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7篇)
读趣百科>范文>其他范文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篇1

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理论性较强,也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学习能力。一般看来我国现有的本科院校中,一部分学校偏向科研的教学,这部分院校的学生理论学习能力较强。相比之下,另一些学校特别是三本类院校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比较薄弱。这样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上的不足导致宏观经济学本身教学上的困难。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状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的内容也应该适当调整。而目前看民办院校学生的毕业学分的获得主要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期末考试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学校的期末考试普遍强调的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的学习,而缺少对实践理解的要求。

多少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明确,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是改革的目标。到目前我们国家已建立基本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第一,现在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已经形成,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奠定了基础。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政府对价格的干预在逐步减少。第二,市场的竞争性和有序性不断提高,维护市场有序性的法律逐步完善。比如《反不正当竞争法》、期货市场管理条例》等的出台为市场秩序的规范起了重要作用。第三,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分别行使不同的对经济的调节权,中央当局也同时行使对货币市场的调节权。特别是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中所起的作用是越来越明显。

1)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为宏观经济学的实践提供了逐步改善和提高的基础。宏观经济学中,几乎所有的理论分析都是以完善的市场体系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的是国民收入即gdp的概念,gdp的核算就是以市场形成价格为基础的。其次,宏观经济按支出把gdp分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各种商品市场的完善和投资市场的发展、以及政府的调控都为宏观经济学的这部分理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基础。再次,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十几年的宏观调控实践使学生容易对什么是宏观调控产生兴趣。

2)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教学也应该能够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宏观经济学首先强调的是需求决定供给,即需求决定产出。那么需求有哪些呢?宏观经济学把需求分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需求要能够对产出起决定作用那么必须通过市场完成。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没有价格机制的需求决定产出的作用就很难达到。根据宏观经济学的这一分析,我们国家就必须要有完善的各种市场:消费品市场、投资产品市场。而在这些市场中又必须让价格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不应该过多干预,否则市场的运行就会发生扭曲。凯恩斯的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国民收入的决定,以及当国民收入不足是政府应该起的作用。既然一国的产出取决于消费、投资、出口,那么当居民的消费倾向和企业的投资倾向不足时,政府应该起到主动调节经济的作用,即增加政府的购买支出,而当居民的消费倾向和企业的投资倾向过高时,政府就应该减少购买支出,这样就可以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一)使学生能顺利和简洁的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主要内容

要做到是学生比较容易的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知识内容是提高学生宏观经济学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那么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上课首先要熟读教材,并且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要透彻。其次准备好对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和思路进行讲解。再次上课前要准备好足够的课件资料。课堂的资料可以包括教学ppt,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书、影像资料等等。

(二)联系热点问题进行课堂教学

当今世界热点问题不断,特别是经济热点问,如世界金融危机、贸易制裁、反倾销、互联网金融等。上课可以通过联系这些热点问题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发生兴趣。当然热点问题必须和课堂内容联系紧密,所以上课时应该把先讲解热点问题,同时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热点问题,然后讲解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篇2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中国经济发展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宏观经济具有代表性的四个理论,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财政理论、金融理论和增长与发展理论,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对各理论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但由于我国学者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颇多,且各子部分交叉关联度较高.所以本文以梳理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理论为重点.

关键词:中国特色;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财政理论;金融理论;增长与发展理论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9)08-0056-3

房地产业是受国家经济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2008年受次贷危机影响,政府为规避市场风险,稳定整体经济,推出四万亿元投资计划,但是宏观政策与当时金融体系的不匹配,导致大量的资金流向了房地产业,进而加剧房地产业的泡沫程度。而供给侧改革的实行是以宏观政策为导向,对房地产业泡沫逐步消化,从而带动经济增长。另外,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机制尚不成熟,政府会出台针对性的产业政策直接干预房地产市场,以迫使市场供需向政策预期靠拢。因此房地产市场通常会受到国家宏观经济以及政策的影响而波动。在宏观经济以及宏观政策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为了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需要对日常经营中的费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实务中,由于受到内外部因素影响,费用在业务量下降时的边际减少量与业务量上升时的边际增加量呈现非对称现象,学者们称为“费用粘性”。房地产上市公司通过加强费用精细化管控,有效抑制代理成本以及调整成本,从而降低费用粘性影响,提高整体盈利能力。因此,明确经济发展、政策变化与费用粘性之间的影响关系,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进行费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费用粘性及其成因

从传统的管理会计成本性态的角度看,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视为单纯的线性关系。andersonetal.[1]从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的角度对美国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公司业务量上升1%,其费用上升0.55%;业务量下降1%则费用仅降低0.35%,随之提出费用粘性的概念。threinenetal.[2]选取20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研究,存在运营费用粘性的有19个国家,由此证明了费用粘性的普遍存在。国内研究起步较晚,孙铮等[3]通过分析1994—2001年间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发现,费用粘性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

不同的理论前提,费用粘性的成因也有所不同。学术界较为公认的成因有三种:调整成本、管理者预期以及代理成本。

调整成本。企业因持续经营所需通常会签订长期契约,一旦企业经营出现短期变动,由于向下调整成本会造成无法履行契约,其成本较高,管理者可能会选择暂不调整,由此费用没有随收入降低而及时降低,出现费用粘性特征。管理层对资源的重新配置,会产生调整成本。subramaniametal.[4]、bankeretal.[5]依次从不同类别资源、销量幅度变动以及劳动市场角度验证了调整成本导致费用粘性。华雯雯等[6]對企业不同决策动机所带来成本粘性的变动进行研究,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尽量避免亏损时所做出的资源调整能够使粘性降低,并且在国有企业中效果更显著。

