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1027

文章

58

篇1:中卫鼓楼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中卫鼓楼为宁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位居中卫市区正中,清初名曰文昌阁,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七月十四日庙会时不慎失火焚毁,仅存基址。道光十一年(1831),知县艾椿年率典史沈垣与当地士绅一道捐资重建,翌年建成。

解放后,鼓楼受到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1955年,拨专款对鼓楼包砖修整;1984年被列为原中卫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992年、1997年原中卫县人民政府又先后3次拨专款粉饰彩绘,使鼓楼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市区中心。

鼓楼底基呈长方形,南北长为224米,东西宽为1665米。基座正中为“十”字形门洞,分别通四面街道。门洞高3.75米,中心为穹窿顶,正中有八卦藻井,八卦图周围悬木雕八仙像,4个角嵌有石雕龙首,昂然相对。基座四面门楼上有匾额,是按方位反映中卫地理形胜的。其东曰“锁扼青铜”,南曰“对峙香岩”,西曰“爽挹沙山”,北匾原为“控制边夷”。1984年维修时,按照党的民族政策,遵循文物维修原则,改为“控制边陲”。

鼓楼楼高23米,通高30米,重楼3层,是一座四方台基拱洞型的楼阁建筑,楼型为四面八方一体式,楼之西南角有一小门可通达楼基上部。基座之上正中为三重檐十字型歇山顶的主楼,每面3开间,3层3檐,每层有12翘角,最上层四面有观景回廊。楼基四面建有小型陪楼4座,其内壁分别刻记鼓楼始建、重建的背景、时间、经过及有关事项等。楼顶正中竖垒黑色陶球6颗,四周置蟠龙,组成群龙戏珠画面,但从不同角度看,均为二龙戏珠。

各层之上原有塑像,1951年被拆毁。1992年10月,原中卫县文物管理所本着恢复文物原貌的精神,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自筹资金着手复原。上层塑魁星,中层塑文昌,下层四面塑雷祖、财神、火帝真君和观世音菩萨。登楼远眺,但见烟波浩渺,风光旖旎,山川风物尽收眼底。游子至此,莫不驻足仰酋,叹为壮观。

文昌镇:文昌镇 辖7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银行巷、团结巷、蔡桥路、民族巷、西花园、东花园、华西;黄湾村、雍楼村、双桥村、郭营村、蔡桥村、东关村、东园村、五里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繁峙鼓楼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繁峙鼓楼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繁峙鼓楼,位于繁峙县繁城镇东城街村鼓楼街1号。坐北朝南,南北长58.5米,东西宽21米,占地面积1229平方米。据重修鼓楼碑记载,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二十年(1755)增设钟楼、鼓楼,光绪四年(1878)重修,现存为明、清建筑。方形城台,台高6米,台基中设拱券门洞,南北贯通,鼓楼面宽五间,进深六椽,七檩前后廊构架,二层三檐歇山顶,上层斗栱一斗二升交麻叶,下层明间设拱券门,次间圆形窗,四角施通天柱。存金大定十年(1170)铁钟1口,清重修及布施碑6通。1985年4月15日,繁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网

东城街村:东城街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增冲鼓楼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增冲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增冲鼓楼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城西北50公里的增冲寨。

增冲鼓楼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楼基占地100多平方米,为木结构塔状建筑,五层,十三檐,八角攒尖顶,通高20余米,其中木构架高达17.65米。楼的底层分立四根金柱,八根檐柱,檐柱外绕以木栏杆。楼的平面呈八角形,中心设有直径达1.4米的圆形火塘,金柱间放置着四条大板凳。底层的南、北、西三面各辟一门,东面置一石板桌。楼的底层悬挂着一块道光十年(1830年)的匾,匾-“万里和风”四个大字。另有四幅木刻的楹联,其一为“名楼艺高雕龙画凤映照碧树千秋永盛;侗寨秀丽精文就武辅育英才万代长春”;其二为“龙凤呈祥楼阁直耸冲霄汉;风云聚会山峦起伏绕碧波”;其三为“物华天宝龙楼凤阁交辉呈异彩;人杰地灵山青水秀相映显粼波”;其四为“百福龙宫聚众议事击金鼓;万寿凤阁集民歌舞庆玉楼”。

