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黄岛汉墓群(汇集20篇)

徐州龟山汉墓是西汉第六代楚襄王刘注的夫妻合葬墓,由人工开凿的两条墓道和十五间墓室组成,此墓工程浩大,气势雄伟,实为罕见。尤其是至今尚未揭开的四大谜团,吸引着海内外无数游人。

浏览

7094

文章

164

篇1:满城汉墓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满城汉墓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闻名中外的满城汉墓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陵山主峰东坡海拔196米处。系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金缕玉衣”共有完整的两套,全部用玉片制成,玉片间以金丝相连缀,其价值之高,做工之精,世所罕见。其中刘胜的玉衣稍长,共用498块玉片、1100克金丝制成,王后窦绾的玉衣与这件结构相同,只是所用玉片和金丝数量略少而已。“长信宫灯”是一盏高48厘米的镀金宫灯,旁边有一宫女跪坐执灯,灯上刻有铭文。

汉墓的结构其本上是仿墓主人原来的宫殿所建,规模庞大,体积达2700立方米,主要由南、北耳房和前、后堂组成。后室的主室是存放汉白玉棺椁的地方。墓室内还有完好的排水系统。

乍一听“满城汉墓”有点耳生,但一提起“金缕玉衣”知道的人可就多了。满城汉墓距保定20公里,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陵墓,以出土“金缕玉衣”、“长信宫灯”而闻名。墓葬位于满城县城西南约1.5公里的陵山主峰,陵山山形如椅,气势不凡,掘山为陵是中国早期帝王墓葬的突出特点。

河北保定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西山汉墓群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西山汉墓群为烟台市文物保护单位。

西山汉墓群位于长岛县南长山镇鹊嘴,年代为汉代。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西山汉墓群被公布为烟台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A点:海水淡化厂北大门,E120°43"26.0"、N37°54"43.6"。B点:烈士纪念塔向西偏北180米海参育苗场水池开口处土路边,E120°43"25.1"、N37°59"41.1"。以该墓群边缘A、B、C、D四点连线为界,以每两条线交点为标记点(即A、B、C、D四点)。A点:位于墓群东南角;B点:墓群东北角;C点:墓群西北角;D点:墓群西南角。范围说明:A—B=170m、A—D=180m(呈长方形)。保护范围面积:13600㎡。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马王堆汉墓遗址中,出土了著名的马王堆女尸,遗址在长沙市东郊马王堆医院内,三座墓坑中,一、二号墓坑已填塞,对外开放的只是三号墓坑和墓坑上的展览室。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妻子和儿子的墓葬,其中一号墓坑中埋葬的是利苍的妻子辛追,出土时软组织有弹性,关节能活动,血管清晰可见,为世界考古史上前所未见的不腐湿尸,此后将此类古尸命名为马王堆尸。目前女尸和其他陪葬品都已迁往湖南省博物馆。

交通:

博物馆位于东风路德雅路口,乘303、113、146路等公交车都可到达。

出租车:

距长沙站约4.6公里,10分钟车程,车费大致11元。

门票/开放时间:

免费不免票的原则,要出示身份证排队领票。每天限量5000人,发票时间为每个开放日的8:30-16:00,门票有限,发完即止。讲解免费。门票:湖南省博物馆50元门票可以参观马王堆汉墓陈列,棺椁及辛追遗体陈列、马王堆墓坑复原展览、半景画以及开设于3楼的临时展厅。学生票25元。

开放时间:旺季为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淡季为每年11月1日至3月31日。另外,免费参观的时间为周二至周日的9:00—17:00,每周一(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和农历除夕全天闭馆。

景点位置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50号湖南省博物馆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莲山汉墓群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莲山汉墓群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莲山汉墓群位于鄱阳县,时代为西汉。

