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处于模拟世界中?
读趣百科>科普>教育

人类处于模拟世界中?

20世纪60年代,随着航天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推开了梦寐以求的宇宙大门,体会到了宇宙的浩渺无边。

然而,随着对宇宙探索的不断深入,宇宙的浩瀚仍然一遍遍刷新和颠覆着人们的认知,甚至时至今日我们也没能弄清楚宇宙真正的大小。

那星光照射不到的地方仿佛隐藏着一个庞大的未知生物,随着黑暗幕布的褪去,它正逐渐展现那让人心颤的古老气息。

在叹服宇宙广袤而宏大的同时,如果有人告诉你,宇宙并不是奇点爆炸生成的,而是被设计创造出来的话,你会相信吗?

事实上,以人类目前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究竟是什么的智慧生物才能够设计创造出如此浩瀚的宇宙,并且还赐予了宇宙如此有秩序的环境。这的确让人感到很不可思议。

然而,在下意识对这种“荒诞”的说法进行驳斥的时候,其实许多人的内心还是有那么一丝怀疑:如此有规有序且极为庞大的宇宙,真的能够从一场爆炸中诞生吗?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许多生物能看不到人类所看不到的光线、颜色,甚至大多数动物的眼睛还有着人类眼睛无法比拟的夜视功能。

而不仅仅是视力,大多数动物的听觉灵敏度也是远远的超过人类,这让它们能够更早的预知灾难的来临。

反观人类,除了有着一个“智慧生物”的头衔之外,似乎并没有比其他动物优越很多的地方,但是为什么偏偏人类就如此的特殊呢?

放眼整个自然界,不同的生物会有不同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一年中还有四季交替,每天太阳东升西落。可以说整个世界是五彩斑斓、井然有序的。

而我们在惊叹这一切的时候,那心中深埋着的疑惑又会浮上心头:如果不是精心设计,那么宇宙中的一切怎么会如此的完美和谐、精妙绝伦呢?

在科研早期,科学家们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最基础的粒子,它不可能再被分割。可没过多久这个结论就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因为原子中还有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甚至质子和中子还有着夸克。

虽然许多科学家认为夸克绝不是最小的微粒,但是夸克就像一扇紧闭的大门,挡住了人类探索的目光和脚步。

此时的人类仿佛被卡在了螺旋楼梯的中间,宏观探索看不到尽头,微观探索同样也是看不到尽头。

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之一,爱因斯坦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后半生一直在寻找大一统理论,试图找到连接微观和宏观世界的桥梁。

事实上,连接微观和宏观世界的桥梁,就是判断人类是否处于虚拟世界的关键线索之一。如果找到了这道桥梁,那么就能非常明确地说明我们所在的世界是真实的。

而如果找不到,那么原因可能就是我们处于一个被精心调制过的虚拟世界,这就意味着科学家们的怀疑或许是正确的。

其实对此同样怀疑的人还有很多,其中甚至不乏一些科学、科技界大鳄,例如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牛津大学哲学系教授尼克·波斯托姆,以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等等,他们都质疑和讨论过宇宙的真实性。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怀疑呢?难道仅凭大一统理论这一个理由?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之所以会这么怀疑,是因为现实中有许多事实都和计算机程序类似,或者都能用计算机程序来解释。

例如“时间变慢”。从相对论中我们能够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那么作用在物体上的时间就会越慢。那么为什么会变慢呢?

如果单纯地用物理原理对此进行分析,可能会十分的复杂,然而一旦将这个现象放到计算机中就会非常好解释。

我们都知道,因为配置的原因计算机的运算速率是有上限的,一旦运行某种超出计算机能力的程序时,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就会变得缓慢。就像一个集显的计算机运行3A游戏一样,即便能顺利打开游戏,游戏也会出现卡顿、掉帧等情况。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生活的宇宙是计算机模拟出来的,那么物体光速运动就意味着到达了计算机运行上限,所以作用在其身上的其他算法自然就会变得缓慢甚至停滞。

再比如说让人细思极恐的“观察者效应”。从双缝实验中我们知道,“光”在有无观察者的情况下呈现波和粒两种状态。

这就好像你的手机,在你看到它的时候,它呈现的是手机的样子,而当它处于你看不到也感受不到的时候,它就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

