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鼓楼山在哪里(20篇)

鼓楼商业街位于天津老城厢的中心,是一条以鼓楼为中心,集旅游、文化、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商贸旅游步行街。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鼓楼山在哪里,供大家参考!

浏览

2805

文章

57

篇1:天津鼓楼商业街旅游攻略

全文共 1005 字

+ 加入清单

鼓楼商业街位于天津老城厢的中心,是一条以鼓楼为中心,集旅游、文化、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商贸旅游步行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津鼓楼商业街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天津鼓楼商业街介绍

鼓楼商业街位于天津老城厢的中心,是一条以鼓楼为中心,集旅游、文化、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商贸旅游步行街。如今的鼓楼商业街为T字型,东起城厢东路,西至城厢中路;北起城厢中路,南至城厢中路,呈大鹏展翅之雄姿。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该街以青瓦房的明清建筑风格为主,主体2至4层,高低错落,犹如一首节奏跌宕起伏的乐章。

整个布局分为三部分:北街长300米,商铺面积达15000平方米,北方经营定位为古玩城和黄金阁艺术市场;东街长580米,经营面积达21000平方米,经营定位为精品购物街;南街长240米,建筑面积为13000平方米,是以天津传统民俗文化、商业及餐饮为主的东方不夜城。其景观风格为传统味、文化味、天津味、民俗味、现代味相互融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亲和力。整条街的人文景观表现在牌匾、楹联、店招、店幌、灯饰、霓虹灯、灯箱等的设计上。牌匾以横匾为主,其间点缀竖匾、异形匾、如扇面匾等。黑底金字红章和本色木绿字红章表现出古朴典雅、庄重大方的特点。楹联也多采用上述形式。字体有真、行、草、隶、汉简、魏碑等多种,有的还请名家题写,很少用印刷体字和黑体字。店招和店幌,分文字、形象、实物、象征四类。

该街先后被市政府列为“2001年天津市政府二十件实事之一”、“2001年天津市重点建设五大旅游基地之一”、被评为“津门世纪景”之一、“2003年天津市旅游观光线之一”。整条街集传统味、文化味、天津味、民俗味、现代味相互融合为一体,给人别具一格的古雅感受。

天津鼓楼商业街旅游攻略:

景点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04月01日~10月25日:08:30~22:00;10月26日~03月31日:08:30~17:00

建议游玩时间:1小时

地址:天津鼓楼位于城中心

交通信息:

自驾路线:(京)京津塘高速(杨村出口)--京津路—中环线(津)黄河道—南马路—城厢中路。

地铁线路:乘地铁2号线(东南角方向)在【鼓楼站】下。

乘车线路:可乘1路、1路区间、4路、5路、15路、24路、37路、155路、161路、168路、611、619路、634路、670路、670路、671路、672路、675路、681路、688路、801路、806路、824路、836路、846路、观光1路、便民9路等公交在鼓楼东站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繁峙鼓楼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繁峙鼓楼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繁峙鼓楼,位于繁峙县繁城镇东城街村鼓楼街1号。坐北朝南,南北长58.5米,东西宽21米,占地面积1229平方米。据重修鼓楼碑记载,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二十年(1755)增设钟楼、鼓楼,光绪四年(1878)重修,现存为明、清建筑。方形城台,台高6米,台基中设拱券门洞,南北贯通,鼓楼面宽五间,进深六椽,七檩前后廊构架,二层三檐歇山顶,上层斗栱一斗二升交麻叶,下层明间设拱券门,次间圆形窗,四角施通天柱。存金大定十年(1170)铁钟1口,清重修及布施碑6通。1985年4月15日,繁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网

东城街村:东城街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仪征鼓楼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仪征鼓楼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仪征鼓楼

