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对卫青的评价不高?古代文人是如何看待他的?
读趣百科>科普>历史

为什么历史上对卫青的评价不高?古代文人是如何看待他的?

说到卫青,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可能都非常好吧,在很多人看来,卫青是一个和霍去病齐名的汉朝大将,他们都是抗击匈奴的非常厉害的将军。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历史上,还有在汉朝时期,人们对于卫青的评价其实是非常低的,可以说对卫青是一种根本看不起的状态,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人们对卫青的评价这么低?

1.卫青简介

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外戚、军事家,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于茂陵东北1000米处,谥号为“烈”。

卫青才干绝人,对士大夫们有礼,对将士们有恩,战场上也能与之同甘共苦,即使常有人评价卫青过于“和柔”,但作为七战七捷,自立汉以来始破匈奴的将军,亦或出入禁中掌议论的侍中、太中大夫和参决政事、秉掌枢机的内朝大司马大将军,都需过人的能力和魄力。对外辱强敌有力回击;而对待同仁,则谦和仁让,气度宽广。

《资治通鉴》记载太子和皇后为日渐宠衰后常常担忧,汉武帝主动找到卫青表示太子温厚好静能安天下,是最合适的守城贤主,并让卫青转告。卫青在世的时候,从无人敢构陷卫太子,直到他去世之后,很多臣下认为太子失去了外家的支持,企图陷害太子的才逐渐多了起来。武帝后期许多为祸之人,如李广利、巫蛊之祸时的江充等也均是在卫青去世几年或十几年之后,才开始担任职务。

2.汉朝人真的对卫青评价很高吗

首先,汉朝有很多人都曾高度称赞过卫青,最简单而言,汉武帝本人对卫青都非常认可,他在卫青死后,特意在茂陵东北修建了一座阴山形状的墓冢,“起冢象庐山”,并赐他谥号“烈”,取《谥法》“以武立功,秉德尊业曰烈”之意。

还有,淮南王“八公”中的伍被曾评价卫青说:“大将军材干绝人,对待士大夫有礼貌,对将士有恩德,众人都乐意为他效劳。大将军骑马上下山冈疾驶如飞,才能出众过人。”

不仅如此,淮南王刘安打算谋反时,曾派谒者曹梁出使长安,他在归来时也说:“大将军号令严明,对敌作战勇敢,常身先士卒,即使古代名将也无人比得过!”

从这层意义上说,和卫青同时代的人,对他的评价都非常之高,至于西汉之后,人们对卫青的评价,就更是以称赞居多,甚至而言,卫青直接成为绝世名将的代言人。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在翻开历史时,会觉得汉朝人们对卫青的评价普遍都不高呢?

3.为什么历史上对卫青评价很低

其实,这主要是大家的一种错觉,而之所以会产生这种错觉,最主要是因为一本书,它叫做《史记》。因为,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大家所了解到的卫青,大都是来源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而在《史记》一书中,司马迁对卫青的评价并不高,甚至还带有某些贬义。

最简单而言,司马迁把卫青记录在《佞幸列传》中,说他是以外戚的身份才得到皇帝宠幸,相当于是“汉武帝的男宠”,只不过因为他才华横溢,又不愿自甘堕落,这才取得伟大的功绩。

并且,在司马迁《史记》中的《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总给人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因为,但《史记》这篇著作中,几乎所有的列传或者合传,在文章的结尾处,司马迁都会对文章中的人物做个非常深刻的评价,但唯独没有对卫青和霍去病做评价。

对此,我们可以看下《卫将军骠骑列传》这篇文章,在文章的结尾处,司马迁只是引用苏建(苏武的父亲)的说过的这样一段话:“太史公曰: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大将军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骠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

翻译一下就是,苏建曾让卫青养贤纳士,以增加声誉,但卫青却认为臣子应当奉公守法,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就好,何必招士!最后司马迁自己只点评了一句话:“霍去病也是这么认为的,而这应该就是他们为将之道!”

反观同时代的李广,司马迁那是不惜花费重墨,在《李将军列传》结尾处用了近百字对李广进行高度评价:其身正,不令而行;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可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也正因为类似的评价和对比,才让后世人在读史时,才会出现类似“汉朝几乎没有人称赞卫青”的错觉。对此,肯定很多人会好奇,司马迁为什么要这样写卫青呢?其实,只要我们翻开司马迁写《卫将军骠骑列传》的时间,就会明白这其中的缘由。

据史书记载,司马迁完成《史记》的时间,是在公元前91年,这在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有提到,在这一年,司马迁完成了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记载,主要有三篇文章,分别是《孝武本纪》、《三王世家》和《卫将军骠骑列传》。也就是说,司马迁评价卫青的文章,是在公元前91年时写的。

熟悉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在这一年初,汉朝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巫蛊之祸”,这个事件直接导致太子刘据起兵造反,而卫青的长子卫伉则选择跟随太子一起。最终,太子刘据造反失败被杀,皇后卫子夫被迫自杀,卫青的长子卫伉被处死,卫、霍两家都遭到重创。

