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李斯见吕不韦为什么带羊羔 吕不韦为何会败亡
读趣百科>科普>历史

大秦赋李斯见吕不韦为什么带羊羔 吕不韦为何会败亡

在《大秦赋》剧情当中,李斯来到了秦国,想要实现自己辅佐明主,建立一个全新的天下的愿望,和其他人一样,李斯也先来拜见吕不韦,而李斯来的时候抱了一只小羊羔,这个场面让很多人看了觉得很好笑,而且几乎所有的人来拜见吕不韦都带了一只羊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当时带羊羔究竟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这样做?李斯见了吕不韦之后已然能看出吕不韦最后的结局了,吕不韦最终为何会败亡?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李斯见吕不韦为何要带羊羔

李斯前去拜访吕不韦,怀中却抱着一只小羊羔,这个场景除了有些令人发笑,恐怕同样也引发了大家的不解。关于这一幕,其实并非制作方无的放矢,乃是源自于周礼,至于李斯怀中的羊羔,其实就是见面礼。只是这个见面礼,却不是随便送的。

《周礼·春官》中有载,“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

意思是说,当时是以六种禽兽作为见面礼,从而区别等级的:诸侯王拿着兽皮裹饰的束帛,卿拿羔羊,大夫拿鹅,士拿野鸡,庶人拿鸭,工商之人拿鸡。周朝早期,礼乐尚未崩坏,阶层等级极为分明,而周礼便是这种贵族统治下的产物。

当然,这里的羊羔可不是送去吃的。正如《春秋繁露》中所载,“羔有角而不任,设备而不用,类好仁者;执之不鸣,杀之不谛,类死义者;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羊羔在当时乃是代表着节操高尚和品德优良的象征。

2、李斯带羊羔的情节是否有误

如上,李斯抱着羊羔去拜见吕不韦,事实上的确有出处,但似乎用的地方不对。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1、呈送方式不对。《仪礼·士相见礼》对这种拜见礼仪有着极为详细的规定,甚至连对答的语言也做了规定,其中有载,“上大夫相见以羔,饰之以布,四维之,结于面;左头,如麛执之。”

意思是说,上大夫见面时,以羊羔作为见面礼,以布缝衣作为羊羔的饰品,并用绳索拴住羊羔的前足和后足,从腹下交出其背上,在胸前结上绳子。如同手捧小鹿一样,双手各执前后足,将羊羔横捧着,羊头朝左。

如上,当时虽有以羊羔作为见面礼的礼节,但却不是像《大秦赋》中所演的那样,随随便便抱在怀中便送去了。

2、李斯身份不够。如《周礼·春官》记载,以六禽作为见面礼,其原本的目的是为了区别大家的身份等级,而以羊羔为见面礼的,要达到“卿”的等级才可以。而在周朝,“卿”这个等级相当高,乃是仅次于各诸侯国君的存在,乃是有封地、有子民的高级贵族。

具体到《大秦赋》,李斯等人拜见的吕不韦,自然是“卿”这个等级的高官了,可李斯自己呢?此时的他虽然已经学有小成,可毕竟还未入仕做官,只能算是“士”这个等级。按照周礼来讲,他们这些人拜见吕不韦,按理只能送“雉”(俗称野鸡,或称山鸡)。

当然,到了战国末期,周礼早已崩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就连周天子都没人放在眼里了,在见面礼上做些僭越,倒也合乎情理。

综上所述,《大秦赋》中李斯怀抱羊羔去见吕不韦,看似令人发笑,其实乃是有意为之,显然是制作方花费了一番心思的,至于使用稍有错误,倒也无可厚非。

3、吕不韦为何会败亡

随着吕不韦权势日盛,地位越发的稳固,吕不韦的悲惨剧本也就要开始上演了,因为秦王嬴政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有了自己对于王道的理解,对于治理天下的理解。

其实李斯已经告诫吕不韦要小心,拿捏要君臣的分寸了,可是吕不韦并没有在意,这恰恰是吕不韦衰败的开始,也就是他对秦王的控制欲太强,他把秦王的每件事都规划好了,希望秦王按照他的路子在走,这就是大错特错。

因此《大秦赋》中的李斯才会逐渐显露出远离吕不韦的意味,因为他知道,如果和吕不韦走得太近,那么在日后吕不韦被清算的时候,自己也会受到牵连的。

而且即便吕不韦在意秦王的感受,处理好君臣之间的关系,李斯还是会离开吕不韦的,因为从一件事来看,他对于商人出身的吕不韦是有所轻视的。

也就是嫪毐是霸王餐的时候,虽然那家店的店主他强势,但是他家店消费高是人尽皆知的,本来就是高消费的场所,是嫪毐不知晓,进去吃喝了,但是他不想给钱,毕竟花销太大,他支付不起。

但是说到底还是嫪毐想要赖账啊,你没有,可以想办法抵账啊,嫪毐可是想直接溜走的,店老板是强势,但是总不能放任嫪毐直接走吧,不然的话,后面会有更多的人去白吃白喝。

《大秦赋》中李斯是上前劝解的,并且言语之间是维护嫪毐的,并且骂了店主是势利眼的狗,这是为何,不仅仅是店主在众人面前表现的得理不饶人,更重要的是,在李斯心里,他是鄙视商人的,那么以后李斯和吕相分道扬镳,也就是必然。

可以说吕不韦虽然现在身居相位,但是商人的本性还存在,毕竟他当丞相之初,不知多少人骂他是一个贱商,他是怎么熬过来的,只有他只知道,在他地位稳固后,还是时常可以看到,他在剧中时不时表现出的“猥琐”小动作表情。