鼓楼位于仪征市真州镇鼓楼社区国庆路与鼓楼东路,鼓楼西路交汇处。鼓楼坐北朝南,为墩台楼阁结构,台基面阔26.8米,进深20.9米,高6.1米,正中筑券门,台基上部为歇山顶的楼阁,楼面阔三间8.2米,进深5米,重檐歇山顶,该楼通高14.85米,占地面积518.86平方米,建筑面积174.67平方米。鼓楼始建于明代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曾是击鼓报时的公共建筑。嘉靖三年(1524)一度改为关王祠。自始建至清光绪年间曾九次大修,1949年后又经四次维修。2000年6月至9月仪征市政府对鼓楼进行不落架大修,恢复了其明清风貌。一楼四周环绕半步架围廊,廊深2米;二楼周以回廊,廊深1.1米。一层内墙北壁嵌有明代嘉靖年间立《鼓楼关神碑记》和《守备李公邑人盛立碑记》两通。仪征鼓楼为江苏省现存三大鼓楼之一,是仪征的一座标志性的古建筑,2002年10月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真州镇:仪征市真州镇历史悠久,史有“风物淮南第一州”的盛誉,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唐宋时即为华夏著名的工商和园林城。域内文物古迹遗存颇丰,天宁塔始建于唐代,距今1300多年;鼓楼建于明代,为全省仅存的3座鼓楼之一;慧日泉是宋代遗下的著名井泉,苏东坡曾在此汲水写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顶端的真州镇,东临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南濒黄金水道长江,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三江多嘎鼓楼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江多嘎鼓楼位于县城江峰街多嘎广场南面,1992年三江侗族自治县成立四十周年大庆时建成。多嘎鼓楼为四角9层重檐攒尖顶,主楼高16.99米,占地面积249平方米,第一层和第二层为活动空间,二楼是木栏杆围栏式观礼台,可供百多人-观礼。与楼前的多嘎广场组合,是举行露天-、芦笙比赛、侗族百家宴的理想场所。

多嘎鼓楼为一根主柱的独柱鼓楼造型,由主柱穿枋连接矩形四个角的4根副柱,再由每根副柱穿枋放射连接三根次副柱构成。这座鼓楼设计独具一格,是独柱鼓楼的典型代表,整座建筑由梁枋横穿直套,联成一体。封檐板白底彩绘,或塑以鸟兽花卉图案,画凤雕龙,檐角翘飞如翅,楼顶贯铁罐葫芦串,古色古香,风格奇特,既得古建筑之遗风,又有侗族木构建筑技艺之异趣。

多嘎鼓楼是我县独峒乡八协村石银修师傅的匠心杰作。建造多嘎鼓楼政府投资9万元,其余大部分靠各界人士乐善好施,慷概解囊,踊跃捐建。

鼓楼是侗寨最富有特色的建筑,是村寨的活动中心,是村民-议事、迎宾典礼和歌舞娱乐的公共场所。鼓楼内设长形皮鼓,遇事则鸣鼓聚众,故称鼓楼。鼓楼被视为侗族村寨的灵魂,是团结、幸福、兴旺发达的象征。

信息来源: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天津鼓楼的旅游攻略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蓟县鼓楼矗立在城中心高高的城台上。东西面阔三间,南北进深两间、四周十根粗大的红漆明柱,周围出斗拱回廊,青瓦九脊歇山式屋顶。下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天津鼓楼的旅游攻略吧!

鼓楼是旧时天津"三宗宝"之一,位于天津老城中心,紧邻闻名遐迩的广东会馆,周围与国内外著名的古文化街、天后宫、吕祖堂等景点相辉映,形成了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已完成主体修复工程的鼓楼时常举办各种展览,如本市危改展览,天津住宅发展史展览。展出金、元、明、清、近代、解放前几个历史时期本市住宅的发展变迁史,除此还开辟了天津风貌和名人名居展览。集中展示了70多处典型建筑和名人名居等。

