄化鸡尾鹦鹉也具有带斑点的尾羽。雄鸟和雌鸟都有黄色的脸部羽毛:雌性鸡尾鹦鹉的嘴巴和眼睛周围覆盖着黄色的被毛,而雄性鸡尾鹦鹉的脑袋大部分和顶冠的前部羽毛是黄色的。

鸡尾鹦鹉没有亚种,以颜色区分达18种不同的变种,另有少数一些不确定特例。脚爪适合攀爬,四个脚爪中两个向前生长,两个向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彩绘锥尾鹦鹉的外形特征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彩绘锥尾鹦鹉(详情介绍)

彩绘锥尾鹦鹉一共有9种亚种,不同亚种也有不同的身长和体重,一般根据不同的亚种,彩绘锥尾鹦鹉的体长在20-22厘米,体重在54-70克左右。彩绘锥尾鹦鹉的鸟体大多为绿色。

彩绘锥尾鹦鹉的鸟喙上方弯曲的部分有一条细窄的暗棕红色;眼睛周围以及脸颊为红棕色,脸颊下方带有蓝色;前额、头顶为蓝色;头部后方以及颈部为暗棕色;耳羽为棕白色;颈部两侧、喉咙以及胸部上方为棕灰色,往下渐渐变为绿色,胸部的每片羽毛均带有白色到暗黄色不等的滚边,前胸的羽毛看起来为荷叶状;颈部弯曲的地方有蓝色分布;下腹部、背部下方以及尾巴上方的覆羽为红棕色。翅膀弯曲的地方为红色;翅膀的主要覆羽以及外侧的飞行羽为蓝色;尾巴上方为绿底并带有红棕色;眼睛外围有一圈暗灰色,裸皮白色,鸟喙为暗灰色,虹膜为棕色。

彩绘锥尾鹦鹉大部分栖息于海拔600-2000m的森林或森林边缘地区中,通常成对或一小群一起活动,偶尔在树上觅食时或取食土块时会聚集较大的族群,有时会与金翅鹦哥(Golden-winged Parakeet)或珍珠锥尾鹦鹉(Pearly Conure)聚集在一起,时常至水源地饮水、沐浴,还会吃水边富含矿物质的土壤,除了哥伦比亚及巴拿马的亚种族群在当地还不算少外,许多其它的亚种数量已经很少了,有的甚至有滨临绝种的危机 ,但在鹦鹉养殖里奇亚种的分辨与注重并不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太平洋鹦鹉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洋鹦鹉外形有什么特征

太平洋鹦鹉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太平洋鹦哥体长12.5厘米,体重33克。顶冠,额头,脸颊和喉咙浅黄绿色,眼睛后面有蓝眼纹,枕和后颈蓝灰色,翕灰绿色,上背部和小覆羽至翼肩灰褐色,下背部,臀部,小覆羽和腋羽深钴蓝色,初级和次级覆羽深蓝色,次级覆羽外侧的羽毛和初级飞羽内侧羽毛深蓝色。下体绿色,侧面和胸部两侧灰色。鸟喙角质色,眼睛褐色。雌鸟在雄鸟的蓝色翅膀处则是绿色,眼睛和臀部背后具蓝色色调,枕和后颈蓝灰色,幼鸟灰色,下体苍白。

太平洋鹦哥白化变种:全身羽毛纯白色,虹膜红色。隐性基因:父母双方都携带它并产生白色的后代。

太平洋鹦哥白色变种:体羽大体是白色羽毛,有一些柔和的蓝色羽毛浸润在翅膀和额头上。虹膜黑色。隐性基因:父母双方都携带它并产生白色的后代。

太平洋鹦哥黄化变种:体羽主要是柠檬黄色,成鸟有部分领域的羽毛是蓝色或绿色,眼睛是红色的,伴性突变。

太平洋鹦哥蓝色变种:雄鸟体羽有蓝色调,颈部后面有银色,灰蓝色和浅蓝色等深浅不一的羽毛。臀部翠蓝色,背部和翅膀深钴蓝色。雌鸟的臀部和翅膀缺乏钴蓝色。幼鸟羽毛暗淡。

太平洋鹦哥杂色变种:体羽金绿色,正常形态下具有相同的钴蓝色斑纹。雄鸟有明亮的黄色的脸。雌鸟羽毛乏味并缺乏钴斑纹。

太平洋鹦哥黑色变种:全身羽毛灰黑色,虹膜黑色有浅灰色眼圈,脸颊、下体和腿部的羽毛颜色略浅,鸟喙和脚爪粉色。

单一物种,无亚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鹦鹉的外形和生活特征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外形特征: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鹦鹉的鸟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身长可达100厘米,最小的仅有12厘米。生活特征:鹦鹉主食树上或者地面上的植物果实、种子、坚果、浆果、嫩芽嫩枝等,兼食少量昆虫。吸蜜鹦鹉类则主食花粉、花蜜及柔软多汁的果实。

