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购销合同(有机肥购销合同范本)
读趣百科>合同>买卖合同>采购合同

种植业购销合同(有机肥购销合同范本)

种植业购销合同1


文山州种植业半年工作总结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化之年。我州农业生产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种植业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全省全州农业工作会议部署,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工作主线,突出“稳粮食、调结构、推绿色”的主攻方向,扎实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上半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夏粮丰产已成定局,大春生产基本实现满栽满插;种植业调整有序推进,籽粒玉米逐步调减;绿色发展逐渐前进,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取得新成效,实现上半年良好开局。现将上半年的种植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农业生产计划完成情况

2017年全州全年农作物计划总播面积1245万亩,比上年增加1.2万亩。其中,粮豆作物播种面积计划685万亩,比上年调减5.6万亩,产量计划162000万公斤,比上年增加1100万公斤,增长0.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计划500万亩,比上年扩大6.9万亩;其他农作物计划60万亩,比上年减少0.1万亩。截至6月18日,全州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174.8万亩(不含晚秋),占计划的94.4%,其中,粮食作物617.7万亩,占计划的90.2%;经济作物491.4万亩,占计划的98.3%;其他作物65.7万亩,占计划的109.3%。分季节完成情况:

(一)小春粮油生产预计增产

目前,我州小春已全部收割结束,并且小春粮油生产持续增产基本已成定局。据统计,今年全州小春作物播种面积294.6万亩(不包括冬玉米),比上年增1.4万亩。其中,小春粮豆作物播种面积164.8万亩,比上年增0.6万亩,预计产量16000万公斤,比上年增369.8万公斤,增2.4%;油料作物播种面积68.5万亩,比上年增0.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56.4万亩,比上年增0.5万亩(商品蔬菜25.5万亩,比上年增0.3万亩);绿肥种植面积4.9万亩,与去年持平。

(二)冬季农业开发项目区农民持续增收

今年全州完成冬季农业开发面积138.9万亩,比上年增0.15万亩,占计划的100.7%,总产值281505.4万元,比上年增5681.2万元。其中,冬玉米14.5万亩,产值7663.1万元;冬大豆14.5万亩,产值4861.1万元;冬马铃薯34.3亩,产值102606万元;冬早蔬菜46.1万亩,产值93464.3万元;冬早西瓜、草莓5.3万亩,产值15566.1万元;冬早小椒21.2万亩,产值56018.5万元;冬水田养殖3.0万亩,产值1326.3万元。全州冬季农业开发项目区202万农民人均比上年增加收入78.8元,冬季农业开发仍然是我州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

(三)大春作物基本实现满栽满插

全州大春作物计划总播面积951万亩(包括晚秋作物),其中,粮豆面积计划520万亩;经济作物面积计划407.5万亩;其他作物面积计划23.5万亩。

据农情统计,截至2016年6月18日,大春作物栽种面积871.2万亩,占计划的98.3%,同比减20.1万亩,其中:粮豆作物443.0万亩,占计划的97.4%,同比减5.6万亩(主要是玉米调减下来)。主要作物水稻完成83.6万亩,占计划的92.9%。玉米完成245.2万亩,占计划的100%;经济作物398.1万亩,占计划的97.7%,同比减4.3万亩(主要是甘蔗缩减下来),主要作物甘蔗完成56.2成亩,占计划的93.7%。三七完成15.9万亩,占计划的79.5%。辣椒完成179.2万亩,占计划的96.9%。商品蔬菜完成25.4万亩,占计划的99.6%;青饲料等作物完成30.1万亩,占计划的127.6%,同比减10.2万亩(主要是其他蔬菜调减下来)。

(四)高原特色经作稳定发展

上半年,除了甘蔗外,各个经济作物得到稳定发展,同时,加大品质提升。截至6月18日,完成辣椒种植面积179.2万亩,同比增2.0万亩;甘蔗种植56.2万亩,同比减7.3万亩;商品蔬菜种植50.9万亩(包括小春商品蔬菜),同比增0.8亩,油料种植面积93.4万亩(包括小春油料),同比增0.5万亩,水果在地面积54.9万亩,与去年持平。其中,香蕉种植面积最大,已经达到21.9万亩,已收获产量13.8万吨,产值2.73亿元。

茶叶在地面积48.7万亩(采摘面积31万亩),同比减2.8万亩。春茶总产量5295.1吨,与同比增加935.4吨;

(五)农业科技措施完成情况较好

2016年我州努力抓好10项农业科技措施。截至6月28日农情统计:一是“两杂”良种推广计划面积279万亩,完成287.4万亩;二是优质粮油推广计划面积369万亩,完成384.2万亩;三是水稻旱育秧计划8万亩、移植大田面积80万亩,完成7.6万亩;四是水稻、玉米规范化种植面积165万亩,完成168.4万亩;五是地膜覆盖计划面积174万亩,完成175.7万亩;六是测土配方施肥计划面积560万亩,完成517.3万亩;七是专业化防治和绿色防控计划面积150万亩次,完成104.1万亩;八是粮食高产创建计划任务54片54万亩(包括整建制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完成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面积54片56.2万亩,占计划的104.6%。分作物,完成水稻高产创建24片24.6万亩,玉米高产创建21片22.0万亩,大豆高产创建1片1.0万亩,完成油菜高产创建5片5.4万亩,冬马铃薯高产创建3片3.1万亩;九是粮食作物间套种计划全州全年粮食作物间套种面积330万亩,共完成大小春粮食作物间套种面积325.8万亩,占计划的98.7%。

二、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情况

2017年,涉及我州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种植类项目有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生产、茶叶3大类。全州种植业项目总资金1960万元,其中,粮食生产1610万元、经济作物生产310万元、茶叶40万元。切块到州级的资金160万元,涉及粮食生产1大类。切块到县级的资金1800万元,涉及粮食生产、经济作物、茶叶发展3大类。