管理者预期。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发展预期过度乐观会增加费用粘性程度。itayetal.[7]研究得到管理层对行业未来的预期会决定企业在业务量下降时对闲置资源再配置的决策。李粮等[8]在模型加入了相关变量的基础上,发现预期乐观的管理层较少地会对闲置资源再配置,导致费用粘性上升。梁上坤[9]通过对非国有企业分析得出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影响费用粘性,并且随自信程度而加剧。

代理成本。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使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业务量下滑时并不会及时削减费用、规避风险,费用下降的滞后就形成了费用粘性。dieryncketal.[10]从公司治理模式和盈余管理动机的角度出发,验证支持了代理成本影响费用粘性。谢获宝等[11]研究发现,经营者可能会在不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情况而过度投资,扩张其资源占有量,使资源利用率低而导致费用粘性升高。

(二)宏观经济、宏观政策对费用粘性的影响

callejaetal.[12]将多个国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发现由于不同国家社会环境、经济政策以及政治的不同,导致其存在费用粘性差异。谢获宝等[13]通过对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分析发现,公司的经营、融资以及投资都受到了宏观经济的影响。然而非效率投资将造成公司在未来收益不明确的状况下费用加速提高,使费用粘性上升。马文超等[14]将我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十年的财务数据分析发现,货币政策越宽松,企业的费用粘性越大。叶玲等[15]发现,产业政策与企业的投资规模正相关。李海英等[16]认为,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相关信号传导到资本市场,使投资者以及管理层对行业未来发展做出高于实际的乐观估计。江飞涛等[17]认为,政府会对通过宏观调控干预市场,取代市场本身的自由机制。

以上对费用粘性的研究大部分都是针对整个经济市场或制造业所进行的,而针对房地产业以及从时序变化角度对费用粘性影响的研究很少。本文以房地产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宏观政策以及宏观经济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从时序变化的角度,检验房地产上市公司在不同期间的费用粘性,以期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以及宏观政策的应对提供一定的帮助。 三、假设的提出与模型构建

(一)提出假设

基于前文研究所述,本文提出h1: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管销费用与营业收入存在费用粘性特征。

随着观测间隔期的延长,管理者通过一定时间观察内外部环境,会更准确地预测以及判断,合理地配置闲置资源,企业的费用粘性程度会相应减弱。因此,提出h2:随观测间隔期的延长,费用粘性程度将逐渐减弱。

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与宏观经济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在宏观经济上行的环境中,若企业营业收入下降,管理层基于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期,会延缓实施对资源的调减措施,减慢费用降低速度,从而致使费用粘性恶化。相反的,在宏观经济下行的环境中,管理层会对企业现有资源进行迅速调整,合理配置,降低费用,从而抑制费用粘性。因此,提出h3a:宏观经济与费用粘性呈正相关关系。

在通胀较高水平的环境中,房地产企业各项材料、人工等其他成本费用也会相较于低水平通胀环境中的各项成本费用有所提高。所以,通胀水平较高时,若企业营业收入下降,由于受到较高的材料、人工等其他费用水平的限制,费用下降程度要比在通胀水平较低时的费用下降程度小,使费用难以达到管理目标,导致费用粘性增大。因此,提出h3b:通货膨胀与费用粘性呈正相关关系。

宏观政策包括产业政策与货币政策两个层面。

产业政策层面,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并不完善,政府会以产业政策的形式直接干预市场,以政府选择代替市场机制,但产业政策并不可能完全影响房地产市场供需机制,因此,在产业政策没有达到预期调控效果时,政府会在短期内连续出台导向性政策,迫使市场发展方向趋向产业政策调控方向,见表1。

政府产业政策调控最终是通过房地产市场销售面积及销售价格得以体现。一方面,当市场遇冷时,随着刺激性产业政策的出台,会给市场传递利好信号,使得管理层对行业做出乐观估计,带来投资行为扩大,增加规模,成本费用控制弱化,加重费用粘性;另一方面,当市场过热时,政府会出台相应的紧缩性产业政策,降低或控制销售面积和销售价格的增长速度,给楼市降温,管理层基于不良预期,会调整配置资源,减少费用,费用粘性相应减弱。因此,提出h4a:紧缩的产业政策会抑制费用粘性;刺激的产业政策会加重费用粘性。

货币政策层面,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一方面,货币供应量会有所提升,房地产上市公司易于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不同渠道获取资金,扩大投资规模,管理层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费用管理的积极性,费用粘性程度随之增大;另一方面,货币很可能超发,推高通货膨胀,增加企业对费用管理的难度,导致费用粘性增大。在緊缩的货币政策环境下,房地产获取资金的成本提高,难度加大,投资规模降低,管理层会强化费用管理的积极性,导致费用粘性降低。因此,提出h4b: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加重费用粘性;紧缩的货币政策会抑制费用粘性。

(二)模型设计

1.费用粘性的测量模型

基于前人对费用粘性的研究,本文运用andersonetal.[1]提出费用粘性检验模型来检验房地产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成本粘性现象,具体模型如下: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样本公司管销费用、营业收入选取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宏观经济增长率(gdp)、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商品房销售面积(area)、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price)选取于《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广义货币供应量(m2)选取于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2007—2017年统计数据。其中,样本公司管销费用、营业收入选取的步骤如下:

1.以证监会2012年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准,选取2007年以前在沪深a股上市的房地产上市公司2007—2017年的数据。

