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古诗文解题方法指导:感悟评价
读趣百科>科普>教育

初三语文古诗文解题方法指导:感悟评价

初三语文古诗文解题方法指导:感悟评价

感悟评价,就是在阅读过程中伴随着自己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提出自己独特的发现与见解、思考与质疑。

感悟评价类试题,大都是开放性简答题,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人物进行评说等。

初三语文古诗文解题例题:

例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2008年江苏徐州市中考试题)

解析:第一问是把握诗句基本内容,它只要求写出诗人当时的耳闻目见即可。第二问是要求考生说出对诗句的自我感悟,这就要深挖其内在意蕴,并思考一下人们将它应用到现实生活的用意。这首诗的颔联是历来被传诵不绝的哲理名句,它的哲理意蕴与其现实意义密切相关。

答案示例: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例2阅读《陋室铭》,回答后面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2008年重庆市中考试题)

解析:此题要求考生对文章的观点谈自己的看法。从能力角度上说,考查的是鉴赏评价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它要求抓住已知的条件联系全文,谈时切入角度要准。

答案: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例3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

东施①效颦

西施②病心③而颦④其里⑤。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选自《庄子·天运》)

【注释】①东施:越国的丑女。②西施:越国的美女。③病心:心口疼。④颦:皱眉。⑤里:乡里。【相关链接】

邯郸学步

寿陵馀子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选自《庄子·秋水》)

选文大意:有个寿陵人,听说邯郸人走路的样子很好看,就赶去邯郸学习人家走路。可是,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技巧,反而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也忘记了,结果只好爬着回家。

阅读上文及链接材料,请针对东施和寿陵人失败的原因,给其中一位提一点建议。

(2008年广西南宁市中考试题)

解析:此题已经指明了答题方向“针对东施和寿陵人失败的原因”——这个失败的原因便是我们要提建议的靶子。可以依据文本,先把失败的原因总结概括出来,然后针对这个原因有条理地提出建议即可。

答案:建议对方从实际出发,取人之长,不可盲目效仿。

答题方略

要解答感悟评价试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阅读选文。要有针对性地反复阅读选文(包括链接材料),理解文中内容、情感,再结合自己理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2.善于捕捉信息。要运用恰当的组合,对词义、文章、人物、事件、主题思想或文学形象等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形成自己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提出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当然还要考虑观点的正确性。

4.组织语言表述。注意语言要简洁明了,千万别拖泥带水,啰啰唆唆。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4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

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008年江苏徐州市中考试题)

方略:对于这类“启示”题,应从文章的某个角度某个方面生发开来谈感受。可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定,如文中的人或事,某一个细节,某一句名言,哲理性的话等等。总之,所作的答案应植根于文章。其实,这就是平时写的读后感,只不过篇幅特别短小而已,所以一定要言简意赅,不要展开论述。

答案: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

能力演练

(一)阅读范仲淹《渔家傲》,完成下面的题目。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地说一说。

2.请你用批注的方式谈谈你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感悟。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尹子教射箭

列子学射,中矣,请①于关尹子。尹子曰:“子②知子之所以③中者乎?”对曰:“弗④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⑤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⑥国与身亦皆如之。”

(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请:请教,问。②子:第二人称代词,“您”。③所以:表示“……的原因”。④弗:不。⑤守:遵守。⑥为:治理。

【助读】这则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简洁,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了关尹子这位严师的形象。而列子作为学生,非常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积极主动地探索钻研,这是他能学好射箭的根本原因。

1.列子虽然射中了靶心,关尹子却不承认他学会了射箭。为什么?

2.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感悟评价答案

(一)1.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它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建。这一矛盾心理正是词作所揭示的主题。2.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二)1.因为列子并没有掌握射箭的规律。不掌握规律而射中靶心,是偶然的;掌握了规律而射中靶心,才是必然的。2.我们做事情要有成功的把握,就应该努力去掌握规律,提高自觉性,克服盲目性。

最新教育科普

生物知识点:真菌与食品

1.细菌与食品制作:营腐生生活的细菌,许多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简单的有机物,改善食物的营养结构或物理结构,人们利用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可以制作很...
展开详情

生物知识点:空中飞行的动物

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
展开详情

物理知识点:质量的测量工具

一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理符号:m二单位:国际单位:㎏,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单位换算:1t=10^3㎏1g=10^-3㎏1㎎...
展开详情

生物知识点:生物的多样性

(一)生物的多样性1.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1)分类依据主要是生物的结构特征和生理特征①植物分类比较形态结构,被子植物中,花、果实、种子是重要依据...
展开详情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的意思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的意思是什么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的意思是:弯钩一样的细月,一天天变圆,好像是织成的团扇一样。“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出自唐代诗人薛涛的《月》,描绘了月亮变化的形态...
展开详情

山中无岁月寒尽不知年全诗是什么 山中不知岁月长下一句

“山中无岁月,寒尽不知年”的原句是“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全诗为: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全诗出自唐代太上隐者的《答人》。《答人》...
展开详情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2.地点:武昌(武汉三大重镇之一)。武昌起义不是孙中山亲自领导的。3.结果:成功。仅一个多月后,十几个省宣布独立。1912年1...
展开详情

儒林外史严贡生性格特点 儒林外史严贡生性格特点及相关情节

《儒林外史》的严贡生是一个无恶不作、欺压百姓、吝啬贪婪的人。在书中,严贡生六亲不认,弟弟病逝也未曾关心,最后还侵占弟弟的家产;严贡生千方百计地巴结官僚,用于抬...
展开详情
热门推荐

物理考点:浮力的概念及三要素

浮力的概念是什么?它的三要素是什么?浮力的概念: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起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三要素:1;产生原因:物体上下表面...
展开详情

物理知识点:电流的测量

测量:(1)仪器:电流表(2)方法: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
展开详情

历史知识点:明朝和清朝

1、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1421年,明成祖把都城从应天府迁到北京。2、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变更统治机构,加强君权,设立了最具特色的...
展开详情

语文文学常识: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子编辑。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
展开详情

英语知识点:写作基本句型(5)

主+谓(及物)+复合宾语(宾+宾补)此句型的句子的共同特点是:动词虽然是及物动词,但是只跟一个宾语还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必须加上一个补充成分来补足宾语,才能使...
展开详情