通过州级项目征集,有州农技推广中心3、州种子站1、州植保站1、州农科院3、州土肥站1共5个单位申报子项目9个。其中,经审查实施方案,批复州农技推广中心实施高产创建示范样板面积3万亩,资金60万元;州种子站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16组,资金26万元;州植保站实施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面积5万亩,资金15万元;州土肥站实施测土配方施肥5万亩,资金15万元;州农科院实施高产创建示范样面积2万亩、小麦区域1组、玉米套大豆辐射带动1万亩,资金44万元。目前,州级项目实施方案已报省厅备案,州级项目资金已下达到州局属各实施单位,并已在抓好落实。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制定农业生产计划任务下发各县层层分解,确保农业生产顺利开展。按照州委政府确定的各项农业目标任务和省农业厅下达的各项农业指标,结合“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和“三农”发展大规划,我局及时部署各项工作,于3月以(文农[2017]62号)文件下发了《文山州2017年农业生产指导性意见》,使各县(市)尽早明确任务,及时组织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对县级切块资金的指导,明确项目目标任务。今年,省下达县级切块资金1800万元,其中,粮食生产1450万元、经济作物生产310万元、茶叶40万元。3月底,州局及时将省厅下达的计划任务分解到县,并且指导县级做好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通过指导,使各县要求更明确、更清晰,对春耕生产的落实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两杂”种子调供储备,满足春耕生产需要。今年,我州计划“两杂”种植面积291万亩(杂交水稻面积86万亩、杂交玉米面积205万亩),计划用种量582万公斤。据农情统计,“两杂”种子备种554万公斤,出库533.6万公斤,占备种数的96.3%。其中,杂交水稻备种150.7万公斤,出库145.3万公斤;杂交玉米备种403.2万公斤,出库388.3公斤。

(四)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种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是各项技术措施的核心载体,为确保农作物高产优质,全州及早开展种子市场检查工作。一是从今年开始,在全州实行市场销售主要农作物种子网络备案。截止5月31日,全州共备案经营户902户,备案主要农作物种子527.4万公斤,较去年同期增34.96万公斤,增7.1%;二是截止5月31日,全州共抽取“两杂”种子样品962份,其中:杂交水稻449份,代表数量664632公斤,合格率98.2%,不合格样品8份,代表数量3600公斤;杂交玉米513份,代表数量3077148公斤,合格率99.4%,不合格样品3份,代表数量3016公斤;三是截止5月31日,全州共立案查处种子案件21起,涉案种子数量3345.3公斤,已结案13件,罚款18万元。

(五)加大农业科技措施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科技水平。为加大科技措施推广力度,组织各县(市)从宣传培训、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等方面加大投入,重点抓“两杂”和优良新品种推广、粮经作物间套种、粮食高产创建、测土方施肥、规范化种植、病虫害防治等科技措施的落实。目前,各县(市)各项科技措施落实工作进展顺利。全州积极开展科技进村、技术下乡活动,到6月18日止,全州共开展各类技术培训3662期375044人次,印发资料264559份,设咨询服务点235个,咨询人数382004人次。

(六)落实备荒种子储备,防范救灾需要。今年,全州共落实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经费94.59万元,其中:州级安排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资金70万元,资金已到位,文山州种子管理站正在开展储备工作,拟储备红单6号杂交玉米种26900公斤;麻栗坡县使用往年流转的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资金17.09万,储备杂交玉米种子文丰8号杂交玉米种子4000公斤;广南县使用往年流转的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资金7.5万元,储备红单6号杂交玉米种子5000公斤;其他县市目前还未安排储备资金。

(七)加强植保服务,做好统防统治工作。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我州将植保工作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上,确保农作物丰产增收。一是加强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出预报,尽量减少危害。截止6月12日,全州共发出病虫情报53期6480份,州站发出病虫情报7期980份,累计发生63.24万亩次,组织防治66.98万亩次。;二是制定《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实施方案》,明确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等目标任务,从而有效预防控制病虫害危害蔓延,保障农业安全生产。三是制定《文山州2017年农药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加强与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作,依法打击制售假劣农药和违规使用农药行为,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八)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根据去年制定的“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方案,今年,一是全州各级植保部门已实施绿色防控试验示范4.8万亩,辐射带动19.13万亩,综合应用黄蓝板(98700块)、杀虫灯(177盏)、性诱剂、食诱剂、生物农药(5%阿维菌素、多抗霉素、春雷霉素、苏云金杆菌、印楝素、苦参碱、农用链霉素)等绿色防控技术,重点对早疫病、晚疫病、黑斑病、霜霉病、玉米螟、蚜虫、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等病虫害开展防控工作。二是指导专业化防治队伍积极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并给予一定防治药剂补助和技术指导服务。目前,全州在27个乡镇实施小麦、油菜、玉米、马铃薯、蔬菜、水稻统防统治37.21万亩。三是扎实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新肥料新技术。截止6月15日,全州共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473.22万亩,占计划560万亩的84.5%,其中:水稻47.16万亩、玉米128.08万亩、辣椒81.72万亩、烤烟27.28万亩、油菜36.17万亩、花生8.63万亩、豆类19.35万亩、蔬菜10.04万亩、甘蔗49.99万亩、小麦44.18万亩、茶叶7.75万亩、薯类9.14万亩、果树2.1万亩、杂粮1.63万亩。项目分布8个县(市)104个乡镇834个村民委,11013个村小组,479154户农户。

(九)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稳定粮食生产。为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耕地红线,我局汇同州国土部门完成县市级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813.3万亩,保护率为85.08%。

(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一是落实省下达我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43048万元,州财政、州农业两家已联文下达资金文件,要求制定工作方案,于6月30日前兑现到农户手中。二是为减轻农户发展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户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积极向上级争取种植业参保面积。今年省下达我州种植业保险任务指标103.38万亩,其中:水稻29.16万亩,玉米56.98亩,油菜0.75万亩,甘蔗16.49万亩。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由于我州地形地貌和地方财力所限,尽管通过多年努力,筹集一定的资金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但目前全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靠天吃饭的“雨养型农业”依然突出。

(二)高温高湿气候,病虫害防治严峻。由于当前高温、高湿的特殊气候条件影响,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蔓延,各种农作物病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将会有进一步加重发生的趋势,全州病虫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三)部分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投入增加,给农户购买造成压力,对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四)农村劳动力出现季节性短缺。近几年,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造成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近年来, 大量青壮年外出力工,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春耕备耕劳动力缺乏,影响大春栽种进度和质量。

(五)农资市场监管难度大。全州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经营摊点多、分布散,部分经营户守法经营意识淡薄,制假售假现象时有发生,给市场监管增加了难度。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大春作物中耕管理。目前,我州大春作物栽种已基本结束,作物长势较好,现全面进入中耕管理阶段,当前要组织科技人员协助农民抓好大春作物中耕管理工作。一是抓好理墒、培土、薅草等中耕管理工作;二是抓好水稻、玉米等作物的查苗补缺,做到稳定一类苗,微补二类苗,整改三类苗,科学合理施肥,注重排水排涝,实现平衡生长。三是抓好病虫测报与指导防治工作,特别是对稻飞虱,稻瘟病等主要病虫害,重点预测,重点防治,严控其漫延与危害,减少损失,确保今年农业生产目标的实现。四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及时发布种植技术、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灾害预警等信息,宣传和引导农户及时掌握农情信息,提高中耕管理水平。五是抓好防汛、排涝工作。当前,我州已进入主汛期,据气象部门预测,全州降雨偏多,为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按照州政府的的防汛抗旱工作部署,结合制定的文山州农业防汛抗旱工作方案,认真抓好防灾减灾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增产增收。

