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黄梅戏庆贺织女配牛郎【汇编20篇】

浏览

2480

文章

46

篇1:牛郎渡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牛郎渡位于乘槎河上,是一块横在河里的石头,它好似一座小桥,帮助人们过河。因为从此踏过乘槎河后,便可直到织女峰,故名。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天河配》在长白山找到了物证。

天池水刚刚流入乘槎河,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河水闪着碧蓝的光,映着蓝天、白云和山影,下种田园的寂静笼罩着荒野,透出一种恬淡的诗情。只看这里,根本不见大荒山的磅薄气势,倒有一种农家田园风情。在河道最窄处,人们踏着石头即可过去,年轻的人,甚至可以跳过去。在河湾处,建有巨大的碑石。卧牛形状的巨石上面镌刻着“牛郎渡”三个大字。如今,许多青年男女在此留影,以示坚贞的爱情。牛郎渡巨石成了一块爱情石。长白山望天鹅景区长白山天池乘槎河长白山国际天然滑雪公园长白温泉群长白石林风景区白云峰长白山高原冰雪运动训练基地老虎背幽谷森林长白山瀑布长白山东北虎林园长白山冷泉长白山大峡谷长白小天池长白山火山群长白山谷底林海绿渊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庆贺寺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庆贺寺为松滋文物保护单位。

庆贺寺-湖北省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旧址,“庆贺寺”始建于明朝,解放后改建成中学。1939年,湖北省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从荆州城迁来松滋,选定庆贺寺为校址,在简师建立党支部。抗日战争时期,湘鄂边特委以简师为根据地,建立0松滋中心县委,辖松滋、枝江、宜都、五峰、长阳等五县,在湖北省委、南方局、湘鄂边区党的关怀下,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革命斗争,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86年10月,当地政府筹资在简师旧址修建了一座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纪念碑。1988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迢迢牵牛星中哪两句写出了织女的相思之苦 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迢迢牵牛星》中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写出了织女相思之苦,作者借用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赏析

开头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以迢迢属之牵牛,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皎皎属之织女,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

第三句至第六句,作者以织女的角度进行描写说她虽然整天在织,却织不成匹,因为她心宾牛悲伤不已,写出了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叹,“盈盈”“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全诗似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在写情,情语景语融合无间。全诗用浪漫手法借天上的故事来喻现实生活,抒发了织女的别恨哀怨及向往夫妻团聚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牛郎织女民间故事原文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一天,天上的七位仙女下凡游玩,而后在湖里洗澡;牛郎悄悄偷走一位仙女的衣服,要求仙女做他的妻子,不然不还她衣服;那位仙女就是织女,她答应了牛郎,从此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久王母娘娘发现此事,拆散了牛郎和织女;喜鹊们被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感动了,就搭成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七夕节相会。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见于《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说》,原文如下: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译文

天河的东边住着织女,是天帝的女儿。她年年在织布机上劳作,织出锦绣天衣,自己都没有空闲打扮容貌。天帝可怜她独自生活,准许她嫁给天河西边的牵牛郎,织女出嫁后荒废了纺织的工作。天帝大怒,责令她回到天河东边,只许他们一年相会一次。每年入秋的第七天,我们总会看见喜鹊的头顶突然秃去。相传这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的东岸相会,役使喜鹊做桥梁从它们头顶走过去,所以喜鹊头上的毛都被踩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黄梅戏起源于哪个省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是由山歌、秧歌、采茶灯、茶歌等先在农村,后入城市,逐渐形成发展成为一个剧种,它吸收了高腔、青阳腔、徽调等多种剧种的特点,逐步的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黄梅戏的唱腔淳朴动人,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并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受到了各地群众的喜爱。

在音乐伴奏上面,一般由三个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又参加帮腔,称之为“三打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梅戏正式的确立了以高胡为主要的伴奏乐器的体系。黄梅戏的优秀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夫妻观灯》等等,它们都具有着一定的代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黄梅戏最初产生在湖北哪里?

全文共 1108 字

+ 加入清单

黄梅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清末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黄梅戏由清末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黄梅戏的脚色行当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正旦、正生、小旦、小生、花旦、小丑、老旦、老生、花脸、刀马旦、武二花等行。虽有分工,但并无严格限制,演员常可兼扮他行。黄梅戏的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富于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黄梅戏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而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纺棉纱》等最具代表性。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拉郎配是什么意思?拉郎配黄梅戏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全文共 1342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拉郎配,可能很多人都非常的陌生。拉郎配其实就是古代的一种相亲,在中国的戏曲文化中的黄梅戏中就有着拉郎配这样的剧目。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黄梅戏中一对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男女是如何被凑到一起的故事吧。

宋家书馆里,衣着朴素却温文儒雅的秀士石子文给金家典当行钱掌柜的闺女钱美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弟弟钱小乐处打听到石子文父母双亡,自己尚无家眷后,钱美玉暗暗地喜欢上了石子文。此时,钱掌柜和石子文的姑母正分别为女儿和侄子的婚姻大事左右奔走,只苦于钱美玉和石子文都对父母至亲包办的婚事不甚满意而暂时不提。

