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黄泥墩汉墓群(通用20篇)

徐州龟山汉墓是西汉第六代楚襄王刘注的夫妻合葬墓,由人工开凿的两条墓道和十五间墓室组成,此墓工程浩大,气势雄伟,实为罕见。尤其是至今尚未揭开的四大谜团,吸引着海内外无数游人。

浏览

7285

文章

155

篇1:柴沟汉墓群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柴沟汉墓群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柴沟汉墓群位于高密市柴沟镇,年代为汉。

2015年6月23日,柴沟汉墓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柴沟镇:山东省高密市柴沟镇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东临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青岛,西依驰名世界的风筝都潍坊,该镇政府网站显示引,该镇辖区面积125.53平方公里,人口5万人。 柴沟镇位于高密市西南部,共有124个村,8.5万人口,辖区面积210.73平方公里,20万亩耕地。位于高密、诸城、安丘、胶州四市交界处。辖区面积209.83平方公里,村庄124个,林场1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陆庄汉墓群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陆庄汉墓群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陆庄汉墓群位于温县张羌街道陆庄村。年代为汉。2016年1月22日陆庄汉墓群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张羌街道:南张羌镇位于温县城东3公里,东临赵堡镇,西接温泉镇,北与北冷乡接壤,南到黄河,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11公里,全镇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万亩,滩区非耕地面积1.2万亩,辖15个行政村,108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7万,现有26个党支部,党员84 1人。素以铸造、制鞋业发达驰名,享有“铸造之乡”、 “鞋业之乡”美誉。 独具特色的工业经济 。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天山汉墓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天山汉墓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天山原名神居山,位于高邮县天山乡境内,高49.55米,南距扬州45公里。全山玄武岩构成,是一处典型的火山溶岩地区,占地约70公顷。

山上原有三座高大的封土堆,从1979年5月至1983年8月,由南京博物院进行发掘,两次历时2年,发掘了一号、二号两墓。

两墓皆属大型岩坑竖穴、有斜坡墓道的“题凑”式木椁墓。一号墓早年被盗,二号墓遭焚烧,两墓结构基本保存完好。一号墓大部分构件都有标明名称与方位的漆书或凿刻的文字,为研究汉代这类墓室结构,提供重要的资料,同时也便于拆装。

出土随葬品中的漆器,木雕(已炭化)制作得非常精美,特别是漆榻,和成套的浴具(盆、座、勺、灯等)为汉--古发现中所少见。

一、二号墓同属“黄肠题凑”木椁墓制。据文献记载:“梓官,便房,黄肠题凑”为“天子之制也”。这种葬制见于史籍记载不多,发掘的实例也少。在木椁构件的用材上,凿刻有“广陵船官材板广二尺”、“医工”等文字,船官、医工可能为王国属官机构。二号墓出土有“广陵私府”封泥,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又中长秋、私府、永巷”,师古注曰:“自此以上,皆皇后之官。”证明了二号墓墓主人应为广陵国诸侯王的夫人。

一、二号墓东西并列,男西女东,正符合古时“尊右”的礼制。二墓皆有“金镂玉衣”葬服残片,一号墓墓主人的身份应为诸侯王,可能是广陵国第一代厉王刘胥的墓,这两座墓是同茔异穴夫妇合葬墓,也是一处诸侯王及其家属的葬地。附近还出土有一些小型的陪葬墓,其时代为西汉中期。

现建为汉广陵王墓博物馆对外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兵沟汉墓旅游区 兵沟旅游区浑怀障汉墓群景区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兵沟汉墓旅游区兵沟旅游区浑怀障汉墓群景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兵沟旅游区北距陶乐县城43千米,西距银川市40千米。是集文物古迹、影视文化、大漠风情、黄河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区。这里有历尽千年苍桑的古战场,塞外有名的军事要塞浑怀障,星罗棋布的汉代墓葬群和气势恢宏的兵沟大峡谷。