鹦鹉主要生活于低地热带森林,也常飞至果园、农田和空旷草场地中。分布于山地的鹦鹉种类较少,如巴布亚吸蜜鹦鹉,约翰氏吸蜜鹦鹉、中国的大绯胸鹦鹉等。它们一般以配偶和家族形成小群活动,栖息在林中树枝上,主以树洞为巢。

鹦鹉类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都有分布。在南半球有些种类扩展到温带地区,也有一些种类分布到遥远的海岛上。鹦鹉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种类最多,在非洲和亚洲种类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却有一些很有名的种类,如灰鹦鹉、情侣鹦鹉、牡丹鹦鹉。拉丁美洲的鹦鹉中最著名的是各种大型的金刚鹦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贾丁氏鹦鹉的简介 贾丁氏鹦鹉的外形特征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贾丁氏鹦鹉的简介贾丁氏鹦鹉的外形特征

贾丁氏鹦鹉的简介

贾丁氏鹦鹉(学名:Poicephalusgulielmi)在Poicephalus属的鹦鹉中是体型仅次于海角鹦鹉的第二大种类,共有3个亚种。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羽毛主要为绿色,前额、头顶翅膀弯曲的部分、大腿均为桔红色,头部桔红色的分布因鸟而异,有些鸟会延伸很大面积,有些鸟则完全没有桔红色。晚成雏。分布地分散不集中,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及西非部份地区。

贾丁氏鹦鹉栖息或觅食时通常在树顶,繁殖期外时,多10只左右一起活动,食物充足时或在栖息的树上时聚集数量则较多,在肯尼亚的族群每日都会飞行60公里的长距离寻觅食物,贾丁氏鹦鹉的食物有各种种子、水果、花、昆虫、橄栏、棕榈核果等,会与当地非鹦鹉类的鸟类群集。

贾丁氏鹦鹉的外形特征

贾丁氏鹦鹉的羽色比较单一,几乎呈绿色。如果它不会飞的很高的话。外观给人感觉很像一只宠物小鸡,特别可爱。成年后的体长约在28cm左右,理想的体重应在200-300g之间。

贾丁氏鹦鹉体长26-30厘米,体重200-300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前额、头顶翅膀弯曲的部分、大腿均为桔红色,头部橘红色的分布因鸟而异,有些鸟会延伸很大面积,有些鸟则完全没有桔红色;鸟喙和眼睛之间黑色,头部两侧带有黑色;背部和翅膀羽毛为棕黑色,每片羽毛均带有细窄的绿色滚边,背部后方黄绿色;腹部有时候会带有些蓝色;翅膀内侧覆羽为黑色,并带有很宽的绿色滚边,尾巴为黑棕色;上喙底色为灰白色,上喙其他部分和下喙带有黑色;虹膜深灰色。雌鸟体色比较亮,虹膜偏棕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白腹凯克鹦鹉的外形特征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白腹凯克鹦鹉

白腹凯克的幼鸟看似黑头凯克,因为幼鸟的头部有黑色的羽毛,黑色羽毛的分布较不像黑头凯克的密集与黝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而变成美丽的橘黄色,腹部也会在2至3岁时变成纯白色;栖息在靠近水源区的低地雨林内,在其分布区南方的干燥森林也有牠们的族群,行为与黑头凯克非常类似,繁殖季外常成对或小群群集活动,在当地属于常见的鸟类,但栖息地严重破坏使数量正明显下降中,繁殖期约在1月,常筑巢于30m的高树上,窝卵数约为2-4颗。不同的亚种有一些变化。玛代拉河亚种颜色稍淡,大腿,侧翼,尾翼和尾部下完全变成黄色。臀部和尾上覆羽黄色与绿色互相掺杂。玻利维亚亚种,大腿和侧腹是黄色而不是绿色,尾巴绿色,白腹突出。