增冲鼓楼从底层到二层没有固定的板梯,但楼板上仍留出搭梯的孔洞。二层以上均设有固定的板梯。为了使烧火的柴烟易于扩散,二、三、四层只在金柱外装有楼板,金柱内就形成了空井,金柱之间及各层的外围都放置有木栏杆。五层的楼顶悬挂一个木鼓,由寨老执掌。四、五层有很长的出檐,檐口下还装有如意斗拱,既能承重,又是装饰品。

鼓楼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侗家-议事的政治中心,又是人们拜祭、休息和进行娱乐活动的场所,它还是寨老处理纠纷、明断是非的公堂。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它又成了击鼓聚众的指挥所。此外,它还是寨中的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谈情说爱的地方。凡是侗族人民聚居的地方,几乎都有鼓楼,它已经成为侗家村寨的重要标志。(国家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府城鼓楼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府城鼓楼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府城鼓楼位于琼山府城镇文庄路南端的古城垣上,是一座土木结构、古朴大方的城楼。鼓楼,又名檐楼,亦叫文明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海南卫指挥使王友所建。据《琼州府志》和《琼山府志》载,府城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鼓楼坐落于城之正中偏南,是海南卫的所在地。楼上有重兵驻守,居高临下,以窥城内外动静,卫护治安,是古代的一项军事设施。

鼓楼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楼下城庸宽厚,下临旷野,有石级抬登,直通城门。原楼高三层,现仅存二层,均受历代珍视,故屡毁屡建。现存鼓楼为万历十四年(1605年),尚书王诲送重修。登楼可远眺海府山川形胜之大观,抚古之悠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凤阳鼓楼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凤阳鼓楼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鼓楼,又称中都谯楼,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凤阳县城中心,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是中都城的重要附属建筑,与西边的钟楼相距六里,遥遥对峙于中都城中轴线的两侧。鼓楼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台基南北长72米,东西宽34.25米,高15.8米,是中国最大的鼓楼台基。台基上楼宇初建之时,“层檐三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琼绝尘埃,制度宏大,规模壮丽”,鼓楼一直以其高大雄伟为国内之最。1989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元璋展览馆建在鼓楼台基上,是全国唯一全面介绍朱元璋一生及明朝历代帝王的展览馆。展览馆从多个方面用翔实的图文资料、真实的历史实物展示了朱元璋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鼓楼大桥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鼓楼大桥南连人民东路、北接东进路,是一座集交通、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景观桥梁,桥梁全长160.5米,桥宽43.6米,桥梁下部结构为五跨钢筋混凝土拱桥,上部为220米长廊及10座亭子,桥下设亲水曲径小桥一座,桥梁设计荷载为汽-20级,挂-100级,按7度地震烈度设防。

鼓楼大桥创造了中国拱桥四个第一:1该桥除设有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外,又在人行道上设置,220米长廊及10座亭子,既具备了交通功能,又可作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这在国内桥梁史上尚属第一座,2分隔带上设10个天窗,并布置了射灯,既可采光,又可从天窗看到桥底下游船及流水,这种做法在国内尚属首次。3首次在桥墩设计中采用了1/4球体,并以金山石贴面,既古朴典雅,又不失大方,在夜晚灯光下,八个球体玲珑剔透,宛如镶嵌在东城河上的八颗明珠,给人以美的享受,4桥的东西立面上安装了4个1.2米见方的龙头浮雕,是中国古代一种“辟邪”的吉祥物,1.2米见方,为目前全国最大的平面龙头浮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北镇鼓楼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北镇鼓楼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位于北镇市城内中心,原为辽代显州城南门,明代扩地时保留下来。辽东总兵李成梁、马咏曾先后做过点将台,清代改为鼓楼,为二层单檐歇山式,占地625平方米,大木架结构,重檐建于楼座之上。