岁考在即,全心备考后的石子文为置办一身得体的行头,忍痛将先父留下的一方镇纸和姑母的戒指押到了金家典当行。可惜,台州主考贪敛无度,石子文的文章虽气势如虹,但也只落到三等之列。正在石子文郁郁不快的时候,传来天子驾崩,太子登基的消息。回到书馆后,石子文继续带领一群学童朗读诗文,自己则秉烛苦读,期望来年再试。

新太子登基,开始有谣传说朝廷要在江浙一带挑选良家女子充实后宫。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民间已是娶媳嫁女,忙成一片。为了不让女儿韶华空逝,钱掌柜在与宋员外提亲遭到冷水泼面后想到了书馆里的穷秀士石子文。此时,钱美玉早已通过在书馆上学的弟弟钱小乐巧传信物,与石子文私定终生。

寒来暑往,一晃大半年过去了。就在石子文和钱美玉正情深意笃时,外间传来消息说太子年岁尚小,选秀一事暂时延迟。选秀的事被延迟,钱掌柜就开始反悔。为了能退婚,反悔后的钱掌柜甚至将石子文告上了公堂。最后,在台守吴公弼大人主持公道下,在岁考中拔为前列的石子文与钱美玉结成百年之好。

据清人《坚瓠集》:康熙壬申仲冬,讹传朝廷采选绣女,“邑中之民”,“纷纷嫁娶,花轿盈街,鼓吹聒耳”。据当时一首谑词说:“呼掌礼数遍追求,唤喜娘多方寻觅。”

又据《紫桃轩杂录》记述,也是由于朝廷点绣女,“育女者,昼夜仓皇”,有一人家嫁女“颇从容”,居然找了匠人为女缝嫁衣。嫁衣缝好,女婿已为别家抢去婚配。因此,“举家无措,即呼匠者与结花烛”。

又,元朝至正年间,民间讹传朝廷选美,因此自中原至江南,年十二、三,便为婚配。有一首歪诗说:“夜来明月楼头望,唯有姮娥不嫁人。”而明朝隆庆戊辰,有人假传奉旨选宫女,于是浙、直一路,不问良贱富贵,一语成婚。因而好事者改前两句诗为:“夜来明月楼头望,吓得姮娥要嫁人。”后又有讹传,说要选寡妇伴送美女入京。于是,寡妇无论老少,赶紧嫁人,又引出一首歪诗曰:“堪笑一班贞节妇,也随飞诏去风流。”

《拉郎配》也是川剧传统喜剧经典剧目,是高腔传统大幕戏,根据川剧传统剧目《鸳鸯缘》整理而成。演的是皇帝选美,钦差到钱塘挑选美女800名。钱塘有女之家大祸临头,慌忙选婿嫁女。书生李玉游学归家,途中先后被王员外、张卖打、钱塘县令三家拉去作新郎。后闹至县衙,钦差判李玉娶民女张彩凤为妻;王员外和县令的女儿则充抵800名之末数送往京城。帝王选秀女,给民间带来极大的痛苦,民间百姓家常把女儿入宫看作是陷入火坑,千方百计逃避采选,有时听到风声,也会害怕。

这是民间流传的“拉郎配”故事的由来。看来“拉郎配”所带来更多的是弱方的痛苦。现如今“拉郎配”的含义被广泛延伸,或应用到政治、经济、农业、文化、体育、家电等领域。大家都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琉璃美人煞织女是谁 织女和璇玑什么关系

全文共 1183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把《琉璃美人煞》中,所讲述的十生十世都联系起来,那司凤和璇玑都拥有多重身份,其中织女就是璇玑在前几世的身份之一。璇玑和司凤不断的相识,分离,从没有幸福的走完一生过,到了这第十世两人应该都不想继续错过了。下面52诗经网就准备跟大家讲讲璇玑和司凤的前世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他们各自的真实身份。其实小说中,这个故事十分感人,相信剧版会更加深刻。织女是谁

在原著小说中,禹司凤前世是爱着织女的,为了织女能够放弃成仙轮回,那这个织女究竟是谁呢?

其实织女就是褚璇玑,因为璇玑也是阿修罗罗睺的转世,也就是说天河织女也是褚璇玑的前世。禹司凤的前世是星君,是天河畔升起的一颗星星,因为爱上了织女而被责罚重新修炼轮回,在轮回即将完成的时候,星君看到了跟织女长相一模一样的璇玑,于是决定放弃回到天界,想要让织女爱上自己。www.52shijing.com

今世的褚璇玑是修仙大派少阳派掌门的幼女,褚璇玑从小便性格孤僻,异常懒惰,非常不讨人喜欢。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褚璇玑在簪花大会结识了男主禹司凤和仇家乌童,从此便种下了情根亦埋下了祸根。

褚璇玑从出生的时候就带着异相。52诗经网她天生六识残缺,根本就不懂人世间的各种情爱。这一切看似命中注定,但是在遇到了禹司凤之后,都被打乱了,正是有了禹司凤的爱和亲人朋友们的关怀,这些温暖的情感让她在这一世得到了救赎,她的玻璃心也逐渐长出了血肉,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织女和璇玑关系

