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山湖草原》
读趣百科>科普>教育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山湖草原》

夜幕里,西宁仍然酣睡着。

这正是黎明前的时刻,天特别黑暗,我和旅伴们互相呼应着,黑摸摸地攀上了卡车,出发了。

可爱的司机,他把车打得特别亮,虽然,车里是黑糊糊的,可量,我们有着这一道明亮的灯光,心里就觉得舒畅多了。

车灯划出了一条银色的道路。我们看得见前进的方向?听得见白杨的细语声。呵,高原的白杨,你难道没有睡眠吗?你这么早醒来,就在低唱,莫非喜欢远征的司机和旅客们?你这么早醒来,就在低吟,莫非召唤着黎明,以在黎明升起的时候,唱起更豪壮的歌?

处在黎明的前夜,倾听着白杨的细语声,我的心里涌起了一阵海潮。这已经多久多久了,我总算怀着渴望,今天就要踏进柴达木盆地了。我晓得,这时候,车灯向前探索的道路,是一条充满着美丽、奇趣和英雄的道路。可是,为什么当黎明在高原的天际升起的时候,我的眼睛觉得潮湿,我在想望些什么,希冀些什么?这不是祖国的黎明吗,多好的高原的黎明呵!

黎明迎着高原的寒风来到了。

黎明沿着青藏公路奔走着。黎明披着曙色彩衣,迈开了大步,唤醒了雄鹰、雀鸟,唤醒了高山、大地。于是,高原的一切昂起了头,活跃起来了。

八月,高原的麦子黄了,菜子花儿开了,青稞随着晨风,掀起一条条波纹,向远山飘然而去。在曙色里,高原是一个金黄的天地。

卡车冲着晨风驶行着。

旅伴们在清爽的早晨,精神焕发,挤在一起,开始了询问,谈乐。这一行旅伴,多色多样,有穿着虎皮贴边的紫红色皮衣的藏族兄弟,有戴着白帽穿着黑色长袍的回族兄弟。这几个淳朴的农民,是到察汉乌苏农场去的,这几个身强力壮的工匠,是到茶卡做木工活的;这里有盐的、掏炭的、修路的和放牧的,这里有到噶尔穆、大柴旦、茫崖和昆仑山去的……。这里,不要太多的询问,除了四个回拉萨的藏民,大伙都是到柴达木盆地去的,只是工作岗位不同而已。和这些旅伴们在一起,我觉得格外贴近。

太阳出来了。天气变暖和了。

我们的卡车驶过了湟源县城,向海藏咽喉——日月山奔去了。

这是一座真正巍峨、峻峭的山,多么难以攀登的山呵!向上爬,险要极了。大山腰间,车子好象直立起来似的,头朝着天,鼓着全身的力气,一面吼叫着,一面向上冲去。从下到上,大约有一个多钟头,车子才爬上了山顶。

我看见,山顶路边上,竖立着一根长方形的石碑,上面刻着三个红色大字:日月山。呵,日月山,多么雄壮眩目的名字!抬头望去天空湛蓝、低矮,给人以奇异和压抑的感觉。而飘浮在山顶上的白去好象一条条银色的小河,又好象一团团纯白的花朵,只要伸出后去就可以摘过来似的。一座峻峭、奇特的山,真不愧日月山的称号。

日月山是海藏咽喉,又是农牧区的分水线。向东看,眼前是农舍、湟水、麦田、青稞和菜子花;向西看,眼前是崇山峻岭,是绿色一片,是茫茫无边的草原。在这八朋的高原上,远望起来,一边是金色的天地,一边是绿色的天地,绘成了一幅奇观的画面。千百年来,青藏高原上的各族人民,就在日月山上出入;就在日月山两面,以不同的生活方式,耕田种地,打猎放牧,和大自然进行着斗争,创造着财富、奇迹。千百年来,这日月山上曾经走过了多少虔诚的教徒、喇嘛和善舞的各族男女,女曾流传着多少英雄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呢。

日月山上有着唐朝文成公主的传说。人们说,她接受了西藏王子的婚约,从长安乘轿出嫁,西行千里,来到这座山。她在这峻峭难行的山上,看见太阳和长安的不一样,月亮也和长安的不一样,引起了无限相思。于是,唐太宗为给女儿消愁,特意铸造了一轮金日,一轮金月,送上了此山。……

这时候,卡车翻过了山顶,向山下走去转回头,再看看日月山,仿佛它昂起了头面,正在和蓝天攀谈着什么;一阵,它又好象乘坐着白云,在天空中遨游。在这种绮丽的山景里,人们自然会想起家乡,家乡的山和这里的山是不同的。人们也自然会称赞不已,为这座山想象着动听的传说了。