在现实中这种情况确实很魔幻,但是放到电脑中就非常好解释了。如果宇宙是个巨型计算机模拟出来的,那么为了节省计算量,增加系统的稳定性,所有没被生物观察和接触到的物体,都以节能的波的形式存在。而一旦产生了接触,那么就会立即将波转换成更加费资源的粒的形式。

可能有朋友此时会想:如果我们的宇宙真的是虚拟的,那么我们为什么察觉不到呢?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举一个生动形象的例子来进行思考。

假如人类在未来创造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智能AI,并且将这些AI置于足够大的空间中,这些AI在在程序的控制下能够自我复制,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还会模拟老化自动分解。

而由于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AI,所以它们几乎拥有等同于人类的智慧和思维能力,并且能够互相交流,然后在互相交流中不断的进化。

那么对于这些智能AI来说,这个人类放置他们的空间就是他们的世界,而从一出现就在此生活的AI们,能想到空间外有人类的存在吗?会怀疑他们生活的空间是被精心制造出来的吗?

只要给他们足够长的时间发展,那么他们肯定会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生老病死不过是一种自然规律,根本不会想到这一切其实都是设定好的。

同样的道理,对于这个自己早已习惯的世界,人类真的能从中发现不寻常的地方吗?或许真的有人发现了,所以才会有许多科学家怀疑我们处于模拟世界中,甚至牛津大学哲学教授尼克·波斯托姆认为,我们处于模拟世界中的概率为100%。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我们的世界是虚拟的,但是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来说,这个世界其实就是真实的。

而大多数研究虚拟理论的科学家所恐惧的,不过是那种命运无法自己掌握的感觉,毕竟说不定哪一瞬间,我们的世界就被外面“拉闸”了。

最新教育科普

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进阶强化训练题选择题五

4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笛福是18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等。B.被马克思称为...
展开详情

英语知识点:数词加减乘除的表示法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本网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
展开详情

初中语文古诗词名言名句:读书

读书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4.书籍...
展开详情

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之铁杵磨针

铁杵磨针(《方舆胜览》)[选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
展开详情

中考英语真题数词及详解汇编

中考英语数词及详解【2011湖南岳阳中考】26.ofthelandiscoveredwithtreesandgrassinPingjiang,Yueyang....
展开详情

语文知识点仿句联句:根据句式、词性去仿写

语文从其学习语言、练习写作的功用来说,学习写作是其不可偏废的一大任务。近年来,随着对语言写作技能的完善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独的语言仿写训练也日益从各类语文试卷中...
展开详情

中考英语知识点:所有格的应用

中考英语知识点:所有格的应用1.用于表示有生命的John’scaragirls’school一所女子学校theheroes’return英雄们的归来adoct...
展开详情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海南杂忆》

我们到了那有名的"天涯海角"。从前我有一个习惯:每逢游览名胜古迹,总得先找些线装书,读一读前人(当然大多数是文学家)对于这个地方的记载--题咏、游记等等。后来...
展开详情
热门推荐

独特的天王星

“1781 年 3 月 13 日,星期二晚上 10~11 点钟,我正考察双子座 H 星附近一群小星时,发现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我将它同双子座 H 星及双子、御...
展开详情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学好文言文之诵读课的基本特点

诵读课有两个基本特点:1、核心是培养语感学习文言而立足于诵读,实质上就是要把这种语体变为自己的语言习惯,如同各民族视自己的共同语为习惯一样。前面已经说过,语言...
展开详情

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不记人过吕蒙正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
展开详情

作文备考必备:咖啡人生

“姐姐,杯子里是什么呀?好苦啊,太难喝了!”妹妹偷喝了我的咖啡后,苦得她直咂嘴。“哼,这可是你偷喝别人东西的惩罚。”我在一旁偷笑着。看妹妹的傻样,“老土吧,这...
展开详情

作文备考如何打开思维:登山临水

登山临水亮点范文《向小草学习》。借小草有顽强生命力,与自己学习情况联系起来。暗示自己学习缺乏上进心;由小草顽强生长,联想到自己遇到困难就退缩,水到渠成。性质不...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