这座鼓楼高三层,楼底的一层,是用砖砌成的一座方台,下宽上窄,辟有四个拱形门洞,通行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在这座台子上,修建了两层楼。第一层供奉观音大士,天后圣母,和关羽岳飞等。楼的第二层,悬有重三百斤的铁钟一口。楼前有清代天津诗人梅小树撰写的木板对联:"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 清末的另一位天津诗人周楚良在一首竹枝词里写鼓楼撞钟的景况说:"本是钟楼号鼓楼,晨昏两度代更筹。声敲一百单零八,迟速锅腰有准头。"原来守鼓楼的是一位驼背的老人(俗称驼背为"锅腰"),他每日早晚两次敲钟,每次各敲五十四响,作为城门晨昏启闭的信号。 光绪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城墙被拆除,独独留下了鼓楼幸存。不久,楼为消防队占用,作为瞭望台。民国十年,直隶省长曹锐,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照原样重建,楼顶大梁上改复绿瓦,较前更为美观。 重建后,把鼓楼四个城门的名称"镇东","定南","安西","拱北",请名书法家华世奎书写,并重书了梅小树的对联。这座鼓楼,碧瓦丹楹,焕然一新重新成为津门一景。

门票:

27元/人;钟楼、鼓楼联票40元/人;敲鼓另收5元。

持2008年陕西旅游年票不限次数免费参观(不含“五一”、“十一”假期,截止2009年3月30日)。

开放时间:

4月1日-10月31日为8:00-22:00;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8:00-17:30。

交通概况:

乘坐4、7、15、32、43、45、201、205、206、215、218、221、222、251、300、604、611、612、612区间、K630、游8(610)路公交在“鼓楼”站下车即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府城鼓楼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府城鼓楼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府城鼓楼位于琼山府城镇文庄路南端的古城垣上,是一座土木结构、古朴大方的城楼。鼓楼,又名檐楼,亦叫文明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海南卫指挥使王友所建。据《琼州府志》和《琼山府志》载,府城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鼓楼坐落于城之正中偏南,是海南卫的所在地。楼上有重兵驻守,居高临下,以窥城内外动静,卫护治安,是古代的一项军事设施。

鼓楼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楼下城庸宽厚,下临旷野,有石级抬登,直通城门。原楼高三层,现仅存二层,均受历代珍视,故屡毁屡建。现存鼓楼为万历十四年(1605年),尚书王诲送重修。登楼可远眺海府山川形胜之大观,抚古之悠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银川鼓楼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银川鼓楼为宁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闹市区中的百年古建筑,寻觅美食还可一览古迹夜景。

景点介绍

银川鼓楼又被称为“十字鼓楼”、“四鼓楼”,位于解放东街和鼓楼南北街交叉路口,临近玉皇阁和新华街步行街。楼总高36米,建在一个高大的方形台基上,台基下为洞形十字通道,与解放东街、鼓楼南北街相通。洞门额上有石刻题字,东为“迎恩”,南为“来薰”,西为“挹爽”,北为“拱极”。台基上为十字形歇山顶的3层楼阁。

东面门洞两侧各辟一券门,南券门额上题为“坤阖”,内为一耳室;北券门额上题为“乾辟”。楼阁顶脊饰以龙首,中置连珠,呈二龙戏珠之势,别具情趣。鼓楼结构严密紧凑,造形俊俏华丽,登临阁上,扶栏眺望,银川景色,尽收眼底。

位于银川市解放东街和鼓楼南北街的十字路口处,始建于清代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由宁夏知府赵宜喧主持修建,距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历史,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由地方绅商捐资重建,1917年增建。鼓楼通高26米,台基呈正方形,高8.5米,边长24米。台基下面辟有十字形门洞。台面中央为重檐十字歇山顶二层楼阁,四面有角坊。1926年成立的宁夏第一个中国0的组织“0宁夏特别支部”和-县党部的办公地址就设在鼓楼东北角坊内。1986年被银川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银川市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被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银川市兴庆区银川解放东街和鼓楼南北街十字路口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5-30分钟