禹司凤前世的时候,是天河畔最早升起的一颗星,对织女也就是璇玑情深似海,世世寻求与之面貌相像的女子。终于感动了上天,于是今生便投胎金翅鸟妖禹司凤。到了这一世,禹司凤遇到褚璇玑,对褚璇玑动了情,默默的陪伴在褚璇玑的身边,但是他爱的是一个没有心的人。

禹司凤这个角色,是属于全剧中的“全能选手”,能言善辩武功高强,又拥有着一颗正义善良的心,给武林“废柴”褚璇玑带来了不少正面的影响,52诗经网使得褚璇玑武艺精有了一颗上进的心。

司凤跟璇玑不同,司凤不记得前世的事情,而且星君转世轮回以后成为司凤,是完全抛弃了前尘往事的,所以说司凤根本就不知道织女是谁,他爱上璇玑纯粹是因为自己、是因为璇玑就是璇玑,跟织女没啥关系。

该剧根据十四郎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天生“六识”残缺的少女褚璇玑和离泽宫弟子禹司凤在面临爱情与前世阴谋的双重压力下,携手共对百般腥风血雨,缔造了一段极具色彩的仙侠传奇的故事。

《琉璃》作为一部东方仙侠剧,人物造型和场景特效都显露出浪漫主义格调。剧中人物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司凤因璇玑破规破戒,动心动情,为爱执着不变。www.52shijing.com

剧中司凤、璇玑、玲珑、敏言即使在迷茫和挣扎中也充满勇气,不失善意。他们用坚定的信仰让观众感受到励志热血的正能量。剧中处处可见人物对传统大义的坚守,对美好爱情的赞美以及对现实主义“真善美”的弘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

全文共 165 字

+ 加入清单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天仙配》是大家熟知的黄梅戏,享誉海内外。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琉璃美人煞昊辰为何将璇玑变成织女的样子?昊辰究竟有何目的?

全文共 1727 字

+ 加入清单

璇玑因为和织女长得一样,因此这才是司凤注意到她的第一步,不过璇玑的模样其实和昊辰有很大的关系,昊辰就是柏麟帝君,前世的璇玑因为喜欢帝君才去修炼成了女身,但长成什么样子却也是昊辰变的。那么为什么昊辰要把璇玑变成织女的样子呢,昊辰这样做是不是有什么目的?璇玑长成织女的样子,又能怎么样呢?原著中对于这一段又是怎么写的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昊辰为什么把璇玑变成织女的样子

在《琉璃》里,无论是白帝还是昊辰都从未对所爱之人予以真心,所以他的结局注定孤苦。跟司凤相比,他是无欲无求的三界主宰,从全剧出发,他无疑是一切祸端的始作俑者,也是男女主感情路上的碍脚石。

昊辰也好,白帝也好,皆拿着反派男配的剧本,他被观众痛骂其实也很正常。但笔者并不想从对错的角度要审视这个角色,昊辰于观众而言是坏人,但细细品评他的心理,你会发现作为神,昊辰/白帝是多么悲哀。

我们先从昊辰对璇玑的感情聊起,总有人问他到底爱不爱女主,是虚情还是假意?结合原著小说和剧版的细微改动,可以肯定昊辰是爱璇玑的,这份爱不是简单的男女之爱,其中包含愧疚、怜惜与私欲。

璇玑是白帝一手创造出来的,他身为东方大帝,对世间万物皆存有“为父”的心态。而他将璇玑变成织女星君的模样,是因为在白帝漫长又孤寂的生涯里,姑姑织女星君是他唯一的亲人,他对姑姑有一种莫名的依恋。2、昊辰对璇玑是什么感情

当璇玑以织女星君的面容出现在他面前时,白帝的感情又在悄然异化,他并不渴望得到璇玑的爱,只希望眼前人永远懵懵懂懂地留在自己的身边,永远做天界的战神,永远不懂情与爱。

但正如司命所说,从天上到人间,璇玑再次脱离了白帝的掌控,所以他慌了,他怕璇玑知道自己犯下的罪孽,这是他数千年来都难以启齿的事。

璇玑的前世是战神,也是白帝用琉璃盏碎片造出来的神,而这琉璃盏中寄存着白帝昔日故友罗喉计都的心。

谁能想到看似一身正气的白帝会手刃挚友,甚至将其身体分开,心和魂被镇压,骨头和筋化为神器,连与心融为一体的琉璃碎片都被做成战神,这般狠毒,着实少见。

明明白帝说过,罗喉计都是他唯一的好友,数千年来,他只与罗喉计都说说心里话。

奈何,修罗和神族从来都是势如水火的关系,白帝清楚罗喉计都有多强大,也明白神魔开战就在顷刻之间。即便罗喉计都一直想要缓和两族的矛盾,但白帝终困于心魔之中,天界全线溃败,他夜不能寐,辗转反侧,一遍遍地想着:“罗喉计都必须要为我天界所用”。