(二)加强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管理。针对今年省下达我州种植业类的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严格按照《云南省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和《云南省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做好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等各环节的管理,确保目标实现。

(三)加强科技增粮措施的督促检查。为确保稳粮增收,下步将切实抓好全州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覆盖等主要科技增粮措施实施工作,围绕实施内容加强督促指导。

(四)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和农资市场监督检查。一是结合当地实际,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增产增收技术方案,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和服务,努力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水平。二是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和农业执法力度,严防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和耕地质量建设,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认真抓好高稳产农田、基本农田、“烟水工程”、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等建设工作。认真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大绿肥种植和秸杆还田等力度,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五)提前做好晚秋生产及冬季农业开发的计划安排。一是及早研究,认真编制今年的晚秋生产和今冬明春小春生产及冬季农业开发指导性意见,争取做到任务早计划、早准备、早落实。计划今年晚秋作物播种面积65万亩,2017年小春粮豆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293万亩,其中小春粮豆作物播种面积165万亩,冬季农业开发面积稳定在138万亩。二是及早作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准备,做到保障供给,不误农时农事,保证晚秋生产按计划开展。


种植业购销合同2


忻州市种植业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今年我市种植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农作物整个生长期风调雨顺,可以说是历史最好年份之一。经各县初步摸底与分析测算,今年我市粮食总产预计可达38.2亿斤,比去年增加1.6亿斤,增幅为4.3%,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一、农作物种植面积与结构调整情况

经各县摸底数据来看,今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740.4万亩,比上年减少3.6万亩,主要是因整村搬迁及退耕还林等政策影响导致;其中粮食作物637.6万亩,比上年增加7.9万亩;油料作物32.5万亩,比上年减少2.2万亩;瓜菜41.3万亩,比上年减少6.7万亩,主要是辣椒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种植面积由去年的21.8万亩减到15.5万亩,减少6.3万亩;中药材比上年继续增加3.1万亩,达到35万亩,其中耕地种植面积为14.3万亩。

粮食作物中籽粒玉米275.7万亩,比上年继续减少9.3万亩;杂粮359.8万亩,比上年增加17.2万亩。杂粮中高粱、马铃薯、谷子面积变化较大,其中高粱比上年增加11.4万亩,达到21.7万亩;马铃薯比上年减少8.6万亩,为76.5万亩;谷子面积比上年继续增长10.1万亩,达到94.1万亩。其它杂粮面积基本稳定,甜糯玉米13.3万亩、豆类77.1万亩、豆类中红芸豆24.9万亩、糜黍33.4万亩、莜麦28.5万亩、藜麦7.9万亩。

种植业结构调整特点为:一是因整村搬迁及退耕还林等政策的继续推进,导致今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3.6万亩;二是受辣椒等经济作物去年市场行情波动影响,今年瓜菜面积有所减少,粮食作物面积有所回升,比上年增加7.9万亩;三是减玉米增杂粮效果显著,玉米面积继续缩减9.3万亩,杂粮面积继续增加17.2万亩,其中高粱、谷子面积增幅较大。

二、主要农作物产量预测

1、 粮食作物:对各县农委上报数据汇总分析来看,今年我市粮食总产和单产有望双创历史新高,其中粮食总产预计可达191.1万吨(38.2亿斤),比去年的183.2万吨(36.6亿斤)增加7.9万吨(1.6亿斤),增幅为4.3%;粮食单产预计可达299.8公斤/亩,比去年的290.9公斤/亩,增加8.9公斤/亩,增幅为3%。

其中:籽粒玉米:面积虽然略有减少,但预计平均单产可增加10.8%,达到438.7公斤/亩;总产达到120.9万吨(24亿斤),增幅7.1%。

马铃薯:面积减少10%,为79.4万亩,预计单产减少10%左右(后期降水偏多影响),总产约16万吨。

豆类:面积基本稳定,单产比上年增加16.4%,达到94.1公斤/亩,总产比上年增加17.3%,达到7.3万吨。其中红芸豆单产比上年增加44.8%,达到110.7公斤/亩;总产达到2.8万吨。

谷子:面积比上年增加12%,达到94.1万亩;单产比上年略增,达到285.2公斤/亩;总产达到26.8万吨。

糜黍:面积比上年增加6.9%,达到33.4万亩;单产比上年增加9.8%,达到161.6公斤/亩;总产达到5.4万吨。

莜麦:面积比上年减少5.3%,为28.5万亩;单产比上年增加50.9%,达到104.3公斤/亩;总产达到3万吨。

高粱:面积比上年增加110%,达到21.7万亩;单产比上年增加37.5%,达到161.6公斤/亩;总产达到8.4万吨。

增产原因分析:一是面积增加。今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7.9万亩。二是降水偏多。今年在4-5月份春播期间,全市平均降水78.1mm,比历史同期偏多4成以上,农作物种满种足,苗全苗壮;在6-9月份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全市平均降水429.6mm,比历史同期偏多3成以上,农作物长势喜人,籽粒饱满。三是灾害较轻。今年极端天气较少,干旱、大风、冰雹、洪涝、低温冻害等农业自然灾害发生范围与影响是近年最小最轻的一年。四是科技支撑。玉米耐密高抗品种推广面积继续扩大,谷子等杂粮地膜覆膜面积继续扩展,以及有机旱作农业工程技术的实施推广为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提供科技支撑。

2、经济作物中:油料面积比上年减少6.2%,为32.5万亩;预计单产比上年增加46%,达到102公斤/亩;总产达到3.3万吨。其中胡麻面积18.3万亩,总产1.3万吨;葵花面积9万亩,总产1万吨;都是面积减,但总产增。蔬菜面积减少13.9%,为32.4万亩,单产减少9.8%,预计总产62.3万吨,主要是辣椒面积与产量双下降。