电话:0951-6071994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免费开放。

信息来源:银川市政府门户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涿鹿鼓楼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涿鹿鼓楼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涿鹿鼓楼位于涿鹿县旧城中心,又称“文昌阁”,建于明万历十至十七年(公元1582—1589),系重檐歇山顶式砖木结构0建筑,其下部为高大十字券洞台基。底部为方形,边长15米,高8.5米,四面通衢,各面门洞皆有匾额,南曰“文明”北曰“拱干”东曰“捧日”,西曰步蟾。东门洞北侧有券洞可登楼上。台基之上建二层0。0重檐回廊,檐角微翘。风岭叮咚。下层为“文昌阁”南面出廊,俗称“小南天门”有匾额:“古涿鹿郡”。

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鼓楼雄伟壮观,具有鲜明的明清时期建筑风格。 鼓楼是古保安城重要建筑的唯一幸存者。现已成为涿鹿古城的象征,县城悠久历史的见证。对其保护好坏关系涿鹿对外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开封鼓楼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今鼓楼街西口,又名谯楼。台高3丈,砖砌瓮门,以通东西,东北角有砖阶,可循级而登,楼为重檐歇山式,面阔5间,上层设栏干,可行游远眺。西檐下匾"声震天中",东檐下匾为"无远弗届"。楷书工整,气势雄伟,为开封旧城内榜书之冠。相传为清代祥符人袁舜裔所书。两匾上款书:"皇清康熙廿八年岁次己已季春吉日",下款为"巡抚河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河道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宣镇阎兴邦立"(两匾无存,照片存河南省博物馆)。楼上置鼓一面,直径3尺许。

鼓楼,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河南都司都指挥徐司马建。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修,天顺五年(1461年)再修,嘉靖六年(1527年),镇守太监吕宪重修,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抚阎兴邦重修,光绪七年(1881年),巡抚李鹤年又重修。1928年于楼顶中央修建一方形高塔,四面安自动大表(钟),1931年在南北墙外辟为道路。1948年开封第一次解放战争中,台上建筑毁坏,仅余高台。建国后加以修整,作为节日检阅台。1972年,高台拆除,辟为广场。

地址:开封市鼓楼区鼓楼街

类型:古迹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交通:

乘7路、10路、11路、14路、15路、24路、28路到鼓楼广场站下可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平寨鼓楼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平寨鼓楼——建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鼓楼面阔三间,是中间重檐的悬山顶形式。这是侗族鼓楼建造的最初形态,是目前三江境内保存较为古老的鼓楼之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9月,平寨动工兴建新的鼓楼,它占地169平方米,高约25米,共17层檐,总造价约150万人民币,是一座独柱鼓楼,比2006年建成的岩寨鼓楼还高2层,是景区里目前檐层数最多的鼓楼。

信息来源: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局三江程阳侗族八寨景区程阳永济桥侗家吊脚楼平寨马安寨岩寨东寨飞山庙三江普济桥合龙桥马安鼓楼岩寨鼓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明代大鼓楼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隰县县城鼓楼又名大观楼,创建于明代,至今有三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是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中心,是隰县的象征。十字门洞上建有高14.31米二层三重檐十字歇山顶的建筑,巍峨壮观,楼顶部四周还有体现隰县辉煌历史的巨匾四桢:东为“龙泉古郡”,西为“长寿遗封”,北为“三晋雄邦”,南为“河东重镇”。其建筑形制,梁架结构,牌匾等主要构件均为明代原物,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电话:0357-7321410

传真:0357-7321411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隰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渭南鼓楼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渭南鼓楼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渭南鼓楼

在渭南老城内,今军分区门上。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所建,位于当时县城中心,明洪武年间又扩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十二月,华州大地震时毁坏,次年重建,清代维修过。解放后,又经整修,鼓楼内陈列着渭南出土文物。鼓楼系城门重楼式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房顶。下层宽5丈,进深3丈,周围有庭柱。东西6柱,南北5柱,各有八角窗2个,上层为3间楼阁,砖台下南北向有门洞长5丈,上额“渭南县”,两则刻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门洞背面上额刻有“具瞻”二字。