金头凯克鹦鹉体长22-23厘米,体重155-165克。顶冠 、颈部、后枕和脸颊的上部橙色。喉咙和头部两侧黄色。上体包括翅膀,是艳绿色。胸部和腹部乳白色。侧翼和大腿呈绿色, 而臀部和尾下覆羽是明亮的黄色。翼腋橙红色,对比翅膀的底面的其余部分是绿色。尾部的顶端是绿色。该鸟喙的基部是角质色,喙浅粉色,眼睛周围的皮肤粉红色,虹膜橙红色,腿粉红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塞内加尔鹦鹉的简介 塞内加尔鹦鹉的外形特征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塞内加尔鹦鹉的简介塞内加尔鹦鹉的外形特征

塞内加尔鹦鹉的简介

塞内加尔鹦鹉(学名:Poicephalussenegalus)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体羽主要是绿色,头部为暗灰色,胸部下方和腹部有V字型的橙黄色羽毛。主要栖息在各种开阔的林地,有林地的开阔草原,其活动范围地势多低于海拔1000米,群居性,食物包括各类水果、种子、嫩芽等,对许多当地农民而言,塞内加尔鹦鹉是农业害鸟,因为它们常至农田吃玉米、小栗米、花生等农作物。分布于西非各国。

塞内加尔鹦鹉理想的体长应在23cm左右,理想的体重应在155g左右。据说雌雄分辨得需专业人士来鉴别的,但通常人们都是以羽毛的颜色来区分雌雄的,公鸟的尾部内侧尾端全是黄色的,而母鸟是黄色与绿色混杂。

塞内加尔鹦鹉的毛色非常美丽,鸟体为绿色,头部为暗灰色,耳羽带有点银色;胸部下方和腹部有V字型的橙黄色羽毛;翅膀内侧和尾巴内侧覆羽为亮黄色,尾羽为棕绿色;鸟喙黑色;虹膜黄色。共有3种亚种,羽色差异在于胸前和腹部的V字型毛色各黄、桔、红不同。

塞内加尔鹦鹉的外形特征

塞内加尔鹦鹉体型适中,体长约23厘米,体重约155克。毛色美丽,鸟体为绿色,头部为暗灰色,耳羽带有点银色;胸部下方和腹部有V字型的橙黄色羽毛;翅膀内侧和尾巴内侧覆羽为亮黄色,尾羽为棕绿色;鸟喙黑色;虹膜黄色。共有3种亚种,羽色差异在于胸前和腹部的V字型毛色各黄、桔、红不同。

主要栖息在各种开阔的林地,最喜爱栖息在有林地的开阔草原中,其活动范围地势多低于海拔1000米的地方。

分布于西非各国,西起几内亚比绍,包括几内亚、塞内加尔、赞比亚、毛里塔尼亚南部、马里南部、象牙海岸、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南部、加纳、贝宁、多哥、尼日利亚、喀麦隆一直到乍得西南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绿颊锥尾鹦鹉的外形特征 绿颊锥尾鹦鹉的简介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绿颊锥尾鹦鹉外形特征绿颊锥尾鹦鹉的简介

绿颊锥尾鹦鹉的简介

绿颊锥尾鹦鹉(学名:Pyrrhuramolinae)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鸟体羽毛为绿色,前额、头顶、头部后方以及耳羽为棕色;颈部两侧、喉咙、胸部上方的羽毛从褐色渐渐变为棕绿色,脸颊两侧带有些黄绿色的羽毛。晚成雏。栖息于各种树木林立的区域、沼泽、充满小树的森林、生长次要植被的区域以及2900米高云雾弥漫的林区。食物为种子、浆果、水果、坚果、昆虫以及其幼虫等。分布于阿根廷,巴西和巴拉圭。

绿颊锥尾鹦鹉主要栖息于各种树木林立的区域、沼泽、充满小树的森林、生长次要植被的区域以及2900米高云雾弥漫的林区。

绿颊锥尾鹦鹉在繁殖季会组成10到20只左右的小团体,有时候则会聚集比较多的数量。有季节性迁移的习性。在觅食的时候,可以接近到相当近的距离观察,由于体色在浓密枝叶间形成相当好的掩蔽,因此平时在林中相当难以察觉。