三、重点工程举措

1、有机旱作农业有力推进,封闭示范扎实起步

我市在去年10月编制印发《关于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实施意见》(忻政办发[2017]185号)后,各县按照省市部署也相继出台了各自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大发展。一年来,我市全面组织实施与推广了有机旱作农业“八大工程”:一是以有机副产物归还土壤为中心的培肥工程。全市推广秸秆还田170万亩,有机肥用量达400万吨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肥增效技术650万亩。二是以蓄水保墒为中心的覆盖工程。2018年全市推广地膜覆盖232万亩,其中地膜覆盖杂粮89万亩,推广渗水地膜谷子15万亩。三是以开源节流为中心的节水工程。全市推广水肥一体化2.66万亩。四是以抗旱保墒为中心的机械化旱作工程。全市推广机械化深松36万亩、深翻144万亩。五是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中心的基础工程。全市新增高标准农田19.41万亩。六是以推广耐旱作物及品种为中心的生物工程。全市旱地耐旱作物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七是以涵养水源、增加肥源为中心的生态建设工程。全市秸秆过腹还田150万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42%。八是以“三品一标”品牌建设为中心的绿色农业工程。今年新增“三品”产品112个,全市达到724个;新增“三品”基地14.3万亩,累计达到235万亩;新增“五寨马铃薯”、“代县小米”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全市达到23个。

在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方面,我市按照省厅安排部署,着力开展了“一个示范县、五个示范片”建设,即创建神池县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创建忻府区辣椒、繁峙县杂粮、静乐县藜麦、五寨县甜糯玉米、岢岚县红芸豆5个省级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神池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统筹整合各类财政涉农资金1032万元支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创建。在农委设立有机旱作农业示范推广中心,在农机中心设立有机旱作农业机械推广服务中心,在科技服务中心设立有机旱作农业研究中心,在畜牧局设立有机养殖示范中心全力服务与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大发展。重点实施了八大工程、打造了三个千亩封闭示范片。忻府区辣椒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重点推广增有机、减无机的配方施肥技术和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进辣椒生产的绿色节本增效。岢岚县红芸豆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实行“六统一”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对农业投入品严格管控,项目区化肥亩用量减少20公斤,增施了60公斤生物有机肥,对残膜统一回收处理。静乐县藜麦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在打造有机藜麦基地的同时,开展了藜麦品种试验、育苗移栽试验、不同播期试验、有机藜麦配施功能元素栽培试验、藜麦密植减肥栽培技术集成示范、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以及不同时期喷施硒元素对增加藜麦硒含量的研究等多项试验示范,为藜麦生产提供科学数据支撑。五寨县甜糯玉米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全面推广使用有机生物肥,并提供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回收等“五统一服务”,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基地内甜糯玉米全部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繁峙县杂粮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建立有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推进标准化生产,从种植、田管、收割、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严格把控,施用有机肥+生物肥,实行零农药有机种植管理。此外其它县也积极争取资金开展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如保德县财政拿出1350万元打造5万亩有机旱作优质马铃薯种植基地和5万亩有机谷子、杂粮种植基地; 偏关县财政拿出900万元,推广实施了以渗水地膜覆盖杂粮为主的旱作农业集成技术6万亩;河曲县财政拿出338万元,重点实施了2.1万亩“渗水地膜穴播谷子、杂粮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等等。

2、杂粮产业振兴迈出新步伐,“中国杂粮之都”招牌正在打响擦亮

近年来,忻州市委市政府坚持走绿色生态路、打特色优质牌,把发展杂粮作为全市战略性产业,全力推进杂粮产业提档升级,以“一薯、三麦、四米、五豆”为主的杂粮种植面积、产量和“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均为全省第一,以“中国杂粮之都”为首的“一都四乡”国字号区域公用品牌正在享誉全国。但是,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杂粮产品流通不畅,“有基地缺市场,有产品缺销路,有产业缺园区,有品牌缺名牌”的问题正在成为发展瓶颈。为此,去年以来我市把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杂粮优势区”和“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中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等作为重大工程来抓,也得到省委省政府以及农业农村部等的肯定与支持。2017年11月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关于支持忻州创建“中国杂粮之都”专题会议,批准《忻州市“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核心园区建设总体实施方案》;2018年1月省政府批准创建忻州杂粮山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并致函农业部商请在忻州市部省共建“中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201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忻州建设优质杂粮示范区和国家级杂粮产地交易市场;2018年4月农业农村部市场信息司陈萍副司长一行对我市“中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筹建、杂粮特优区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调研指导。

忻州市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今年年初李书记、郑市长分别带队到省拜访相关厅局,积极争取支持,并多次到园区现场指导与办公,市委政府先后召开10余次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全力推进“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及“中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建设。我市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园区建设领导组来统筹推进,市政府和投资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了忻州市粮忻谷都杂粮交易有限公司来投资建设运营。为集中展示我市杂粮产业发展成果,擦亮“中国杂粮之都”名片,忻州市市政府联合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于9月28日-30日,在园区内已建的杂粮科创中心和展示中心,共同举办了山西(忻州)首届农民丰收节暨杂粮产业博览会,成功举办了山西(忻州)首届杂粮产业发展论坛,同时进行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忻州分院揭牌仪式、忻州市杂粮产业协会揭牌仪式以及中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建设奠基仪式等重要活动。总占地面积1500亩的“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及“中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扩建工程即将开工建设。正在以市申报的忻州杂粮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已通过省级竞争性评审上报到农业农村部等待评审。可以说,忻州杂粮产业发展已经迈出了新步伐,正在谱写具有忻州特色的新篇章。

忻州市农业委员会

2018年10月10日


种植业购销合同3


一、种植业生产情况

(一)疫情期间农资保障供应工作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在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协调农资生产销售企业有序开展复工复产。根据农情调度系统,重点围绕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对全市520家农资经营企业的品种、数量、经营产能恢复能力(库存)、复工复产情况等情况进行了深入摸底,及时,准确地掌握了涉农企业生产情况。同时对全市农作物种植意向、农资需求及来源等进行了详细摸底调查,全市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储备量完全满足全年需求量,农资价格总体平稳,农作物总播面积较上年有所增加。

(二)生产情况

1、农作物播种与产量预计情况。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461.65万亩,同比增加13.4万亩,增加3%。其中:粮食作物303.43万亩,同比增加11.26万亩,增加3.85%。经济作物124.72万亩,同比减少2.34万亩,减少1.84%;其它农作物面积33.5万亩,同比增加4.48万亩,增加15.44%。主要粮食作物中,小麦46.83万亩,同比减少1.28万亩;玉米191.87万亩,同比增加23.48万亩;马铃薯21.98万亩,同比减少2.09万亩;豆类2.6万亩,同比增加2.1万亩。主要经济作物中,油料作物87.36万亩,同比减少7.39万亩。2020年粮食产量预计可达120.66万吨,同比增加3.05万吨。其中玉米105.84万吨,同比增加5.43万吨;小麦5.09万吨,同比减少1.21万吨;马铃薯5.02万吨,同比减少0.09万吨;水稻0.17万吨,同比减少0.25万吨;豆类0.37万吨,同比增加0.29万吨;其它杂粮杂豆4.17万吨,较上年减少1.12万吨。