在渭南老城内,今军分区门上。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所建,位于当时县城中心,明洪武年间又扩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十二月,华州大地震时毁坏,次年重建,清代维修过。解放后,又经整修,鼓楼内陈列着渭南出土文物。鼓楼系城门重楼式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房顶。下层宽5丈,进深3丈,周围有庭柱。东西6柱,南北5柱,各有八角窗2个,上层为3间楼阁,砖台下南北向有门洞长5丈,上额“渭南县”,两则刻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门洞背面上额刻有“具瞻”二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鼓楼大桥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鼓楼大桥南连人民东路、北接东进路,是一座集交通、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景观桥梁,桥梁全长160.5米,桥宽43.6米,桥梁下部结构为五跨钢筋混凝土拱桥,上部为220米长廊及10座亭子,桥下设亲水曲径小桥一座,桥梁设计荷载为汽-20级,挂-100级,按7度地震烈度设防。

鼓楼大桥创造了中国拱桥四个第一:1该桥除设有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外,又在人行道上设置,220米长廊及10座亭子,既具备了交通功能,又可作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这在国内桥梁史上尚属第一座,2分隔带上设10个天窗,并布置了射灯,既可采光,又可从天窗看到桥底下游船及流水,这种做法在国内尚属首次。3首次在桥墩设计中采用了1/4球体,并以金山石贴面,既古朴典雅,又不失大方,在夜晚灯光下,八个球体玲珑剔透,宛如镶嵌在东城河上的八颗明珠,给人以美的享受,4桥的东西立面上安装了4个1.2米见方的龙头浮雕,是中国古代一种“辟邪”的吉祥物,1.2米见方,为目前全国最大的平面龙头浮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宰俄鼓楼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宰俄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仟村位于从江县北部,距县城65公里,海拔800余米,坐落在一田坝上。全村分为宰俄、宰养、宰雷三个自然村寨,村寨之间相隔一华里。400户,1607人。寨中较为有特色的是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仟鼓楼,15层重檐,双层斗拱结构,六角宝顶,通高22米,整个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部用桦槽衔接。建于河溪之上的花桥除了石砌墩以外,都是用杉或其他木材作建筑材料。桥面的楼、廊、柱、枋,都不用钉铆衔接。此外,寨中还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高20多米,胸径1米,寨子四周有著名的万亩原始森林,誉称“高仟大山”,山清水秀,景象迷人。高仟民居都为吊脚木楼,寨中有数条溪水环绕,是难以多见的小水乡。

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侗族采歌堂、琵琶歌、牛腿情歌、侗族大歌、行歌坐月等民风民俗形态各异的艺术形式在这里表现得淋漓致尽。尤具特色的是传承文明的古老而又传统的人工造纸,这一几乎失传的古老工艺在这里得以传存。高仟村已被列入全县的民族风情旅游点正在开发之中。

下江镇:下江镇位于从江县西北面,距县城39公里,地处都柳械畔,321国道线由西北向东南沿都柳江北岸穿境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全镇土地总面积282.92平方公里,下辖48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居委会,212个村民小组,118个自然寨,7222户31305个(其中农业人口30072人,非农业人口1233人),境内住有汉、苗、侗、水、布依、彝、壮、瑶等民族。因此,下江不仅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海口鼓楼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鼓楼

鼓楼又名文明楼。位于府城文庄路东南侧,建于明洪武年间(1358-1398年),由海南卫指挥使王友创建,为三重檐楼阁。明成化十七年(1418年),卫指挥李泰增砌台基,副使涂裴铸置铜壶刻漏,后置更鼓与铜钟,为战时鸣钟报警,平时击鼓报更之地。明万历年以后,鼓楼因制统失火,以及地震、雷击、台风的破坏,曾经多次迁移重修。如今的鼓楼,乃是清乾隆年间翰林院编修吴典等人捐修的,仅一层楼阁,是府城仅存的一座较为完整的城台楼阁,它对于考证琼州府的沿革史,以及古城垣的形体构造都有研究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凤阳鼓楼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凤阳鼓楼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鼓楼,又称中都谯楼,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凤阳县城中心,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是中都城的重要附属建筑,与西边的钟楼相距六里,遥遥对峙于中都城中轴线的两侧。鼓楼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台基南北长72米,东西宽34.25米,高15.8米,是中国最大的鼓楼台基。台基上楼宇初建之时,“层檐三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琼绝尘埃,制度宏大,规模壮丽”,鼓楼一直以其高大雄伟为国内之最。1989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元璋展览馆建在鼓楼台基上,是全国唯一全面介绍朱元璋一生及明朝历代帝王的展览馆。展览馆从多个方面用翔实的图文资料、真实的历史实物展示了朱元璋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横岭鼓楼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横岭鼓楼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横岭鼓楼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横岭村,横岭鼓楼是鼓楼与寨门建筑工艺巧妙“联姻”的一个典型例证。

