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黄金四分钟急救方法(经典两篇)

浏览

986

文章

2

篇1:把握黄金6分钟,学习急救方法很重要哦!

全文共 2223 字

+ 加入清单

8月16日上午,莆田一名5岁小女孩,吃龙眼时气管被卡住。其母亲惊慌失措,错过最佳抢救时机,小女孩不幸身亡。那么,把握黄金6分钟,学习急救方法重要哦!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这样的新闻,并不少见——

2016年8月6日,深圳5岁男孩吃龙眼意外噎着,送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2015年7月27日,射阳一18个月大男婴被果冻卡住喉咙抢救无效死亡;

2015年7月14日,深圳一名10月大男婴被父母喂葡萄噎死……

当妈后,最最最看不得这种新闻,叹息的同时,也不得不反思,该去做些什么,来避免这样的惨剧呢?

安全无小事,时刻小心提防祸从“口”入,为了宝宝,再细节的隐患也必须扫清。玩具小部件、牙签、硬币、纽扣电池……甚至是一颗龙眼或一粒葡萄,都可能威胁到宝宝的安全。

1、宝宝活动范围内不要存放小物品或危险物品,如硬币、瓜子、花生、小纽扣、图钉、药品等,妈妈赶紧检查一下。

2、不要给宝宝吃花生、瓜子、豆类、果冻等不容易咬嚼的食物,带核的食物要先把核取出。

3、可能吸入或吞下的小玩具,不要给宝宝玩。

4、培养宝宝安静进食的好习惯,不要边吃边说。

5、宝宝进食时,不要让他吵闹跑跳,妈妈此时也不要逗乐、训斥、惊吓宝宝。

6、不要强迫喂药,宝宝哭闹时不要硬向他口中塞。

7、教育宝宝不要把小玩具、硬币放入口中。

除了收好家里危险的物品,教会宝宝不要乱吃东西以外,爸爸妈妈们要也学会处理方法!

医生提醒,一旦宝宝被噎住,数分钟就可能死亡,大人除了呼叫救护车及时送医外,也要掌握一些自救方法,把握关键的前6分钟。如果超过6分钟,宝宝危险程度可能就会增加。

按照儿童误吞异物进入的位置不同,一般分为三大类:

①气管异物

②食道异物

③胃肠道异物

其中,气管异物最危险,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很!重!要!

①气管异物

气管异物多发生在5岁以内儿童,尤其以刚学会走路到3岁之间的小孩多见,死亡率高。宝宝喜欢将瓜子、花生米、果冻、纽扣、硬币等放入口中,在哭、笑或者吸气时很容易吸入气道。如果气管异物正好卡在声门处或声门下头,堵塞气管时,非常容易发生窒息。

症状

误吞后,宝宝脸色青紫、憋气、呼吸困难,或出现剧烈咳嗽、哮鸣,可能提示物品进入气管。

急救措施

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实用指数:★★★★★)

适用于3岁以下宝宝

(1)家长马上把宝宝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宝宝颧骨两边,手臂贴着宝宝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宝宝后颈,让宝宝脸朝下趴在家长大腿上,且头部稍低于躯干,在宝宝背部两肩胛骨间拍打1-5次。

(2)让宝宝仰卧背贴在家长的大腿上,用中指和食指,放在宝宝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压迫1-5次。

3)循环进行背部拍击和腹部按压,直到异物冲出为止。

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家长从背后抱住小孩,一手握拳,顶住宝宝上腹部,另一只手手掌压在拳头上,双臂用力向上、向内紧压,有节奏地一紧一松,直到将异物冲出。

②食道异物

食道异物多发生在食道上端开口处。食道异物如果不能及时取出,可能引起食道周围炎、纵膈炎和脓肿,严重时可能引起食管瘘,或穿破大血管引起大出血。

症状

如果误吞后宝宝没有面色改变,呼吸平稳,不咳嗽,表明物品没有呛入气管,已经进入食道。多表现为吞咽困难、异物感、疼痛、唾液增多等症状。

急救措施

保持安静,切忌再进食,以防将异物推向深处,加重损伤。也绝对不可以给宝宝催吐,因为不一定能吐出来,而且宝宝吐的时候可能会哭,一哭一吸反而容易把异物吸进气道而造成更严重的伤害。要尽快带宝宝去医院,听从医生意见,可选用儿童胃镜取出。

③胃肠道异物

症状

硬物已经进入肠道,多无临床症状。或有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或可引起幽门梗阻、产生痉挛性疼痛、呕吐等。

处理措施

建议到医院检查。如果是圆形物体,对于身体损害较小,不要过于担心,多数可通过排便排出。如果宝宝状态较好,没有出现呼吸困难、哭闹等情况,可以多喝水,多吃些蔬果,按摩腹部,促进排便,并观察排便情况。

