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电望远镜
读趣百科>科普>教育

射电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

 

1932年,央斯基(Jansky K. G.)用无线电天线探测到来自银河系中心人马座方向的射电辐射,从而标志着人类打开了在传统光学波段之外观测天体的第一个窗口。

 

射电望远镜在二战后带动了天文学的振兴。如上个世纪60年代时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些被称为天文学的四大发现均由射电望远镜担纲。射电望远镜的每一次长足的进步都让天文学向前迈进了一步。

 

1946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建造了直径为66.5米的固定式抛物面射电望远镜,1955年又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可转动抛物面射电望远镜。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在波多黎各阿雷西博镇建造了直径达305米的抛物面射电望远镜,它是顺着山坡固定在地表上的,不能转动,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

 

1962年Ryle发明了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并获得了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实现了由多个较小天线结构获得相当于大口径单天线所能取得的效果。

 

上世纪70年代,德国在波恩附近建造了100米直径的全向转动抛物面射电望远镜,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可转动单天线射电望远镜。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的VLBI网、美国的VLBA阵、日本的空间VLBI相继投入使用,这是新一代射电望远镜的代表,它们在灵敏度、分辨率和观测波段上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望远镜。其中,美国的超长基线阵列(VLBA)由10个抛物天线组成,横跨从夏威夷到圣科洛伊克斯8 000千米的距离,其精度是哈勃太空望远镜的500倍,是人眼的60万倍。它所达到的分辨率相当于让一个站在纽约的人阅读位于洛杉矶的一张报纸。

最新教育科普

数学概率知识点:历年经典真题二

4、(08东莞)17.(本题满分7分)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乒乓球(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其中有白球2个,黄球1个.若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
展开详情

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回家去问妈妈

大连(二)阅读《回家去问妈妈》,完成20-24题。(22分)回家去问妈妈毕淑敏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的...
展开详情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淝水之战

2018中考历史知识重点:淝水之战关于淝水之战的复习提纲知识,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内容。淝水之战背景:南方: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北...
展开详情

生物知识点:真菌与食品

1.细菌与食品制作:营腐生生活的细菌,许多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简单的有机物,改善食物的营养结构或物理结构,人们利用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可以制作很...
展开详情

备考优秀作文赏析:那些年与你一起走过的日子

那些年与你一起走过的日子假如说“妈妈”是我们步入人生的第一声呼唤,那么“老师”便是我们开始成长的第一个台阶。是他,把我从懵懂带向成熟,从无知变得学有所长;也是...
展开详情

语文知识点:关于感恩父母的名言名句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本网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
展开详情

初中语文知识点:名言名句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名言名句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在议论文中既可作为论点,又可作为论据,其作用之大,不可低估。名言名句作为中心论点具有一矢中的的作用。在作文时经常遇...
展开详情

初中作文知识点:如何避免出现“三段式”

作文“三段式”好像是固定模式了,开头,正文和结局,许多学生写作文,一般都是三段式,这种样式的作文得分一般都不高,那么如何避免出现“三段式”呢?1.要把中间叙事...
展开详情
热门推荐

独特的天王星

“1781 年 3 月 13 日,星期二晚上 10~11 点钟,我正考察双子座 H 星附近一群小星时,发现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我将它同双子座 H 星及双子、御...
展开详情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学好文言文之诵读课的基本特点

诵读课有两个基本特点:1、核心是培养语感学习文言而立足于诵读,实质上就是要把这种语体变为自己的语言习惯,如同各民族视自己的共同语为习惯一样。前面已经说过,语言...
展开详情

语文文言文憔夫毁山神

原文康熙十五年,余姚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邓樵夫许之。明晨,客伺于神祠外,果见一樵夫过之,逆谓曰:“子邓姓乎?曰:“然。”因...
展开详情

初中字音字形知识点:解题技巧之字音题

一、考查内容:①生字字音;②一字多音;③易读错音;④形近字;⑤拼音规则。——主要是②③项。二、容易读错的字:1.因习惯而错读如,“符(fú)合”常被错读(fǔ...
展开详情

初中修辞方法知识点:常见表现手法之用典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