横岭是依山环水的侗寨,明天顺间(1457—1464)始建寨,因位于横向的山岭延伸处而得名。寨内现存鼓楼四座、寨门两座、廊桥一座、庙宇两座、戏楼一座、家祠两幢、萨坛两个等。寨内鼓楼均为清代中、晚期的建筑。

横岭鼓楼群由小寨鼓楼、大寨中鼓楼、河坎鼓楼和河边鼓楼组成,其中以河边鼓楼最为壮观,主要由南岳宫、圣母庙、款场坪、鼓楼及一号、二号寨门组成。南岳宫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圣母庙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款场坪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鼓楼则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为三重檐歇山顶式。1号寨门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55),为三重檐歇山顶式。1号寨门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2号寨门始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一、二号寨门采用如意斗拱出 挑。寨门与鼓楼一檐相交处用排水天沟连接,形成稍呈弧线的建筑整体,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民族建筑风格。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101-60。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平等鼓楼群

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

平等鼓楼群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乡平等村,平等村座落于平等河两岸,依山傍水。鼓楼分别建在村寨的寨边、寨中、河东岸建有十座、河两岸建有三座,整个鼓楼群分布在方圆1.5公里的范围内。

鼓楼在侗族原称“百”,楼的大梁上都悬有一个大鼓,用于召集村民聚的议事。后汉语称之为鼓楼。

龙胜县境内在北宋前就已有侗族居住,在《祖先入村》歌词中:宋天圣二年(1024年)“平邓银千、银万入寨头,满宗入寨中,乔富入寨尾。”即迁徒入境时,平邓(平等)也已成寨了。至明代崇祯年间还有侗族入境。侗族不同时期的陆续进入,不同姓氏也是就不断增加,仅平等一个村就有陈、杨、吴、石、胡、罗、伍七大姓氏,成为一个多姓氏家庭杂居的侗族群体;为便于同姓氏家庭的聚集议事、节庆娱乐,鼓楼的建造也就按族姓为单位各建一座鼓楼于各姓所居地中心,有的姓氏因人口多则建多座,故而形成了一个一寨多楼的鼓楼群体。一九九四年七月八日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布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等鼓楼群现保存有十三座清代至民国年间建造的侗族鼓楼。

1、伍氏鼓楼。建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年),座东朝西,面积38.44平方米,高7.4米,为十六柱二层檐四角硬山顶式鼓楼。

2、衙寨胡氏鼓楼。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年),座北朝南,面积36平方米,高10米,为十六柱五层八角攒尖顶式鼓楼。

3、吴氏鼓楼。建于清代嘉庆黄钟二十八年(1804年),座西朝东,面积49平方米,高8.7米,为十六柱三层檐四角攒尖顶塔式鼓楼。

4、罗氏鼓楼。建于清代道光八年(1828年),座东朝西,面积70.56平方米,高11.2米,为十六柱五层檐四角攒尖顶塔式鼓楼。

5、寨官杨氏鼓楼。建于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座东朝西,面积16.69平方米,高6.09米,为二层六柱硬山顶民居式鼓楼。

6、衙寨小鼓楼。建于清代光绪九年(1883年),座西朝东,面积10.92平方米,高4.4米,是我国最小的一座二层硬山顶凉亭式鼓楼。

7、杨氏鼓楼。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座西朝东,面积69.62平方米,高7.5米,为二层硬山顶干栏民居式鼓楼。