2.剔除2007—2017年st、*st的样本企业。

3.剔除在此期间存在异常、缺失的观测值的样本企业。

经过筛选,最终样本房地产上市公司为104家,共计1144个样本观测值。

(二)假设的检验与分析

1.对h1的检验和分析

利用模型1对h1进行检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

模型中α、β1与β2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且β2<0。通过回归分析可知:房地产上市公司的β1=0.585,β2=-0.115<0,则表示当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每上升1%时,相应的管销费用也会上升β1=0.585%;相反,当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每下降1%时,相应的管销费用却只会下降(β1+β2)=0.47%。预期h1得到验证。

2.对h2的检验和分析

运用模型2对h2进行检验,结果见表3。

当n=1、2、3时,β

逐渐增大,这一现象表明,随着时间间隔延长,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在逐渐增大。这与“反转性”的h2完全不符合。出现这样的结果,有以下原因:从宏观形势来看,在观测期间,房地产业先后经历5次调控政策的波动(2008年前紧缩、2009—2010年刺激、2011—2013年再紧缩、2014—2016年再刺激、2016—2017年再紧缩)。面对每一次产业政策的波动,企业都要重新调整资源配置方案,由此产生新的调整成本,从而加重了费用粘性程度。从企业内部治理水平来看,宏观政策的调整需要企业及时应对,但实际上,从公司决策的迟缓与联动的滞后性,再到具体调整后的经营策略落地实施,如此长的时间会导致费用粘性的增加。

另外,当n=3、4、5时,β2分别为-0.177、-0.158、-0.102,β

不断减小,这一现象表明,当间隔期大于3年,费用粘性开始逐渐减小。可能因为当时间间隔大于产业政策调控的间隔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产业政策调控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房地产上市公司费用粘性反转性的特征。 3.对h3的检验和分析

运用模型4对h3进行检验,结果见表4。

其中,β3=0.309>0,实证结果与h3a不符合,出现这样的原因可能是:宏观经济形势上行,管理层对未来发展形成乐观预期,理论角度费用会增加。但管理者也会充分利用宏观经济环境,紧跟趋势发展企业,管理层会更注重提高公司整体治理水平,加强费用管理能力,从根本上削弱费用粘性。

β4=-0.084<0,h3b得到验证。通货膨胀率处于较高水平,原材料(钢铁、水泥、建筑材料等)、劳动力价格也相应提高,当企业营业收入下降时,受到较高的材料、人工等其他费用水平的限制,从而费用管理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导致费用粘性增大。

4.对h4的检验和分析

运用模型6对h4进行检验,结果见表5。

从产业政策角度,β3=-0.371<0,β4=-0.452<0,h4a得到验证。作为调控政策的主要影响结果,刺激的调控政策相较于紧缩的调控政策,销售面积以及销售价格增长率有所提高,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也随之增加,企业持有现金水平又与企业代理问题密切相关,管理层往往利用对持有现金的不当处理来牟取个人利益,实现管理者自利行为,而这种代理问题的出现弱化其费用管理的积极性,导致更大的成本粘性。

从货币政策角度,β5=-0.221<0,h4b得到验证。宏观层面,较高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会提高超发货币与加重通货膨胀风险的概率,进而加深费用粘性(上文已提及);企业层面,房地产企业可获得更多资本,企业面对闲置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的调整又会产生新的一轮调整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费用粘性。

为进一步研究宏观政策变化对费用粘性产生的时序性影响,以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标准,将观测期间2007—2017年划分为五个阶段:2007—2008年、2009—2011年、2011—2013年、2014—2016年以及2016—2017年,并基于模型1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如表6所示。

2007—2008年,β2=0.224>0,呈现反粘性的现象,这一时期,以紧缩的调控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相结合。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有以下原因:宏观经济层面,受次贷危机影响,国际经济整体受挫,而国内产能过剩、资产泡沫等问题日益严重,加上受到2007、2008年调控影响,房地产业从降温变成了冰冻,土地流拍、地王退地,销售面积下降14.72%和销售价格下降1.66%;企业层面,市场上供大于求,同时管理层消极的预期迫使加强成本费用管理,费用粘性减弱;另外,2007、2008两年为了实现控制货币供应量、缩紧银根的目标,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因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资金,费用粘性相应减弱。

2009—2011年,β2=-0.110<0,费用粘性有所增加。这一时期,以刺激的调控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结合。产业层面,在积极的调控政策的刺激下,楼市大幅回暖,2009年,销售价格和销售面积双双止跌,销售价格上涨23.18%,销售面积暴涨43.63%,管理层信心有所提升,由消极转为乐观。货币政策层面,房地产上市公司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融资难度减弱,可获取更多的自由现金流,因此,较次贷危机时期费用粘性有所增大。

2011—2013年,β2=-0.100<0,费用粘性较上一期间有所减弱,以收紧的调控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结合。产业政策层面,为抑制上一时期房地产市场强势复苏,调控力度加大,遏制房价上涨,总体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暂时抑制,但房价与销量均实现稳步增长。货币政策层面,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稳健,信贷政策与资本市场规范性发展,在为公司提供良好的筹资渠道的同时,约束公司资金使用。因此,费用粘性有减弱。

2014—2016年,β2=-0.397<0,费用粘性大幅增长,达到分断观测期间的最大值,以刺激的调控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基调。这一时期,我国进入新常态,国内经济增速平缓下降,整体经济发展体制、方向等都在悄然改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楼市的调控政策也在相应变化,去库存、分类管理成为新的调控重心。产业政策层面,先后颁布四次刺激楼市调控政策,表现为对限购限贷政策的松绑,提高信贷方面支持以及加大税收优惠。对于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来说,相较于上一时期,在整体政策的刺激下,对未来预期更加乐观,企业费用粘性大幅增长。