那日,天界的内部消息被外传,白帝立刻将矛头指向了罗喉计都,其实他很了解好友的脾性,断不会做出这种事。可此时,白帝却尽力地骗自己,“是他先背叛我,是他先不顾仁义道德的”。

如此,白帝便有了下黑手的理由,于是他再邀好友来聚,对方喃喃自语道:“待我经历四十九日的磨练,便可化为女身归来,这样……”,他话还没说完,白帝却在背后谋算着怎么利用他的身体。3、昊辰在原著的结局

修罗本无性别,罗喉计都一心想修成女身,尔后便可与白帝双宿双栖;但白帝对罗喉计都只有兄弟之谊,当然在他心中,任何事物都不及三界众生,为了三界安宁,他可以做出这般卑鄙的事。

于三界而言,白帝履行了为神者的责任,而在道义层面上,他的手段实在不够光明磊落,他肆意决定战神的人生,将其炼成无情无欲的神,他说:“你已无心,从此六识皆空,现在,将来,你只能属于我,属于天界”。

即便在这一世,白帝已对战神生出了别样的情愫,可他也决不会说,他认为大道无情,只要女主能无感无识地活着,且永生陪着他,这样便好。因此,白帝瞒着天帝偷偷下凡,化为大师兄昊辰,他的心里默念:“等你回到天上,我们还像从前那样可好?”。

如果说白帝此前的做法,是为了三界,那么后面他一次次地阻止璇玑和司凤在一起就有点偏执了,他不仅怕璇玑想起前尘旧事,而且这种求不得的挫败感一步步摧毁他的内心,以致于心魔难除,白发徒生。

在《琉璃》的预告片里,白帝满头白发,语气凄厉:“我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三界”。对照小说《琉璃美人煞》的结尾,那琉璃盏中的修罗,化为五彩的火焰妖异地将白帝吞噬其中,两人同归于尽,一切爱恨情仇在此刻化为乌有,白帝种的因,终有了结果。

就像璇玑所言:“无论是神,还是人,都不能凭自己的意愿掌控别人的人生”。白帝没明白的道理,终让璇玑悟了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黄梅戏的发源地在哪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黄梅戏发源地在湖北省的黄梅县一带。

黄梅戏的原名是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省的黄梅县一带,早在唐代时期就很盛行了。在清末时期,采茶调传入了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跟当地的民间艺术进行了结合,发展出了一个新的剧种,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后来以安庆为中心,经过百来年的发展,黄梅戏就成为了全国知名的一个大剧种。

黄梅戏吸收了京剧、青阳腔、徽调、采茶戏等剧种的因素,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剧种,唱腔是淳朴流畅的,具有比较丰富的表现力,表演也是很质朴细致,真实活泼,深受很多热爱戏曲人士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黄梅戏发源地在哪里?起源于什么?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黄梅戏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清末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黄梅戏起源于哪个省?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湖北省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清末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

黄梅戏前身即采茶调、采子、黄梅调等,后称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调,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流播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周边的广袤区域。邢绣娘、余海先等一批先辈艺术家为黄梅戏的形成、发展和流播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牛郎的简笔画

全文共 160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节是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七夕节牛郎从地上飞到鹊桥上,等待着和织女相见。牛郎手上捧着玫瑰在等待着织女。

操作方法

1

首先,画出牛郎的脸型,这个画的Q版一点,可以把脸画圆一点。

2

加上头发和头巾,画出眼睛。

3

加上身体,再画上衣服的细节。

4

先在牛郎身体左侧画几个小圆圈,然后填上细节,使其看起来像一束玫瑰花。

5

最后再涂上颜色,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黄梅戏最初产生在湖北的 黄梅戏起源于什么地方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黄梅戏起源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是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

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唱腔、行(hánɡ)当、服饰、妆容、乐器等方面。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纺棉纱》等最具代表性。其中,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织女山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织女山生态风景区位于石家庄灵寿县的西北部,距离石家庄市中心96千米,总面积1500公顷。景区属太行山中山段东部的低山地貌,南山脚下有传说中成仙得道的王母娘娘出生地—王母村。山上有纪念王母娘娘得道升天的王母观,此山峰海拔1251.9米,传说王母娘娘在此遇仙人点化升入天庭,嫁给玉帝册封王母,因此有“王母观离天二尺半”之说。

在景区入口处有两个村庄,一个牛庄(原名牛郎庄),另一个叫女庄“原名织女庄”。两村之间有一条河将两村公开,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河”。王母娘娘金簪划河将牛郎和织女分开,因金簪上面带有头油,现在仍能在河水中见到点点油花,所以当地又称之为“七油沟”。在景区内既有造型各异的奇峰怪石,也有生长着不同树木的深壑幽谷;即有涓涓流水,也有巍峨青峰;既有奇幻壮观的云雾天象,也有凉爽怡人的艳阳晴天;既有庄严肃穆的王母观,又有时刻警醒世人的日寇炮楼。更让人称奇的是,牛郎和织女的爱情神话就发生在这里,留下了一段段催人泪下的人间传说,因此被确为“天下第一情山”。

