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基础演练 - 人教部编版初三下学期语文 - 读趣百科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基础演练

1填空题

重点词语理解

(1)邹忌齐王纳谏:

(2)形貌丽:

(3)臣之妻臣:

(4)能寡人之过者:

(5)上谏寡人者:

(6)能谤讥于

(7)之后: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光艳美丽。偏爱。当面指责。奏章。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满一年。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2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与“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于”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行者休树(《醉翁亭记》)

B

骈死槽枥之间(《马说》)

C

皆以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公与之乘,战长勺(《曹刿论战》)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例句中的“于”是“在”的意思,C项中的“于”的意思是“比”。

3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服衣冠,镜(照)

B

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偏爱)

C

由此观之,王之甚矣(弊端)

D

数月之后,时时而进(间或、偶然)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C,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4填空题

填空。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作者无考,西汉末年将其编订成书,其体例为,全书共33篇,策,着重记录了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刘向国别体12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

答案解析

《战国策》相关知识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共三十三篇,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全书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最完整的一部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善于描写人物,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

5单选题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分别出自《战国策》《左传》《三国志》,这几部书既是史学著作,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B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

《繁星·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作品仿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形式,抒写了作者的感想和回忆。

D

词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曹刿论战》出自《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

6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服衣冠(cháo)讥(bàng)

B

时时而进(jiàn) 暮(qǐn)

C

年之后(jī) 纳(jiàn)

D

如远甚(fú)丽(yì)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朝 zhāo

7单选题

下列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

今齐/地方千里

D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C,正确的停顿为“今齐地/方千里”。

8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邹忌和诸葛亮劝谏的主要目的都是希望君主能广开言路,但两人的进谏方式不同:邹忌讽谏,诸葛亮直谏。

B

鲁庄公能够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和陈胜、吴广起义成功,都说明了取得民心的重要性。

C

面对妻、妾、客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善于思考,有自知之明。

D

鲁庄公不仅目光短浅,而且不懂军事,毫无长处,衬托出曹刿政治上拥有远见卓识,军事上善于抓住战机。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鲁庄公在政治上虽然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知人善用,用人不疑,不是完全毫无长处,故D项对文章理解有误。

9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陶后鲜有(《爱莲说》)

A

鸡犬相(《桃花源记》)

B

于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C

不求达于诸侯(《出师表》)

D

村中有此人(《桃花源记》)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例句的意思是: 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这样的人)了。闻,听说。

A项,句子的意思是: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闻,听见,故A项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

B项,句子的意思是:传到我耳朵里的。闻,使……听到,故B项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

C项,句子的意思是: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闻,使……听到,故C项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

D项,句子的意思是: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闻,听说,故D项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

所以本题应选D项。

10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明日徐公来,孰视

B

徐公不若君美也

C

吾妻美我者

D

暮寝而思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A和D,“之”都是代词。C,“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