2016—2017年,β2=-0.192<0,费用粘性较上一期间有所减弱,以从紧的调控政策与从紧的货币政策为基调。2016年后半年至2017年,国内经济转型趋于稳定发展,以及上一时期刺激房地产稳增长的阶段性任务完成,但三四线城市去库存效果存在区域差异性问题。同时,通胀预期抬头,金融潜在风险日益显著,产业政策开始从刺激转向收紧。宏观政策层面,抑制资产价格泡沫,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和促改革,政策長短结合,短期依靠限购限贷,长期寻求建立长效机制。从企业层面,经过政策调控,房价和销量迅速降温,管理层的乐观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因此,费用粘性较上一时期大幅下降。

通过对沪深a股上市的104家房地产企业2007—2017年数据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在2007—2017年期间,房地产上市公司中存在费用粘性的问题,并且宏观政策调整频率对费用粘性的反转性产生了影响,当n=1、2、3时,受频繁政策调整影响,费用粘性逐渐增强,当n≥3时,跨越调控政策期间,消除政策调控频率的影响,费用粘性逐渐减弱。

2.宏观经济方面,宏观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费用粘性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宏观经济向好时,房地产企业整体公司治理水平显著提高,费用管理能力相应提高,费用粘性不增反降;通货膨胀会导致费用粘性增加。

3.宏观政策方面,不同的调控政策和货币政策趋势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费用粘性有不同的影响结果。当产业政策趋于收紧与货币政策趋于稳健,可以稳定市场发展,费用粘性会减弱;反之,当产业政策趋于刺激与货币政策趋于宽松,可以加速发展,费用粘性大幅增加。 【參考文献】

[1]andersonmc,bankerrd,ling,general,andadministrativecostssticky?[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2003,41(1):47-63.

[2]bankerrd,byzalovd,inantsofinternationaldifferencesinasymmetriccostbehavior[d].workingpaper,templeuniversity,2013.

[3]孙铮,刘浩.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4(12):26-34.

[4]subramaniamc,onalevidenceonthebehaviorofstickycosts[d].workingpaper,texaschristianuniversity,2003.

[5]bankerrd,tingearningsusingamodelbasedoncostvariabilityandcoststickiness[j].theaccountingreview,2006,81(2):285-307.

[6]华雯雯,耿玉环,张婧超.保盈动机、所有权性质和成本费用粘性研究[j].财政监督,2015(23):31-38.

[7]itaykama,ingstargetsandmanagerialincentivesaffectstickycost[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2013,51(1):201-224.

[8]李粮,赵息.公司高管乐观预期对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64-69.

[9]梁上坤.管理者过度自信、债务约束与成本粘性[j].南开管理评论,2015,18(3):122-131.

[10]dierynckb,gsmanagementincentivesandtheasymmetricbehavioroflaborcosts:evidencefromanon-ussetting[c].globalmanagementaccountingresearchsymposium,2009.

[11]谢获宝,惠丽丽.代理问题、公司治理与企业成本粘性——来自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j].管理评论,2014,26(12):142-159.

[12]callejakm,steliarosm,ncoststickiness:someinternationalcomparison[j].managementaccountingresearch,2006,17(2):127-140.

[13]谢获宝,惠丽丽.成本粘性、公司治理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基于企业风险视角的经验证据[j].管理评论,2017,29(3):110-125.

[14]马文超,吴君民.货币政策变更、费用粘性与企业债务融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6):105-113.

[15]叶玲,李心合.管理者投资羊群行为、产业政策与企业价值——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5):24-32.

[16]李海英,毕晓芳.制度条件、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市场价值[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2):5-14.

[17]江飞涛,李晓萍.直接干预市场与限制竞争:中国产业政策的取向与根本缺陷[j].中国工业经济,2010(9):26-36.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篇4

摘要:我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国家之一,储蓄转化投资效率不高会导致银行业风险累积,对我国金融市场乃至国民经济发展都有较大影响,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将决定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前景,有必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改革力度,推动宏观经济稳步发展。

关键词:金融市场;经济增长;影响路径

金融市场信贷和证券融资规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发展的核心指标,具有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作用,对经济社会影响程度日益显著。金融市场将社会闲置资金从资金所有者转向资金需求者,成为企业和居民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金融市场加快了资金重新整合,体现了社会资本的流动性和效益性,对于推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我国宏观经济稳步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金融市场发展黄金时期,直接融资比重正在逐步增加,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将决定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和经济增长前景,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相关领域专题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经济学家关注。

(一)金融发展理论视角下金融发展与经济关系

20世纪九十年代,金融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卡普从“加强金融深化”角度,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问题,从效用函数提出金融市场形成机制,引入了不确定性(流动性冲击、偏好冲击)、不对称信息(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与完全竞争相悖的风险因素,对金融市场的形成做了规范性解释。在论及金融发展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时,卡普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是重点依靠金融体系资本的优化配置,企业融资资本的效益扩大使生产者持有的现金余额增大。金融发展理论主要研究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组合,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合理利用金融资源以实现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视角下金融市场与经济关系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内生增长理论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德国学者戈德斯密斯认为,以往金融理论忽视了金融市场的内生形成机制,探索建立内生金融市场模型,试图弥补以往该领域的不足。他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長,是由一系列具有长期影响因素决定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影响,经济增长须以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为背景,依托于金融市场的整体建设,提高金融资本效率。金融市场运行成本导致了金融市场内生机制,经济发展早期阶段的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无力支付金融市场的高融资成本,从而无法形成有效的金融市场;随着经济发展和企业规模扩张,金融市场的收益超过金融市场的参与成本,金融市场机制会自然形成并推动经济发展。