这就是吕不韦当初作为商人保留下来的张狂,并且可以明显感觉到,吕不韦已经开始飘了,不知道君臣之间的界限在哪,这些李斯都看在眼里,所以说吕不韦败亡只是时间问题,李斯自然不会久居吕不韦之下,毕竟他最想辅佐的是秦王,而不是吕不韦。

《大秦赋》中吕不韦的问题是完全不了解秦王嬴政,他自认嬴政是自己看着长大的,所以说他完全了解嬴政的心思,但是吕不韦漏算的一点是,在嬴政还是公子政的时候,他这么想无所谓,他教嬴政如何治理天下也没有问题,但是当嬴政成为秦王,他的任何举动都是越界的,他没有把嬴政当秦王,而还是把嬴政当一个孩子。

吕不韦替嬴政做决定,做决策,著书以求治理天下之道,作为一个商人,他想要得到的是一个顺心顺意的局面,至于作为秦王嬴政可能有的抵触心理,他不在乎,也不想去考虑。

所以说面对李斯的告诫,吕不韦仅仅只是相视一笑,就把话题转开了,他从未想过李斯说的事情,他也不认为那样的事情会发生。

这也就他在朝堂之上,在未和嬴政商量的前提下,就罢削去了麃公的爵位,最后嬴政只能面前以吕不韦之举是为了大秦这个理由来说服自己,其实嬴政也明白一点,那就是吕不韦削去麃公的爵位这件事对错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理应由他来决断,由他这个秦王来决策,而不是吕不韦,吕不韦越界了,嬴政的抵触意愿已经越发强烈了。

最新历史科普

陈情令什么意思?陈情令为什么改名成“温情令”?

《陈情令》在原著中只是一个法器的名称,或许也是为了更加贴合剧版的剧情才会起这样一个名字。毕竟这次剧版的内容,还有各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不能照搬原著的,虽然此举引起...
展开详情

秦始皇陵为何在建在骊山 骊山是什么风水宝地吗

秦始皇陵在目前已知的所有的皇陵中,只埋了一位皇帝的皇陵里面最大的一个,再加上秦始皇的名声非常大,因此秦始皇陵也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之心。不过秦始皇陵的选址为什么...
展开详情

袁天罡预言了哪三件事

说到袁天罡这个人,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在我们中国历史上还是非常出名的,而且他的名号基本上已经被神话了。而且在历史上袁天罡也是预言了三件事,至于哪三件事,...
展开详情

太守刺史和州牧有什么区别 哪个官职更大

对于三国时期的一些官职,或者说是称呼,都是听的比较多,但是实际官职的大小,还有其中的区别都是不清楚的,比如说这个太守刺史和州牧,这三个官职的区别是什么,哪个官...
展开详情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描写的人物是谁

说到这个古人关于这个对人的描写,很多时候都采用了诗词这样的方式进行,显得非常的正规,也非常的有意思,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的一句是这个: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那...
展开详情

上阳赋皇帝死了吗 皇帝把皇位传给谁了

在《上阳赋》的最新剧情当中,皇帝告诉王儇在皇帝寝宫里有一条暗道,通往慈安寺的地宫,安葬的是德宣太后,而地宫的另一个出口就在慈安寺,皇帝之所以这样告诉王儇,就是...
展开详情

塔尔萨种族事件是怎么回事 揭秘1921美国塔尔萨种族大屠杀

说起塔尔萨种族事件,有人认为1921年的塔尔萨爆款摧毁了该市的全黑社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起暴乱。很有意思的是,这起事件在任何历史书上都是找不到的。脸书上...
展开详情

德国奥地利同文同种 德国奥地利为什么不合并?

说起德国和奥地利,这两个国家都属于日耳曼人,而且一开始的时候奥地利可要比德国强大很多。在拿破仑战争之后,奥地利开始逐渐衰败,德国的前身普鲁士便崛起了,并且取代...
展开详情
热门推荐

春节扫尘的风俗起源于什么时候 揭秘春节扫尘起源于何时

春节扫尘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习俗,也是人们对美好未来,展现新面貌的一种向往,一种思想寄托,然后来迎接新的一年到来。都知道这是自古以来的文化习俗,那么大家知道是从什...
展开详情

雍正临死前为什么要杀三皇子弘时

说到清朝的皇帝雍正,相信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毕竟相对来说会比较近一点。但是要知道的是,古代皇帝如果有很多儿子的话就会出现非常复杂的事情,毕竟皇位可是大家都梦寐...
展开详情

腊月二十八有什么风俗 腊月二十八要做些什么

在我国古代传统当中,每到腊月之后就会有很多讲究。就比如说腊月之后不能会所“死”字,腊月之后不能搬家什么的。虽然许多人对这些“讲究”都说不出所以然来,但这些讲究...
展开详情

上阳赋胡瑶为何嫁给子澹 胡瑶的结局是什么

在《上阳赋》的剧情当中,胡瑶是萧綦身边的人,虽然到目前胡瑶出场的次数并不多,但可以看得出来胡瑶在萧綦身边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的。而胡瑶应该是对萧綦也有一些感...
展开详情

黄天荡之战宋军主要将领有谁 黄天荡之战结果如何

1129年,金军再次南下并且攻破南京,宋高宗只能继续南逃,但金军依然紧追不舍。1130年,宋军在南京栖霞水域阻截金军,黄天荡之战就此展开。在这场战役中,宋军主...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