绿颊锥尾鹦鹉的外形特征

绿颊锥尾鹦鹉依照不同亚种体长为24到26厘米,体重60-80克。这种鹦鹉体为绿色,头部前方有一条细窄的红棕色羽毛分布;前额、头顶、头部后方以及耳羽为棕色;沿着颈部则分布些许蓝色的羽毛;颈部两侧、喉咙、胸部上方的羽毛从褐色渐渐变为棕绿色,每片羽毛均有浅棕灰色到暗黄色的滚边;脸颊两侧带有些黄绿色的羽毛;主要以及二级飞行羽为蓝色,下腹部带有一块红棕色的羽毛;尾巴内侧覆羽带有蓝色,尾巴上方为绿底带有红棕色,并且完全隐藏在尾巴上方的覆羽之内;眼睛周围有着一圈白色的裸皮,鸟喙为深灰色,虹膜为棕色。

幼鸟的体色和成鸟大致相同,但是整体羽色较暗淡,虹膜颜色也比较深,下腹部的红棕色羽毛亦只有零星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暗色鹦鹉的外形特征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暗色鹦鹉

暗色鹦鹉属于小型派翁尼斯鹦鹉,较吵,也较不能容忍别的鹦鹉。比起其它4种常见的派翁尼斯,达士奇鹦鹉算是较少见的。达士奇鹦鹉羽毛的颜色,比青铜翅鹦鹉更晦暗,以暗红、灰棕色为主调。虽然光线不足处,看起来是黑黑的,但达士奇鹦鹉和青铜翅鹦鹉特殊的羽色,都需要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才能发挥出美丽的神韵。而达士奇鹦鹉和青铜翅鹦鹉,两者之间有个简单的辨识方法:达士奇鹦鹉的鸟喙是黑色的,上喙带着黄斑,不像青铜翅鹦鹉鸟喙完全是淡黄色。达士奇鹦鹉没有亚种。分布在偏北的亚马逊河流域,数量普及。暗色鹦鹉是小型的派翁尼斯鹦鹉,体长24厘米,体重介于200-212克之间。比起其它4种常见的派翁尼斯,暗色鹦鹉算是较少见的。鹦鹉羽毛的颜色,比青铜翅鹦鹉更晦暗,以暗红、灰棕色为主调。虽然光线不足处,看起来是黑黑的,但暗色鹦鹉和青铜翅鹦鹉特殊的羽色,都需要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才能发挥出美丽的神韵。而暗色鹦鹉和青铜翅鹦鹉,两者之间有个简单的辨识方法:暗色鹦鹉的鸟喙黑色,上喙带着黄斑,不像青铜翅鹦鹉鸟喙完全是淡黄色。暗色鹦鹉没有亚种。暗色鹦鹉因为天生羽毛的暗色,也替自己赢得“鹦鹉小型鹰”的称号。英文名字 Dusky“黄昏”,表达了它暗中带有细致幻彩的特色。暗色鹦鹉的日文名字スミレインコ,意思是“菫色( 淡紫色)鹦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金刚鹦鹉的外形特征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金刚鹦鹉

蓝黄金刚鹦鹉分布于从南美洲大陆的北部及东北部,一直到巴拿马东部和北美洲的墨西哥等地。蓝黄金刚鹦鹉在野外栖息于原始森林中,尤其喜欢生活在平原并有河流隔离的密林里。

蓝黄金刚鹦鹉又叫琉璃金刚鹦鹉,它的体形较大,体长为80—90厘米,尾长40—50厘米,差不多占体长的一半,体重为 1千克左右。它的虹膜为白色,嘴呈铅黑色,脚为铅灰色。额部为黄绿色,自额后至整个上体为翠蓝色,眼先及颊部裸露,呈肉白色。自嘴基部经眼睛下方至耳部有3条黑色羽排列而成的横纹,眼先部还有6—7条由黑色毛羽排列而成的竖纹,颏部和喉部为黑色,从耳的后部至胸部、腹部为橙黄色,翅膀和尾羽为紫蓝色。初级飞羽的外 为紫蓝色,内为黑色,尾下覆羽为翠蓝色。雄鸟和雌鸟的羽色非常相似,只是雌鸟的头部比较窄一些。

喜欢成群活动,大多在早晨和傍晚觅食,中午炎热时在林中休息。能利用其强有力的嘴协助双脚在树上攀援,有时还用双脚抓住树枝,头部向下呈倒挂的姿势。激动的时候经常发出“嘎一嘎一嘎”的叫声,声音十分响亮,震耳欲聋。主要以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浆果、嫩芽为食,繁殖季节也吃一些昆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