(一)居民储蓄规模和储蓄率影响因素

金融市场规模、效率和融资机制都会对储蓄率产生影响,金融市场发展不仅能够创造更多的金融工具、扩大信贷与证券市场规模,还能大幅增加金融中介机构数量,以上因素能降低储蓄收集成本并克服信息不对称。美国经济学家cass把储蓄率引入到新古典增长理论中,从而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投入要素。通常,与通货膨胀水平相匹配的利率水平会促使居民储蓄率达到最优状态,同时消费信贷和抵押贷款等融资方式减少了融资者约束,有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和经济发展。现代化证券市场促使居民将银行储蓄投向收益率更高的证券市场,为社会资金提供投资平台,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的动机,而且成为企业最重要融资平台,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

(二)金融市场决定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

我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国家之一,储蓄转化投资效率不高会导致银行业风险累积,对我国金融市场乃至国民经济发展都有较大影响。金融发展水平决定了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使企业在经济效益驱动下,主动通过银行和证券市场利用居民储蓄。高效的金融市场具有较高信息透明化,及时传递金融市场信息,促使闲置储蓄资金转化成市场运营资金,提高资本形成效率,而且提供了不同风险项目组合,减少流动性风险。目前,我国高储蓄率是社会保障不健全、住房公积金、社保等高缴费率等背景下,居民基于对未来安全忧虑而采取的被动策略。

(三)金融市场效率提高了金融资本产出效率

金融市场将社会有限的金融资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企业以及行业,从而创造最大社会产出,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金融市场中资金需求者使用金融资源,向经济社会提供有效产出的能力。随着金融市场更加透明完善,金融市场融资规模逐步扩大,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效率指标也构成了影响资本产出效率的重要衡量指标。内部管理机制健全的商业银行和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证券市场,让资金需求者获得有效市场信息,促使资本流向优质企业和项目。金融市场高效的调节资金余缺的作用,提高了金融资本产出效率,有助于提高社会总回报率、加速财富积累和经济增长。

目前,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服务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但也存在金融机构经营方式总体粗放,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和民生改善支持不够等问题,亟须进一步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和步伐。比如,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发展普惠金融。

参考文献:

[1]张庆君.银行信贷调整的经济增长效应[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3.

[2]付亚斌.我国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贡献[j].统计与决策,2007.2.

[3]蔡跃洲.金融结构与货币传导机制[j].经济科学,2004.3.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篇5

在这个学科中,我起码知道了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的相关术语,比如说:“gdp”,“gnp”,“ni”等术语!明白了在宏观经济中投资和储蓄的关系!也知晓了什么叫“节俭悖论”知道了“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等。同时也知晓了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它们有怎么样的作用!虽说知道了这些,但在自己去解释相关的经济学原理时,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所以然!总是觉得自己学得用处不是很大!记得自己大一学习网页制作时,老师告诉我们有用,可是在我们结业时,老师却告诉我们说:“你们学的还是最基础的东西,真的要有使用价值,还是要在大二学习更深的理论才有用处!”当时,真的感到无语!顿时心情低落万丈!明白最后也只是自己的一个学分罢了!并没有让我真的学到实用的!因为都是皮毛!就像我们数据库老师告诉我们的一样,我的教学任务只是让你们知道这门课是怎么回事,带你们入门,至于以后怎么办,那就是你们的“f1”了!虽说,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应该主动的学习,但真的这样,中国的大学还有什么用?我想我们大部分人之所以上课玩手机就是这种心理:不知道自己学得到底可以干什么!对自己有没有用!

老师您可能认为您上课给我们强调怎么怎么的有用,但您是站在自己系统的角度来讲的!对于我们学习宏观或者微观,我们却不是那么系统,我们只是知道我们有这门课,而且这门课也不是我们自己选的,而且我们学完之后,如果非这门专业,我们也不会接受过多的系统教育,就会出现我之前出现的那种情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失去学习的激情,知道学了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静下心来,自己多看看八卦呢!所以我们只有一贯的知识,我们才能够真的明晓我们学得意义!当然,这也不是老师您所左右的!这在可以解释为何每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失业大学生,因为他们的大学真的没有给予他们所需的,供求和需求之间隔着深深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还有的就是我们的现在宏观经济的考试模式,它给我的启发特别大。我先说一下,我这次考的不是太好,不是我学的不好,我是真的有点怀疑,这份题组合时是否真的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可以在没有草稿纸的情况下做的玩,而且还可以得到满意的成绩,其实我觉得这个试卷出的题有点多!就拿计算题来讲吧!虽说都是您给的类型题,但密密麻麻的试卷上翻一页,做一下题,我并不觉得真的是给我们考试的!也更不是考察我们知识点的掌握的!我之所以这样说,因为我们在这种情况下,真的不能对后面的讨论分析可以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的解答!也只是一笔划过!

这种情况下,我们任何人都会成为成绩的阶下囚,我们没考好,就是我们没学好,不然怎么会有高的成绩呢!我想老师您若是这么想:我也只能很心塞的悄悄的告诉您!或许您也已经知道的秘密!毕竟现在的考试制度和批改制度以及后期的处理因素您是知道了的!其实这考试真的让我们真的想学的人坠入了无底的深渊,我可能说的有点言过其实了,但大体情况还是符合我的实际情况的!于是想学者没有了学习的鼓励,无心学者倒是把这份鼓励的爱心给拿来参加天天酷跑了。所以考试成为了应试者的盛宴,却成为了实用者无底的深渊!