(1)拨打急救电话,联系医生。

告诉医生误食毒物的种类、数量、时间,以及宝宝现在的情况等,然后听医生指示。因为有些药品不宜催吐,不能任意处置。

(2)紧急催吐。

这些东西可以催吐

化妆水、染发剂、樟脑球、药、肥皂、酒精类、香烟、咖啡。催吐后,让宝宝多喝水分以稀释毒性,然后带他去医院。

催吐方法

家长可以用勺柄、筷子、手指等直接刺激宝宝的咽喉部,诱导宝宝出现呕吐。催吐时间越快越好,呕吐得越完全越好。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率多为指数变化,早1秒催吐,就有可能截断药物的吸收高峰。

(3)尽快送往医院洗胃。

如果吞入毒性较大的物品,应尽快送到最近的医院洗胃。最好将宝宝误食的毒物的包装和说明书,以及呕吐物(装入塑料袋)一并带上,以便医生做针对性的治疗。

(1)误食一般性药品,剂量较少

如维生素、中成药,可让宝宝多喝水,使药物稀释并尽快从尿中排出去。

(2)误食有毒性、或副作用大的药品

家长须迅速催吐,再给宝宝喝大量茶水、肥皂水反复呕吐洗胃。然后可以让宝宝喝几杯牛奶养胃解毒。

(3)误食腐蚀性较强的药品

不要催吐,建议可以服用适量牛奶、蛋清,并迅速送医院治疗。蛋清和牛奶可以覆在胃黏膜上,减少强酸腐蚀性物质与胃消化道黏膜的接触面积,起到稀释、隔离的作用。

(4)误食碘酒

立即饮用米汤、面汤等含淀粉的液体,然后催吐,反复进行,直到呕出物无碘酒色为止。

异物进入气管非常危险,在抢救的时候尽量要把握黄金6分钟,学习急救方法很重要!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猝死黄金急救方法

全文共 1365 字

+ 加入清单

约每1分钟有1人猝死据统计资料显示,美国每年心脏骤停的发病人数约为45万,超过脑卒中、肺癌、乳腺癌和艾滋病这些疾病发病人数的总和。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猝死黄金急救方法1

预防猝死,生活方式最重要

首先,饮食习惯尤其重要。提倡的高纤维、低脂肪的“地中海式”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心脏病的发生。食用大量水果、蔬菜、坚果、豆类、谷类,食用适量鱼类、肉类和乳类产品,用餐时喝点葡萄酒,食用油以菜籽油和橄榄油为主。

同时,规律适量的运动不可少。推荐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不宜过分剧烈。如果运动中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也推荐及时到医院就诊,做个心脏的“深度体检”。

坚持定期做健康体检。无论心脏病患者还是身体健康的人,都应定期进行体检,因为心血管疾病以及心脏性猝死,经常会找上貌似健康的人。

调整情绪,劳逸结合。精神紧张可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情绪激动很容易诱发冠心病等身心疾病,甚至还可以使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发生心肌梗塞等意外。因此要做好自我调整。

猝死黄金急救方法2

“黄金四分钟”是指当心脏骤停时,大脑皮层耐受缺氧时间仅为四分钟,随后皮层细胞会开始出现不可逆转损伤和死亡。因此,这四分钟内的急救行为至关重要,对于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而言,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急救知识、技能和行为意义重大。当发生心脏骤停后,现场第一目击者必须在四分钟内按照“叫叫CABD”的程序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第一个“叫”是指要确认患者意识,第二个“叫”是指呼叫120,C(Compressions)-胸外按压,A(Airway)-打开呼吸道,B(Breathing)-人工呼吸两次,D(Defibrillation)-电击除颤。

胸外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方法要正确,两手掌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下部,掌根置于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以保持主要按压力放在胸骨上,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按压时肘伸直,压力需足够大,按压深度需达到5厘米,然后突然放松,速率至少100次/分钟,每次按压后确保胸部回弹,连续按压不间断。由于胸外按压使胸廓变化,胸腔内压改变,使胸腔内外动静脉压力发生压差,能促进循环恢复。

开放气道。首先应使气道通畅,必须将患者放置在硬的平板上,取仰卧位,撤出枕头及垫在头部的衣物等,救护者双手将患者头部后仰,托住下颌关节,清除口腔异物,使由鼻孔经咽喉部至气管的气道保持通畅,使松弛的舌根不至于后倾堵塞气道。

人工呼吸。简单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即救护者深吸气后将气吹入病人口中(一手捏紧患者鼻孔),以20次/分进行。

电击除颤。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作为一种急救设备,可自动分辨是否是由室颤引起的心脏骤停,提高由室颤引起的猝死救治率,是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急救指南中指出的最适合现场的非医护人员在紧急状态下使用的防猝死院前急救设备。

进行心肺复苏需要把握的原则是:1.所有施救者都应实施胸外按压,受过培训或专业医务人员可在胸外按压的基础上实施通气,团队合作时,应同时施行胸外按压和通气。2.不强调检查脉搏,非专业施救者不检查脉搏,专业医务人员脉搏检查不超过10秒,10秒钟内不能肯定触到脉搏,施救者则应开始胸外按压。3.大多数成人心脏骤停,胸外按压循环最为重要,对心脏骤停的儿童来说,人工呼吸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大多数儿童心脏骤停患者为窒息所致,需要通气与胸外按压同时进行,以达到最佳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