浑怀障遗址,是秦代重要历史文化遗存。秦始皇三十二年派大将蒙恬率30万兵北逐匈奴,收复河南地(也就是今天河套地区),次年又在河套地区筑城,设亭障以御匈奴,蒙恬在此建立“浑怀障”,屯兵戍边。

兵沟展馆着重展出的是蒙恬将军生平事迹,以及他建设北疆,抗击匈奴,修缮万里长城的伟大业绩。

黄泥岗汉墓群是西北目前发现最为集中、数量最大的汉代墓葬群。时代为西汉中期至东汉初期,距今2000多年。103座汉墓星罗棋布,占地面积达四、五平方千米。目前已发掘和清理了四座墓葬,墓室距地表16米深,有方木结构墓室、表砖结构墓室和土窑洞墓室。这四座墓葬室有地下通道相连,通道两壁有绘制的汉代历史故事壁画,并设有文物展厅。

景点位置

陶乐西南、明长城以北

门票:3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柿园壁画汉墓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柿园壁画汉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该墓位于保安山东边的山头,西偏北与梁孝王墓相距约300米,是梁孝王刘武的儿子梁共王刘买之墓。此墓中最为珍贵的当数主室前厅顶部的四神壁画,东西宽3.27米,南北长5.14米,面积16.8平方米,壁画由青龙、白虎、朱雀、灵兽、灵芝及云气纹组成。这幅绘画气势恢宏,篇幅巨大,内容紧凑,主题鲜明且无一处败笔,好似一气呵成。此画既出震惊了全国考古、历史、建筑、美术和艺术界,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对此拍案叫绝,其艺术价值堪称稀世国宝,比敦煌壁画早630多年,被称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

景区地址:永城芒山镇柿园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千福山汉墓群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千福汉墓群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千福山汉墓群

千福山汉墓群(第四批省保)

时代:汉

地址:广灵县城西2.5公里千福山南麓

为汉代聚族而葬之墓群。位于千福山南麓坡地之上,墓群南低北高依山而葬。明显暴露地表上的封土堆有9冢,民间俗称“谎粮堆”。墓群占地面积约333000平方米,南北向排列,东西向并穴。其中1、2号和3、5号墓封土直径为30至35米,高15至20米;另5冢直径为17至20米,高14至17米。保存尚好。

1984年清理两座砖室多室墓,出土器物有陶楼、壶、罐、案、勺、盘、人佣、猪俑和部分铁器、铜镜、钱币等。

1988年清理一座石圹木椁墓葬,出土器物有铜鼎、洗、鑑、镜勺、骰、鎏金弩机和少量陶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洛庄汉墓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洛庄汉墓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洛庄墓地位于章丘区枣园街道办事处洛庄村西500米处。西至省水利局设计院农场,东临09号公路。文物保护范围:现洛庄汉王陵管理处的围墙为四至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

墓葬遗址中部隆起,有大片封土。2000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9年经考古钻探和勘察,墓葬平面形状基本搞清。墓上封土面积为200×200米,墓葬方向为东向西,平面结构为“中”字型,墓室居中,面积约为37×35米,墓室东西各有一条墓道,墓室深约20米。经两次考古发掘,在墓葬四周分布有陪葬坑和祭祀坑36座,出土了3000多件令世人叹为观止的文物精品。出土的文物种类有出行仪仗类,出土大型陪葬马坑和车马坑;形式多样的铜器和漆器、石器,包括兵器,祭祀器等。特别重要的是乐器坑的发现,出土乐器包括7件瑟,1面建鼓,1面悬鼓,3面小鼓,编钟一架包括钮钟14件,甬钟5件。磬6架共107件。此外还有錞于、钲、铎、铜铃等。乐器都属实用器。墓葬年代从随葬的各种器物看,属西汉前期,出土印泥上有“吕大官印”字样,推测墓主人为吕国国王吕台。2000年1月由章丘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章丘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6月23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枣园街道:枣园街道办事处位于章丘市中部,下辖4个管理区,包括3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面积50.88平方公里,耕地4.9万亩,总人口3.5万人。东距章丘市区5公里,西距省会济南30公里,胶济铁路、省道102线和世纪大道横穿东西,省道244线、潘王路纵贯南北,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枣园水资源丰富,绣平干渠横贯东西,西巴漏河自南向北顺流而下,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杭埠岭汉墓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杭埠岭汉墓为胶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杭埠岭汉墓

