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何用童男童女陪葬?为什么又要灌水银?
读趣百科>科普>历史

古代为何用童男童女陪葬?为什么又要灌水银?

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盗墓类型的小说或者影视剧里面看到,古墓中会出现很多陪葬品,而这些陪葬的除了物品之外,还会有人,这些人中又常常会出现一些童男童女,而且是被浇灌了水银,千年不腐朽的童男童女,身体却非常坚硬。如果说古代有用人殉葬的习俗,但是为什么要将这些孩子灌水银呢?

孔子云:“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后人对于这句话,通常有两种解读。其一是:最早想到用俑作殉葬的人,大概不会有后代!其二是:开始用做陶俑来殉葬的人,难道就绝后了吗?但不论是哪一种说法,都可以看出,孔子不论是倡导用陶俑来殉葬,还是推崇草人来殉葬,本质都在反对另一种残忍的行为——人殉。

1.人殉陋俗

开宗明义,人殉,是指是用活人为死去的帝王、贵族、奴隶主殉葬。它诞生于严肃神圣的丧葬礼仪制度,被殉葬者多是死者的近亲、近臣、近侍,以及战争中的俘虏等。

自从社会阶级的产生,人殉就成为了一种广泛流行的古代丧葬仪式,并且屡禁不绝,尽管汉代以后逐渐式微,但这一种残忍而又野蛮的制度仍残存至明清。

从社会学的角度上说,这种陋习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原始社会过渡至奴隶时代的生产力息息相关。生产力的提高引起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从而导致氏族内部的阶级分化。简而言之,这种原始宗教活动的出现同私有制密切相关。

但从当时的社会条件上看,人殉也离不开迷信二字。古人相信阴间的存在,认为人死后会前往阴间继续生活,贵胄为了在阴间继续享受生前的待遇,便会使用陪葬品,将珠宝、服饰封在墓穴内,以便死后带入地下。然而,仅仅这样是不够的,生前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族又怎能缺少奴仆的侍奉?于是,就有人打起了低阶级奴隶的主意——人,也就此沦为了陪葬品之一。

但是这样的说法其实和迷信又有所矛盾,假如古人坚定不移地相信因果报应,重往生、信鬼神,又为什么要用人来殉葬呢?这种有伤天和的制度,难道不会有损这些大人物积阴德吗?实际上,经过了历史的演变,野蛮也会披上虚假的外衣,社会也愈发畸形,这一遮羞布的名字很简单——自愿。

2.虚假的“自愿”

有史料记载,魏国叔孙建死时28岁,其配偶当然也很年轻,魏太宗说,“夫生既共荣,没宜同穴,能殉葬者,可任意。”类似《元史卷三十五》中“大宁和众县何千妻柏都赛儿,夫亡以身殉葬,旌其门。”的记载,同样屡见不鲜。

在元朝大肆鼓励的民间殉葬下,人殉,在当时的人们心中已经不再是一种有违天理的可怕制度,反而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社会的歪风邪气,在扭曲的制度下,诞生出了轻贱的性命。

有人因为墓主生前恩泽深厚,愿意报答,以死相随,有一些则是追随爱人离开,但是不少有所犹豫的,会受到威逼利诱,同理可参照三纲五常、“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枷锁,有时候对一个家族来说,一个人的死亡,可以换来整个家族的名节和荣光,这是非常值得的。

即便有些人真的不愿意为死人殉葬,也由不得他们反抗,总会有人在“自愿”的外衣下,为他们粉饰太平。

3.残忍真相

人殉的方式有很多,大致的归类下可分为六种——吊死、毒死、毒酒、砍头、活埋和铁钉固定,每一种都极其残酷,其中以毒死、活埋和铁钉固定为甚。毒死和毒酒虽然都有一个“毒”字,但是却有千差万别。毒死殉葬者这一常见的手段,在朱元璋殉葬的宫妃死法中存疑,除了被太监吊死之外,有人认为宫妃们是被毒死的,即给被选定宫妃强行灌食水银。

水银剧毒,会侵蚀人体五脏六腑,导致人很快在痛苦中死亡,但是由于人死时水银无法在人体内流动,因此这样惨绝人寰的举动只能在人活着的时候进行,为了加快水银的流动速度,有时候会在活人的头顶、后背、脚心打洞灌入。

在古代,被水银毒死的人不在少数,并不仅仅是皇帝嫔妃,甚至还有一些七八岁的小孩子,古人称这些未长大的、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为童男童女。这些小孩子的年龄并不足以侍奉他人,和嫔妃又有不同,那么为什么要用童男童女来殉葬呢?