2、生产形势分析。受2019冬季降水和2020年前期降水影响,我市春季土壤墒情总体好于往年。播种面积较上年有所增加,农作物长势良好。5月中旬,遭受短期低温冷害天气,总体影响不大。从墒情面积比例来看,农区适宜以上墒情占备耕总面积的65%以上,干旱面积占备耕面积的35%。一类墒面积占全市农区总面积的37.5%,二类墒面积占29.4%,三类墒面积占33.1%。与常年同期相比,一类墒增加10个百分点,二类墒减少9个百分点,三类墒增加9个百分点。总体降雨较上年偏多。山北地区有效降雨较少,7月份比较干旱,后期降雨增多有效缓解了旱情。

二、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一)种植业生产标准化工作。印发了《2020年包头市种植业生产标准化行动计划》,2020年全市实际完成标准化生产面积332万亩,其中玉米189万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8%;小麦42万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0%;马铃薯22万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100%,脱毒种薯普及率提高到88%以上;向日葵54万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100%,水稻0.4万亩;豆类2.6万亩;其它作物22万亩。重点在土右旗玉米优势产业带打造5个玉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阴山北麓的固阳县、达茂旗马铃薯优势区共打造2个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土右旗、固阳县、达茂旗共打造3个甜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达茂旗、固阳县共打造2个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二)玉米-大豆间作工作。为贯彻落实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推进“大豆振兴计划”,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加大玉米-大豆间作技术推广力度,以“选配良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为技术核心,2020年在土右旗和东河区等旗县区开展了玉米-大豆间作技术推广示范,共完成示范面积2.4万亩,并且重点打造了试验示范区和高产示范区,开展了不同品种、不同模式试验示范,经测产, 90%以上井灌区(井水灌溉区域)的玉米、大豆平均亩产量分别达到1621斤和202斤;80%以上黄灌区(黄河水灌溉区域)玉米、大豆的平均亩产量分别达到1454斤和165斤,圆满完成了预期目标。为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市农牧局从2019年底开始着手准备,先后组织召开项目推进会4次,现场培训交流会(观摩会)4次,累计培训相关人员800人次以上。并且组建了技术服务团队,邀请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教授团队作为项目实施的技术顾问,市农科院、市农技推广中心分别负责土右旗和东河区各经营主体的技术指导,原则上一个技术人员负责1-2个经营主体,围绕播种、除草、田间管理、绿色防控、收获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点对点、面对面的技术服务。同时我市还承办了自治区玉米-大豆间作现场观摩培训会,并且在自治区兴安盟现场会和全国现场会做了典型发言。

(三)绿色优质高效集成技术试验示范工作。2020年推广优势粮油作物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面积85万亩,其中玉米50万亩(其中无膜浅埋滴灌5万亩),在土右旗实施,主推玉米-大豆间作、全程机械化高密度栽培、“一穴双株”、膜下滴灌、全膜覆盖等技术,平均亩产1410斤,比对照增产60斤;马铃薯20万亩,在固阳县实施15万亩、达茂旗实施5万亩,主推马铃薯侧播高产集成技术、“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平均亩产2087.5公斤、比对照增产151.8公斤;向日葵15万亩(含滴灌栽培技术2万亩),在土右旗、固阳县(含滴灌栽培技术1.2万亩)、达茂旗各实施5万亩(含滴灌栽培技术0.8万亩),主推旱地全膜沟植技术、膜下滴灌、生物菌剂应用、全程机械化等技术,平均亩产153公斤、比对照增产23公斤。同时在固阳县金山镇五福家园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兴甜农牧业有限公司开展甜菜腐植酸控肥提质增效技术示范60亩,亩产4100公斤,较常规田亩增产10.8%,减肥15%,提糖1.8%。引进高产、抗旱燕麦(莜麦)品种6个,面积共计55亩,平均亩产量达140.52公斤,引进油菜籽品种1个,为康油58,面积为30亩,该品种已成功引进2年,产量可达383斤/亩。

(四)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工作

1、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工作。一是印发了《2020年包头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对全市全年范围病虫害发生发展做出预测。二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越冬基数调查,重点对土蝗、玉米螟、小菜蛾、菌核病、葵螟、棉铃虫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开展越冬基数调查。三是在全市设立观测点42个,其中设立马铃薯晚疫病监测点11个(2020年5月全市在固阳县新安置2台,达茂旗新安置1台共计新增3台马铃薯晚疫病监测仪),土蝗监测点7个,玉米螟监测点3个,小菜蛾监测点3个,小地老虎监测点2个、草地螟监测点4个,粘虫监测点2个,苹果蠹蛾监测点2个,棉铃虫监测点1个,草地贪夜蛾监测点7个。四是对全市范围17台害虫远程实时监测仪进行更换诱芯及维护工作,启动高空测报灯,进行日常监测,全市新安装45台杀虫灯。通过开展专业测报、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做到病虫害监测防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田”。

2、草地贪夜蛾与草地螟防控工作。一是印发了《2020年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2020年包头市蝗虫监测与防控技术方案》、《2020年包头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二是积极争取资金,购置安装了45台杀虫灯,其中土右旗20台、东河区6台、九原区6台、固阳县7台、达茂旗6台,该杀虫灯兼具性诱草地贪夜蛾功能。目前全部投入使用中。6台专门用于探测诱集草地贪夜蛾的高空测报灯也于5月份投入运行。此外在玉米种植区安装了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1100套,用于监测草地贪夜蛾;三是专门针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开展2期技术培训班,共计培训100人次,积极利用微信群、公众号宣传防控知识,提高宣传该项工作的效率和公众参与度。在草地螟防治方面,根据今年草地螟不同程度虫情,技术人员给相应地方推广苦参碱、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控制病虫发生,减少化学农药投入,今年全市草地螟一代幼虫农田累计发生面积44.9万亩,防治面积38.62万亩,防治效果达85%以上。

