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的未来之谜?

海尔的未来之谜?

海尔的未来之谜?

基于三点考虑,海尔的未来看起来仍然充满不确定因素。过往成功经验的局限性,整体战略发展的弱持续性,以及企业文化创造的依赖性。

一, 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一竞争力能支撑海尔的持续增长么?

在许多业内人看来,海尔有许多可以受人称赞的优点:比如管理上的日清日高,“斜坡球止”理论,张瑞敏本人的优秀,还有优质的服务等等。遗憾的是,我的结论与大多数人的相反,以上这些被大书特书的优点并不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这正如clorox公司战略和规划总监dan simpson所指出的那样,我们通常用“马后炮”的方式来识别核心竞争力。我们先有实际经历,然后仅仅通过实际经历中成败的描述来界定核心竞争力。

问题的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某种超越对手的要素,比如产品质量,服务,管理,团队协作,客户满意度等因素,甚至不是核心技术,否则你就无法理解为什么dell会打败ibm和compaq成为全球计算机的老大。dell的成功显然说明了两点:第一,一旦企业有预见性地发现并掌握了先行优势的事实或模式,就能够获得消费潮流的超额利润。第二,在这种模式下精心修练的操作系统能够获得生产或服务的超额利润。

由此看来,海尔的成功显示的是,它在服务模式上的先行与品牌操作系统上配合,使它能够获得超额利润。因此在我看来,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它通过服务来支撑品牌的那些经验,技能与知识的组合能力。因此,尽管所有的人都知道海尔是靠服务,知道海尔通过服务来支撑品牌,但没有人能在服务上超过海尔,从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我们很容易懂得这一点:其实不是不能,而是实行的成本太高,知识、技能与经验都是与时间成正比的。

现在的问题是,这一竞争力能支撑海尔的持续增长么?答案是,这要看这一核心竞争能力是否与海尔的增长战略一致?

二, 海尔的战略:增长的极限在那里?

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看一下海尔的产品结构的话,则会发现用国际化来概括目前海尔的战略至少是不全面的。因为海尔在计算机,手机,生物制药,家庭整体厨房之类的投入,明显地从多元化产品领域,进入了多元化产业经营的格局。一句话,海尔目前显然在进行着以多元化战略来谋求企业增长。

这是一个真正充满陷阱的增长之路。因为在多元化期间的业务模式,只有两种出路:第一,是谋求业务转型的多元化,这要求海尔接下来要出售或关闭其家电部门,在新业务上选取一点成为行业老大,就象当年的nokia一样。第二是像ge一样,通过卓越的战略控制,在各个点上成为行业老大,成不了的就撤消。

如果海尔持续的增长有赖于在战略上对这三个层面进行合理协调的话,那么海尔就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来完成从第一个层面到第二个层面的战略转移,并注意从研发上保持对第三个层面的培育。我们不知道海尔是否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我们的注意力放在另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上,那就是它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否能够支撑三个层面的协调管理,或者说这三个层面增长的核心竞争力是否一致。

很显然,从计算机业dell在全球的成功,从nokia在手机业的成功模式,海尔在服务支撑品牌上积累的知识、技能或经验,恐怕都难以在计算机或手机上有什么大的作为,也看不出这一能力与海尔的国际化战略有什么大的联系,“真诚到永远”恐怕对老外并不一定有多大的作用。当海尔在第一层面的增长衰落之时,也许海尔增长的极限就到来了。

三,海尔文化与国际化能否匹配?

海尔模式基本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对内实行以企业忠诚为中心的核心价值体系,对外实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值得重视的是,海尔将其企业忠诚的价值体系上升到"中国造"的位置,而事实上,其企业运作却明显地依赖于总裁张瑞敏的个人思想和哲学。

海尔模式背后的资源首先是当地政府的支持,海尔无所不在的服务体系也体现着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大家庭"的那种温暖: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服务一定是最好的。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不满是正常的,但关键是要有"体现面子的理"--五星级服务。这种服务背后的哲学思想实际上与现代企业质量体系的哲学思想并不完全一致。

