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记金华的双龙洞》阅读训练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 - 读趣百科

《 17.记金华的双龙洞》阅读训练

1阅读解答

课外阅读。 春风把我们送到美丽的南翔古猗园。走进古猗园的大门,迎面是一堵巨大的浮雕墙。你看,假山流水,柳荫竹林,亭台楼阁,一对栩栩如生的白鹤正在南飞。啊,多美的艺术品!老师告诉我们,这堵墙叫照壁,上面雕刻的是明代古猗园的全景。 转过照壁,沿着石铺的小径向前走,我们来到了横跨戏鹅池的九曲石桥。那栏杆、那柱子,都十分别致。站在九曲桥上,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碧波荡漾、苍松翠竹、层叠的假山、盛开的鲜花,多么秀丽呀! 走过九曲桥,登上竹枝山,我们便看见了一个很有特色的亭子。亭子前有一块黑色的匾额,上面是三个苍劲有力的烫金大字:缺角亭。这亭子是四方形的,亭顶、三个檐角的尖端都有一只紧握的大拳头,只有东北角缺了一只。 老师告诉我们:“当年,日本侵略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南翔人民就在这儿建立了这个亭子。亭子特意缺了个东北角,以示伤痛。其他几个角上的大拳头是表示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反抗。”听完介绍,我们不知不觉地紧握拳头,心中升起了怒火。 从缺角亭后下山,我们就来到了半浮在戏鹅池上的浮筠阁。在这儿,我看到了对面那古色古香的石舫。水平如镜的戏鹅池池面上,倒映出绿的山,红的花,古老的石舫,秀丽的白鹤亭,湖岸垂柳正在爆芽,桃花正含苞欲放,春意正浓。 绕了一个大圈子,我们竟又回到了照壁前。 啊,古猗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

②形容器物、陈设或艺术作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栩栩如生古色古香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判断对错。

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对古猗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A. 正确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判断对错。
文章的中心句是:

啊,古猗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A. 正确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2阅读解答

拓展阅读。 观潮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上午,我们来到观潮最好的地方--海宁县盐官镇。海塘大堤上早已挤满了人,大家都在焦急地张望着。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远处的海平线清晰可见。 午后一点左右,东边水天相连之际出现一条白线,声如闷雷,飞滚而来,愈滚愈近,愈滚愈快,愈滚愈猛;及至近处,就像爆炸了的冰山、倾倒了的雪堆,奔腾翻卷着向大堤冲来。啊,潮来了!它发出“哗一哗一哗”的声音,震天动地,就像千军万马冲杀的战场。观潮的人见潮水来势凶猛,纷纷后退。潮水快到堤岸了,足有2米多高。那些为了拍照而仍站在堤岸边上的人不得不逃跑,可是已来不及了,潮水眨眼间猛扑过来,把来不及逃的人打翻在地,幸好没被潮水卷进去。潮水冲击着堤岸,“呯-呯-呯”又一次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 潮水终于渐渐地退了,水面也渐渐平静下来,人们一边兴奋地议论着,一边疏散。我仍然心惊肉跳,生怕潮水还会扑上岸来。回头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我深深地吸了几口气。 啊!多么壮观的景色啊!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文章重点写的是    

A
潮来前人们的急切心情
B
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C
潮退后的平静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本文内容是按照    来叙述的。

A
观潮的时间、地点→潮来时→潮退时→感叹
B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时
C
这一天上午→午后一点左右→潮水退了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3阅读解答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内洞的特点可以哪几个字来概括?(多选)

A
B
C
D

题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根据作者的游览顺序排序。

0
洞外的情景
1
游览内洞的情景
2
乘船出洞
3
游览外洞的情景
4
在路上的见闻
5
从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

按正确顺序填写序号:

可直接按正确顺序点击选项序号

题目答案

4,0,3,5,1,2(在路上的见闻 洞外的情景 游览外洞的情景 从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 游览内洞的情景 乘船出洞)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