鼓楼的台基为砖砌,东西长24米,南北宽20米,高8米;楼的上部有女墙,中有券门,门洞高6米,宽4.5米;北面有门,内有40级台阶可上楼台;台上正中为两层0,高8米,有梯可攀。清末民初曾屡加修葺。1929年(民国十八年),在南北两面新添“幽州重镇”、“冀北严疆”八个大字。

北镇鼓楼对研究明代钟鼓楼的建筑结构、形式,有重要价值。它与其南侧30米处的李成梁石坊遥相呼映,成为著名的旅游场所,游客络绎不绝。曾是辽代显州城和金代广大宁府南门城楼,嘉靖四十二年都尉使王之诰扩筑里城时,在此修建了鼓楼。明英宗天顺年间,辽代总兵官马永,李成梁驻守广宁时,以鼓楼为点将台,故此,鼓楼在广宁八景中又称“鼓楼点将”。

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城内中心地带的钟楼前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侗寨鼓楼群

全文共 1230 字

+ 加入清单

鼓楼侗寨的标志,侗语叫“堂卡”或“堂瓦” 。鼓楼分多柱和独柱两类:多柱即四根主柱十二根衬柱;独柱即由一根中柱支撑,直立于鼓楼中央,直伸顶端,底层四根衬柱。不论何种建筑形式,其顶层均置放齐心鼓,故人们称之为鼓楼。鼓楼是由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自行设计,没有图纸,数百根梁、柱、仿的尽寸全凭心中黔算整体全系木质结构,以杉木凿榷衔接,不用一钉一铆,上下吻鼓楼是侗寨的标志,侗语叫“堂卡”或“堂瓦”。

鼓楼分多柱和独柱两类:多柱即四根主柱十二根衬柱;独柱即由一根中柱支撑,直立于鼓楼中央,直伸顶端,底层四根衬柱。不论何种建筑形式,其顶层均置放齐心鼓,故人们鼓称之为鼓楼。鼓楼是由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自行设计,没有图纸,数百根梁、柱、仿的尽寸全凭心中黔算。整体系全木质结构,以杉木凿榷衔接, 不用一钉一铆,上下吻楼是侗寨的标志,侗语叫“堂卡”或“堂瓦”。

鼓楼分多柱和独柱两类:多柱即四根主柱十二根衬柱;独柱即由一根中柱支撑,直立于鼓楼中央,直伸顶端,底层四根衬柱。不论何种建筑 形式,其顶层均置放齐心鼓,故人们称之为鼓楼。鼓楼是由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自行设计,没有图纸,数百根梁、柱、仿的尽寸全凭心中黔算。整体全系木质结构,以杉木凿榷衔接,不用一钉一铆,上下吻合,采用柱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鼓楼造形 有三层、五层、七层、九层乃至十余层不等。一般分上、中、下三个 部分。

上部为顶尖部,由一根铁柱立于顶盖中央,套上陶瓷宝珠,呈葫芦型,犹如落尖,凌空而立。顶盖多为伞型,有四角、六角、八角形状。中部为层层叠楼,形似宝塔楼身。楼植有四角、六角、八角,每方糖角均为翘角,并雕塑禽兽,神形兼备,校期如生。翘角层层叠叠,重棺而上。从上而下,一层比一层大,极为壮观。植板上绘有龙凤鸟兽、古今人物、花草鱼虫以及侗族生活风俗画,玲拢雅致,五彩绞纷。底部多为正方形,楼四周设有木质长凳,供人歇坐,中间是圆形大火塘。鼓楼建筑独特,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联合国机构一-称赞说:“别具一格的侗族鼓楼建筑艺术,不仅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而且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

鼓楼是侗寨团结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齐心的表现。因此,有侗寨即有鼓楼,或以房族修建,或几个姓氏合建。全县共有鼓楼321座。肇兴侗寨的五座鼓楼,最为集中,人们称之为“侗寨 鼓楼群”;坝寨乡青寨鼓楼是县境内现存历史最久的鼓楼:岩洞乡述洞村的独柱鼓楼,是目前仅发现且保存较完整的奇特鼓楼;肇兴乡纪堂村两座鼓楼,造型最美,1982年2月13日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纪堂建楼高师最负盛名,凯里金泉湖八据、八 角、十七层、高三十三米的鼓楼和北京中华民族园、上海中华民族大观园的鼓楼,都出自陆文礼等建楼高师之手。