莲山汉墓群亦称:莲山古墓群,为江西省最大的汉代墓群,一百多座汉代墓聚集于斯,全国亦少见,它坐落在鄱阳县莲山乡、桥头乡、谢家滩镇交界处。大部分墓分布在莲山乡的莲花塘、百花塘村附乡莲花塘、百花塘村附近。它象一条巨龙的图案,分布在桥头彭丰一带的龙头,莲山乡莲花塘、百花塘村一带为龙的躯干肢体,谢家镇的口前村、莲山乡的上恼村一带为龙尾,共计119座,分布面积达4平方公里。

1982年,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曾到此考查。1983年文物普查时经江西省考古研究所鉴定一一认为是汉代墓葬群。遗憾的是60-70年代大搞水利建设时被百姓挖掉了不少。已出土文物有铁剑、铁鼎、陶仓盖、陶果盆、陶炉灶、陶斧。1991年个路时又出土一件青铜甗瓦,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的汉砖。

莲山汉墓群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墓葬、古代战争以及鄱阳在秦汉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1986年由鄱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齐圪挞汉墓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齐圪挞汉墓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齐圪挞汉墓:齐圪挞汉墓位于齐圪址村北200米处(南赵扶排干渠北),由大小两座土丘和一块高地(居土丘西)组成,为东西向平列,旧时,当地称“三连山”。该墓葬西高地,原为土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渠时铲平。1966年曾出土百余斤汉五铢钱币。墓葬中间土丘最大,占地面积400平方米,高出地表6米。民国以前建有玉皇阁。阁上有铁钟,上铸有“隆庆六年小商屯村”字样(小屯村即齐圪址村古称,今大尚屯镇为大商屯)。庙供铁铸“慈航道人”神像,为侵华日军所毁炼铁。东侧土丘略小,面积约300余平方米,旧有娘娘庙,与玉皇阁一同毁于抗日战争。

齐圪趑汉墓发现于1970年,时村民在大土丘上挖战备防空洞,于土丘西侧底部发现大型砖砌古墓(发现处应在古墓西南角)。古墓呈“口”字型,墓口朝东,中通墓室(内分南北墓室,北一南二,有坍塌地方)。墓道高1.8米,宽1米,转弯处宽2米。墓道呈方型,相环通,并有凹进地方。古墓结构复杂,保存基本完好。墓室、墓道为圆券顶结构。墓道内发现陶狗、陶盘、釉陶楼、五铢钱币随葬品。墓道砖壁发现烟熏陈迹。经1976年、1985年两次文物专家鉴定,齐圪挞古墓为汉代砖室墓葬。因该墓早已被盗,不知墓主何人。东土丘已被破坏,未发现墓葬。

齐圪挞汉墓是廊坊市保存较为完整的汉代大型多室砖墓,其规模较大,土方工程浩大,地面反应出的墓葬结构明显清晰,封土保存较好,反应出当时北方地区上层权贵的奢侈,也反应了北方地区的古丧葬习俗,是研究汉代经济、政治、文化、工艺技术等的重要实物例证。1993年,齐圪挞汉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林家庄汉墓群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林家庄汉墓群为胶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林家庄汉墓群

地址:胶州市里岔镇林家庄村南

时代:汉代

保护范围:东、南、北以汉墓封土边缘为界各外扩50米,西至山沟。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

里岔镇: 里岔镇位于青岛市西南部,距青岛国际机场60公里,距青岛前湾港35公里,距青岛同三高速公路出口8公里,正在建设中的济青高速公路复线在该镇设有出口,交通极为便利。 镇内各项资源丰富。境内有占地1200亩,蓄水800万立方米的大型水库两座,水质清澈无污染;建有供水站及35万伏变电站各一处,可满足镇工业和生活需求;劳动力资源充足,有大批熟练的缝纫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恒山汉墓群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恒山汉墓群为睢县文物保护单位。

恒山汉墓群。位于县城北5公里赵庄村与王庄村之间,原南北长500米,东西宽150米,地势高于四周,即旧志中所称之恒山。旧时文人所咏“睢州八景”,“恒山笼秀”是其一景。山上原建有恒山寺,今已不存。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地村民于此耕作时,常发现汉墓,多为26×15×5cm绳纹砖砌墓,亦有空心砖砌墓,出土器物陶器为多,另有玉璧、玉带钩、铁剑、铁剪等。汉墓外,还发现上限年代不可确定的古文化层,采集到自龙山文化至东周时期的陶片,因而引起考古、文物部门的重视,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米家庄汉墓群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米家庄汉墓群为胶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米家庄汉墓群位于胶州市里岔镇米家庄村,年代为汉代。