我对于宏观的感想就是最后的考试了!我们下学期还会学老师您的产业经济学!我犹豫了很长时间才决心重新写一份给您,因为我们还有合作。我也不再说空洞的感想!我最后希望给老师一点建议,让我们以后的合作变得更能对我们双方变得有利的建议!

(1)能给我们提前公布您的讲课课件,能让我们今早的掌握和百度一些新的名词!

(2)能让我们课堂变得更具有真实性,我们在体会中学到些东西!

(3)更多的给予我们例子的讲解,我们对于许多事物不是不会做,就是没有一个可以去参照的例子!一旦我们会了例子,一切都只是照葫芦画瓢了!

(4)我想这是我最后一个建议,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建议了。就是革新我们的考试模式,不是您出题考我们,而是通过我们每次课下的上交的查漏中通过多模式网上的投票进行选择,并对在规定时间积极参与在查漏者投票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额外分数奖励!

我的建议也不是十分明确,但起码我说出我们学生和现行的教育体制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我想这些问题通过我们老师和学生的建议都是可以解决的!最后希望老师我们下学期合作愉快!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篇6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活动个体决策者的行为及其后果,包括经济活动的需求和供给两端,需求端的消费者如何购买以实现效用最大化,供给端的厂商如何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市场机制又如何把百千万个个体决策者的经济活动协调起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研究总体经济行为就是研究国民收入,即研究如何使国民经济收入稳定地以较合适的速度增长。因此,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经济波动及与此相联系的就业与失业问题;物价水平问题及与此相联系的通胀问题;经济增长问题。

微观经济学研究以价格为核心,可以叫做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为核心,可以叫做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科学,因此不考虑个体经济的差异,只把经济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部门并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

现代经济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多种多样。然而宏观经济学在宏观层面上研究市场活动时,只把各种市场归结为三大类: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在产品市场上,无数有形和无形的产品形成供给、需求和交易价格、交易量;在货币市场上,所有金融资产在这里形成供给、需求和交易价格、交易量;在劳动力市场,作为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方和作为劳动需求方的企业、政府在进行交易中形成劳动价格和就业量。

正是家庭、企业和政府三大经济部门在三大类市场的交互作用的研究,构成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研究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如何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模型,称作国民收入决定的最简单理论模型,即国民收入的收入—支出模型;在上述模型中加入货币市场供求关系来研究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模式,成为国民收入决定的is—lm模型;在is—lm模型中再加入劳动市场供求关系来研究国民收入决定的模型,成为国民收入决定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即ad—as模型。前两个模型只是研究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第三个模型研究的是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一起决定国民收入。以上为封闭的经济体。

宏观经济学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因而不能用微观经济学那样运用个量分析方法,而是用总量分析方法,即从个量分析的加总中引出总量的分析方法。

总量分析运用加总方法时需要谨慎,要区分能否加总的不同情况,以及弄清楚加总能否达到研究宏观经济行为的目的。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异同,即体现在经济理论上,也体现在经济政策上。

经济理论方面,宏观和微观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供给和需求行为,因此微观和宏观主要相同之处是两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区别在于,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宏观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经济政策上,两者都是政府运用一定经济手段引导和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使之趋向有利于改善社会的经济福利。区别在于微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是解决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纠正“市场失灵”,比如反垄断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也是通过微观主体实现,只是目标不是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是资源利用问题。例如,经济出现萧条,表明经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政府通过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引导居民和企业增加消费和投资,以克服资源闲置和浪费。相反经济过热,产生了通货膨胀,表明社会对资源的需求超过资源的供给能力,政府就应当用经济政策来给经济降温,引导合理的消费和投资。

宏观经济学的最终目标是寻找保持国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对策。所谓稳定增长系指既无失业也无通货膨胀的增长。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第一,学者必须探寻哪些市场上的哪些经济变量决定国民收入的大小。第二,在得知这些变量以后,人们就可以进一步制定政策来控制这些变量,以使国民收入保持稳定的增长。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篇7

这一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结束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一种把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的思维,逐步尝试把平时看到的新闻中的经济问题与所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

当然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仍然是基础,凯恩斯的理论仍然是学习的重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时期产生了一些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凯恩斯主义一度走入低谷,但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凯恩斯主义将重新受到重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相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靠拢,新增长理论将继续是一个研究热点,不远的将来宏观经济学将出现新的综合。

在本课的学习中着重讲到了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首先,经济的增长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为例。现阶段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财富的相应迅速增加,甚至感觉在缩水。到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从乐观和悲观两方面来分析,并从两种观点中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现状。中国近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很快,增长百分比在0%左右,但是人们一直对现在反应经济增长的gdp的核算是否能反应经济的实际增长存在怀疑,所以在学习中我们引入了绿色gdp的核算。

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关注,我们还对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都进行了学习,分别以中国的数据作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的(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在20xx年至现在国家一直采用稳健的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用研究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is-lm曲线来分析,并且对is-lm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每一个国家不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所以is-lm模型进一步扩展为is-lm-bp模型。这样可以更完善分析各国的经济。从is-lm模型中还可以推出ad-as曲线,这时价格不再作为一个常量而是作为一个变量来考虑,并且把总供给和总需求结合了起来。用ad-as模型可以充分的分析美国90年代后的新经济,从而研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启示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门论战激烈,不断变动发展的学科。除了在有关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方面经济学家能达成一致以外,在其他领域中,尤其是在涉及商业周期,失业,通货膨胀中宏观经济学各流派争论不休。而且各个流派的理论研究都是在很多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每个流派在研究时都是寻找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而对反方面的实际问题则不予考虑,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局限性。所以我个人认为宏观经济学对经济的运行有着指导作用,但是仍存在很多的局限。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篇8