3、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示范工作。一是推广TP3313、SFW177、TO12244及同辉31等优良向日葵抗列当品种,推广面积10万亩;二是推广示范杀虫灯。购置安吉安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9台太阳能杀虫灯及8台智能诱捕器,全部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辐射全市五个主要农业生产旗县区。该产品通过多光谱技术,创新风吸式補杀技术,结合味引诱、性引剂引诱技术,充分整合杀灯与捕器优势,开辟了物理防治的新领域;三是推广生物农药、新型高效药械。在全市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400套高效扇形喷头,通过提高雾化效果、减少用水量、自动化施药等措施实现省药、省工、降低棚室湿度的目的,在提高防效的同时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四是推广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推广应用芸苔素内酯、赤霉素、吲哚乙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作物抗病虫和抗旱、抗冻害能力,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

(五)农田鼠害防控工作。自8月6日包头市发布达茂旗鼠疫防控Ⅲ级预警后,在春季灭鼠工作的基础上,下大力气,开展农田应急防控灭鼠工作,从8月初截至目前,全市农田鼠害发生面积31.003万亩,防治面积44.703万亩,保护农田94.8万亩。投放鼠药溴敌隆28.7吨、鼠炮6.64吨,毒饵站710个,捕鼠夹203个。在固阳县兴顺西镇耳居图村委、怀朔镇杨六圪卜村委,达茂旗乌克镇大旱海村委共建立了3个统一灭鼠示范区,辐射面积2500亩。

(六)农资企业监管与指导服务工作。一是开展农资打假“春雷”行动,截至目前共检查农药经营企业347次,出动执法人员239人次,出动执法车辆56次,集中检查肥料生产企业11次,出动执法人员70人次,抽查肥料样品28个,对土右旗、东河区、九原区、固阳县肥料经销门市集中区域中相对比较大的31个销售门市进行了检查,受农业农村部考核肥料生产企业6个;二是为农资企业做好指导服务工作,自4月份承接肥料登记事项以来至今共办理肥料登记证9个,在7月21日成立了包头市肥料协会,并且组织部分农资企业参加了第二十二届全国肥料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和第三十六届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

(七)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以开展“四控行动”,落实“四控措施”为抓手,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控肥增效方面:印发了《2020年包头市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主要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410万亩,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达到58.73万亩,有机肥增施面积达到139.5万亩,秸秆还田面积达到26.5万亩。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化肥使用量继续保持负增长。控药减害方面:印发了《2020年包头市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实施方案》和《2020年包头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方案》,全市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3%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全年完成绿色防控面积245万亩次,统防统治面积250万亩次。控膜提效方面:印发了《2020年包头市地膜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控膜提效行动,在光热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要严格控制地膜使用,推广无膜浅埋滴灌、一膜两用或多用替代地膜技术与措施,同时按照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要求,开展农田地膜残留监测工作,在土右旗选择了种植面积大于5亩的地块,共布设2个点位,每个点位取5个样方进行地膜残留量调查。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印发了《2020年包头市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已通过秸秆资源台账系统完成了我市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数据的统计上报;全市建成大型秸秆秸秆加工企业3个,建设农作物秸秆收集储运点35个,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更加完善,饲料化、肥料化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

(八)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一是按照《2019年内蒙古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完成了2019年全市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约800个土样的检测工作,获得土样检测数据4800余个,已上报自治区土壤肥料和节水农业工作站并督促旗县区根据检测数据开展2019年度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评价工作,同时开展了甜瓜、南瓜等一些列田间肥效试验,并且组合配制了针对瓜类的新型肥料套餐;二是根据《2019年中央财政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补充方案》,完成了30个耕地质量监测点的土样采集、检测及数据上报工作,并且已安排各旗县秋收后继续在原点位采集土样,以便开展2020年度耕地质量变更评价工作;三是按照《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方案》,将2020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实施地点确定在土右旗,目前土右旗的实施方案已经制定完毕,正在组织专家评审。


种植业购销合同4


种植业管理科月份工作总结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冬季瓜果菜产销情况

冬季瓜果菜种植完成19.1万亩,预计总产量46.15万吨。自从1月至3月底,全市瓜果菜已上市总量19.2万吨,其中出岛量15.4万吨,主要品种是椒类、四季豆、小红南瓜、茄子、豇豆等。目前,正在上市的品种是豆类、小红南瓜、茄子、苦瓜。没有上市的有黑皮冬瓜,预计总产量25万吨。4月中旬上市,5月15日收获完毕。

(二)春耕生产情况

1、早造插秧面积:18.05万亩,完成 95%。

2、旱粮种植面积:5.96万亩。

其中:1、番薯种植面积 4.20万亩;

2、玉米种植面积0.86万亩;

3、豆类种植面积 0.9万亩

3、油料种植面积:6.2万亩。

4、甘蔗现有面积:30万亩。

其中:1、新种面积:3.8万亩;

6、橡胶现有面积:54.4万亩。

(三)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一是现代农业基地项目,完成钢化设施大棚300亩,简易大棚(竹质)500亩,地膜覆盖+滴喷灌设施2000亩;带动发展特色农产品完成10万亩;推广优良品种糖蔗9万亩。二是西部农产品集散基地建设,目前,已投入900万元,完成征地100亩及项目可研、规划设计、土地平整等前期准备工作。并启动土地招拍挂,有望在近期开工建设。

(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情况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省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从3月1日开始,我市开展201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目前我市已检测样本329个,合格率达96%,(其中289个是我市质量检测人员检测超标6个,40个是送省检测中心检测有7个超标,合格率82.5%),超标的产品有海头豆角、长坡四季豆、王五豆角、中和上海青。

(五)开展惠农政策宣传月活动情况

截止3月份,我市向省领取的宣传品全部发放到各领导和各镇、村,共发放《惠农政策60问》12包4800份,《十大惠农政策宣传挂图》268箱80400份,《十大惠农政策宣传图卡》80箱80000份。检查结果表明,各镇都按照要求将宣传品进行发放;大多数镇都在镇府或镇上主要地段悬挂惠农政策的宣传横幅,张贴相关标语;有条件的村委会和自然村还出了惠农政策宣传墙报。另外,还开展“资料进村、科技进村、墙报进村、法律进村、歌舞进村、电影进村、春联进村、医疗进村”等工作。通过宣传,农民对惠农政策的了解有较大程度提升。

(六)争创品牌农业情况

为了发展瓜果菜主导品种,培育品牌经济,申报“丹舟”牌金瓜品牌,争创红南瓜之乡。目前,红南瓜已经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登记,商标为

“丹舟”牌,正在受理中;申报“中国红南瓜之乡”也正在上报中。

(七)办好“乡村新发现”电视栏目情况

农委与市电视台合作创办“乡村新发现”,将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科技示范、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的典型作为专题播出,取得良好效果。自7月份开播,每周一期,已播出38期。