这是一个有时代意义的企业经营策略的胜利,同时也是有环境意义的企业成长战略的胜利,或者更直接说是经营机缘与卓有眼光创业者结合的胜利,然而,这却不是有持续意义的企业文化的胜利。把张瑞敏思想或海尔竞争战略上升到企业文化的地步,并赋予其“核心竞争力”地步,这是中国职业化环境营造过程中最大的一个误会。试想,一个尚不能产生职业经理人的竞争环境中,强人操作所产生的文化只会是再进一步前进的阻力,很难成为海尔经理职业化孕育的环境,更难成为进一步关注消费需求变化和组织变革的动力。

ge的韦尔奇留给企业文化建设一个重要的思想是,他不仅善于反省自我,并给其它自我意识的成长留有余地,不仅将定位于企业自身成长与应变所需的哲学观而非他个人的思想,并且用文化去支持战略。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清楚地将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文化与维持当前良好经营状况的竞争战略分开。没有这种差别,只具有短期成功意义的战略或战术就会演变成为某种“攻无不胜的法宝”,只具有暂时稳定作用的主张或偏好就会演化成某种“一句顶一万句”的核心价值观或文化。

海尔过分强调短期对市场适应的服务至少是对ge韦尔奇上述思想的挑战,这也许是海尔总是念念不忘哈佛或瑞士imd将其列为案例的原因,其实哈佛或imd对海尔的关注,并不比这些年巩俐频频被国际影坛请去当评委或嘉宾特别多少。巩俐不是国际级的影星,海尔也不是,只是巩俐即将被淘汰,海尔却可能获得新生,前提是懂得它真正的国际化道路必须在后张瑞敏时代开始。

儿童学习新的技能为什么比成人快得多,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需要忘记的东西少。音乐和体育对早期正确技能的重视,说明学习比忘记要容易得多。对那些上了一定年纪而又身居要职的企业家来说,最困难的不是学习而是忘记:一个人过去愈成功,要他忘记这些成功经验愈难。

所以,张瑞敏并不能帮助你解开海尔这个謎,因为他就是这个謎的制造者。

更多企业文化范文

企业文化塑造之组织

企业文化塑造之组织 企业文化塑造工作要不要成立专门的部门去做?这在国内企业界颇有争议。 企业文化工作...
展开详情

论企业文化的构建与研究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的一般定义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长期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员工素...
展开详情

最新公司简介模板 公司简介模板范文

某某公司是一家全部由在校大学生创建的管理咨询服务公司,公司创建以来坚持以诚实守信为原则,秉承学校淳朴风气,力图依靠信誉立足于世。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几篇关于公司...
展开详情

唐骏谈企业文化:其实我只专心做了一件事

当今中国的企业,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大家在谈到企业管理时,最常用的一个词就是企业文化。为什么是这个词?企业文化的由来是什么?为什么要用文化来管理...
展开详情

奥克斯企业文化全案剖析(七)

奥克斯企业文化全案剖析(七) 接着谈一谈奥克斯引以为荣的成本控制能力。 成本控制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在市场竞争如此残酷、各个品牌都在...
展开详情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走向

2004年以来,企业文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企业文化的存在形态有了广泛的共识。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存在有两种形态:一...
展开详情

网站主管竞岗演讲稿

网站主管竞岗演讲稿:...
展开详情

企业中的“圈子文化”

根据《圣经·旧约》的记载,金字塔型管理结构的源头可以追溯到3400多年前,摩西(Moses)领导犹太民族逃离埃及时。他同时面临着两个巨大的...
展开详情
热门推荐

加多宝“依附战略”的隐性危机(上篇)

表面上看,是加多宝的出现拯救或者成就了王老吉这一百年品牌,但从实际上看,加多宝今天的成功和未来发展更多依附在王老吉这一租赁的品牌上。从企业经营战略上看,如...
展开详情

秘密武器"创新"记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

秘密武器"创新"记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 张瑞敏介绍张瑞敏,1949年1月5日出生于山东省莱州市,中国科技大学工...
展开详情

建立IT企业的文化规则

---企业文化在IT产业中起什么作用?IBM咨询公司1993到1995年间对《财富》500家大型企业中37家的调查显示,一个企业的文化直接影响着它的运作与成功。...
展开详情

以人为本——惠普之道

惠普之道的政策和措施都是来自于一种信念,就是相信男男女女们全都包装总公司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了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到这一点。惠普之道就是那种...
展开详情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 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就应该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