下山路,曲转漫长。不知拐了多少弯,才下去了。

山下,有一条小河,叫做倒淌河。一般河水都是从西向东流的,这条河水却是从茫茫向西流的。据说,文成公主从日月山下来的时候,换下坐轿,改乘坐骑,向西走去了。她看见前面是荒山旷野,是茫茫无边的草原,觉得凄凉,孤寂,又引起了无限怀念,哭了。她的哭声感动了天雨,唤起了小河的共鸣。于是,河水倒流了,顺着公主西行的方向流了。又有人说,倒淌河的水是公主的眼泪汇成的呢。……

唐代,文成公主出嫁西藏的路,确实是艰难,荒凉的,她在草原上落泪,也是自然的。但是,现在,山上有路,草原上有路,通往西藏的路,又宽大,又抄近。一辆一辆载重卡车,一队一队的载重卡车,把各族人民寄托在传说里的幸福和幻想运来了,送到身边来了。日月山上出现了新的修筑公路的英雄故事,倒淌河畔出现了草原上第一座小市镇。这里有旅舍、食堂、商店,过路的藏族旅客,把牦牛放入草地,在这里憩在这里憩憩脚吧。过路的地质勘探者,在进盆地以前,也在这里用碗热饭吧。

河水仍然倒流着,可是生活却向西面无限政党地而又豪迈地行进了。

我们在倒淌河憩了一会,又向前走了。

眼前,展开一片草原,一片辽阔健美的草原!

在绿色的大地上,绿色的风浪里,这边是一群棕黑色的牦牛,一个黑红色脸面的老人,骑在牦牛背上,一晃一晃,悠闲地走着。这边是一群灰白色和枣红色的马儿一个戴着毡帽的小伙,又英俊、又威武、一阵,他高叫了几声,一阵,他又拍起马向马群冲去了。向前走,又遇上了一大群羊儿,它们活蹦乱跳,调皮得很;一只羊儿咬住一根草,不住地扇动着耳朵,还不停地摇摆着尾巴。一个穿着花边长袍的牧羊姑娘,看起来黑壮,潇洒,甩着又粗又长的发辫,挥着手中的鞭子;她把微笑投向了羊群,又拉开了嗓子,把柔情的青海“花儿”送上了草原的上空。

草原向前伸展着,牧关姑娘的歌声在上面荡漾着。多么辽阔的草原,多么迷人的草原呵!

沿着草原驶行,人的心情再舒畅不过了。

这时候,蓦然,草原的西北方向,浮现起一条拱形的光带,仿佛晴空里突然飞过来一道闪电似的。

旅伴们嚷叫起来了:“青海湖,青海湖呀!”

那个腰里别着金色腰刀的藏族青年,快乐得扯下黑礼帽扬着,又伸长脖子,出人意外地高喊起来:“嘎——来来来——”他是在向青海湖致敬呵!

青海湖穿行在草原上,闪着碧绿的光彩。她微微地漾溢着,闪动着,好象草原上升起了一支碧绿的竖琴。那一个接一个的纤细的波纹,不是竖琴上的弦丝吗?她伴随着微风,又好象送过来了一阵抒情的动人心怀的乐曲。

卡车,你怎么跑得缓慢了?快些吧,快些送我们到青海湖边去吧。当车子刚在大喇嘛河站停稳的时候,人们就跳了下来,不约而同地向青海湖跑去了。

我跑着,在野花丛生的草地上跑着。

我来到青海湖畔了。

刚才,远山眺望,青海湖是那样地轻波、细流,那样地温柔、多姿。现在,湖畔观望,她却鼓动着丰满的胸膛,以神异的力量,掀起了碧波大浪,排上天空,拍击着湖岸。她发出了激昂的歌声,好象有着无穷的热情,任性地向草原倾泻,向天空抛酒!

一群水鸭子飞过来了,它们仿佛是湖的宠儿,扑打着翅膀,嬉戏着浪花,亲着湖面,然后又在湖空翱翔。雄鹰,一个个雄鹰,它们伫立在湖畔岩石上,威严地凝视着什么。当人们在湖畔走过的时候,它们就扇起了大翅,从人们的头上掠过,然后又转动着威胁的眼睛,噘起钩形的尖嘴,在湖空盘旋。呵,雄鹰,多么森严的青海湖的守护者呵!

青海湖是高原上一个巨大的湖泊,驰名的湖泊,青海以她命名。千百年来,她被人们称颂着,是人们欢乐、理想、幸福和美的化身。我想起了《西宁府新志》的一些记述:人们称青海湖为“仙海“。据载:“海面七百余里,为众水会归之所,故海岸东西南北皆有水泉,厥草丰美,宜畜牧,素号乐土。……”湖中央,有一座“海心山”,又称“龙驹岛”,据载:“每科冰合后,以良牝马置此山,至来春收之,马皆有孕,所生之驹,号为龙种,必多骏异。……”多么神秘、美丽的记载。