鼓楼多建在寨中央,与戏台、歌坪相结合,是-、议事、文化娱乐的好场所。鼓楼雄伟壮观,裴声中外,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黎平 侗乡风景名胜旅游生活中最温馨的一章。它含着深情的微笑,代表 着一个民族,屹立在锦秀中华的大地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鼓楼南街清真寺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鼓楼南街清真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清真寺是成都的清真古寺之一,位于成都市鼓楼南街115号。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毁于明末,清康熙雍正年间恢复,后经清乾隆七年(1742)及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两次重建,礼拜殿则是该寺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座古代建筑,也是整个寺院的经典之作,同时亦是成都地区现存十余座清真寺礼拜殿中制度最完备、构筑最精巧的一座。1981年4月,鼓楼南街清真寺礼拜殿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初建

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毁于明末。

修缮重建

清康熙雍正年间恢复,后经清乾隆七年(1742)及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两次重建,清真寺原有规模较大,其建筑以大门、牌坊、邦克楼(唤醒楼)、礼拜殿、-室、浴室和教长室等组成。1941年遭日军飞机轰炸,邦克楼及木牌坊等建筑被毁,现仅存礼拜殿一幢建筑,保存较为完好。该殿脊檩有“乾隆七年”题记。

现状

1966年后,几十户汉族居民搬入寺院居住,礼拜殿曾作过某单位办公室和仓库之用,廊道则改为居民住房和某小工厂加工车间。寺院除礼拜殿外的建筑已面目全非,全都改成了居民住房,同时在院内又新建了一座居民建筑。1981年4月,鼓楼南街清真寺礼拜殿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但90年代初的一场拆迁差点使一切都结束了。在当年各界市民的奔走呼吁下,大殿被平移200米保留下来,而之外的所有部份仍被拆除。2000年进行了全面维修并复建大门,现为重要的伊斯兰教活动场所。

2012年,鼓楼南街清真寺大门遭受白蚁侵害情况严重,三根承重立柱、门槛及吊檐被白蚁蛀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急需维修。2013年,四川省文物局组织相关专家赴成都市青羊区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鼓楼南街清真寺山门维修工程进行竣工验收。

保护范围:以现围墙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酒泉鼓楼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酒泉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酒泉鼓楼位于酒泉市肃州区老城区四大街中心位置。据《西凉旧事》记载,鼓楼原为东晋时酒泉郡福禄县城东门楼,系前凉永乐元年(346年)酒泉太守谢艾主持重修的福禄城的东门楼,时称“谯楼”。清同治四年(1865年)遭兵变焚毁,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修三层木楼。

鼓楼分台基与木楼两部分,通高24.3米。台基呈正方形,内部夯土版筑,外包青砖,高7.4米,底边长26.33米。十字形相交的四个砖券洞门从台基四面正中穿过,十字中心为穹窿顶,倒悬伏羲八卦板。四面门楣上部皆嵌有突出壁面的砖雕仿木斗拱彩建门楼,其下各有一幅砖刻神瑞图。台基上建三层四角攒尖顶木楼,抬梁结构。一楼每面三开间,内阔9.6至9.6米,边柱12根(皆砌入墙内),上通二楼,构成楼的基架,四角砌墙,四面开门,楼内有4根粗壮的通天柱直贯三楼,楼-又有20楹柱(每面有6柱)。二楼12柱,略同一楼,每面有12个雕花窗扇(周围共48扇),嵌于柱间构成楼身。其外有回廊栏杆,无楹柱。三楼为单间,单檐四出,四角高挑,四面开窗,窗外有中回廊护栏。楼内四角放置抹角梁,中间有雷公柱,雷公柱周边抹角梁下为八角形藻井。顶部四戗脊会于攒顶,在戗脊两侧做垂脊,脊前施兽。脊上无小兽。瓦面上涂绿色。宝瓶为陶制,两层,上下均为圆形,在宝瓶上安装有避雷针。

