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皇帝吃饭不能超过三口?皇帝是怎么吃饭的?
读趣百科>科普>历史

为什么皇帝吃饭不能超过三口?皇帝是怎么吃饭的?

我国有句老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天是最大的,所以吃饭就是一个天大的事情。为何这么说,因为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属于农耕社会,所以古人会将饮食视为头等大事。而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老儿,他们平时都吃些什么呢?他们吃饭又有什么讲究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古代皇帝吃饭的事情。

清朝时,在紫禁城中,各个宫院都有自己的膳房,其中最大的是专为皇帝服务的叫“御膳房”。御膳房又分为5个局,分别是荤局、素局、包哈局、点心局和饭局。其中荤局主管鸡鸭鱼肉、海味等,素局主管青菜、干菜、植物油料等,包哈局主管烧烤类菜式,点心局主管包子、饺子、点心、糕点等等,饭局则是主管粥和饭。

其中荤局的等级最高,负责的菜品也最多。其次是素局,因为每年朝廷要举办各种祭祀活动,菜肴都主要出自素局之手。

皇帝在每年的固定时间,要主持大型祭祀活动,皇帝需要在祭祀前斋戒,这期间不能有妃子陪伴,不近女色。在仪式开始的前三天,只能吃素,不能沾半点荤腥,以示对祖宗的尊重,对神灵的虔诚!

皇帝吃饭有一套专门的术语,这是绝对不能说错的,饭叫膳、吃饭叫进膳、开饭叫传膳。

清朝的皇帝有固定的用膳时间,但是没有固定的地点,一般是选在皇帝的寝宫,或者当天有活动的地方用膳。

如果皇帝饿了要吃饭,就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监就会不断的传下去,抬桌子的抬桌子,上菜的上菜,不一会儿就会把饭菜摆好在皇帝的面前。

但是皇帝并不会下达,今天我要吃什么之类的旨意,这样做有违皇帝的威严,同时也不会让别人知道皇帝的喜好,而是由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代为传达。这对于伺候皇帝的太监,就需要有很高的观察力,平时要善于察言观色,知道主子心里有什么想法。

清朝祖宗传下来的家法,皇帝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都,这些是不能记录归档的,更不许随便谈论,这是宫中的一大忌讳,违者轻则杖责,重则脑袋不保。不让任何人知道皇帝的喜好,一是怕有人从中下毒,二是怕传出去有人投其所好,用美食腐化皇帝。

皇帝平时都吃些什么呢?山珍海味那肯定不在话下,但是皇帝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口味也和平常人相似,宫廷饮食更加强调营养和滋补的功效,讲究膳食平衡的原则,全年饮食有规律,不能吃过冷过热的食物,食不能过饱,不暴饮暴食。

一年四季,御膳房为皇帝制作最多的食物是各类粥品,比如红豆粥、小米粥、腊八粥、荷叶粥等等,菜品更多的是对食材的讲究。

慈禧太后吃饭,每次都是一百多道菜,她随意挑选,今天爱吃这个,明天爱吃那个,根本不能让其他人猜透自己的心思,这叫天意难测。

其实慈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食家,关于慈禧的饮食习惯,感兴趣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后面我会出一期视频专门讲讲。

皇帝吃饭的场面非常豪华,以显示皇家的威严,按照宫廷的规矩,级别不同,所享受的待遇也不同,这称为宫份,皇帝作为一国之君,自然宫份也最高。

皇帝的每次用膳,菜肴一般都在四五十种以上,有时甚至会高达上百种,这些都是排面而已,皇帝本身是吃不了那么多的。但是到了清朝后期,国力变得越来越羸弱,皇帝的吃饭排场会更加的夸张,但是这些都是表面功夫,许多菜只是拿上来摆摆样子罢了。

到光绪皇帝执政的时候,甚至只有皇帝的面前的菜肴才是新鲜的,距离皇帝很远的那些菜肴,则是摆了好几天的,接下来很可能会再上来,有的饭菜甚至都变质了,就是为了摆个宏大的场面。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其自传《我的前半生》里,提到“进膳”的场景:“平日菜肴两桌,冬天另设一桌火锅,此外有各种点心、米膳、粥品三桌,咸菜一小桌。”

皇帝每天早晚两顿,每顿菜肴达上百种之多,但是皇帝只能动动筷子,浅尝几口而已,而且祖宗还传下了规矩,叫做“吃菜不许过三勺”,也就是说一个菜绝不吃第四口,这也是因为怕下毒,增加下毒的难度。

皇帝吃那么少,剩下的很多菜肴都会原封不动的撤下去,那么这些剩菜剩饭都是怎么处理的呢?一般都会赏赐给身边的太监宫女,但是这些太监宫女也有自己的吃食,也吃不下这么多东西,所以有的就会被卖到宫外的餐厅,挣些外快补贴家用。

还有人可能要问了,皇帝不是吃满汉全席吗?