地址:胶州市里岔镇杭埠岭村东南

时代:汉代

保护范围:东、南以墓葬封土边缘为界各外扩30米,西至杭埠岭村,北至水库。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

里岔镇: 里岔镇位于青岛市西南部,距青岛国际机场60公里,距青岛前湾港35公里,距青岛同三高速公路出口8公里,正在建设中的济青高速公路复线在该镇设有出口,交通极为便利。 镇内各项资源丰富。境内有占地1200亩,蓄水800万立方米的大型水库两座,水质清澈无污染;建有供水站及35万伏变电站各一处,可满足镇工业和生活需求;劳动力资源充足,有大批熟练的缝纫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周村汉墓群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周村汉墓群为胶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周村汉墓群

胶州市洋河镇大周村西北岭

时代:汉代

保护范围:东至岭下山沟,南至岭下农田,西至岭下山沟,北至小沟。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

洋河镇:" 洋河镇位于胶州市西部,人口5.8万,总面积128.7平方公里。 交通发达,区位优越。东邻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接胶州湾高新技术加工区,是进入青岛的咽喉要地。204国道、诸黄公路、同三高速横穿境内,同三高速公路在境内南北有两个出入口。距胶州火车站24公里、青岛流亭国际机场40公里、青岛前湾港24公里、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出口2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车路口汉墓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路口汉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车路口汉墓位于古路口乡车路口村北约300米处,背依凤凰山(又称虎山)。残高6至7米。1990年5月,由济宁市文物局和邹县文物保管所联合发掘。墓室座东向西,为全石结构,由前室、中室、双后室和中室两侧的南、北两耳室组成,东西长6.2米,南北宽6.15米,高2.15米。前室前有狭长墓道,用转角叠涩法封顶,门楣、各室过梁和藻井上分别镌刻“双龙穿壁”、“铺首衔环”、“珍禽瑞兽”及“太阳流云”等图案。雕刻技法为弧面浅浮雕。墓室结构严谨,画面构图严密,雕刻技法娴熟。该墓曾被盗掘,此次发掘出土的文物有“半两”、“货泉”和“五铢”古币、残釉陶器等。从墓室结构和“剪轮五铢”分析,该墓为东汉晚期墓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七里店汉墓群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七里店汉墓群为襄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七里店汉墓群位于襄城县湛北乡七里店村,时代为汉。

2005年,七里店汉墓群列入襄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七里店变电站沿G311线向北500米处为基点,向东300米为北边沿,沿G311线向南2500米(十里铺村)为西边沿,由十里铺村处沿小柏油路向东1700米为南边沿,从北边沿东端沿山脚至南边沿东端为东边沿。