2011年6月21日,胶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胶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封土边缘为界,四周各外扩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

里岔镇: 里岔镇位于青岛市西南部,距青岛国际机场60公里,距青岛前湾港35公里,距青岛同三高速公路出口8公里,正在建设中的济青高速公路复线在该镇设有出口,交通极为便利。 镇内各项资源丰富。境内有占地1200亩,蓄水800万立方米的大型水库两座,水质清澈无污染;建有供水站及35万伏变电站各一处,可满足镇工业和生活需求;劳动力资源充足,有大批熟练的缝纫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任寨汉墓群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任寨汉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卫东区东高皇乡任寨村。为两汉时期的古墓葬。

该墓群位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蒲城店遗址以东,1996年当地村民在进行采沙作业时发现,共发掘西汉墓8座,东汉墓3座,清代墓1座,这些墓葬均在流沙层中埋藏,西汉墓为空心砖墓,东汉墓为小砖墓,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为1号墓,出土文物十余件,有陶壶、陶罐、陶钵等,陶器多为素面,大陶壶上有铺首衔环,小陶壶上绘有朱砂,在有空心砖上也绘有朱砂。

任寨汉墓群已于2004年被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大常庄汉墓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大常庄汉墓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常庄汉墓。位于今冀州镇大常家庄村北500米处、市区长安西区内,封土高8米,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近年,在墓顶建1亭子。

该处原有一大一小两座墓,小墓于1958年铲平。

此墓有蓄粮冢、张耳之墓、“九女坟”3种传说。2001年2月,被确定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冀州镇:冀州镇环绕冀州城区,是冀州区政府驻地,毗临美丽的衡水湖。辖77个行政村,5万人,7万亩耕地。2017年完成财政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21.6%。先后获得“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全国环境优美镇”“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党建奠基】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纪律、制度”两个保障,通过加强教育、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严格责任追究,全面加强镇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黄岛旅游攻略

全文共 1808 字

+ 加入清单

黄岛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底蕴深厚。黄岛原是古代的琅琊郡。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生活,开创了灿烂的琅琊文化。现在已经发现的大量古文化遗址和文物古迹,把黄岛的历史向前追溯到了原始社会初期。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这里置琅琊邑,史称“东境上邑”,当时人们赞誉这里为“东方胜地”。修建于公元前4世纪的齐国长城遗迹绵延贯穿于黄岛境内并最终汇入大海。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徙都琅琊,作为建立霸业的基地。秦始皇扫平六国后,琅琊作为36郡之一,郡治就在现在的黄岛区琅琊镇。秦始皇5次巡游天下3次登临琅琊。汉武帝也3次来这里巡游。后来又有汉宣帝、汉明帝等帝王登临琅琊。琅琊港是中国古代五大港口之首。秦方士徐福从琅琊港启航出海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最后到达日本,开启中外友好交往的序幕。此后的历代学者文人谢眺、李白、白居易、李商隐、苏轼等留下了大量书写琅琊胜景和风物的诗文,在积淀深厚的琅琊文化中熠熠生辉。目前,黄岛还广泛流传着齐吴海战、宋金海战等众多历史传说,并保留着马豪通海运河、薛武侯墓、灵山卫古城等文化遗址。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黄岛旅游攻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黄岛美食特产

海水豆腐:来黄岛,不可不尝尝海水豆腐。与传统的卤水豆腐相比,海水豆腐的特点是入口清爽,滑润,口味独特、醇厚,味道鲜美异常,并且不会破坏大豆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海水豆腐的主要原料为黄豆,辅料为海水及淡水。含水量低,用手按压感觉比普通豆腐硬,由于它不含任何卤水、石膏等添加剂,所以表面看比不上普通的豆腐细腻光滑,甚至有点粗糙,但闻起来却没有了那股卤水味,只有豆的清香。海水豆腐烹制时比较耐炖,且膨胀有弹性,越炖越嫩,鲜味十足。