景区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寨头乡七油沟村

自驾线路:石家庄(石闫公路)—百尺杆—灵寿县城—陈庄—织女庄—牛庄大桥左转—七女沟村—织女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牛郎岗海滨浴场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牛郎岗海滨浴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牛郎岗位于福鼎市秦屿镇东南方,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姥山23公里,度假区依山面海,与嵛山岛隔海相望。这里气候冬暖夏凉,素以“碧海金沙好消夏”而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至。牛郎岗海滨沙滩平坦、明净,环山绿树成荫,周围礁石造型各异,有鸳鸯礁、织女洞、海上一线天等自然景观。

景区山青水秀,沙滩明静,海浪平缓,水色湛蓝,气候温和,温度宜人,分为海滨浴场区、高科技农业园区、垂钓区、鸟岛保护区等18处游览观赏项目,有鸳鸯礁、织女洞、海上一线天等自然景观,是一处集休闲、旅游、海滨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新景区。纵观海湾沙滩,这里尤如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卷,更象一盘精心雕琢的巨大天然盆景。

海滨浴场海浪平缓,沙滩明净,环山绿树成荫,海水清澈见底。置身此地,大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之感。其周围礁石经千年海浪冲刷,造型各异,有潮音洞、鸳鸯礁、织女洞、海上一线天等自然景观。这里环境清幽,景色迷人,成为闽浙地区婚纱摄影基地,同时也为各地电视媒体提供良好的文化传播舆论宣传氛围。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秦屿镇金安路11号

类型:地质地貌山

电话:0593-7271636;0593-6177788

开放时间:

08:00-19:00

交通

"全国各地飞机航班直达温州、福州,再乘坐动车到达太姥山火车站(太姥山火车站距牛郎岗海滨度假区12公里)或乘坐汽车到达秦屿汽车站,最后乘⑨路坐公交到达海滨度假区。自驾车游客由沈海高速太姥山(秦屿)互通口下,出口环岛右转直行7公里至牛郎岗海滨度假区。"

门票

门票40人民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汉书》第八卷讲的什么内容 《书痴》里的织女为何会在第八章出现

全文共 1568 字

+ 加入清单

《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叫《书痴》的故事。男主郎玉柱是太守之子,但他父亲为官清廉,一生酷爱读书,所以家里堆满了各种书籍。到了郎玉柱这一代,反倒变的贫穷,已经到了需要贩卖家中物品补贴生活的地步,但父亲依然不肯出售他的那些藏书。有一天,郎玉柱在读《汉书》,读到第八卷时,突然发现了一个美人剪纸,这个美人此后还成了活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1、织女

说的是在彭城有一个秀才叫郎玉柱,非常喜欢读书。

一天,在读《汉书》的时候读到了第八卷,读到了一半,看到了有一个纱剪得美人夹在书卷中。他非常惊奇,就说,书中有颜如玉,这难道就是吗?他仔细拿起这一个纱剪得美人来看,看到上面还写着两个字“织女”。

他心里非常奇怪,每天把它放在书上观看,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正看着的时候,这个美人忽然坐了起来,慢慢的变大了,成了一个真人,这个秀才很高兴。

每天读书的时候就让这个女的坐在身旁,女的不让他读,他不听,忽然女的不见了,他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

忽然想起了当初这个纱剪美人藏的地方,就拿来《汉书》翻到了第八卷。果然找到了这个纱剪美人。于是,他趴在地上哀求,这个女的又变成了真人。后来这个秀才不听这个美女的话,又拿起书来读,女的又不见了。

他又到《汉书》的第八卷当中去找,果然又找到了。

到最后,这个女的变真人的事情传了出去,被知县知道了。知县就想看一看这个女的,就把这个秀才给抓住了。但是,女的不见了。后来,这个知县就把秀才家里的书集中在一起都烧了,秀才非常愤怒。到最后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做了大官,又把这个知县惩办了。2、《汉书》第八卷写了什么

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出一个细节,这个叫织女的仙女为什么会藏到《汉书》第八卷当中呢?

《汉书》是我国的前四史之一,是汉朝的班固撰写的,总共有100卷。这女藏到哪一卷里不行呢,为什么非得藏到八卷里面呢?《汉书》的第八卷有什么奇怪的呢?

我们就来看一下第八卷的内容是什么。

它记载了汉武帝的曾孙孝宣皇帝的事迹,这个孝宣皇帝叫做刘病己,他的身世也非常的坎坷。但是正是因为他经历非常坎坷,在他当了皇帝之后,也是非常有作为的一个人。

在他当皇帝的时期内,他曾经几次大赦天下,而且对民间的一些无依无靠的孤独人员都经常赐予钱财和物品,有的时候,遇到了祥瑞的事情,还对天下所有的人都赐爵一级。在他当皇帝的时候,天下又经常丰收。

史书记载,谷子一石五钱,也就是说,120斤的谷子只要五个铜钱就可以买到。所以说,那时候的人们生活是非常富足的。

在最后,史书上班固对他的评价是,孝宣之治,信赏必罚。功光祖宗,业垂后世,可谓中兴。也就是说刘病己当皇帝的时候,天下是非常安定的一个时代。而且他的功绩可谓是汉朝的中兴时代。