湛北乡:湛北乡位于襄城县南部,距县城9.8公里。南以湛河与叶县为界,西与紫云镇、平顶山郊区为邻,北部、东部与山头店镇接壤。以辖区处湛河之北而得名。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丘陵、平川、洼地俱全。西部有焦赞、孟良山,北部有首山。湛河从南武湾村辖区入境,自西南而东北沿辖境南部边缘流经南武湾等四个村,全长9公里。白龟山北干渠自坡李村辖区入境,至尚庄村辖区出境,长约9.。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双墩汉墓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双墩汉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双墩汉墓位于开发区三十铺镇双墩村境内,为并列两座大墓,此外还有三座陪葬墓。而考古人员还从陪葬墓现场遗留中发现了盗掘器皿和工具,经过盗墓工具的分析证明车马坑曾在唐代被盗。这是安徽境内第一次发现诸侯王陵,而且是目前发现的古墓中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发掘工作从2006年3月开始。10月,一号墓葬封土发掘结束,露出墓口。10月中旬发现木椁墓室和外藏室,并发现了“黄肠题凑”木结构,确定了墓主“王”的身份。铭文对应“六安王”刘庆。在出土的诸多精美随葬物中,有铜器、玉器、漆器、木器等,而且不少漆木器贴有精美的金箔或银箔质的飞禽走兽图案,光洁温润。而最让汪景辉惊喜的是,一些铜器上还有“共府”字样的铭文。“这字样正好与史书上记载的六安国第一代王‘六安王’刘庆对应。”

2008年六月安徽省文物部门首次对外宣布了蚌埠双墩1号墓的初步考古发现。从墓葬的规模葬制看,该墓为春秋时代诸侯王级墓葬。在该墓中首次发现了五色颗粒混合土、白土垫层、填土构成的放射线遗迹和土偶遗迹,其圆形墓坑结构、墓底埋葬布局等在全国也属罕见。目前,安徽省文物部门正在进一步发掘,以确定墓主身份并进行其他相关研究。 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境内的蚌埠双墩1号墓发掘获得重大新发现,专家称其是“从未见过的新文化现象和建筑遗存”。

双墩村:双墩村地处江淮分水岭,位于全镇西部,有19个村民组,现有人口2385人,劳动力1100人,耕地面积2782亩,其中水田2400亩,旱地382亩,人均收入3000元,村有学校一所,电管站一座。 双墩村党支部多年来围绕“五个好”村支部的目标加强自身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三学”、“三带”活动,“以五三五五”为契机,开拓进取,内引外联,开发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莲山汉墓群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莲山汉墓群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莲山汉墓群位于鄱阳县,时代为西汉。

莲山汉墓群亦称:莲山古墓群,为江西省最大的汉代墓群,一百多座汉代墓聚集于斯,全国亦少见,它坐落在鄱阳县莲山乡、桥头乡、谢家滩镇交界处。大部分墓分布在莲山乡的莲花塘、百花塘村附乡莲花塘、百花塘村附近。它象一条巨龙的图案,分布在桥头彭丰一带的龙头,莲山乡莲花塘、百花塘村一带为龙的躯干肢体,谢家镇的口前村、莲山乡的上恼村一带为龙尾,共计119座,分布面积达4平方公里。

1982年,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曾到此考查。1983年文物普查时经江西省考古研究所鉴定一一认为是汉代墓葬群。遗憾的是60-70年代大搞水利建设时被百姓挖掉了不少。已出土文物有铁剑、铁鼎、陶仓盖、陶果盆、陶炉灶、陶斧。1991年个路时又出土一件青铜甗瓦,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的汉砖。

莲山汉墓群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墓葬、古代战争以及鄱阳在秦汉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1986年由鄱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定陶灵圣湖汉墓

全文共 1434 字

+ 加入清单

陶灵圣汉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灵圣湖西汉墓位于山东省定陶县马集镇大李家村西北约2000米。

2009年3月,定陶县田野文物巡查队员例行田野文物巡查时,在灵圣湖遗址发现一被盗古墓,2009年度该遗址先后被盗掘20余次,抓获犯罪分子9人。进入2010年后,盗掘现象更加频繁。由于该遗址距县城较远,且在农村大田内,很难确保该处古墓葬的安全,为此,经请示省文物局,决定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

2010年10月16日,山东省考古所定陶县灵圣湖古墓发掘考古队进驻工地。在省、市、县领导的关怀下,通过全体考古队员的通力协作和共同努力,发掘工作进展顺利。经勘探,墓地封土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截至目前,发掘总面积约5500平方米,挖掘深度约5米,出土量近30000立方米。墓葬现存封土分两部分,核心部分位于墓室上部,呈三层台基式,基本呈方形,逐级向上收;外围辅以斜坡式堆筑夯土封护,封土直径约150米。