开春山菜包子:山菜,一种生长在山上最不起眼地方的野菜,加上一点点肉,一点点油,就能包出味道精美的包子。

西施舌:是一种叫“沙蛤”的海产壳类做成的。这种非蚬非蚌的贝壳类,呈厚实的三角扇形,小小巧巧的,外壳是淡黄褐色的,顶端有点紫,打开外壳,就有一小截白肉吐出来。因那贝壳被打开时,吐出的白肉象是一条小舌头,不免令人联想多多,故名“西施舌”。

黄岛旅游景点攻略

[秦兵马俑布阵馆]

旅游看点:参观微缩的秦军队3种作战方阵,感受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军威。

[秦御路]

旅游看点:

1、秦始皇登琅琊台时走过的路。

2、金字塔古建遗址。

3、登御路,体味“登秦御路如趟水”的趣境。

[望越楼]

旅游看点:

1、越王勾践铜像。

2、观海上日出的绝佳地理位置。

3、赏腊梅。

[夯土层保护亭]

旅游看点:

1、琅琊台夯土层面,佐证琅琊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个奇迹。

2、四周植被,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以杏梅最为芳艳,丝竹最有意韵,桃花最富生气。

[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仙群雕]

旅游看点:14尊很壮观和很有气势的雕像,表现的是秦始皇第三次巡游琅琊时在琅琊台召见徐福的场景。作品的整体气韵与古台、高天、大海和群山的背景浑然融合而又相互衬托。

[琅琊刻石亭]

旅游看点: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之一,秦刻石存字独多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重刻秦琅琊刻石碑]

旅游看点:秦始皇琅琊刻辞全文和二世诏书刻辞全文,是著名的“国宝”。宋代大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曾作《书琅琊篆后》一文,赞扬此刻石“文字之工,世亦莫及”。清代康有为说“琅琊秦书,茂密苍深,当为极则”。清史学家杨守敬说琅琊刻石“古厚之气自在,信为无上神品”。

[海洋生物馆]

旅游看点:

1、海洋生物馆既是琅琊台景区的一个重要景点,又是一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2、鲸皮和鲸骨标本。

3、近200种海洋生物标本,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豚、海豚、海龟等的标本。

[亭子兰炮台]

旅游看点:黄岛区境内三个古炮台之一,是古代重要的海防军事设施。

[徐福东渡启航处]

旅游看点:

1、徐福东渡启航处——琅琊港。在中国古代,琅琊港经久不衰,一直是重要的海运港湾和海防要地。现在,港口不仅有渔船码头和货运码头,而且还建有旅游码头。

2、徐福为求仙药和东渡日本修造楼船的旧址——潮湾古造船遗址和老湾子古造船遗址。

[龙湾]

旅游看点:

1、琅琊台龙奇观。

2、龙湾海水浴场。

[徐福街]

旅游看点:

1、徐福街,展示秦代街肆市井风貌。

2、5.8米高的徐福石雕像。

3、连翘、紫荆、梅花等灿烂春花

最佳游览时间:春夏两季

[观龙台]

旅游看点:

1、观龙湾海水浴场“龙”最近的最佳位置之一。

2、听“龙吟”之声。

3、“观龙亭”。

[秦阙]

旅游看点:

1、秦阙。

2、“观龙桥”。

[神泉]

旅游看点:“神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天镇县汉墓群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天镇县汉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天镇县汉墓群

天镇县汉墓群是沙梁坡汉墓群,有汉墓41冢,原来是天镇县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6年5月被批准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汉墓群在县城南8里沙梁坡上,俗称谎粮堆。1973年洪水冲出一冢,为东汉墓,有草叶纹铜镜等。1989年修筑国防公路天(镇)走(马驿)路,途经挖掘三冢,最大一冢为东汉郡守级官职墓葬。出土剑、六博等文物,都归入雁北文管所。东汉礼制,官职品位越高,封冢越高大。如此集中这么多封冢,是汉王朝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下或是开疆拓地将校伤亡的印证。这些将士血洒疆场,连马革裹尸回葬家乡都办不到,真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

