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如何?
读趣百科>科普>教育

地球的形状如何?

如果环顾一下四周,我们就会发现,地球表面并非是平坦的,其形态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来,即使我们将房屋及其他人造的景观排除在外,地球表面仍是凹凸不平的,它的表面布满了高高低低的岩石。

地球给人类的第一印象是:地球上布满了高山峡谷、陡壁悬崖以及深浅不一的沟壑。在科罗拉多、秘鲁、尼泊尔等地,一座座高达数英里的大山耸入云端。由此可见,地球表面的不平坦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有一些地区,如堪萨斯州、乌拉圭、乌克兰等地则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你看不到高山和峡谷。由此可见,地球表面是极不规则的。

如果你是在群山峻岭之中,会看到忽而隆起忽而陷下、起伏不定的奇山怪石,有些山谷和沟壑直上直下的如刀劈斧砍一样。你漫步在地球上,处处都是坎坷不平的,我们也只能说,从平均统计的角度来看,地球是平坦的。

假如你乘坐一叶扁舟漫游在一望无际的水面上,你能看到的是水的汪洋,四周根本见不到陆地。其实水面并非是平如明镜的,处处都涌动着浪花。无风的时候,浪花很小,几乎看不到起伏。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水面是平静的,甚至比地球表面平坦得多。

几千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地球表面是“平坦的”,既然这种错觉没有给人类带来什么麻烦,又有谁愿意大伤脑筋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呢?

不知各位是否站在山顶鸟瞰过身下的景观,凡是看过的,必然发现山谷的地势比山峰平坦得多,掠过房屋、树林、河流等物你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只是距离越远,看到的景物越发地模糊不清。当我们在空气并非纯净,大地被渺茫雾气笼罩着的时候极目眺望,大地和天空就像是连成了一片。

人们的视线中,天地的连接处称为地平线,该词源于希腊语,意为“边界”。在地表平坦的地方看地平线,它是条直线,人称“水平线”。

假如从某一个方向眺望附近的一座山,我们是无法看到它的另一面的,原因在于我们的视线不能拐弯。因此,如果我们仰视山顶,只能看到一片蔚蓝的天空,而看不到背面山势下滑的一面。这时,你只能看到近处的一条将山体和天空分开的界线。如果你是站在一片平原上,你就会看到遥远的天边一条朦胧的地平线。若想看到近一点的地平线,就要站到山顶上去。

让我们想象一下,我们正站在一艘航行于海上的轮船的甲板上。此时,阳光明媚,万里晴空,海面上风平浪静。因为海上比陆地上的空气纯净得多,所以眺望远方,将发现一条海天仿佛融合的直线——地平线,同时也许看到一座座山峰。

其实,海上是没有山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即海面并非是平面,而是一个曲面。从你在甲板上所处的位置看去,可以看得非常远,直至视线碰到曲面的顶端。如果你再往高处站一站,视野将延伸得更广阔,直至曲面的顶端再次挡住视线。反之,若我们站在低层甲板上,那么,目力所及的范围将会变近。进而,我们站在某一点处向前后左右的四周望去,将在同样的距离上看到形状完全相同的地平线。由此可见,海面不但是曲面状的,而且沿各方向的弯曲程度是一致的,至少在我们视力所及的范围内是如此。

但海面为什么是弯曲的呢?原因在于,海面的形状应与海水下的地表形状吻合。因此,地球自身必然是曲面状的,而且在各个方向上的弯曲程度是一致的,只不过陆地上的起伏更严重而已,并且陆地上的空气更加浑浊。

既然已知地表的形状是曲面,那就有必要搞清曲面的具体类型。若地表在各个方向上的曲度都相同,那么地球的形状一定是个球体。因为,只有球体是各方向上的曲度一致的几何体,只需认真地观察思考一下,就可得出结论:地球是个球体。

各位也许要问,几千年来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利用地平线的研究得出上述结论呢?问题在于,人们把地球表面简单地认为是平面,不给远古的人类带来各种疑问和麻烦。如假设地球是球体,就会引发出我们下面将要看到的许多问题,以至于我们必须深入地研究。

