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冷静地处理中国农民问题

要冷静地处理中国农民问题

这些年来很多青年要求我分析中国的农民问题,提出些建议,希望改善农民的贫困生活。不久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陈桂棣与春桃合着的《中国农民调查》,洛阳纸贵,其中描述安徽农村的故事,很具震撼性。与此同时,温家宝对农民的关怀,溢于言表,而最近又提出五年后取消农业税。

我不怀疑,从国务院到小学生,他们对农民的热情是真实的。事实上,神州大地没有出现过像今天那样浓厚的对农民的关注。手头没有足够而又可靠的中国农业资料,自己的观察很片面,不能作出有分量的分析。几天前太太的弟弟,一个四十六岁的饱学之士,给我电话,说他读《中国农民调查》,哭了,要求我立刻为改进中国农民的生活下笔。可惜感人的故事对经济分析是没有多大帮助的。

不要告诉我中国农民的苦况——我可能比所有的人都清楚。二战期间我在广西的农村生活一年多,记得只吃过一碗饭,稀粥一两个月才能品尝一次,番薯是上品,十来天才吃一次,主要食品是木薯,有毒的,要在水中漂洗几个星期才能吃,也吃不饱。骨瘦如柴,余下的皮肉因为营养不足而腐烂,六十多年后的今天还见痕迹斑斑。

重要的是,当时的农民说,他们的苦况不是二战使然——历代相传也如是。今天中国的人口比六十多年前上升了两倍,而农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进。还是困苦,但平均寿命不到四十的日子是过去了的。

拙作《佃农理论》对中国农业有深入的分析,曾经在芝加哥大学教过农业经济,不是个门外汉,加上二战时的经历,可以冷静地看问题。我要在这里提出三项原则,漠视其中一项中国农民的生活不会有大作为。

原则一。农民人口一定要大幅下降,弃农转工商。华中的张大哥培刚五十多年前就为这问题大声疾呼,而去年谢世的芝大农业经济大师d.

gale

johnson关心中国,为这个问题写过好几篇文章。想想吧,在美国,一个以农为业的小康之家,需要拥有的一级农地大约是中国的三百亩。我不知道今天中国一户农家的耕地是多少,还要交承包租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大量地弃农从工,中国的农民不可能有小康之乐,永远不能。

另一个现象同样有说服力。个人的随意观察,以年息五厘算,今天中国的工业用地的现值比农业用地的大约高二十倍,住宅用地则大约高六十倍——虽然工、住用地有转用途的开发成本。这庞大的差距代表庞大的浪费。人口不大量由农转工,土地相对较少量转用途,这差距是不会大幅收窄的。

据说今天中国的农民人口是九亿,大约是总人口的六成九,比以前的八成五有改进。我认为六成九是高估的,因为很多农民今天半农半工。正确的数字我不知道。同样,我不大相信很多地区的农民的人均全年收入不及人民币四百——工业及其他外快应该没有算进去。低收入却是毋庸置疑的。要使农民一般达到小康之家,以全职农业算(full-time

equivalent),其人口比率要下降至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政府帮助任何人是干预市场,但为了帮助农民而干预一下不容易反对。问题是,你可以帮助农民而鼓励他们留于农业,也可以帮助农民而鼓励他们转到工业去。前者错,后者对。纵观今天北京帮助农民的策略,是选错了方向。正确的方向明确,但路要怎样走,我要多作细想才说。(我需要中国农地的颇为详尽的产权与分配资料,希望读者可以提供。)

原则二。一定要放弃农产品自供自给的保护主义。中国人多地少,加上大量弃农转工的需要,农产品不可能自供自给而有大成。我多次说过,历史上没有任何供应,能比让人家赚钱的供应来得可靠。要让农产品自由进出口才可把农民的生活搞起来。稻粮今天有进口,是正,但最近北京决定补贴鼓励稻粮种植,是劣。

大量放开农产品进口,市场的发展会转向劳力密集的农产品那方面去。例如同样农地面积,蔬菜种植所需的劳力大约是谷稻的八倍,而饲养行业与温室培植所需的劳力,以土地面积算,也多。需要劳力密集的农产品,每亩的产值相应上升。开放农产品进出口,中国的农业会向这方面发展。以养牛为例,美国养一头牛所需的土地面积大约是中国的三十亩。让自由市场发展,中国肯定不会选这种养法。市场的发展,要不是牛只进口,就是学日本神户的饲养:种植名贵饲料,以人工替牛按摩,像服侍父亲似的,炎黄子孙出不起钱购买,就卖到外地去。

是的,中国要放弃二百多年前欧洲的重农主义的糊涂思想,开放农产品进出口。需要劳力密集的农产品与工业皆有可为,可以出口交换地多人少的农产品,由市场处理。

原则三。中国农民的困难不单是地少人多,而更重要的是知识不足。没有任何资产能比知识资产来得稳定可靠,而不像土地,只要愿意付出代价,知识资产是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

要干预市场来帮助农民吗?听我说吧:大量向他们廉价供应知识教育。有多种通过媒体(例如电视)及其他广及形式的教育方法可以选择,而天天为中国农民哭哭骂骂的大学生,不能自食其言,临阵退缩,要站出来作点义务工作了。我建议国内的大学采用美国的每年四学期制,学生选修三个学期,轮更地抽出一个学期到农村作教育工作。这经验对大学生自己也是一种好投资。

两年多前在成都几家大学讲话,听到大约百分之三十的大学生是农村子弟,很高兴。当时我说,这个数字使我对中国农民的前景看到一线曙光。万事起头难,今天农民求知的意欲明显,政府要干预,不妨顺水推舟,把补贴稻粮种植的钱转往种植知识于农民的脑子中去。

我既欣赏也担心温总理的仁慈。国家负担得起,读过中国历史的人都不会反对帮助农民。但帮助要讲战略,要论投资的社会回报。我认为上述的三项原则是要坚守的大方向。

更多保先教育范文

先进性应突出法治精神

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所具有的实践特性表明,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要求:战争年代,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经济建设年代,共产党员吃苦在前、...
展开详情

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行为特征

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先锋模范作用,例如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能够赴汤蹈火、英勇献身、为国捐躯,能够有大贡献、大作为等等。但是,更多的党员、更多的时...
展开详情

先进性建设与弘扬先进典型

当前,注重抓好先进性建设已成为全党的共识。一般来说,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纲领、党员标准、党的组织制度、党的纪律等方面,体现在党的各项主张始终...
展开详情

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基本原理:党的先进...
展开详情

认真处理高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若干关系

我从高校的视角,着重从高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四个关系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作为高校党的建设新路子的一种尝试。 毫无疑问,这些看法很不成熟,无非是提出问题...
展开详情

先进性教育必须着力于时代的要求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一项根本建设。在当今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着眼于时代的变化,着力于时代的要求。 首先,党的...
展开详情

牢记党的宗旨 不断提升气象服务能力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全体党员的自觉行动,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切实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作为...
展开详情

在基层建设中实践先进性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必须加强党的先进...
展开详情
热门推荐

确保先进性教育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十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强调,要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这是总书记继...
展开详情

县委书记应有的“先进观”

县委书记作为党在基层各项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执行者,使命神圣,责任重大。如何履行职责、担负使命,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先进观”是关键。 ...
展开详情

在特殊环境下永葆本色

胡锦涛同志指出,共产党的先进性从来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首先必须明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
展开详情

先进性建设重点是管好干部

先进性建设重点是管好干部 马郑刚在《理论动态》杂志上撰文说,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因为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主要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
展开详情

保持先进性:奉公守法 尽职尽责 无私奉献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应体现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就社会生活方面而言,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