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考点精粹 - 科粤版初三下学期化学 - 读趣百科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考点精粹

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若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固体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

溶解度四个要素
解释
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没有意义
标准:在100g溶剂里
物质溶解量的多少与溶剂量的多少成正比,要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要等量溶剂。此处100g指溶剂质量,而不是指溶液质量
状态:饱和

规定只有在一定量(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溶质的最大量),所溶解的溶质的量才是一个确定的值
单位:克
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解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的含义

①已知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其含义是指该物质在该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如$KNO_{3}$在20℃时的溶解度约为31.6g,是指20℃时,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KNO_{3}$的质量为31.6g(或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_{3}$的质量为31.6g或20℃时,要完全溶解31.6g$KNO_{3}$,最少需要100g水)。

②通过溶解度可得到该温度下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即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二者质量比为溶解度:100g:(100g+溶解度)。

如20℃时,$KNO_{3}$的溶解度约为31.6g,则在20℃时,任意质量的$KNO_{3}$饱和溶液中,硝酸钾、水、硝酸钾饱和溶液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31.6:100:131.6。

(4)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①内部因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例如:20℃时,$KNO_{3}$的溶解度约为31.6g而$NaCl$的溶解度约为36.0g,造成溶解度不同的原因是$KNO_{3}$与$NaCl$两种溶质的性质不同。

②外部因素:温度。与溶剂量多少没有关系,因为概念已经规定在100g溶剂里,所以在外部因素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

2.固体物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只是定性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根据物质溶解性的不同可以把物质分为易溶物质、

可溶物质、微溶物质、难溶物质。溶解度是衡量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20℃时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与溶解性的关系如下表。

溶解度/g(20℃)
<0.01
0.01-1
1 -10
>10
溶解性分类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举例
$AgCI$ $CaCO_{3}$
$Ca(OH)_{3}$
$KNO_{3}$
$KNO_{3}$ $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