整个墓室被防盗沙包围,墓顶防盗沙面积约28.5米见方(812平方米左右),墓顶中心防盗沙厚度为约1米,周围防盗沙厚度约0.5米-0.8米,墓室周围防盗沙宽度约2米左右,共清理防盗沙近1000立方。整个墓室约23.4米见方(547平方米左右),墓顶为两层青砖铺就,砖下为木头铺成,现在墓顶青砖已全部取下,取出的青砖约15000块,完整的约13000块,青砖长约39厘米,宽约19厘米,厚约9厘米。其中90%左右有朱书、墨书、刻写、刻划、戳印的文字。

发掘显示,墓葬整体结构呈“亚”字形,斜坡状墓道向东。墓圹近方形,边长28.5米。墓葬有前、中、后三个墓室,另各有侧室(前后室各两个侧室,中室四个侧室),前中后室之外为一周木构回廊,回廊之外为一周外藏椁。其中南北两侧外藏椁各有四个、东西两侧各有两个长方形室。整个墓室结构建筑考究,对称分布,所有墙壁均为小型枋木垒砌,表面略有腐朽,但整体保存较完整。墓葬中室为主室,有漆棺一具,已被撬开。木棺外表髹漆,有漆画和彩绘。

这座墓葬埋葬形式较为特殊,建筑十分考究。墓圹为人工夯筑的地上墓室,墓圹四壁采用木板贴护,木椁周围使用了大量积沙,形成积沙槽,木椁的顶部及周边又采用青砖进行封护,黄肠木之间采取榫卯结构相互连接。根据考古人员测算,建造这座墓所用木材约为2100-2300立方米左右。

据考察,该墓属于早期被盗。-物专家进入墓室开展文物清理工作,未发现任何文物残留,甚至文物碎片都没有发现一块,如此干净彻底的被盗墓,这也是一个未解之谜。根据墓室结构和规模,经专家推断,这是一座西汉晚期的“黄肠题凑”墓。“黄肠题凑”是设在棺椁之外的一种木结构,是西汉帝王陵寝独特的形制,椁室四周用柏木或松木堆垒成回形结构,是一种高规格葬制,只有天子才能享受,天子可以把这种待遇赏赐给宠臣。因此该墓的主人应为当时享受天子赏赐的诸侯王级别。而且这座黄肠题凑墓从规制上来看,已经属于帝王规格的亚天子墓。“黄肠题凑”墓,在我市乃至山东省尚属首次发现,是山东发掘的规模最大的木椁墓葬,并且是中国已经发掘的此类墓葬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结构独特、保存最完整、最具典型性代表意义的一座,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保护、展示价值。

2012年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山东定陶县灵圣湖西汉墓成为学者眼中最具有学术价值的考古发现之一,名列“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大李家村:大李家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辛屯汉墓群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辛屯汉墓群为胶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辛屯汉墓群

地址:胶州市里岔镇辛屯村西北

时代:汉代

保护范围:东至辛屯村东,南至辛屯村进村路以南200米,西至张城路,北至辛屯村进村路以北200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

里岔镇: 里岔镇位于青岛市西南部,距青岛国际机场60公里,距青岛前湾港35公里,距青岛同三高速公路出口8公里,正在建设中的济青高速公路复线在该镇设有出口,交通极为便利。 镇内各项资源丰富。境内有占地1200亩,蓄水800万立方米的大型水库两座,水质清澈无污染;建有供水站及35万伏变电站各一处,可满足镇工业和生活需求;劳动力资源充足,有大批熟练的缝纫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朔州市汉墓博物馆