说到“满汉全席”,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清朝宫廷盛宴,想到108道美味佳肴,一大桌山珍海味,阵势宏大的场面。

其实,清朝是没有“满汉全席”的,清朝时期有“满席”,有“汉席”,但是没有“满汉全席”,这个东西是后来的一些盐商、富人搞出来的,“满汉席”和“满汉全席”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实不是一个东西。

清兵入关之后,沿用满人饮食风俗,主要以烧烤、火锅为主,而汉人饮食以鸡、鸭、鱼、猪、蔬菜、果品等为主。因此出现满汉同食时,满人用“满席”,汉人用“汉席”的情况。

清朝时期,场面最大的宴会叫做“千叟宴”,就是邀请全国65岁以上的老人到北京去吃饭,这些老人经地方举荐,最多的一次是6000多人,场面非常震撼。

但是,你想啊,那个年月,交通不便,医疗不发达,65岁的老人身体不见得有多硬朗,为了吃一顿饭,估计也是要半条命。

因为参与宴会的人太多,达到6000多人,宫里是坐不下的,只能坐在外面,那时正值北方的冬天,非常寒冷,这对很多老人的身体产生了影响,且吃了很多油腻的东西,后面很多老人回去后,就去世了,和这次宴会有很大的关系。

最新历史科普

揭秘欧洲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名将

说起历史上的四大名将,大家心里想着的一定是吴起、卫青、李广和岳飞这四大名将,但是这只是局限于中国的4大名将。其实在历史上欧洲也有四大名将,四位中有枭雄,有刚正...
展开详情

卢筱嘉是什么人?为何敢暴打黄金荣,逼着杜月笙下跪?

《上海滩》这部老电视剧相信很多人都有看过了,剧中冯敬尧原型便是黄金荣,丁力原型便是杜月笙。冯敬尧和丁力在上海滩只手遮天、叱咤风云,两人一生气上海滩都得抖三抖。...
展开详情

澳洲方水母有多毒?揭秘澳洲方水母的天敌

说到水母大家都知道这个玩意是在海里面的,而且极其的漂亮,不管是在深海还是在浅海,水母这个玩意是一直存在的,那么有的网友也说了,其实水母是有毒的,当然了有些水母...
展开详情

古代有些宫女为什么要认太监做干爹?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

宫女和太监,作为我国古代皇宫中的两种人群,他们平日里自然是少不了会有接触的,但其实他们的命运都会比较惨,太监就不用说了,宫女在皇宫处处都是规矩,遇上一个好一点...
展开详情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形容什么场景

最近有看到诗经中的一句话,这一句话写得非常的好,他就是肃肃宵征,夙夜在公,那么这一句话是形容什么场景的呢?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也非常值得讨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
展开详情

11121314是什么意思 2021春节和情人节连一起有什么寓意

2021的春节是和情人节一起过,大年初三就是情人节。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很多朋友不会选择回家,而是就地过年,虽然不能陪伴家人,但这给了不少情侣一个长长的假期。...
展开详情

洋人当着李鸿章的面演示马克沁机枪将大树拦腰射断,李鸿章会有怎样的感想?

据说在清朝末年时期,朝廷重臣李鸿章在一次出国访问时期,洋人当着他的面使用马克沁机枪把一颗一抱粗细的大树几下子就打断了。对与当时洋人如此霸道凶狠的武器,李鸿章当...
展开详情

所向无敌是什么意思?所向无敌典故出处介绍

如果给三国里的人物做一个最受女生欢迎的排名,大都督周瑜肯定是排前三的人选。因为在三国里周瑜是少有会被描写外贸英俊的人,而且还懂音乐,这样的大才子放到现代也是非...
展开详情
热门推荐

五公经全解 五公经预言圣人出世

说到这个五公经大家也知道了吧还是挺有意思的,又一本全新进入大家视野的预言书籍,这样的书籍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预言功能,但是需要看的人也挺多的,下面给大家带...
展开详情

单田芳全部评书盘点 单田芳说过的所有评书大全

说到这个单田芳说的评书,大家如果喜欢的话,就会上瘾吧,哈哈,是真的非常的不错的,这其中的变声小编觉得最为精妙,所以大师就是大师啊。那么这个单田芳说过的评书又有...
展开详情

五公经可怕的预言 五公经符咒图

说到五公经大家也懂的,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本预言书了,最近很多人也说了,这个五公经里面有非常非常可怕的预言,那么这个五公经到底有什么寓意呢?下面一起看看,还有这...
展开详情

嫪毐下体真能举起一个车轮吗 嫪毐无缚鸡之力能有多雄壮

赵姬对嫪毐的溺爱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显得有些不可思议,嫪毐究竟有何办法能让赵姬如此对他言听计从,甚至还给他封爵呢?虽然嫪毐没有高贵的出身,但根据史料记载他的确有一...
展开详情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背景故事揭秘 30年前的广东洗村出了个百亿村官

最近上映的电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是一部悬疑加爱情的电影,但是频繁的传出了要扯档的消息的,那么小编觉得这部电影应该有蹊跷,果然一看简介,说的竟然是30年前广大...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