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知识速查 - 人教版初中化学公式定理 - 读趣百科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知识速查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方案一
如图,制取一瓶CO2,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闻气味
集气瓶中的CO2气体没有颜色、没有气味
(通常情况下,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方案二
①把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利用砝码调节天平平衡;
②向烧杯内通入CO2气体,观察天平的指针
天平的指针偏左
(二氧化碳的密度 比空气的密度大)
方案三
【实验】向一个收集满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frac {1} {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一段时间后,塑料瓶变瘪
(二氧化碳溶于水中,使瓶内气体减少,导致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大气压强使塑料瓶变瘪)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易升华,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实验】CO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实验方案
在烧杯中点燃两支高低不等的蜡烛,沿烧杯壁倾倒CO2,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
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分析
CO2气体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倾倒时会在烧杯底部聚集较多的CO2,使下方蜡烛首先接触到CO2而先熄灭,上方的蜡烛后接触到CO2而后熄灭
实验结论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拓展:

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例如镁条点燃后放入二氧化碳里能够继续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Mg + CO _ {2} \stackrel {\text {点燃}} {=} 2 Mg+C$,所以二氧化碳不支持所有可燃物燃烧是错误,应强调“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2)【实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对比试验中使用的是小花使用是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纸花变红
纸花不变色
纸花不变色
纸花变红
实验分析
说明醋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说明CO2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说明CO2与水生成了一种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实验结论

①CO2与H2O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_ {2} + H _ {2} O= H _ {2} CO _ {3}$;
②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说明:

(1)CO2能溶于水属于CO2的物理性质,而CO2与H2O反应属于CO2的化学性质。

(2)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 _ {2} CO _ {3} = H _ {2} O + CO _ {2} \uparrow$

当将变红的纸花烘干时,碳酸分解,二氧化碳从溶液中逸出,红色纸花又变成紫色。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实验操作
把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物质,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_ {2} +Ca ( OH ) _ {2} = CaCO _ {3} \downarrow + H _ {2} O$

(4)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小结

①一般情况下,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总结为“三不”),CO2无毒。

②CO2能与H2O反应:$CO _ {2} + H _ {2} O = H _ {2} CO _ {3}$。

③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 _ {2} + Ca ( OH ) _ {2} = CaCO _ {3} \downarrow + H _ {2} O$,该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④CO2具有氧化性。在$CO _ {2} + C \stackrel {\text {高温}} {=} 2 CO$中,CO2提供氧将碳氧化为CO,CO2失去氧被还原为CO,所以在该反应中CO2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⑤CO2在叶绿体的作用下能发生光合作用,$ 6 CO_ {2} + 6 H _ {2} O$${} _ {6} H _ {12} O _ {6} + 6 O _ {2}$。

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危害

1.二氧化碳的用途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
用来灭火
(化学性质)
光合作用的原料,作气体肥料
用CO2、H2O、NaCl等生产纯碱(Na2CO3)(化学性质)
化工产品的原料
干冰升华吸热(物理性质)
作制冷剂,人工降雨等

说明

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达到1%时,人就会感到气闷、头昏、心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4%~5%时,人就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达到10%时,人会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

2.CO2对环境的影响

(1)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循环

在自然界中,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CO2,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CO2,使空气中CO2含量基本保持恒定。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没有CO2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但CO2增多又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我们要控制CO2的排放。

(2)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太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了对地球保温的作用,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CO2,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

(3)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

一方面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森林遭到破坏,使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温室效应增强。

(4)温室效应增强的危害

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已使人类生存环境遭到严重威胁。

(全球气候变暖:①导致两极的冰川熔化,使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②使土地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③引起暴雨、洪水等灾害性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④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

(5)防止温室效应增强的措施

①世界各国应制定旨在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政府和国际规定,签订国际公约(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协议》等),并严格执行。

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普及,提高能源的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等等。

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理念,倡导“低碳”生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保护地球尽一份责任。

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溶解性
密度
无色
气体
无味
难溶于水
比空气略小(1.250g/L),但接近空气密度

(比空气略小:CO密度与空气的密度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碳。通常用排水法收集。)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①实验现象: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并放出大量的热。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CO + O_ {2} \stackrel {\text {点燃}} {=} 2 CO_ {2}$。

用途:一氧化碳可以用作燃料,一氧化碳是许多气体燃料(如水煤气)的主要成分。

注意

点燃一氧化碳前必须检验它的纯度,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

(2)毒性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中毒甚至死亡。如图所示是一氧化碳毒性卡通图。

轻微中毒者应该立即撤离中毒环境,呼吸大量新鲜空气或吸氧气,病情严重者,要立即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拓展

煤炉中的化学反应

煤炉中①②③处发生的反应主要是:

$C+O _ {2} \stackrel {\text {点燃}} {=} CO_ {2}$;

②$C + CO _ {2} \stackrel {\text {高温}} {=} 2 CO$(吸收热量);

③$2 CO+O _ {2} \stackrel {\text {点燃}} {=} 2 CO_ {2}$。

(3)还原性

实验探究:CO还原CuO


具体内容(或图示)
对应分析
装置
B装置的作用为检验生成的气体;C装置的作用为处理尾气


步骤

检查装置气密性
防止CO泄漏污染空气,使人中毒
检验CO的纯度
防止CO不纯,点燃或加热后发生爆炸
先通入CO一段时间,然后点燃酒精灯,预热后,对装有CuO位置的玻璃管加热(实验前先点燃最右端的酒精灯)
排出玻璃管中的空气,避免CO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
反应结束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玻璃管冷却
防止生成的Cu再次被氧化成CuO
现象
①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uO失去氧变成红色的Cu,具有氧化性;CO得到氧,变成CO2,具有还原性
结论
CO具有还原性
$CuO +CO\stackrel {\Delta} {=} Cu + CO _ {2}$
能夺得氧,使其他物质失去氧的性质为还原性

对CO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顺序可总结如下:

①加热前,先通CO赶出空气(通);

②再点燃酒精灯(点);

③反应结束,撤走酒精灯(撤);

④继续通CO至玻璃管冷却(通)。

说明

(1)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比如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来炼铁,化学方程式为$3 CO+Fe_ {2}O_ {3} \stackrel {高温} {=} 2 Fe + 3 CO _ {2}$。

(2)利用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中,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否则会造成环境污染,处理方法ー有两种:一是将多余的一氧化碳点燃使其燃烧,二是将多余的一氧化碳收集再利用。

(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比较

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即两者的分子结构不同,这就使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异。虽然两者性质不同,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 CO + O_ {2} \stackrel {\text {点燃}} {=} 2 CO_ {2}$,$CO _ {2} + C \stackrel {\text {高温}} {=} 2 CO$。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CO2
物理性质


色、味、态
无色、无味、气体
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
比空气略小(1.250g/L)
比空气大(1.977g/L)
溶解性
难溶于水
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有可燃性$2 CO + O_ {2} \stackrel {\text {点燃}} {=} 2 CO_ {2}$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般情况下)
还原性
有还原性
$CO+CuO \stackrel {\Delta} {=} Cu + CO _ {2}$
不具有还原性
氧化性
不具有氧化性
有弱的氧化性$C + CO _ {2} \stackrel {\text {高温}} {=} 2 CO$
与水反应
不能和水反应
能和水反应$H _ {2} O + CO _ {2} = H _ {2} CO _ {3}$
与石灰水反应
不能和石灰水反应
能和石灰水反应$Ca ( OH ) _ {2} + CO _ {2} $$=CaCO _ {3} \downarrow + H _ {2} O$
毒性
有毒
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