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即便是当时最低下的一些工匠,也能够达到很高的水平,是以前的朝代所不能及的。官吏也非常称职,民安其业。在外交,匈奴也能够稽首称臣。在汉朝的时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朝代了。3、蒲松龄用意

那么蒲松龄让神女一次又一次躲进《汉书》的第八卷里面,说明蒲松龄对《汉书》第八卷里面刘病己治理下的汉朝是非常赞同的,也是非常心向往之的。

拿现在的话说,这就是蒲松龄所埋下的一个彩蛋。否则的话,书中的神女为什么一次一次躲在《汉书》第八卷里面,为什么不躲在别的卷里面呢?所以说读书的乐趣就在于此。

那么,问题又出来了,织女下凡了,原来和她一起的牛郎哪去了?没有和织女一块下凡吗?

本人估计,这个织女和牛郎织女里面的织女应该不是一个人,要不,牛郎知道了,后果就很难预料了。而蒲松龄的本意则是说明书中自有颜如玉,但如不能学以致用,其结果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这也是织女屡次不让郎秀才读书的原因。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更无一点尘。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读书的乐趣,也是每个读书人所追求的境界吧!

蒲松龄当然也不例外。

【作者简介】张长国,某县作协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董永是不是牛郎?织女和七仙女有什么关系?

全文共 3158 字

+ 加入清单

牛郎织女的故事,还有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一些类似的,同样都是天庭的仙女下凡,爱上了一个凡间的普通男子,但是被发现之后,仙女被抓回去,男子想尽办法终于再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妻子。所以有时候人们会对董永和牛郎产生怀疑,认为他们其实是同一个人。那他们真的是一个人吗?织女和七仙女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算得上家喻户晓了,两个人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恋爱中的痴男怨女,甚至专门为两个人设定了一个节日,就是七夕节,两人只有在这一天才能相见。不过一直有个疑问,牛郎织女的故事到底是真的吗,为什么会有这个传说,历史上真的有这两个人的存在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是“天衣”。

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去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条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

后来,王母为牛郎和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便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让他们相会一次。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七日,无数成群的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桥。鹊桥之上,牛郎织女团聚了。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在一般读者印象中,董永应该是个“穷小子”,是古代最低层劳动者形象,靠给人家打工生存,一度家贫如洗,故父亲病死后只能“卖身葬父”。董永遇到的是“织女”还是“七仙女”?最早提及“董永遇仙”传说的,是汉末才子曹植。曹植在其悼念父亲曹操的《灵芝篇》中写道:“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债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最早对“董永遇仙”作开放式描写的,是《搜神记》。原文这样写到:“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可见,“夫妻双双把家还”时,这“妇人”才说出了真实身份“天之织女”。原来天帝为董永“卖身葬父”行为而感动,遂派自己的小女下凡,帮董永一起还债。

在早期传说中,董永与牛郎的妻子都是“织女”。织女是什么人?司马迁所撰《史记·天官书》中有一种说法,“织女,天女孙也。”天帝的孙女怎么能既是董永的妻子,又是牛郎的媳妇?在隋唐时期,这段“人仙之恋”被合伦理化,借用天上的织女星有三颗一说,将“一织女”换成了“三织女”。

这样,董永与牛郎所娶对象,就不是同一位仙女。为了让“三织女”说深入人心,古人还借用《史记·殷本纪》中“三人行浴”的传说,流传出“三织女浴于池”的故事。让与董永相恋的织女和与牛郎结合的织女完全分开,董永与牛郎的传说不再纠缠不清。

“七夕”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说汉朝的少女们常常七月七日在开襟楼拿丝线比赛穿针孔,当时的人们纷纷效仿,南朝梁宗谋的《荆楚岁时记》也记载了南朝妇女七夕穿针乞巧的民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说,到了七夕,宫中嫔妃们要祭祀牛女二星,并对月比赛穿针,民间百姓也效仿他们。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也说,七夕,宫女们比赛穿针引线,先完成的就是“巧者”,大家要凑钱奖励巧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七夕“乞巧”的习俗已经逐渐消失了,但它却更多了爱情的味道。清丁观鹏《乞巧图》之“月下穿针”如今,“七夕”被誉为中国的“情人节”,而一说到古代的爱情故事,大家往往都会想到牛郎与织女,或者董永与七仙女,有的人对这两个故事往往分不清楚,那么“七夕”究竟与这两对情人中的谁有关系呢?