事实上,由于被水银毒死的殉葬者,其尸体长久不朽,有人便认为这样的做法能够封住人们体内的“仙气”,助人羽化登仙。而童男童女们大多数都长的可爱灵动,这样的孩子在腐朽的魔鬼看来是最为纯净的,带有灵根,仙缘往往大于普通人。

古代的大人物不少都希望自己能死后成仙,到达极乐世界永生不老,所以童男童女是最能帮助其成就升仙愿望的,他们会被选中放入墓室,然后由于家境贫寒、地位低微而被残忍的杀死。仅仅是为了无法证实的死后,就要让年幼、鲜活的生命陪葬,实在是令人发指。甚至有记载,在安阳武官村殷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

1976年,在河南安阳市西北郊发掘的一座中型墓中,墓的四周密集地排列着人祭坑,共1400余个,殉葬的多数是未成年的儿童,许多殉者还带有刑具。人殉这种葬礼陋俗并无具体的执行标准,历朝历代都有不同,尽管官方一直在禁止这种行为,我们仍能在墨子的话中窥见一二——多则数百人,少则数十人,将军大夫,多则数十,少则几个。

中国古代人殉的陋习,从原始社会晚期开始,历经商周秦汉,跨越了中国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时间之长,影响之深,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所不能相比的。它在奴隶社会、元、明经历“三起”,又曾在汉朝式微,最终随着封建王朝的坍塌腐朽而彻底断绝。

让人惊悚的是血腥和残忍诞生于神圣和庄严,让人欣慰的是自私和迷信终结于反抗和光明。所谓的“文明”沐浴着鲜血书写过的繁华,最终成为了历史,再无轮回。

最新历史科普

揭秘欧洲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名将

说起历史上的四大名将,大家心里想着的一定是吴起、卫青、李广和岳飞这四大名将,但是这只是局限于中国的4大名将。其实在历史上欧洲也有四大名将,四位中有枭雄,有刚正...
展开详情

卢筱嘉是什么人?为何敢暴打黄金荣,逼着杜月笙下跪?

《上海滩》这部老电视剧相信很多人都有看过了,剧中冯敬尧原型便是黄金荣,丁力原型便是杜月笙。冯敬尧和丁力在上海滩只手遮天、叱咤风云,两人一生气上海滩都得抖三抖。...
展开详情

澳洲方水母有多毒?揭秘澳洲方水母的天敌

说到水母大家都知道这个玩意是在海里面的,而且极其的漂亮,不管是在深海还是在浅海,水母这个玩意是一直存在的,那么有的网友也说了,其实水母是有毒的,当然了有些水母...
展开详情

古代有些宫女为什么要认太监做干爹?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

宫女和太监,作为我国古代皇宫中的两种人群,他们平日里自然是少不了会有接触的,但其实他们的命运都会比较惨,太监就不用说了,宫女在皇宫处处都是规矩,遇上一个好一点...
展开详情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形容什么场景

最近有看到诗经中的一句话,这一句话写得非常的好,他就是肃肃宵征,夙夜在公,那么这一句话是形容什么场景的呢?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也非常值得讨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
展开详情

11121314是什么意思 2021春节和情人节连一起有什么寓意

2021的春节是和情人节一起过,大年初三就是情人节。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很多朋友不会选择回家,而是就地过年,虽然不能陪伴家人,但这给了不少情侣一个长长的假期。...
展开详情

洋人当着李鸿章的面演示马克沁机枪将大树拦腰射断,李鸿章会有怎样的感想?

据说在清朝末年时期,朝廷重臣李鸿章在一次出国访问时期,洋人当着他的面使用马克沁机枪把一颗一抱粗细的大树几下子就打断了。对与当时洋人如此霸道凶狠的武器,李鸿章当...
展开详情

所向无敌是什么意思?所向无敌典故出处介绍

如果给三国里的人物做一个最受女生欢迎的排名,大都督周瑜肯定是排前三的人选。因为在三国里周瑜是少有会被描写外贸英俊的人,而且还懂音乐,这样的大才子放到现代也是非...
展开详情
热门推荐

五公经全解 五公经预言圣人出世

说到这个五公经大家也知道了吧还是挺有意思的,又一本全新进入大家视野的预言书籍,这样的书籍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预言功能,但是需要看的人也挺多的,下面给大家带...
展开详情

单田芳全部评书盘点 单田芳说过的所有评书大全

说到这个单田芳说的评书,大家如果喜欢的话,就会上瘾吧,哈哈,是真的非常的不错的,这其中的变声小编觉得最为精妙,所以大师就是大师啊。那么这个单田芳说过的评书又有...
展开详情

五公经可怕的预言 五公经符咒图

说到五公经大家也懂的,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本预言书了,最近很多人也说了,这个五公经里面有非常非常可怕的预言,那么这个五公经到底有什么寓意呢?下面一起看看,还有这...
展开详情

嫪毐下体真能举起一个车轮吗 嫪毐无缚鸡之力能有多雄壮

赵姬对嫪毐的溺爱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显得有些不可思议,嫪毐究竟有何办法能让赵姬如此对他言听计从,甚至还给他封爵呢?虽然嫪毐没有高贵的出身,但根据史料记载他的确有一...
展开详情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背景故事揭秘 30年前的广东洗村出了个百亿村官

最近上映的电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是一部悬疑加爱情的电影,但是频繁的传出了要扯档的消息的,那么小编觉得这部电影应该有蹊跷,果然一看简介,说的竟然是30年前广大...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