这里盛产闻名的“青海冰鱼”。每冬冰合后,渔民在冰湖上打洞穿孔,借着月亮星光,打起灯笼,燃起篝火,鱼儿就成群结队地游来,踊跃地从洞孔跳上来,捉吧,捕吧,可多哩!人们说,“青海冰鱼”在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销路好极了。但是,自唐以来,青海湖曾经是封建统治阶级和吐番部族的争夺地,湖畔洒下了无数鲜血,埋下了无数白骨。伟大诗人杜甫写下了这样凄惨的诗句:“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这时候,青海湖在高原上欢腾着。看看吧。青海湖脚立在草原上,扬头吻着蔚蓝的天,显出一种多么豪放美丽的风姿。她好象伸出了强大的手臂,一只手托起蓝天、白云、高山;一只手牵着草原和牛儿、马儿、羊儿。千百年来,在她的胸怀里,抚育了多少子孙后代,多少英雄儿女?草原多么葱绿,茂盛;牲灵多么繁荣,健美。青海湖,母亲般的青海湖呵!

我又回望着草原。两只牦牛窝着头,正在舞着犄角斗架。一只羊羔跪在母羊脚下,正在一拱一拱地吃奶。那个戴着毡帽的牧发辫的牧羊姑娘,她再次挥起鞭子,拉长了嗓子,唱起来了,好象她有永远唱不完的歌似的。这是爱情的歌,还是赞美山湖的歌?随着她的歌声,那个小伙子拉住了马,白云低头了,鸟儿飞来了,山湖微笑了。

呵,生活是这样的豪迈,这样的美好,为什么不歌唱呢!

我歌唱高原上的山、湖、草原。

我歌唱高原上朴实、勤劳、强悍的人民。

让过路的旅客们,让开垦柴达木盆地人们,从山、湖、草原汲取力量,更好地创造生活吧!

我不能再停留了,青海湖呵,前面,还有着更豪壮的生活等待着我。

我双手掬起湖水,饱尝了一口,向西行进了。……

1957年8月17日,茶卡

作者简介:李若冰,当代作家。原名杜德明,曾用名沙驼铃。生于1926年。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阎家堡人。因家境困苦,从小卖给他人,备受虐待,后在八路军协助下,十二岁逃出家乡,到了延安,在革命队伍里学习和工作。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转业到西北文联,不久到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1954年到中国作家协会西安会从事专业创作。1956年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7年被选为陕西省五届人大代表。现任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副主席。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在勘探的道路上》、《柴达木手记》、《旅途集》、《山·湖·草原》、《神泉日出》,特写集《红色的道路》,还有一些未编集的小说、诗、散文、特写、短论等。

最新教育科普

初中语文作文素材:秋天的怀念句子赏析(1)

秋天的怀念句子赏析1.春天的我们等待着夏天,夏天我们等待着秋天,等到了冬天,我们又开始怀念起春天、夏天、秋天,却忘记了每一个季节都给予了生命的美丽与意义。2....
展开详情

中考数学知识点: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考点】有理数计算【难度】★★★★☆在数1,2,3,4……1998,前添符号“+”或“-”,并依次运算,所得可能的最小非负数是多少?(6分)【解析】最...
展开详情

语文知识点:如何解答文中句子含义题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本网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
展开详情

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69

69.【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2分)A.在曹文轩系列“成长小说”中,来自生活的素材与独特的艺术手法相得益彰。...
展开详情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知识点记忆口诀(3)

种子植物科特征歌苏铁科常绿木本棕榈状,树干直立不分枝。叶片螺旋生干顶,羽状深裂柄宿存。雌雄异株花单性,大小孢子叶不同。种子无被核果状,种皮三层多胚乳。银杏科单...
展开详情

数学概率知识点:历年经典真题二

4、(08东莞)17.(本题满分7分)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乒乓球(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其中有白球2个,黄球1个.若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
展开详情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淝水之战

2018中考历史知识重点:淝水之战关于淝水之战的复习提纲知识,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内容。淝水之战背景:南方: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北...
展开详情

生物知识点:真菌与食品

1.细菌与食品制作:营腐生生活的细菌,许多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简单的有机物,改善食物的营养结构或物理结构,人们利用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可以制作很...
展开详情
热门推荐

语文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十三)忆 父 亲

忆父亲①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又有电影或电视剧的制片人员,到我家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他们走后,我就独自静坐,回想起父亲当群众演员的几件小事。②一次...
展开详情

语文标点符号巩固练习题一

标点符号巩固练习题1.(2010·云南省)下列句子中依次应填入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①“听着,朋友,”他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喜欢你了。”...
展开详情

年初中常用成语解释及出处详解过犹不及等

过犹不及发音guòyóubùjí释义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
展开详情

历年备考满分作文赏析:快乐加减法

人生如同打算盘,该加就加,该减就减,才能谱写快乐人生。从小到大学习数学的经验让我常常思考,生活中的许多事都像数学里的加减运算,每个人都想在生活中去不断增加些什...
展开详情

备考作文复习:让未来记住今天

被人称为“镭的母亲”的居里夫人一百年前生活的社会我们也许已经无法感知,但我们都知道这位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是在怎样清贫艰苦的环境中奋斗的故事,和许多...
展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