(八)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申报情况

继续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部、省级农业项目投入,做好项目储备、申报等工作。目前,已策划十二五期间项目20个,已向省农业厅申报项目7个,具体是:1、黑皮冬瓜深加工厂;2、四个各1000吨农产品田头预冷库;3、5个400亩冬季瓜菜标准化基地;4、花生深加工厂;5、蔬菜深加工厂;6、红南瓜优质种子繁育基地;7、甘蔗脱毒种苗组培、扩繁基地。

(九)上报和调查情况

按时做好农业统计报表、农业统计年报、农情信息、农产品信息上报工作。同时做好农作物良补、瓜果菜、水果、旱情、农情信息等情况调查。

(十)做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按照农委办公室的安排,按时完成本科室的十二五规划方案,并已提交分管领导审阅。

二、四月份工作计划

1、抓好早造农作物生产检查和管理工作。

2、继续加大农产品深加工的招商引资力度,抓好农产品集散基地项目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跟踪落实。同时,做好项目储备、申报、实施和管理工作。

3、继续培育品牌经济,跟踪落实申报“丹舟”牌金瓜品牌,争创红南瓜之乡。

4、继续加强与市电视台、各镇沟通对接,积极办好《乡村新发现》栏目。

5、继续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并抓好农产品检验检测和产地认定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6、继续开展惠农政策的宣传,并积极做好2009年良补发放工作。

7、积极跟踪指导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实施。

8、抓好农业统计报表、农情信息、农产品信息等上报工作。

9、继续抓好瓜菜市场营销工作,重点跟踪黑皮冬瓜上市和价格情况,主动与长沙、武汉、郑州、北京、杭州瓜菜市场联系反馈,争取收购价格稳定。

10、督察东成抱舍芦笋基地移植工作情况。

11、做好冬季瓜菜的产销调查核实,做好产销的工作总结汇报。

二0一0年四月二日


种植业购销合同5


2020年3月23日至4月3日,县委第四巡察组对原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泾县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巡察。2020年7月31日,县委第四巡察组向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反馈了巡察意见。按照党务公开原则和巡察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察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面组织落实巡察整改工作

接到巡察反馈意见后,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高度重视,立即将落实巡察整改工作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动员中心上下,聚精会神,全面谋划整改方案和具体措施。

一是8月5日召开中心班子成员会议,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中心主任为组长,支部书记为副组长,中心班子其他成员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确定专人负责联络、收集、整理及其它日常工作。

二是树立落实整改工作指导思想: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落实巡察整改工作为契机,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推动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等再上新台阶。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将反馈的问题逐一细化分解,明确责任领导

二、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推动整改任务落地见效

紧盯巡察反馈问题,对号入座、对症下药,全力推进巡察整改工作,逐条逐项抓好整改落实。

(一)关于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方面

1.关于“政治理论学习深度不够”问题

整改成效:一是按照党支部年度学习计划,规范程序,加强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全面从严治党、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三农”工作等重要论述和重大时事政治学习。从9月8日起共安排早学6场次,内容为《习近平谈治国理》第三卷,到12月底还将安排10场次早学,内容为《习近平谈治国理》第二卷、《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节选、《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节选等。二是加强干部职工学习教育,整改以来共加强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6场次。

2.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走过场’” 的问题

整改成效:9月4日根据整改工作方案,经支委会研究决定,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支委其他委员为成员的主题教育领导小组。10月13日支部结合当前实际和上级党组织要求,开展了“三个以案”警示教育。10月20日支部召开宣讲报告会,集中收看了由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将军主讲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电教片。9月30日支部下发了召开民主生活会的预备通知,要求党员结合本人实际工作和个人表现,撰写个人对照检查材料,10月20日如期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8名党员按照要求认真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整改措施。首先支部书记对主题教育开展的不规范,向大家作了检讨。支部已经把党员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收集整理规范,完成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3.关于“抓意识形态工作不扎实”的问题

整改成效:一是按照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20年度意识形态工作计划。二是严格执行上级关于微信使用相关规定,规范党员干部言行,同时通过固定展板,宣传栏和电子屏幕等形式,加强意识形态宣传,牢牢掌握宣传工作主动权。三是信息报送工作严格按照农业农村局“三审制”规定,整改期间共向县农业信息网上报10条。

4.关于“对脱贫攻坚政策落细落小不足”的问题

整改成效:一是整改工作以来,结合职工集中学习时间,积极传达上级“脱贫攻坚”相关精神3次;二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帮扶,整改期间共举办贫困户培训班25次。三是全体帮扶干部每月完成一次上门走访或在外打工贫困户电话联系,做好各项帮扶工作。三是帮扶干部加强宣传帮扶政策,如农业产业化扶贫政策、电商扶贫政策、就业扶贫政策、健康扶贫政策等,主动让贫困户了解与他们密切相关的各项扶贫政策。四是为联系贫困村办实事,今年底前结合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为云岭镇大宁村、坝埂村各安装太阳能杀虫路灯15盏。

5.关于“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重视”的问题

整改成效:一是及时传达、学习、交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内容和相关政策2次。二是按农业农村局要求每月上报扫黑除恶线索摸排表,共零报告5次。三是将在年终工作总结中,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四是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重视,中心主任在整改推进会上作了自我批评。

6.关于“领导班子抓日常管理不严格”的问题

整改成效:一是严格执行外出登记备案制度,规范了登记内容。二是严格了考勤制度和请假手续,考勤表上详细标注请假、出差等事项。三是办公室每星期做好考勤统计工作,并在下周早会上进行通报,考勤结果年终将作为评先评优重要依据。

(二)关于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方面

7.关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依然存在”的问题

整改成效:一是中心支部在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和决策布置时,能够结合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如在落实县委组织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主题教育党日活动,推进党员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时,就按照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特点,针对性的安排好本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计划。二是会议记录做到客观真实,能详细记录的尽量做到要素齐全,真实可靠。在整改工作推进会上,主要负责人作了检讨。三是年终工作总结要以当年实绩为主线,数据真实可靠,对以往出现的问题,在整改工作推进会上,中心主任对办公室负责文稿的同志进行了批评,并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防止出现类似问题。