【摘要】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受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又发挥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的作用。费用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企业实现开源节流,达到费用精细化管控目标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文章以2007年以前在沪深a股上市的104家房地产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17年度财务指标,结合宏观经济及宏观政策对费用粘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从产业政策导向的时序性变化角度,检验房地产上市公司在不同期间的费用粘性程度。此外,以费用粘性的三个不同成因为基础,从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对费用粘性的影响进行细致的分析、解释。研究发现:房地产上市公司存在费用粘性现象;受宏观政策影响,随着间隔期间的延长,费用粘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宏观经济上行会抑制费用粘性,通货膨胀会促进费用粘性;紧缩的产业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会抑制费用粘性。

【关键词】费用粘性;房地产上市公司;宏观经济;宏观政策;时序变化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157-9

经济理论是人们对于一种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制度和规律的探索.对规律的探索成果,又反过来应用于实践生活中,指导经济更好的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想经济的追寻,另一方面是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强民富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产生于1992年党的十四大,其内涵是:改革开放后,以市场为取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制度和规律的探讨.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突破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悖的教条,不改变国家的政体,市场经济只是作为发展经济的手段,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体现“中国特色”.一是分析思路,是以马克思经济理论为主要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选择性的继承与突破性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批判式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它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支,在适应中国国情的发展过程中,强调制度与结构的调整,认可经济快速发展中的非均衡,且宏观经济控制上强调有扩有收的中庸之道.二是政策方案上,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政府在经济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起着主导作用,在渐进化的指导思路下,制度的政策具有明显的导向,且追求多目标的协调适度.三是价值理念,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强调公平正义的取向,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发展.同时,对于计划经济不足之处,进行了不断反思,确立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经济指导思想.

国内学者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理解,多是基于中国特殊国情,在参考凯恩斯或新古典的框架下,来进行相关的研究.注重从国情出发,把真实发生在中国的经济事件,进行整理分类,形成典型化事实,再到一般理论模型的研究轨迹.[1]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研究更多的是对宏观经济调控本身的比较分析研究.其比较所得出的差异在于,中国的宏观调控,多是结构性调节,包括汇率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同时,宏观调控还具有多目标性,认为宏观调控中要兼顾稳定、发展与平等.[2]在实际的调控中,要有保有压,压长补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而近期的相关理论的研究中,更加明确的提出建立以促进就业为取向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3]以扩大就业作为宏观政策的首要任务,积极推进就业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部署安排,[4]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的发展,把控全局,立足于中长期的稳定发展的格局.

中国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主流理论体系中难以见到的宏观经济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更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规律.中国社会因其特殊性,存在在巨大的包容性,因此会出现很多在主流经济理论中,难以见到的经济规律.从国际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在国际收支中的“双顺差”的出现研究,认为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战略的“创汇经济”中所形成的.因为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一直鼓励出口,甚至为了鼓励更多的企业进行出口,产生了出口退税的政策.使得中国的出口大幅提升,进口则相应的减少了.进而出来独具中国特色的“双顺差”现象,且持续时间较长.从公共品供求来分析中国对全球公共品的需求特点和供给能力,认为中国需发挥大国的作用,提高对全球公共品的供给能力.[5]这样使得中国的出口不断的增加,但是也存在的问题,就是出口到国外的公共产品,多是缺少技术含量的,使得中国成为了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廉价市场.从国内经济的角度来看,产能过剩的研究中,认为其是由地区政府扭曲市场机制而造成的.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过度投资,是得资源浪费严重,很多投资和收入是不成正比的,但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还是选择继续投资,造成产能进一步的过剩.

2.1财政理论

自1993年中央提出分税制改革后,分税制改革确立了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基本模式.学术界根据对前期试点情况的归纳总结和比较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国内经济研究有着较强的导向性,同时也认为分税制是建国以来规模范围最大的一次制度创新.[6]但其也存在财权与事权划分不对称的现象,权责不明确的现象,政府层级过多,财政支出标准决策过度集中与规则絮乱并存的问题.[7]同时,地方政府也存在的财政困难,如地方债务的问题,地方政府权力争夺等.但不管怎样,中央政府最终都要为地方财政风险,承担最终的责任.也就是说,地方政府虽然在税收来征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自由,可以进行自主控制.但是对对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最终的承担者还是中央政府.在分税制种种不足之下,有相关学者认为要对财政制度进行全局性的优化设计,[8]并进行渐进性的改革,实现财政民主化的建设.[9]

财政分权与公共财政也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财政分权一方面地方政府间的分权竞争使得地方政府追求的目标与人民福利的目标相统一,利于改革的有效推进,加速中国市场现代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财政分权会加剧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尤其是东西部发展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公共财政对应于市场经济,是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之一,其主要作用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调节收入分配.国内学者,更加倾向于支持制度性公共品的概念的研究,认为稳定经济的内容也是公共财政之一,[10]强调提供公共财政的多目标性协调性和顺序性.