沿沙梁坡汉墓,再往南还有杨家庄与古城交界处一处汉墓葬群。张西河村西马蹄梁,现有4冢汉墓,高3.5—7米,最大直径21米。县城北的后川平远堡东有7冢汉墓,高5米左右,周长35米—80米。汉墓封土冢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大汉帝国时,延陵(天镇汉代属延陵地域)古战场战争的频繁。县内现存墓葬还有明清时本籍将领们的墓地,城北蓟镇副将高策墓、三里屯蓟镇副将罗光乾墓、城西北郧襄总兵穆生辉墓、新平堡王千总墓等较大墓葬。

沙梁坡汉墓西面是三沙河,为常流河,是从这个沙梁坡南面流过来的,一直流到县城西,汇入南洋河。这个汉墓西南脚下还有一个1961年修成的孤峰山水库,早已不蓄水了。原来蓄的就是三沙河的清、洪水。沙梁坡的东面,也有一股溪水,现在干涸了。可见这古汉墓墓址是青山映带、清流环合,而且面对前川,视野开阔明朗,是十分讲究的风水宝地。也反映了边塞的一种文化习俗。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沙梁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李郑屋汉墓博物馆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李郑屋汉墓博物馆位于香港九龙深水埗,是香港历史博物馆五间分馆之一,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当中的建筑属于香港法定古迹。根据考古学家推断,该墓建于东汉时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

李郑屋汉墓曾出土了58件文物,当中包括最少33件完整文物,例如屋舍模型和各种陶器及青铜器等。然而,汉墓中并未发现任何骸骨。汉墓的布局为“十”字形,一共有4个墓室。墓室属砖室墓,由长40厘米、阔20厘米和厚5厘米的砖块砌成,而砖块刻有10多种花纹及文字“大吉番禺”,室入口道在正式出土前已遭破坏。

由于需要稳定李郑屋汉墓博物内的温度和湿度,墓室并不对外开放,但参观者可透过装嵌在羡道门口的玻璃墙窥探墓室内部情况。而汉墓旁边的展览馆,除了展出从汉墓出土的陶器及青铜器外,还设有“李郑屋汉墓”和“华南汉文化”两个展览,介绍汉墓的地理环境、墓室结构和发现经过,以及汉朝时期的岭南文化。

Lei Cheng Uk Han Tomb Museum

必去理由:香港现存最重要的汉墓遗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合浦汉墓博物馆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合浦汉墓博物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合浦汉墓博物馆

合浦县博物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廉州镇中山路中山公园内。合浦县博物馆的陈列以《合浦汉代墓葬出土文物展》为主。展厅以木制展板分隔成四个展室,展览面积238平方米,展品250件,以青铜器、陶器和琉璃、琥珀、玛瑙、水晶和金银玉石等制品为主。其中,铜凤灯、铜屋、铜提梁壶、三足铜盘、铜魁等具有南方青铜器精巧细致的地方特色。带有干栏式结构特征的陶楼,显示出当地的气候环境和日常居住条件。展品中有一件东汉早期的铜提梁壶,内盛液体至今仍保存。

博物馆馆藏有文物3150件,以汉墓出土文物、清代书画和扇面为主。其中,以汉墓出土的完好的玻璃杯、玻璃碟、铜屋、铜井、铜灶、金带钩、玉壁和传世的铁斗、铜钟等更是珍贵。曾出版合《浦文物简介》、《合浦文物古迹》、《合浦汉墓出土文物讲解》。