8.关于“项目资金使用不精准”的问题

整改成效:关于“项目资金使用不精准”问题,中心班子成员通过这件事进行了集体反思,也是一次深刻教训,确定在今后项目管理工作中一定要规范操作,项目资金使用严格按照方案实施,做到每个项目资金使用精准,并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9.关于“因公用车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整改成效:一是制定了单位规章制度,针对公车使用明确了具体管理办法。二是进一步完善派车、用车、入库手续。三是加强用油卡和维修保养经费管理。四是以发生这次安全交通事故为实例,对全体职工进行了一场交通安全教育课,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10.关于“财经纪律执行不严”的问题

整改成效:一是加强财经纪律,严格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对以往发生的工会执行财经制度不严格问题,主要负责人在整改工作推进会上向工会主席着重指出,并要求以后工会在慰问时,做到统一标准,有据可依。二是严格执行县财政局和农业农村局关于差旅费报销的有关规定和相关制度。三是对2017年至2019年期间,超范围领取的差旅费,已于10月23日全部退缴到财政。

11.关于“变相违规发放津补贴”的问题

整改成效:一是违规补助已于8月中旬进行了清退。二是按照巡察整改要求,于9月下旬制定了《2017年-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跟踪服务整改实施方案》,已按该实施方案组织了实施,完成整改。

12.关于“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缺失”的问题

整改成效: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拟在农业农村局搬迁后,第一时间安排办公用房,完成标准化的党员活动室建设。二是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党建与业务工作的融合,如10月份的“主题党日”活动,就联系中药材产业发展开展活动,这为今后党建与业务融合开了一个头。三是制定了年度“主题党日”活动计划,并在9月10日与10月10日相继开展了内容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我们将继续按照活动计划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并注意收集资料与图片。

13.关于“对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谋划不足”的问题

整改成效:一是按工作需要,根据县人社局批准,不断引进新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两年来共招录引进6名大学本科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扭紧“老带青”发条,着力发现与培养新人,如支部组织委员就是新近招录的硕士研究生,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发现培养年轻干部来充实中心班子。三是按照农业农村局人才培训计划,安排现有技术人员培训提升专业知识。

14.关于“执行民主决策制度有偏差”的问题

整改成效:现在的中心主任办公会议,一般商议重要工作,都能做到事前通气,确定议题。会中充分发扬民主,每个与会的班子成员都要表明态度,建言献策。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前提下,“一把手”末位表态定调,决策布置工作。

15.关于“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认真” 的问题

整改成效:一是加强支部班子建设,着力培养新人,现在支委班子3人中,有一名支委是85后的年轻人。二是规范会议记录,尽量做到详细明了,应记尽记。三是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在加强集体学习的同时,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整改以来,已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次。四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规范支部各项工作。

16.关于“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弱化”的问题

整改成效:支部根据新时代工作要求,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民为实事,做到群众的事无小事,在直接服务群众中树立党的形象,如在农技推广工作中,扶贫工作中都要求我们党员走在前面,给群众带个好头。在发展党员方面,今年我们力争有所突破,将积极培养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张蒙同志,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

三、坚持常态长效,全面巩固提升巡察整改成果

3个月以来,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集中精力,心无旁骛抓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上级要求还有差距,仍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在农业农村局党组领导下,持续推进整改工作。

一是继续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促进各项工作。

二是坚决服从县委巡察整改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抓好各项问题整改,已经限时整改的要全面巩固,对长期坚持的紧抓常抓,绝不放松。

三是持续巩固整改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我们将以此次整改为契机,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抓好落实,把整改成果用制度固定下来,同时举一反三,坚持常态长效,全面巩固提升巡察整改成果。

泾县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0年10月22日


最新采购合同

汽车维修设备、工具购销合同

供方:需方:签订地点:一、产品名称、商标、型号、厂家、数量、金额、供货时间及数量(付清单有效)二、质量要求技术标准:企业技术标准三、供方对质量负责的条件和期限:...
展开详情

洁具购销合同范本(卫浴洁具购销合同)

洁具购销合同范本1 白酒市场是随时变化的。选择代理品牌是一定要选择灵活并且有潜力的品牌。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跟得上时代进步,才可能发展壮大。以下是小编...
展开详情

办公用品采购通用版合同

买方名称: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地 址: 邮 编: 联 系 人: 电 话: 传 真: 卖方名称:公司(以下简称乙方) 地 址: 邮 编: 联 系 人: 电 话:...
展开详情

海尔采购合同(家电采购合同模板)

海尔采购合同1 采购合同共含8篇,由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小编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采购合同 猜你正在找采购合同的怎么写?...
展开详情

运动器材采购合同(体育器材采购合同范本)

运动器材采购合同1 采购合同共含8篇,由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小编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采购合同 猜你正在找采购合同的怎么...
展开详情

茶叶购销合同模板(茶叶购销合同书范本)

茶叶购销合同模板1 产品购销合同 供方: 需方: 日期: 经供需双方自愿协商签订本合同,并同意遵守下列条款: 第一条:产品名称、规格、数量、金额: 名称 规格型...
展开详情

卫浴采购合同范本(家居采购合同)

卫浴采购合同范本1 正规茶叶采购合同范本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茶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那么你知道茶叶的采购合同应该怎么...
展开详情

新酒店厨房的采购合同例文汇编欣赏专业版

采购,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资源, 以保证企业生产及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一项企业经营活动。下面为大家介绍最新酒店厨房的采购合同例文...
展开详情
热门推荐

钢材垫资购销合同(钢材合同范本大全)

钢材垫资购销合同1 不锈钢材料由于其特殊的性能,使得其很难加工,在加工制造方面不锈钢材料加工一直是业界一大难题,那么签订不锈钢材料购销合同需要注意什么呢一般包括...
展开详情

门窗购销合同格式(门窗购销合同)

门窗购销合同格式1 当前的规划设计委托制度如何适应于越来越开放和激烈的市场,如何找到设计质量和设计成本的结合点,又如何与国际规范接轨,体现规划设计的公开性和参与...
展开详情

缝纫线购销合同(面料购销合同范本)

缝纫线购销合同1 产品购销合同 供方: 需方: 日期: 经供需双方自愿协商签订本合同,并同意遵守下列条款: 第一条:产品名称、规格、数量、金额: 名称 规格型号...
展开详情

精油购销合同(购销合同)

精油购销合同1 产品购销合同 供方: 需方: 日期: 经供需双方自愿协商签订本合同,并同意遵守下列条款: 第一条:产品名称、规格、数量、金额: 名称 规格型号 ...
展开详情

冲床购销合同(购销合同模板免费下载)

冲床购销合同1 产品购销合同 供方: 需方: 日期: 经供需双方自愿协商签订本合同,并同意遵守下列条款: 第一条:产品名称、规格、数量、金额: 名称 规格型号 ...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