酒泉鼓楼使用当地“花板代栱”的檐下做法和“吊花引龙”的翼角做法是河西建筑的典型特征,其工艺水平、建筑风格为研究河西走廊地区古代建筑史及人文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地址: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东大街与北大街交叉处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30-60分钟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渭南鼓楼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渭南鼓楼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渭南鼓楼

在渭南老城内,今军分区门上。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所建,位于当时县城中心,明洪武年间又扩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十二月,华州大地震时毁坏,次年重建,清代维修过。解放后,又经整修,鼓楼内陈列着渭南出土文物。鼓楼系城门重楼式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房顶。下层宽5丈,进深3丈,周围有庭柱。东西6柱,南北5柱,各有八角窗2个,上层为3间楼阁,砖台下南北向有门洞长5丈,上额“渭南县”,两则刻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门洞背面上额刻有“具瞻”二字。

在渭南老城内,今军分区门上。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所建,位于当时县城中心,明洪武年间又扩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十二月,华州大地震时毁坏,次年重建,清代维修过。解放后,又经整修,鼓楼内陈列着渭南出土文物。鼓楼系城门重楼式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房顶。下层宽5丈,进深3丈,周围有庭柱。东西6柱,南北5柱,各有八角窗2个,上层为3间楼阁,砖台下南北向有门洞长5丈,上额“渭南县”,两则刻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门洞背面上额刻有“具瞻”二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平寨鼓楼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平寨鼓楼——建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鼓楼面阔三间,是中间重檐的悬山顶形式。这是侗族鼓楼建造的最初形态,是目前三江境内保存较为古老的鼓楼之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9月,平寨动工兴建新的鼓楼,它占地169平方米,高约25米,共17层檐,总造价约150万人民币,是一座独柱鼓楼,比2006年建成的岩寨鼓楼还高2层,是景区里目前檐层数最多的鼓楼。

信息来源: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局三江程阳侗族八寨景区程阳永济桥侗家吊脚楼平寨马安寨岩寨东寨飞山庙三江普济桥合龙桥马安鼓楼岩寨鼓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横岭鼓楼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横岭鼓楼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横岭鼓楼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横岭村,横岭鼓楼是鼓楼与寨门建筑工艺巧妙“联姻”的一个典型例证。

横岭是依山环水的侗寨,明天顺间(1457—1464)始建寨,因位于横向的山岭延伸处而得名。寨内现存鼓楼四座、寨门两座、廊桥一座、庙宇两座、戏楼一座、家祠两幢、萨坛两个等。寨内鼓楼均为清代中、晚期的建筑。

横岭鼓楼群由小寨鼓楼、大寨中鼓楼、河坎鼓楼和河边鼓楼组成,其中以河边鼓楼最为壮观,主要由南岳宫、圣母庙、款场坪、鼓楼及一号、二号寨门组成。南岳宫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圣母庙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款场坪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鼓楼则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为三重檐歇山顶式。1号寨门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55),为三重檐歇山顶式。1号寨门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2号寨门始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一、二号寨门采用如意斗拱出 挑。寨门与鼓楼一檐相交处用排水天沟连接,形成稍呈弧线的建筑整体,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民族建筑风格。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101-60。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江鼓楼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三江鼓楼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和灵魂。它属木质结构,以榫穿合,整座建筑不用一枚铁钉,几层至几十层不等,以单数居多,呈四面、六面或八面形,一般高十多米,最高者达几十米。形似宝塔,巍峨壮观,飞阁重檐,结构严谨,做工精巧,装饰细致,色彩朴质。

被誉为“世界第一鼓楼”的三江鼓楼,作为三江侗族自治县50周年县庆项目,于2002年11月建成,是当地著名的侗族民间工匠杨似玉为首的民间楼桥师傅队伍携手建造而成,集文化、观赏、旅游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三江鼓楼创“四个”之最:

一、占地面积最大。鼓楼共有60根柱头着地,占地面积600平方米,连同装饰一新的广场,总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鼓楼的落成,为侗族群众社交、-、节日庆典提供了宽敞的活动场所。