合浦古墓群位于北海市合浦县城东郊,南起环城乡禁山村,北至清江村,东西宽约5公里,南北长约13公里,面积68平方公里。

目前在合浦古墓群清理、发觉的古墓1200多座,出土了珍贵文物超过万件。其中有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陶瓷器、古钱币,以及舶来品香料、玻璃器皿、碧琉璃、水晶等饰物及工艺品和外国风格的黄金饰物。是国内外著名的大型汉墓群之一。1996年,合浦古墓群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出土的文物看,这里的古墓以汉墓为主,也有少数汉、晋、南北朝、宋、明、清各代的墓葬。1972年在此出土文物245件,其中铜凤灯、铜屋、铜匾、三足盘等文件等五件文被送往日本、加拿大、等7个国家展出。随后,又在堂排村等地发掘五座古墓、出土器物360多件,其中有陶器、铜器、琉璃、水晶、以及大量文五铢钱和料珠,还有北方民族常用的代钩。据考证,这种代钩在春秋时代传入中原。这说明合浦在两千年前与中原地区就有这密切的联系。

古墓群的出土文物,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文艺、南北方交流、以及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往来等,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

每周二至日开馆。

每天上午8:00-11:00-

下午14:30-17:00(6月-9月为15:00-17:30)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布袋屯汉墓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布袋屯汉墓为胶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布袋屯汉墓

地址:胶州市胶西镇布袋屯村南、进村水泥路西侧

时代:汉代

保护范围:以汉墓封土边缘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

胶西街道:"胶州市胶西镇位于胶州市西郊“金三角”地带,地处“胶高”、“胶王”和“朱诸”路交汇点,并有“同三”高速公路出口和“兰新”铁路火车站编组站;距离青岛港45公里,距黄岛前湾港35公里,距青岛国际机场35公里。全镇共辖73个行政村,6.2万人口,行政区域面积112平方公里。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1880万元,财政收入36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土山汉墓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土山汉墓位于徐州市云龙山北约200米处,因堆土成山,俗称土山。封土现高18米,直径65米,夯层明显,土色灰褐相间质地较硬。

1969年冬,当时居民在其北坡取土发现第一号墓,次年6月由南京博物院进行清理。1977年夏徐州博物馆在封土南侧又发现第二号墓,形制大于一号墓。

土山一号墓,方向北偏东5度,墓室为砖石混合结构,以砖为主,砖有两种,皆青色,长条形砖长46厘米、宽23厘米、厚11.5厘米。楔形砖长48厘米、上宽39厘米、下宽29厘米、厚11.5厘米。石头特制成黄肠石,共58块,主要用于封土和甬道基础,个别用于封顶。墓室平面呈十字形,总长8.6米、宽5.38米、高4.58米。分墓道、封门、甬道、前室、后室五部分,墓道宽3.9米,长度不明,底部有一层青色薄灰。墓道与甬道之间为封门墙,用黄肠石35块,分7层,每层5块构成;甬道长2.8米、宽1.98米、高2.8米;前室为横堂,东西长5.38米、南北宽2.3米、高4.58米,墓壁用条形砖二横一竖砌法,顶用楔形并列券成。券砖有两层,在券顶之上有层青色石灰岩盖石。后室为长方形,南北长3.51米、东西宽2.04米、高2.8米,为主墓,结构同前室。墓室皆用青砖铺地,用条形砖立砌,砌缝间以白灰粘接,主室壁上粉刷白灰一层。

黄肠石皆为长方体,宽厚统一,长度不等(宽70厘米、厚47厘米、长32~92厘米),六面加工,多数石上刻有铭记,有的有纪年,如:“官十四年省苑伯议书第二十六”;有的只刻石材产地及工匠姓名“商父官工田阳治”、“张仲石宋巨治”等,刻铭多隶书,个别为楷书,还有用朱色书写的。

土山一号墓0-有银缕玉衣、鎏金兽形砚盒、鸟兽纹铜壶等铜、铁、银、陶、玉、石文物百余件。玉衣又称玉匣,是研究墓主人身份的重要实物资料。根据墓葬结构、出土器物考定,土山一号墓应为与东汉某代彭城王有关之墓。可是,从北魏以来,该土山一直讹传为范增墓,应予改正。土山一号墓已于1981年夏加固,原地保存。