全文共 1041 字

+ 加入清单

朔州市汉墓博物馆成立于1999年8月,2008年朔州市委、市政府,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1亿元,在朔州市振华西街人民公园西侧,新建了朔州市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19800平方米。主体建筑呈圆柱体型,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一层为公共共用空间,二层、三层为展厅。其立面形象气势恢宏,寓意为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美观大方,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气息。

博物馆共设有4个大型展厅,总面积3456平方米,其中,基本陈列1层两厅,既《朔州古代文明》大型展览,位于三楼。展呈面积为1696平方米,展线长约为820米,共投资1260万元。其内容共分六个单元:第一单元为“史前文明”;第二单元为“烽火迭起”;第三单元为“名人辈出”;第四单元为“营造创奇”;第五单元为“精品荟萃”;第六单元为“边塞要地”。展览遴选了以著名的“峙峪人”文化;战国的“宋子”三孔布币;汉代的“雁鱼灯”;辽代的“佛宫寺应县木塔”和金代的“崇福寺弥陀殿”、“净土寺大雄宝殿”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文物精品。共展出各类精品文物572件(组),各种文字、图片、图表731幅,各种人物画像、雕塑、硅胶像57件,大型绘画和场景13组,古建筑模型2座,运用大型幻影成像、360度全息影像、触摸屏、数字放映灯、幻灯、投影等声、光、电高科技手段,以点代面,以物代史,充分展示了朔州人民所创造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以及朔州在中国历史文化当中所占的独特地位。其中珍贵文物如:雁鱼灯、宋子三孔布币、石镞(石箭头)等,曾赴日本、意大利展出,真品已收藏于国家博物馆。二楼为朔州现代工业发展展示中心,共1层两厅,展呈面积为1696平方米,展线长约为820米。主要展示近年来朔州市经济发展概况,展厅分设:“煤炭工业”、“电力生产行业”、“循环经济”、“沿金产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造业”、“医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乳品制造业”、“陶瓷制品制造业”、“特色食品产业”十个板块。一层大厅以综合临时展览和各类公共服务等项目为主,于2014年11月27日正式开馆并向社会全面实行免费开放服务。

博物馆藏品主要是通过全市调拨和考古发掘等方式获得,馆藏文物总数约21300件(套),主要为青铜器、瓷器、陶器、玉器、书画、古钱币等。其中一级文物约15件,二级文物约157件,三级文物约300件。博物馆建有约1280平方米的文物库房,配置设施有监控、防盗、门禁、电子巡更等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库房内根据不同藏品,配有不同文物储藏设备,达到恒温、恒湿等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扶乐城汉墓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扶乐城汉墓为太康县文物保护单位。

扶乐城汉墓位于东经114°39′59.9″,北纬34°08′46.7″,海拨高度54.4米,太康县城西清集乡扶乐城东北1公里处,东距孔庄400米,北距311国道300米。面积713平方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扶乐城汉墓高3米,周长100多米,为砂礓土堆积而成。封土内有残砖出土,一侧饰几何形图案。

据《太康县志》扶乐城为西汉故县,东汉光武时封刘隆为扶乐候。由此可知,扶乐城汉墓当时是皇室墓葬。

现状:保存完好。

保护范围:以墓封土边沿以外20米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以重点保护区线为基线向四周扩展20米。

清集镇:太康县清集乡位于太康县西,距县城15公里,东与独塘交界,西与常营镇相接,南与逊母口镇、板桥乡接壤,北与高贤、芝麻洼两乡毗邻。新、老涡河、兰河、尉扶河、庆丰渠、双庆渠流经境内,311国道穿境而过。全乡辖35个行政村,94个自然村,239个村民组,52373人,总面积79.3平方公里,8.0664万亩耕地,属典型的农业乡镇,乡政府所在地清集。 清集立足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金山汉墓群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金山汉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山汉墓群位于兰陵镇金山村。年代为汉。该墓为临沂市目前经科学发掘的西汉墓葬中规模较大的一座,墓上祭祀建筑在山东省属首次发现,对研究西汉时代的葬俗及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墓为单墓道岩坑竖穴木椁墓,由墓道、甬道、墓室、墓上封土、墓上祭祀建筑几部分构成。墓室坐西面东,墓室东西长7.3米,南北宽4.6米,深11米。墓道向东敞开,全长44米。墓道前设祭祀祠堂建筑全国首次发现。该墓历史上多次被盗掘,出土一宗文物。