8、寨官吴氏鼓楼。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座西朝东,面积32.49平方米,高8.4米,为十六柱四层檐四角攒尖顶式鼓楼。

9、松树坳雅方鼓楼。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座西朝东,面积25平方米,高7.6米,为十二柱三层檐八角攒尖顶式鼓楼。

10、松树坳鼓楼。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座东朝西,面积51.52平方米,高9.85米,为十六柱三层檐硬山顶民居式鼓楼

11、石氏过街鼓楼。建于1943年,座北朝南,面积64平方米,高12.9米,鼓楼横跨石板街,是最有代表侗族特色的过街楼,为十六柱五层檐八角攒尖顶塔式鼓楼。

12、陈氏戏台鼓楼。建于1946年,座西朝东,面积116.44平方米,高9.9米,是东面为戏台,西面为鼓楼的混合式建筑,为十六柱三层檐四角攒尖戏台式鼓楼。

13、寨江鼓楼。建于1947年,座东朝西,面积61.92平方米,高8.5米,为十六柱三层檐四角攒尖顶塔式鼓楼。

信息来源:龙胜旅游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苗族鼓楼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苗族鼓楼在台江县城东南方20公里的排羊乡九摆村上寨中间,楼旁古木参天,苍翠绿郁。鼓楼为三重檐歇山顶屋面,木结构建筑,覆盖小青瓦,其下层呈平面四方形,空间宽敞。楼高11米,占地52平方米,整 个建筑结构以中间独柱为中心,周围16根外环檐柱为衬。利用 逐层内收的粱、枋、瓜柱、檐柱支撑挑出屋檐。结构无一钉一 铆,撵横穿斜插,衔接紧密牢固。前后留进出通道。左右柱外 、设置美人靠坐栏,供人坐息。其用料粗大,结构严谨、工艺精湛,经风雨数百年,巍然不动。楼中地面设有一直径约23厘米 的地鼓,在举行祭祀仪式时才用,是时击鼓而众人围舞,故称鼓楼。为至今发现唯一存留的苗族鼓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增冲鼓楼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增冲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增冲鼓楼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城西北50公里的增冲寨。

增冲鼓楼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楼基占地100多平方米,为木结构塔状建筑,五层,十三檐,八角攒尖顶,通高20余米,其中木构架高达17.65米。楼的底层分立四根金柱,八根檐柱,檐柱外绕以木栏杆。楼的平面呈八角形,中心设有直径达1.4米的圆形火塘,金柱间放置着四条大板凳。底层的南、北、西三面各辟一门,东面置一石板桌。楼的底层悬挂着一块道光十年(1830年)的匾,匾-“万里和风”四个大字。另有四幅木刻的楹联,其一为“名楼艺高雕龙画凤映照碧树千秋永盛;侗寨秀丽精文就武辅育英才万代长春”;其二为“龙凤呈祥楼阁直耸冲霄汉;风云聚会山峦起伏绕碧波”;其三为“物华天宝龙楼凤阁交辉呈异彩;人杰地灵山青水秀相映显粼波”;其四为“百福龙宫聚众议事击金鼓;万寿凤阁集民歌舞庆玉楼”。

增冲鼓楼从底层到二层没有固定的板梯,但楼板上仍留出搭梯的孔洞。二层以上均设有固定的板梯。为了使烧火的柴烟易于扩散,二、三、四层只在金柱外装有楼板,金柱内就形成了空井,金柱之间及各层的外围都放置有木栏杆。五层的楼顶悬挂一个木鼓,由寨老执掌。四、五层有很长的出檐,檐口下还装有如意斗拱,既能承重,又是装饰品。

鼓楼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侗家-议事的政治中心,又是人们拜祭、休息和进行娱乐活动的场所,它还是寨老处理纠纷、明断是非的公堂。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它又成了击鼓聚众的指挥所。此外,它还是寨中的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谈情说爱的地方。凡是侗族人民聚居的地方,几乎都有鼓楼,它已经成为侗家村寨的重要标志。(国家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