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礼仪之电子邮件篇
读趣百科>范文>礼仪范文>商务礼仪

商务礼仪之电子邮件篇

现实环境中,我们在待人处事之间,常会根据对方的言行谈吐、用字遣辞来衡量评估,并推敲其所要传达给我们的讯息。相对地,自己也会因应不同的场合、对象来表现自己的意见与想法。

在使用Email时,基本上也是如此,唯一的不同就是只能透过文字来传达感受,我们无法看到对方的肢体语言、声调、表情,因此在文字上的表达就更显得重要。通常在撰写寄发Email时,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简单明了 大多数的人在看邮件时,都不太有耐心,而且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所以所要表达的内容,尽量简单扼要、条理分明,避免长篇大论。

并善用邮件主旨(Subject),将主题于主旨内简要说明,最好不要超过15个字,更易让对方一目了然。*.语意清楚: 写信是一门艺术。

所谓戏法人人会变,只是各有巧妙不同。无论如何,字句的段落分明、语意的清楚连贯,避免跳跃性的思考,以免对方产生误解或摸不找头绪。

*.避免情绪化用词: 建议在情绪不好时不要写信,此时的语意的表达上可能会较激烈,可能会对双方关系造成伤害。建议等心情较平静的时候,再来写信,可能会比较好点。

另外,因为每个人的背景不同,对于文字表达上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文字的使用上,可能需要小心斟酌。

*.适当的引言: 在信件往返之间,保留适当的引言,有助于提醒收信人上一次双方谈话的内容。但若引言太多太长的话,则可能会造成对方的困扰。

*.记得署名: 对不同的收信对象,可能会有不同的署名。但无论如何,在信件最后署名,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文法/错别字检查: 在邮件寄出前,最好自己从头到尾先检查一遍。有没有文法错误、语意不通或是错别字的地方。

尤其是写给上司和客户的邮件,更要特别注意。 以上,是一般我们写信时的大原则,另外还有Send To/Copy To/BCC等字段也是要特别注意!总之,Email也是给别人的第一印象,若表现的好,可以有加分的效果;若没有把握好,可是会让对方打折扣的喔!来源:智邦生活馆

更多商务礼仪范文

商务谈判三步曲

商务谈判中,谈判的双方毕竟不是敌对的关系,但是也并不是不存在利益的冲突和矛盾。在没有任何技巧与原则的谈判中,谈判者往往会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要么谈判陷入僵局,...
展开详情

在荷兰应遵守的商业礼仪

在荷兰从事商务活动,宜穿保守式样西装。公私单位往访前均务必订约。荷兰商人尤其爱旅行,千万先约好才前往荷兰。虽然不象法国、德国商人那样爱握手,荷兰人也较正式、保守...
展开详情

对联的写作格式

(1)上联和下联字数相等,句法相似,才能对得起来。它有四字对,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最多有几百个字的对子。 (2)上下对联要对仗。古人讲对仗的花样,实字...
展开详情

商务谈判的语言技巧

成功的商务谈判都是谈判双方出色运用语言艺术的结果 针对性强 在商务谈判中,双方各自的语言,都是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的,因此谈判语言的针对性要强,做到有...
展开详情

有关公务接待礼仪常识

了解和践行接待礼仪,对于做好接待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有小编整理的有关公务接待礼仪常识,欢迎阅读! 一、公务接待的定义 (一)接待的定义:迎来送往 ...
展开详情

商务礼仪之馈赠的礼仪

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接触面越来越广,一些迎来送往及喜庆宴贺的活动越来越多,彼此送礼的机会也随之增加。但如何挑 选适宜的礼品,对每一个...
展开详情

商务礼仪之会面礼仪

商务交往中,见面时的礼仪是要讲究的,前面讲过首轮效应,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说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事,一个年轻的小姐与一位先生握手,有的小姐自认为很淑女、很懂礼貌,相反...
展开详情

商务见面祝贺与慰问的礼仪

祝贺,就是向他人道喜。每当亲朋好友在工作与生活上取得了进展,或是恰逢节日喜庆之时,对其致以热烈且富有感情色彩的吉语佳言,会使对方的心情更为舒畅,双方的关系更为密...
展开详情
热门推荐

欢迎香港驻军文艺演出队慰问演出的讲话

欢迎香港驻军文艺演出队慰问演出的讲话 解放军梁纪铭同志们:香港驻军业余文艺演出队带着驻军首长、机关的亲切关怀和问候,带着精心编...
展开详情

欢迎词的分类

私人交往欢迎词往往的即时性、现场性...
展开详情

商务交往中六种话题不得涉及

商务人员不谈健康,老板得了癌症谁给我贷款?经历不能问,英雄不问出处,重在现在,你是大学,人家不一定是大学...
展开详情

贺信的基本格式和写作

贺信由标题、称谓、正文、结尾和落款五构成。(一)标题贺信的标题通常由文种名构成。如在行正中书写“贺信”二字。(二)称谓顶格写明被祝贺或个...
展开详情

商务送礼的礼品选购

我们生活在一个讲礼的环境里,如果你不讲礼,简直就是寸步难行,被人唾弃。求人要送礼,联络关系要送礼,以礼服人、礼多人不怪,这是古老的中国格言,它在今天仍有十分实用...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