虽然,这个事件后来被证实是太子遭人陷害,但在公元前91年,这个事件那可标准的谋反,所以卫、霍两家那都是标准的乱臣贼子。只不过,汉武帝念在卫青和霍去病的惜日之功,没有扩大打击面,只是将参与者处死,但卫、霍两家终究因此走向末落。更可怕的是,站在汉武帝皇权的角度,他们两家都还必须做淡化处理。

也正因为此,司马迁在这一年末写《卫将军骠骑列传》时,就无法公开去称赞卫青和霍去病,也不好对他们做任何点评,因为一个搞不好,可能就是杀头之祸。要知道当年司马迁只是替李陵说了两句好话,结果就因为不和汉武帝的意,就被活活阉割成太监。

在这种背景下,司马迁又哪里敢称赞卫青这种敏感人物呢?直等到后来汉宣帝刘病已继位后,巫蛊之祸得以全面平反,卫青和霍去病的形象,又才因此变得“高光伟正”。但此时,《史记》早已经完稿多年,司马迁已早已经去世多年,所以也就无法再修改。

最新历史科普

千古第一谋士是谁?他厉害在什么地方?

如果非要说这个天下第一谋士是谁,也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但是如果非要说出一个所以然来,那这个第一会是谁呢?有人说是什么张良,有人说是什么这个管仲等等,但是其实都...
展开详情

为什么都说刘邦是小人,这种说法对不对?

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刘邦这个人的,很多人都在说刘邦是一个小人,而且是很多人都在说,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下面我们一起就着...
展开详情

谍战深海之惊蛰周海潮是好是坏?周海潮结局是什么?

不少观众都在《谍战深海之惊蛰》中发现了孙艺洲,不知道大家现在看到孙艺洲还会不会想起吕子乔这个角色。不过在《谍战深海之惊蛰》里,孙艺洲肯定不是来搞笑的,他饰演的...
展开详情

招摇洛明轩结局怎么样了?洛明轩是怎么被招摇封印的?

其实路招摇早年还对洛明轩心生爱慕,但这一切都因为洛明轩杀死招摇姥爷而告终。洛明轩的正道根本毫无人情可言,也是让招摇感到无比失望,此后两人成了生死之敌。不过洛明...
展开详情

殷墟出土了哪些商朝文物?殷墟对中国考古有哪些重要意义?

可以说殷墟的发现,又将中国可被证实的历史往后推了几百年,同时也证实了商朝的存在。虽然我们一直说中国上下有5000年历史,但在这之前,能被出土文物证实的历史可能...
展开详情

蒙古与波兰的莱格尼察战役是怎样的?揭秘莱格尼察战役过程

12世纪末期,这个时候正式波兰王国的上升时期,一路征服了周边的众多国家,另外还通过军事和联姻的方式控制了整个波西米亚公国,将国家的势力范围扩张到了德国东部地区...
展开详情

四大灵猴分别是谁?四大灵猴实力排名

《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六耳猕猴都属于四大灵猴之一,那还有另外两只灵猴是谁呢?其实四大灵猴分别指的是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和六耳猕猴,其中灵明石猴就是孙悟...
展开详情

火眼金睛是太上老君故意送给孙悟空的?两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火眼金睛是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练出的绝技。其实很多人都在怀疑孙悟空和太上老君两人的关系,因为在大闹天宫时,太上老君几次抓住了孙悟空,但最终结果都是让孙悟...
展开详情
热门推荐

王昭君出塞之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匈奴人对她做了什么?

说起四大美女,大家都知道是谁。他们都有着闭月羞花的容貌、婀娜多姿的身形。但是其中最伟大的当属王昭君,《昭君出塞》这个故事可谓是喻家户晓,但是大多数人受影视作品...
展开详情

关于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的10个历史真相

当我们谈起“墨索里尼”这个名字的时候,大家会想到什么呢?意大利的独裁者?法西斯的缔造者?二战轴心国领袖之一?虽然说这些头衔都没有错,但是事实上,真实的墨索里尼...
展开详情

二战结束后古德里安为何没有成为战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若是要说有哪些非常优秀的将领,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古德里安、隆美尔和曼施坦因这三位了。这三位可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优秀的三位陆...
展开详情

隐秘而伟大顾耀东原型人物是谁 顾耀东历史原型介绍

《隐秘而伟大》早在2018年就已经杀青,但一直没有播出的消息。剧中男主顾耀东是上海人,他从小在弄堂长大,性格坚毅,并且有着一腔热血。当时虽然抗战取得了胜利,但...
展开详情

鲁班只是一个木匠吗?他隐藏的另一个身份是什么?

很多人都知道鲁班这个人物,而鲁班最为人所知的一个身份,就是木匠,鲁班的确有很多的发明创造,也被后世人誉为是建筑业的鼻祖和木匠的鼻祖,可见鲁班在这些方面的地位之...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