你也许还有疑问:即我们能完全信任我们的眼睛吗?难道仅仅通过对地平线的观测和研究就能断定地球是球体吗?的确,若不对证据仔细地加以推敲,我们就有可能误入歧途,被我们的眼睛所迷惑。

比如,假如你是在海上,正注意观察一艘驶向远方地平线的船只,那么随着它越驶越远,船上的甲板由底层到高层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而只剩下喷烟吐雾的大烟囱。如果这是一艘帆船,你就只能看到它的风帆。直至最后,这艘船将完全消失在视野中。这不仅仅是距离远了看不清楚的原因。你可以借助一架望远镜,把这条船看得更大一些,更靠近我们一些。但上述现象依然存在,驶远的船依然由底到高逐层地消失在视野中。实际上,我们看到的船是由地球曲面的“这一侧”驶向了“另一侧”。

现在人们公认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位提出地球是球体的人,他于公元前 500 年就提出了这一假设。

除上述所说,还有许多证据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例如,在地球的某些地方可以看到一些星体,而在其他地方就看不到;另外,每当月蚀发生时,地球在月亮上的投影也像球体投影一样是圆形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 384 年列举过一些已发现的证据,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但在一段时间内,他的观点并未被世人所接受。没受过教育的人一直对其观点持怀疑态度。历史发展至今,人类进入了宇宙空间时代,人们通过从人造卫星在太空中拍到的地球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是球形的。

最新教育科普

英语知识点:条件状语从句考点

条件状语从句考点1)记住三个重要的引导词:if,unless,as/solongas。这里if意思“如果”比较好理解;我们要注意一下unless,意思是“除非...
展开详情

备考作文复习:秋天的变化

我本以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原来秋天也是生命的起点。每当秋天匆匆走来的时候,天空就像大海一样湛蓝,蓝得使人心醉,好像用秋雨洗刷过。朵朵白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
展开详情

备考优秀作文赏析:也是一堂语文课

也是一堂语文课自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学语文的时间也不算短了。虽比不上那些大作家、大诗人,但我也不差呢!他们的语文是出口成章、才华横溢,而我从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语...
展开详情

数学几何五要点

每年中考落幕后老师和学生谈论最多的就是当年中考数学几何的难易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考数学中几何做的如何直接决定了中考数学是否能够拿到,是否能够拉开差距。由此...
展开详情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之实词一词多义(一)

把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②把酒临风(a动词:端,持b动词:端起、端着)白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③往来无白丁(a动词:使露出...
展开详情

政治知识点:改革开放

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必要性)①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②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
展开详情

作文备考必备:成长不烦恼

成长,似乎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话题。处在这个阶段的我们总是十分兴奋,十分叛逆,十分迷茫。我们会偷偷注意身边的人的一言一行;我们开始狂躁,不再是父母身边乖巧的安琪儿...
展开详情

初中语文名句名篇情境式默写一

1.《论语》中孔子所说的“ 见贤思齐焉 ,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两句用在党员身上,就是要向先进典型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而对于反面典型要对照反省,引以为戒。2....
展开详情
热门推荐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学好文言文之诵读课的基本特点

诵读课有两个基本特点:1、核心是培养语感学习文言而立足于诵读,实质上就是要把这种语体变为自己的语言习惯,如同各民族视自己的共同语为习惯一样。前面已经说过,语言...
展开详情

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不记人过吕蒙正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
展开详情

初中修辞方法知识点:常见表现手法之用典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
展开详情

中考语文分类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

1·爱,从来不卑微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譬如关于人生价值,关于人间真情,等等。心灵的空间里满是楼宇隔绝起来的如壁的冷漠,使我因为这个年龄...
展开详情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佛国初旅》

佛国初旅孔另境一、短姑道头从甯波开船到普陀,只消五个钟头,恰才已经过完了最后一个码头沈家门,所以知道普陀就在目前了。船里的乘客已寥寥无几,这时C也走出了甲板上...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