汉代以前,牛郎织女只是天上的两个星座,并无关系。汉代的时候,牛郎与织女“结婚了”,开始形成为爱情神话故事:传说天帝的女儿住在天河的东边,她忙于织布而耽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天帝看她可怜,就把她嫁给了天河西边的牵牛。织女出嫁后,荒废了织布的工作,天帝很生气,就又把织女带回到了天河东边,只允许他们夫妻一年见一次。每年七月,就会有很多喜鹊来天河搭桥,夫妻踩着喜鹊相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见到的喜鹊,头上的毛如同脱了而变成了白色。

南阳汉代画像石,牛郎织女星座董永七仙女故事也产生于汉代,但较牛郎织女故事稍晚,是说有一个家贫的孝子董永,他的孝顺感动了一位仙女,仙女下凡帮他织布卖钱偿还债务。晋代干宝的《搜神记》中把天上的牛郎与织女双星,说成是汉代孝子董永夫妇的故事。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开始合流交错:汉朝有一个叫董永的,年少时就死了母亲,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后来父亲也死了,他没有钱安葬,就打算卖身为奴换钱办丧事。一个有钱人知道他是孝子,就给了他一万钱,但没有让他当自己的仆人。董永埋葬了父亲,守丧三年后,打算回到那个有钱人家做苦力,以报答他的恩情。结果路上碰到一个女子,说自己会织布,她愿意做董永的妻子,她用十天时间织了一百匹布,替董永偿还了债务,董永重新获得了自由。女子自称是天帝的女儿,因为董永孝顺,天帝特意派她来帮助他,说完,女子就飞天不见了,再也没有回来。

黄梅戏《天仙配》《搜神记》中董永与妻子织女的故事,显然是脱胎于牛郎织女神话。但牛郎与织女已经结合了,那么《搜神记》中董永遇到的也是织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到了宋代,人们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董永遇仙传》说汉代提出“独尊儒术”的董仲舒是董永的儿子,董仲舒为了寻母,道士严君平指点道:“难得这般孝心。我与你说,可到七月七日,你母亲同众仙女下凡太白山中采药,那第七位穿黄的便是。”织女一下子变成了七位,董永所遇的仙女第一次成了七仙女,从此,明清以来的各种地方戏中,董永所遇的仙女都叫七仙女了,织女与七仙女不相混同,牛女传说与董永传说则自然分离开了。《天仙配》年画选页董永的故事在明清不断被演绎,在一些话本小说里,把原本好心帮助董永的有钱人以及天帝,塑造成了反派,说七仙女偶然下凡,见到卖身葬父的董永,被他的孝行打动,就决定嫁给他。董永的主人家曹员外百般刁难董永。为了给董永赎身,七仙女请来自己的六位姐姐一起来织布,一夜织成十匹锦绢,终于使得董永重获自由。夫妻返家途中,七仙女发现自己怀有身孕了,这时候天兵天将出现,传玉帝旨意,限七仙女返回天宫,违命则将董永碎尸万段,七仙女不忍丈夫受害,只得返回天庭,后七仙女将孩子生下送给董永抚养。

董永传说虽然山寨了牛郎织女,但二者最大的不同就是结局,牛郎织女可以每年鹊桥相会,董永七仙女别后再也无法相见了。所以,七夕,我们纪念的是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传统诗词中有很多表现,如汉末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此诗倾向于分别的意味,语调凄婉,而经过魏晋的转变,织女牵牛从悲剧传说逐渐演变为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喜剧故事。唐代权德舆作《七夕》曰:“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宋代秦观《鹊桥仙》曰:“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我们现在过“七夕”,虽然已经失去了“乞巧”的习俗,但每到这一天,人们依旧会想起牛郎织女,而提起这个故事,如今,人们更多的是倾向于其爱情的内涵,显然,它已经成为了一个爱情符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织女牛郎鹊桥相会