土山二号墓,形制、规模、结构都比一号墓大得多,可能即是彭城王墓,尚有待发掘证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大河南汉墓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汉墓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河南汉墓位于淄博市高新区卫固镇大河南村。年代为汉。 2006年12月7日,大河南汉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河南村:大河南方位:乡政府以西建村年代:明村名由来及沿革:明永乐年间,军屯村邢才之孙邢文迁此立村,因村址位于沙河南岸,故名河南庄。明朝中叶,河南庄邢氏一支迁至沙河北岸立村,故名小河南。后村民嫌小字不雅,依方位改为北河南。河南岸的改名大河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黄湾汉墓群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黄湾汉墓群为白银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湾汉墓群位于平川区水泉镇,年代为汉代,类别为古墓葬。

2014年7月4日,黄湾汉墓群被公布为白银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泉镇:水泉镇是2005年2月按照白银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撤销原水泉乡,并入陡城镇后新成立的建制镇。位于平川区政府西北部,刘白高速公路和109国道线交叉处,交通便利,物流方便。现辖15个行政村,96个社,2个社区居委会,共6571户,33478人,其中城镇人口813人。 全镇总面积约523.3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02万亩,其中水地3.63万亩,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马茂庄汉墓群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马茂庄汉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茂庄汉墓群(第五批国保)

时代:东汉

地址:离石区城关镇马茂庄村西的二阶台地

墓群分布范围约2平方公里。1990年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首次科学发掘3座汉画像石墓,出土42块汉画像石。1993年春,又清理3座汉画像石墓,出土17块汉画像石。同年马茂庄左表墓被洪水冲刷出土后发现该墓群,共收集村民建房时发现的汉画像石6块。

画像石墓分南部和北部两个区域。发掘的6座汉画像石墓皆出自于北部,有4座墓向南,1墓向西,1墓向北,且相距不远。全部是砖石混合结构的墓葬,均有较长斜坡墓道(其中2座在近墓门处旁设一个小室)。除了1993年春发掘的一座单室墓外,其余均为前、后室墓(其中较大的墓前室还附有一个或两个耳室)。墓室皆以绳纹条砖(36×18×6厘米)泥浆错缝砌筑,墓室内壁平直或略外弧。墓门外均以条砖错缝封砌。甬道均为并列式拱券顶,墓前室皆为起拱内收“四面结顶”的穹窿顶,后室和耳室亦为穹窿顶或拱券顶。墓室地面多为纵向人字形铺地砖,也有错缝横铺条砖的地面。以上6座汉画像石墓,每墓必有墓门画像石五块,即门楣石、两侧立框石及两扇门扉石。墓门画像石内容极其稳定单纯,即门楣石上均刻画车骑出行,显耀墓主人生前仕途等级;两侧门框石上皆刻画东王公西王母、拥盾持彗的门吏;两扇门扉石上都刻画朱雀展翅与铺首衔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砖包墩汉墓群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砖包墩汉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砖包墩墓群位于李寨乡菊花地村北约10公里处,与国道227线旁的石岗墩呈东西一线,囵有烽煌砖包墩而得名。砖包墩烽庭原本外包青砖,但因历经二千多年的风雨侵蚀而坍塌,砖又被人拾走不得维修,因此现存烽隧已残破不堪。尽管如此,但在石岗墩附近的国道线驻足向西一望,仍隐约可见。砖包墩墓群面积2万平方米,有大小墓象80多个,残高0.2一1.5米其中有砖室墓、木室墓、上室墓。该墓群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群出土器物有陶罐、铜鼎、铜镜等。有凡个砖室墓所用的砖都是子母砖,砖砖相抱,十分坚固。因此,该墓群属于典型的汉墓。这一墓群不同于八卦营汉墓群,多为单室墓,固此可以断定起人为没有携带亲眷的戍边将士之墓。荒原无言,漠风无情,似乎只有顽强的骆驼刺在轻轻地低诉着那段遥远的烽火狼烟、-的征战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