2.2金融理论

在对于金融理论的研究中,学术界更关注于经济结构问题的研究.怎样的金融结构,才适合我国宏观经济的要求,不同的学者的看法不尽相同.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应该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把其它的专业性银行改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业银行,进而建立“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级体系.[11]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应在建立金融结构之前,要对银行的呆账进行处理.[12]在中国金融结构改进上,由于政府起着主导作用,故其一直都存在着滞后性的问题,而此将会带来更大风险的积累.[13]且政府的金融调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允许并接受金融市场的某种非均衡,进而有学者提出,金融制度应向市场配置转型,渐进性的将利率市场化.[14]

直接市场金融与证券市场发展方面,在我国直接融资的比例一直是较低的.有的学者认为直接融资可以有效的分散于控制金融风险,利于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发展,也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15]但也有可能造成中国资本市场结构和功能的失衡.[16]证券市场是虚拟经济的代表之一,它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对虚拟资产价值的积累,但虚拟资产与所对应的事物资产的价值却越发脱离.特别是在经历2008年次贷危机后,学者认为虚拟价值的存在,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创新,完善金融体制.

2.3增长与发展理论

中国经济的增长呈现着一种非均衡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要素与资本的投入,来推动经济的发展.高投资推动高增长的事实,已被国内学者普遍的认同.但是有学者认为目前投资过度,并带来了投资效益恶化的效果,[17]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同时,靠资本投入来引进技术,可能会导致结构性的失衡,过度依赖于进口技术,来促进经济的增长.甚至有学者察觉到我国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存在着“反效率配置”.总之,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非均衡”也凸显得越来越明显.

中国的经济增长,离不开投资的作用,即投资推动型增长,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过程中,引致劳动力结构转化,可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之一.根据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6,2007)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则是在赶超阶段利用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赶超快速发展.二则是中国正处于从低价的工业化向高成本的城市化的转向过程中.也正是在这种转向的过程中,工业化解决了“吃、穿、用”之后,那剩下的“住、行、学”则应由城镇化来解决.[18]总体上来看,中国现处于发展转变的阶段,即转型升级阶段,存在着四个中国化的特征,强调制度的重要性、强调政府的控制性、强调多目标的协调性和强调公平取向的落实性.在强调制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前提条件是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而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则依赖与制度的创新.[19]两着相互促进,但制度创新时根本.强调政府的控制性上,主要体现在政府的资产与政策导向,会促进某一行业或领域的快速发展.政府需要扶持经济结构的转型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促使其又好又快的发展.强调多目标的协调性,主要体现在统筹兼顾上,既要经济快速的发展,也要自然环境得以保护.在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需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的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利用外资与经济安全的相统一,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发展相统一.[19]强调公平取向的落实性,主要体现为防止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要落实好收入再分配的公平.为促进就业稳定,就需要落实就业与公平的相统一.

本文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进行了相关的梳理分析,通过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理论、财政理论、金融理论和增长与发展理论四个方面,来进行梳理研究.发现中国学者多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研究中秉承着中庸的思想,对于在中国出现的极端例子较少的研究,多是从普遍典型事件中进行研究,得出相关的结论.

本文只是粗略地梳理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理论,具有不足之处自不必多说.其目的也只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进行概括性的梳理,望更多学者在道路上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诚.从零散事实到典型化事实再到规律发现——兼论经济研究的层次划分[j].经济研究,2007(2).

〔2〕刘溶沧,马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定位分析[j].财贸经济,2001(3).

〔3〕王诚.促进就业为取向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蔡昉,都阳,高文书.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就业?[j].经济研究,2004(2).

〔5〕裴长洪.中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量化估算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2014(4).

〔6〕胡鞍钢.分税制改革:评价与建议[j].中国软科学,1996(5).

〔7〕贾康,白景明.县乡财政解困与财政体制创新[j].经济研究,2002(3).

〔8〕贾康.中国财政改革:政府层级、事权、支出与税收安排的思路[j].g改革,2005(2).

〔9〕刘伟.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历史性变化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j].经济研究,2006(3).

〔10〕高培勇.市场经济体制与公共财政框架[r].人民出版社,2000.

〔11〕董辅礽.中国银行体制改革——兼谈银行的股份制改革问题[j].经济研究,1994(3).

〔12〕刘遵义,钱颖一.关于中国银行与企业财务重组的建议[j].改革,1994(2).

〔13〕张杰.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支持[j].经济研究,1998(4).

〔14〕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j].金融研究,2009(3).

〔15〕刘鸿儒,李志玲.中国融资体系的变革及股票市场的地位——重新评价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关系[j].经济研究,1999(2).

〔16〕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裂与流动性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7〕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原因[j].经济学,2002(3).

〔18〕王国钢.城镇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心所在[j].经济研究,2010(2).

〔19〕周业安.县乡级财政支出管理体系改革的理论与对策[j].管理世界,2000(5).

〔20〕卫兴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j].红旗文稿,2010(3).

更多其他范文范文

2022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河中石兽》(十六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
展开详情

2022年安全保卫责任书签订(4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
展开详情

最新学生《飞天圆梦》话题作文怎么写(三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
展开详情

初中校本研修方案(3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以下就...
展开详情

最新论证要合理作文教案(五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给大...
展开详情

保护动物的建议书50字(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展开详情

最新小学教师会校长讲话稿(十二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展开详情

2023年辞职申请书例子(十二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
展开详情
热门推荐

节约用水的画一等奖(五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
展开详情

世界读书日活动的目的(七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
展开详情

2023年老师讲课的缺点与不足20条(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展开详情

请假的好理由不可拒绝(四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
展开详情

班子评价表优点缺点和建议怎么写(四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