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龟虽寿古诗意思是什么【通用20篇】

浏览

4036

文章

248

篇1:元日古诗带拼音 元日古诗的意思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bào zhú shēng zhōng yī suì chú,chūn fēng sòng nuǎn rù tú sū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春 风 送 暖 入 屠苏。

qiān mén wàn hù tóng tóng rì,zǒng bǎ xīn táo huàn jìu fú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总把 新 桃 换 旧 符。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赏析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嫦娥古诗意思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常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咏叹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嫦娥古诗意思

该诗的意思为,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

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3.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林寺桃花古诗的意思 大林寺桃花古诗的意思翻译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大林寺桃花》的译文:四月时,庐山下的村落已经百花凋零,大林寺中的桃花才刚刚开放。我常常惋惜春光易逝、无处寻觅,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的全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的赏析

全诗前两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将山下与山中的景象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为山寺上的春光而惊异和欣喜的心情。诗中,诗人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全诗立意新颖,构思灵巧,启人神思。

创作背景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也使《大林寺桃花》这首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稚子弄冰整首诗的意思 稚子弄冰古诗意思翻译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清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将冰块穿起来当铮。提在手中,轻轻敲打,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破碎的声音。

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赏析

此诗全程围绕一个“稚”进行描写,突出了儿童的活泼,将儿童的乐趣表现了出来。作者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

作者简介

杨万里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善于抓住瞬间的情趣,然后用幽默的字词表达出来,还创造了“诚斋体”。他的诗作高达20000多首,其中流传下来的有4200首,他的诗作大多都是描写自然风景和反映民间疾苦的,代表作品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诚斋集》、《闲居初夏午睡起》、《舟过安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天净沙冬白朴带拼音 天净沙冬古诗的意思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yī shēng huà jiǎo qiáo mén , bàn tíng xīn yuè huáng hūn , xuě lǐ shān qián shuǐ bīn 。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天净沙·冬》

元·白朴

yī shēng huà jiǎo qiáo mén , bàn tíng xīn yuè huáng hūn , xuě lǐ shān qián shuǐ bīn 。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zhú lí máo shè , dàn yān shuāi cǎo gū cūn 。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译文

黄昏时分,城门上哀婉的号角声久久不歇。夜幕降临,新月升起照亮半个庭院,山上白雪覆盖,山前水流缓缓。水边有着竹篱茅舍的孤村,升起几缕轻烟,在衰草暮霭中弥漫着,扩散着。

赏析

《天净沙·冬》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小令。这首小令运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通过冷月、黄昏、雪山、水滨、淡烟、衰草、茅舍、孤村等清寒凄迷的意象,表达出一种悲凉和无望的孤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稚子弄冰古诗的意思翻译 稚子弄冰古诗的意思翻译五年级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稚子弄冰》的译文:儿童晨起,从铜盆里剜出冰块,用彩线穿起冰块来当铮。敲出来的声音像玉磬一般,能够穿透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的声音。全诗描绘了儿童冬日玩冰的趣事,表现出儿童的天真活泼。

《稚子弄冰》

杨万里 〔宋代〕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赏析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179年(宋孝宗淳熙六年)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早发白帝城古诗意思 早发白帝城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内容为: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意思是:早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之外,一天就可以到达。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此诗作于诗人遇赦后,离开白帝城乘舟顺江而下抵达江陵时。全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重获自由的欢快和喜悦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登乐游原的古诗 登乐游原这首古诗的意思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登乐游原》的全诗内容为: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此诗写于会昌四、五年间,当时诗人往来京师,经过乐游原时写下了这首诗。

《登乐游原》的译文

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登乐游原》的赏析

《登乐游原》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作者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写出了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全诗语言明白如话,节奏明快,富于哲理,表达了诗人赞叹大自然之美景的壮怀之感,带着一种隐隐的失落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古诗原本意思 忽如一夜春风来是哪首诗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描绘的是边塞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大雪在一夜之间染白了树木,就好像是春风让梨花盛开了一般。全诗主要描绘了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与饯别宴会的盛况,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诗人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出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诗如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