墓群的保护范围为“以金山汉墓墓室中心为基点,向东300米,南600米、西500米、北600米,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

2006年12月7日,金山汉墓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山村:金山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丁屯汉墓地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丁屯汉墓地为营口市文物保护单位。

丁屯汉墓地位于盖州市东城街道办事处农民村,此村原名丁屯,故名。墓群分布在大清河北岸,占地面积93万平方米。

当地群众在基本建设和农事活动时,经常发现有砖、陶器、铜钱、刀币等。辽宁省博物馆曾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这里清理过几座墓葬。1983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汉墓并出土大量随葬品。包括:彩绘陶奁、陶俑,陶罐、灶、仓、盆、釜及铜印、五铢钱等冥器和实用器。

陶器是汉墓中陪葬的大宗物品,除实用器外,冥器开始大量出现,用陶器模型表示人间生活,陪伴主人长眠地下,是汉墓的一大特色。随葬陶器丰富得包罗万象,有房屋模型、家具摆设、炉灶猪圈、锅碗瓢盆、陶俑粮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枣园汉墓群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枣园汉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枣园汉墓群

1959年,山西省文管会在平陆县张店镇枣园村南的汉代墓区发掘了一座砖室墓,其内壁画曾在国内史学界引起了很大轰动。对此,《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做了详细记述。

该墓为汉代墓葬,砖室券顶,平面呈方形,东西长4.56米,南北宽2.25米,高2.l米,由1个主室和1个耳室组成。主室内满绘壁画,分天空和人间两大部分。天空的景象绘于券顶上,有青龙、白虎、玄武诸动物形象,其间游云流荡,并有星辰百余颗。券顶上另绘有日、月及其他图案。

日居东,上绘墨乌。月居西,上绘蟾蜍。日月星辰、彩绘云气中又有长颈短尾的白鹤飞翔。人间的图象绘于墓主室四壁,有山水、房屋、车马、人物等图案。南壁西部绘四轮车一辆,车前和车左各有一人。左侧一人裸体赤足,转身顾车,手舞长绢。西壁绘一房屋,屋前路旁有一农夫,短衣赤足,右手扶犁,左手扬鞭,驱二黑牛耕地,犁铧暴露在外。农夫身后立一人,着黑色长衣,袖手端立,作监视状。北壁有画两组:东面一组绘崇山峻岭,山麓有四合院式建筑群,当为豪强地主的坞堡;西面一组,近河处有二车,上行车上坐一人,持鞭驱策。下行的车附篷,双辕着地,御者手持牛缰蹲坐河边,似在稍事歇息。再偏西处有一农夫,驾黄牛,用耧车播种,耧下有三足。

耧车是汉武帝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生产经验发明的,对促进当时的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从壁画的“牛耕图”来看,不仅时代上较江苏睢宁、陕西米脂、内蒙古和林格尔等地发现的为早,而且在操作技术上也表现了一定的先进性;再从枣园墓壁画所绘牛耕图只1人挥鞭策牛拉犁的情形来看,已超越其他地方所绘的“二牛抬杠”和“用耦耕、二牛三人”的阶段。该墓规模虽不算大,但所绘的牛耕与耧播,真实地描绘了东汉初年农业生产场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中国最早的表现农业生产活动的绘画作品。这对研究当时的农业发展、豪强地主的庄园经济提供了重要资料。枣园汉墓群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电话:0359-3522900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