二、高度最高。总高为42.6米。

三、楼层最多。除楼顶两层外,其余25层瓦面等距收分,层层紧缩,使楼面呈金字塔形,端庄平稳,共有27层瓦檐。每层檐角轻盈起翘,精巧的雕饰以及鲜艳的檐板彩绘,与庞大、粗犷的楼身形成鲜明对比,使轻重、拙巧、疏密、粗细、刚柔完美地结成一个整体,既悦目又赏心。

四、主柱最大。支撑鼓楼的4根杉木主柱直径均在70厘米以上。第一主柱树龄208年,胸径85厘米,长27米,第二主柱树龄206年,第三、第四主柱树龄也在百年以上。这在鼓楼建筑史上是绝无仅有。三江鼓楼在设计上取众鼓楼之长,独具特色,为增强旅游观赏功能,共设计有4层观礼台,最高一层观礼台位于25层。在鼓楼的基座石上,雕刻有反映侗族抢花炮、踩歌堂、打油茶、斗鸡斗鸟、养蚕织布等日常生活场景的浮雕,画面栩栩如生,乡土气息浓郁,处处展现出侗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侗族工匠高超的建筑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三江鼓楼对面的福禄寺,群山簇拥、绿树环抱,清幽雅静,是游客到三江的必游之地。福禄寺是佛教寺庙,佛教设施一应俱全,大雄宝殿庄严雄伟,信男善女络绎不绝。

地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月亮街多耶广场附近

类型:现代建筑

游玩时间:建议30分钟

开放时间:

9:00-17:00

门票

15元/人三江大侗寨景区多耶广场平阴永济桥月亮街侗乡鸟巢三江奇石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隰县鼓楼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隰县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隰县鼓楼

隰县鼓楼(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隰县县城中心

隰县鼓楼位于临汾市隰县县城内,居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汇中心。鼓楼由墩台和台上楼阁构成,通高20.3米,占地面积190平方米。据《隰州志》及脊檩下的题记“明万历四十五年奉直大夫知隰州事储”,鼓楼由隰州知州储至俊创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清顺治十五年(1638年)、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丰六年(1865年)均有修葺,2002年进行落架大修,其梁架结构、牌匾等存有明代原物。

墩台为方形,边长13.8米,高5.98米,由青砖砌筑,外涂朱红色。台下设十字券门洞,东侧有露天梯可达台上。台上木结构楼阁为二层重檐十字歇山顶,高14.31米。一层平面为方形,面宽进深各一间,四周回廊,内设木楼梯,檐部为三踩单翘斗栱。二层平面与一层同,平座及下檐三踩单翘斗栱,上檐为五踩单翘单昂斗栱。上层四面檐下分别悬挂“龙泉古郡”、“长寿遗封”、“三晋雄邦”、“河东重镇”等巨匾四桢。

隰县鼓楼造型独具特色,保留了明代建筑原物,修葺演变可考,具有较重要的建筑史学研究价值。

2013年5月,隰县鼓楼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明代大鼓楼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隰县县城鼓楼又名大观楼,创建于明代,至今有三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是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中心,是隰县的象征。十字门洞上建有高14.31米二层三重檐十字歇山顶的建筑,巍峨壮观,楼顶部四周还有体现隰县辉煌历史的巨匾四桢:东为“龙泉古郡”,西为“长寿遗封”,北为“三晋雄邦”,南为“河东重镇”。其建筑形制,梁架结构,牌匾等主要构件均为明代原物,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电话:0357-7321410

传真:0357-7321411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隰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鼓楼茶馓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淮安茶馓是淮安土特产之一,是用上白精面,拉出象麻线一样的细面丝绕成四寸多长、一寸多宽的套环,环环相连,呈梳状、菊花形等网壮图案,放入麻油锅中泡炸而成,质地酥脆,味道香美。相传淮安茶馓于清朝晚期就生产了,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清代咸丰五年(1885年),镇淮楼旁的茶馓名师岳文广,改进了茶馓制法,生产出文明中外的鼓楼茶馓,亦称岳家茶馓。宣统元年(1909年),参加江苏省物品展览会,获得 奖励。1930年又参加国际巴拿马比赛会,获得银质奖章。在北京食品会上获得优质奖。茶馓制作,分开条、搓条、盘炸等几道工序

