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护理有哪些步骤
读趣百科>科普>育婴亲子

新生儿脐部护理有哪些步骤

新生儿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很多的人也是都很关注孩子的问题的,其中脐带护理也是一项不能忽视的问题,下面介绍下新生儿脐部护理有哪些步骤。

1准备婴儿脐敷料棉花棒数支、浓度95%及75%的酒精各一瓶、纱布一包。

2彻底洗手在脐带护理前,一定要使用香皂洗手,而且至少必须搓洗20秒,才可达到杀菌的效果;冲洗时,则由指尖冲洗到手腕,用清水冲净即可。

3拿一根棉花棒,先用75%的酒精沾湿。notice:棉花棒必须完全浸湿,消毒才更有效。

4用手撑开宝宝的脐部,让宝宝脐带根部露出来。撑开脐部的分法有两种:

一、用手轻轻拉住宝宝的脐带,

二、用食指和中指撑开脐部周围的皮肤。一般来说,第一种方法的效果较好。notice:脐带是不会被轻易拉掉的,所以动作上尽管放心大胆地做。

5让宝宝脐带根部露出来后,先以用75%酒精浸湿的棉棒,以从脐带根部到脐带再到周围皮肤的先后顺序来擦拭。然后,再以95%酒精,依同样的程序重新操作一次。浓度75%的酒精具有消毒效果,而浓度95%的酒精有干燥效果;使用这两种浓度,才能确实达到消毒与干燥。

6如果宝宝脐部的干燥状况良好,则完成步骤5之后,包上尿布即可,但如果宝宝的脐部显得有些潮湿,则可以包上纱布以防感染。一般来说,在婴儿脐敷料中,会附有两种纱布:一种是完整的正方形,还有一种是部份裁切状。两种分别放置,拿来备用。

7先以被裁切过的纱布,环状包住宝宝的脐部,让宝宝的脐部露出来。

8然后,将下方的纱布向上反折,再将上方的纱布向下反折,使其完全包住宝宝的脐部。9接下来,用另一张完整正方形的纱布覆于其上,再用胶带固定,完成。

最新育婴亲子科普

儿童防护垫耐磨吗

什么样的儿童防滑垫好?我们在选购防滑垫的时候,除了考虑它的防滑性能,还有一些其他方面也是消费者比较注意的,比如,它的装饰性和耐用性。接下来,小编就以市场上比较...
展开详情

急性扁桃体炎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急性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病,是扁桃体受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常发生于冬、春季节,患者以儿童或青少年为多,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急性扁桃体炎的症状表现有哪些?急性...
展开详情

宝宝贫血的预防护理有哪些

宝宝贫血的预防护理有哪些?在人体所有的微量元素中,铁的含量最高,铁是制造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原料,宝宝如果发生缺铁,就会出现造血原料的不足,就不能合成足够的血红...
展开详情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教育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教育?性教育是与人类的生殖、交媾以及其他方面性行为的教育。探讨生殖行为的教育,一般将创造继起之生命的过程分阶段叙述,包括受孕、胚胎与胎盘的...
展开详情

怎样预防儿童多动症

有的儿童长期被父母忽视,有的则受到过分的溺爱,或是遗传原因等等,因而患上多动症,儿童多动症给儿童的学习、生活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也使得做父母的感到困扰,因此,...
展开详情

儿童异常发呆会不会是癫痫前兆

儿童异常发呆会不会是癫痫前兆?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异常行为,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广州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神经病学教授廖卫平日前指出,中国癫痫患病率...
展开详情

产后恶露排出关键期如何饮食

分娩后由子宫排出的淤血和浊液称之为恶露。正常情况下,产后3周左右完全排尽。如恶露持续3周以上不止者,称为“产后恶露不绝”,相当于西医所讲的产后出血,可能诱发感...
展开详情

宝宝的依恋情感很重要 教你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婴儿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实践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在婴儿同主要抚养者的最多、最广泛的相互接触中,在同母亲的最亲近、最...
展开详情
热门推荐

宝妈们知道胎儿有哪些小秘密

胎儿,是指妊娠8周以后的胎体。妊娠4~8周娩出的胎体为胚胎。胚胎期重要器官逐渐形成,在胎儿期各器官进一步发育成熟。胎儿在妊娠28周以前娩出的现象称为流产;孕2...
展开详情

生育能帮助女人预防哪些妇科疾病

民间有个俗理,月子坐好了,帮助女人治疗各种妇科疾病。那么生育能帮助女人预防哪些妇科疾病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生育能帮助女人预防哪些妇科疾病1、减少...
展开详情

新妈妈怎样应对产后各种挑战呢?不妨看看吧!

成为一个新手的母亲意味着要面临很多的挑战,有时可以顺利度过,但有时巨大的压力会让你透不过气来。那么,新妈妈怎样应对产后各种挑战呢?不妨看看吧!接下来就由小编带...
展开详情

剖腹产分娩对女性子宫的伤害 你知多少?

在当今社会,由于不少女性出于怕疼,或者影响产后性生活的考虑,经常在生孩的的时候选择剖腹产。那么,剖腹产分娩对女性子宫的伤害,你知多少?这里就来和一起看一下这个...
展开详情

新妈产后我久是抑郁症高发期

新妈产后我久是抑郁症高发期?在产后由于生理等方面的原因,很多产妇都可能会有抑郁倾向,但并不是人人都会发展成抑郁症。作为产妇身边最亲近的亲朋好友,该如何给予产妇...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