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

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春晓古诗的意思和翻译 春晓古诗的意思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春晓》的译文:春日里酣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啼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的春花。《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及其怜惜春光的情感。

《春晓》的全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赏析:

《春晓》全诗前两句写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此诗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浪淘沙其七的意思 古诗浪淘沙其七的意思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浪淘沙·其七》的意思:八月的涛声惊天吼地地奔腾而来,数丈高的浪头撞向山石又退回来。片刻之间却汇入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的照耀下,好像是洁白的雪堆一样。

《浪淘沙·其七》

刘禹锡 〔唐代〕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其七》的赏析

全诗前两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

第二句“头高数丈触山回”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十五月望夜古诗的意思 十五夜望月这首古诗意思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庭院地面雪白,在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将园子中的桂花都打湿了。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

《十五夜望月》的首句“中庭地白树栖鸦”,用了朴实精炼的语言,描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则带给读者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末尾两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则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全诗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关于描写月亮的诗

1、《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敕勒歌古诗的意思 敕勒歌表达什么意思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敕勒歌》的意思:阴山脚下有敕勒族世代居住的大平原。天空像是毡布搭成的圆顶大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敕勒歌》的原诗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的赏析

《敕勒歌》是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全诗描绘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这首诗描绘了北方草原无遮无拦、高远辽阔的特点,表现出极其阔大恢宏的意境,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抒发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夜书所见古诗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得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夜书所见》原诗: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创作背景: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所着诗集《靖逸小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题西林壁古诗的意思 题西林壁全首诗的意思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

《题西林壁》既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诗人将哲理蕴含在景色之中。前两句写出了庐山的各个形态,表面上是写庐山,实际是告诉我们只有了解事物的全貌与本质,才可以对事物做出宏观的判断。后两句则含有丰富的内涵,它告诉我们人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也就不同,对事情的认识不要有片面性,要看自己所处的位置。整首诗不仅给人超凡的美感,更加启人心智。

苏轼简介

苏轼生于1037年,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中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和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散文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苏轼堪称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代表作有《记承天寺夜游》、《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赠刘景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

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古诗海棠的意思 古诗海棠的意思是什么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东风袅袅吹来暖意,春天的脚步就更近了。花香融在朦胧的雾气中,月亮已经从院中的回廊上移开。唯恐夜深人静,花儿独自绽放没有人知道,特意点上蜡烛,点亮海棠美丽的容颜。

《海棠》原文如下: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赏析

首句是起。诗人写道:“东风袅袅泛崇光”。次句是承句。诗人写道:“香雾空蒙月转廊”。后两句写爱花心事。第三句转句。诗人首先写道:“只恐夜深花睡去。”诗人接着写道:“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一句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二年级咏柳古诗的意思翻译 村居咏柳古诗的意思翻译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咏柳》的意思是:嫩绿的柳叶像是碧玉一样,装扮了高大的柳树。千万条下垂的柳丝就像是飘动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咏柳》

贺知章 〔唐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全诗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将树拟人化,把柳树和古代的妙龄少女联系起来,让柳树的形象看起来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将柳叶比作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

第三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抓着了垂柳的特征,把春风比作剪刀,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村夜古诗的意思 村夜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被寒霜打过小草呈现灰白色非常的没有精神,小虫在小草中间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没有行人来来往往。我一个人来到前门眺望远处的田野,天上的一弯明月在月光的映照下使荞麦花白如雪。

《村夜》

唐代: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作者母亲逝去,在这孤独寂寞的心情中,并且结合当时的夜景写下这首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夜景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前两句写村夜秋色的浓重,后两句描绘出乡村之夜的美景。诗人通过秋夜的凄清,透露了孤独寂寞的心情。诗因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蜂的古诗意思

全文共 168 字

+ 加入清单

《蜂》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比喻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被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原文: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在平原还是在山尖,美丽的春光尽被蜜蜂占。采集百花酿成了蜜以后,不知道为谁辛苦为谁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