( 淮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涿鹿鼓楼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涿鹿鼓楼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涿鹿鼓楼位于涿鹿县旧城中心,又称“文昌阁”,建于明万历十至十七年(公元1582—1589),系重檐歇山顶式砖木结构0建筑,其下部为高大十字券洞台基。底部为方形,边长15米,高8.5米,四面通衢,各面门洞皆有匾额,南曰“文明”北曰“拱干”东曰“捧日”,西曰步蟾。东门洞北侧有券洞可登楼上。台基之上建二层0。0重檐回廊,檐角微翘。风岭叮咚。下层为“文昌阁”南面出廊,俗称“小南天门”有匾额:“古涿鹿郡”。

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鼓楼雄伟壮观,具有鲜明的明清时期建筑风格。 鼓楼是古保安城重要建筑的唯一幸存者。现已成为涿鹿古城的象征,县城悠久历史的见证。对其保护好坏关系涿鹿对外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花鼓楼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岩寨花鼓楼是城步至今保留的唯一侗族鼓楼,建于清代嘉庆23年(公元1818年)。楼虽不高大,但玲珑精巧。楼基为1丈4尺见方,楼下层空高7尺,楼上层空高1丈2尺,六个粗实的杉木柱子分两排构成四方形楼身;基础为砖石结构,楼身为木质结构;楼板为耐腐耐磨的果栗木板所搭,楼顶为坚硬厚实的青瓦所盖,楼脊两端砌了对称的角翘。鼓楼中的四面,置有高1尺4寸、宽8寸的固定板凳。板凳后面是匀称结实的鼓形栏杆;板凳和鼓形栏杆构成了舒适的木靠椅,供人闲坐。鼓形栏杆下部的外面,每向都嵌了一块满幅的“万”字格,格子有方有圆,摆布均匀。鼓楼正中的主匾下面,精细雕刻了“双龙抢宝”图。龙尾下面是一对腾空欲跃的大鳌鱼。龙尾、鳌鱼与匾柱相接,成为匾的柱子吻合处的主体角花。整个造形使鼓楼显得堂皇壮观。

除了精湛的建筑工艺,楼匾和楼联更增添了鼓楼的情趣。岩寨鼓楼共有三块楼匾、一块楼牌:门匾上写着“高阁凌云”,主匾上写的是“规模雅俊,气象峥嵘”,后匾写了“星辰可摘”,楼牌上则落了建楼首士、工匠和捐款民众的姓名等,每对柱子都浮刻了行草对联,这些对联意境深远,富有情趣。其中门联题的是:“地胜人争至,楼高月早临”,横批是“闲来聚会”四个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大武鼓楼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大武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

时代:明

地址:方山县城南

鼓楼又称观音楼。据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观音楼记》碑载,创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后又多次维修。1986年至1989年翻修时,将楼整体抬高1.5米。现存建筑除个别构件外,均为明代原物。

楼通高18.5米,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三檐十字歇山顶,布瓦覆盖,黑色琉璃瓦剪边。一层基础砖砌,高1.5米,上立柱16根。四面敞开,为十字通道。二层设平座,楼之斗栱形制因使用位置不同,也略有差异。第一、二层檐下三踩出单昂;第三层檐下单翘单昂出五踩;平座三踩出单翘。楼内现存彩塑2尊。

2019年10月7日,大武鼓楼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大武镇:方山县辖镇。1958年建大武公社,1984年设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2.1万。209国道过境。辖大武一村、大武二村、大武三村、大武四村、杨家会、草排嘴、西相王、保安、红罗沟、举人头、木瓜里、冯家坡、武回庄、洞上、计庄、雅湾、武家庄、杜家庄、武家墕、连家山、黄背塔、建梁、相当、东相王、白家嘴、东坡、芭沟2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