全文共 2965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七月七日是民间的“乞巧”节,妇女们这晚在庭院中摆下酒脯瓜果,虔诚地向夜空膜拜,以盼望织女星赐予技巧。由于诗人的吟咏,画家的描绘,文人的铺排,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于是流传人间,缠绵绯恻,委婉动人,这便是牛郎与织女的故事。《诗经》的《小雅》中有一首诗:“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大意是说天上的织女星,坐在织布机旁,无心织绢,却一心一意地想着银河对岸的牵牛星,而为之眷念不已。可见在西周时代,就有了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想像与传说。《史记天宫书》和《汉书天文志》中,也都有牵牛、织女双星的记载。晋代宗怀的《荆楚岁时记》里,说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七月七日夜晚与牵牛在银河相会,已经为这个恋爱的故事勾勒出一个鲜明的轮廓。到了南北朝时,任眆在《述异记》中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这项记载准确他讲是从“古诗十九首”中获得灵感,其中的一首描写《七夕双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携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儿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首诗比起《诗经》中的那首,更描绘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对有情人,两地相思,愁昔满怀的悲凉况味。此外,晋代于宝的《搜神记》中把天上的牛郎与织女双星,说成是汉代孝子董永夫妇的故事。甫北朝时吴均的《续齐谐记》里记载:“桂阳成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牛郎。’至今云:‘织女嫁牛郎也’。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记述唐玄宗与杨玉环,以牛郎织女为例,共誓白头之约。宋代秦少游专门写过一首《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总之,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素材的诗词、戏曲,不胜枚举。综上所述,可以推断牛郎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大约是发生在西周时代,当时的奴隶社会,等级十分严苛,这个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声与饱受压抑的写照,托言天上双星,也就是人间的实情。据说西周时齐地,也就是今山东一带,有一贫苦人家,父母早丧,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们都把他叫作“牛郎”。牛郎渐渐长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欢他,于是他牵着一条老黄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结茅而居。一面垦荒,一面哭泣,泪珠点点滴滴落地上,不久后就生出一朵朵艳丽的牵牛花来。继而,有粉蝶双双在上面飞舞,小鸟在枝头碉啾和呜,叫个不停,田地里也长出了茂盛的庄稼。老黄牛的来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而被谪降人间受苦受难,有感于小主人牛郎对它的饲养和爱护,除了感恩图报辛勤耕作外,还挖空心思想要为牛郎撮合一段美满的良缘。终于,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时常结伴到人间来溜达,甚至在东边山谷中的明镜湖里沐浴。于是便在夜间托梦给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时到湖畔,趁仙女们戏水时,取走一件仙女挂在树上的衣衫,头也不回地跑回家来,便会获得一位美丽的仙女做妻子。牛郎将信将疑地翻山越岭,在晓雾弥漫中,果然瞥见七个绝色美女在湖中嬉戏,粉装玉饰,云鬓花颜,不觉为之心神荡漾;旋即抱起矮树上一件粉红衣衫,飞奔而回。这个被抢走衣衫而无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织女,当天夜里,她趁着夜幕的掩护,赤身露体地轻敲牛郎的柴扉。在微明的灯影里,一个是诚实憨厚,壮硕俊朗的少年农夫,一个是美艳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见钟情,于是在静褴的春夜里,两情相悦,同赴巫山云雨。幸福的生活过得总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时光荏苒,眨眼三年,织女已为牛郎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老黄牛已死,留下的一对牛角挂在墙上,牛郎舍不得老黄牛,天天对着牛角发楞。织女私自偷下凡间的事终于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将把她拘回宫里,牛郎此时真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一对小儿女也天天哭着要妈妈,牛郎肝肠寸断,想着曾给过他无限帮助和关怀的老黄牛,抱着牛角痛哭。谁料一不小心,牛角掉到地上,奇迹发生了,两只牛角竟然变成两只箩筐,牛郎把两个孩子放入箩筐中,准备一肩挑起,寻找娇妻,一阵清风吹过,两只箩筐像两只强有力的翅膀,蓦然平地飞升,腾云驾雾,风驰电掣般地飘飞在霄汉之中,眼看娇妻就在前面,牛郎奋力追求,眼看赶上了,却被王母娘娘察觉,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与织女之间一划,立刻出现了波涛汹涌,白浪滔天地银色河川,从此一个河东,一个在河西,遥遥相对,却无法相见。鹊鸟非常同情牛郎与织女的情真意挚,每年夏秋之间,趁银河风平浪静的时候,群集河上,口尾相衔,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聚。“鹊桥崔鬼河宛转,织女牵牛夜相见。”据说七夕过后,鹊鸟的羽毛都会七零八落地脱掉不少,就是因为辛苦搭桥的缘故。牛郎织女的故事大致如此,后世的《天河配》、《天仙配》、《鹊桥会》等平话或戏曲都大同小异;不但把人仙化,也把神仙凡人化,仙女可以下凡,凡人也可以升天,一段天人揉合的爱情故事,充满了馥郁甜蜜的人情味,也洋溢着农牧社会的生活面貌与伦理道德色彩。杜牧的《秋夕诗》:“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甫《银河诗》:“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波生?”这些都为世人传诵,还有:“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儿百条。”这诗传说是一个六岁的儿童,唐代的林杰写的,可见一般人对七夕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连六岁小儿也能执笔成诗,朗朗上口。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最为少年男女所向慕。南北朝所谓“七夕节”,禁中优伶扮演《鹊桥仙》戏曲,进时新果品,市井儿童手执荷叶,欢呼雀跃。唐时在七夕夜登高楼危树,安排筵会,以赏节序。宋时以七夕为“女儿节”,妇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际,默默祷告,根据所看到的迷蒙景象,以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称七夕为“七巧节”,当夜的花样更多。最常见的是在庭中摆设香案,盛陈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一口气在朦胧中以丝线连穿七个针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双巧手,还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着,翌晨观看如果网丝圆正,叫“得巧”,另有“丢针”,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绣花针轻轻地丢在水中,能浮在水面的叫“大吉”,事实上这就是物理学上的表面张力,只要小心翼翼,大概不难办到。还有两首描写七夕的诗,字丽句清,可堪一读。一首是:“乞巧楼前雨乍晴,弯弯新月伴双星;邻家少女都相学,斗取金盆卜他生。”一首是: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寻看。”这两首诗对七夕夜晚妇女们的活动和心态形容得入木三分。时至今日,少男少女们的情感已了无阻隔,不只是抽象的银河无法隔绝,就连实质的尊长约束,社会道德法律,也已发生不了多大效果,然而重温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则可对少年男女的情爱,产生了一种虚幻而浪漫的憧憬,从而唤起更加珍惜的意念,则认七夕为“情人节”,就有了积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